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概论复习笔记
社会保障概论重要知识点整理
1.社会保障概念:是为保障民生以及促进社会进步,由国家及社会以立法为依据出面举行,由政府和社会团体组织实施,对因各种经济及和社会风险而陷入困境的人群以及有物质和精神需求的社会全体公民提供的,社会福利性的物质援助和专业服务的制度和事业的总称。
2.社会保障发展总趋势:社会保障的政策决策超于集中统一,而在社会保障的业务管理上则超于分散,接近群众。
另一种趋势,私营化3.社会保障的功能:(一)经济功能:1、维持劳动力再生产,2、促进资金市场发展(二)社会功能1、体现社会公平2、保持社会稳定4.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内容:(一)社会保险(二)社会救助(三)社会福利(四)优抚安置5.社会保障模式:(一)从国家对社会进行干预的角度出发可分为(1)社会服务。
包括公共援助,公共补贴,社会保障(2)通过减免税收的方式鼓励自置产业以及购买人寿保险等个人行为(3)公共服务和市政建设(二)从社会政策学的角度出发可分为:剩余模式和机制模式(三)从保障范围出发分为:普通保障模式,就业保障模式和救助型保障模式(四)从实施方式出发:现收现付式,部分积累式,全部积累式(五)从制度安排的角度:福利国家型保障模式,保险型保障模式,强制性自我储蓄型模式国家保险模式6. 社会保障的特征:(1)社会性,针对全体社会成员的一项制度安排(2)福利性,从目标上看,个人和社会的发展(3)互济性,统筹互济、分担风险(4)强制性,强制参加,强制缴费7. 社会保障法的特征:1.广泛的社会性:保障对象的普遍性,保障责任的社会化,保障目的的社会性2.明显的强制性:明显的国家干预法的特征3.严格的专用性:必须直接用于社保活动之中4.特定的技术性:以数理计算为基础5.实体性与程序法的统一性:权利、义务,条件和程序8. 社会保障管理方式及其特征:1.政府直接管理方式,政府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同意管理全国社会保障事物a.纵向集中管理:加拿大、马来西亚、缅甸b多头管理,日本.、美国、澳大利亚2.半官方的自治管理方式,政府设立一个协调机构负责协调,多个政府部门监督,具体的管理则交由半官方的社会保障机构来完成,代表是欧洲国家3.民营的市场管理方式,政府负责政策制定和监督,具体管理事务交给私营性的社会保障机构,按市场管理的方式进行。
自考社会保障概论详细笔记
社会保障概论详细笔记第一章: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历史发展§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经济、社会背景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一)辞源:(Social security )1、1935 美国《社会保障法》首次提出2、1941 《大西洋宪法》(Atlantic Charter)两次3、1944 《国际劳工组织大会》《费城宣言》4、联合国《人权宣言》正式被使用(二)定义(P4)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公民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是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二:社会保障对个人的意义1、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不防不行,不保不行。
2、最无法抗拒的风险:越好越老,老无新养。
老态龙钟疾未消,更甚俗事败幽情。
3、人生三大风险: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
少年、中年、老年。
三: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1、市场经济是生产社会化的大规模经济。
a、家庭保障力下降b、社会保障成为必要。
2、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3、市场经济发展的周期性(经济危机→内需不足)4、市场经济是以应用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经济。
5、任何社会中存在的先天性疾病、残障或各种原因导致的无依无靠者需要社会救助。
市场经济效率高但风险大,社会保障可以发挥减震器的作用。
英国:1834年《新济贫法》德国:1883年《疾病社会保险法》美国:1935年《社会保障法》二战后兴起了“福利国家”运动,形成了以救助、保险、福利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基础一:古代:人类对理想社会的探索包含了十分丰富的社会保障思想。
(一)中国:孔子——“大同思想”(二)西方:柏拉图《理想国》,之后又出现了诸如:英国,莫尔《乌托邦》;意大利,康帕内拉《太阳城》;法国,傅立叶《和谐社会》;英国,欧文《劳动公社》二:19世纪初(一)福利国家理论:办公共福利事业,缓和阶级矛盾。
社会保障概论笔记
社会保障概论笔记一、社会保障定义、体系结构、功能1、社会保障定义:(social security)指以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的国民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特点:基本保障、广泛覆盖、多个层次、逐次统一2、社会保障的体系结构:由3大部分组成: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优抚安置原则:保障水平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坚持公平与效率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统一总之,社会保障体系是一个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特殊层次)构成的有机统一体。
各自特点:(1)社会保险(中间层次,核心部分)定义:指以国家责任为主体,对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或虽有劳动能力但无工作亦即丧失生活来源的情况下,通过立法手段,运用社会力量,给这些劳动者一定的收入损失补偿,使之能不低于基本生活水平,从而保证劳动力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保证社会安定的一种制度。
特点:强制性————符合条件劳动者必须参加互济性------------定期缴纳保险费,有人遭遇风险损失时,互助共济储备性————按规定缴费,储备待用补偿性————限于收入损失时才可得到补偿社会保险包括哪些呢?答:老年社会保险医疗社会保险失业社会保险工伤社会保险生育社会保险残障社会保险死亡社会保险(2)社会救助(最低层次)定义:依据法律规定,政府和社会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无收入和低收入的个人或家庭给予帮助,满足其生存需要的制度。
社会救助目标:满足保障对象最低生活需要社会救助对象:①无劳动能力、无人赡养、完全没有生活来源的人②有劳动能力、有收入、但因意外灾害,造成财产损失,人身损害,一时生活苦难的人③有收入,但生活水平低于或相当于国家最低生活标准的个人或家庭社会救助经济来源:政府的财政拨款、社会团体个人捐赠。
(3)社会福利(最高层次)定义:政府和社会组织建立文化、教育、卫生等设施,免费或优惠提供服务,以及以实物发放、货币补贴等形式,对全体社会成员或特定人群给予帮助,保证和改善其物质文化生活的制度。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笔记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笔记
社会保障是指社会成员在经济困难或失业、年老、疾病、残疾等不幸事件发生时,社
会组织有组织有计划地和责任地向他们提供保障的一种制度,使他们能够有序地安身立命,保持正常的生活。
社会保障分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两个方面。
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社
会福利等,其中社会保险是指充分利用社会及经济因素,有计划地为社会成员提供经济保
证的手段;而社会救济指的是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根据所提供服务的社会成员的经济状况,向他们提供资金支持的活动;社会福利包括居住保障、就业援助、对贫困家庭的补助
和教育资助等。
公共服务可以分为教育服务、医疗服务、文化服务、体育服务等几个方面,它们既不
能作为社会保障的补充,也可以作为一种协助社会保障的手段。
教育服务是指为促进全民
受教育而建立和实施的一系列公共政策;医疗服务指在政府补贴、社会保障等形式下提供
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以及提供减轻医疗费用开支的财政支持;文化服务指的是通过政府补贴、社会保障等形式为市民提供各种文化服务的措施;体育服务指的是通过政府补贴、社
会保障等形式为城市居民提供各种体育服务的措施。
社会保障制度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可以促进社会治理,又可以构建
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经济发展,确保社会各阶层公平正义。
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
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要求也日益增多,因此,政府应积极采取措施,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制度
建设,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
社会保障概论00071总复习资料
一、填空1、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2、社会保障基金是指为实施各项社会保障制度,通过法定的程序,以各种方式建立起来的用于特定目的的货币基金。
3、社会保障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障的行政管理,社会保障的基金管理,社会保障对象管理。
4、社会保障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社会保障学地区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的高低程度。
5、老年社会保障是对退出劳动领域或无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实行的社会保护和社会救助措施,包括经济、医疗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社会保护与社会救助。
6、就业保障制度包括:失业预防,失业补救,失业保险,三方面的内容。
7、工伤社会保险是一种对在工作中受伤致残或死亡者的遗属提供保障的制度。
8、目前各国社会优抚资金的来源渠道主要有三条:一是国家财政拨款,二是社会募集统筹,三是个人投保。
9、残疾人社会保障是国家为了保证有残疾的公民在年老、疾病、缺乏劳动能力及退休、失业、失学等情况下从国家和社会获得基本的物质帮助而建立起来的特定保护性援助制度。
10、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法律赋予每一个公民在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时,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标准向其提供最低生活需要的物质援助社会保障。
11、社会保障制度的目标是满足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12、我国法律规定公民的退休年龄标准是男60岁,女55 岁。
14、现阶段我国农村老年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有社会救济与社会养老保险。
15、医疗社会保险是指由国家立法,通过强制性社会保险原则和方式筹集资金,保证人们平等地获得适当的医疗服务的一种制度。
16、社会优抚的对象是军人及其家属。
17、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原则是安全性原则,长期收益原则,多样化原则,可流动性原则。
18、职工福利是企业、事业和国家机关等单位,通过举办集体生活和服务设施,建立各种补贴制度,向职工提供物质帮助和服务活动的总称。
19、我国儿童健康成长保障的主要措施有儿童计划免疫,儿童保健,儿童抚育津贴,儿童免费教育。
20、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初,全世界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模式有“投保资助”型社会保障模式,“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障模式,“国家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储蓄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
社会保障概论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
社会保障概论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考试题型:1、单项选择〔10〕2、多项选择〔10〕3、判断题〔10,错的要改正来〕4、名词解释〔4〕5、简答题〔4〕6、分析题〔1〕1、福利性、互济性〔具有统筹互济、分担风险的特征〕、强迫性〔强迫参加、强2〔1〕经济功能:维持劳动力再消费、促进资金市场开展;〔2〕社会功能:3分。
〔2〕实物性福利涵盖医疗效劳、住房福利、教育和社会福利效劳4中的劳动者群体。
社会保险的基金,由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筹集。
社会保险制度包括职工养老保险、公务员养老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工程。
〕、社会救助〔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后一道保障线。
对象是社会中最困〕、社会福利、优抚安置5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代际交换方式23、自然村落和族群社区是根本社会构造4、传统家庭伦理和社会标准是6〕工业化的冲击:以家庭为根本消费单位的自然经济趋于瓦解。
封建土地制度日趋瓦解、圈地运动合法化、农村人口涌向城市、雇佣劳动者。
工厂企业间竞争加剧、劳动力需求的减少、相对剩余人口。
竞争和资本对劳动者的剥削、两极分化。
2〕家庭功能变迁:家庭的经济功能受到了削弱;家庭的人口规模日益缩小;家庭构造日趋核心化;家庭失去了土地保障;强调国71492年新大陆发现以后迎来大航海20英亩以上土地的农民房屋;1514年伦敦近郊反圈地运动暴动;1530年乞食容许证的法?8要求全国普遍设立收容贫民的济贫并通过委任贫民救济官的方式建立起全国范围的地方济贫行政体系;(2)建立征税机构以满足济贫资金筹集所需,并确定了从富裕的地区征税补贴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方(3)对有劳动才能的强健贫民通过提供劳动场所的方式促其自立;(4)对无劳动才能的老弱病残者,通过院内收容和院外救助两种方式进展救助;(5)对失依儿童,以孤儿院收养、家庭补助、家庭寄养等方式进展抚养。
特点:兼有强迫劳动与福利救济双重性质。
旧?济贫法?的根底是社会权利的不平等。
社会保障学--重点笔记
社会保障学1.定义: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实施的,以国民收入再分配为手段,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安全保障的社会行为及其机制、制度和事业的总称2.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内容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社会福利补充保障3.社会保障的特点强制性社会性福利性互济性保障性公平性4.四种社会保障制度模式:投保资助型福利国家型国家保险型强制储蓄型5.支撑这种高收入、高税收、高福利制度的基础是什么呢?主要有三点:一是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大。
二是高度发达的经济。
高度发达的经济和科技,是支撑“三高”政策的根本。
三是高素质的国民。
当然,北欧能够实行“三高”政策,还有一些其他条件。
如长期没有战争,对外奉行“中立”政策,国防开支少等,也有助于社会稳定和财富积累。
北欧能实行“三高”政策,高税负支付高福利,高福利培育高素质,高素质带来经济的高速发展,还需要两个必要条件:一是政府官员的廉洁;(法制健全完善)二是医疗教育体制的优良高效,能把税负资源有效的使用。
6.中国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城乡二元分割的体系:在城市,建立起以国家保险为主体、以单位福利为补充的制度;在农村,则建立起以社会救济为主体、以集体福利为补充的制度。
其主要内容是:两项主体,三项补充。
两项主体:A、企业职工的劳动保险B、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三项补充:C、农村社队集体保障D、社会救济E、对革命军人的优待和抚恤7.改革开放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征✧第一,高度附属于计划经济体制。
国家统包统配,不单是劳动保险,还包括公费住房、免费教育。
✧第二,平均主义的价值取向。
✧第三,以单位身份为基础的社会等级制度。
单位制是整个计划经济时代中国社会结构的典型特征。
✧第四,城乡二元结构化的制度设计。
1956 年以后,中国开始限制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居民自由流动,出台了户籍制度,对于城乡两个地区的居民进行严格的户籍身份管理。
8.对改革前社会保障制度的评价:一套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00071社会保障概论知识点
第一章社会保障学导论2、对社会保障概念的理解:1)社会保障的目的、标准、主体、实施依据、对象、资金来源3、社会保障的特征法律强制性、对象社会性、福利性、经济保障性、机会公平性、收支互济性、待遇差别性4、社会保障的对象:概括的来说是以社会劳动者为主的全体社会成员,但因保障项目不同而有区别。
1)社会救助对象是相对贫困的人口群体,是指一个国家内生活水平等于或低于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主要包括:(1)无依无靠、无生活来源地公民(2)突发灾害造成生活暂时困难的公民(3)有一定生活收入来源但生活水平低于或相当于国家法定最低标准的公民2)社会保险的对象是社会劳动者(一般是挣工资的劳动者),不涵盖资本家、企业家、雇主阶层。
3)社会福利的对象是包括社会劳动者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
4)社会优抚的对象是社会上一部分倍受尊重而又有光荣身份的人口群体——军人及其家属,包括退伍军人、伤残军人、现役军人和为国捐躯军人的家属等。
优待的对象是现役军人家属和在乡老红军、老复员退伍军人等;抚恤对象是革命烈士家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和残废军人;安置对象是退出现役的军人;3、社会保障的特征:1)法律强制性2)对象社会性3)福利性4)经济保障性5)机会公平性6)收支互济性7)待遇差别性5、社会保障给付标准:概念:是社会保障的各个项目向受益人支付的金额、实物和服务的数量。
基本原则:保障基本生活,兼顾公平与效率;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逐步提高社会福利支付水平;不同保障项目给付标准不同:1)社会救助:给付标准是保证被救助人的生活水平达到当时当地社会经济条件下的最低生活水平,即保证被救助人享有当时当地的最低生活水平;这一标准时出于对人的生存权的考虑。
2)社会保险的给付标准时使被保险人——社会劳动者能够享有基本生活水平。
3)社会福利是国家和社会团体为增进群众福利,改善国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而举办的公共福利设施、津贴补助、社会服务和集体福利事业。
4)优待和抚恤标准一般为保证被保障人的生活水平相当于或略高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14、社会保障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社会保障有利于为经济发展筹集资金,促进经济增长。
自考“社会保障概论”详细笔记(2)
⼆:“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障模式(英国、瑞典) (⼀)代表国家:英国、瑞典 1、英国:威廉。
坦普尔(1941)——贝弗⾥奇(1942)——许诺:战胜德国后建⽴⼀套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制度。
1948年7⽉5 ⽇是英国福利国家诞⽣⽇。
这天可以取得综合国民保险与免费医疗。
⼯党(1945)“福利国家”=普通福利+国家承责 英国的“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障模式产⽣于艾德礼执政时期,进⼊上世纪80年代后,英国⾸相撒切尔夫⼈、梅杰、布莱尔先后对其进⾏了改⾰。
成⽴了保健与社会保险部,主要任务是: a、全民医疗:国民医疗保健制度(农民、及在英国居住⼀年以上的外国⼈均可获得) b、社会保险:退休⾦(基本+补助)失业、津贴(失业救济+失业者额外津贴+疾病津贴 +午餐津贴+寡妇津贴+⼯伤与残障津贴+额外补助)、战争抚恤⾦。
c、社会服务:社会补助制度:家庭津贴:孕妇、⼉童、住房、疾病看护、圣诞节奖⾦ 社会救济制度:针对特殊群体 2、瑞典(福利国家的橱窗)居住权→⾼⽔平+普通型 ⾼税收+⾼福利=⾼收⼊转移 “三⾼”:⾼⼯资、⾼税收、⾼福利 (⼆)特点: 1、实⾏全民保障与全⾯保障,待遇⽔平⾼,保障项⽬齐全,强调社会公平,国家为直接责任主体 2、保障⾦的筹集⽅式实⾏县收现付。
3、保障基⾦主要来⾃于国家税收,福利开⽀基本上由政府与企业负担,实⾏劫富济贫与多缴多保相结合(基本⾦+补充⾦)的政策。
4、保障机构由国家设⽴的机构统⼀管理,并设有多层次的社会保障法院监督执⾏。
⼩结:欧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重建(前两种模式)(⼆战前后) 三:“国家型”社会保障模式:(原社会主义国家——前苏联模式) 该模式与计划经济相适应。
苏联:⾰命浪漫主义(好战),爱好⽂学与酒精,喜欢流浪与战⽃。
特点:a、受保⼈不缴费任何保险费 . b、社会保险待遇偏⾼(退休⾦占⼯资的70%以上)。
c、保险待遇不与缴费多少相关联,⽽与劳动贡献挂钩。
d、各级⼯会组织代表国家政权机构管理社会保障事宜。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总结资料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总结资料2013-01一、概念辨析1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在公民在暂时或永久性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2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对社会成员给予物质帮助所采取的各种相互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各项社会保障子系统的总和。
简言之,也就是由各项社会保障子系统所构成的社会保障整体。
3社会保险:是以国家为主体,对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虽有劳动能力而无法工作亦即丧失生活来源的情况下,通过立法手段,运用社会力量,给这些劳动者以一定程度的收入补偿,使之能继续享有基本生活水平,从而保证劳动力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正常进行,保证社会安定一种制度。
4社会保险体系:社会保险体系是由社会养老保险、医疗社会保险、失业社会保险、工伤社会保险、生育社会保险所构成的总和。
5社会福利:指政府和社会组织通过建立文化、教育、卫生等设施,免费或优惠提供服务,以及以实物发放、货币补贴等形式,向全体社会成员或特定人群给予帮助,以保证和改善其物质文化生活的制度。
6社会救济:社会救济亦称社会救助,是国家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或其它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给予救助,以保障最低生活水平的制度。
7失业:国际劳工组织关于失业的定义是:一定年龄范围之内的劳动人口,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的视为失业:本人无工作,没有从事有报酬的职业或自营职业、本人当前具有劳动能力,可以工作、本人正在采取各种方式寻找工作;我国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失业一词的界定是:失业是指劳动者在有劳动能力并确实在寻找工作的情况下不能得到适当职业而失去收入的状态。
8贝弗里奇报告:1942年,英国贝弗里奇勋爵着眼于重建战后和平,使英国永获安全的长远安排,经过调查研究,提出了一份社会保险和社会服务的长篇报告,制定了一整套对英国全体公民实行福利制度的指导原则,设计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措施。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汇总:1、社会优抚:社会优抚作为特种社会保障制度,是针对社会成员中受人尊敬和爱戴而又有光荣身份的退伍军人、伤残军人、现役军人家属、为国捐躯军人家属等人口群体而举办的,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规定对特定对象通过抚恤、优待和安置,确保他们的生活不低于当地群众平均水平并带有褒扬性质的特殊社会保障制度。
★2、生育保险:生育保险,是在妇女劳动者因生育子女而暂时失去劳动能力时,社会给予必要的经济和物质帮助的制度。
★3、周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是指劳动者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工作,但由于经济发展的周期性经济衰退或萧条时期对劳动力需求量减少,导致劳动力供过于求而引起的失业。
★4、失业保险中的工资比例制:即按失业保险给付金额占以被保险人在失业前一定时期平均工资收入的比率给付失业保险金的方式,通常依据工龄、受保期限、工资水平和缴费年限等因素确定。
5、致伤:致伤是指职工或劳动者在生产劳动或工作中,遭遇不测事故,致使身体器官或正常生理功能受到损伤,并因此造成暂时、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后果。
6、养老保险:养老保险是国家根据劳动者的体质和劳动资源情况,规定一个年龄界限,允许劳动者达到这个年龄时,作为因年老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解除劳动义务,由国家、社会提供一定的物质帮助和服务,保障其晚年生活的一种社会保险形式。
★7、合作医疗:合作医疗,主要是指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在自愿互利基础上组织起来的一种医疗保险制度。
这种制度服务的对象主要广大农民,其经费由参加者和所在乡村共同筹集。
8、工伤保险中的“无责任补偿”原则:这主要是考虑到职工在工作中受到事故伤害,不仅身体受到伤害和痛苦,而且会因此而暂时或永久失去工作能力,中断正常收入来源,实行“无责任补偿”,即受伤害者不承担任何费用,而给遭受伤害的职工及时的物质帮助和经济补偿是工伤保险的首要原则。
9、失业给付:被保险人本人所不能控制的社会或经济因素影响而造成失业时,由保险人给付失业保险金以维持被保险人基本生活水平。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要点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要点第一章总论一、社会保障概述1.概念社会保障是指国家以立法和行政措施确立对遇到疾病、伤残、生育、年老、死亡、失业、或其他风险的社会成员给予相应的经济、物质和服务的帮助,以保障其疾病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经济福利制度。
2.内容A.对象——全体社会成员(实际上是只对部门成员或部门项目)B.责任主体——国家(、企业和社会)C.目的D.资金与受保障者收益3.基本特征A.保障性;B.强制性;C.社会性;D.互济性;E.公平性;F.福利性。
4.目标基本目标——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益较高目标——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和促进其发展5.功能第一,社会保障是实现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的重要机制——具有调节和平衡功能第二,社会保障的建立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调节经济的蓄水池和自动稳定阀、对投融资的调节、保障劳动力再生产第三,社会保障的发展对于实现社会成员生活的安定发挥了重要的社会功能三个层次,一是最低生活保障,具有济贫作用;二是基本生活保障,具有防贫的作用;三是福利生活保障,具有提高作用还有促进社会公平的责任总之,社会保障的功能在于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使贫困人口的比重有所下降,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得以保障,起到促进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作用。
二、社会保障体系和类型1.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一般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以及优抚安置。
其中:社会救助——最低目标——最低的生存需要社会保险——基本目标——基本的生活需要社会福利——最高目标——改善和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2.社会保险A.概念B.特点a.强制性;b.资金筹措的多样性;c.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d.资金使用的预防性C.内容a.养老保险(涉及面最为广泛);b.失业保险(最为基本);c.医疗保险d.工伤保险;e.生育保险3.社会救助A.概念B.特点一是强调国家及社会对社会救助对象的责任和义务;二是救助资金只来源于国家和社会,受助对象得到社会救助是其基本权利;三是社会救助的实施即要求被救助者提出申请,据有自愿性的特点,又要求按法定的工作程序,对其实际经济情况作出确切调查,在得到有关部门的审核批准后才能实施;四是之敲到保障最低生活需求,发放救济金的标准低于其他社会保险的发放标准C.内容一是自然灾害求助,二是失业破产救助,三是孤寡病残救助4.社会福利A.概念B.特点一是国家和社会的直接责任性二是显著的普遍性三是重点提供有关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设施、津贴和服务三、社会保障的实现形式一是收入保障计划—一现金支付的形式二是实物补助计划——服务的形式四、社会保障的类型1.按给付标准分:收益基准制(规定收益制)、缴费基准制(规定缴费制)和混合制给付方式:就业关联制度、普遍保障制度和经济收入调查制度2.按资金来源分:政府统包型(国家社会保障型)、投保资助型和强制储蓄型。
社会保障笔记
5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内容:社会保险 社会救助 社会福利 社会优抚
6社会保障立法的基本原则
一普遍性和选择性相互兼顾的原则;生存权与发展权相结合的原则;保障待遇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互适应的原则;公平和效率相互促进的原则。
失业保险与其他社会保险项目比较的自身的特点:1针对的社会经济风险不同2间接目的不同3享受条件不同4失业保险属于短期保险项目
主要功能;1有利于保障失业者的基本生活2有利于促进失业者的再就业。3有利于企业完善经营机制,提高经济效益。4有利于建立社会化就业服务体系。5有利于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培育和发展6有利于实现稳定经济,稳定社会的目标
2社会保障的特征
安全性;强制性(强制参加和缴费);社会性(社保对象有普遍性&资源获取来源&资金发放&服务提供);互济性(风险共担);公平性;福利性(以福利增进为目标)
3社会保障的功能
①经济功能(维持劳动力再生产&促进资金市场发展)
②社会功能(体现社会公平&保持社会稳定)
4社会保障内容
7社会保障基金筹集原则和筹集模式
原则:多渠道筹集原则&收支平衡的原则&依法筹集原则
模式:现收现付式 完全积累式 部分积累模式
8社会保障基金运营的基本原则
安全性 盈利性 流动性 多样性原则
9社会保险特点
立法强制性 社会互济性 经济福利性 贫困的预防性 对象的特定性
10社会保险的功能&原则
12度量贫困的方法
恩格尔系数法 国际贫困标准法 标准预算法 最低百分比法
13失业保险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保障概论第一章概论第一节社会保障的理论界定一、定义:【童星】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和采取行政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以社会消费基金的形式,向由年老、疾病、伤残、死亡、失业及其他不幸遭遇发生而是生存出现困难的社会成员给予一定的物质上的帮助,以保证其基本生活权利的措施、制度和活动的总称。
【郑功成】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
在中国,社会保障是各种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军人福利、医疗保障、福利服务以及各种政府或企业补助、社会互助等措施的总称。
二、特征1、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2、社会保障的对象(客体)是全体社会成员;3、社会保障的实施以立法为基本依据,其效力是靠最具有强制性的法律来保证的;4、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方式实施;5、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是保障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水平)。
三、考察社会保障的几个不同视角运用经济学手段,通过社会管理,解决社会问题,实现政治目标。
1、经济学视角:经济范畴;2、社会学视角:解决社会问题;3、政治学视角:国家和社会的责任;4、管理学视角第二节社会保障的学科与理论框架社会保障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即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交叉的、处于应用层次的社会学科。
第三节社会保障的目标和功能一、社会保障的目标【童星老师】直接目标是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通过改善民生,扩大执政基础化解社会问题,预防社会风险和公共危机,确保社会长治久安【郑功成老师】帮助国民摆脱生存危机;满足国民生活保障需求,改善和推进国民的福利;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二、社会保障的功能1、社会功能社会稳定功能:从社会保障的起源和发展过程看,社会保障的直接政治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减少社会冲突;社会公平功能:就社会公平本身而言,一是起点公平,二是过程公平,三是结果公平。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这三个层次的社会公平。
社会保障概论(笔记)
社会保障概论(笔记)绪论一、社会保障的涵义我国:社会保障是国家依法强制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国民生活保障和社会稳定系统。
史柏年:社会保障是为保障民生以及促进社会进步,由国家和社会以立法为依据出面举办,由政府机关和社会团体组织实施,对因各种经济和社会风险事故而陷入困境的人群以及有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全体公民提供的、福利性的物质援助和专业服务的制度和事业的总称。
二、社会保障的特征1、普遍性2、强制性3、共济性4、不可逆性(刚性)三、社会保障的功能社会保障的功能主要体现在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两个方面。
(一)社会功能第一,社会稳定功能国际劳工组织在总结各国社会保障制度时指出:“没有社会的安定,就没有社会的发展;而没有社会保障,就没有社会的安定。
”社会保障作为一种社会安全体系,是社会的“安全网”和“减震器”。
第二,社会补偿功能主要体现为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险两个方面。
(1)天灾使人丧失劳动力,政府提供资助;(2)自身的生老病死、社会的失业等使收入中断。
第三,社会公平功能首先,社会保障强调社会成员参与机会的公平性,在社会保障的实施中,不存在特殊阶层,只有建立在权利平等基础上的机会平等,任何社会成员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都被强制地纳入社会保障范围。
其次,社会保障在一定程度上维持着社会成员发展起点公平与过程公平。
最后,社会保障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了社会成员发展结果的不公平。
(二)社会保障的经济功能第一,调节经济功能(1)社会保障有助于调节国民经济运行。
(2)社会保障有助于调节收入差距。
第二,投入融资功能社会保障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各种保险费、财政补贴以及资金运营收入,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每个国家经济的增长都离不开资本积累)。
第三,保护和配置劳动力社会保障通过提供各种帮助而使这一部分社会成员维持基本生活需要,从而保护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
通过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网络,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实现劳动要素的有效配置。
思考:社会保障对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有何帮助?第一章社会保障的理论源流第一节社会保障的理论渊源一、社会思想渊源1、西方理想社会思想——最早体现资古希腊时期柏拉图的《理想国》中,他反对私有制,强调分工与互助,追求财产共有,主张确立公正原则,消除暴力和贫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一、填空题:1、“社会保障”一词首先使用于1935年美国“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法》)。
2、1952年国际劳工组织制定并通过的(《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为各国制定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依据。
3、现代型的社会保障,(国家)必须扮演出场的主要角色,这就意味着社会保障要由(国家)来组织和领导,并统一付诸实施和管理。
4、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的一种(安全)制度。
5、社会保障的特点是(强制性)、(社会性)、(福利性)、(互济性)、(不可逆性)。
6、社会保障的功能有(补偿功能)、(稳定功能)、(调节功能)。
7、社会保障的利益主体可分为(政府)、(企业)、(个人)。
8、从共性上看,(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保险)显然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9、现代社会保障理论逐渐向(多样化)、(复杂化)方向发展。
10、社会保障理论由(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社会保障资金运行理论)、(社会保障制度理论)三大部分构成。
11、传统社会保障时期可分为(萌芽阶段)、(慈善阶段)、(济贫阶段)三个阶段。
12、现代社会保障时期是以160多年前社会保障开始形成(制度)为起点的。
13、社会保障制度的雏形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上半叶英国颁布实行的新(《济贫法》)。
14、从时间顺序上看,现代社会保障建立的标志是1935年(美国)颁布的《社会保障法》。
因为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保障法。
15、新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始建于1951年2月政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简称《劳保条例》))。
16、(社会保障基金)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问题和中心内容,是社会保障制度得以建立并正常运行的物质基础和前提。
17、社会保障的本质是(社会保障分配)。
18、社会保障分配贯穿于社会保障的全过程,其规划实施的第一步是组织(社会保障收入),其最终举措是组织(社会保障支出)。
19、筹集社会保障基金,有一个基本原则,即(收支平衡)的原则,这种原则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横向平衡);另一种是(纵向平衡)。
20、社会保障基金的建立方式主要有(现收现付式)、(完全积累式)、(部分积累式)三种。
21、社会保障基金支付的基本形式有(现金补助)、(实物补助)。
22、从原则上讲,社会保障基金由(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负担。
23、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必须遵循的原则有(安全性原则)、(收益性原则)、(流动性原则)。
24、战后半个世纪以来,(福利国家)一直是英国政府奉行的基本国策,它作为“社会安全阀”在英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5、瑞典推行的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其基本特点是国家通过(立法),对(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保障其基本生活的福利待遇。
26、德国社会保障制度以(社会保险制度)为核心内容,并辅以(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为特征。
27、美国的社会保障项目多达(300)多种,有(七)大类。
28、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保障的(普遍化)和制度的(多元化)。
29、俄罗斯实行养老金和(物价水平)挂钩。
30、近年来,我国城镇职工的医疗、养老保险制度所进行的“统帐结合”的改革,正是借鉴了新加坡实行(中央公积金制度)的成功经验。
31、社会救助的对象是那些因各种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具有(最低保障)性质。
32、我国扶贫解困的首要任务是消除(绝对贫困),我国目前的贫困问题主要表现在贫困者的(量)和(度)。
33、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社会救济制度,存在着(救济范围窄)、(救济标准低)、(救济工作随意性大)等问题34、1993年6月1日,我国(上海市)率先建立了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
35、一般认为,社会保险包括(养老)、(残疾)、(遗属)、(疾病)、(失业)、(工伤)、(生育)七大块保险内容。
36、一般认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产生于德国,以(1889)年德国首相俾斯麦颁布(《养老、残疾、死亡保险法》)为标志。
37、养老保险的四种类型是:(自保公助)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福利国家)型的“全民保险”、(国家保障)型养老保险制度、(强制储蓄)型养老保险制度。
38、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始建于(50)年代初期。
39、“文革”始我国社会养老保险改为(“企业保险”)。
40、从(1984)年起,我国开始在全民所有制企业范围内进行以(退休)费用的社会统筹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试点。
41、我国1993年召开的(十四届三中会合)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了“个人账户”概念,标志着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全面创新。
42、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从(80)年代中期开始试点摸索。
43、医疗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险制度体系中最古老的项目,始建于(德国),后迅速向其他工业化国家推进。
44、最先把医疗保险制度化的国家是德国,(1883)年德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疾病保险法》)。
45、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开始实行医疗保险(社会统筹)的办法。
46、199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城镇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金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原则。
47、生育社会保险从保险对象和筹集基金规模而言,是(小)险,从其保险的支付期限来看,是(短)险,但从其承担的重大责任来看,则是(重)险。
48、我国机关、事业单位的生育保险制度建于(1955),而生育保险制度的改革则是从(80)年代中期开始启动。
49、我国传统工伤保险的主要不足是:一是(覆盖范围窄);二是(保险方式落后);三是(工伤待遇标准偏低);四是(缺乏工伤预防机制)。
50、按造成失业的原因,可把失业分为(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
51、1936年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仔细分析了影响就业的因素,提出了新的失业理论,他认为失业有三种:(自愿失业)、(摩擦性失业)、(非自愿失业),而正是(非自愿失业),才是本来意义上的失业。
52、失业不仅是一个经济学研究的问题,更是(社会学)特别是社会保障学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53、80年代以来,我国一直避开使用“失业”这个概念,而沿用(“待业”)。
1986年国务院颁发了(《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第一次明确对国营企业职工实行(待业保险制度),它标志着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
1999年1月20日颁布实施的(《失业保险条例》),是我国建国以来最为完备的一项失业保险法规。
54、“下岗”这个概念是(90)年代中期才出现的新名词。
自(1995)年起针对国企改革引发的大量职工下岗问题,我国劳动部门就提出实施再就业工程,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
55、社会福利的特征有:保障对象的(全民性)、保障内容的(福利性)、享受保障的(无条件性)、保障待遇的(公平性)和(高层性)。
56、世界的社会福利事业,经历了从(剩余)型到(制度)型再到(发展)型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57、我国现行的社会优抚安置保障制度是伴随着(人民军队)的建立和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的。
58、我国优抚安置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和(社会),优抚安置的对象是(军人)及其(家属)这一特殊群体。
二、名词解释:1、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以立法形式确定的、由国家举办并承担责任、以国民收入再分配方式为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安全保障的社会行为及其机制、制度的总称。
2、就业关联制度——就业关联制度规定,享受年金或其他定期补助的权利,一般取决于工作或独立劳动时间(即工龄)的长短;家属津贴和工作保障,则取决于是否存在雇佣关系。
政府是所有保障待遇的最后保证人。
3、普遍保障制度——普遍保障制度又称“按人头”补助制度,即对公民或居民,不论其收入、工作或财产如何,均按统一的标准提供现金补助。
补助金通常来源于国家财政收入的拨款,补助金一般普遍适用于已在这个国家居住达到规定年限的申请人。
8、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的定义为:社会保险管理机构或受其委托的机构,用社会保险基金购买国家政策和法律许可的特定的金融资产或实际资产,以期获得适当预期收益的投资行为。
4、储蓄保险金制度——储蓄保险金制度主要存在于发展中国家,实际上是一种强制性的储蓄制度。
该制度要求企业和职工定期交纳规定的保险金,共同出资建立特别基金,款项记入每个雇员的帐户,专款专用。
当雇员发生规定的偶然事故时,按时规定将各帐户下的储蓄保险金,连同利息一次发还给受益人。
但有在有些情况下,受益人也可以自行选择分期领取本金或遗属恤金。
5、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是由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一系列社会保障项目所构成的体系的总和。
社会保障体系是指现代国家以社会救助、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等为主要内涵而构建起来的保障国民有生活安定感和社会有稳定感的社会安全网络。
6、社会保障基金——社会保障基金是指为实施社会保障制度而通过各种渠道建立起来的、法定的、专款专用的经费。
7、社会保障分配——社会保障分配是指政府或社会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和安排征缴和使用社会保障基金,以完成社会保障制度所设定的目标的各项活动。
9、社会保障税——社会保障税是一种按受益原则征收,由获得某种特定收入的纳税人缴纳,专项用于社会保险方面的直接税种,是世界上比较流行的为筹措社会保障基金而开征的一种税。
10、社会救助——社会救助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定程序和标准,向因各种原因而陷入生存危机的社会成员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并帮助他们缓解克服贫困,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
11、贫困线——所谓贫困线是指最起码的生活水平或与社会平均生活水平间的差距的一个量的界定。
划定一国或一地的贫困线是进行有效社会救助的前提。
12、社会养老保险——社会养老保险是由国家依法强制实施的、面向全体劳动者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根据这项制度,劳动者达到一定的条件如年龄、身体状况、工龄或参保期限等,即可从有关国家保障机构领取养老金,从而使自己年老时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13、医疗社会保险——医疗社会保险就是在被保险人因健康原因而暂时失去劳动能力并失去经济来源时,国家和社会有责任按照有关立法,对受保人提供医疗服务和一定的收入补偿的保险制度。
14、生育社会保险——生育社会保险是妇女因怀孕、生育子女而暂时丧失劳动能力时,从国家和社会得到医疗服务和现金补助的制度。
15、工伤社会保险——工伤社会保险是由国家和社会统一立法强制实施的,对劳动者因在生产过程中遭受的意外伤害或由于特殊工种而引发的职业性疾病进行有效治疗并提供其基本生活保障及家庭经济补偿的社会保险制度。
16、失业——失业就是指达到法定年龄(劳动力年龄)并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人得不到适当的就业机会,包括已经就业而被解雇,且正在等待或寻求新的就业机会的一种社会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