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管县体制的一点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市管县体制的一点思考
政教1201 郭然
市管县体制,指由具有地级行政建制的市领导县的行政区划体制。

建国初期,我国就有少数城市实行市领导县体制。

此后,实行市领导县体制的城市逐渐增多,50年代末达到第一次高潮,60年代初开始回落并进入低潮,70年代又逐渐复苏。

从1982年开始,我国又掀起新一轮的市管县体制改革浪潮。

目前,市管县体制已成为我国大多数地区的行政区划体制。

1982年,中共中央51号文件中向全国发出了改革地区体制、实行市管县体制的指示。

当年先在江苏试点,1983年开始在全国试行。

那么,为什么要实行市管县体制呢?首先,作为世界大国,我们的省级行政区数量明显偏少,这样就导致省政府管辖的幅度太大。

在未能大幅度地增加省级行政区数量,缩小其规模的情况下,由地级市领导原来地区行政公署的辖县,就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一条较为可行的途径。

其次,单一制国家由于上级政府是通过行政控制来完成对下级政府的管理,因而一级政府的有效管理幅度有限,所需层级较多。

从实践来看,市领导县的体制,有利于条块结合、城乡结合,有利于中心城市的经济、科技、文化优势,充分利用农村的资源,以城市支援农村,促进了江苏城乡经济20年的快速发展。

然而,在实行市管县体制的过程当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除少数大城市外,实行市管县体制的地级市往往不具备中心城市
的实力和功能,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与带动能力不足,不能真正发挥组织和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作用。

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小马拉大车”。

二、市管县政区范围的划分不尽合理。

实力较强的中心城市管辖的县偏少或不辖县,而不具备中心城市实力的地级市则管辖较多的县;经济上很少联系的市县被纳入一个行政区,经济关系密切的市县则被从行政上分隔开来。

经济区与行政区的范围很不一致,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某些地级市的市区范围偏小或市县同城。

这既限制了中心城市的发展空间,又容易导致重复建设和引发市县矛盾。

四、市管县体制改革不同步,政府职能没有根本转变。

市县关系没有理顺,有些地级市政府仍然用计划经济体制下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管辖下属各县,影响县域经济的正常发展。

五、地级市领导县级市缺乏法律依据。

我国宪法规定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可以领导县,但没有关于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可以领导县级市的规定。

显然,过渡形态的“市管县”体制只是意味着一种低层次的经济区域的范围扩张,而“省管县”则意味着扩张行政区域,从而有利于经济区域更大范围的扩展,有利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少层级大幅度的扁平化结构应该成为现代组织层级结构的主导模式。

这样,就能打破上下级政府之间的绝对支配关系,使县政府成为一级责、权、利相统一的政府主体,规范好市县政
府各自的权利范围。

具体的,可以考虑设定一定的时限,比如在五年时间内,通过在地市政府之间甚至与省级政府之间引入一定的竞争机制,鼓励地市政府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并为之提供一种激励,即在设定时限内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地市政府可以考虑扩张其权利,升格为新的省级政府,并增加其管辖的县域数量;没有突出贡献的地市政府则撤销其行政级次,将其原管辖的县划归到省级政府,自身仅仅作为一个城市与县级政府并列,共同隶属于省级政府。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link?url=pgnFCnhXNY7m2gZOmgnFMHQ2WV hSrBH9N6QAPs1GsgrtPm6JSlvc7cL0gU9oIhcLUd438IAzVhJpv05NM GDVOq
甘行琼.“省管县”代替“市管县”的政治经济学【J】.财政研究,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