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缺铁性贫血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
3. 存在铁缺乏的病因,铁治疗有效。
28
鉴别诊断
与其他小细胞性贫血鉴别
1.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 遗传或不明原因导致的红细胞铁利用障碍性贫
血 • 血清铁蛋白↑、骨髓外铁及内铁↑,出现环形铁
粒幼细胞。血清铁和铁饱和度↑,总铁结合力不 低 • 染色体核型异常。骨髓象幼红细胞畸形变化
29
铁幼粒细胞性贫血
• 环铁幼粒细胞:粗大深染的铁颗粒围绕胞核,呈环状
分布
30
2.海洋性贫血
• 有家族史,有溶血表现,脾肿大,黄疸 • 血片:多量靶形红细胞 • 珠蛋白肽链合成数量异常:HbF↑、HbA2↑ • 血清铁蛋白、骨髓可染铁、血清铁和 铁饱和度常↑
31
3、慢性病性贫血
1.慢性感染、炎症、恶性肿瘤伴发的轻-中度贫血 2.血清铁减低(必备条件),总铁结合力(TIBC) 减低,转铁蛋白饱和度(TS)正常或稍低(一般> 16%,而IDA<15%) 3.血清铁蛋白(SF)增高,骨髓细胞外铁增多 4.血清铁低,铁粒幼细胞减少
23
24
骨髓象:幼红细胞呈“老核幼浆”现
象
25
诊断:包括以下3方面
1、贫血为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男Hb<120g/L,女Hb<110g/L,孕妇Hb<100g/L
MCV<80fl, MCHC<32%。
26
2、有缺铁的依据:符合缺铁期(ID)或缺铁性红细胞生成
期(IDE)的诊断 (1)缺铁期(ID):仅有贮存铁耗尽。符合下列任一条即 可诊断。
A.血清铁蛋白<12ug/L; B.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红细胞 <15%; (2)缺铁性红细胞生成期(IDE): A.符合缺铁期(ID)诊断标准。 B . 血 清 铁 低 于 8.95umol/L, 总 铁 结 合 力 升 高 大 于 64.44umol,转铁蛋白饱和度<15%。 C. FEP(游离原卟啉)/Hb>4.5ug/gHb。
• 衰老红细胞释放的铁 • 正常人每天需从食物摄铁: 1~1.5mg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需2~4mg)
6
2. 吸收
• 铁的吸收部位主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 段。 7
与铁吸收有关的因素:
• 肉食中肌红蛋白所含铁易吸收 • 植物铁吸收率低 • 维生素C及其他还原剂使高铁还原成亚
铁;蛋白质分解产物可促使铁成为溶解 状态,均可促进铁的吸收
(TIBC) ↑及运铁Pr饱和度(TS) SI↓→游离运铁Pr↑
22
• 3.骨髓: • 1)增生明显活跃。 • 2)红系明显增生,幼红细胞增多,各阶
段幼红细胞胞体常较小,胞质量少,边 缘不整齐。 • 3)粒系及巨核细胞系常无明显变化,血 小板形态一般正常。 • 4)铁染色后,细胞外铁及铁粒幼细胞减 少或消失。
32
治疗
• 原则---根除病因、补足贮铁
33
• 一般治疗:改变不合理的饮食结构,鼓 励多吃肉类等吸收率较高的富铁食物或 铁强化食物。婴幼儿要及时添加辅食, 月经期尤其是妊娠期妇女可考虑进行预 防性铁剂补充。查明病因治疗原发病。
龄妇女缺铁,其中1/3患缺铁性贫血。
4
铁的代谢
一、体内铁的分布 分为:
• 功能状态铁:包括血红蛋白、肌红蛋白、 酶和辅因子、转铁蛋白和乳铁蛋白结合的 铁。体内铁的2/3在血红蛋白内,约15%在 肌红蛋白中。
• 贮存铁: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正常男性 约1000mg,女性仅为300-400mg。
5
二、铁的来源和吸收 1. 来源:
●多次献血:血站对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 200ml,最多不得超过400ml,两次采血间隔期不少 于6个月。
15
临床表现:
症状
●缺铁原发病表现 ●贫血的表现 ●组织缺铁表现
Baidu Nhomakorabea16
缺铁原发病表现:
溃疡、肿瘤、痔疮、肠道寄生虫感染、 月经过多、血管内溶血。
17
贫血的表现:
头晕、头痛、面色苍白、乏力、易 倦、心悸、活动后气短、眼花及耳鸣等
13
2、铁吸收障碍: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酸减少,食物快速进 入空肠,绕过了十二指肠,使铁吸收减少。 ●长期腹泻、慢性肠炎、克隆氏病致铁吸收 障碍。
14
3、铁丢失过多:
●慢性胃肠道失血:溃疡、息肉、肿瘤、感染、食 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痔疮出血。 ●月经过多:节育环、子宫肌瘤、功能性子宫出血。 ●呼吸道疾病咯血:结核、支扩、肺癌。 ●血红蛋白尿:各种原因血管内溶血。 ● ●血液透析:慢性肾衰患者。
• 可通过肠粘膜脱落细胞随粪便排出,少 量通过尿、汗液、乳汁排出。
10
五、铁的贮存
• 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的形式贮存于 肝、脾、骨髓等器官的单核-吞噬细胞 系统中,待铁需要增加时动用。
11
缺铁的病因
1.需铁量增加、摄入不足 2.铁吸收障碍 3.铁丢失过多
12
1、需铁量增加、摄入量不足:
● 婴幼儿、青少年因生长迅速,需铁量增 加,如不及时补给肉类和动物肝等含铁较多 的食物,即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妊娠和哺乳期中需铁量增加,加之妊娠期 胃肠功能紊乱,胃酸缺乏,影响铁吸收,尤 其是在多次妊娠后,很容易引起缺铁性贫 血。
18
组织缺铁的表现:
发育迟缓、体力下降、智商低、 容易兴奋、注意力不集中、烦躁、 易怒或淡漠、异食癖和吞咽困难。
19
贫血的体征:
皮肤粘膜苍白,毛发干燥,指 甲扁平、失去光泽、易碎裂,反甲 或脾脏肿大。
20
21
实验室检查
1.血象:小细胞低色素,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扩 大。 2.铁缺乏指标:
A.细胞内外铁↓ B.血清铁Pr(SF)↓(贮存铁) C.血清铁(SI) ↓ 、总铁结合力
• 体内铁的贮存量对铁的吸收也有影响
8
三、铁的运输 1. 血浆中:亚铁经铜蓝蛋白氧化成高铁, 与转铁蛋白结合,运到各组织。 2. 红细胞内:铁与转铁蛋白分离,还原成 亚铁,在线粒体上与原卟啉、珠蛋白、 结合成血红蛋白。
9
四、铁的再利用和排泄 1. 再利用
• 红细胞破坏后的血红素铁用于制造新生 红细胞的血红素。 2. 排泄
缺铁性贫血
IDA
1
原卟啉
血红素
Hb
铁(Fe++)
珠蛋白
2
• 铁缺乏分三个阶段: 1、机体储存铁耗尽-缺铁期(ID) 2、红细胞内铁缺乏-缺铁性红细胞生成期
(IDE) 3、血红蛋白合成下降,导致缺铁性贫血
(IDA) 。 IDA是铁缺乏的最终阶段。表现为小细胞低色 素性贫血。
3
流行病学
• 最常见的贫血。 • 在多数发展中国家,约2/3的儿童和育
3. 存在铁缺乏的病因,铁治疗有效。
28
鉴别诊断
与其他小细胞性贫血鉴别
1.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 遗传或不明原因导致的红细胞铁利用障碍性贫
血 • 血清铁蛋白↑、骨髓外铁及内铁↑,出现环形铁
粒幼细胞。血清铁和铁饱和度↑,总铁结合力不 低 • 染色体核型异常。骨髓象幼红细胞畸形变化
29
铁幼粒细胞性贫血
• 环铁幼粒细胞:粗大深染的铁颗粒围绕胞核,呈环状
分布
30
2.海洋性贫血
• 有家族史,有溶血表现,脾肿大,黄疸 • 血片:多量靶形红细胞 • 珠蛋白肽链合成数量异常:HbF↑、HbA2↑ • 血清铁蛋白、骨髓可染铁、血清铁和 铁饱和度常↑
31
3、慢性病性贫血
1.慢性感染、炎症、恶性肿瘤伴发的轻-中度贫血 2.血清铁减低(必备条件),总铁结合力(TIBC) 减低,转铁蛋白饱和度(TS)正常或稍低(一般> 16%,而IDA<15%) 3.血清铁蛋白(SF)增高,骨髓细胞外铁增多 4.血清铁低,铁粒幼细胞减少
23
24
骨髓象:幼红细胞呈“老核幼浆”现
象
25
诊断:包括以下3方面
1、贫血为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男Hb<120g/L,女Hb<110g/L,孕妇Hb<100g/L
MCV<80fl, MCHC<32%。
26
2、有缺铁的依据:符合缺铁期(ID)或缺铁性红细胞生成
期(IDE)的诊断 (1)缺铁期(ID):仅有贮存铁耗尽。符合下列任一条即 可诊断。
A.血清铁蛋白<12ug/L; B.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红细胞 <15%; (2)缺铁性红细胞生成期(IDE): A.符合缺铁期(ID)诊断标准。 B . 血 清 铁 低 于 8.95umol/L, 总 铁 结 合 力 升 高 大 于 64.44umol,转铁蛋白饱和度<15%。 C. FEP(游离原卟啉)/Hb>4.5ug/gHb。
• 衰老红细胞释放的铁 • 正常人每天需从食物摄铁: 1~1.5mg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需2~4mg)
6
2. 吸收
• 铁的吸收部位主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 段。 7
与铁吸收有关的因素:
• 肉食中肌红蛋白所含铁易吸收 • 植物铁吸收率低 • 维生素C及其他还原剂使高铁还原成亚
铁;蛋白质分解产物可促使铁成为溶解 状态,均可促进铁的吸收
(TIBC) ↑及运铁Pr饱和度(TS) SI↓→游离运铁Pr↑
22
• 3.骨髓: • 1)增生明显活跃。 • 2)红系明显增生,幼红细胞增多,各阶
段幼红细胞胞体常较小,胞质量少,边 缘不整齐。 • 3)粒系及巨核细胞系常无明显变化,血 小板形态一般正常。 • 4)铁染色后,细胞外铁及铁粒幼细胞减 少或消失。
32
治疗
• 原则---根除病因、补足贮铁
33
• 一般治疗:改变不合理的饮食结构,鼓 励多吃肉类等吸收率较高的富铁食物或 铁强化食物。婴幼儿要及时添加辅食, 月经期尤其是妊娠期妇女可考虑进行预 防性铁剂补充。查明病因治疗原发病。
龄妇女缺铁,其中1/3患缺铁性贫血。
4
铁的代谢
一、体内铁的分布 分为:
• 功能状态铁:包括血红蛋白、肌红蛋白、 酶和辅因子、转铁蛋白和乳铁蛋白结合的 铁。体内铁的2/3在血红蛋白内,约15%在 肌红蛋白中。
• 贮存铁: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正常男性 约1000mg,女性仅为300-400mg。
5
二、铁的来源和吸收 1. 来源:
●多次献血:血站对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 200ml,最多不得超过400ml,两次采血间隔期不少 于6个月。
15
临床表现:
症状
●缺铁原发病表现 ●贫血的表现 ●组织缺铁表现
Baidu Nhomakorabea16
缺铁原发病表现:
溃疡、肿瘤、痔疮、肠道寄生虫感染、 月经过多、血管内溶血。
17
贫血的表现:
头晕、头痛、面色苍白、乏力、易 倦、心悸、活动后气短、眼花及耳鸣等
13
2、铁吸收障碍: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酸减少,食物快速进 入空肠,绕过了十二指肠,使铁吸收减少。 ●长期腹泻、慢性肠炎、克隆氏病致铁吸收 障碍。
14
3、铁丢失过多:
●慢性胃肠道失血:溃疡、息肉、肿瘤、感染、食 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痔疮出血。 ●月经过多:节育环、子宫肌瘤、功能性子宫出血。 ●呼吸道疾病咯血:结核、支扩、肺癌。 ●血红蛋白尿:各种原因血管内溶血。 ● ●血液透析:慢性肾衰患者。
• 可通过肠粘膜脱落细胞随粪便排出,少 量通过尿、汗液、乳汁排出。
10
五、铁的贮存
• 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的形式贮存于 肝、脾、骨髓等器官的单核-吞噬细胞 系统中,待铁需要增加时动用。
11
缺铁的病因
1.需铁量增加、摄入不足 2.铁吸收障碍 3.铁丢失过多
12
1、需铁量增加、摄入量不足:
● 婴幼儿、青少年因生长迅速,需铁量增 加,如不及时补给肉类和动物肝等含铁较多 的食物,即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妊娠和哺乳期中需铁量增加,加之妊娠期 胃肠功能紊乱,胃酸缺乏,影响铁吸收,尤 其是在多次妊娠后,很容易引起缺铁性贫 血。
18
组织缺铁的表现:
发育迟缓、体力下降、智商低、 容易兴奋、注意力不集中、烦躁、 易怒或淡漠、异食癖和吞咽困难。
19
贫血的体征:
皮肤粘膜苍白,毛发干燥,指 甲扁平、失去光泽、易碎裂,反甲 或脾脏肿大。
20
21
实验室检查
1.血象:小细胞低色素,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扩 大。 2.铁缺乏指标:
A.细胞内外铁↓ B.血清铁Pr(SF)↓(贮存铁) C.血清铁(SI) ↓ 、总铁结合力
• 体内铁的贮存量对铁的吸收也有影响
8
三、铁的运输 1. 血浆中:亚铁经铜蓝蛋白氧化成高铁, 与转铁蛋白结合,运到各组织。 2. 红细胞内:铁与转铁蛋白分离,还原成 亚铁,在线粒体上与原卟啉、珠蛋白、 结合成血红蛋白。
9
四、铁的再利用和排泄 1. 再利用
• 红细胞破坏后的血红素铁用于制造新生 红细胞的血红素。 2. 排泄
缺铁性贫血
IDA
1
原卟啉
血红素
Hb
铁(Fe++)
珠蛋白
2
• 铁缺乏分三个阶段: 1、机体储存铁耗尽-缺铁期(ID) 2、红细胞内铁缺乏-缺铁性红细胞生成期
(IDE) 3、血红蛋白合成下降,导致缺铁性贫血
(IDA) 。 IDA是铁缺乏的最终阶段。表现为小细胞低色 素性贫血。
3
流行病学
• 最常见的贫血。 • 在多数发展中国家,约2/3的儿童和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