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发表时间:2013-07-05T09:35:52.357Z 来源:《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3年5月供稿作者:张爱军[导读] 教学中应多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使其自信起来,这样有助于学生心理的成熟。

在教学中,提倡平等参与课堂双边活动。

张爱军河北省成安县商城镇初级中学初中语文
摘要:语文的课堂教学大多成为教师的一言堂,教师也习惯于戴着沉重的镣铐跳舞.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不高。

因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当今初中语文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参与;学习兴趣;大胆创新
随着年龄的增长,步入初中的学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他们既想有选择地接受老师的教育,也更渴望独立自主地学习,但应试教育的束缚,片面追求分数的影响,往往禁锢了他们个性的发展;语文的课堂教学大多成为教师的一言堂,教师也习惯于戴着沉重的镣铐跳舞,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不高。

因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当今初中语文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那么,如何将其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呢?
一、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营造主体发展的环境
在与学生每日的接触中,教师应注意自身角色的调整,树立民主、平等的观念和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打破传统教学中老师“一言堂”的“专制”现象,实现教学的民主化。

教学民主是现代民主意识在教师身上的美丽折射。

在教师眼中,学生不应只是教育对象,而更应是真正意义上的新生主体,是未来的思想家、科学家、政治家和诗人,是新世纪的开拓者和创造者。

他们在教师学习新知,又在调动自己的潜能思考、质疑、解难、创造。

所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们始终处于活跃的发展状态。

他们需要一定的指导,是教师服务的主体,又是教师最理想的合作伙伴。

我设法在课堂内创造一种平等的民主氛围,这样的氛围,对身处其中的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通过教室环境和教学气氛的改善,使学生逐渐消除对课堂教学的紧张感,能够放松地自然地参与教学,改变过去被动听课的状态。

教师可以在适当的场合故意暴露自己的“弱点”,消除学生对老师的神秘感,使学生充满自信,还可以离开讲台,走到学生中间或者让学生讲,坐到学生位子上,进行角色互换,给学生一种宽松的环境。

二、重视学生的实践
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首先,教师自身要博学多才,富有激情,以丰富的知识、新颖的见解、真挚的感情和生动的语言拨响学生的心弦,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语文对于提高人的素养很有帮助。

其次,要激励学生“用心”生活,多方积累。

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学语文的过程就是认识和感悟生活的过程。

第三,要大胆让学生去主动解读课文,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享受阅读的快乐,只有当学生享受到学语文的快乐时,他们才可能有恒久的学习兴趣。

最后,语文教师要善于在各种活动中引导学生动手动脑,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教学中应多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使其自信起来,这样有助于学生心理的成熟。

在教学中,提倡平等参与课堂双边活动。

合作者的身份激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深入理解体会,然后形成个人意见,与大家交换,树立一种主体意识下的责任感。

语文教学中,尤其教文学作品,不同的接受者极易产生见仁见智的现象。

如,在学习鲁迅小说《祝福》一课中,对于“祥林嫂之死”,同学们展开了热烈地讨论。

“祥林嫂是道貌岸然的鲁四老爷害死的”、“是柳妈害死的”、“是恶狼的过错”、“是在庙里捐门槛不成的巨大打击下而死”……大家各抒己见,为彼此的观点找论据、提不足。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不苛求成熟与完善。

成功的机会多了,再加上教师适当的鼓励,学生自然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主动参与意识也就增强了。

在教学中,我还发现语文活动课是给学生提供成功机遇之一。

“活动”二字是语文活动课的灵魂。

语文活动课授课的形式、地点、内容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性。

上课的形式,可以某个问题为中心,由学生组织实施学习方案,如辩论会、知识竞赛、新闻发布会;可以用讲座的形式,介绍一些贴近生活的文学、语言知识。

这样,鲜活的内容和有创意的形式有机结合起来,既体现出语文活动课“活”的特点,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语文活动课富有启发性和感召力,像磁石一样牢牢地吸住学生,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创造的激情。

因为活动课中没有失败的概念,加上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主动参与意识也得到了增强,主体地位也就得到了体现。

四、激发学习兴趣,鼓励大胆创新
只是一味表扬也并不能完全调动学生,还要激发他们的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些最通俗而又宝贵的教育经验,却被一些老师忽视,从而忽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激发。

我在教学中非常重视这一点。

比如教学余秋雨的散文《道士塔》时,因作者表达感情非常到位,我让学生做个小评论家,发挥他们的鉴赏水平,给余秋雨先生的作品品头论足。

这样,学生兴趣大增,然后让学生畅所欲言,老师不必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自能领悟其中的佳句和作者传达的感情。

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让学生大胆创新,积极尝试,从而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当然,我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内心深处的参与的积极性,老师还要给学生创造最佳的情境,让学生亲自去品味、感悟。

五、培养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是使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的过程,是教师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规律、教方法。

这是教师主导作用的集中体现。

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和学习的方法,并在学习中加以运用,成为“会学习的人”,这才是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例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诸如精读课和略读课的不同学习任务及阅读步骤,作品不同体裁的不同特点,教给学生阅读知识和方法,教会学生利用各种学习工具,这样使学生在遇到不同文体的文章时,能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阅读方法独立地阅读,从而不断发展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要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观念,摆正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教师要恰当地引导学生,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教师的主导作用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自觉学习和运用语文,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质。

一句话: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只有在语文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大胆参与,才能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全面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