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第四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本词刻画了怎样的词人形象?请概括回答并结合词意加以 分析。 答案 本词刻画了怀才不遇、忧国忧民、傲岸高洁的词人形 象。虽然词人心怀天下,但遭受排挤,闲居深山,独游西岩, 无人理解,无人赏识;夜不能寐,独诵《离骚》,表现出屈 子一般忧国忧民的情怀;“偃蹇”的青山,高洁的明月,都 与词人惺惺相惜,心心相印,可见词人胸怀之磊落高洁。
(1)读懂诗歌: ①题目(注释)提供的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翻译诗歌正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拎出“情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独游西岩”即“独(于)西岩游”。点明了人物(独自 一人)、地点(西岩)、事件(游览)。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 ②耸立的青山啊,你孤傲不听召唤,还会有谁喜欢欣赏你呢? (青山回应)岁暮寒冬,常到山中溪边来吧(让咱们相互为伴,面 对风寒)。山头一轮明月悄悄升起,才发现它早已从地平线升 起,眼下已是高悬中天,遍洒银辉照大地的景象。明月、山峦、 清澈的小溪,仿佛都在静听(我)朗诵的《离骚》(但愿它们能明 了我的心志,人同此情,心同此景)。 ③“偃蹇”。(“寒”及“《离骚》”也暗示了一部分情感)
神怡,饶有兴致。这样一来,作品的基调就完全搞反了,回 答任何问题皆是枉然。这首词中“江南好”是事实,“城阙 嵯峨”也是事实,仿佛高峻威严的形象呼之欲出,但词人笔 锋一转,“陵前惟石马”“陌上有铜驼”两句将一派衰颓之 气道出,瞬时收敛了开篇的高峻之象,转而铺开昔盛今衰、 物是人非的沧桑感慨。最后以“玉树夜深歌”作结,引典入 词,更是增添了朝代更迭的哀伤。
3.看情语 诗歌如果有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或句子,就应牢牢把 握,这是理解诗歌情感的一条命脉。如2015年全国卷Ⅱ《残春 旅舍》颈联中的“愁”、尾联中的“免被尘埃污”“待眼明”, 都是“情语”;2015年江苏卷《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首 联中的“爱”“暂开颜”,也是“情语”。 情语多出现在律诗的后两联,尤其是尾联;词的下阕,有 时也“移情”到景、物中。如杜甫《登高》中“风急天高猿啸 哀”的“哀”字。 当然,不是诗中所谓的“情语”都是作者最真实的情感表 达。有的诗人故意用反语。当然,这种情况很少。绝大多数情 况下,我们都是能抓住“情语”进而读懂诗歌的。
由此可见,树立“语言意识”,深入诗歌文本的语言内 核,对正确解读诗意,尤其是揣摩诗人微妙的情绪状态是十 分重要的。
当然,在考场上读懂诗家语的直接办法是翻译全诗。如 果不能笔译,起码在脑海中把它翻译一遍。
【即时小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生查子·独游西岩①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③,劝我溪边 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 骚》去。 【注】 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 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 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 ③生:语助词,无义。
读懂诗歌的王道是读懂语言。要遵循诗歌的语言逻辑, 深入语言内核。在景与情构成的“阅读场”中,就诗论诗, 咬文嚼字,把高度凝练含蓄的语言“泡开”“还原”,不可 太倚重背景资料而知人论世,更不可空凭经验感觉而主观臆 测。
对于那些无标题(或标题不含重要信息)、无明显情语的 诗来说,读懂它只有靠品语言了。例如清词人纳兰容若的 《梦江南》:“江南好,城阙尚嵯峨。故物陵前惟石马,遗 踪陌上有铜驼。玉树夜深歌。”学生读这首词,常为词牌名 “梦江南”(又名“江南好”)所迷惑,以为词人写此词时心旷
(3)有人评价这首词中物与我、景与情“融溶亲密”,请结合 词意作具体分析。 答案 青山感念岁暮天寒“劝我溪边住”,对“我”深切关 怀;明月夜夜到青溪陪“我”“听读《离骚》去”,更是视 “我”如知己,词中的青山、明月都是人格化的自我,而 “我”亦如青山傲岸、明月高洁,物我之间亲密融洽。岁暮 天寒,素月清辉与澄澈的溪水相映,画面凄清幽独,与独游 西岩的词人孤寂、忧愤的内心情感融合无间。
专题二 古代诗歌阅读
古代诗歌鉴赏是高考的必考点,涉及形象、语言、表达技 巧、思想感情等方面,因对学生语文素养和鉴赏能力的考查全 面而深受命题人的青睐。但从历年阅卷情况来看,考生在古代 诗歌鉴赏题中的得分率普遍较低。究其原因,在于有的读不懂 诗歌,有的找不到答题方向,有的答题不规范。为此,二轮复 习重在提供给考生一套可操作的解题流程,教考生依据流程答 题,一步步缩小思考范围,一步步检索加工。抓关键词句,明 诗歌意旨;抓设问角度,明答题指向;抓答题规范,明表述逻 辑。做到步步为营,稳“抓”稳“答”!
两步教你读懂诗歌
1.看标题(结合注释) (1)标题或标明写作对象、重点,或表现感情基调。此外, 诗题还可能会提示写作时令(如春、秋)、节日(如除夕、重阳); 可能会提示题材(情感),如送别怀人、即事抒怀等。总之,抓 住了标题,就等于抓住了诗歌最直接、最牢靠的信息内容。
(2)注释。有些诗歌后面有对作者、写作背景或是诗词中 偏僻语的解释,有的是一些典故的出处及其解释等等。要注 意,任何一个注解对解读诗歌都是有用的,特别是在高考的 试卷中。
明确诗歌答题方向
以下各表将古代诗歌中的“常考题型、常见设问、审准 要点和答题定向”四个方面分门别类地进行了归纳汇总,旨 在教给考生在考场上快速审准题,明确答题方向。
一、形象类
常考 题型
Fra Baidu bibliotek
常见设问
审准要点
答题定向
人物
1.这首诗(词)塑造了一个 怎样的诗人(抒情主人公) 形象?试加以分析。
2.看作者(知人论世) 即看作者生平事迹、思想、写作风格、时代背景等信息 来全盘考虑诗歌主旨,这有赖于考生平时的了解与积累。如 李白的豪放飘逸,诗中多流露出自信达观、傲视权贵、追寻 精神自由之思想;杜甫诗的沉郁顿挫,多抒写忧国忧民之思; 陶渊明的恬淡闲适;再比如婉约派的柳永,豪放派的苏辛, 一生忧国忧民矢志北伐却又壮志难酬的陆游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