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8.15】哪吒故里(标注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争夺“哪吒故里”,麻烦加点创意!
随着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热映,“哪吒故里”的争论再次引发关注。据媒体报道,迄今已有5个地方公开宣称,自己才是真正的哪吒故里:
天津人说,河西陈塘庄就是李靖镇守的陈塘关,附近的挂甲寺因兵将把甲胄挂在寺院周围而得名;
宜宾人说,我们不仅有陈塘关,我们的天池公园就是哪吒剔骨还父的地方,太乙真人当年在此采藕,制作出哪吒的化身;
江油人干脆说,哪吒出世的陈塘关、闹海的九湾河、显圣的翠屏山祖庙、拜师修炼的乾元山金光洞至今都留存在江油!
各地“种子选手”摆事实讲道理,看上去底气十足。但听闻这样的消息,不少人也会哑然失笑。毕竟,据考证,哪吒其人源于佛教,是佛经中的护法神,是“四大天王”中托塔的毗沙门天王之子。在唐代传入中国后,与道教和神话、传奇结合,被载入笔记、小说等文学作品,渐渐演变成现在的样子。同佛教一样,哪吒并非“本土特产”。既是舶来品,又源于幻想,在中国何来故里?那些对照《封神演义》小说片段一板一眼找证据的行为,实则是“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就好比千百年后,有人要考证“葫芦娃故里”“喜羊羊产地”,不得不说有点雷。
对于名人生平事迹的考证与辨析,其实古已有之,并非只是时下热点。老子故里之争可追溯至东汉时期,红学家为探寻曹雪芹行迹撰
文无数……严肃探寻历史文化人物的生平,是对历史的珍视,是对区域文化资源的整理挖掘。作为我国传统学术的重要一门,考据之学是一种基础性的治学方法,其特点正在于“实事求是”“无证不信”。考据名人故里,自然属于其中的一部分,可以说是非常严肃的事情。
但这并不意味着“万物皆可考”。上至盘古、女娲,下至孙悟空、梅长苏,甚至是秦桧、西门庆,细究其“出身”:有的是神话人物、虚构角色,争论纯属无中生有;有的罔顾价值导向,“污点名人”的老家也要争上一争。其中原因,不难理解。“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在全民旅游的时代,除了传统资源的开掘,人文历史如何“变现”备受关注。借电影放映的余温再度走热的哪吒故里之争,很大程度上就是想通过蹭热度、搞推广寻找商机。
有的地方兴起了旅游开发的“故里模式”:名人故里确定后,划块地、建个庙、办个节、立个像,第n+1个随处可见、千篇一律的故里就又诞生了。加上配套设施跟不上、IP挖掘流于表面,让游客兴致勃勃来、愤愤不平走,将门票和差评一起扔在景区停车场的地上,这种体验不在少数。早在2010年,原文化部与国家文物局就联合下文,叫停恶俗名人故里炒作,包括不宣传有争议未认定的名人故里、不命名虚构人物故里等规定。但在利益的驱动下,类似的歪点子、快法子仍不时出现。
故里是假,文化是真。哪吒作为民间广为流传的神话人物,存在相对集中的崇拜地和传播地,群众喜爱与民间信仰,使得一些地方成为哪吒的“文化之乡”。虽然未必是哪吒故里,但由之而生的传说、
建筑、戏曲却有着非凡的文化魅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地区文化资源开发,就应当从这里着手,深入挖掘、加工再造,形成真正有内涵、有特色的文化景观。如果忽略本乡本土的传统,生搬硬套、东拼西凑,势必会流于同质化开发和低水平建造。
城市乡野,拥有名人故里固然可贵,但更要有文化的自觉。为炒一时话题、捞一笔横财,而罔顾历史事实,即便赢得了故里称号,恐怕也输掉了文化“节操”。看不见此方水土的文化内核,把别人的宝贝据为己有,既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也模糊了地域文化的特质,吃相难看,危害深远。试想,倘若游客来了,只能告诉他,“快看江里这些石头,是龙王三太子被抽筋后留下的脊柱!”“买个银项圈回家吧,是哪吒乾坤圈同款哦!”您认为游客会买账吗?本地群众会喜欢吗?(via人民网)
哪吒是哪里人?这四个地方争起来了
作为现象级的IP,“逍遥又自在”的哪吒被不少地方给盯上了。据报道,四川的宜宾、江油,天津的陈塘庄和河南的南阳纷纷表示,哪吒是当地人。
为了增强说服力,各地用多种“证据”来说明。宜宾市提出,当地附近的南广镇原名“陈塘关”。而宜宾地下又埋藏着丰富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海,符合哪吒闹海的场景。而在江油,当地与哪吒相关的地名更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也有哪吒的故事。
天津的陈塘庄更好说了,名字不仅像,位置还靠海。而在河南南阳的西峡县,当地给出的理由是有不少“哪吒庙”。
四个地方,各有证据。然而,哪吒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本不存在的人物,为何还能扯上故里之争?从襄阳、南阳争了千余年的诸葛亮躬耕之地,到近年来见诸报道的老子、庄子、李白、西施、孙悟空等故里之争,还有让人大跌眼镜的西门庆故里之争。有人总结到,“伏羲东奔西走,黄帝四海为家,诸葛到处显灵,女娲遍地开花,齐天大圣找不到家……”
其实各地想方设法地证明名人故里的合理性,无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旅游经济上。对于不少地方来说,历史文化名人本身,就是一个“富矿”。
哪吒火了,不少地方想沾点光,分一杯羹,本身无可厚非。然而,在争夺故里所在地前,各地不妨考虑一些问题。
首先,哪吒作为一个短时间走红的IP,影响力能够持续多久?当地基于名人故里花重金打造的旅游项目究竟能够坚持多久?
其次,对于不少游客来说,旅游的内涵与质量逐渐成为参考因素。想象一下,在哪吒故里,用一些站不稳脚的素材拼凑出来的历史和传说,自然是难以吸引游客的。
第三,名人故里之争,表面上似乎是文化之争,背后则是资源与收入之争。对经济价值的追求,让不少地方忽视了文化遗产的真正意义。历史人物变成了当地发展经济的“形象大使”,文化的影响力又该如何体现?
我们应该看到,名人故里本身是从文化遗产保护角度来提出的概念。然而盲目的名人故里争夺战,让庸俗和功利的思想渗透进了文化遗产中,造成历史和文化的错位。本来是个凝聚想象力的传统IP,非要强行坐实成某地所产的知名老乡,解释若不恰当,就是在矮化与消解本该具备丰富性的精神财富。
而且,即便是人们最终能够找到名人真正的“故里”,如果缺乏前瞻意识,不能充分发掘和运用其中的文化价值,名人故里难免会“空有虚名”。不妨想想,那么多争来的名人故里,有几个大家想得起来,又愿意前往一游?
对于地方来说,在面对名人故里的问题上,不妨心态放平静一点。强扭的瓜不甜,强行关联的故里有的未必站得住脚。与其把精力耗费在这些事上,不如把旅游的硬件和软件提升一下,只要有特色、体验佳,故不故里又如何?(via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