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南_苏中_苏北地区差距透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地区差距 协调发展
一、江苏三大地区之间差距现状 ( 一) 经济规模的差距 GDP( 国内生产总值) 和财政收入是衡量一个 地区经济发展规模和地方经济实力的主要指标。 据统计, 2003 年江苏 GDP 总量为 12771.36 亿元, 苏南、苏中、苏北的 GDP 分别为 7821.58 亿元、 2233.97 亿元和 2715.81 亿元, 在全省所占的比重 为 61.24%、17.49%和 21.27%; 同期三地区的财政 总 收 入 分 别 为 1236.72 亿 元 、256.16 亿 元 和 244.49 亿元,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分别为 698.26 亿 元、148.59 亿元和 134.30 亿元, 三者所占比重分 别为 71.17%、15.15%和 13.68%。而同期三地区的 人口分别占全省人口的 31.0%、24.2%、44.8%。由 此可知, 苏南经济实力最强, 苏中次之, 苏北较 弱。 ( 二) 人均 GDP 和基尼系数的差距 我们将每个地区抽象为一个个体, 采用国际
上 通 用 的 基 尼 系 数 来 评 价 人 均 GDP 的 差 距 变 动, 以反映地区间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状况。基尼 系数越大, 非均衡程度越大, 反之, 系数越小, 非 均衡程度也越小。基尼系数的表达式为: G=1 - 2 (X1+2X2+…+N*Xn)/N2*μ+1/N 式中 G— ——基尼系数;
( 四)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差距
表 3 2003 年江苏省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状况
地区
城镇居民 人均可支配
收入( 元)
农村居民 人均纯
收入( 元)
居民人均 消费支出
( 元)
苏南 10889
5825
8181
苏中
8966
4249
6181
苏北
8152
3527
5844
单位: 元
居民人均 储蓄存款
( 元) 20562 9766 4303
距日益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以对外贸易依存度 来衡量, 2003 年苏南为 13.14%, 苏中为 3.5%, 苏 北仅为 1.1%。
( 六) 城市化水平的差异 城 市 化 是 一 个 国 家 、地 区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尺 度 的体现, 城市化不但表现为人口向城镇聚集和非 农人口上升, 还表现为人们生产与生活方式、社 会 结 构 、价 值 观 念 由 农 村 向 城 市 文 明 升 级 转 化 的 过程。有关资料表明, 城市化水平每提高 1 个百 分点, 可以带动 GDP 提高 0.6 个百分点。衡量城 市化水平的指标通常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2003 年苏南的城市化水平为 65.6%, 而苏中、苏 北 仅 为 48.22% 和 41.3% , 较 苏 南 分 别 低 23 和 28.7 个百分点, 导致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 七) 人力资源的差异 经济的振兴说到底是需要依靠科学技术的 振兴, 而科学技术的掌握者是人。根据统计资料, 2003 年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总 数苏南与苏 中与苏 北专业技术人员的总和基本相等, 其中中级以上 人员高于苏中与苏北该指标的总和。从人均受教 育年限来看, 2000 年苏南人均 8.41 年, 平均高于 苏中苏北 0.80 年和 0.87 年; 大专以上文化人口 占 总 人 口 的 比 重 苏 南 为 6.98%, 为 苏 中 的 2.28 倍, 为苏北的 2.79 倍; 高中及 中专文化人 口占总 人口的比重为苏南 17.09%, 比苏中 3.89 个百分 点, 比苏北高为 5.57 个百分点, 这将 影响地区经 济发展。 三、江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 一) 区 域 经 济 协 调 发 展 要 充 分 发 挥 三 大 区 域自身特点 1. 苏南要继续提升发展水平。⑴要继续发挥 地缘优势, 主动接受上海的辐射。苏南作为上海 的直接腹地, 要争取在高层次和深度上与上海开 展广泛的联合。⑵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促进产 业升级。利用现有基础, 积极采用高新技术成果, 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改造, 大力提升高附加值的加 工制造业, 培育产业和产品的竞争优势。大力发 展现代服务业, 尤其要重视发展技术密集型、人 力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 以此提升苏 南经济在国际上的竞争地位。⑶苏南要提高利用
基尼指数 G 0.2721 0.2772 0.2776 0.2774 0.2821 0.2869 0.2942 0.3155 数据来源: 历年统计年鉴。
由表 1 可知, 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人均 GDP 从 1996 年的 3.41: 1.49: 1 上升到 2003 年的
[ 作者简介] 薛庆根( 1 969- ) , 男, 江苏兴化人,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04 级 博 士 生 , 扬 州 大 学 讲 师 , 主 要 从 事 农业技术经济和农村区域发展研究。
区域经济
新疆农垦经济
20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2
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地区 差距透视
薛庆根
( 扬州大学 江苏 扬州 225009)
[摘 要]缩小地区差距, 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是江苏实现“两个率先”的重要保证。文 章采用经济规模、经济结构、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科技力量和人口素质等指标, 从不同侧面来 衡量江苏省三大区域发展差距, 并从资源禀赋、资金投入、开放程度和城市化水平等方面作原 因分析, 提出了发挥地区特色、整合地区发展要素、促进产业转移、加快建立都市圈等推动区 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几点建议。
Xi— ——第 i 个样本单位的收入水平; μ— ——样本的平均收入; N— ——样本单位个数
表 1 江苏省区域人均 GDP( 单位: 元) 和人均 GDP 的基尼系数 年 份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苏 南 15536 17174 18741 20210 22231 24969 28594 35278 苏 中 6808 7355 7896 8453 9293 10160 11232 12871 苏 北 4557 4927 5402 5847 6247 6889 7643 8480
( 四) 资金投入差异 投 资 被 认 为 推 动 经 济 发 展 的 “ 三 驾 马 车 ”之 一。改革开放以来苏南的资金投入一直高于苏中 与苏北。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地区分配看, 1996 年, 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地带占全省比重分 别 为 56.5% 、19.7% 和 23.8% , 到 2003 年 为 66.7%、13.4%和 19.9%, 苏南的投资要比苏中苏 北 之 和 还 要 多 。 而 且 苏 中 、苏 北 地 区 实 际 积 累 率 也小于苏南。2003 年苏南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 10680.63 亿元, 而苏中、苏北分别是 2596.61 亿元 和 2101.10 亿元, 苏南是苏中、苏北存款和的 2.27 倍。另一方面外资流入也主要集中在苏南, 苏中、 苏北受惠相对较小。2003 年, 江苏实际利用外资 158.02 亿 美 元 , 其 中 苏 南 133.75 亿 美 元 , 占 84.6%, 苏中 15.15 亿美元, 占 9.6%, 苏北 9.12 亿 美元, 占 5.8%。投资上的巨大差距导致三个地区 的经济发展不均衡。 ( 五) 对外开放程度差异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苏南地区利用其处于 国际国内过渡地带这一优越地理位置通过发展 对外贸易( 主要是 出 口) 、引 进 外 资 , 充 分 发 挥 比 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 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带 动经济发 展 , 大量 引 进 外 资 与 丰 富 、廉 价 的 劳 动 力相结合, 使得苏南地区的加工制造能力得以充 分 发 挥 。 外 资 、技 术 的 引 进 逐 步 实 现 了 产 业 结 构 的转换和升级, 使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不断增强, 出口贸易有了迅速发展, 并且带来了 制度变革和观念创新, 也带来了经济的繁荣。相 比之下, 苏中、苏北开放度不大, 在开拓国际市场 方面要比苏南逊色, 这也是造成地区经济发展差
32 XINJ IANG S TATE FARMS ECONOMY
2005.12
新疆农垦经济
区域经济
4.16: 1.52: 1, 而三大区域基尼系数也从 1996 年 的 0.2721 上 升 到 2003 年 的 0.3155, 扩 大 了 0.0434。说明苏南、苏中、苏北的经济差距明显而 且经济非均衡程度呈扩大的趋势。
储 蓄 存 款 看 , 苏 南 的 人 均 消 费 额 是 苏 中 的 1. 3 倍, 是苏北的 1.4 倍; 苏南人均储蓄额是苏中的 2.1 倍, 是苏北的 4.8 倍。不论是消费还是积累, 苏 南都远高于苏中和苏北。
二、江苏三大地区之间差距形成的原因 ( 一) 地理区位差异 在江苏经济发展过程中, 地理位置和自然条 件在地区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苏南地处 长江三角洲 核心地 带 , 受 上 海 、南 京 的 辐 射 和 推 动, 人流、物流和信息流传递很快, 同时其立体交 通便捷, 所辖的 5 个城市对腹地也有较深的辐射 能力, 促进其经济快速发展; 而苏北地区主要分 布在淮河以北, 虽然有较好的水上交通和一定的 陆地交通条件, 但由于交通运输设施落后, 交通 枢 纽 作 用 不 能 很 好 发 挥 。 公 路 、铁 路 、航 空 、水 运 综合运输不强, 而且缺乏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动力 源, 且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 5 个城市经 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对腹地的辐射能力较弱, 导致其经济发展较慢。苏中东濒黄河、南靠长江, 与苏南和上海和苏南联系紧密, 经济发达地区对 其带动作用明显, 经济发展虽然不及苏南, 但依 靠其良好的区位优势发展速度超过苏北。 ( 二) 文化传统差异 苏南是吴越文化的发祥地, 特点是从实际出 发, 敢于创新, 对环境和生活理解和尊重, 对不同 文化兼收并蓄等, 使得苏南能够较快地接受现代 商 品经济的新 思想、新 观 念 , 较 好 地 适 应 国 际 国 内环境的变化, 并在体制改革方面进行了一些超 前的实验, 与现代市场经济具有较强的融合性。 苏北深受“楚汉文化”影响, 其特点是以血缘地缘 关系为基础, 以宗法制的伦理规范和亲情为交往 的主导原则。文化注重亲缘群体的利益及内部人 际关系的协调, 人际交往往往以人格信誉替代契 约合同, 功利服从于亲情, 且交往活动范围表现 出比较狭隘的地域性, 从而产生了一系列与市场 经济不相适应的思想观念, 在社会经济发展中, 时常表现 出悲观失望 、墨 守 成 规 、怨 天 尤 人 以 及 小富即安、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等思想, 导致地区 经济发展各异。 ( 三) 体制的差异
居 民 收 入 、消 费 水 平 的 高 低 是 与 经 济 发 展 水 平同步演进的。2003 年, 苏南、苏中、苏北城镇居 民 人 均 可 支 配 收 入 为 10889 元 、8966 元 、8152 元, 苏南比苏中、苏北分别高 21.4%、33.6%。同期 苏 南 、 苏 中 、 苏 北 农 民 人 均 纯 收 入 为 5825 元 、 4249 元 、3527 元 , 苏 南 比 苏 中 、 苏 北 分 别 高 37.1%、65.2%。 从 居 民 人 均 消 费 水 平 和 居 民 人 均
苏中 1140.12 22.4 1734.61 24.2 12.6: 51.5: 35.9 34.4: 37.5: 28.1
苏北 2674.35 54.1 3210.18 44.8 21.2: 45.3: 33.5 47.9: 22.7: 29.4
从表 2 可知, 2003 年苏南、苏中、苏北虽然同 处二、三、一的产业 结 构 层 次 , 但 差 距 仍 很 明 显 , 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由南向北逐渐上升, 第二、 三产业的产值比重由南向北逐渐降低。苏南以第 二产业为主, 所占比重分别高苏中和苏北 6.8 和 13 个百分点, 苏南的第三产业相对发展也很快, 所 占 比 重 分 别 高 苏 中 和 苏 北 2.3 和 4.7 个 百 分 点, 而苏南的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很小, 仅为 3.5%, 分别低苏中和苏北 9.1 和 17.7 个百分点。劳动力 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呈对应关系。第一产业的就 业比重由 南 向 北 逐 渐 上 升 , 第 二 、三 产 业 的 就 业 结构由南向北逐渐降低。2003 年, 苏南从事第二、 第三产业的劳动力比重之和分别高苏中、苏北 16.2 和 29.7 个百分点。可见苏南已进入工业化中 期甚至后工业化阶段, 苏北已才进入工业化初期 阶段, 发展差距十分明显。
( 三) 经济结构和劳动力就业结构上的差距
表2
2003 年江苏省地区经济结构状况
耕地面积
人口( 万人)
产业结构
地区 ( 平方公里)
总量 比重( %) 总量 比重( %) ( 一: 二: 三)
就业结构 ( 一: 二: 三)
苏南 1046.22 23.5 2219.14 31.0 3.5: 58.3: 38.2 18.2; 48.5: 33.3
XINJ IANG S TATE FARMS ECONOMY 33
区域经济
新疆农垦经济
2005.12
苏南是我国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经济基 础雄厚, 特别是近代工业起步早, 起点高。苏南的 发展并不是中央和省给了多少优惠政策, 而是改 革开放先行一步, 体制上比苏中、苏北占了优势, 使得资金、人才向苏南聚集。20 世纪 70 ̄80 年代, 苏南紧紧抓住改革开放和上海产业结构调整的 机遇, 率先发展了乡镇工业, 使其经济发展速度 较快, 而苏北地区经济基础薄弱, 近代工业更是 空白, 同时观念落后, 导致乡镇工业起步与发展 又比苏南晚了一步, 经济发展落后于苏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