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推荐作品《积雨辋川庄作》《旅夜书怀》《新城道中(其一)》《扬州慢》练习
《旅夜书怀》《新城道中》《积雨辋川庄作》
在诗歌的第二和第三联中任 选一联,试分析其意境美。
示例:①第二联描写远景,岭上浮 着的晴云似披着绵帽,树头升起的 初日象挂着铜钲。②诗人用比喻的 手法把晴天云朵和初升的太阳写得 形象生动而富有神采。③同时诗人 寓情于景,表达了山行之乐。
示例:①第三联描写近景,野桃花 倚篱而笑,杨柳枝无风自摇。②诗 人以拟人的手法,写活了“野桃”、 “溪柳”,使山村自然景物充满了 勃勃生机,洋溢着欢快的气氛。③ 同时诗人寓情于景,表达了山行之 乐。
田园生活 田园风光 隐逸生活
淡泊情怀
积雨、空林 烟火、饷东菑 漠漠水田、白鹭 阴阴夏木、黄鹂 观朝槿 折露葵 野 于与 人世 无无 碍争
旅 夜 书 怀
杜甫在唐代宗广德二年(764)的春天携家人折回成都, 投奔严武。本来有这位好朋友的帮助,他满可以在成都住下去, 却不料严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 乘舟东下,经嘉州(乐山)、戎州(宜宾)、渝州(重庆)、 忠州(忠县),于九月到达云安(四川云阳)。《旅夜书怀》 就是在这次旅行中写的。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连用两典 ,一正用一反用,书写诗人 宁静淡泊自然的心境。 野老是诗人自谓:我早已去机心,绝 俗念,随缘任遇,于人无碍,与世无争了, 还有谁会无端地猜忌我呢?可以免除尘世 烦恼,悠悠然耽于山林之乐了。
恬静优美的辋川山野 怡然自乐的农妇农夫 闲适脱俗的隐居诗人 ——共同构成一种空阔清幽的意境 ——表现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 逸致和澹泊自然的心境。
连雨时节,天阴地湿,空气潮润, 静谧的丛林上空,炊烟缓缓升起,山下
农家正烧火做饭呢。
女人家把饭菜准
备好,便提携着送往
东面田头——男人们
一清早就去那里劳作
高中语文 26 推荐作品 积雨辋川庄作 旅夜书怀课件
答案:(1)阴阴夏木啭黄鹂 (2)危樯独夜舟 (3)星垂平野阔 (4)岭上晴云披絮帽 (5)二十四桥仍在
冷月无声
课堂
互动探究
(对应学生用书P48)
句段赏析
1.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赏析:这两句写景的诗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无垠的星 空,平旷的原野,浩渺的月光,奔流的江水,看上去是那样的 雄浑阔大,让人心旷神怡,难怪有人认为这两句诗“开襟阔 远”(浦起龙《读杜心解》),甚至有人认为是写出了作者 “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 家,豪放派词人代表。《新城道中(其一)》为其宋神宗熙宁六 年(1073)二月视察杭州属县,自富阳经过新城(今富阳新登镇)时 所作。
姜夔(1155~约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 波阳县)人,南宋著名诗词作家、音乐家。《扬州慢》作于淳熙 丙申(1176)冬至日。当年繁华都会,如今满目萧条,引发姜夔抚 今追昔之叹,诗人于是作此以抒黍离之悲。
答案:(1)慢 (2)高高的桅杆 (3)天由雪转晴 (4)料想 (5) 声音嘈杂,文中指风雪声
3.默写名言名句。 (1)漠漠水田飞白鹭,________________。 (2)细草微风岸,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月涌大江流。 (4)________________,树头初日挂铜钲。 (5)________________,波心荡,________________。
3.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赏析:这句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废池、乔木本是没有知 觉的东西,词人将它们人格化,意即它们是15年前那场浩劫的 目击者,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留在它们心 中,连它们都在痛恨金人发动的侵略战争,物犹如此,何况于 人。这样写,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姜夔 把扬州的残破完全归咎为“胡马窥江”,如此选材是为了表达 他的“黍离之悲”。
《旅夜书怀》《新城道中》《积雨辋川庄作》
热爱自然
快乐心情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作者 为什么不直道天气的由阴转晴,却要说吹断了 檐间连绵雨声呢? 诗人正打算到山里去,阴雨连绵的天气就 突然放晴了。一方面是“东风”成了善解人意, “我”要进山,东风马上吹散阴霾,为进山创 造了条件,使“我”心想事成,有隐曲委婉表 达之妙。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诗人准备进山, 急切期盼天晴。所以对檐间没完没了的“积雨” 声特别厌烦,特别敏感。所以,雨一停,他首 先感到的是檐间滴雨声被“吹断”了。
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思想情感?
比喻的手法,以一沙鸥自比,表 达了漂泊孤零的感慨。
关于“诗眼”
就是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 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 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篇、全联或 全句的词语,它是读者窥探诗歌内容的窗 口。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
主旨: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怀才不 遇,漂泊无依,老境凄凉的感慨。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 漠漠水田飞白鹭, 山中习静观朝槿, 野老与人争席罢, 蒸藜炊黍饷东菑。 阴阴夏木啭黄鹂。 松下清斋折露葵。 海鸥何事更相疑?
1、结合注释并借助自己的想象与联想翻译这首 诗 示例:夏日时节,雨水绵绵,积久不停,静谧 的山林潮湿阴暗,野村炊烟缓缓升腾;女人家烧 藜菜煮黄黍,把这粗劣饭菜送给东面田头干活人。 看吧,垅中水田薄雾蒙蒙,一行白鹭掠空而飞; 听吧,幽深茂密的树林中传来黄鹂婉转动听的啼 声。我独处空山之中,观赏朝槿晨开晚谢,参悟 人生短暂;幽栖松林之下,采露葵品味清斋素食。 我早已去尘心,绝俗念,随遇而安,于人无碍, 与世无争,和村里的那些淳朴村民相处得亲近随 和,还有谁会无端地猜忌我呢?
3.第二、第三两联写景各用了什么 修辞方法?写景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高中语文2推荐作品~积雨辋川庄作_~旅夜书怀_~新城道中(其一)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①知道,懂得 年年知为谁生 ②了解 君何以知燕王 知 ③管理,主持 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④通“智”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走近作者
(1) 王维 (701 ~ 761) 唐代诗人。字摩诘,蒲州 ( 今山西永
济)人,曾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他具有多方面艺术 才能,工诗善画,又精通音乐,并能以画、乐之理融会于 诗中,昔人誉之为“诗佛”。擅长各种诗体,尤以五言律 诗和绝句著称,前期诗歌,富于进取精神,反映边塞生活, 抒写游侠意气,情调慷慨激昂,充满浪漫主义豪情;后期 诗歌,描写田园山水景物,表达闲情逸致、宣扬隐士生活 和佛教禅理为主。所写山水田园诗,数量多,艺术成就高,
1.《积雨辋川庄作》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首联写了积雨天农家的生活。既表现出诗人心境的闲
逸,又体现了田家生活的乐趣。 颔联描绘了两幅意蕴丰厚的画面,绘色绘声,幽深开 阔。 颈联写自己的隐居禅寂生活,并把禅理寓于写景之中。
尾联连用两个典故,表明自己淡泊的心志,深化了全
诗主旨。
2.《旅夜抒怀》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
D.夜雪初霁 (jì ) 荠(jì )麦弥望 . 戍(shù )角悲吟
【答案】
胡马窥 (kuī) 江 . A(“诘”应读“jié”。)
2.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烟火迟 (指久雨后烟火燃烧起来很慢) 饷 东菑(动 . . 词,指送饭 ) 疑(互相) B.危 樯(高) . 东风 (春风) .. 积雨 (连绵不断、下了很 .. 漠漠 水田(形容广漠无垠 ) .. 海鸥何事更相 .
(3) 姜夔 (1155 ?~ 1221)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
(今属江西)人。在他所处的时代,南宋王朝和金朝南北对峙,
第二单元推荐作品
第二、第三两联写景各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景的 角度有什么不同? 第二联——岭上晴云披絮帽, 树头初日 挂铜钲。写野外远景,运用比喻手法,以“披絮帽 (戴棉絮制成的帽子)”与“挂铜钲(挂铜盘)” 分别比喻“岭上晴云”与“树头初日”。 第三联——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写农家近景,运用拟人手法,在沐浴了一场春雨之 后,“野桃”向着朝阳笑脸迎人,“溪柳”在春风 里翩翩起舞。 出门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迷人的晨景, 穿山越岭,再往前行,才看到了桃花、竹篱等,这 两联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写的。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 厌言兵。”这三句诗用了什么修辞手 法?请分析。
经过金兵铁蹄蹂躏之后,如今是满目疮痍了。战争
的残痕,到处可见,满城的“废池乔木”都不愿再回 忆昔日惨烈的战祸了。 这三句用了拟人的写法。侧面描写了战争的残酷。 废池、乔木是没有知觉的东西,词人将它们人格化, 意即它们目击了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 仍然留在它们心中;它们“犹厌言兵”,更何况当地 的人民呢?这样写,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 极端痛恨,表现了对扬州人民痛苦的深深同情。
江 汉 杜 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 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 意哪种看法? 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第一种答案:同意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
词中的“一程”“一更”用得很妙,请结 合全词简要分析。
“一程”写出了路途的艰难遥远。 “一更”写出了风雪交加,环境的恶劣。作 者巧用数 量叠词,含蓄地表达了孤寂凄凉的思乡之情 和对从军(扈从)生活的厌恶。
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第二单元推荐作品
推荐作品《积雨辋川庄作》《旅夜书怀》《新城道中(其一)》《扬州慢》《长相思》篇目一积雨辋川庄作资料助读一、作者名片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父辈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进士及第,任大乐丞,因事贬为济州司仓参军。
曾奉使出塞,回朝任官尚书右丞。
安史之乱,身陷叛军,接受伪职,受降官处分。
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著有《王右丞集》,存诗400首。
二、相关背景《积雨辋川庄作》,又名《秋归辋川庄作》。
辋川庄,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是王维隐居之地。
“维兄弟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
”这首七律,就作于辋川山庄。
三、课文主旨这首诗将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紧密结合,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
基础积累一、字音识记1.蒸藜.()2.炊黍.()3.饷.()4.东菑.()5.啭.()6.黄鹂.()7.朝槿.()8.清斋.()9.葵.()★答案★:1.lí 2.shǔ 3.xiǎnɡ 4.zī 5.zhuàn 6.lí7.jǐn8.zhāi9.kuí二、词语释义1.蒸藜.炊黍饷东菑藜:2.蒸藜炊黍饷东菑.菑:3.漠漠..水田飞白鹭漠漠:4.阴阴..夏木啭黄鹂阴阴:5.松下清斋..折露葵清斋:★答案★:1.一年生草本植物,嫩叶可食 2.开垦了一年的田地,此泛指农田 3.形容广漠无际 4.幽暗的样子 5.素食三、名句默写1.积雨空林烟火迟,。
2.漠漠水田飞白鹭,。
3.,松下清斋折露葵。
4.,海鸥何事更相疑。
★答案★:1.蒸藜炊黍饷东菑 2.阴阴夏木啭黄鹂 3.山中习静观朝槿 4.野老与人争席罢技法借鉴1.意境淡雅超逸。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积雨辋川庄作旅夜书怀新城道中扬州慢长相思
【整体感知】 一、《积雨辋川庄作》 这首七律描写了久雨初停辋川山水田园的优美风
光,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农村充满生机、 宁静的和谐生活的向往和赞美,抒发了诗人淡泊宁静的 情怀。
二、《旅夜书怀》 诗人借眼前之景抒写心中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 零,此时的他却似沙鸥,转徙江湖,从而写出了诗人暮年 漂泊的凄苦境况,反衬了他孤苦伶仃的境况,表现了他 颠沛无靠的凄怆心情。
当时的杜甫已50多岁,且常年有病,国家时局不稳, 自己生活没有着落,又行无定踪,因此一路上他心情十 分沉重,这首诗集中表现了他的这种心情。
三、《新城道中(其一)》 饱览春光后的轻松之作
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春,苏轼正在杭州通判任上 出巡所领各属县。新城在杭州西南,为杭州属县(今浙 江富阳新登)。作者自富阳赴新城途中,饱览了秀丽明 媚的春光,见到了繁忙的春耕景象,满心喜欢,写下了这 首诗,抒写自己途中的见闻和愉快的心情。
(2)出得门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迷人的晨景,翻山 越岭,再往前行,才看到了桃花、竹篱等,按由远及近的 顺序写景。第二联写野外远景,第三联写农家近景。
四、《扬州慢》 1.词的正文写了哪些意象来渲染凄凉的氛围,表现词人 的“《黍离》之悲”?找出这些意象,并分析其效果。
【点拨】
意象
意蕴
青青荠麦
凄凉荒芜。荒凉的空城,与往日的 繁华形成对比
2.尾联运用了哪两个典故?有何作用? 【点拨】尾联运用“野老争席”和“海鸥相疑”的典 故,一正用一反用,写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早已去除 机心,随缘任遇,于人无碍,与世无争了,还有谁会无端 地猜忌呢? 可以悠悠然耽于山林之乐了。
二、《旅夜书怀》 1.这首诗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点拨】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一条孤舟竖着高高的 桅杆停泊在夜色茫茫之中。放眼岸上,只见星星在天边 遥挂低垂;纵目江上,月光在波涛中翻滚如涌。这是一 幅宏阔非凡孤寂凄清的旅夜图(创造出一种阔大雄浑但 又寂寞空旷的境界)。
第二单元 推荐作品
1.今昔对比的写作手法
用今昔对比的反衬手法来写景抒情,在这首词的上阕是
比较突出的。上阕用昔日的“名都”来反衬今日的“空城”; 以昔日的“春风十里扬州路”来反衬今日的一片荒芜景象——
“尽荠麦青青”。下阕以昔日的“杜郎俊赏”“豆蔻词工”
“青楼梦好”等风流繁华,来反衬今日的“风流云散”“对 景难排”和“深情难赋”。以昔时“二十四桥明月夜”(杜牧
《寄扬州韩绰判官》)的乐章,反衬今日“波心荡,冷月无声”
的哀景。总之,写昔日的繁华,正是为了表现今日之萧条。
2.“移情”的表现手法 “移情”是我国古典诗词中的一种司空见惯的表现
手法。《扬州慢》艺术表现上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写景
物时带有浓烈的感情色彩,景中含情,化景物为情思。 它的写景,不俗不滥,紧紧围绕着一个统一的主题即为 抒发“《黍离》之悲”而写。如下阕“二十四桥仍在, 波心荡,冷月无声”,月亮原本就“无声”,也无冷暖
1.重章叠句,情味隽永
词的上片从“山一程,水一程”的叠用,来说明身离故 乡之远。下片以“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转变来渲染作 者此时的孤寂情怀。风雪打断了他的思乡之梦,懊丧之余, 他更加怀念故园的宁静祥和。作者于清丽哀婉之中又不乏边
塞之雄奇风情的描述,这两者结合在一起,升华了羁旅怀乡
的主题。
2.音韵优美,含蓄深沉 本词既有韵律优美、民歌风味浓郁的一面,如出水芙 蓉纯真清丽;又有含蓄深沉、感情丰富的一面,如夜来风
肆,记叙文结构谨严,明白晓畅。
二、相关背景
神宗熙宁六年(1073)的春天,诗人在杭州通判任上出巡 所领各属县。新城在杭州西南,为杭州属县(今浙江富阳县 新登镇)。作者自富阳赴新城途中,饱览了秀丽明媚的春光, 见到了繁忙的春耕景象,于是用轻松活泼的笔调写下这两首
高中语文 第9课 积雨辋川庄 作旅夜书怀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20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9课积雨辋川庄作旅夜书怀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9课积雨辋川庄作旅夜书怀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9课积雨辋川庄作旅夜书怀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全部内容。
积雨辋川庄作/旅夜书怀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加点的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辋.(wǎnɡ)川东菑.(zī)朝槿.(jǐn)B.危樯.(qiánɡ) 旷.达(kuànɡ)粗犷.(kuǎnɡ)C.饷.东菑(xiǎnɡ) 初霁.(jì) 迷茫.(wánɡ)D.摩诘.(jié)拂.晓(fó)清斋.(zhāi)2.下面对《积雨辋川庄作》颔联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述夏木茂密,境界幽深。
B.水田与白鹭两种景象互相映衬、配合,画面就显得开阔而深邃,渲染了积雨天气空蒙迷茫的色调和气氛,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C.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形成色彩浓淡的差异。
D.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取动态,一取声音。
3.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饷.东菑饷:送饭B.漠漠..水田漠漠:广漠无边。
C.更相.疑相:互相 D.危.樯危:高.4。
下列诗句中,与“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一句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B.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积雨辋川庄作》《 旅夜书怀》《 扬州慢》
思考:尾联表达诗人怎样的心境?
①是诗人与世无争的表白:既然我早已 去机心,绝俗念,随缘自适,还有谁会 无端地猜忌我呢? ②我应该可以脱离世间烦恼,悠游于林 泉之中了。 ③野老,诗人自谓。此二典一正用,一 反用,抒写了诗人 隐居山林、脱离尘俗 的 闲逸生活和 澹泊宁静 的心境。
①寓情于景,借景抒情(2+2式结构): 以农家田园生 活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来衬托诗人隐居山林的情志。前 四句写诗人静观所见,后四句写诗人的隐居生活。诗 中前二联写景,后二联写情志。 ②使用典故,表达自己离尘脱俗的心态。“争席”、 “海鸥”二典,曲折见意。 ③语言富于色彩之美:这正是“诗中有画”特色的鲜明 写照。诗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 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描写,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惬、 情景交融的意境。全诗如同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清新 明净,形象鲜明,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 闲情逸致。
—主旨
这首诗描写了久雨中的辋川别业优美 风光(境),抒发了诗人淡泊宁静的情怀 (意)。
这首七律,从前有人把它推为全唐七律的压卷,说成“空 古准今”的极至,固然是出于封建士大夫的偏嗜;而有人认为 “淡雅幽寂,莫过右丞《积雨》”,赞赏这首诗的深邃意境和 超迈风格,艺术见解还是不错的。
3.颈联运用何种艺术手法?表达何种感情?
①写诗人独处山林之乐。 ②在松林之中,诗人看木槿花开 花落;采露葵供清斋素食。 ③表面上看起来是太过清幽孤寂, 实际上正是诗人对尘世喧嚣生活 厌倦的写照。
(寓情于景)
4.尾联“野老》载,杨朱从老子学 道,路上旅舍主人欢迎他,客人都给他让 座;学成归来,客人们再也不让座与他, 而是与他“争席”,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 道,与人们不再有隔膜了。 “海鸥相疑”见《列子· 黄帝》,说 海边有一人与鸥鸟相亲近,后来其父要 他将海鸥捉回来,等他再到海边时,海 鸥便飞得远远的不再理他。
人教版2017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2.3 积雨辋川庄作 旅夜书怀 新城道中(PPT课件)
AYIJIEHUO
D读写延伸
UXIE YANSHEN
背景助读
基础梳理
2.写汉字 读音 xiǎng shǎng gān gān gǎn 易错字 粮饷 yán 晌午 桅杆 竹竿 秸秆 zhān 瞻仰 shàn 赡养 读音 易错字 屋檐
X 新知导学 D答疑解惑
INZHIDAOXUE
X 新知导学 D答疑解惑
INZHIDAOXUE
AYIJIEHUO
D读写延伸
UXIE YANSHEN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每课一法
【目标一】 赏析《旅夜书怀》的语言 这首诗中最能体现诗人风格的诗句是哪几句?联系全诗抒发的感 情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最有代表性的诗句是“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上句 写天地之广大:星垂,而使平野更加开阔。对句则以江流暗示岁月 的流逝:月涌,更显大江流动。然而,天地虽大,诗人却只不过是其间 的一只沙鸥而已,这境况又何等凄凉;更何况岁月不停流逝!此时诗 人已到垂暮之年,还能有什么作为呢?在这苍茫的背景下,诗人的身 影就显得更加渺小与孤寂。可见,这两句虽然体现了诗人沉郁雄浑 的风格,却也寄托了诗人的身世凄凉之感。
X 新知导学 D答疑解惑
INZHIDAOXUE
AYIJIEHUO
D读写延伸
AYIJIEHUO
D读写延伸
UXIE YANSHEN
背景助读
基础梳理
3.解词义 (1)煮芹烧笋饷 春耕 饷 :用食物款待别人。 . (2)名岂文章著 . (3)荠麦弥望 .. 弥望:满眼。 (4)念 桥边红药 . (5)身向 榆关那畔行 . (6)聒 碎乡心梦不成 . 念:思考,想。 向:朝着。 聒: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著:显赫。
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积雨辋川庄作课件
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辋川庄,在今陕西蓝田终
南山中,是王维隐居之地。
2.《旅夜书怀》 唐代宗永泰元年 (765) 正月,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返 居成都草堂。四月,严武死去,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遂携家
由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 ( 今四川乐山 ) 、榆州 ( 今重庆市 ) 至忠
州(今四川忠县)。此诗约为途中所作。诗人用阔大无垠的夜景 衬托深沉滞重的孤独感,使人感受到诗人生命的激情正如他笔
应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
(6)煮芹烧笋饷 春耕 . (7)夜雪初霁 . (8)予怀怆然 .. (9)身向榆关那畔 行 .. (10)聒 碎乡心梦不成 .
用食物款待别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由雪转晴 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出芹笋的香味,人间犹如桃源。
(四)《扬州慢》 1.词风“骚雅”“清空” 词人终身布衣,用比兴寄托的手法把对国事的关怀写入词
中,委婉蕴藉。前人说他的词“不惟清空,又且骚雅,读之使
人神观飞越”。“骚雅”便有格调,“清空”就有神韵。
2.情景交融,升华主题 作者通过对“荠麦”“废池”“清角”“空城”等景物的 描写来表达自己的伤感之情。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悲伤的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边 _____________________
声音嘈杂,文中指雪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重点虚词 (1)名岂 文章著 . (2)因 自度此曲 . 四、名句填空
难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 于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积雨辋川庄作》《辛夷坞》
手法
• 1.以动衬静。用“发”、“开”、
“落”等动词写花开花落,何其自然,山林 之幽静气氛就表现出来了。显得山林越发清 幽。
• 2.托物言志。清幽的山林,花开花落,
宁静淡泊自然的心境。
• 野老是诗人自谓:我早已去心机,绝 俗念,随缘任遇,于人无碍,与世无争了, 还有谁会无端地猜忌我呢?可以免除尘世 烦恼,悠悠然耽于山林之乐了。
思考探究一:此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回顾诗词鉴赏:分析意境型
•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样,碧空中白鹭高飞,绿树与黄鹂相衬, 如一幅画展现在读者面前。此可谓“诗中有画”。
主旨
描写了久雨中的辋川山水田 园的优美风光(境),反映了诗 人厌倦官场生活,和对对农村充 满生机和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和 赞美,抒发了诗人淡泊宁静的情 怀(意)
辛夷坞 王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为
安史之乱(天宝十四年)中,被
"
文
迫接受伪职。两京收复后,因此被定
章 冠
罪入狱,但终获赦免,官复原职,后
世
不断升迁,官至尚书右丞。不过,王
,
画 绝 千
维晚年已无意于仕途荣辱,退朝之后, 常焚香独坐诵经,卒于辋川别业。
古
".
王维 •
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
右丞,有《王右丞集》。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 人之一,与孟浩然齐名,世称“王 孟”,他多才多艺,诗歌之外,兼善 散文、音乐、书法、绘画,尤以绘画 见长,被推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其诗能融音乐、绘画之理,营造出诗 情画意相结合的完美意境,晚年诗歌 以禅入诗,世称“诗佛”。
【成才之路】高考语文总复习 自主赏析 推荐作品《积雨辋川庄作》《旅夜书怀》《新城道中(其一)》《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人教版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第二单元
推荐作品《积雨辋川庄作》 《旅夜书怀》 《新城道中(其一)》 《扬州慢》 《长相思》
经典晨读
课堂互动 方法警示探究
高考导航
随堂练习
课前预习
课后强化作业
经典晨读
菩萨蛮
数家茅屋闲临水 宋· 王安石
高考导航
(2012 年高考北京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0~11 题。 柳堤 明· 金銮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 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 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10.(7 分) ①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一、 二句点题, 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 写“密 树”点出堤上之“柳”。 B.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 条”承“密树”,状柳茂。 C.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 以静写动,借静衬动。 D. “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地描绘 出暮春时节的美丽景色。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词的能力,能力层级
为 D 级。古诗词的表现手法众多,就本诗来说主要指鉴赏古 诗词由景及理的写法。诗歌的写法,即表现手法,常见的有 由景及理、动静结合、寓情于景、以动衬静等。要在能判定 手法的基础上,对手法的效果进行分析。
学习目标
1.熟读背诵这几首诗。 2.领悟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
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告诉人们为人处世的一个哲理 ——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 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 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由景 及理,紧紧扣住游山所见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 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
第二单元推荐作品导读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理解: 联系杜甫一生的经历可知:杜甫一生不受皇帝的重用, 又遭到了同列的排挤。所以在这儿所写的仍是激愤之词.
尾联:诗人自况,以什么自况的呢?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以”飘飘”喻己则有一种自伤漂泊之感,然后又 沙鸥
[问题导引] 1.“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作者为什么不直道天气的由阴转晴,却要说吹 断了檐间连绵雨声呢? 提示:诗人正打算到山里去,阴雨连绵的天 气就突然放晴了。“东风”成了善解人意的 知己,“我”要进山,东风马上吹散阴霾, 为进山创造了条件,使“我”心想事成。一 方面是有隐曲委婉表达之妙。另一方面,也 是因为诗人准备进山,急切期盼天晴。所以 对檐间没完没了的“积雨”声特别厌烦,特 别敏感。所以,雨一停,他首先感到的是檐 间滴雨声被“吹断”了。
扬州慢
思考一:你能从小序读出哪些内容?
思考二:词人进入扬州城,看到、听到、 想到了什么? 思考三:词人借助什么艺术手法抒发这 份感慨的? 思考四:概括主旨
思考一:你能从小序读出哪些内容?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 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 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以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作比。
效果: 茫茫的天地和一只孤独的沙鸥作比,就更显得孤 独和凄凉了。艺术Fra bibliotek法:天
_____
地
沙鸥
直抒胸臆 对比的手法
三、新城道中
[问题导引]
1.“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作 者为什么不直道天气的由阴转晴,却要说吹断 了檐间连绵雨声呢? 2、第二、第三两联写景各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写景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荐作品《积雨辋川庄作》《旅夜书怀》《新城道中(其一)》《扬州慢》《长相思》苏轼,谁能不说他是一位豪者!从他那豪放派疏荡的笔风,与他那为人处世洒脱的性格,豪者一词便舍他其谁?他的豪放,不全是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的悲壮自嘲;不全是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狂傲不羁;不全是曹操“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雄壮志向;也不全是陆游“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的萧瑟凄凉。
他便是他,他的豪放是“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黯然神伤;他的豪放是官场失意后仍傲视群雄“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清高孤傲;他的豪放是历经坎坷后仍豁达处世“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不计俗事;他的豪放是丧妻后“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痛苦悲凉。
正所谓,成亦豪,败愈豪;喜亦豪,哀愈豪。
真正的豪者,不会因外物而熄灭心中的浩然之气,更不会因外物而改变笔尖流露出的豪气。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每每读起这句,不禁感叹细雨与闲花的寂寞。
当那迷蒙的小雨,一点一滴打落在罗衫之上,谁说这感情不滂沱?不然怎的浸湿了整【课内挖掘】1.“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处。
”少年时期的王维也曾怀有壮志雄心,想凭借自己的满腹才华来施展自身的政治抱负。
然而,事与愿违。
他的立志并未能如愿。
他在感慨怀才不遇之时并不打算继续追寻自己最初的梦。
因为他心里明白:执着下去毫无意义。
于是,在他的同僚们仍执着地在朝野打拼想博得一个指点江山之机会时,他已淡然转身,拂袖而去;在别人怨天尤人地叹道:“生不逢时,无人识我”之时,他已于菩提树下觅得一方青石,静坐看沧海变桑田。
佛说:“执着是妄念。
”自小修习佛理的他深深明白了这个道理。
所以他能够淡然地放开对于功名利禄的追求;所以他能够轻易抛下那个他永远不能实现的梦。
[适用话题]可用于“放手”“转身后海阔天空”“执着是妄念”“舍与得”等话题。
2.《旅夜书怀》是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飘泊时写的。
诗中写到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
即使在住茅屋期间,在流落船上,无所适从的时候,心中还依然怀抱“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大志,思考国家的命运。
[适用话题]可用于“爱国”“知识分子的命运”“抱负”“孤独”“思乡”等话题。
【课外应用】纳兰性德:御座下的忧郁背影(节选)刘东黎有人说,17世纪的北京,既是康熙大帝的,又是纳兰性德的。
一个乃一代英主,雄韬伟略,皓如皎月;一个是御前侍卫,却诗才俊逸,灿若朗星。
只是纳兰性德英年早逝,令北京城的星空暗淡了许多。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其显赫家世足以令世人瞠目。
他的父亲,就是权倾朝野的武英殿大学士明珠。
明珠一度是康熙皇帝跟前的大红人,独揽朝政,炙手可热,与后来的和珅不相上下。
而纳兰性德本人也是少年英才,18岁中举人,22岁时参加进士考试,中二甲第一名,“叙事析理,谙熟出老宿上,结字端劲,合古法,诸公嗟叹,天子用嘉”。
康熙当即龙颜大悦,钦点其为御前侍卫,很快就由三等晋升为一等,可算是少年得志,前途无量了。
世人皆知纳兰为清代的大词人,且清词以他为最,似乎无人能出其右。
但这位豪门公子不但能文,而且还是个武将。
既然是御前侍卫,武功定是十分了得。
满族人尚武,在马背上打天下,所以,纳兰性德也被父辈们授以武功,从小练就了一身搏击之术,并精于骑射。
康熙皇帝自己就是一个勇武、强悍的骑手加射手,所以,他身边的侍卫也应该是一流的角色。
这样看来,纳兰性德倒是个文武全才。
当然,纳兰骨子里还是个文人。
他身上有众多的矛盾之处:生为满人,他却痴迷于汉文化;骨子里是个文人,从事的却是武将这个行当;身为宰相公子、皇帝身边的一等侍卫,置身于姹紫嫣红、朱门广厦之中,心却游离于繁华喧闹之外,“视勋名如糟粕、势利如尘埃”;他是地道的满族八旗子弟,结交的却都是一些年长的汉族落拓文人,“以风雅为性命、朋友为肺腑”;他人在仕途,却一生为情所累……这样一位才情充沛、人格健全、绝世超然的“翩翩浊世公子”,竟不是缘自小说家的杜撰,竟是中国文化史册里的一位真实人物。
陈维崧是当时阳羡派的代表人物,他与纳兰及浙西派掌门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
纳兰词中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以及“最是繁丝摇落后,转叫人忆春山”等许多名句,曾被近代学者称之为“千古奇观”。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也对纳兰词推崇有加:“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
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由于长年待在皇帝身边,纳兰性德应该算是真正的“御用文人”,但是,后人却并未将他归入“犬儒派”或御用文人的行列,这就很难得了。
在历代文坛,纳兰性德算是一个特例。
这可能是因为他的大多数作品都是写给自己的,情真意切,言辞优美。
尤其是他的爱情诗,缠绵悱恻,感人肺腑,并不比唐代的李商隐和宋代的柳永逊色。
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字形与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养殖.业(zhí)停泊.(pō)辋.(wǎng)川独辟蹊.(xī)径B.醉醺醺聒.噪(ɡuō)东菑(zī) 向隅.(yú)而泣C.滥摊子粮饷.(xiǎng)危樯.(qiáng) 运筹帷幄.(wò)D.颤巍巍怆.然(chuàng)豆蔻.(kòu) 湮.(yīn)没无闻解析:A项,“泊”应读“bó”;C项,烂摊子;D项,湮yān没无闻。
答案:B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勾消蒙蔽入不敷出沧海一栗B.愁怅嬉游望洋兴叹怨天忧人C.斑斓遗撼莫明其妙再接再厉D.沉湎寥廓幸灾乐祸至高无上解析:A项,勾销、沧海一粟;B项,惆怅、怨天尤人;C项,遗憾。
答案:D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心爱的书籍,经过再三处理,还是没有地方放置,只能堆在地上或塞在床下,生活的屈辱和窘困,无出其右....。
B.个别民警认为工作时间饮点酒是小事一桩,就不以为意....,结果因违犯公安部颁布的“五条禁令”而受到查处。
C.要真正营造一个细胞生长的世外桃源....也不是一件易事,除了要有合适的培养基之外,还需要许多其他条件。
D.中央书记处书记到党校看望正在这里学习的纪检监察系统的学员,不厌其详....地询问他们在基层工作的情况。
解析:A项,无出其右,意为没有能胜过他(或他们)的。
一般指别人没法与所指的人相比,原句是说“生活的屈辱和窘困”,用无出其右是适用对象不妥。
B项,不以为意(与“不以为然”有区别:然,对;不认为对,表不同意,有轻视之意),意为不把它放在心上,不当为回事,不重视。
C项,世外桃源,比喻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句中用的是引申义。
D项,不厌其祥,不嫌详细,愈详细愈好,用在这里很好地表现了询问者对学员在基层工作问得仔细。
答案:A4.下列各句中,正确的一句是( )A.警察反复观察了两个目击者提供的弹壳,并进行技术分析,确定它们和从案发现场得到的弹壳并不是出自同一支枪。
B.跟随广播学习英语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不过大部分电台英语广播的语速较快,对于初学英语的人听起来确实感到困难。
C.这种新研制的牙膏香气浓郁,清新爽口,去污洁齿力强,而且不损伤牙釉质,能保持牙齿洁白光亮,深受消费者喜爱。
D.当今的世界,各个国家、地区相互依存,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是—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
解析:A项表意不明,“两个目击者提供的弹壳”有歧义;B项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D项中途易辙,导致主宾搭配不当。
答案:C二、迁移发散5.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纱①〔清〕纳兰性德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②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③,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①本词为纳兰怀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作。
②被酒:醉酒。
③赌书、泼茶:用李清照、赵明诚的典故,形容伉俪情深,志趣相投。
(1)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画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注释交代了写作背景;词中的关键词语,如“独自”“黄叶”“沉思往事”等传达出了词人的心情。
解答第二问时要注意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如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等。
答案:一个形单影只、陷入对亡妻无限哀思的词人的形象。
既有直接描写,也有景物的烘托渲染。
先以“西风”中独自悲伤奠定一种感伤的基调,继而以萧瑟的“黄叶”、紧闭的“疏窗”和即将坠落的“残阳”与之呼应,渲染怀念之苦。
(意思对即可)(2)你认为“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句有何深意?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当时”“寻常”,由此说明“现在”想来就是“不寻常”的。
据此,可以判断句子的深意。
答案:当时只是寻常情景,只有失去它之后才懂得珍惜。
往日的幸福未能珍惜,今天却再也无法挽回,表现了作者的伤心与无奈。
这一句字字含泪,深刻表现了亡妻之痛。
6.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洛中访袁拾遗注不遇孟浩然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注:拾遗:官名。
袁氏曾任拾遗,因罪流放岭南。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考点: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先确定情感,再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答案:访友不遇的伤感。
孟浩然特意来拜访袁拾遗,足见二人感情之厚,可不见流放中的友人,顿生伤感之情;对友人被贬的愤愤不平。
才子竟遭流放,何况流放之人还是自己的挚友,因此心中不平;对友人的思念牵挂。
流放之地梅花再好,怎及留居北地的故乡呢!(2)这首诗在写作上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分三步走:先确定手法,再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最后点出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