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纪录簿(理化)-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

活动纪录簿(理化)-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
活动纪录簿(理化)-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

实验1-1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

目的:藉由碳酸钠与氯化钙水溶液作用,探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变化关

系。

器材:下列为本实验所需的器材,请在备妥该物品后于前方空格打勾。

□1 M碳酸钠水溶液10 mL □秤量纸1包

□蒸馏水30 mL □氯化钙3公克□250 mL锥形瓶1个

□橡皮塞1个□小试管1支□上皿天平1组

□10 mL量筒1个

实验步骤与纪录【依学生实际活动情形填写】

1. 将30mL蒸馏水倒入锥形瓶内,加入3g氯化钙,

并轻轻摇晃,使其完全溶解,观察水溶液的颜色为

无色。

2. 取5mL碳酸钠水溶液置于小试管内,观察水溶液

的颜色为无色。

3. 将小试管缓缓放入且直立于锥形瓶中,并用橡皮塞

塞住瓶口。

4. 将锥形瓶置于上皿天平左端,秤量反应前的总质

量,共有174.8公克。

5. 将锥形瓶倾倒,使两溶液充分混合,观察混合后的

溶液变为白色混浊状。

6. 两溶液充分反应后,再次秤量其总质量,共有

174.8公克。

问题与讨论

1. 当锥形瓶内的氯化钙水溶液与试管内的碳酸钠水溶液混合后,锥形瓶内发生什么变

化?为什么?

答:当氯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合后,溶液变为白色混浊状,这是因为两者混合后,会生成略溶于水的白色碳酸钙沉淀。

2. 锥形瓶及所盛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前后是否有差异?

答:反应前后所秤量的总质量皆为174.8公克,并未改变,故可推知反应前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

实验题组练习

1. 如图所示,将10公克碳酸钠水溶液与30公克氯化钙水溶液,置于总质量为40公

克的实验装置中,用橡皮塞将锥形瓶瓶口塞紧后,放在天平上秤量其总质量;接着使两种溶液充分混合;最后在不移动砝码的情况下,将锥形瓶再放回天平上秤量其总质量,试回答下列问题。

(C)(1) 关于此实验的叙述,下列何者错误?

(A)碳酸钠溶液为无色(B)氯化钙溶液为无色

(C)反应物只有1种(D)氯化钙为反应物

(B)(2) 实验中的两种溶液充分混合后,锥形瓶内发生的变化,下列叙述何者正确?

(A)混合后会产生气泡(B)混合后会产生沉淀

(C)混合后溶液变为无色(D)瓶内发生物理变化

(B)(3) 关于反应前和反应后所秤出的实验装置及所盛物质总质量,下列叙述何者正确?

(A)反应前的总质量会大于80公克

(B)反应后的总质量会等于80公克

(C)反应后有沉淀产生,天平左端会下倾

(D)将沉淀过滤后的澄清溶液秤重,其质量会等于80公克

(A)(4) 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叙述,下列何者正确?

(A)质量守恒定律在一般的化学反应中皆能成立

(B)质量守恒定律必须在密闭系统中才能成立

(C)化学反应中产生气体,则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化学反应中产生沉淀,则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1) CH 4=12×1+1×4=16 (2) HCl =1×1+35.5×1=36.5 (3) CaCl 2=40×1+35.5×2=111 (4) CaCO 3=40×1+12×1+16×3=100

(5) H2O 2=1×2+16×2=34

(6) NaCl =23×1+35.5×1=58.5 第1章 习题

一、填充题(1.~3.每格2分,4.~5.每格1分,共28分)

1. 物质因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新物质或与原本化学性质不同的过程,称为 化学反应 。

2. 在一般的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反应物的总质量会 等于 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称为 质量守恒定律 。

3. 以相对的质量比值,来表示原子质量的大小,称为 原子量 ,国际上以 碳原子

(12C ) 为比较的标准。

4. 已知原子量为:H =1,C =12,O =16,Na =23,Ca =40,Cl =3

5.5;试求出下列各化合物的分子量。

(1) CH 4= 16 。

(2) HCl = 36.5 。 (3) CaCl 2= 111 。

(4) CaCO 3= 100 。 (5) H 2O 2= 34 。 (6) NaCl = 58.5 。 5. 试平衡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

(1) N 2+ 2 O 2→ 2 NO 2

(2) CaCO 3+ 2 HCl → 1 CaCl 2+CO 2+H 2O

(3) 2 NaOH +H 2SO 4→Na 2SO 4+ 2 H 2O

(4) 1 Na 2CO 3+CaCl 2→ 1 CaCO 3+ 2 NaCl

(5) CH 4+ 2 O 2→ 1 CO 2+ 2 H 2O

二、选择题(每格4分,共72分)

1-1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

( C ) 1. 在密闭容器内置入20公克碳酸钙水溶液及20公克盐酸水溶液,反应后会

生成氯化钙水溶液以及二氧化碳,此时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为多少公克?

(A)20 (B)30 (C)40 (D)50

( D ) 2. 有关化学反应发生前后的变化,下列叙述何者正确? (A)原子总数不变,

分子总数不变 (B)原子总数会变,分子总数不变 (C)原子总数和分子总数均可能改变 (D)原子总数不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

1. 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反应物的总质量,会等于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故此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为20+20=40(公克)。

2. 化学反应是物质内的原子,因重新排列而形成新物质的过程,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的原子总数不变,但分子总数有可能会改变。

( B ) 3. 物质产生化学变化,表示物质内的原子发生了什么改变? (A)原子的个数

改变 (B)原子的排列改变 (C)原子的重量改变 (D)以上三种现象都发生

改变 1-2原子量、分子量与莫耳 ( C ) 4. 1莫耳氢气和1莫耳氧气,哪一个分子数较多? (A)氢气 (B)氧气 (C)

一样多 (D)不同的气体,无法比较

( C ) 5. 氢氧化钠的化学式是NaOH ,现有氢氧化钠80公克,试问为多少莫耳?

(原子量:H =1,O =16,Na =23) (A)0.5 (B)1 (C)2 (D)3

( C ) 6. 已知氧气的化学式是O 2,则下列叙述何者正确? (A)1个氧气分子为32

公克 (B)32个氧气分子为1公克 (C)32公克的氧气含有6×1023个氧气

分子 (D)每个氧气分子的质量为6×1023公克

( D ) 7. 已知甲元素的原子量为24,甲元素原子和乙元素原子的重量比为3:2,则

乙原子和碳原子的重量比为多少? (A)1:1 (B)2:1 (C)3:4 (D)4:3

( D ) 8. 葡萄糖在无氧密闭环境中经由酵母菌发酵的反应式为:C 6H 12O 6酵母菌

2C 2H 5OH +2CO 2,已知二氧化碳、葡萄糖的分子量分别为44与180。现有

6×1024个葡萄糖分子,经由酵母菌发酵后,最多约可产生CO 2多少公克?

(A)220公克 (B)230公克 (C)440公克 (D)880公克

( A ) 9. 已知甲和乙二种物质反应会生成丙和丁,其反应式为:3甲+乙→2丙+2

丁。下表是甲和乙反应的一组实验数据,若改取24g 的甲与24g 的乙进行

(A)9 (B)18 (C)44 (D)88

1-3反应式与化学计量 ( A )10. 氯化铝制备的反应式为2Al (s )+6HCl (g )→2AlCl 3(s )+3H 2(g ),假设现有

0.3莫耳的铝及0.6莫耳的氯化氢,试问能生成多少公克的氯化铝?(原子

量:铝=27,氯=35.5) (A)26.7 (B)40.1 (C)80.1 (D)13.4

6. (A)1个氧气分子为1÷(6×1023)×32≒5.33×10-

23(公克);

(B)32个氧气分子为32÷(6×1023)×32≒1.71×10-21(公克)。

7. 甲:乙=24:乙=3:2→乙=16,所以乙元素的原子量为16,故乙:碳=16:12=4:3。

10. 0.6莫耳氯化氢可与0.2莫耳的铝完全反应,生成0.2莫耳的氯化铝,质量=莫耳数×分子量=0.2×133.5=26.7(公克)。

4. 1莫耳的氢气和氧气,分子数皆为6×1023个。

5. NaOH 的分子量为23+16+1=40,所以80公克NaOH 的莫耳数为

80÷40=2(莫耳)。

9. 从表中可知甲反应掉96g ,乙反应掉28g 产生丙36g ;从方程式可知甲分子量为96÷3=32,乙分子量

为28÷1=28,丙分子量为36÷2

=18。因为系数比等于莫耳数比,取24g 的甲和乙反应可知甲完全用完会产生0.5莫耳的丙,故丙的

质量为0.5×18=9g 。

( A )11. 有关化学反应式的叙述,下列何者正确? (A)化学反应式表示实际发生的

化学反应,不能凭空杜撰 (B)用「→」表示化学反应的快与慢 (C)化学

反应式即化学式 (D)化学反应式左、右两边的分子数目必须相等

( A )12. 化学反应式的系数,可以代表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及生成物之间的何种比

例? (A)分子数比 (B)原子数比 (C)质量比 (D)重量比

( D )13. 实验室制造氧气和氯气的方法,依序以甲反应与乙反应表示:

甲反应:2H 2O 22

MnO ????→2H 2O+O 2 乙反应:4HCl+MnO 2酵母菌????→Cl 2+MnCl 2+2H 2O

在甲、乙两个反应中MnO 2的作用,下列叙述何者正确? (A)在甲、乙反

应中皆是催化剂 (B)在甲、乙反应中皆是反应物 (C)在甲反应中是反应

物,在乙反应中是催化剂 (D)在甲反应中是催化剂,在乙反应中是反应物

( A )14. 火柴是利用摩擦生热的取火工具,某种火柴是以火柴头与火柴盒侧边擦

划,同时产生热能,再促使火柴头成分中的氯酸钾(KClO 3)和硫(S )反

应燃烧,反应式为:wKClO 3+xS →yKCl +zSO 2(其中w 、x 、y 和z 为反

应式系数)若y +z =5,则上述反应式中哪两个物质的系数总和为4?

(A)KClO 3和KCl (B)KClO 3和SO 2 (C)S 和KCl (D)S 和SO 2

( B )15. 「队长拿出点火机点火,火能烧起来,表示此区域有X 气,于是做了个

OK 的手势示意空气没问题。大家才敢把面罩掀开呼吸……」上述为某小

说的部分内容,据此判断,下列哪一个反应的生成物含有X 气? (A)C +

O 2燃燒???→ (B)H 2O 22

MnO ????→ (C)Mg +HCl (D)CaCO 3+HCl ( A )16. 将反应式CH 3OH +O 2→CO 2+H 2O 平衡后,发现若4莫耳的CH 3OH 欲与O 2

完全反应,则需供应多少莫耳的氧气(O 2)? (A) 6 (B) 3 (C) 4 (D) 1

14. 反应式的系数分别为2、3、2、3,故氯酸钾和氯化钾的系数总和为4。

15. 「火能烧起来」表示生成物应含有可助燃氧气;四个反应式中只有B 产生氧气。

16. 将反应式平衡后得:2CH 3OH +3O 2→2CO 2+4H 2O ,所以4莫耳的CH 3OH 与O 2完全反应,需6莫耳的O 2。

请在阅读下列叙述后,回答17.~18.题

(C)17. 文章中叠氮化钠的化学反应式平衡后,x、y、z三者的系数关系,下列何者正确?(A) x+y=3(B) y-x=1(C) x+y-z=1(D) x+y+z=6 (C)18. 承上题,若安全气囊中含有0.5莫耳的NaN3,完全分解后,下列叙述何者正确?(原子量:Na=23,N=14)(A)分解反应前含有0.5莫耳的氮原

子(B)分解反应前共有6×1023个原子(C)分解反应后产生21公克氮气

(D)分解反应后产生3×1024个氮分子

17. 反应式平衡后:2NaN3→2Na+3N2,x=2、y=2、z=3。

18. 根据上题之反应式,0.5莫耳的NaN3完全分解,可以得到0.5莫耳的Na和0.75莫耳的N2。(A)

分解前的氮原子=0.5×3=1.5莫耳;(B)分解前总原子数=6×1023×0.5×4=1.2×1024个原子;

(D)反应后的氮分子数=6×1023×0.75=4.5×1023个分子。

下学期理化生教研组教研活动记录-

年下学期理化生教研组教研活动记录-

————————————————————————————————作者:————————————————————————————————日期:

2014年上学期理化生教研组活动记录(一) 活动时间:2014年3月13日 活动地点:物理实验室 参加对象:全体理化生组老师 活动目的:通过研讨,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及进度,制定各科教学计划。 活动内容:集体研究教材,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 1、集体研讨教材内容。 2、制定各科教学计划。 3、分析学生特点,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矢。 活动总结及评价:通过活动大家达成共识,明确目标,收到良好效果

2014年上学期理化生教研活动记录(二) 活动时间:2014年4月10日 活动地点:办公室 参加对象:全体理化生组老师 活动目的:学习适应新课改要求改革教学模式。 活动内容:集体备课 1、集体分析新形势下的教学特点,新形势下的教学模式。 2、分学科进行集体备课。 3、合作交流 活动总结及评价:大家学习教学的新模式,并展开讨论与评价,各抒己见,积极吸取好的经验,达成了共识,取得了好的效果。

2014年上学期理化生教研组活动记录(三) 活动时间:2014年5月11日 活动地点:办公室 参加对象:全体理化生组老师 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进一步掌握理解新课程理念,改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 活动内容:学习各科新课程标准 1、分科学习各科新课程标准 2、研究讨论 3、写心得 活动总结及评价:通过活动达成了共识,提高了认识,明确了目标,效果好。

2014年上学期理化生教研组活动记录(四) 活动时间:2014年6月4日 活动地点:办公室 参加对象:全体理化生组老师 活动目的: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迎接中考活动内容:研讨近几年的中考试卷,制定方案 1、分析教材与进度,以及学生的掌握情况 3、全面展开复习 3、查漏补缺 活动总结及评价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实验)

杜郎口中学理化生学科教师备课活页

第五单元第一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题库 基础题: 1、有人说他能点石(主要成分CaCO3 ,读作碳酸钙)成金(符号为Au),你认为他的说法是否有科学道理? 2、下列各项: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种类⑤物质的分子个数⑥原子的种类。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A.①②③⑤ B.①⑥ C.②③⑤ D.①③⑥ 3、用质量差确定某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1)24g镁与16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为____g。 (2). 6g碳与一定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22g,有______g氧气参加了反应。 中等题: 1、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组成元素 酒精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能否根据这一事实,推断出酒精中肯定会有元素?可能会有元素? 2、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A、物质质量 B、物质种类 C、分子数目 D、原子数目 3、下列现象可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10g水受热变成10g水蒸气 B.纸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小 C.糖溶解在水中形成糖水,质量不变 D.蜡烛受热熔化,冷却后质量不变 4、关于质量守恒定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煤燃烧化为灰烬,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24克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0克氧化镁,实际消耗空气质量为16克 C、一切化学反应都遵从质量守恒定律 D、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有气体或固体生成的化学反应 高档题: 1、“齐二药”假药事件是将“二甘醇”用于药品生产造成的。“二甘醇”在人体内可发生如下反应:C4H10O3+4O2=2X+3H2O,而导致人中毒。X的化学式为[ ] A、C4H4O8 B、C2H4O4 C、C2H2O2 D、C2H2O4 3、2005年10月12日,我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航天飞船是用铝粉与高氯酸铵的混合物的固体燃料,点燃时铝粉氧化放热引发高氯酸铵反应: 2NH4ClO4 = N2↑ + 4H2O + X + 2O2↑,则X的化学式为() A、HCl B、ClO2 C、Cl2 D、HClO

化学反应的质量关系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从诗句中,我们隐约可以读出一些化学的知识——质量守恒定律。首先思考一个问题: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 为了探究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两个实验。 1. 实验一: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蓝色溶液)(蓝色沉淀)实验现象:(1)溶液中有沉淀生成,蓝色逐渐变浅; (2)天平两端仍保持平衡。 结论: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 2. 实验二: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实验现象:(1)石灰石不断溶解,表面有大量气泡产生;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天平两端仍保持平衡结论: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 通过实验,我们得出结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不变的。

波义尔(1673年)拉瓦锡(1777年) 1673年,波义耳在一只敞口的容器中加热汞,结果发现反应后质量增加了。1777年,他在密闭容器中氧化汞的分解与合成实验,结果发现反应后质量不变。至此,质量守恒定律才获得公认。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1)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反应; (2)质量守恒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体积等其他方面的守恒; (3)注意正确认识“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如有的反应需要催化剂,不能将催化剂视为反应物。 问题:将5g铁与5g铜混合加热后,物质的总质量为10g,能否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4.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先回忆水通电分解的过程: (1)化学反应的实质 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的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新物质的过程。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过程可表示为: 分子原子分子新物质

理化生教研组活动文本记录

理化生教研组活动记录1 活动时间2011年2月21日 地点理化生办公室 参加教师全体教师 活动内容学习学校2010学年度第2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研讨本学期教研组工作计划 研讨关于考试命题、阅卷工作的责任制度 研读关于校本课程的检查和评价 活动记录教导处2010年度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要点: 1.组织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学习、研讨活动 学科建设领衔人在开学后要继续开展课程校本化实施、特别是二附中新课程设置计划的学习活动,就疑点难点开展研讨,加深理解,科学规划、自觉执行本课程。 2.关注课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本学期,教研组推荐一节全校公开课。开课前,组内要有集体备课;开课后要有反思、交流。观摩公开教学,要探讨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一是检视课程校本化实施;二是看课堂教学行为能否在关注教的同时,关注学,追求学生的主动发展;三是看作业设计布置是否合理,精讲精练,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坚持落实教学常规 各备课组在认真学习教导处教学工作计划的基础上,制定本学科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在2月25日前将文件上传电子教学档案。 教研组每两周活动一次,备课组每二周至少活动一次,要留下活动资料,完成集体备课记录表的填写并及时上传到电子教学档案,以供分享。 本学期教研组工作重点 1.关注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本学期将继续利用教研和备课活动加强研读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和学科基本要求,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智慧。新课教学和复习要以学生为本,要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如听课、作业、测验等反馈状况,及时调整教学,做到学生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点要加强训练,力争将所有知识点都训练到位,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解题思路与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课堂教学要围绕升学考试要求,精选习题,备课组在作业布置上要做到有计划、有针对性,要通过练习,达到以点带面、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2.关注教学常规,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 根据学校要求,我们将通过观摩、研讨、交流、自觉反思等教研活动,探索2+2教学模式,初三物理、化学将围绕分层教学开展公开课,我们将利用备课组和教研组活动进行探讨,实施计划如下:(1)初三物理、化学备课组先通过集体备课,分析教材与学科基本要求,分析学生,选择复习课内容中的一个主题开展公开教学。(2)在教研活动中,让开课教师说课、听课教师评课,通过研讨,分享教学的实践经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3)推选教研组教师在第13周开校级公开课,主题为“短课程的探究课”。通过对教学活动中产生的问题积极进行反思、探讨、研究,并分析学生学习的状况及时总结教学中的得失,希望教师能在日常教学中注意积累,在教研活动中推广好的教学经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3.关注培优帮困,提升优秀率和合格率 继续做好培优帮困工作,对学习有潜力的学生,以升学考满分为目标,精选每日一题,训练他们的思维,开阔他们的思路,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从提高学习兴趣作为抓手,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备课,课堂上将联系生活多举例,激发他们的学习

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

高频考点~质量守恒定律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反应现象 质量守恒定律 利用原子种类和数目守恒,确定物质的化学式利用元素守恒,确定物质的组成元素及化学式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确定反应类型用微粒的观点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高频考点~化学方程式 提供生产、生活、科技等客观事实和信息,写 出符合要求的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书写及意义的判断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计算 详析: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㈠内容: 参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㈡解释: 分裂 重新组合 微观 原子的种类 原子的数目 宏观个变元素的种类 元素的质量三个不变 原子的质量三个不变物质的总质量 详析:质量守恒定律㈡解释: 分裂 重新组合 分子的数目 分子的种类物质的种类 物质的状态元素的化合价 两个 一定改变三个可能改变

直击中考~夯实基础 【例1】( 【例2】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证明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相等的是() 玻璃棒氢氧化白磷钠溶液 硫酸铜气球 稀盐酸稀盐酸 细沙 溶液锌铁片 直击中考~夯实基础【例3】(

直击中考~拓展提高【例5】 直击中考~拓展提高【拓展二】某物质 直击中考~拓展提高【例6 直击中考~夯实基础【例7】(

+ A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甲丙丙 B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直击中考~拓展提高 【例9】详析:化学方程式㈠详析:化学方程式㈡配平化学方程式

直击中考~夯实基础【例10 直击中考~夯实基础【例11 直击中考~夯实基础石英砂 直击中考~拓展提高【例12】

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 系》教案 www.5y 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教案 一、教材 首先来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本节课是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包括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及应用。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识,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将引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开始从质到量的过渡,也为之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教学构建了理论铺垫,在整个初中化学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 了解学生是针对性教学的基础。 初三学生对于化学实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且学生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已经经历过小组讨论等学习方式,小组探究、合作已经比较默契,学习资源能够共享;通过小学阶段

科学的学习以及初中物理生物的学习,熟悉了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初步具有实验探究的能力,但在“做出假设”“概括推理能力”等方面仍需提高。所以在教学中会加强学生概括推理能力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如下三维目标: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并且能用质量守恒解释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通过实验探究以及对化学反应实质与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提高利用实验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提升逻辑推理能力,初步形成研究化学问题的基本思路。 3、通过探究学习,初步形成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确立本节课的 重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活动和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及应用 五、教学方法

理化生教研组活动记录2015-2016

理化生教研组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15年9月3日 地点初三级部办公室 参加教师本组教师 活动内容学习学校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理化生组教研活动计划 研讨本学期教研组工作计划 研讨关于考试命题、阅卷工作的责任制度 研读关于校本课程的检查和评价 活动记录 1.组织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学习、研讨活动 学科建设领衔人在开学后要继续开展课程校本化实施、特别是二附中新课程设置计划的学习活动,就疑点难点开展研讨,加深理解,科学规划、自觉执行本课程。 2.关注课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本学期,教研组推荐一节全校公开课。开课前,组内要有集体备课;开课后要有反思、交流。观摩公开教学,要探讨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一是检视课程校本化实施;二是看课堂教学行为能否在关注教的同时,关注学,追求学生的主动发展;三是看作业设计布置是否合理,精讲精练,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坚持落实教学常规 各备课组在认真学习教导处教学工作计划的基础上,制定本学科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在2月25日前将文件上传电子教学档案。 教研组每两周活动一次,备课组每二周至少活动一次,要留下活动资料,完成集体备课记录表的填写并及时上传到电子教学档案,以供分享。 本学期教研组工作重点 1.关注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本学期将继续利用教研和备课活动加强研读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和学科基本要求,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智慧。新课教学和复习要以学生为本,要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如听课、作业、测验等反馈状况,及时调整教学,做到学生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点要加强训练,力争将所有知识点都训练到位,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解题思路与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课堂教学要围绕升学考试要求,精选习题,备课组在作业布置上要做到有计划、有针对性,要通过练习,达到以点带面、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2.关注教学常规,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 根据学校要求,我们将通过观摩、研讨、交流、自觉反思等教研活动,探索2+2教学模式,初三物理、化学将围绕分层教学开展公开课,我们将利用备课组和教研组活动进行探讨,实施计划如下:(1)初三物理、化学备课组先通过集体备课,分析教材与学科基本要求,分析学生,选择复习课内容中的一个主题开展公开教学。(2)在教研活动中,让开课教师说课、听课教师评课,通过研讨,分享教学的实践经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3)推选教研组教师在第13周开校级公开课,主题为“短课程的探究课”。通过对教学活动中产生的问题积极进行反思、探讨、研究,并分析学生学习的状况及时总结教学中的得失,希望教师能在日常教学中注意积累,在教研活动中推广好的教学经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2020届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考点练习: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含答案】

2020届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考点练习: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 程式【含答案】 考点一:质量守恒定律 1.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B.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C.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 D.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也不会改变 2.某纯净物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2O 2CO 2 +2H 2 O, 下列关于X的说法正确的是() A. X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 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 C. X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 D. X属于有机化合物 3.镁带在密闭容器(内含空气)中加热,下图(横坐标表示总质量,纵坐标表示时间)能正确表示容器所盛物质总质量变化的是()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2g氢气和8g氧气充分燃烧可生成水() A. 10g B. 9g C. 8.5g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5.下列关于S+O 2=SO 2 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表示硫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B.参加反应的硫与氧气的质量比是2:1 C.反应前后硫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不变 D.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硫的分子个数比为1:1 6.从电解水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是分子的重新组合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增多 C.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D.该反应说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7.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 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B.反应后物质M的质量为l3g C.反应中N、P的质量比为5:4 D.物质Q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8.在煤中掺适量石灰石,燃烧时能减少SO 2 的排放,其原因是: (1)2CaCO 3+O 2 +2SO 2 =2CaSO 4 +2X,请你推断X的化学式为______;(2)汽油完全 燃烧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由此可推断汽油的组成元素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 9.在“质量守恒定律”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引导同学们进行“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的实验探究.他们使用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图所示,现分别以A、B、C、D表示如下: A、B、C、D四个实验分别由甲、乙、丙、丁四个组的同学来完成,他们都进行

4.2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2015?郴州)化学方程式2Na2O2+2H2O=4X+O2↑中X的化学式为() (OH)4 2.(2015?黔东南州)如图是反映某个化学反应里个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下列对此 变化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充分反应后,乙+丙=甲的质量 B.物质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 C.此化学反应中,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此化学反应是分解反应 3.(2015?哈尔滨)实验室有碳酸钾和碳酸钙的固体混合物75g,使之与500g质量分数为%的盐酸充分反应,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得到固体.则原混合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 % % 4.(2015?南京)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运动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5 D.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 5.(2015?巴中)在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氨气和氧气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X+6H2O,则X的化学式是()

6.(2015?临沂)科学研究表明,氨气在常压下就可液化为液氨,液氨可用作汽车的清洁燃料,其燃烧时的主要反应为4NH3+3O22X+6H2O,则X的化学式为() 7.(2015?丹东)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质量/g 2 8 30 50 反应后质量/g 20 待测46 16 A.该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B.待测值为0 C.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9﹕8 D.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8.(2015?莱芜)纯净物M在密闭容器中微热就分解为NH3、H2O和CO2,根据这一实验事实能得出的结论是() 由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学性质很稳定 中有氨气可能是碳酸氢钠 9.(2015?河池)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它们在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关系如下表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名称甲乙丙丁 反应前质量/g 40 10 10 0 反应后质量/g 6 M 28 16 A.甲是化合物 B.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38 D.此反应基本类型为分解反应 10.(2015?雅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混合后,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表所示.说法正确的是() 甲乙丙丁 反应前质量分数/% 70 15 反应后质量分数/% 35 A.丁一定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的丙的质量 C.甲一定是化合物,乙一定是单质 D.该反应可能是分解反应 11.(2015?宜昌)在炼铁工业中,常用石灰石将铁矿石中的杂质二氧化硅转化为炉渣除去,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SiO2X+CO2↑,其中X的化学式是()

理化生教研组活动记录

理化生教研组活动记录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理化生教研组活动记录1 活动时间2011年2月21日 地点理化生办公室 参加教师全体教师 活动内容学习学校2010学年度第2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研讨本学期教研组工作计划 研讨关于考试命题、阅卷工作的责任制度 研读关于校本课程的检查和评价 活动记录教导处2010年度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要点: 1.组织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学习、研讨活动 学科建设领衔人在开学后要继续开展课程校本化实施、特别是二附中新课程设置计划的学习活动,就疑点难点开展研讨,加深理解,科学规划、自觉执行本课程。 2.关注课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本学期,教研组推荐一节全校公开课。开课前,组内要有集体备课;开课后要有反思、交流。观摩公开教学,要探讨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一是检视课程校本化实施;二是看课堂教学行为能否在关注教的同时,关注学,追求学生的主动发展;三是看作业设计布置是否合理,精讲精练,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坚持落实教学常规

各备课组在认真学习教导处教学工作计划的基础上,制定本学科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在2月25日前将文件上传电子教学档案。 教研组每两周活动一次,备课组每二周至少活动一次,要留下活动资料,完成集体备课记录表的填写并及时上传到电子教学档案,以供分享。 本学期教研组工作重点 1.关注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本学期将继续利用教研和备课活动加强研读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和学科基本要求,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智慧。新课教学和复习要以学生为本,要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如听课、作业、测验等反馈状况,及时调整教学,做到学生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点要加强训练,力争将所有知识点都训练到位,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解题思路与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课堂教学要围绕升学考试要求,精选习题,备课组在作业布置上要做到有计划、有针对性,要通过练习,达到以点带面、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关注教学常规,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 根据学校要求,我们将通过观摩、研讨、交流、自觉反思等教研活动,探索2+2教学模式,初三物理、化学将围绕分层教学开展公开课,我们将利用备课组和教研组活动进行探讨,实施计划如下:(1)初三物理、化学备课组先通过集体备课,分析教材与学科基本要求,分析学生,选择复习课内容中的一个主题开展公开教学。(2)在教研活动中,让开课教师说课、听课教师评课,通过研讨,分享教学的实践经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3)推选教研组教师在第13周开校级公开课,主题为“短课程的探究课”。通过对教学活动中产生的问题

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定律复习

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定律复习一、配平下列方程式 (1)FeS2 + O2高温 Fe2O3 + SO2 (2)Cu2(OH)2CO3? CuO + H2O + CO2↑ (3)WO3 + H2? W + H2O (4)CH4 + O2点燃 H2O+ CO2 (5)C2H5OH+ O2点燃 CO2 + H2O 二、根据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练习: (1)发射卫星的火箭用联氨(N2H4)作燃料,以四氧化二氮(N2O4)作氧化剂,燃烧尾气由氮气和水蒸气组成。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工业上常用接触法制硫酸(H2SO4),所使用的原料是硫铁矿(主要含FeS)。在高温下,将硫铁矿的粉末与氧气充分反应生成三氧化二铁和二氧化硫,再经过一系列转化可生成硫酸。试写出硫铁矿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在这个反应中铁由+2价升到+3价,硫元素的化合价由。 三、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化学反应后发生改变的是()。 A.元素种类B.原子的数目C.分子种类D.质量总和 2.下列叙述中,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3g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5g氧化镁 B.10g高锰酸钾分解后生成了10g氧气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比铁丝的大 D.10g氯酸钾完全分解后生成氧气的质量小于10g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化学反应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a g氢气在b g氧气中燃烧一定生成(a+b)g水 C.还原8gCuO共用掉2gH2,所以生成的Cu和水的质量共10g D.酒精燃烧后只产生了光和热,再没其他物质生成了 4. 在4NH3+5O2=4X+6H2O反应中,X的化学式是( ) A.NO D.NO2C.N2O4D.N2 5. 10 g甲与足量的乙反应,生成8g丙和15g丁,则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是()。A.13g B.23g C.18g D.25g 6.在反应X+2Y=R+2M中,当1.6g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R,且反应生成R和M 的质量比为11:9,则在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之比为() A.23:9 B.16:9 C.32:9 D.46:9 7.a g白磷在b g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 A.一定是(a+b)g B.一定不足(a+b) C.大于(a+b)g D.小于或等于(a+b)g 8.电解水:2H2O通电2H2↑+O2↑该反应中,水、氢气、氧气的质量比为( ) A.2:2:1 B.18:2:36 C.9:1:8 D.18:4:16 9.2g氢气和2g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充分反应,能生成水( ) A.18 g B.4.5 g C.2.25 g D.36 g 10.在反应A+3B=2C+3D中,已知2.3gA跟4.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又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23 B.46 C.48 D.92 11.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只生成CO2和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一定是混合物B.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C.该物质是只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D.该物质一定不含氧元素 12.3.2g化合物R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只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

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 1.【广东广州2014】不能从以下两个化学方程式中获取的信息是 反应①:2H 2O 2 2H 2O + O 2↑ 反应②:2KMnO 4 K 2MnO 4 + MnO 2 + O 2↑ A .反应①和反应②都有气体生成 B .反应①和反应②是在不同条件下进行的 C .反应①和反应②都放出热量 D .反应①和反应②的反应物中都含氧元素 2.【广东梅州2014】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是: + = + ( “ ”表示氢原子,“ ”,表示氯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此反应吸收热量 B .此反应为H 2 + Cl 2 2HCl C .此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 .此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3.(2014?青岛)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科学的基本定律之一,它的发现使得化学科学由定性研究走向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前后可能发生改变的是( )【不定项】 A . 原子的种类 B . 分子的数目 C . 原子的数目 D . 元素的质量 4.【广东汕尾2014】交警对涉嫌酒驾的司机进行检测时,可作用如下化学反应原理:( ) C 2H 5OH+4CrO 3(橙红色)+6H 2SO 4==2X(绿色)+2CO 2↑+9H 2O 则物质X 的化学式为( ) A. Cr 2(SO 4)3 B. CrSO 4 C. Cr 2O 3 D. CrSO 3 5.【安徽2014】右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下列关于该反应前、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均为混合物 B .质量减少 C .原子总数减少 D .分子总数不变 6.【北京2014】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2P + 5O 2 P 2O 5 B.2KMnO 4 K 2MnO 4 + MnO 2 + O 2↑ C.2CO + O 2 = 2CO 2 D.H 2SO 4 + NaOH = NaSO 4 + H 2O 7.【北京2014】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4 B .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 2∶1 C .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D .发生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 22∶3 8.(2014?定西)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的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 误的是( ) A .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 . 该反应生成物全部为化合物 C . 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未改变 D . 该图示能表示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反应 9.(2014?湖州)建立模型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在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时往往引入模型,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模型,有关该模型的途述中,正确的是( ) A . 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B .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发生改变 C . 和 化学性质相似 D . 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微粒 10.(2014?兰州)科学家用转基因的方法培育出一种“食电”细菌,它“吃进”电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甲烷等物质,能量转化率高达8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细菌“食电”过程能释放出氧气 B . 上述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 . 这种方法能缓解白色污染 D . “食电”细菌不属于生物 11.(2014?滨州)下列化学反应及反映类型与如图所示的微观变化对应正确的是( ) A . 2CO+O 2 2CO 2 化合反应 B . 2HI+Cl 2═2HCl+I 2 置换反应 C . 2H 2O 2H 2↑+O 2↑ 分解反应 D.2HCl+CuO ═CuCl 2+H 2O 复分解反应 12.(2014?兰州)把一定质量的a ,b ,c ,d 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 6.4 3.2 4.0 2.8 反应后的质量(g ) 5.2 X 7.2 2.8 A . a 和c 是反应物 B . d 一定是催化剂 C . X =2.0g D .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点燃反应前 反应后 点燃 △

【习题】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关系

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关系—化学反应方程式 一、使用托盘天平的注意事项 1.左物右码。 2.称量干燥的固体药品前,应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干净、大小相同的纸片,把药品放在纸上称量。 3.易潮解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等)里称量。 二、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实验 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实验是重要的定量实验之一,它的重点在于探究反应物的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我们容易忽略气态或烟雾状物质的质量,如镁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容易忽略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也容易忽略燃烧时包含在白烟中的氧化镁的质量。因此,如果反应物或生成物为气态或烟雾状的物质,要探究反应物的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实验装置必须密闭。 三、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微观解释 大量实验证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各种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没有改变,因此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四、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质的方面——表示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量的方面——表示反应的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及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 基础检测 1.下列有关使用托盘天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称量前先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调节天平至平衡 B.将干燥的药品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C.称量时左盘放称量物,右盘放砝码 D.称量完毕,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 2.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的质量,大致有以下几步:①把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②调整零点;③读出砝码和游码的读数后,砝码放回盒中,游码移在零处。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③①② D. ①③② 3.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物质时,把固体物质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称得固体物质的质量为10.8 g(1 g以下用游码)。如果按正确的方法称量,这位同学所称固体的实际质量是( ) A. 9.2 g B. 9.8 g C. 10.8 g D. 10.2 g 4.在下列化学反应中,生成的固体物质质量比反应前固体物质质量增大的是( ) A.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B.木炭燃烧 C.高锰酸钾加热分解 D.氧化汞分解

2019-2020第二学期理化生教研组工作总结

2019-2020第二学期理化生教研组工作总结 主要内容: 1、加强“常规教学”,认真落实课堂教学环节和内容。 2、研究“有效教学”,落实和加强教学各个环节的有效性,特别这个学期对于有效命题的研究,使我们有效命题的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3、开展实验教学特色研究,强化实验功能在教学中的作用. 4、科教研组为主体,以“基于学情和课程标准的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课(案)例研究”为抓手,在“绿色指标”本校数据学科教学分析的基础上,找到本学科教学的突破点. 5、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实践与交流(公开课的打磨交流、听评课活动、课程统整的教学探索) 6、加强对校本课程、校本教材的研究和实践 7、进一步开展课题研究和探讨 (一)教学常规方面 1. 严格落实教学常规,提高教学效益。全组教师做到重点落实备课常规和课堂教学常规,提高备课和上课质量。注意教学常规管理中的各个细节,并且尽量落实细节,养成学生良好规范的学习习惯,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益的目的。 2. 加强集体备课。备课组做到基本统一进度、统一教案、统一练习、统一考试等。尤其是每次中差生辅导的进度、内容、时间、备课人都是有计划、有落实的,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 3. 加强作业管理。全组教师尽量控制作业量、规范作业批改,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评必纠。 4.加强实验教学、加强基础训练、加强过手训练。 (二)教研组活动开展情况 1.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本学期,教研组组利用教研活动时间组织组内教师进行了《中考命题的变化和趋势以及教学导向研究》、《中学教学中“科学探究策略”研究》、《中学教学中“问题情景设计”研究》、《中学教学中“习题讲评”研究》等专题学习,通过学习,教师逐步转变教学观念,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并在教学实践中能自觉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指导教学工作,使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 2.组织好组内听课评课活动,强化教学过程的相互学习、研讨。本期按学校要求开设好公开课和组内听、评课活动。全组教师听课时按规范做好听课笔记,并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就组内听、评课和公开课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开展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找出闪光点、疑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练习题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 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注意]: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____________,不适用于_____________; 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从原子、分子的角度分析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的原因 ①、原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最小粒子,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反应物的分子________为_______,原子___________新物质的分子。 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______没有改变,原子的______没有增减,原子的_____也没有变化,因些质量守恒是。 ②、质量守恒定律可理解为“五个不改变”、“两个一定改变”、“一个可能改变”。(元素物质,分子原子角度) a. “五个不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改变 b. :“两个一定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定改变 c. “两个可能改变”:,_________________。 二.巩固提高 1、下列说法能体现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5g食盐和25g水混合得到30g食盐溶液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与红磷的质量相等 C.12g碳在32g氧气中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 D.氢气和氧气混合物的质量和反应后生成水的质量相等。 2、下列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水结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 B.1L 芝麻与1L大米混合,总体积小于2L C.在降温加压条件下,氧气变为淡蓝色液体 D.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

4.2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4.2化学反应中的质 量关系 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4.2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2015?郴州)化学方程式2Na2O2+2H2O=4X+O2↑中X的化学式为() A.NaOH B.Na2O C.NaH D.Na4(OH)4 2.(2015?黔东南州)如图是反映某个化学反应里个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下列对 此变化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充分反应后,乙+丙=甲的质量 B.物质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 C.此化学反应中,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此化学反应是分解反应 3.(2015?哈尔滨)实验室有碳酸钾和碳酸钙的固体混合物75g,使之与500g质量分数为14.6%的盐酸充分反应,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得到82.7g固体.则原混合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44% B.46% C.50% D.55% 4.(2015?南京)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运动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5 D.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 5.(2015?巴中)在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氨气和氧气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X+6H2O,则X的化学式是() A.N2 B.N2O C.NO D.NO2

6.(2015?临沂)科学研究表明,氨气在常压下就可液化为液氨,液氨可用作汽车的清洁燃料,其燃烧时的主要反应为4NH3+3O22X+6H2O,则X的化学式为() A.NO B.N2 C.NO2 D.N2O 7.(2015?丹东)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质量/g 2 8 30 50 反应后质量/g 20 待测46 16 A.该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B.待测值为0 C.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9﹕8 D.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8.(2015?莱芜)纯净物M在密闭容器中微热就分解为NH3、H2O和CO2,根据这一实验事实能得出的结论是() A.M由四种元素组成 B.M的化学性质很稳定 C.M中有氨气 D.M可能是碳酸氢钠 9.(2015?河池)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它们在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关系如下表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名称甲乙丙丁 反应前质量/g 40 10 10 0 反应后质量/g 6 M 28 16 A.甲是化合物 B.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C.M=38 D.此反应基本类型为分解反应 10.(2015?雅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混合后,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表所示.说法正确的是() 甲乙丙丁 反应前质量分数/% 70 15 6.25 8.75 反应后质量分数/% 35 7.5 48.75 8.75 A.丁一定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的丙的质量 C.甲一定是化合物,乙一定是单质 D.该反应可能是分解反应 11.(2015?宜昌)在炼铁工业中,常用石灰石将铁矿石中的杂质二氧化硅转化为炉渣除去,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SiO2X+CO2↑,其中X的化学式是() A.CaSiO4 B.Ca2SiO3 C.CaSi2O3 D.CaSiO3 12.(2015?遵义)质量守恒定律是帮助我们学习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重要理论,在化学反应aA+bB═cC+dD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关系

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关系 一: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分析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对化学变化中物质发生质的变化有了一定认识。对物质的构成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对化学变化的一般过程有一定的认识,掌握了一定的 天平使用技能 学生存在的前概念分析对守恒有一个朴素的认同,但是和物理上的守恒容易混淆。学生认知过程分析就物质来看:是从单一物质的质量到各物质质量总和最后到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就对理论认知看:从实验证明守恒到从微观和本质角度去理解守恒 可能存在的认知障碍:从开放体系到密闭体系、从分步称量到整体称量的实验“思维”转换;从物质质 量到微粒质量的理性思维转换 学生应用知识的误区分析缺乏正确的对知识的应用方法,容易将问题简化为化学变化前后的物质比 较。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3.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定量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2.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作出解释,培养学生分析及推理能力。 3.在探究活动中注重锻炼学生的交流和表达能力、分析和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在知识的探究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3.树立学生的科学的物质观、物质粒子观、初步形成“守恒”意识 三:重难点分析 【重点】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难点】 1.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理解,尤其是对“参加”的理解,和应用定律分析具体反应 2.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四:器材准备 硫酸铜溶液和铁的反应,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 (硫酸铜溶液、打磨好的长铁钉、小烧杯、砂纸、天平、砝码、水槽)4份 (碳酸钠固体、盐酸溶液、小试管中、天平、砝码、水槽)3份 五:教学流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