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各论之开窍剂

方剂各论之开窍剂
方剂各论之开窍剂

方剂各论之开窍剂

一、概念

组成:以芳香开窍药物为主

作用:开窍醒神;

治证:神昏窍闭证

二、分类与适应证

1、凉开——治热闭证

(温邪热毒内陷心包所致的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痉厥等。)

代表方:安宫牛黄丸、紫雪、至宝丹

2、温开——治寒闭证

(中风,痰厥等见突然昏倒,牙关紧闭,神昏不语,苔白脉迟。)

代表方:苏合香丸

三、使用注意

1、开窍剂是治疗闭证的方剂,对于脱证(汗出肢冷,呼吸气微,或手撒遗尿,目开口合,神志昏迷)者不宜使用。

2、本类方剂主要治疗急性窍闭神昏证,用以急救,中病即止,不宜久服。

3、本类方剂只作丸、散剂,不宜作汤剂。服用时宜用冷开水(或温开水)送服(或鼻饲),

不宜加热煎煮,以免药性挥发,影响疗效。

4、本类方剂辛香走窜,孕妇慎用,以防堕胎。

第一节凉开

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

【主治】温热病,热邪内陷心包证。

热扰心神高热烦躁,神昏谵语,舌红或绛,脉数

热入心包热盛伤津口干舌燥

里热炼津成痰痰涎壅盛

【病机】温热之邪内陷心包,痰热蒙蔽

【治法】清热开窍,豁痰解毒。

【方解】

君:牛黄—清心解毒,熄风定惊,豁痰开窍

犀角—清热凉血解毒

臣:黄连、黄芩—清热泻火解毒,

山栀子—助牛黄以清心包之热

麝香—开窍醒神

冰片、郁金—芳香辟秽,通窍开闭

佐:金箔衣、朱砂、珍珠—镇心安神

雄黄—助牛黄豁痰解毒

使:蜂蜜—和胃调中

【配伍要点】清心凉血解毒、清热泄火之品+芳香开窍药

【运用】

1、本方为清热开窍的常用代表方剂

2、辨证要点:神昏谵语,伴高热烦躁,舌红或绛,脉数。

紫雪丹(《外台秘要》)

【主治】温热病,热邪内陷心包,热盛动风证。

热扰心神——高热烦燥,神昏谵语

热迫血行——斑疹吐衄

热入心包痉厥(四肢抽搐、昏迷不醒),

热极生风舌红绛

苔黄干,脉数有力

【病机】热邪内陷心包,热盛动风

【治法】清热开窍,熄风止痉。

【方解】

君:犀角、羚羊角、麝香—清心凉肝,开窍熄风。

臣:生石膏、寒水石、滑石、玄参、升麻—甘寒清热泻火。

佐:木香、丁香、沉香—行行通窍;

黄金、朱砂、磁石—重镇安神;

芒硝、硝石—泄热散结;

使:甘草—益气和中。

诸药和用,共奏清热解毒,开窍醒神之效。

【运用】

辨证要点:高热,烦躁,神昏,痉厥,便秘,舌红绛苔干黄,脉数有力。

至宝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主治】中暑、中风及温病痰热内闭心包证

热毒内陷心包,扰乱神明神昏谵语,身热烦躁

热炼津成痰,痰热内盛痰盛气粗,喉中痰鸣,舌红苔黄垢腻,脉滑数【病机】热毒亢盛,痰浊内闭心包。

【治法】清热开窍,化浊解毒。

方解:

君:犀角、麝香—清热开窍。

臣:牛黄、玳瑁—清热解毒。

佐使:冰片、安息香—芳香开窍,辟秽化浊。

朱砂、琥珀—镇心安神;

雄黄—豁痰解毒,

金箔、银箔—镇心神、定惊悸。

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化痰开窍之效。

【运用】

辨证要点:神昏谵语,身热烦躁,痰盛气粗。本方也是凉开的常用代表方剂。也可用于治疗中风、中暑、小儿惊厥属于痰热内闭者。

类方比较:安宫牛黄丸—紫雪—至宝丹

相同点:

均能清热解毒,涤痰开窍。用治温病热邪内陷心包或痰热蒙蔽心窍所致高热,烦燥,神昏谵语,舌绛苔黄脉数等热闭证。

不同点:

安宫牛黄丸:寒凉之性最大,清热解毒并能豁痰开窍,或解毒之力最强,与开窍并重,故适用于热闭证而热毒炽盛或痰热内盛,蒙蔽心窍之高热,烦燥,神昏,谵语,

舌红绛,苔黄,脉数等证者证以及小儿痰热惊厥。

紫雪丹:寒凉之性次之,清热止痉力最强,化痰开窍力逊于至宝丹。故适用于热闭证而热陷心包及热盛动风之高热不退,神昏,谵语,烦燥,四肢抽搐,舌红绛,等证者。至宝丹:寒凉之性最小,清热解毒弱,而辟秽化浊,豁痰开窍力优,适用于痰热偏重,谵语,痰多气粗,发热,舌苔黄腻,脉滑数等热闭证。

苏合香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主治】寒闭证

蒙蔽清窍,扰乱神明突然昏倒牙关紧闭不省人事

寒邪或痰浊内陷心包

寒凝气滞,痰壅气闭心腹猝痛,甚则昏厥

【病机】寒邪或秽浊、气郁闭阻,蒙蔽清窍,扰乱神明。

【治法】芳香开窍,行气温中

【运用】

1、本方是温开剂的代表方,既是治疗寒痹的常用方又是适用于心腹疼痛属于气滞寒凝的有效方剂。

2、辨证要点: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苔白,脉迟。本方是温开的代表方,既是

治疗寒闭的常用方,也是治疗心腹疼痛属者气滞寒凝者的有效方剂。

超好的中医方剂学记忆口诀

1.解表剂 1.麻黄汤--干妈贵姓(炙甘草麻黄桂枝杏仁) 2.桂枝汤--大勺炒姜汁(大枣芍药甘草生姜桂枝) 3.九味羌活汤--皇帝尝百草,细心防穿胸枪.(黄芩生地黄苍术白芷甘草细辛防风川芎羌活) 4.香苏散--扶苏批草(香附子紫苏叶陈皮甘草) 5.小青龙汤--少将为嘛甘心下跪(芍药干姜五味子麻黄炙甘草细辛半夏桂枝) 6.止嗽散--陈庚借钱去百草园(陈皮桔梗荆芥白前** 百部甘草紫箢) 7.银翘散--金牛和银猪吃草根更俏.(荆芥子牛蒡子薄荷银花竹叶豆豉甘草芦根桔梗连翘) 8.桑菊饮--荷叶杏花,草根更俏.(薄荷桑叶杏仁菊花甘草芦根桔梗连翘) 9.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组成与方名一样) 10.柴葛解肌汤--钦差抢劫时,只要姜枣草根.(黄芩柴胡羌活桔梗石膏白芷芍药生姜大枣甘草葛根) 11.升麻葛根汤--麻哥要草(升麻葛根芍药甘草) 12.败毒散--独身生活更幸福,何止钱财少(独活人参生姜羌活桔梗川芎茯苓薄荷枳壳前胡柴胡甘草) 13.参苏饮--目前只办富姐申诉陈根打姜草(木香前胡枳壳半夏茯苓桔梗人参紫苏叶陈皮葛根大枣生姜甘草) 14.加减崴蕤汤--玉竹姐为何早操吃葱(玉竹桔梗东白薇薄荷大枣炙甘草淡豆豉生葱白)2.泻下剂 1.大承气汤--小黄识谱(芒硝大黄枳实厚朴) 2.大黄牡丹汤--大人忙担冬瓜(大黄桃仁芒硝牡丹皮冬瓜子)大陷胸汤--大陷胸汤谁大笑(甘遂大黄芒硝) 3.大黄附子汤--细心大夫(细辛大黄附子) 4.温脾汤--黄夫人当家炒姜忙(大黄附子人参当归** 甘草干姜芒硝) 5.麻子仁丸--朴实妈要黄杏蜜(厚朴枳实麻子仁芍药大黄杏仁蜂蜜) 6.济川煎--智者骑马,从容西归(枳壳泽泻** 升麻肉苁蓉牛膝当归) 7.十枣汤--甘愿着急(甘遂芫花大枣大戟)黄龙汤--肖大人识谱当炒姜枣根(芒硝大黄人参枳实厚朴当归甘草生8.姜大枣桔梗) 3.和解剂 1.小柴胡汤--生芹菜炒大虾仁(生姜黄芩柴胡甘草大枣半夏人参) 2.大柴胡汤--秦皇只要半壶枣酱(黄芩大黄枳实芍药半夏柴胡大枣生姜) 3.蒿芩清胆汤--皇陵青竹,半壁植皮(黄芩茯苓青蒿竹茹半夏碧玉散枳壳陈皮) 4.达原饮--后母要冰炒黄果仁(厚朴知母芍药槟榔甘草黄芩草果仁) 5.四逆散--柴草制药(柴胡甘草枳实芍药) 6.逍遥散--龄少才当干,逍遥逐江河(茯苓白芍柴胡当归甘草** 白术烧生姜薄荷) 7.痛泻要方--猪皮少缝(白术陈皮白芍防风) 8.半夏泻心汤--秦莲婶炒枣拌姜(黄芩黄连人参甘草大枣半夏干姜) 4.清热剂 1.白虎汤--师母炒米(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2.竹叶石膏汤--草人半夜卖米糕(甘草人参半夏竹叶麦冬粳米石膏) 3.清营汤--瞧皇帝住西单卖银元(连翘黄连生地竹叶犀角丹参麦冬银花元参)

中医三基(常用方剂100首组成)

常用方剂 100 首 一、解表剂 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 桂枝汤(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九味羌活汤(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香薷散(香薷、白扁豆、厚朴) 小青龙汤(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桂枝、半夏、五味子) 止嗽散(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甘草、陈皮) 银翘散(连翘、银花、桔梗、薄荷、竹叶、甘草、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鲜苇根) 桑菊饮(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桔梗、甘草、苇根)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 柴葛解肌汤(柴胡、干葛、甘草、黄芩、羌活、白芷、芍药、桔梗) 败毒散(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人参、甘草)参苏饮(人参、紫苏叶、葛根、半夏、前胡、茯苓、木香、枳壳、桔梗、陈皮、炙甘草) 二、泻下剂 大承气汤(大黄、芒硝、厚朴、枳实) 小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 调胃承气汤(大黄、芒硝、甘草) 大黄牡丹汤(大黄、丹皮、桃仁、瓜子、芒硝) 温脾汤(大黄、当归、干姜、附子、人参、芒硝、甘草)

麻子仁丸(麻子仁、芍药、枳实、大黄、厚朴、杏仁) 增液承气汤(玄参、麦冬、生地、大黄、芒硝) 三、和解剂 小柴胡汤(柴胡、黄芩、人参、甘草、半夏、生姜、大枣) 四逆散(甘草、枳实、柴胡、芍药) 逍遥散(甘草、当归、茯苓、芍药、白术、柴胡、生姜、薄荷) 半夏泻心汤(半夏、黄芩、干姜、人参、黄连、大枣、甘草) 大柴胡汤(柴胡、芍药、黄芩、半夏、生姜、枳实、大枣、大黄) 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黄芩、黄连、甘草) 四、清热剂 白虎汤(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五味消毒饮(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 玉女煎(石膏、熟地、麦冬、知母、牛膝) 清营汤(水牛角、生地黄、元参、竹叶心、麦冬、丹参、黄连、银花、连翘)黄连解毒汤(黄连、黄芩、黄柏、栀子) 导赤散(生地、木通、甘草梢、竹叶) 龙胆泻肝汤(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当归、生地、柴胡、生甘草、车前子) 泻白散(地骨皮、桑白皮、甘草、粳米) 清胃散(生地、当归身、牡丹皮、黄连、升麻) 白头翁汤(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 六一散(滑石、甘草) 清暑益气汤(西洋参、石斛、麦冬、黄连、竹叶、荷梗、知母、甘草、粳米、

《方剂学·理血剂》

第十二章 理血剂 1、定义:凡以理血药为主组成,具有活血化瘀或止血作用,以治疗瘀血或出血病证的方剂, 统称理血剂。 2、适应病证:⑴血瘀证 ⑵出血证 3、分类:活血祛瘀 止血 4、使用注意:辨明瘀血或出血之原因 分清标本缓急 逐瘀不伤正 止血不留瘀 凡月经过多及孕妇慎用或忌用活血祛瘀剂 第一节 活血祛瘀 桃核承气汤 Ⅰ类 《伤寒论》 主治:下焦蓄血证 外邪入里 主症 少腹急结 瘀热互结下焦 谵语、如狂 (蓄血证) 兼症 至夜发热 下焦瘀血 ★小便自利 蓄血证的病位:膀胱 肠道 泛指下焦(肠道、膀胱、子宫等) 泛指全身涉及到血与热相关的病证(如,癫狂、脑外伤、尿毒血症等或血液粘稠度增高) 治法:逐瘀泻热 君:桃仁 大黄 臣:芒硝 桂枝 佐使:甘草 配伍特点:泻热药(寒凉)与化瘀药(温通)并行 辨证要点:少腹急结,小便自利,脉沉实或涩。

使用注意:1、表证未解,当先解表。 2、孕妇禁用。 3、服后微利。 4、不必拘泥于外感后造成瘀热,可灵活运用(闭经、痛经、吐衄等) 病案一:湖湘名医典籍精华(内科卷)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某男,20余岁,先患外感,诸医杂治,证屡变,由其父陪来就诊:面色萎黄,少腹胀 满,身无寒热 涩, 舌苔黄暗。 治疗:桃核承气汤。 某女,3l岁,初因感冒,头痛,恶寒,发热,自服感冒药后,略为好转,此时正逢月经来潮,经行两日即止,继而出现烦躁,神情痴呆。入夜则胡言乱语,口干.纳差,大便干,小便少,舌红、苔白黄,脉沉弦。投以清热泻火之剂3剂,无效。后经详细诊查,见其舌边有瘀点,少腹部按之有不适感,脉沉弦中有涩象,遂断为热入血室,因其热与血结,瘀阻于 内,需予清热散结、活血祛瘀之剂,故以桃核承气汤加减,服药3剂,诸症消失。 病案二:全某,男,53岁,1994年12月9日就诊。牙痛已1周,以夜间为甚,曾针灸及服西药止痛片均无效。刻诊:患者面赤,牙龈红肿,大便已3日未行,小便黄赤。舌苔 黄腻,脉沉弦 予桃核承气汤,服6剂痛减,继服2剂而愈 牙龈肿痛多属阳明实热火毒 血府逐瘀汤Ⅰ类《医林改错》 产生背景:《医林改错》“卷上·血府逐瘀汤所治症目·胸疼”:“若是忽然胸痛者,前方皆不应者,选用血府逐瘀汤,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用此方1剂,疼痛即可缓解”。 血府: 《医林改错》:“血府即人胸下膈膜一片,其薄如纸,最为坚实,前长与心口凹处齐,从胁至腰上,顺长如坡,前高后低,低处如池,池中存血,即精汁所化,名曰血府。” 《内经》:血府即脉,血液运行的通路 主治:胸中血瘀证 主症胸中血瘀胸痛、头痛、舌暗红或有瘀斑,脉涩 肝郁气滞心烦易怒;干呕、呃逆 或然症心神失养心悸、失眠 入暮潮热

中医三基试题A(方剂、内经)

中医三基训练试题 (A 卷) 成绩 一、单选题(50分) 1、泄泻兼有表证宜使用的方剂是( B ) A 、参苓白术散 B 、藿香正气散 C 、芍药汤 D 、四神丸 2、白头翁汤的功效是(A ) A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B 、清热化湿、涩肠止痢 C 、清热凉血、消肿止痛 D 、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3、不属于地黄饮子功效的是( C ) A 、补肾阳、滋肾阴 B 、交通心肾 C 、镇肝熄风 D 、化痰开窍 4、天麻钩藤饮的功效是( B ) A 、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B 、平肝熄风,清热活血 C 、平肝潜阳、熄风止眩 D 、滋阴养血、熄风止痉 5、半夏厚朴汤的功效是( C ) A 、行气散结、降逆和胃 B 、降逆化痰、消痞散结 C 、开郁降逆、化痰散结 D 、行气解瘀、化痰消痞 6、治疗阳证痈疡初起宜用 ( B ) A 、普济消毒饮 B 、仙方活命饮 C 、黄连解毒汤 D 、阳和汤 7、组成中不含人参、甘草、大枣的方剂是 ( C ) A 、橘皮竹茹汤 B 、小柴胡汤 C 、理中丸 D 、半夏泻心汤 8、温里剂常配伍的药物是(C ) A 、滋阴药 B 、固涩药 C 、补气药 D 、解表药 9、滋阴润燥剂较少配用 ( A ) A 、辛香淡渗药 B 、滋阴养血药 C 、甘温益气药 D 、咸寒润肠药 10、凉膈散的组成包括下列何方 ( D ) A 、小承气汤 B 、增液承气汤 C 、桃核承气汤 D 、调味承气汤 11、理中丸的君药是 ( C ) A 、白术 B 、人参 C 、干姜 D 、甘草 12、当归用量特重的方剂是( A ) A 、生化汤 B 、补阳还五汤 C 、当归补血汤 D 、四物汤 13、以下除哪首方剂外均有清热化痰之功( D ) A 、小陷胸汤 B 、蒿芩清胆汤 C 、温胆汤 D 、半夏白术天麻汤 14、以下属于补益剂的是(A ) A 、玉屏风散 B 、补阳还五汤 C 、天王补心丹 D 、健脾丸 15、六一散中甘草与滑石的用量比例是( D ) A 、1 : 2 B 、1 : 3 C 、 4 : 1 D 、1 : 6 16、防风在痛泻要方中的作用是(C ) A 、升散脾中伏火 B 、祛风散寒解表 C 、散肝疏脾 D 、祛风御风并使固表不留邪 17、下列哪一首方的配伍体现了“培土生金”之意( B ) A 、补中益气汤 B 、泻白散 C 、归脾汤 D 、四君子汤 18、清营汤证中舌象为( B ) A.、舌绛苔滑 B 、舌绛苔干 C 、舌绛起刺 D 、舌绛苔腻 19、阳气虚弱,阴血不足之脉结代,心悸动,舌淡苔少者,宜用( B ) A 、天王补心丹 B 、炙甘草汤 C 、酸枣仁汤 D 、生脉散 20、患者肝郁血虚而致两胁作痛,寒热往来,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治宜用( A ) A 、逍遥丸 B 、小柴胡汤 C 、四逆散 D 、龙胆泻肝汤 21、患者诸虚不足,身常出汗,夜卧尤甚,久而不止,心悸惊惕,短气烦倦,治宜用( B ) A 、当归六黄汤 B 、牡蛎散 C 、玉屏散 D 、生脉散 22、因肝血不足而致虚烦失眠,咽干口燥,头目眩晕,脉细数者,治宜用 ( C ) A 、天王补心丹 B 、归脾汤 C 、酸枣仁汤 D 、朱砂安神丸 23、患者素体痰多,又感风寒,痰热内蕴,肺气上逆而致哮喘咳嗽,痰多气急,痰黄质稠,苔黄腻,治宜用( A ) A 、定喘汤 B 、苏子降气汤 C 、泻白散 D 、小青龙汤 24、组成不含粳米、甘草的方剂是 (D ) A 、泻白散 B 、清暑益气汤 C 、白虎汤 D 、清胃散 25、由茯苓、芍药、白术、生姜、炮附子组成的方剂是 ( B ) A 、实脾散 B 、真武汤 C 、五苓散 D 、肾气丸 26、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是 (B ) A 、使药 B 、佐助药 C 、佐制药 D 、臣药 27、凉膈散的配伍含有 ( A ) A 、泻下清上 B 、透热转气 C 、火郁发之 D 、凉血散血 28、逍遥散中用的是 ( C ) A 、干姜 B 、炮姜 C 、煨姜 D 、生姜 29、芍药汤与真人养脏汤的组成均有( A ) A 、当归、白芍 B 、柴胡、白术 C 、白芍、白术 D 、防风、甘草 30、“釜底抽薪、急下存阴”的代表方剂是 ( B ) A 、小承气汤 B 、大承气汤 C 、调胃承气汤 D 、桃核承气汤 31、《素问·上古天真论》论养生防病的两大纲领是 ( C ) A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B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C 、外避邪气、内养精神 D 、不妄作劳、劳逸适度 32、《素问·五脏别论》认为诊脉独取寸口的原理与下列哪项有关 ( C ) A 、肺肾 B 、肺肝 C 、肺脾 D 、心肺 33、《灵枢·百病始生》“两虚相得,乃客其形”的“两虚”是指 ( D ) A 、阴阳两虚 B 、气血两虚 C 、表里两虚 D 、正气虚与虚邪 34、《灵枢·举痛论》认为疼痛的病机主要是寒邪阻塞 ( A ) A 、经脉 B 、脏腑 C 、筋骨 D 、肌肉 35、女子二七 ( C ) A 、筋骨坚,发长极 B 、肾气盛,齿更发长 C 、天葵至,月事以时下 D 、任脉虚,太冲脉衰少 36、湿胜则 ( B ) A 、动摇眩晕 B 、濡泻 C 、痈疡红肿 D 、浮肿 37、肺 ( D ) A 、在志为悲 B 、在志为思 C 、在志为恐 D 、在志为忧 38、与心关系密切的病证是( A ) A 、诸痛痒疮 B 、诸风掉眩 C 、诸寒收引 D 、诸湿肿满 分院名称 科室 姓名 密 封 线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温里剂概述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温里剂概述 八法中间的温法,治疗里寒证的治法。寒邪,要注意寒邪的来路。里寒证的产生,尽管有各种各样的里寒证,不外乎寒邪直中,就是外寒直接越过体表、皮毛入里侵犯或者脏腑、经络、骨节。经络、骨节、肌肉,或者直接侵犯某些脏腑系统,这是有外来之寒。或者是阳气不足造成寒从中生。这两种原因,造成的里寒证在治法上,祛除里寒,治法有些所不同,这是第一个要注意的。尽管这两者之间往往在临床区分上它是相互有影响的。外寒入里要伤阳,那要伤及阳气以后,有可能又兼有寒从中生的,伤阳、阳气不足,寒从中生,又兼有这种寒从中生的继发原因了,所以有时候也需要结合温补。不是绝然区分了。那寒从中生,里寒盛了以后,由于阳气不足,卫外不固,更容易外寒直中。所以这两点在病机分析的时候是需要清楚的,在临床实际使用的时候也要结合的。里寒证的层次,分为三类:一类,寒邪侵犯,越过体表皮毛侵犯经络、肌肉、骨节,它已经脱离了表寒,但是来源还跟外寒有关,这个层次。这个层次损伤阳气来说,相对比较轻浅。第二个层次是寒邪,里寒产生核心在脾胃,称为中焦虚寒。引起中焦脾胃功能受寒性收引凝滞影响,作为一个证候核心、病机的核心。再深一层次,是心肾阳虚,一般又称为少阴阳虚。从伤寒六经证治的角度

讲是少阴阳虚。那这个治疗要回阳救逆。对此从温经散寒,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来体现这三个层次。这是对脏腑结合到三个层次来综合来看待里寒证。 温中祛寒适用于中焦虚寒证。中焦虚寒证应该说虚寒阳气不足,中焦阳气不足。那中焦脾胃是纳运水谷的。中焦虚寒以后,阳虚可以失去温化、温煦、温通,这个功能减退为主。失去温煦人体的热力来源不足了。中焦虚寒,脾主四肢,脾主肌肉,所以这种畏寒的特点,一般以四肢不温,四肢清冷来描述它。在临床上具体它是以手足为主,冷不过肘、膝,所以这是阳虚失于温煦。阳气的功能,五大功能其中有温煦作用了,同时失于温化。阳气作为脾胃系统来说,要起到腐熟、温化水谷了。所以失于温化,就津液容易凝聚,不能够从有用的气血津液里汲取物质了,所以往往口不渴。失于温通,气机可以阻滞,又寒性收引凝滞导致脾胃气机升降的失常,那升降失常,呕吐、泄泻、腹痛。但由于是阳虚失温,造成寒性收引凝滞引起的吐、利、腹痛,那这种腹痛往往喜温喜按,阳虚形成偏寒偏虚了。从舌象来说,因为舌质较淡,加上脉沉偏于弱,这是阳虚的舌脉特点。 理中丸主理中乡,甘草人参术黑姜。呕利腹痛阴寒盛,或加附子总扶阳。

方剂温里剂复习

您得位置>首页>温里剂 … 学习时数4学时 … 学习目得①熟悉温里剂得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注意事项; ②掌握理中丸、小建中汤、吴茱萸汤、四逆汤、当归四逆汤、阳与汤; ③熟悉黄芪桂枝五物汤; ④了解回阳救急汤。 … 概念凡以温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温里助阳,散寒通脉等作用,用于治疗里寒证得 方剂,统称温里剂。 … 立法依据"寒者热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 适应范围 ┏中焦虚寒--脘腹冷痛,吐利不渴 ┃ ┃阴盛阳衰--四肢厥逆,神衰欲寐 里寒证┫ ┃亡阳欲脱--恶寒蜷卧,厥、利、脉微,唇指青紫 ┃ ┗寒凝经脉--血痹寒厥,阴疽 … 分类(1)温中祛寒-中焦虚寒证 (2)回阳救逆-阳衰阴盛证 (3)温经散寒-寒凝经脉证 … 注意事项1、辨别寒证所在部位,属于何脏何腑。 2、应注意辨清寒热之真假,勿被假象迷惑; 3、注意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剂量宜轻者:(1)平素火旺之人,(2)阴虚失血之体, (3)夏天炎暑之季,(4)南方温热之域。 剂量可适当增加者:(1)素体阳虚之人, (2)冬季气候寒冷时。 4、中病即止。 5、素体阳虚,里寒去阳气仍虚者,应另谋温补之剂。 6、阴寒太盛,或真寒假热,入口即吐者,可少佐苦寒或咸寒之品,也可冷服。 一、温中祛寒:本类方常以温中散寒药为主组方,主治中焦虚寒证。 方名功效特点主治病证理中丸温中散寒,补气健脾,亦作汤剂用中焦虚寒,腹痛吐利,以及阳虚失血,小儿慢惊,病后喜唾涎沫,霍乱,胸痹小建中汤温中散寒,与里缓急虚劳里急腹痛,并治虚劳心悸,虚劳发热吴茱萸汤温中补虚,降逆止呕阳明、厥阴、少阴三经虚寒呕逆证 二、回阳救逆:本类方剂常以温阳散寒药为主组成,主治阳衰阴盛证。 方名功效特点主治病证四逆汤回阳救逆之主方阳衰阴盛,四肢厥逆,呕吐下利,脉微回阳救急汤回阳固脱,益气生脉寒邪直中三阴,真阳衰微欲脱之危证 三、温经散寒:本类方剂常以辛温散寒药与温养气血药配伍而成,主治寒凝经脉诸证。 方名功效特点主治病证当归四逆汤温经散寒,养血通脉血虚寒凝,肢冷脉细黄芪桂枝五物汤益气温经,与血通痹血痹,肌肤麻木不仁阳与汤温阳补血,散寒通滞阴疽

方剂学(中医骨伤中级考试学习题集)

A.黄连、黄芩 B.黄芩、生地 C.黄连、黄柏 D.黄芩、桑白皮 E.生地、丹皮 ★标准答案:B 身疼;生地、黄芩清泄里热,并防诸辛温燥烈之品伤津,共为佐。甘草调和诸药,兼防辛散耗气为使。

2. 下列何方的药物配伍,体现了标本兼顾,上下并治,而以治本治下为主的特点 ★标准答案:E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答题分析:地黄饮子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主治下元虚衰,痰浊上泛之喑痱证。方用熟地黄、山茱萸滋补肾阴,肉苁蓉、巴戟天温壮肾阳,四味共为君药。配伍附子、肉桂之辛热,以助温养下元,摄纳浮阳,引火归原;石斛、麦冬、五味子滋养肺肾,金水相生,壮水以济火,均为臣药。石菖蒲与远志、茯苓合用,是开窍化痰,交通心肾的常用组合,是为佐药。姜、枣和中调药,功兼佐使。综观全方,标本兼治;阴阳并补,滋阴药与温阳药的药味及用量相当,补阴与补阳并重,上下同治,而以治本治下为主。故选E。 3. 小青龙汤与苓桂术甘汤相同的功效是 A.解表散寒 B.燥湿化痰 C.宣肺平喘 D.健脾利湿 E.温肺化饮

4. 固涩剂的适应征,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标准答案:C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答题分析:固涩剂适用于气、血、精、津滑脱散失之证,如表虚多汗、肺虚久嗽、肾虚遗泄、小便失禁、久泻久痢、崩漏带下等。 5. 生脉散的功用为 A.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B.补肺益肾,止咳定喘 C.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D.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E.益气养阴,生津止渴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 6. 下列何项不是四逆汤组方的配伍功效的特点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答题分析:四逆汤方中附子大辛大热,为补益先天命门真火之第一要剂,通行十二经脉,生用尤能迅达内外以温阳逐寒为君。干姜温中散寒,助附子伸发阳气为臣。生附子纯阳大毒,与干姜合用,其性尤为峻烈,所以又用甘缓益气之炙甘草为佐使,既解生附子之毒,又缓姜、附相合之峻,益气守中兼能护阴,使回阳逐寒救逆而无重劫阴液和致虚阳暴散之虞。全方药仅三味,而脾肾之阳同建,温补并用,效专力宏,为回阳救逆之峻剂。 7. 下列何项为止嗽散中桔梗与白前的配伍特点 A.宣降 B.刚柔 C.寒热 D.散收 E.通补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 8. 下列何项不是温胆汤的药组

中医《方剂学》温里剂(清华版)

第六章温里剂 一、单项选择题 1.理中丸的组成是() A.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 B.人参茯苓白术生姜 C.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 D.人参茯苓白术大枣 E.人参陈皮茯苓炙甘草 2.下列哪项不属于理中丸的主治证候( ) A. 脘腹疼痛,喜温喜按 B.畏寒肢冷 C.大便稀溏 D.恶心呕吐 E.脉数 3.小建中汤的组成是 A.桂枝汤去生姜加饴糖B桂枝汤加饴糖 C.桂枝汤倍桂枝,加饴糖 D.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 E.以上均不是 4.吴茱萸汤的功用是() A.温阳祛寒,益气健脾 B.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C.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D.温中补虚,祛湿止痛 E. 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5.四逆汤的君药是() A.干姜 B.生姜 C.附子 D.肉桂 E.人参 6.患者四肢厥逆,神衰欲寐,面色苍白,恶寒蜷卧,腹痛下利,呕吐不渴,舌苔白滑,脉微欲绝。治宜选用( ) A.四逆散 B.四逆汤 C.当归四逆汤 D.理中丸 E.吴茱萸汤 7.患者四肢厥冷,神衰欲寐,恶寒蜷卧,吐泻腹痛,口不渴,甚则身寒战栗,或指甲口唇青紫,或吐涎沫,舌淡苔白,脉沉微甚或无脉。治宜选用( ) A.四逆汤 B.当归四逆汤 C.理中丸 D.黄芪桂枝五物汤 E.回阳救急汤 8.当归四逆汤的功用是( ) A.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B.活血化瘀,祛风止痛 C.养血益气,温经化瘀 D.温经散寒,除湿止痛 E.化痰祛瘀,温经止痛 二、多项选择题 1.理中丸主治病证是.() A.脾胃虚寒证 B.中焦阳虚出血证 C.小儿慢惊. D.病后喜唾涎沫 E.胸痹 2.小建中汤与桂枝汤共有的药物是() A.芍药 B.桂枝 C.甘草D生姜 E.饴糖 三、填空题 1.小建中汤中桂枝与其芍药的用量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 2.吴茱萸汤中用量最大的药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回阳救急汤的功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四逆汤中用干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词解释 回阳救逆:

中医执业医师方剂学练习题及答案:固涩剂

中医执业医师方剂学练习题及答案:固涩剂 一、A1 1、桑螵蛸散中配伍龙骨、龟甲的意义是 A、补肾助阳,固精缩尿 B、滋养肾阴,补心安神 C、收敛固涩,镇心安神 D滋阴潜阳,固精缩尿 E、固涩止遗,补肾益精 2、易黄汤的功用是 A、补肾止带,清热祛湿 B、清热祛湿,收涩止带 C、补气健脾,化湿止带 D健脾益肾,收涩止带 E、疏肝健脾,化湿止带 3、固涩剂使用时应注意 A、固涩剂治疗耗散滑脱之证,不可使用补益剂,以免留邪 B、不论有无外邪,均可使用固涩剂 C、元气大虚,亡阳欲脱所致的崩中不止者,宜兼顾重用回阳固脱之品 D热病多汗、痰饮咳嗽等证,可用固涩剂 E、实热崩带、伤食泄泻等证,首选固涩剂 4、固涩剂常见临床表现

A、自汗、盗汗 B、久咳、久泻、久痢 C、遗精滑泄 D崩漏、带下 E、以上皆是 5、治疗五更泄泻的首选方剂是 A、四神丸 B、理中丸 C、吴茱萸汤 D真人养脏汤 E、金匮肾气丸 6、四神丸的功用是 A、补气健脾,涩肠止泻 B、温中涩肠,益气固脱 C、温补脾肾,固肠止泻 D健脾益气,渗湿止泻 E、涩肠固脱,温补脾肾 7、九仙散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A、乌药、生枳壳 B、知母、密蒙花 C、山药、五倍子 D诃子、炙黄芪

E、人参、桑白皮 二、B 1、A. 一贯煎 B. 四神丸 C. 九仙散 D. 牡蛎散 E. 真人养脏汤 <1> 、治疗久泻久痢,脾肾虚寒证的方剂是 A B C D E <2> 、治疗体虚自汗、盗汗证的方剂是 A B C D E 2、A. 一贯煎 B. 四神丸 C. 九仙散 D. 右归丸 E. 止嗽散 <1> 、功能敛肺止咳的方剂是 A B C D E <2> 、功能固肠止泻的方剂是 A B C D E 答案部分

方剂温里剂复习

您的位置>首页>温里剂 … 学习时数4学时 … 学习目的①熟悉温里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注意事项; ②掌握理中丸、小建中汤、吴茱萸汤、四逆汤、当归四逆汤、阳和汤; ③熟悉黄芪桂枝五物汤; ④了解回阳救急汤。 … 概念凡以温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温里助阳,散寒通脉等作用,用于治疗里寒证的 方剂,统称温里剂。 … 立法依据"寒者热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 适应范围 ┏中焦虚寒--脘腹冷痛,吐利不渴 ┃ ┃阴盛阳衰--四肢厥逆,神衰欲寐 里寒证┫ ┃亡阳欲脱--恶寒蜷卧,厥、利、脉微,唇指青紫 ┃ ┗寒凝经脉--血痹寒厥,阴疽 … 分类(1)温中祛寒-中焦虚寒证 (2)回阳救逆-阳衰阴盛证 (3)温经散寒-寒凝经脉证 … 注意事项 1. 辨别寒证所在部位,属于何脏何腑。 2. 应注意辨清寒热之真假,勿被假象迷惑; 3. 注意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剂量宜轻者:(1)平素火旺之人,(2)阴虚失血之体, (3)夏天炎暑之季,(4)南方温热之域。 剂量可适当增加者:(1)素体阳虚之人, (2)冬季气候寒冷时。 4. 中病即止。 5. 素体阳虚,里寒去阳气仍虚者,应另谋温补之剂。

6. 阴寒太盛,或真寒假热,入口即吐者,可少佐苦寒或咸寒之品,也可冷服。 一、温中祛寒:本类方常以温中散寒药为主组方,主治中焦虚寒证。 方名功效特点主治病证理中丸温中散寒,补气健脾,亦作汤剂用中焦虚寒,腹痛吐利,以及阳虚失血,小儿慢惊,病后喜唾涎沫,霍乱,胸痹小建中汤温中散寒,和里缓急虚劳里急腹痛,并治虚劳心悸,虚劳发热吴茱萸汤温中补虚,降逆止呕阳明、厥阴、少阴三经虚寒呕逆证 二、回阳救逆:本类方剂常以温阳散寒药为主组成,主治阳衰阴盛证。 方名功效特点主治病证四逆汤回阳救逆之主方阳衰阴盛,四肢厥逆,呕吐下利,脉微回阳救急汤回阳固脱,益气生脉寒邪直中三阴,真阳衰微欲脱之危证 三、温经散寒:本类方剂常以辛温散寒药与温养气血药配伍而成,主治寒凝经脉诸证。 方名功效特点主治病证当归四逆汤温经散寒,养血通脉血虚寒凝,肢冷脉细黄芪桂枝五物汤益气温经,和血通痹血痹,肌肤麻木不仁阳和汤温阳补血,散寒通滞阴疽 一.填空题 1. 理中丸的君药是__________,功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 吴茱萸汤的主治证虽有病在阳明、厥阴、少阴之别,但其症状都有__________,病机都 与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3. 小建中汤以__________为君药。是由桂枝汤倍________加________组成。 4. 中焦虚寒,吐利冷痛,首选__________方;胃中虚寒,食谷欲呕,首选__________方; 虚劳里急,腹中时痛,首选__________方;中阳衰弱,阴寒内盛,心胸中大寒痛,呕不 能食,首选__________方。 5. 四逆汤以________为君药。主治__________证。 6. 当归四逆汤由桂枝汤去________倍________加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7. 当归四逆汤中桂枝的配伍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 黄芪桂枝五物汤由桂枝汤去________,倍________,加上__________组成。 9. 主治阳虚寒厥的代表方是__________;主治血虚寒厥的代表方是__________。 10.阳和汤证治要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脉沉细或迟细。 二.判断改错题 1. 吴茱萸汤主治食谷欲呕、吞酸嘈杂之证,是由肝气犯胃所致。 2. 凡霍乱、胸痹、小儿慢惊风、出血等属脾胃寒湿者,皆可用理中丸治疗。 3. 吴茱萸汤由吴茱萸、干姜、人参、甘草组成。 4. 阳气不足而又血虚,经脉受寒,以致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治宜四逆汤。 5. 小建中汤主治之虚劳里急证,是由中焦虚寒,肝胃不和所致。 6. 阳和汤中用白芥子祛寒痰湿滞,可达皮里膜外。 7. 当归四逆汤主治阳郁厥逆,手足不温,腰腿疼痛。 8. 当归四逆汤与黄芪桂枝五物汤相同的药物是桂枝、大枣与生姜。

第六章温里剂练习

一)A1型题 1.治疗肝胃虚寒,浊阴上逆证的常用方剂是( ) A.小建中汤 B.吴茱萸汤 C.理中丸 D.香砂六君子汤 E.温脾汤 2.吴茱萸汤的组成是( ) A.吴茱萸、人参、干姜、大枣 B.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 C.吴茱萸、白术、生姜、大枣 D.吴茱萸、白术、生姜、甘草 E.吴茱萸、人参、半夏、甘草 3.吴茱萸汤的功用是( ) A.温中祛寒,益气健脾 B.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C.益气健脾,温化痰饮 D.温中补虚,养血通脉 E.补气健脾,渗湿止泻 4.吴茱萸汤与理中丸中相同的药物是( ) A.大枣 B.干姜 C.甘草 D.人参 E.生姜 5.下列哪项不属于理中丸的主治证候( ) A.脘腹绵绵作痛 B.畏寒肢冷 C.大便溏泻 D.恶心呕吐 E.脉弦数 6.患者脘腹绵绵作痛,喜温喜按,呕吐便溏,脘痞食少,畏寒肢冷,口不渴,舌淡苔白润,脉沉细。治宜选用( ) A.小建中汤 B.吴茱萸汤 C.理中丸 D.补中益气汤 E.参苓白术散 7.理中丸的君药是( ) A.人参 B.干姜 C.白术 D.人参与干姜 E.人参与白术

8.理中丸与四君子汤中相同的药物是( ) A.人参、白术、茯苓 B.人参、白术、甘草 C.人参、茯苓、甘草 D.人参、干姜、甘草 E.人参、茯苓、干姜 9.既能温中补虚,和里缓急;又可以调和阴阳,柔肝理脾的方剂是( ) A.理中丸 B.小建中汤 C.逍遥散 D.一贯煎 E.柴胡疏肝散 10.小建中汤中桂枝与芍药的用量比例是( ) A.1:1 B.1:2 C.1:3 D.2:1 E.3:l 11.桂枝汤、小建中汤、当归四逆汤中相同的药物是( ) A.桂枝、芍药、甘草、大枣 B.桂枝、芍药、甘草、生姜 C.桂枝、芍药、生姜、大枣 D.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E.桂枝、甘草、生姜、大枣 12.小建中汤中的君药是( ) A.桂枝 B.饴糖 C.芍药 D.桂枝与饴糖 E.饴糖与芍药 13.治疗心肾阳虚寒厥证的代表方剂是( ) A.四逆汤 B.四逆散 C.真武汤 D.当归四逆汤 E.理中丸 14.四逆汤主治证的病机是( ) A.心肾阳虚,阴寒内盛 B.脾肾阳虚,水湿内停 C.心肾阳虚,水湿内停 D.心阳不足,瘀血阻滞 E.肾阳不足,精亏血少 15.患者四肢厥冷,恶寒蜷卧,神衰欲寐,面色苍白,腹痛下利,呕吐不渴,舌苔白滑,脉微细。治宜选用( )

方剂学 -固涩剂练习

第十单元固涩剂 一、A1 1、固涩剂常见临床表现 A、自汗、盗汗 B、久咳、久泻、久痢 C、遗精滑泄 D、崩漏、带下 E、以上皆是 2、固涩剂使用时应注意 A、固涩剂治疗耗散滑脱之证,不可使用补益剂,以免留邪 B、不论有无外邪,均可使用固涩剂 C、元气大虚,亡阳欲脱所致的崩中不止者,宜兼顾重用回阳固脱之品 D、热病多汗、痰饮咳嗽等证,可用固涩剂 E、实热崩带、伤食泄泻等证,首选固涩剂 3、桑螵蛸散中配伍龙骨、龟甲的意义是 A、补肾助阳,固精缩尿 B、滋养肾阴,补心安神 C、收敛固涩,镇心安神 D、滋阴潜阳,固精缩尿 E、固涩止遗,补肾益精 4、固冲汤的功用是 A、益气健脾,固冲摄血 B、益气滋阴,化瘀止血 C、滋阴清热,止血固经 D、温补肝肾,固冲止血 E、降火坚阴,止血固经 5、真人养脏汤的功用是 A、温中祛寒,补益脾胃 B、益气健脾,缓急止痛 C、涩肠固脱,温补脾肾 D、温补脾肾,涩肠止泻 E、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6、牡蛎散中配伍麻黄根的意义是 A、益气敛阴潜阳 B、益心气,养心阴 C、收敛止汗,引药气外固腠理 D、益气实卫

E、退虚热 二、B 1、A.牡蛎、当归 B.黄芪、菖蒲 C.黄芪、小麦 D.人参、黄芪 E.茯神、远志 <1> 、牡蛎散中含有的药物为 A B C D E <2> 、桑螵蛸散中含有的药物为 A B C D E 2、A.固冲汤 B.玉屏风散 C.补阳还五汤 D.当归补血汤 E.补中益气汤 <1> 、益气升阳法的代表方剂是 A B C D E <2> 、益气摄血法的代表方剂是 A B C D E 3、A.一贯煎 B.牡蛎散 C.真人养脏汤 D.右归丸 E.止嗽散 <1> 、治虚寒泻痢、滑脱不禁之良方是 A B C D E <2> 、主治体虚自汗、盗汗方剂是 A B C D E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固涩剂主要适用于气、血、精、津耗散滑脱之证。凡是气、血、精、津滑脱不禁,散失不收,表现为自汗、盗汗、久咳不止、久泻久痢、遗精滑泄、小便失禁、崩漏、带下等均可使用固涩剂治疗。【该题针对“固涩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2、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固涩剂使用时需注意: (1)固涩剂治疗耗散滑脱之证,皆因正气亏虚而致,故应根据病情配伍相应的补益药,使之标本兼顾。(2)若为元气大虚,亡阳欲脱所致的大汗淋漓、小便失禁或崩中不止者,须急用大剂参附之类回阳固脱,而非单纯固涩剂所能治疗。

温里剂练习题

温里剂 一、A1 1、四逆汤的组成药物是 A、生附子、干姜、炙甘草 B、附子、肉桂、干姜 C、柴胡、芍药、枳实、甘草 D、桂枝、附子、细辛、甘草 E、肉桂、附子、细辛、甘草 2、四逆汤与四逆散二方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 A、柴胡 B、芍药 C、甘草 D、枳实 E、干姜 3、四逆汤与当归四逆汤二方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 A、当归 B、附子 C、桂枝 D、干姜 E、甘草 4、吴茱萸汤和理中丸二方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 A、大枣 B、干姜 C、白术 D、人参 E、吴茱萸 5、大建中汤和小建中汤二方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 A、附子 B、饴糖 C、干姜 D、人参 E、蜀椒 6、吴茱萸汤的功用是 A、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B、温肾暖脾,涩肠止泻 C、温中补虚,散寒止痛 D、温中祛寒,益气健脾 E、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7、不适宜用吴茱萸汤治疗的病证是 A、肝胃肾虚寒,浊阴上逆证

B、胃中虚冷,症见食谷欲呕者 C、肝寒犯胃,症见脘腹冷痛、呕吐酸水者 D、肝寒上逆,症见头痛、干呕、吐涎沫者 E、脾胃阳虚,阴寒上乘,症见胸满而痛,甚至胸痛彻背者 8、从组成药物来看,小建中汤即桂枝汤 A、倍甘草加饴糖 B、去芍药加饴糖 C、倍甘草与芍药 D、去芍药倍甘草 E、倍芍药加饴糖 9、理中丸的君药是 A、白术 B、干姜 C、人参 D、炮附子 E、炙甘草 10、理中丸的功用是 A、健脾益气,渗湿止泻 B、健脾益气,养胃和中 C、温中健脾,和里缓急 D、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E、温中祛寒,和胃止呕 11、理中丸的组成药物中不含有 A、人参 B、干姜 C、甘草 D、白术 E、附子 12、温里剂应用时需注意 A、素体阴虚者宜服用温里剂 B、温里剂性质温和,可不拘时令、地域服用 C、失血之证应予温里剂温中固阳 D、阴寒过盛服药即吐者,宜温服 E、温里剂中宜多补气药物,助已伤阳气得复 13、温里剂的适用证是 A、表寒证 B、里寒证 C、阴虚证 D、失血证 E、亡阳证

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固涩剂)模拟试卷4

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固涩剂)模拟试卷4 (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15,分数:30.00) 1.真人养脏汤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A.丁香 B.党参 C.罂粟壳√ D.桂枝 真人养脏汤的组成药物:人参、当归、白术、肉豆蔻、肉桂、炙甘草、白芍药、木香、诃子、罂粟壳。 2.桑螵蛸散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A.牡蛎 B.茯苓 C.党参 D.远志√ 桑螵蛸散的组成药物:桑螵蛸、远志、菖蒲、龙骨、人参、茯神、当归、龟甲(酥炙)。 3.治疗泻下滑脱不禁。应首选的方剂是 A.四神丸 B.补中益气汤 C.附子理中丸 D.真人养脏汤√ 真人养脏汤具有涩肠固脱,温补脾肾,专治泻痢无度,滑脱不禁,甚至脱肛坠下,脐腹疼痛,喜温喜按,倦怠食少,舌淡苔白,脉迟细。四神丸主治五更泻。补中益气汤主治气虚发热。附子理中丸治脾胃虚寒。 4.真人养脏汤中当归芍药的作用 A.养血和血√ B.活血止痛 C.收敛活血 D.养血止痛 在真人养脏汤中当归、白芍是养血和血的作用。 5.桑螵蛸散的病位涉及脏腑 A.心肝 B.心脾 C.心肾√ D.脾肾 桑螵蛸散的功效是调补心肾,涩精止遗,主治心肾(病位)两虚证。 6.固经丸的功效 A.清热理气,固经止血 B.清热收涩,理气固经 C.滋阴清热,固经止血√ D.滋阴养血,固经止血 固经丸的功效是滋阴清热,固经止血。 7.固冲汤中具有化瘀作用的药是 A.茜草√ B.生杭芍 C.当归 D.三七

固冲汤的药物组成是白术、生黄芪、煅龙骨、煅牡蛎、山萸肉、生杭芍、海螵蛸、茜草、棕边炭、五倍子,排除C 和D;其中B生白芍味酸收敛,功能补益肝肾,养血敛阴;方中茜草固摄下焦,既能止血,又能化瘀,使血止而无留瘀之弊。 8.四神丸用于哪种泄泻 A.湿热泄泻 B.五更泄泻√ C.寒湿泄泻 D.脾虚泄泻 四神丸用于五更泄泻,不思饮食,食不消化,或久泻不愈,腹痛喜温,腰酸肢冷,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 9.固涩剂的适应症是 A.大汗淋漓 B.小便失禁 C.久泻不止√ D.痰饮咳嗽 应用注意事项:元气大虚,亡阳欲脱所致的大汗淋漓、小便失禁或崩中不止,须急用大剂参附之类回阳固脱不可,而不能单纯固涩;凡外邪未尽者,不宜过早使用,以免“闭门留寇”;对于热病多汗、痰饮咳嗽、火扰遗泄、热痢初起、湿热或伤食泄泻、实热崩带等由实邪所致之证,均非本类方剂之所宜。 10.缩泉丸的药物组成不包含 A.乌药 B.益智仁 C.山药 D.甘草√ 缩泉丸的药物组成是乌药、益智仁、山药。 11.下列哪些适合固涩剂 A.痰饮咳嗽 B.伤食泄泻 C.大汗淋漓 D.自汗、盗汗√ 应用注意事项:元气大虚,亡阳欲脱所致的大汗淋漓、小便失禁或崩中不止,须急用大剂参附之类回阳固脱不可,而不能单纯固涩;凡外邪未尽者,不宜过早使用,以免“闭门留寇”;对于热病多汗、痰饮咳嗽、火扰遗泄、热痢初起、湿热或伤食泄泻、实热崩带等由实邪所致之证,均非本类方剂之所宜。 12.牡蛎散中臣药是 A.黄芪√ B.麻黄根 C.牡蛎 D.小麦 煅牡蛎咸涩微寒,敛阴潜阳,固涩止汗,为君药,生黄芪味甘微温,益气实卫,固表止汗,为臣药,君臣相配,是为益气固表、敛阴潜阳的常用组合。 13.九仙散对肺部的作用不包含 A.敛肺 B.补肺 C.肃肺√ D.清肺 九仙散的配伍特点:集敛肺、补肺、清肺于一方。 14.四神丸中治肾泄的药 A.肉豆蔻 B.补骨脂√ C.五味子

温里剂

第一章温里剂 温里剂又称温阳剂或祛寒剂,重点是对阴寒证候而成立的治法,本法是通过温阳达到寒除而阳气恢复的方法。本法即八法中之“温法”。 “寒者热之”“寒淫于内治以甘热”,“寒淫所胜,平以辛热”等,为本法立论依据。 寒证有表里之分,表寒宜温散,属解表剂,本章为治里寒证而设。 一、含义 凡是利用温热药为组成的方剂具有温里回阳等作用,用于治疗一切里寒证者统称为温里剂。 寒证的成因 1.禀赋虚弱素体阳虚——脾肾阳虚 2.饮食不节,劳倦过度,脾失健运,不能化生精微充养周身,而人体机能下降。 3.久病体虚,失治误治,如汗下清解太过,阳气外泄。 4.外感寒邪直接入里,停留一脏腑经脉,阳气不得温运。(如脉管炎,风湿性关节炎等) 总之,病虽多,总不外乎寒自内生或寒从外来。 二、作用 温里法具有温中散寒(脾胃),回阳救逆(脾肾),温经散寒(肝肾),扶阳抑阴等作用。 三、运用 所以三法适用于里寒证,即适用于一切阴寒证或虚寒证及慢性杂病没热者等。 寒病表现——衰弱寒冷,功能减退,缺乏生机——出现畏寒、厥逆、寒傈口鼻气冷,腹中冷痛,冷肝自出、呕吐泻痢,下利清谷,脉微细迟等。 寒证在临床比较多见,所以温里剂应用较为广泛,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阳气在人体既有如此重要的作用,便说明温法的重要性。 四、注意事项 1.温里剂运用广泛,但必须确系阳气衰微,阴寒内盛的证候,方可运用,应明辨寒热真假,勿为假象所迷惑(如真热假寒,热深厥深,服之无益,如火上加油。系真寒假热,不用温里法,误作热证则无凝雪上加霜)。 2.寒证多虚,治疗时当查其虚而配以补益剂合用(寒为阴邪易伤人阳气,每多加人参大补元气,加强回阳救逆之功)。 3.明辨寒邪所在部位,在表者宜辛温解表,不属本章方剂治疗范围。 4.注意用量须因人而施,平素火旺,失血,伤阴之体,即有寒证须用温里剂时,亦宜少量。 5.注意发病季节,掌握剂量。 6.热证阴虚证,真热假寒证忌用。 7.本类方剂用大剂量时少佐和阴药(如芍药)或热药冷服。 附:简述三阴肝脾肾三者关系。 太阴——脾土湿——制水(升降枢纽,生化之源,培肝) 少阴——肾水寒——命火生土,肾水涵木。 厥阴——肝木风——水生土培, 五、类型

方剂学_许文忠_理血剂

熟悉:理血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掌握: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温经汤、生化汤、十灰散、小蓟饮子、黄土汤。 熟悉:复元活血汤、桂枝茯苓丸、咳血方、槐花散。 了解:失笑散、丹参饮、鳖甲煎丸、四生丸。 [说明:需掌握的方用“▲▲▲”标志,熟悉方用“▲▲”标志,了解方用“▲”标志,无标志的为参考方。]理血剂主要用于血瘀及出血证候,选方16首,按其功效分为活血祛瘀和止血两类。 1.活血祛瘀本类方剂有通利血脉以祛除瘀血的作用,适用于血行不畅或瘀血内结之证。其中桃核承气汤活血化瘀与泻热攻下同施,功能破血下瘀,适用于血热互结之下焦蓄血证。血府逐瘀汤与复元活血汤均治胸胁瘀积疼痛,但前者活血化瘀与行气开胸止痛同用,适用于血瘀气滞,留结胸中之证;后者活血化瘀与疏肝通络并行,适用于跌打损伤,瘀阻胁下之证。补阳还五汤以大剂补气与小量活血药相配,功能益气活血通络,适用于气虚血滞,脉络瘀阻之中风。温经汤、生化汤均可用治妇科经产方面,但前者温经散寒,养血行瘀,重在温养而不在攻逐,是治冲任虚寒,兼有瘀血内阻所致月经不调的常用方;后者化瘀生新,温经止痛,多用于产后恶露不行,少腹疼痛之证,是产后的常用方。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缓消癥块,瘀血阻滞胞宫诸证。失笑散与丹参饮均能治疗血瘀心腹疼痛,但前者以活血化瘀,散结止痛见长,多用于产后恶露不行,或月经不调而见少腹急痛之证;后者以行气与活血祛瘀相配,多用于心胃诸痛。鳖甲煎丸集行气活血,祛湿化痰,软坚消癥诸法于一方,主治疟疾日久不愈,寒热痰湿与气血搏结形成之疟母,或气滞血瘀日久,癥积结于胁下者。 2.止血本类方剂均有止血作用,主治各种出血证。其中十灰散、四生丸、咳血方、小蓟饮子、槐花散均为凉血止血方剂,主治火热迫血妄行之出血证,其中十灰散凉血止血之中收敛清降与祛瘀并用,可广泛用于上部各种热证出血,为常用的急救止血剂。四生丸与咳血方均治上部出血,但四生丸以凉血止血为主,长于治疗血热妄行之吐衄;咳血方主要用于肝火犯肺之咳血,重在泻肝火,化痰热而治本。槐花散、小蓟饮子均治下部出血,但前者善于清肠疏风,主要用治肠风便血;后者长于利水通淋,主要用于血淋尿血。黄土汤属温阳止血之剂,功能温阳健脾,养血止血,适用于脾阳不足所致的各种出血,尤多用于便血与崩漏。1.理血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及分类? 2.试结合生化汤的药物组成,分析其药物配伍关系及主治。 3.小蓟饮子既可治血淋,又可治尿血,其机理何在? 4.试分析黄土汤中“刚柔互济”的配伍方法。 5.咳血方治咳血、用药有何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