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婴幼儿常见营养缺乏性疾病的喂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职业资格全省统一鉴定

公共营养师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文章题目:

浅谈婴幼儿常见营养性疾病的喂养

姓名:李淑娟

身份证号:622826************ 所在省市:甘肃省武威市

所在单位:古浪县人民医院

浅谈婴幼儿常见营养性疾病的喂养

李淑娟

【摘要】营养缺乏性疾病仍是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发病较多的有缺铁性贫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微量元素锌缺乏,针对发病原因提出合理的喂养指导。

【关键词】营养性疾病;喂养;指导

时代在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儿童保健越来越受到重视,营养缺乏性疾病已大为减少。但是,在部分地区营养缺乏性疾病仍是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发病较多的有缺铁性贫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微量元素锌缺乏。

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迅速,需要各种营养素,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但婴幼儿的“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所以,容易发生消化紊乱和营养缺乏性的疾病。定期做儿童保健,便于早期发现贫血、佝偻病、营养不良、发育异常等疾病,并予以及时的干预和治疗。

1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贫血是指外周血中单位累积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或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以血红蛋白的低限值来诊断贫血。婴幼儿贫血以6个月至3岁最为多见。胎儿期最后三个月至2岁是儿童神经系统发育迅速而关键的时期,铁参与神经、大脑、骨髓鞘的形成,缺铁影响神经递质的功能,还影响婴幼儿发育[1]。贫血对婴幼儿认知发育、神经发育、运动发育、体格发育、免疫功能发育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且认知发育和神经发育的影响在贫血纠正后不可逆。因此,预防贫血、及早发现贫血、治疗贫血很重要,婴幼儿常规体检是,8个月、1岁半、2岁半,常规检查血红蛋白,以便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6个月内婴儿的铁需求主要来源于出生时的储存铁和食物中获得的铁,6个月后,储存铁基本用完,应根据婴幼儿消化能力,适当增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含铁米粉、精肉、动物血、肝脏、鱼等。膳食合理搭配,给予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促进铁吸收,必要时给

予铁剂治疗,常规剂量铁剂4-6mg/kg,但补铁会引起胃肠道反应,多数铁剂口感差,患儿不愿接受,每天服用难以坚持,家长对贫血危害认识不够,因此,提出了间断补铁概念,推荐铁剂的用法是每3天或每周一次[1]。

2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致钙、磷代谢失常的一种慢性营养性疾病,以致正在的骨骺端软骨板不能正常钙化,造成骨骼病变[2]。随着人们认识的日益加深,户外活动增多,口服维生素d及强化维生素d配方奶的广泛应用,佝偻病临床发病明显下降,但佝偻病仍然是影响婴幼儿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

婴幼儿常规体检中,根据佝偻病特异症状,如多汗、易激惹,夜惊、枕秃,前囟大小,给予个性化指导,维生素D预防,维生素D每日供给量0-6岁儿童为400单位,婴儿以奶制品喂养为主,奶制品含丰富的钙,能满足婴幼儿钙营养。夏季阳光充足,可暂停维生素D补充。佝偻病出现骨骼特征性改变的幼儿,根据个体情况,给予适量钙剂补充,并指导家长加强功能锻炼[2]。

3 锌元素缺乏

锌为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参与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儿童缺锌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生长发育减慢、免疫机能低下、味觉减退、脱发、皮肤粗糙、皮炎、地图舌、反复口腔溃疡、伤口愈合延迟、视黄醛结合蛋白减少而出现夜盲症、贫血、腹泻等,青春期缺锌可导致性成熟障碍。

坚持平衡膳食是预防缺锌的主要措施,戒绝挑食、偏食、吃零食的习惯,对可能发生缺锌的情况,如早产儿、人工喂养、营养不良、长期腹泻、大面积烧伤,均应适当补锌[3]。

4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是由于能量和(或)蛋白质的不足,不能维持正常代谢,迫使机体消耗自身组织所引起的一种营养缺乏。临床以体重明显减轻,皮下脂肪减少和皮下水肿外,伴有各器官功能紊乱。轻度:患儿体重减轻,皮下脂肪变薄,腹壁皮下脂肪厚度为0.8-0.4cm,皮肤干

燥苍白,弹性好,身高和精神状态正常。中度:体重明显减轻,皮下脂肪减少,腹壁皮下脂肪厚度为0.4cm,皮肤干燥苍白,失去弹性,肌张力低,肌肉松弛,睡眠不安,食欲不振。重度:体重低于正常值40%以上,全身皮下脂肪消失,额部多皱纹,颌部及颧骨突出,颏部呈长方形,呈小老人貌,皮肤苍白,干燥无弹性,肌肉萎缩形成皮包骨样。体温偏低,精神萎靡,食欲低下,免疫力低下易感染。部分患儿因血浆白蛋白明显降低而出现水肿[2]。

应根据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程度,消化能力和对事物耐受情况,逐渐调整饮食。轻度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的小儿,消化能力和对事物耐受能力接近正常,在维持原膳食的基础上,添加含蛋白质和高热量的食物。供给热量从每日250-330J/Kg开始,以后逐渐增加。待体重接近正常后,再恢复小儿正常需要量[2]。合理喂养,安排良好生活制度。

5 喂养指导

6个月内提倡纯母乳喂养,对于母乳不足或无母乳,给予配方奶粉喂养至1岁。辅食添加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适当、及时、足够、安全。

添加顺序:1-2个月:给予稀释的菜汁、果汁水,早产儿满2

个月后给予铁剂预防贫血。3个月:菜汤、果汁、番茄汁。4个月:蛋黄(开始1/4个,菜水或水调成粥状喂食,以后根据消化功能适量增加)。5个月:菜泥、水果泥、蛋黄。6个月:糊状食物:强化铁米粉及配方奶粉、蛋黄、豆腐、果泥、菜泥、肝泥,每日2次,每次2-3勺,合理搭配。满6个月时,婴儿对吃东西感兴趣,并且能自己拿食物,喜欢将一些东西放进嘴里,能更好的控制舌头移动,开始发展咀嚼运动[4]。

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过早添加影响母乳铁吸收,辅食代替母乳,营养素不足,增加患病危险,辅食缺乏保护因子,不如母乳清洁,难以消化;增加食物过敏、肠道感染的机会。过晚添加错过味觉,咀嚼功能发育的关键年龄,造成进食行为异常,断离母乳困难,以致营养不足、生长发育减慢,发生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

7-8个月:泥糊状、粥、软米饭、面条、饼干、蛋黄、豆腐、

鱼肉、血豆腐、果泥、菜泥。每日3次,每次2/3碗,2次点心,食物多样化,需要不断增加食物的量。8个月婴儿一次能吃200ml 量。

9-11个月:泥糊状切碎,能用手抓的食物,粥、软米饭、面条、鸡蛋、豆腐、鱼肉、肝泥、血豆腐、薯类、果泥、碎果。12-24个月:家常多样化食物,必要时切碎、粥、软米饭、面条、馒头、鸡蛋、豆腐、鱼、肉、肝泥、血豆腐、水果、蔬菜。大于24个月:家常食物,注意平衡膳食。

婴幼儿需要学习独立进食,进食时给予鼓励和帮助,微笑、眼神的接触和鼓励的语言。提供的食物多样化,丰富的口感,必要时手抓食物,尽量减少干扰,家长不要代替喂食,要多陪伴并且要专心,以便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食习惯。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为了让他(她)们在未来更好的为祖国做贡献,为人民服务,现在让我们多付出一分关爱,让他(她)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拥有健康的体魄,阳光的内心!

[参考文献]

[1]陈绍红,黎海芪婴幼儿喂养与食物转换[a]国外医学·儿科分册,2005,32(5):302-330

[2]中西医结合儿科学/陈代斌主编.-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1.9:233-238 227-230

[3]儿科实习指导/李玉梅,严媚主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0:44-45

[4] 关宏岩辅食添加http://wwwduoduocn/knows/17888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