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治疗水肿六法初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作编号: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金匮要略》治疗水肿六法初探
郑君渭
浙江省温岭市第四人民医院
摘要:学习研读《金匮要略》对水肿病的论述及治疗。主要从发汗、利小便、攻下逐水、化瘀行水、健脾利水、温肾利水六大法进行归纳分析。通过列举有关经方进行论述,分析了其临床症状及方中某些药物配伍的含义。总结了仲景治水是针对病因病机,而不是拘泥于一方。
关键词:《金匮要略》水肿辨证论治
水肿一证是指脏腑功能失调,导致津液运行障碍,以致水湿停聚,泛滥人体各部而形成以肿为主证的疾病。《金匮要略·水气》所论述的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汗以及五脏水、血分、气分、里水等病,都是水肿病的不同表现形式。由于年代的湮远,在《金匮要略》中所论述的诸水及治疗,在文字上有所错杂。在治疗上虽提出了发汗、利小便、逐水三条基本原则,但所列方剂不够充实,根据水饮同源的道理,在《金匮要略》中许多治疗痰饮的方剂、治则已被后人运用到水肿病的治疗上去。现将《金匮要略》有关治疗水肿的方法、方剂初步归纳如下。
1 发汗
原文云:“诸有水者……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金匮要略·水气》)
1.1越婢汤、越婢加术汤、大小青龙汤越婢汤治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自汗出,无大热者。越婢加术汤治皮水,一身面目浮肿,脉沉小便不利口渴者。此二方都有麻黄、生姜发汗以宣散水湿,石膏发越水气、清解内热,故在症状上除一身浮肿外,尚有无汗身热之证。越脾加术汤加白术以健脾除湿,表里同治,以增强消肿之功效。越婢汤治水从外受之风水;而越婢加术汤治水积于里而溢于外之皮水。大青龙汤本治溢饮,由越婢汤加桂枝、杏子而成,发汗作用比越婢汤强,可治风水恶寒、无汗、一身悉肿、脉浮紧而身热者。小青龙汤原治溢饮,对于水肿一身面目悉肿、腰以上甚,兼有恶寒、无汗、脉浮紧者,可用此方。本方无石膏之清热,而有生姜之温里,与以上数方不同者,
本方治表里俱寒之水肿,以上数方治表寒里热之水肿。
1.2甘草麻黄汤、麻黄附子汤、杏子汤、麻杏意甘汤甘草麻黄汤用治里水,方中以麻黄宣肺发汗,甘草和中,适用于水肿无汗身不热者。麻黄附子汤治病水脉沉小者,本方以附子配麻黄外可发汗以达水邪,内可温肾以化气利水,另以甘草和中,故可治少阴虚寒之水肿,系温阳发汗之意也。杏子汤(按:原文缺杏子汤方药,今据《医宗金鉴》为麻黄、甘草、杏子三味组成)治水肿脉浮者,用此方能宣肺、祛风、利水而退肿。麻杏薏甘汤,即杏子汤加薏苡仁,此方原治风湿,亦有宣肺、祛风、利水之效,且利水之力比杏子汤强,故更宜于治风水脉浮,小便不利者。
1.3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本方有发汗、宣肺、清热利水之功。本方宣肺发汗之法既能上开水源,下通水腑,又有清热解毒之功而治风水,即一身悉肿、恶风、喘咳、咽痛、小便不利、脉浮热轻者。
1.4麻黄加术汤原治湿家身烦疼之证,《类聚方广义》用本方治麻黄汤证而兼一身浮肿,小便不利之证。本方以麻黄汤发汗宣肺,加白术以健脾利水,对于风水一身面目浮肿、喘咳、恶寒、头痛、小便不利、脉浮紧者可用。
2 利小便
原文云:“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金匮要略·水气》)
2.1五苓散原治痰饮停聚中焦的证治。方中泽泻、猪苓利水渗湿,白术健脾利水,桂枝温阳、重在化气利水。五苓散在水肿病中运用甚广,对水肿小便不利,下部为甚者,皆可随证运用。
2.2猪苓汤原治阳阴病误下津伤,热与水互结于下焦。方中猪苓、茯苓配伍泽泻通利水道,滑石甘寒泄热又利尿,并佐阿胶存津液于决渎,利水而不伤阴,共奏清热养阴利水之效。可治肢体浮肿,兼见小便不利、腰酸痛、面色潮红、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质红脉细数。
2.3防已黄芪汤、防已茯苓汤防已黄芪汤治风水表虚证,即肢体浮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之证。防已茯苓汤治皮水四肢浮肿,肌肉牵动之证。二方均用黄芪、甘草益气健脾补肺兼固表行水,防已利水消肿。前方加白术健脾利水,后方加防已量,增茯苓、桂枝,则通阳化气、利水消肿之功更强。二方益气健脾利水,还可用于水肿经汗、利、下后,余水未尽,而正气已虚者。
3 攻下逐水
原文云:“病水腹大,小便不利,其脉沉绝者,有水,可下之。”(《金匮要略·水气》)原文有法无方,根据水饮同源的道理,痰饮病中的数方可用。
3.1十枣汤原治悬饮,乃攻积逐水之峻剂。本方用芫花逐胸胁之水,甘逐引经髓脉络之水,大戟泻脏腑之水。对于水肿胸腹胀大、满闷、便秘、脉沉实,且正气不虚,水肿顽固难消者,可投以本方药以峻下逐水,往往获得奇效。运用本方注意不可太过,以水去六七为度,余水可以他法调理,对正虚之体,切不可妄投。
3.2已椒苈黄丸原治肠间有水气之证,方中以防已、椒目利尿逐水,蒡苈子、大黄泄其闭阻以推荡积水。本方较十枣汤为缓,水肿腹部胀满、大小便不利、脉沉者,可与此方
3.3蒡苈大枣泻肺汤原治支饮喘咳证,方中以蒡苈子泻肺利水。若水肿全身浮肿,兼见气粗喘不得卧,脉强有力者,此为水在胸中,可与此方泻肺行水。
4 化瘀行水:
原文云:“经水前断,后病水,名曰血分,此病难治;先病水,后经水断,名曰水分,此病易治。何以故?去水,其经自下。”(《金匮要略·水气》)从本条可知对于水血互结之水肿,宜用化瘀行水之法。
4.1大黄甘遂汤方中以甘遂逐水,大黄下血,阿胶养血。原治妇人水血互结于血室而少腹胀满之证。对于水肿腹部胀满,大小便不利,兼有瘀血者,可用此方。亦可治妇人水肿,经水断绝,腹部胀满,大小便不利者。
4.2当归芍药散方中芍药养血柔肝,当归、川芎活血祛瘀,配茯苓、白术、泽泻健脾利水,而达行血利水,且行中有补,对于水肿病兼有血虚挟瘀症状者,可与此方。亦可作水肿血虚者的善后调理之用。
113浦灰散本方原治厥而皮水者。据《千金方》所载,蒲灰即蒲黄,本方以活血化瘀的蒲黄为主,配以通窍利水的滑石。用此方活血利水,使小便通利,水肿得消,厥亦自除。
5 健脾利水
脾主运化水湿,若脾胃虚弱,则无力运化水湿,可致水邪泛滥而成水肿。故健运脾胃,增强脾胃的运化能力是治疗水肿的一种重要方法。《金匮要略》对此法虽未直接论及,其立数方可取法。
5.1茯苓饮原治胸中有停痰宿水而脾气不足者。方中以参术益气健脾,茯苓利水消肿,陈皮、枳实行气消胀,生姜温中化饮。可用于水肿病,肢体浮肿、倦怠乏力、纳呆、脘腹胀闷、小便不利、脉细者。
5.2苓桂术甘汤原治痰饮证。本方桂枝配茯苓,则不发表而反行水,且白术健脾利水,共凑温阳利水之功。可用于水肿后期,体肿面淡、纳减、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