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解释与史料实证素养解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肯定历史知识的科学性的人并不否认 这种指责,但他们认为这并不妨碍历史 知识的可靠性: 维柯在18世纪初写成的《新科学》中 提出:“这个民政世界既然是由人类创 造的,人类就应该希望能认识它。” 19世纪时,德国的德罗伊森 (Droysen, 1808-1884)强调指出:历 史认识之所以可能,是“因为历史材料 里面所表现出的前人言行,与我们今日 的言行性质上是根本相类似的。”
3、人文学科的认识特点决定了历史 解释或多或少是“不全面”的,上 述立场的、时代的、个人的差异都 说明了这一点。 恩格斯说:历史认识只能“沿着 实证科学和利用辩证思维对这些科 学成果进行概括的途径去追求可以 达到的相对真理。”
四、如何对待多种多样的历史解释?
1.先辨别一下是什么原因造成历史事件的不 同:是民族的或国家的、阶级的或意识形 态的立场造成的,还是由于掌握的史料不 一样、学科切入点不同或使用的研究方法 不一样造成的。 2.真正的学术研究成果总是包含着某种真知 灼见,不要事先认定关于历史事件,世界 上只有一种解释,其他的都是错误的。有 时,多种解释很可能是互相补充的。
2、人认识历史的条件受到各种 主客观因素的限制。
• 历史进入我们的视野主要是靠某些历史遗
存,很多重要的史料可能已经消失了;
• 即使我们拥有关于某一历史事件的丰富资
料,不同的人对其掌握程度也是不一样的。
• 人的任何认识都要受到时代思潮和时代的
认识手段的限制。
我们的任何历史著作,都产生 于“历史事实的信息进入到我们的 观念中,而不是历史事实本身存在 于我们的观念中;是主体的陈述包 含了历史事实的客观性的信息,而 不是主体的陈述就是历史事实本 身。”(张耕华)
4、史料缺失、对史实过程不清 楚,造成对历史事件的错误解释。
二、历史是可以认识的
• 近代以来,或者说从17世纪笛卡尔的怀疑 论到今天的后现代主义,西方哲学不断地 对历史的科学性提出责难,否定历史的知 识地位,把历史与文学等量齐观。 • 但长期来,否定历史知识可靠性的基本观 点实际上没有多大变化,其强调的是记事 者可能是片面的,而历史学家在研究和撰 写历史著作时不可能做到真正的客观,肯 定要掺进自己的主观愿望。这种观点在当 代的后现代主义思潮中特别强烈,其代表 人物有美国的怀特(《元史学》)。
注意二点:
(1)19世纪西方主流的历史观是相信有 历史发展规律的。 如孔德、孔多塞、涂尔干这些社会学 的奠基人,及英国辉格党式的历史观。但 二战后,西方主流的历史观大体上放弃了 对人类历史规律的探索和追求。 (2)至少是二战以来,西方主流的历 史学家公开主张英雄史观的人已经很少。
2、不同的利益考量及与之密切 相关的政治立场,或者说不同的 阶级、民族、利益集团的立场或 价值观,是造成历史解释多样化 的基本原因。
历史解释与史料实证 素养解读
王加丰
历史著作总是要对历史事件、 历史现象作出解释。它涉及如何 认识历史的问题,也涉及历史知 识的性质问题;但它的本质是说 明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所以有 人说,历史解释的产生,是出于 对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的探索。
一、同一历史事件为什么出现 多种多样的解释?
影响我们的历史解释的既有主观因 素,又有客观因素,各种因素往往互 相交织,大体上可归纳成几下几大类: 1.用唯物史观或用唯心史观来解释 历史,会形成极不相同的历史解释。
卡西尔说:“毫无疑问,伟大历史学 家的与众不同之处正是在于他的个人经 验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深刻性和强烈 性。” “如果历史学家成功地忘却了他的个人 生活,那他就会由此而达不到更高的客 观性。相反,他就会使自己无权作为一 切历史思想的工具。如果我熄灭了我自 己的个人经验之光,就不可能观看也不 可能判断其他人的经验。”
但当我们肯定历史是可以认识的 时候,必须明白自然科学的研究者 面对的是完全独立于人类的客体, 而历史认识的对象(客体)是人类 的过去,在这里认识主体与被认识 的客体是同质的,这是历史认识或 历史解释的特点。 这种区别,决定了历史知识有较 为不确定的性质。
三、影响历史知识的可靠性的因素
1. 历史知识掺合着历史认识者或解释者 的主观因素,从提出研究的问题到得 出结论都是这样。 但要注意:强调客观地看待历史现 象,不意味着你不使用自己的人生经 验,这是不可能的。真正科学的态度 是:必须更多地利用自己的人生经验。
3. 在充分尊重自己辛勤研究的成果或 经过自己充分考虑的结论时,要清楚 地了解其合理性的界限。 4.教科书,特别是中小学的教科书, 既要体现政府的意志,又不便过多地 介绍有关历史问题的争论,所以只能 采用大家认为最合理的一种解释。
五、如何使用史料进行论证
1、现代史学的史料概念 • 从文字的角度看,可分为文字资料和非文字资料。文字资 料又可分为原始资料和二手资料,前者指档案(包括文字 记录,如甲骨文、金文、简帛文书、纸草文书、泥板文 书),也指中国历史上的二十四史之类的著作;后者主要 指近现代学者写的有关著作。 • 从物质和非物质的角度看,大体可分为物质史料与非物质 史料。物质史料包括文字资料,但相当一部分是非文字资 料(其中也有少数文字,如画像的说明,青铜器上的铭 文),包括各种可移动和不可移动的文物,如印制、描绘 的图像、雕塑、壁画、古建筑、古遗迹。非物质资料主要 指民间口头传说或民间记忆、民风民俗,手工艺制作技巧、 重要产品的生产程序等。
可以从三个方面看这个问题:
• 作为历史认识对象的客体是过去人类行为的 结果,所以历史认识的主体与客体都具有人 的本质乃至人的本性,使历史认识主体和客 体的相互沟通或理解成为可能。 • 作为历史认识对象的过去与今天的我们的关 系,实际上是社会历史的“生命”或人类过 去的生命与今天的生命之间的关系。 • 我们所说的历史发展规律,其实就是人的行 动的规律,它在人类历史的不同时期有不同 的表现,但都是人的各种基本活动的表现。
3、方法论意义上的视角的差异 造成不同的历史解释。所谓方法
论意义上的“视角”指与利益关
系或意Biblioteka Baidu形态无关或关系不大,
仅指看问题的角度。
必须注意,方法论意义上的“角度”涉 及广泛的内容。比如,晁福林有一篇文章专 门讨论孟子所说的舜的“腐败”问题,即舜 帮助犯杀人罪的父亲逃走避祸及封恶行昭著 的弟弟“象”为君。晃福林反对孟子的见解, 认为舜的时代主要还是原始社会的传统占优 势,舜的处置方式是符合原始社会的传统的, 而孟子的批评是从国家出现后的标准出发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