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第二单元秦汉大一统的建立与巩固第3讲秦汉时期的政治学案(含解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秦汉大一统的建立与巩固

[三维坐标·时空清][三面解读·特征明]

政治层面秦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时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确立并得以巩固,官僚制度取代世卿制。

经济层面秦汉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等均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加强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文化层面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中国传统学术也呈现出一个螺旋递进的状态,即从官学到私学,再从私学到新官学。

第3讲秦汉时期的政治

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1.诸侯争霸

(1)背景:西周末年,王室衰微,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

(2)表现:各诸侯国为控制更多的土地和人民,相互间进行战争。

2.秦朝统一

(1)条件:各诸侯国力图通过兼并战争统一天下,人民渴望统一,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日益强大。

(2)经过: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嬴政自称“始皇帝”,总揽政治、经济和军事大权。

2.中央官制

3.郡县制

(1)确立:萌芽于春秋战国时期,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2)内容: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二者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3)作用: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防止分裂和维护统一,奠定了古代大一统王朝的制度基础,政令能顺利贯彻到基层。其废除了旧贵族的世袭特权,既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拓] 秦汉以来大一统

秦始皇在版图上一统中国,并通过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以及建设道路、驿站等强化统一;汉武帝在思想上一统华夏,秦汉时期大一统格局正式形成。历代通过怀柔、同化、吸纳异族的政策强化大一统,增进了各地区各民族的国家认同。

[注] 秦朝皇帝制度的特征

皇位世袭:权力不可转移;

皇权至上:地位不可僭越;

皇帝独尊:权威不可世俗。

[辩] 郡县制最早出现不是在秦朝

早在春秋后期,一些诸侯国在新兼并的地区上已不再进行分封,而是改为设置郡、县;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已广泛实行郡县制;秦统一全国后将郡县制推广到各地。因此,郡县制最早出现不是在秦朝。

[记] 1.区分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

专制主义:一种决策方式,强调皇帝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权、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中央集权:一种政权组织形式,强调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2.数字巧记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一个集中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

两对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三个中央官职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四级地方机构郡、县、乡、里

[注] 两汉“有叛国而无叛郡”,唐朝“有叛将而无叛州”,证明了郡县制是一种好的制度。

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彻底打破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2)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提高了行政效率。

(3)其建立的中央官制和地方官制的基本原则为历代王朝所继承,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2.消极影响

(1)政治上:君主个人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国家政策,容易造成决策的随意和行政的专断,极易出现暴政、腐败现象。

(2)长期的人治传统:派生出庞大的官僚队伍和特权阶层,容易助长官僚作风和贪污腐败之风,加强了统治人民的力量,使人民处境日益恶劣,阶级矛盾尖锐。

四、汉代政治——汉承秦制

1.君主专制的演进

(1)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

(2)汉武帝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人,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2.中央集权的发展:郡国并行制

(1)背景:郡县、封国并存,封国有时与朝廷对抗。

(2)措施:汉武帝在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的基础上,颁布“推恩令”。

(3)结果: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3.选官制度:察举制

(1)概况: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

(2)选官标准:孝廉。

(3)特点: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

4.政治特点

布衣将相是指西汉开国诸臣中,绝大多数“起自布衣”,这些人大都没有贵族头衔,称之为“布衣将相”。这既是对秦末农民起义结果的承认,也是削弱贵族势力的必然产物

重视母族亲属关系汉代皇室的母族势力受到了充分的重视,西汉出现了吕后专政和窦太后专权,东汉出现了外戚干政的局面,这些都是母族势力强大的表现

儒士受到重用汉初,重视“黄老之学”,但并不排挤儒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士受到了重用,几乎垄断了汉代官僚体系

地方势力强大汉初,王国是中央集权的主要威胁。王国问题解决后,豪强地主逐渐成为威胁中央集权的主要力量,最终导致了东汉的灭亡和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

,

[拓]

周之失,失之于制,不在于政;

秦之失,失之于政,不在于制。

[注]

“汉承秦制”主要说明汉朝的规章制度基本上都是继承并维护了秦始皇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主要表现为承袭了秦朝君主专制制度、郡县制、监察制度、官吏选任制度、法律制度、赋税制度、官吏管理制度等,维护了秦汉“大一统”局面。

[辩]

郡国并行制的合理性

西汉初推行的封国制导致了后来的王国问题,严重威胁中央集权,但它的实行有一定的合理性。汉初诸吕叛乱时,郡县官吏消极观望,未闻有讨伐诸吕者。是齐王刘襄、琅琊王刘泽等刘氏子弟发兵讨伐,一举诛灭了诸吕,维护了刘氏统一政权,这表明汉初封国制度有利于稳定政治局势。此外,郡国并行制也有利于汉初的经济恢复。

[辩]

外戚宦官专权乍看起来似乎与皇权是对立的,其实并不尽然。外戚宦官专权是皇权的异化。外戚宦官的势力不论膨胀到何种程度,总是被置于皇权之下。不仅他们的兴衰荣辱史是由皇帝来撰写的,就其命运来说也是由皇帝的意志和皇位的更替而决定的。

重难点一三公九卿制和中外朝制度

一史料探史——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

史料三公九卿虽然各有职掌,分工清晰,但当时职无常守的现象也普遍存在,职与实际责任也有很大的差别①。诸如三公虽为宰相,职无不监,但皇帝诏令可直达九卿,九卿上奏皇帝的表章也无需告诉宰相②。实际上仍然是皇帝运用自己专有的最高用人权随时调遣官吏,增减予夺其职、权、责,使官吏既可以有职而无权,也可以有实权而未受职务,既可以兼及他职之事,也可以两职或多职之间权责相互渗透③。但官吏必须绝对服从皇命,对皇帝负责④。

——摘编自《中国政治制度史》[探究] 史料体现了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是什么?

[解读]

(1)材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

①三公九卿分工明确,但职无常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