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歌德浮士德终稿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第三代歌德研究者的代表人物杨武能,一是《歌德与中国 》较为全面的梳理了歌德与中国的关系,二是尝试在冯至 的研究基础上,有所推进,例如《走进歌德》,三是以德 文撰作的《歌德在中国》,使得德语学界有可能了解中国 歌德接受与研究状况。 • 其余的还有余匡复的《〈浮士德〉——歌德的精神自传》 • 高中甫《德国的伟大诗人歌德》《歌德接受史1773-1945 》
3.2宗白华《美学与意境》
• 近代人失去希腊文化中人与宇宙的协和,又失去 了基督教对上帝虔诚的信仰,人类精神上获得了 解放,得到了自由,但也同时失所依傍、彷徨、 摸索、苦闷、追求,欲在生活本身的努力中寻得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歌德是这时代精神伟大的代 表。他的主著《浮士德》,是人生全部的反映与 其他问题的解决。歌德与其替身浮士德一生生活 内容,就是尽量体验近代人生特殊的精神意义, 了解其悲剧而努力,以求解决其问题,指出解决 之道。所以有人称他的《浮士德》是近代人的圣 经。
浮士德与魔鬼的关系:
• 1)两者的个性和人生追求是截然不同的, 因此两者的关系是相互对立的 • 2)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 3)因此,两者的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辩 证关系。
2.浮士德的艺术特色
• (1)诗剧以幻想为主,将写实和幻想结合 • (2)在人物塑造上:辩证,矛盾 • (3)形式多样化。自由韵体、民歌体、古希腊悲 剧的诗体、象征、比喻、暗喻 • (4)形象性与哲理性的高度统一 • (5)客观性与主观性的有机交融 写实客观 幻 想性
浮士德
1.1原型
16世纪传说的江湖术士 魔术 魔鬼签订条约 灵魂与享乐
赌约 原文: 浮士德
1.2马洛版的浮士德(戴镏龄译)
为我转告伟大的魔王: 由于肆无忌惮的反抗了天帝, 浮士德已被注定遭受万劫不复的死亡; 他甘愿向魔王献上灵魂, 只要魔王赏他再活二十四整年, 由他尽情去享受一切; 并有你时时刻刻跟随在身边; 要什么就给我什么, 问什么就答我什么, 杀死我的仇敌,帮助我的朋友,永远服从我的意愿。 回去见那伟大的魔王, 半夜回到我的书房里来再相见, 回复我你主子的心意。 遵命,浮士德。
1.4.2.1五个阶段:
• • • • • 1)学者生活:清算过去,面向未来 2)爱情生活:情欲享受,迷失理性 3)政治生活:宫廷弄臣,无所作为 4)转向古代:美的追求,美的幻灭 5)面对现实:开拓进取,事业永恒
1.4.2.2五个阶段意义所在
• 可见,浮士德的一生是永不满足、 不断进取、不断追求的一生。其意 义有二: • 1)从人类发展的历史经验看,他 的一生体现了人类发展的基本历程 ,反映了作者对人类命运和前途的 哲学思考;
3.3.歌德及其好友对《浮士德》的言论评析
• 当歌德在1797年决定重新整理这部作品的时候,他征求过席勒的 意见。 • 席勒在1979年6月26日对此而写的一封信里,令人难忘地表现出 了被征询意见者的批判洞察力:“现在我又把《浮士德》读了一遍 ,对于你要我回答的问题,我真感到不知从何说起。然而这种情况 是很自然的,因为作品是建立在一种观点上,而且只要人们不具备 这个观点,则既使一个并不是如此丰富的题材也必然会使一个人的 理智陷于不知所措的地步。使我感到不安的是:如果在结尾处应当 把主题思想点出来的话,那么我认为就其布局而言,看来也要求材 料的完整性,而且对于如此大膨胀的素材来说,我也没有找到一个 可以把它们贯穿到一起的诗歌的环子。也许您自己已经找到了解决 的办法。比如说,据我看,应当把浮士德引入实际行动的生活,并 且他的戏您也应当从这些材料里选,因此我以为由于他的本性而不 断要求一种极大的详尽与广泛……一般说来,我恳切期待看到民间 传说如何同全书的哲学部分衔接起来。”
所谓“浮士德难题”
即:如何使个人欲望的自由发展同为求得社会 和个人道德所必需的控制和约束协调一致起来。 从哲学上讲,就是康德所探讨的自然欲求与道 德律令之间的矛盾。康德认为,道德没有脱离 人的动物本能(去苦求乐),因而不是道德本 身。道德必须诉诸于超人性的纯粹理性。在康 德看来,道德的崇高是在遏制人的情欲中实现 的。道德与情欲的冲突是绝对的。浮士德面临 的正是这种两难心态,即“紧贴凡尘的爱欲” 与“先人的灵境”之间的矛盾,他的追求就是 两者结合的“新鲜而绚烂的生命”。
约定: • 浮士德:如果我安静下来,游手好闲,虚度时光, 那就让我马上完蛋。如果你能谄媚我,诳骗我, 使我自得其乐,如果你能用享乐把我哄弄-那就算 我的末日来临!我争这个输赢! • 梅菲斯特:一言为定! • 浮士德:奉陪到底!如果我对某个瞬间说:停留 一下吧,你多么美呀!那么你就可以把我铐起来, 我心甘情愿走向毁灭!那么,就让丧钟敲响,让 你解除职务,让时钟停止,指针下垂,让我的时 辰就此完结! • 梅菲斯特:好好考虑一下!免得我们忘记。
• 通常所说的“浮士德精神”有以下几个内涵: • 其一,永不满足现状。 • 其二,不断追求真理。 “人必须每天每日去争取生活与自由/才配有自由与生 活的享受!” • 其三,重视实践和现实。 浮士德肯定人的作用,肯定人生的目的在于行动,在 于作出有益于社会的实践,通过实践而不断追求真理 ,最后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如上面所言:“每天每时去 争取生活与自由。” 总之,“浮士德精神”就是不断努力进取的精神,也 就是自强不息、坚持不懈的精神。
• 陈铨《中德文学研究》有相当篇幅涉及歌德与中国的关系 ,但并不是专门研究歌德 • 1936年,张月超《歌德评传》陈淡如编的《论歌德》但质 量并非出类拔萃 • 在1949年以前 歌德研究作品为二,一是《歌德之认识》 全面展现了学界的相关研究,尤其在专题论述上“精彩纷 呈”“面貌多端”,不但歌德与中国的关系得到足够重视 ,而且歌德与他国的文化渊源也得到梳理,诸如英国,法 国;二是作为开山者的冯至的歌德研究,具有标志意义的 《歌德论述》,为后人奠下了由此起步的重要基石。 • 四十年以后,中国第二部严格意义上的歌德研究专著,是 董问樵的《〈浮士德〉研究》,有资料转贩的痕迹,主要 是鉴赏评析,1980年《论歌德》问世,主要是介绍
3.对《浮士德》的评价
3.1歌德作品的传入
• • •
• • • •
歌德的传入 中国人最早接触歌德,驻德公使李凤苞在《使德日记》 中留下关于歌德的记载 歌德进入中国公众视野在1902到1903年。赵必振依据 日人编本所作的“德意志文豪六大家列传”“可特传” 德文译介并有所体悟,马君武,辜鸿鸣 目前译介比较成功的两部《歌德文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了10卷本《歌德文集》 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了杨武能与刘硕良主编的 14卷《歌德文集》
乐观因素
梅菲斯特和浮士德的契约并不是灵魂和物质利益的简单交 换,而是人类不断奋发进取的精神向以梅菲斯特为代表的怀 疑与否定的挑战。对于人类而说,完善境界永不可及。浮士 德临终所欢呼的那“最崇高的一刹那”,也不是作者暗示的 人生的目标之所在。人类所能够达到的最高成就,恰在于一 种自强不息的创造性的生活本身,一种不断进步的道路或过 程本身。一个人只要追求一个高尚的目标,并在追求过程中 又把每个实际步骤当做目标加以追求,他就值得享受并一定 能够获得最广义的报偿。正是这点人生观拯救了浮士德,帮 助他击败了梅菲斯特的一再挑战,从而使他的“悲剧”赋有 鲜明的乐观主义的性质。
结局 浮士德
啊,浮士德, 你只有一个小时的寿命了, 此后便将是永远逃不掉无尽期的天谴! 静止吧,你终古运行的天体, 让时光停步,午夜永远也不要到来; 好叫浮士德能在懊悔中救出自己的灵魂! 看,救世主为人类流的血洒满了天空! 一滴血就可以救我的灵魂——半滴也行:啊,我的耶稣! 啊,不要因为我呼叫耶稣而撕碎我的心! 浮士德幡然悔悟,苦苦 我还得央求他:噢,魔王,赦免我吧! 哀求魔鬼绕过他,求上 他现在到哪里去了?他走开啦; 帝垂怜和宽恕,但是终 啊,又过去半小时了!马上一切都完了! 于沦为行尸走肉。 我的灵魂将留在地狱里受苦。 生我的爹娘,我诅咒你们! 不,浮士德,诅咒你自己, 诅咒夺去你的天堂之乐的魔王。 (魔鬼们上)恶毒的蛇蝎呀,让我再稍延残喘! 可怖的地狱,别张开大口!魔王,莫向这里走来! 我要烧毁我的妖书!啊!靡非斯特!
• 2)从欧洲资产阶级发展的历史经 验来看,通过他的一生,作者总结 了文艺复兴以来三百年间资产阶级 精神发展的历史——从挣脱中世纪 经验哲学的桎梏、追求个性解放, 与王权妥协,对个性全面发展的古 典美的憧憬,直到在改造自然的伟 大实践中最终实现自身的价值。
1.4.2.3悲剧/乐观
• 本剧的悲剧意义可由主人公一生经历的上述几次追求与 幻灭来验证: • 首先,他作为学者,皓首穷经一无所获,视为知识悲剧 ; • 其次,他对于格蕾琴,爱之实害之,是为爱情悲剧; • 第三,长久侍奉统治者绝非他的志趣所在,是为政治悲 剧; • 第四,海伦的消亡证明美亦不足恃,是为美的悲剧; • 最后得以实现的不是他为人类造福的雄心壮志,而是向 魔鬼抵押灵魂的契约,是为事业悲剧。
1.3莱辛版的浮士德
• 德国启蒙运动代表人物莱辛的剧本是尚未 完成的,中心思想是魔鬼自认为胜利,天 使斥责其并未获胜。
1.4歌德版的浮士德
• 不同之处? • 亮点? • 穷其一生想告诉我们什么?
1.4.1赌约
约诱:
梅菲斯特: 我愿今生负责为你服役,奉行你的任何指示,绝 不偷懒;待到来世,我们相遇,你也应当对我如此这般。 浮士德: 什么来世不来世,我才不关心;一旦你把这个世 界砸成废墟,另一个就会应运而生。从这个世界才流的出 我的欢欣,是这个太阳才照临我的苦闷;一旦我同它们分 开了,任何事情爱怎么发生就怎么发生。将来人们是爱还 是恨,那个星球还有没有高下之分,我可再也不想去打听。 梅菲斯特: 在这个意义上你不妨冒冒险。签个契约吧!这 几天你尽可高高兴兴,领略一下我的法术,我要让你见人 之所未见。
约兑:
• 浮士德:……我真想看见这样一群人,在自由的 土地上和自由的人民站成一堆!那时,我才可以 对正在逝去的瞬间说:“停留一下吧,你多么美 呀!”我的浮生痕迹才不致在永劫中消退。”-预 感到这样崇高的幸会,我现在正把绝妙的瞬间品 味。 • 梅菲斯特:任何喜悦、任何幸运都不能使他满足, 他把变幻无常的形象一味追求;这最后的、糟糕 的、空虚的瞬间,可怜人也想把他抓到手。他如 此顽强地同我对抗,时间变成了主人,老人倒在 这里沙滩上。时间停止了
• 梅菲斯特:我是永远否定的精灵!这样说是有道理的; 因为发生的一切终归要毁灭;所以什么也不发生,反而 更好些。因此,你们称之为“罪孽”、“破坏”的一切 ,简言之,所谓的“恶”,正是我的原质的本性。 • 浮士德:你自称是“一部分”,怎么又完完整整地站在 我面前? • 梅菲斯特:我给你讲点朴素的真理吧。如果人这个愚蠢 的小宇宙惯于把自己当作整体,我便是部分的部分,那 部分最初本是一切,即黑暗的部分,它产生了光,而骄 傲的光却要同母亲黑夜争夺古老的品级,争夺空间了。 但它总没有成功,因为它再怎样努力,总是紧紧附着在 各种物体上面。光从物体流出来,使物体变得美丽,可 又有一个物体上面。光从物体流出来使物体变得美丽, 可又一个物体阻碍了它的去路;所以,我相信 ,等不 了很久,它就会同物体一起归于毁灭。
1.4.3.2分析浮士德的形象及其意 义
形象: 歌德创作的诗剧《浮士德》中的浮士德是上升时期 资产阶级先进分子的象征形象: 1)积极进取精神的代表 自强不息、执著探索者 2)具有人身上鲜明的两重性(矛盾) 意义: 向人们指出了精神净化的道路,指出了人生的意 义和人们应追求的生活理想,把人们引向崇高的 理想而奋斗不息的伟大道路。
1.4.3.3浮士德难题
• 原文:
在我的心中啊, 盘踞着两种精神, 这一个想和那一个分离! 一个沉溺在强烈的爱欲当中, 以固执的官能紧贴凡尘; 一个则要脱离尘世, 飞向崇高的先人灵境。
• 康德提出的著名的“幸福和道德的二 律背反”:“追求幸福的欲求是德行 准则的动因”和“德行准则是幸福的 原因”。 • 浮士德是西方资产阶级上升和发展时 期的知识分子的代表,或者说是西方 启蒙运动时期人道主义的知识分子的 典型。
1.4.3魔鬼与浮士德的关系
1.4.3.1何为魔鬼?
• 1.天主称其为:否定的精灵 • 2.浮士德与梅菲斯特的对话中: 浮士德:关于你们这些先生们,一般从名称就读 得出本质来,人们既然管你们称作“蝇神”、“ 堕落者”、“撒谎精”,不久把问题说得一清二 楚了吗?得,你到底是谁? 梅菲斯特:是总想作恶、却总行善的那种力量的 一部分。 浮士德:这个哑谜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