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态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也称合理行动理论,态度的多重属性模型的 扩展和改进,以提高预测能力 公式:B≈BI=W1(AB ) +W2(SN) B:行为 BI:行为意向 AB:对行为B(如购买)的态度 SN:主观规范 W1:态度对行为意向的影响权重 W2:主观规范对形成行为意向的影响权重
行为意向模型考虑了几个因素:
使用名人作为代言人来介绍产品就是应用平衡理 论的经典例子
情感联系
O
代言人
消费者
P
情感联系
单元关系
X
品牌
企业力图使消费者(P)和代言人(O)之间的情感连接强 度达到最大化 另外成功的企业还试图在代言人和品牌(X)之间建立单元 联系:专家代言、长期独家合同……
2008年通用结束与泰德伍兹长达9年合作。泰德伍兹赋予别 克年轻的品牌形象。2001年别克车主平均年龄在70岁徘徊, 2008年降到53岁
压力
服从
服从 吸引力 同化 自动力 内化 阶段 自愿 阶段 自觉 阶段
三. 认知一致论
该理论的基本观点:人们总是寻求认知上的连 贯性,如果发现自己的认知或态度与自身行为 不一致时,就会努力调整以达到认知和行为之 间的一致。 属于认知一致论理论框架的主要有认知平衡理 论、认知失调理论
(一) 认知平衡理论
意动 (行为) (Behavior)
态度形成的基础, 对态度对象的见 解和信念
认知
(Cognition)
(二) 情感、认知、行为的层级效应:
标准学习层
认知—情感—行为
低介入层
认知—行为—情感
经验层
情感—行为—认知
Leabharlann Baidu
行为影响层
行为—认知—情感
1. 认知促进态度形成(标准学习层次)
基于认知信息加工的态度 消费者通过积累有关产品的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 家用电脑价格不菲,消费者货比三家,咨询朋友, 上网查看,收集大量信息仔细权衡,慎重决策。 也称为高介入层次,决策对消费者很重要,活动顺 序:认知-情感-行为 营销重点:通过认知学习提高对产品属性的信念, 可强调印刷品广告和人员销售
(二) 传播
传达者发出的信息与消费者原有态度的差距 差距过大消费者对信息可信度疑问而维持原态度 权威专业的信息即使差距很大消费者会改变态度 恐惧的唤起(蛀牙、头皮屑、口臭、脚气、肥胖的烦 恼等)唤醒恐惧的信息如果提供降低恐惧的建议,消 费者倾向接受 单面论述与双面论述 双面论述减少消费者疑虑;消费者受教育程度不高, 赞同营销者观点,单面论述较好;忠诚客户不需要采 用双面论述 感性与理性的诉求应对消费者理性与情感
(三)
消费者态度具有意义
1.适应功能:人的态度都是在适应环境中形成的 2.防御功能:让人在受到贬抑时用以保护自己 3.价值功能:表示一个人的主要价值观和自我概念 4.认知功能:能给人提供一种作为建构世事手段的 参照框架
人的态度驱使人趋向或逃避某些事物,它决定了偏 爱、期望、渴求、避免的内容 那些在公众场合使用的惹人注目或引人注意的产品 (如LV手包、卡迪拉克汽车、BOSS服装……)经常 与态度的哪种功能联系在一起?
(i=1,2,3 ……n)
Ao:消费者对待品牌的总体态度 Bi:消费者对待品牌拥有的第i个属性的信念认知强度 Ei:表示消费者对属性i的偏好程度
n:代表品牌具有属性的数量
[例] Bi: “x品牌护肤品具有美白性”信念的认知: 极不可能 1 2 3 4 5 6 7 8 9 10 可能性极大 [例] Ei: “x品牌护肤品具有美白性能的优劣如何”: 极坏的 -3 -2 -1 0 +1 +2 +3 极好的
(三)目标靶的特性(信息接收者即消费者)
信念:
卷入程度:消费者对产品的了解程度(卷入)越深态度越 难改变 预防注射:消费者已有的认知和观点是否与相反的信念和 观点作过交锋,消费者是否曾经构筑过对相反论点的 防御机制
人格因素:低自尊者较高自尊者更容易被说服
一. 改变消费者态度的说服模式
1959年霍夫兰德、詹尼斯提出的基于信息传播过程 的说服或态度改变的模型。说服模型的每个环节都 说明所关联的重要因素。 任何态度的改变都涉及到一个人原有的态度和外部 存在着与此不同的看法。由于两者存在差异,由此 会导致个体内心冲突和心理上的不协调 为了恢复心理上的平衡,个体要么是接受外来影响, 即改变自己原有的态度;要么采取各种办法抵制外 来影响,以维持原有态度
海德1958年提出
人普遍有一种平衡和谐的需要,一旦在认识上有了不 平衡、不和谐性就会在心理上产生紧张、焦虑,从而 促使他们的认知结构向平衡、和谐的方向转化。强调 认知结构中评价因素与情感因素一致性在维持认知平 衡中具有重要作用
P—O—X模型 P对O与X皆持赞成态度,这是一种平衡状态 P对O与X皆持不赞成态度,这也是一种平衡状态 P对O持赞成态度,对X持不赞成态度,这就造成了不平衡状态 在第三种情况下,P要达到平衡的解决办法为: P改变对O的看法 P改变对X的看法 P劝说O
态度改变的说服模式
外部刺激 信息源 (消费者) 信奉程度 预防注射 人格因素 目标靶 中介过程 (态度发生 变化的 心理机制) 信息学习 感情迁移 一致 反驳 结果 态度改变
营销传播
一定情境
态度维持 信源贬损 信息曲解 掩盖拒绝
外部刺激: (一)信息源(传递者对消费者态度改变的影响)
说服过程中,信息源的权威性、可靠性 影响说服效果的信息特征主要有四个: 1.传递者的权威性:学识、经验和资历 2.传递者的可靠性:公正、客观、不存私利偏见 3.传递者外表的吸引力:引人喜爱的外部特征 4.传递者是否受消费者的喜爱
意向与行为:消费者态度越明确,越有可能带来相应 的行为 以往消费行为比了解意愿更能预测未来行为 社会压力:他人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力 他人希望我们做的----自己的个人偏好 主观规范:描述我们认为什么是别人希望我们应该做 的这种效应,即纳入群体对个人的影响,更具现实性 标准信念:别人认为该不该发生的强度 对信念的遵从程度:多大程度采纳别人的预期反应
年轻消费者P认为别克X是年长者品牌,对别克有负面情感 泰德伍兹O被目标细分市场大多数消费者喜爱的国际明星 别克以泰德伍兹为品牌代言,因此形成不平衡三元组 +
消费者
O
伍兹
P - X
+ 别克
(二) 认知失调理论
费斯廷格
20世纪50~60年代在西方社会心理学研究领域中 最有影响的理论之一 是指由于做了一项与态度不一致的行为而引发的不 适感。人类不能长时间地忍受这种不协调,所以通 过改变自己的信念或者态度来缓解这种不适感 减少认知失调的方法: (1)改变态度 (2)改变行为 (3)引进新的认知元素
模型量化了态度的三个要素,可预测消费者对不 同对象的不同态度,进行各种产品属性的比较
确定产品哪种属性对消费者最重要或最显著, 充分利用相对优势 诊断营销战略,通过调查消费者对不同品牌态 度背后的显著信念(认知),了解营销战略执 行情况,促使其更为有效,从而影响竞争对手
三. 费希本模型的修订延伸:行为意向模型
1.态度的学习性 后天习得 2.态度的对象性 指向性 3.态度价值性 人对某个事物的态度取决于该事物对他意义的 大小 4. 态度既稳定又可变 稳定性:态度一经形成,相对持久稳定,并逐步成为个性的一部分, 使个体在反应模式上表现出一定的规则和习惯 可变性:态度的冲突 --妥协 情况影响态度--许多因素 创伤性经历 5. 态度的内隐性 态度本身无法直接测定,必须从个人行为或与行为有关的语言 行为表现中间接推断
2.认知能促进态度形成(低介入层次)
基于行为学习过程的态度 消费者最初对品牌没有特别强烈偏好,有限信息下 进行购买,不太在乎产品购买决策 购买低价值产品,如纸巾、毛巾,往往受行为学习 原则影响,对产生条件反射的品牌名称、销售店陈 列作简单反应 低介入层次,活动顺序:认知-行为-情感 营销重点:对简单信息的重复,提高对产品属性的 认知,将产品展示和广告联系起来
消费者态度研究中较有影响力的理论,描述在高参与 条件下,消费者如何综合他们关于产品属性的认知, 从而建立起对品牌、企业、目标产品的态度 认为预测和决定消费者的态度因素主要有三个: 1.属性:态度对象的特性 2.信念:对特定态度对象的认知 3.重要性权重:某一属性对消费者的相对重要性
公式:

对每一种产品的属性评价最终都会影响对产品 的整体态度 [例 ] 属性 化妆品 -纯天然 -玫瑰香 -美白 -保湿 --去皱纹 --却斑 结果 -环保 -味道好 -肌肤白皙 -肌肤滋润 -肌肤光滑 --肌肤健康 …… 价值 -健康环保 -快乐久远 --美丽无暇 --年轻润泽 --青春不老 --无痕岁月
4.行为促进态度形成
运动用品商店鼓励消费者在练习场免费试用 以检验其质量;洗发水、食品、洗涤剂、牙 膏厂商会给消费者免费赠送样品,并附上购 物指南 消费者使用体会,形成看法,其活动顺序: 行为--情感-认知 营销重点:应用促销技术,如奖金、折扣、 试用品、赠券等
二. 费希本态度测量模型
第二节
消费者态度的结构模型
大量市场研究把焦点放在建立模型来预测整 合过程中产生的态度 包括:三成分态度模型 多属性态度模型 行为意向模型 ……
一.三成分态度模型
(一) 构成
态度形成 的核心, 对态度对 象持有的 好恶
行为之前的心 理准备,准备 对态度对象做 出什么反应的 思想倾向
情感
(Affect)
第四节
消费者态度的改变
态度可以看作是一个量的连续体。肯定、否定作 为两个极性,中间有许多程度,所谓态度的改变 既包括由肯定向否定、否定向肯定的转变,也包 括肯定或否定程度上的发展。 态度强度的改变: 有些喜欢-非常喜欢 态度方向的改变: 不喜欢-喜欢 企业营销为什么要改变消费者态度? 消费者的消极态度将严重影响购买决策和购买行 为;改变消费偏见,建立积极态度;争取更多市 场份额以吸引更多的购买行为。
购后失调:
消费者的认知失调常发生在购买行为之后
对几个各有利弊的事物做出唯一选择是一个决策过程 消费者:决策之前每个事物的价值在消费者心目中大 致相近;决策后消费者对这些事物的态度评价发生变 化,对被选中的事物更加偏爱,对未选中的事物易於 采取贬低态度。反映了人内部解除失调感的过程 市场策略:借助赞美消费者明智的信息广告强化消费 者的决定;提供更强的保证和信誉书;提供服务数量 和有效性;提供介绍如何正确使用其产品的详细说明 书;通过关系营销项目建立顾客忠诚感和满意感……
对于购买行为的态度:了解一个人对购买和使 用产品的感受比仅了解这个人对产品本身的评 价更为有效
(二) 行为意向模型的启示
1. 改变消费者信念(认知)的强度 2. 增加信念(认知)的正面性或减少其负面性 (营销人员也可以帮助消费者增加新的认知) 3. 营销人员还可以定位于规范信念 在社会影响非常强大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非常重要
第3章 消费者的态度
第一节 认知消费者的态度
一. 什么是态度? (一)概念
态度是我们对于所处环境的某些方面的动机、情感、 知觉和认识过程的持久的体系,它是“对于给定事物喜欢 或不喜欢的反应倾向”。 消费者的态度:消费者对某一事物或观念所持有的正 面或反面的认识上的评价、情感上的感受和行为上的倾向。
(二) 把握消费者态度的特征
局限: 很多时候行为有一定意向性假设不成立 冲动、猎奇、简单重复、环境突变……
第三节
消费者态度的形成
一. 学习论--条件作用论 1953耶鲁大学霍弗兰德
联想 强化
模仿
法蓝瓷-爱
物有所值-重复选择
对名人和重要参照群体模仿
二. 态度形成三阶段理论 1958年凯尔曼
提出态度的形成有三个阶段 (1)服从阶段 (2)同化阶段 (3)内化阶段
3. 情感促进态度形成
基于享乐主义消费的态度 产品包装等无形属性和消费者对伴随刺激如广告、 品牌名称和背景环境等产生反应 橱窗里真人大小的服装模特身穿羊绒毛衣,看上去 很棒,消费者忍不住想买一件。等回家穿上后才了 解它的质量等 经验层次,消费者活动顺序:情感-行为-认知 营销重点:产品、服务的接触而培养起的乐趣、情 感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