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学角度评汉武帝抑商政策之必要与失误
汉武帝工商政策评析
中国古代经济史课程论文学号1006011060姓名王欣班级2010级历史学二班完成日期2014年5月5日浅议汉武帝时期国家垄断经济政策摘要:汉武帝时期,桑弘羊等人陆续推行了一系列国家干预主义的经济政策,其中包括盐铁专卖、酒类专卖以及均输平准。
这些新政策缓解了西汉政府的财政危机,为汉武帝时代的辉煌成就奠定了经济基础,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消极后果。
本文将就这些经济政策进行简要的评析,以期为当今社会提供一些历史经验。
关键词:汉武帝经济政策盐铁专卖均输平准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即位,他一上台,就一改西汉前期“无为”的政策,“外事四夷,内兴功利”,1使西汉王朝走向了极盛。
然而,这些伟大的成就是与雄厚的财政基础分不开的,着名的理财专家桑弘羊实行的一系列财经政策则为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提供了雄厚的财力支持。
桑弘羊的经济思想具有浓厚的国家干预主义色彩,所以他实行的经济政策—盐铁专卖、酒类专卖以及均输平准等都类似现代的国家垄断经济。
这些政策的实施是具有深刻的经济背景的,虽然在当时充实了政府的财力,增加了财政收入,但也使民间财富减少,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汉武帝垄断经济政策的时代背景西汉初年,承秦末动乱,社会经济凋敝,百姓流离失所,中原一片残破。
故汉初自高祖到文景二帝都始终贯彻“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坚持“与民休息”的经济政策,对经济实行自由放任的政策,对百姓开鱼盐山泽之利。
在自由经济的状态下,汉代的商业获得迅速的发展,很快便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2的局面,天下的财富大都集中于民间,国家对经济的控制薄弱,这显然不利于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除此之外,商人势力的迅速膨胀也使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富商大贾“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3,他们还大肆兼并土地,导致大量农民破产,小农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致使“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进而导致国家财政收入减少。
商人富裕后大都穷奢极欲,他们富裕的生活吸引了大批农民“弃农从商”,不仅严重败坏社会风气,也侵害了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国家的利益。
论西汉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
论西汉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作者:吴雪峰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吴雪峰(蚌埠学院经济管理系,安徽蚌埠 233030)摘要:西汉时期政府奉行“重农抑商”政策,并在前代统治者的基础上对这一政策进一步发挥、发展,使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成为此后历代封建王朝奉行“重农抑商”政策时最好的效法榜样。
但这一政策在西汉初期和西汉中叶以后所起的作用并不完全相同。
西汉初期发展农业的政策使国家的经济实力大为增强,但抑制商业的效果并不明显;西汉中叶以后继续发展农业,同时实施工商业垄断政策,重农抑商的效果比较明显,国家财力进一步增强。
关键词:重农抑商;农业;工业;西汉中图分类号:K2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02-0010-02“重农抑商”思想产生于战国时期;秦统一六国后,继续推行抑商政策;汉朝建立后,继承了前代统治者“重农抑商”的政策,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以发挥、发展,使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成为此后历代封建王朝奉行“重农抑商”政策时最好的效法榜样。
一、西汉初期的“重农抑商”政策(一)促进农业生产的措施西汉成立之初,由于战乱而遭到严重破坏的社会经济亟待恢复。
政府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重要的经济政策,其中以促进农业生产为主要任务。
当时实行的措施主要有:1.颁布劝农诏书。
汉初各皇帝都一再颁布劝农诏书。
汉文帝、汉景帝在位时间虽然不长,但他们共颁布过9次劝农诏书。
2.实行徙民实边政策。
政府允许农民从地少人多的“狭乡”迁往地广人稀的“宽乡”,以调整各地区劳动力和土地的比例。
3.接受贾谊、晁错等人的“贵粟论”主张,积极鼓励农民储备粮食,并由国家在京城、郡国和边塞大量储积粮食,以增加国家储备,防备不测。
4.轻徭薄赋。
这是西汉政府最为重要的劝农手段。
高祖建汉后,立即废除了秦时的“泰半之赋”,把田赋减为十五税一。
同时,为减少兵役对农业生产的侵扰,汉高祖统一全国后就让士兵复员回家从事农业生产;对解甲归田的人实行免除徭役的优惠鼓励政策。
汉武盛世政治经济文化解析
汉武盛世政治经济文化解析汉武盛世,是指汉武帝刘彻在位期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的治理时期。
汉武帝是西汉第七位皇帝,也是西汉最杰出的皇帝之一,通过他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汉朝迎来了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
本文将对汉武盛世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进行详细解析。
一、政治解析在政治方面,汉武帝推行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改革。
他采取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行政的控制。
他设立了察举制,以选拔人才,推动了官僚体制的正规化。
同时,他建立了太学,提供教育机会,培养了大批人才。
此外,他还实行了科举制度,选拔合适的人才担任官职,为汉朝政权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
这些政治改革对于汉朝的长治久安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经济解析在经济方面,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经济繁荣。
他推行了农田改革,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增加了农业产出。
他还积极开发、利用水利资源,修筑水利工程,提高了农田的灌溉能力,使得农业生产更加丰收。
此外,他还推行了铁制货币的政策,促进了货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商品交流和贸易的繁荣。
这些经济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汉朝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
三、文化解析在文化方面,汉武盛世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汉武帝重视教育,兴办太学,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他还注重文化交流,积极与匈奴和西域进行文化交流,促进了中原文化与外地文化的融合。
在文学方面,汉武帝推动了文人的创作活动,培养了一大批文学家和历史学家,开创了汉代文学的繁荣时期。
此外,在科学技术方面,汉武帝也推动了学术研究的发展,推崇儒家思想,加强了各类学术研究的支持和发展。
这些文化成就使得汉武盛世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
综上所述,汉武盛世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汉武帝的政治改革促进了汉朝政权的稳定和发展,经济改革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文化繁荣使得中国文化迈上一个新的高度。
汉武盛世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经济学角度论汉代衰落
汉廷歌舞几时休------以经济视角论汉代兴衰班级植保(药)10-1班姓名朱云青学号20100318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华宫玉殿,锦城丽都,是谁奏响四百余年的悠悠长歌。
丝绸佳酿,词曲歌赋,是谁演绎两代王朝的凄凄画卷。
西汉之始,天下初定,百废待兴。
历文景之治,开梁驰山泽之禁,行休养生息之策。
经济发展,国脉复苏,百姓安乐。
乃至武帝,欣欣向荣,国富民丰已至极矣。
故其挥鞭北指,以平夷越。
而商贾之众,藏富其内,不欲养战。
武帝震怒,抑商之政相继而出,劳伤国力,民声哀怨,衰落之迹始现。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是汉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汉代生产力有了很大的进步,比如发明了造纸术,铁器的广泛应用。
汉代的丝绸之路,足以说明汉代生产力的进步。
汉初黄老政治与休养生息政策, 促使汉代商品经济加快发展。
汉朝初年由于刚经过秦末农民战争,人口稀少,经济萧条。
由于战争的打击,社会萧条,加上外有北方匈奴的威胁,内忧外患。
因而,古往今来,实行休养生息一般都是在朝代建立之初。
同时人口增多,消费需求的扩大, 是汉代社会经济特别是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内因; 经过一段时期的与民休息,文景之治三十税一的轻徭薄赋,使人口大大增加。
因此对社会的需求增加,而需求增加刺激了商业的发展。
汉朝的统一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汉朝是我国统一的时期,形成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时代,国力强盛,为商业发展提供了基础。
户盈罗绮竞豪奢汉初实行休养生息的经济政策,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带来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贩卖贸易的出现促进了各地的商品交流,以长安为代表的商业性都市遍布各地,特别是大规模的对外贸易的出现,是西汉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各地的物产经过贩运交易, 在全国得以流通, 农、工、商各业也因此得到良性发展, 正如司马迁所说: 农不出则乏其食, 工不出则乏其事, 商不出则三宝绝, 虞不出则财匮少, 财匮少则山泽不辟矣。
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从商品经济的角度分析汉代兴衰
从商品经济的角度分析汉代兴衰摘要:西汉初年由于之前年年战乱,社会经济萧条,商品经济严重枯萎,西汉国力较弱。
西汉中期,惠帝、文、景之时, 实行开关梁, 驰山泽之禁 , 大力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社会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发展, 商品经济亦迅速恢复发展起来, 史称“文景之治”。
汉武帝时出现了繁荣景象,达到了鼎盛的国力。
汉武帝后期推行的一系列抑商政策、垄断政策、年年战耗,使工商业大受打击。
西汉国力开始衰退。
到了汉朝末年,同样的是战争不断、自然灾害严重、徭役繁重、人口减少、土地兼并严重、豪强国侵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更受到了巨大的破坏。
商业在汉代末年,商业以纺织、冶铁、盐、漆器为主。
在这个时候官府的垄断经济对手工业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所谓“经济决定上层建筑”,汉末经济从各个方面衰落,也就决定了整个王朝的覆灭。
关键词:汉代兴衰商品经济抑商垄断一.帝国初期的发展与强盛汉初黄老政治与休养生息政策, 促使汉代商品经济加快发展。
汉朝初年由于刚经过秦末农民战争,人口稀少,经济萧条。
刘邦出去考察都找不到住的地方。
更是配不齐一样颜色的马,官员只能坐牛车。
由于战争的打击,社会萧条,加上外有北方匈奴的威胁,内忧外患。
一般实行休养生息都是在一朝代建立之初。
汉初,政府颁布《二年律令》,将土地授予全体臣民,并根据等爵的不同,臣民占有不同的田宅。
社会上没有土地的人得到了土地,这使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安定的环境。
实行休养生息的经济政策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带来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同时政府实行了地税收的政策,文景之治时期,都曾经把税降到三十税一,低税收和土地的私有化使得社会的财富得以大量积累。
贩卖贸易的出现促进了各地的商品交流,以长安为代表的商业性都市遍布各地,商业行业越来越多,特别是大规模的对外贸易的出现,是西汉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在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批经营出色的富商巨贾,他们凭借雄厚的资财逐渐跻身封建国家经济、政治生活,例如他们购置田地,参与封建地租剥削;借贷货款,取得高利贷收益;进行商业贿赂,获取超经济利润;僭越礼制,显示出对皇权政治的挑衅;资助钱财,为西汉封建地方割据推波助澜。
总结汉武帝在经济方面的措施
总结汉武帝在经济方面的措施《汉武帝的经济“妙策”》
汉武帝呀,那可是个有大能耐的皇帝。
在经济方面,他可是下了不少功夫呢!
他推行了盐铁官营,这就好比把家里最能赚钱的买卖牢牢握在了自己手里。
盐和铁,那可是生活中少不了的东西呀,以前那些商人赚得盆满钵满,现在好了,都归国家管啦!这样一来,国家的钱包就鼓起来了,能办的事儿也就多了。
还有那个均输平准政策,这可真是个有意思的招儿。
就好像有个智慧的大管家,在全国范围内调配物资,让东西都能去到该去的地方,价格也能稳稳当当的。
既避免了一些地方物资短缺,又防止了商人趁机哄抬物价,老百姓也能踏踏实实地过日子。
汉武帝还对商人下起了手,搞了个算缗告缗。
这就是告诉那些有钱的商人,别光想着自己发财,也得为国家做点贡献呀!让他们交税,那些隐瞒财产不交的,一旦被告发,那可就惨咯。
这就好比给商人戴上了一个“金箍”,让他们不能太任性。
汉武帝还改革了币制呢,把铸币权收归中央。
以前那些诸侯、商人都能自己铸币,那市场得多乱呀!现在好了,国家统一铸币,质量有保障,货币也稳定了,经济自然也能更健康地发展啦。
汉武帝的这些经济措施呀,就像一套组合拳,拳拳到肉。
把国家的经济打理得井井有条,让汉朝变得更加强大。
他就像是一个高明的棋手,每一步棋都下得恰到好处,为国家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咱老百姓过日子,不就图个安稳、富足嘛。
汉武帝的这些举措,让咱的生活更有保障了,国家也更强大了。
虽然可能在实施的过程中也会有一些小问题,但总的来说,他的这些经济措施真的是很了不起呀!咱得给他点个赞,也得好好学学他的智慧和魄力,让咱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汉武帝时期的经济政策与商业发展
汉武帝时期的经济政策与商业发展汉武帝(前156年-前87年)是中国汉朝历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皇帝。
在汉武帝的统治下,中国经历了一段繁荣的时期,商业发展成为经济的重要支柱。
本文将探讨汉武帝时期的经济政策与商业发展。
汉武帝一直致力于加强中央政权的控制力,并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他提出了“要务在外,政在中”的经济政策,即注重对外侵略与对内治理的相互关系,这为商业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
首先,在汉武帝时期,经济政策的重点之一是加强对边疆地区的开发和管理。
通过加强边境地区的防御工事建设,汉武帝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的领土完整和稳定,为商业活动提供了安全的环境。
同时,他还鼓励汉朝农民移民到边疆地区开垦土地,增加粮食和资源供给。
这一政策不仅为农民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还为商业活动提供了更多的原材料和市场。
其次,汉武帝实施了一系列促进对外贸易的政策。
他派遣使节到西域和南海等地与各国进行贸易。
不仅为中国带来了丰富的外来商品,还推动了中国商品的出口。
汉朝还与罗马帝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进一步拓宽了中国的贸易网络。
这种对外贸易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商业的繁荣,也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此外,汉武帝还积极推动铁路建设,为商业发展提供了便利。
他下令修建了大量的道路和运河,便于商品的运输和交流。
通过建设交通基础设施,汉武帝打破了地域壁垒,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和交换,使商业活动更加活跃。
在商业发展的同时,汉武帝也实施了一系列的控制措施,以保护商人和消费者的权益。
他推行了一套货币制度,并规定了商品的价格和质量标准。
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市场的公平竞争,促进了商业的健康发展。
总体而言,汉武帝时期的经济政策与商业发展密切相关,并在推动中国经济的繁荣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注重边疆地区的开发和管理,鼓励对外贸易,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并实施了一系列保护商人和消费者权益的措施。
这些政策和措施为商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使商业活动得以蓬勃发展,为中国的经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看汉武帝怎么玩国家经济垄断和税收
16级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2班游安南我看汉武帝怎么玩国家经济垄断和税收电视剧《大汉天子》里黄晓明演出了一位雄才大略,威武帅气的汉武帝。
立马刘彻在众多女花痴的心中就成了“霸道总裁”的代名词。
汉武帝这人确实比较“霸道”,他的霸道不仅在于西征西域,北吞朝鲜,还表现在他还懂得运用宏观经济学来“霸道”敛财。
下面我就来谈谈这位汉朝的“霸道总裁”如何巧妙运用宏观经济学来玩国家经济的。
大体来说,汉武帝实施的基本政策,一方面财富由社会向中央政府转移,中央政府控制国家经济的命脉,同时打击商业,重视农业。
另一方面是广泛实行财产税和个人所得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首先,我来谈谈汉武帝怎么玩国家经济垄断的,汉武帝可以说是玩国家经济垄断的始作俑者,汉武帝的经济政策成为了后来中国封建专制经济国家垄断专营的代表,他开启了一个国家垄断专营的时代。
汉武帝的经济政策概括起来就是高度集中国家垄断经济,这一政策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盐铁酒专营打击重农抑商,增加税赋,推行均输平准,颁布算缗、告缗,统一货币收归货币制造权到中央,下面我就从这几个方面分别讨论汉武帝的经济政策。
首先他在货币方面做文章,他首先收归货币铸造权。
本来汉朝初年,中央政府可能是庄子的死忠粉丝,竟然推行“无为”这一财政管理政策。
好吧,中国就有两个人读得懂庄子,一个是民国的刘文典,一个就是汉初的中央政府。
这就造成了各地制造的货币很不统一,“钱文大乱”,减重现象非常严重,从而引起货币贬值,通货膨胀。
汉武帝一看这还得了,CPI涨的也太快了,这样下去,迟早要爆发经济危机啊。
于是元狩三年(前120)前后汉武帝开始废止四铢半两钱,铸造新的三铢钱,并相应制订了皮币(方一尺的白鹿皮定价四十万)以及白金货币.然而,这一政策也失败了.失败是成功之母,经过一系列的失败之后,诞生了五铢钱. 五铢钱登上了历史舞台,五铢钱顾名思义重量为五铢,约3.5克.五铢钱成为了后来七百多年中国货币的主体,一直到唐朝的开元通宝出现(公元621年)后才被取代.,此统一了全国币制,也稳定了货币流通,解决了汉初以来一直存在的货币贬值问题。
从商品经济学角度剖析汉帝国兴衰
从商品经济学角度剖析汉帝国兴衰农学(本硕连读)丰安徽20116053摘要:西汉初年社会会经济萧条,再加上政府的抑商政策,商品经济严重枯萎,西汉国力较弱。
西汉中期,惠帝、文、景之时,实行开关梁,驰山泽之禁,大力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社会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发展,商品经济亦迅速恢复发展起来,史称“文景之治”。
汉武帝时出现了繁荣景象,达到了鼎盛的国力。
然而,汉武帝时期,对北方匈奴连年征战,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汉武帝后期推行的一系列抑商政策,使工商业大受打击,西汉国力开始衰退。
此后帝国经济陷入深深的泥潭,后来王莽当政,也没有把帝国从颓败的边缘拉回来,强大的帝国就这样没落了下去。
关键词:汉代兴衰商品经济抑商政策土地制度赋税制度一代王朝的兴盛,一个帝国的崛起,起背后必然有一种不可或缺的力量,那就是经济基础。
反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衰落也必然是失去了这种支撑。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正是汉代繁荣的商品经济造就了一个空前的帝国。
当然伴随着商品经济的衰落,帝国也走向了它的黄昏。
由此可见商品经济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推动作用。
一、汉朝走向兴衰的原因:在《帝国的兴衰》记录片中,仔细的剖析了中国西汉王朝的兴衰史,汉代的崛起有着励精图治的宏才伟略也有历史机缘的巧合,汉代的没落有着昏君的无德无能亦有着奸臣贼子混乱朝纲,内忧外患使得明君让汉代走向了自己的兴盛也使得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历史的尘埃;前人一起又一次的制度改革史成为了王朝兴衰的主线,在制度的改革中土地的分配成为了最为重要的一点,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始终是古代王朝不可变更的真理,对汉代走向兴盛的原因总结如下:(一)鼓励农耕生产;(二)放宽土地限制;(三)减轻田税负担;(四)重视兴修水利。
二、汉代赋税制度:汉代赋税制度托生于土地制度,而汉朝的土地制度在秦朝的基础上又有着发展与变化。
西汉初期,《二年律令》让我们可以窥见帝国的赋税制度的结构。
西汉政府凭借中央集权的权威与权力,以法令的形式将全国的土地根据爵位的不同授予全体臣民。
论西汉盐铁会议的政治经济思想
论西汉盐铁会议的政治经济思想西汉初期中央政府允许盐铁私营,由中央机构少府征收赋税作为皇室收入的一部分,为盐铁富商大贾的崛起提供了舞台。
而到汉武帝时期对外用兵、对内兴作,使国家财政陷入困难。
盐铁富商大贾们腰缠万贯,却“不佐国家之急”,袖手旁观国家的穷困。
国家财政之窘迫与盐铁富商之富饶形成鲜明反差,矛盾开始尖锐化。
为了弥补财政空虚、抑制盐铁富商大贾不断加速资本积累,出于巩固中央政府的统治,汉武帝任用齐地大盐商东郭咸阳、南阳大冶铁商孔仅为“大农丞,领盐铁事”,让两人与“以计算用事”、“掌诸会计事”、职任“侍中”的桑弘羊,共同谋划将盐铁业从富商大贾手中收归国家经营,实行盐铁官营、酒榷均输等经济政策。
它的实行,使汉朝政府广开了财源,增加了赋税的收入,得以有了比较雄厚的财力物力基础来支持长期的战争,从而不断拓宽了疆土,安定了边疆。
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一经济政策的实施无疑是正确的。
汉武帝时期的盐铁专卖控制了盐铁的产、运、销,为国家独利的一种直接专卖形式。
这种专卖形式为后世专卖政策提供了运作上的参考模式。
汉武帝时期盐铁专卖政策的实施,控制了大宗商品的流通和生产两个环节而又影响了商品的消费,使大中小商人和小农均退出了商品流通领域,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商品经济发展高峰也因此而结束。
公元前87年汉武帝死后,桑弘羊继续执行汉武帝时推行的经济政策,是主掌朝政大权的大臣之一。
他推行的各项经济政策受到商人和来自有商业利益的权利集团的强烈反对。
政府的各项经济政策引起朝野激烈的争论。
,昭帝即位之初,大将军霍光就围绕是否改变盐铁官营、酒榷、均输等经济政策,与御史大夫桑弘羊等人展开了斗争,召开盐铁会议就是这种斗争的直接结果。
公元前81年,政府召集各地贤良文学之士,就现有的经济政策广开言论,进行公开辩论,史称“盐铁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主要讨论以盐铁官营为代表的现行经济政策。
政府召开盐铁会议的目的是对自汉武帝时期开始实行的一系列经济政策,诸如盐铁官营、均输平准、酒类专卖等进行讨论。
从经济学角度评汉武帝抑商政策之必要与失误
一
、
汉武 帝时期 有无抑 商之 需要
首 先 ,商 人 资 本 流 向 土 地 加 剧 了 土 地 兼 并 和 小 农 破 产 。
社会经济的消极影响 , 须控制其恶性膨胀 , 就 即抑 商 , 抑 商对 象应 仅 限 于 恶性 膨 胀 的 商人 资 本 , 强度 要 以 工 商 业 正 但 其 常发 展 为底 线 . 则 就会 产 生 阻碍 社 会 经 济 发展 的 恶果 。 否 关 键 词 : 武帝 ; 商 政 策 ; 人 资 本 ; 农 经 济 汉 抑 商 小 中 图分 类 号 : 2 4 K 3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3 1 9 (0 9 0 — 1 0 0 1 7 — 9 9 2 0 )9 0 8 — 2
作者简介 : 李松 竹 ( 8 一 , , 北 宜 昌人 , 江大 学( 北 荆 州 4 4 2 ) 史 系在 读 研 究生 , 事 楚 文化 研 究 。 1 7 )男 湖 9 长 湖 30 3 历 从
收 稿 日期 :0 9 3 2 2 0 -0 - 8
汉 元 狩 年 间 .汉 武 帝 实 行 了 以盐 铁 官 营 为 核 心 的 新 经 济 政策 , 由此 , 帝有 效 充 实 了 财政 。 “ 子 … …所 过 赏 赐 , 帛 武 天 用
兼之路” 的 动 因 。 因此 , 放 任 商 人 资 本 膨 胀 , 能 使 其 大 量 若 只 流 入 土 地 . 非 生 产 。“ 结 合 生 产 , 没有 相 应 的 生产 与 之 相 而 不 也
百余 万 匹 , 巨万 计 , 钱 皆取 足 大 农 。 [在 该政 策支 持 下 , 帝 完 ”1 3 武
汉武帝时的经济改革,来看看他是怎么抑制商人的
汉武帝时的经济改革,来看看他是怎么抑制商人的在汉武帝刘彻统治时期,因为对匈奴的连年战争与皇帝个人奢侈生活的影响,使得文景之治所积攒下的余财被消耗殆尽,府库几近空虚。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供应长期战争所需的必要开支,加强中央政府对经济的掌控,朝廷不得不对经济政策作出了适当的调整。
汉武帝雕塑中央政府财政危机的原因武帝即位之初,有先前几代的积蓄,府库尚属充实。
据《史记·平淮书》记载:“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於外,至腐败不可食。
”穿钱的绳子、陈旧的粮食因为腐烂而不能使用,以致白白浪费,这足以证明当时的富裕。
武帝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财政基础,才能实施长期的对外战争。
但战争所耗损的经费实在是庞大,曾经“量吏禄,度官用”的作风没有了,剩下的,只有随意挥霍、军队开支猛涨的财政危机。
汉武帝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六月,武帝采纳王恢的建议,与匈奴单于在马邑开战,汉匈之间的战争爆发,从此“兵连而不解,天下共其劳”。
元光五年,为了开通西南夷道,数万人“千里负担馈饷”,这次的花费“悉巴、蜀租赋不足以更之”。
要知道,巴蜀自战国时期都江堰建成便是众所周知的天府之国,用尽了巴蜀之赋税都不足以支付开销,其花费之巨可见一斑。
元光六年,西汉政府又发动十余万人去筑城、守卫朔方郡,“费数十百巨万,府库并虚”......除了上述这些巨大战争开销,还有对将士的赏赐。
卫青率兵击胡,其手下立功的将士所受赏赐约有“黄金二十余万斤”,而像卫青、霍去病这个级别的,一次赏赐就多大五十万金。
战争中损耗的人口,马匹更是数不胜数,这还没有包括兵器、运粮等开销。
所以,战争的花费是西汉财政危机的主要因素之一。
战争因素是导致财政危机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还有汉武帝的个人因素。
汉武帝是一个穷奢极欲、迷信方士的君王。
古代的皇帝大多迷恋长生不老之术,希望永世长存的统治天下,但他们往往被一些方士所骗,即便如此,也不知悔改。
而武帝即位之初,尤敬鬼神之祀。
简述汉朝的抑商政策
简述汉朝的抑商政策西汉抑商政策的演变伴随着这个王朝的始终,随着朝廷施政方针的变化而变化着,并作为一项重要的财政政策对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及各项政策的推行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
但任何政策的实施都有其缺陷,抑商政策也不例外,它的实施对西汉王朝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一、抑商政策对西汉王朝的积极作用1.缓解财政紧张西汉王朝在财政出现危机之后开始了抑商,但是在抑商后财政状况有了明显改善的情况下,这些政策却并未停止,而是继续运行,因此抑商所得的财物也一直在源源不断的供应着国家的各项支出,以此来持续不断的缓解着财政的紧张状况。
值得注意的是,抑商政策实行后,由于有了新的财政收入,抑商后的动作明显的多过抑商之前,就拿修筑防御工事以及新修工事来说,抑商前共有6次,而抑商后是14次,是之前的两倍还多,抑商后的财政状况可见一斑。
2.规范商业秩序商业作为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其发挥的作用是其他行业所无法代替的。
武帝时期的抑商政策发展步入成熟的时期,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此时无论商人还是商业所遭受的压迫都是前无古人的。
所谓抑商不是灭商,而是通过有效的行政手段对商业进行规范化管理,这些干预的手段不仅对后世商业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即使在当时该政策实行后所产生的效果及商业发展取得的成就也都印证了这一点。
3.币制统一西汉币制,自开国到王莽新朝,货币几经转变。
不少商人利用币制的变化,“积货逐利。
”民间又多私铸钱币,王侯之国以及拥有铜矿的郡县铸币成风,以至于“钱益多而轻,物益少而贵。
”在利益的诱惑下抛弃本职工作去私铸货币的人越来越多,“民人抵罪多者一县百数。
”如此导致国家税户减少,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危害市场秩序。
王侯之国以私铸致富,与中央分庭抗礼,成为国家统一的巨大威胁。
贾谊曾清醒地认识到了私铸存在的问题,他指出“法使天下公得顾租铸铜锡为钱,敢杂以铅铁为它巧者,其罪黥。
然铸钱之情,非殽杂为巧,则不可得赢,引师古注曰:“殽谓乱杂也。
赢,余利也。
汉武帝经济政策研究
汉武帝经济政策研究社科0923班李杨勇 3090104461摘要: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励精图治的大有为的皇帝之一,他在位期间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上的种种政策无不对后代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本文放弃了对汉武帝最为卓著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探讨汉武帝时期所采取的经济政策,通过对汉武帝经济政策的分析来探讨汉武帝时期政治军事和文化等方面背后经济背景,厘清汉武帝时期的经济政策措施及其实施的原因和实施的效果及影响。
关键词:汉武帝经济政策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有为的君主,汉武帝在位期间,对外完成了对匈奴讨伐使得长期危害边疆的匈奴势力被瓦解,对内完成了对诸侯王的削藩,文化上开始了向儒家大一统的靠拢。
汉武帝所取得成就可谓是极大的,然而关于汉武帝的争论从未停止过,争论主要集中在汉武帝的对外和经济政策之上,汉武帝自己在晚年也颁布了《轮胎罪己诏》来检讨自己在早年的政策失误,并宣布重新实行汉初休养生息的经济政策。
汉武帝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就,而他成就背后所造成的汉朝的统治危机都源自他在位初期实施的经济政策,这些经济政策为汉武帝的对内对外的政策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但同时它也存在一定的后患,本文就旨在分析汉武帝时期各项政策背后的经济政策,厘清汉武帝时期经济政策产生的背景原因和它们的影响。
一.汉武帝时期经济政策的原因与背景汉武帝时期实行的经济财政政策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形势都具有紧密的联系,是当时环境下的产物,从政治上来说,汉武帝时期的汉朝对外面临来自匈奴的威胁,对内面临着诸侯王的威胁;从经济上来说,汉初推行的休养生息的政策使民间获得了大量的财富,而朝廷则面临着严重财政危机;从社会的角度来说,地方豪绅巨富的垄断和土地兼并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下面我们就从这几个角度来分别论述汉武帝的经济政策产生的原因背景。
(一)政治形势汉武帝时期面临着严峻的政治形势,对内各地的诸侯王成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阻碍,对外来说一直存在的匈奴势力威胁着汉朝的边疆。
【决定】马哲论文从商品经济学的角度论述汉代兴衰
【关键字】决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从商品经济学角度论汉代兴衰姓名:杨欢学号:班级:农资本硕11-1摘要:汉文帝倡导以农为本,多次下诏劝农,农业逐渐发展,汉景帝即位后平定七国之乱,削弱诸侯势利,巩固中央政权,在经济上实行发展经济、重视农业的方针。
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农业生产的发展是经济繁荣的根底,农业的发展极大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
封建社会主义下的商品经济大力发展,汉社会经济很快走上了复苏之路,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到汉武帝初期西汉的经济发展达到顶峰。
关键词:汉末商品经济上层建筑正文:汉朝是继短暂的秦朝后出现的朝代,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历史时期。
大汉帝国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帝国,是中华民族创造活力最为活跃、人性也最为高扬的时期,和秦帝国一起开创发展了一种崭新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
在中国古代史上,没有哪个朝代能像汉一样至今还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如此巨大的影响,它的成就和作用在中国历史上是无法磨灭的:汉语和汉字是每一个中华儿女通用的语言和文字,汉民族经历无数残酷鏖战终于确立了日后华夏民族的轴心地位……可以说,正是有了两汉400余年的孕育和熔铸,才有了今日灿烂强盛的中华民族。
秦平六国,统一天下,却在短短十五年间被推翻统治。
从农民起义爆发到楚汉之争结束,又是七八年的战乱,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到西汉建立的时候,到处是一片荒凉残破的景象,人民在战乱中死的死,逃的逃,因而汉初人口大量减少,许多农民为生活所迫,卖妻鬻子,或自卖为奴,在此种社会经济凋敝的情况下,统治阶级也无法搜刮,因而有这样的记载:“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为了汉王朝的生存,汉高祖刘邦一开始就颁发了一系列有关这方面的诏令,组织军人恢复为民并给予土地,免除他们的徭役,招抚流亡,释放奴婢,鼓励生育,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保证国土安稳等。
同时,调整土地,发展农业经济,为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秦的赋税制度根底上,刘邦采取了轻徭薄赋的政策,在大力发展农业的同时,刘邦也比较重视工商业的发展,也对这些政策做了相应的调整。
评汉武帝的“新”经济政策
作者: 顾彤春
出版物刊名: 齐鲁学刊
页码: 13-16页
主题词: 汉武帝;商品经济;独尊儒术;禁榷制度;政治危机;统治者;工商业者;史学家;经济政策;
手工业者
摘要: <正> 汉武帝执政后,在思想政治方面,罢黜“黄老”,独尊儒术;在经济方面,放弃文
景“与民休息”的政策,实行了算缗、告缗、均输、平准等一系列“新”经济政策。
这
些“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既有其积极作用,也有其消极作用。
但是,史学家们在评论汉武帝及
其“新”经济政策时,却很少注意它的消极作用。
笔者不揣浅陋,提出一孔之见,以求教于大方。
汉武帝“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虽然成功地解决了当时的财政困难和政治危机,为后来历代统治者称道并效仿,但是,当我们将汉武帝前后经济发展状况作一对比分析后则发现,它的消极作用远远大于其积极作用。
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评价一下汉武帝时期的财政政策
评价一下汉武帝时期的财政政策评价一下汉武帝时期的财政政策首先,我们要从大环境说起。
武帝之前,“文景之治”,低税赋,养生息民,使得国库殷实。
正是有了这个基础,武帝觉得时机成熟,于前133年对匈奴宣战。
战争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都很大,国库消耗得很快。
在这个背景下,武帝发起了财政改革:1、盐铁酒,尽归官营;2、增设算缗,征收商税;3、改革币制,禁止私铸;4、实行均输,平准政策。
现在我们一样一样来评说:一、汉武初期,延续文景,采用养生息民政策很好!对百姓有益,对国家财政有益,对社会安定也有益。
二、盐铁酒归官府1.对迅速增加财政有益;2.对长久的经济发展不利。
司马迁对此也持否认观点。
在武帝死后,盐铁会议召开,剧烈讨论是否“盐铁归民”。
这是我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经济会议,会议纪要编撰为《盐铁论》。
3、事实上,当时这项政策执行后,很多盐铁私商摇身变成了*** 官员,增加了当时官僚队伍的复杂性,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官僚队伍的素质。
这种做法也促使了商官合流,又势必加剧 *** 和政治黑暗。
三、增设算缗,征收商税1、对迅速增加财政有益;2、由于严重增加了工商业者的税收负担,打击了他们积极性。
对经济发展不利。
司马迁也对此也持否认观点。
四、改革币制,禁止私铸防止经济混乱,有益。
五、实行均输,平准政策这个有必要描述一下。
均输法是由国家在各地统一征购、运输货物。
平准法是由国家平抑物价的政策,以谋取利益的政策。
根据市场上的物价,贵时抛售,贱时收购。
均输平准,是不错的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增加财政,稳定物价(防止商人囤货高价卖出,谋取暴利),还造福百姓。
弊端是,均输平准也打击了工商业者的积极性。
小结一下:武帝财政改革,使社会经济发展路线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由“无为而治”的自由发展变为*** 垄断干预。
加强了国家经济一统,有利于财政收入与政治统治,但对民间私营工商业是严重的扼杀。
汉武帝的“盐铁官营”、“均输平准”具有非常深刻的历史意义,后代王朝诸多采用这种经济模式。
2024年汉武帝与民争利坏了好局
2024年汉武帝与民争利坏了好局二、政策实施与民争利汉武帝的统治时期,由于长期的战争和对外扩张,国家的财政压力日益增大。
为了缓解这一压力,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与民争利的政策。
例如,他通过加重赋税、推行盐铁官营、垄断货币发行等措施,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然而,这些政策在给国家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赋税的增加使得百姓的生活变得更加艰难,盐铁官营和货币垄断则限制了民间的商业活动,导致市场萎缩,商业萧条。
此外,汉武帝还大力推行“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然而,这一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与民争利的现象。
因为诸侯王的土地和财富被剥夺后,往往通过加重对百姓的剥削来弥补损失,这使得百姓的负担进一步加重。
三、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汉武帝与民争利的政策对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这些政策限制了民间商业的发展,导致市场活力不足。
盐铁官营和货币垄断使得民间商人无法自由经营,商业活动受到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繁荣。
其次,赋税的增加使得百姓的生活水平下降,消费能力减弱。
这进一步抑制了市场需求,导致经济发展缺乏动力。
最后,汉武帝的政策还加剧了贫富差距。
由于富人可以通过各种手段逃避赋税,而穷人则无法避免,这使得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社会矛盾加剧。
四、对民生改善的影响汉武帝与民争利的政策对民生改善产生了负面影响。
首先,赋税的增加使得百姓的生活负担加重,许多家庭因此陷入贫困。
其次,商业活动的受限使得百姓难以通过经商改善生活。
最后,由于贫富差距的拉大,社会不公现象日益严重,这进一步加剧了百姓的困苦。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汉武帝在位期间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改善民生。
例如,他推行均输法,平衡物价,稳定市场;设立常平仓,储备粮食,以备荒年;减轻刑罚,提高司法公正性等等。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百姓的困苦,但由于与民争利的政策影响更为深远,因此这些措施的效果有限。
五、社会矛盾的加剧汉武帝与民争利的政策不仅加剧了百姓的困苦,还导致社会矛盾的加剧。
古代经济史思考:浅谈汉武帝时期的经济政策
浅谈汉武帝时期的经济政策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有为的君主,汉武帝在位期间,对外完成了对匈奴讨伐使得长期危害边疆的匈奴势力被瓦解,对内完成了对诸侯王的削藩,文化上开始了向儒家大一统的靠拢。
然而关于汉武帝的争论从未停止过,争论主要集中在汉武帝的对外和经济政策之上,本文就简单谈谈汉武帝时期的各项经济政策,厘清汉武帝时期经济政策产生的背景原因和它们的影响。
要说汉武帝时期的经济政策,就必须先提一下西汉初年的经济政策,汉初的经济政策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清净无为,轻徭薄赋。
这很大程度上是常年战争之后经济凋敝的无奈之举,但同时也是西汉初期“黄老无为”之道的影响下的治国之策。
汉武帝时代,经济政策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汉武帝的经济政策概括起来就是高度集中国家垄断经济,这一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盐铁酒专营,颁布算缗、告缗,重农抑商,增加税赋,推行均输平准,统一货币、收归货币制造权到中央。
盐铁酒专营是汉武帝经济改革政策当中重要的一环,也是汉武帝重农抑商政策的代表,从盐业收入拨归大农令以助国库、设立大农丞;到“初榷酒酤”,实行酒类专卖,汉武帝完成了对盐铁酒的专营,打击了大商人,又大大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提高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颁布算缗、告缗则是针对大商人的一种经济剥夺行为,是汉武帝重农抑商政策的又一重要表现。
算缗是西汉武帝时封建国家向商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告缗是当时防止商人瞒产漏税的一种强制办法,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开始实行对商人及手工业者征收千分之二十至四十的赋税,后来,由于商人隐藏财产、规避税赋的现象严重,公元前117年,武帝又颁布“告缗”令,并任命专人主持告缗工作,鼓励大家揭发检举偷税漏税之人。
前114年,又进一步颁出赏格:对告缗者赏以查出财物之半。
据《史记》记载,这一政策实施后,“中家以上大抵皆遇告”,国家没收的“财物以亿计,奴婢以千万数,田大县数百顷,小县百余顷,它亦如之。
”结果中等以上的商人几乎全部破产,人民有钱就花,再也不敢储蓄经营,私营工商业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元狩年间,汉武帝实行了以盐铁官营为核心的新经济政策,由此,武帝有效充实了财政。
“天子……所过赏赐,用帛百余万匹,钱巨万计,皆取足大农。
”[1]在该政策支持下,武帝完成了北击匈奴等一系列内事外功。
但该政策对工商业阶层却是一个极大打击,当时的商品经济几于沉寂,“商贾中家以上大率破”。
可见,新经济政策起了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一、汉武帝时期有无抑商之需要桑弘羊曾说:“今意总一盐铁……将以建本抑末。
”[2]可见,抑商目的跃然纸上。
当时真的需要抑商吗?先来分析一下当时的商业。
《史记·货殖列传》描述道:“山西饶材、竹、旄、毂、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楠、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
”可见商品多为各地土特产,因此商业也主要是贩运性商业,利润主要在流通过程中。
商人的利润“是通过买和卖这两个行为获得的……它是在……卖中实现的。
”[3]368自然经济在当时占支配地位,“人们的生产是各自独立的……生活则是自给自足的”[4]407,当“各种必需品都是由消费者自己生产时……(它)也就失去了大部分的市场”[4]407,没有需求,生产就无法兴旺,“商业资本既没有足够发达的商品生产与之相结合,就不能把商业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当它的积累数量超过一定限度……这个超过部分就不得不退出流通领域。
”[4]508流向土地。
当时贩运性商业以盐铁为大宗。
盐铁作为生产生活必需品,小农自身无法生产,因而产品具有较大需求。
其商品生产也相对兴旺,商人资本的积累超过一定限度后,超过部分可投入盐铁生产,转化为产业资本,因此盐铁资本能较多地进入生产领域。
这便是当时盐铁商多兼盐铁场主身份的原因。
但相对广阔的盐铁市场仍不足以形成庞大的盐铁产业以吸纳同样庞大的盐铁商人资本,这是因为盐铁市场弹性度很小,其大小取决于人口规模,而封建社会早期的人口增长相对缓慢,这使得盐铁市场的扩大受到限制。
可见,盐铁市场发育到一定程度后,会陷于停滞状态,生产规模扩展随之放缓;但其商人资本仍如以往一样积累。
商人资本不断积累,而生产的规模扩展却受限。
巨额的商人资本缺少发达的生产与之适应,其多余资本只有流入土地。
这就是以盐铁商为主体的富商“以末致财,用本守之”[5]的原因,也是桑弘羊“总一盐铁……绝并兼之路”[2]的动因。
因此,若放任商人资本膨胀,只能使其大量流入土地,而非生产。
“不结合生产,也没有相应的生产与之相适应的商业资本自己在哪里独立的、突出的或优势的发展,则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只能是消极的破坏作用。
”[4]566如马克思所说:“商人资本的独立发展是与社会的一般经济发展成反比例的。
”[3]366那么,当时的商人资本又给社会经济带来了哪些影响呢?首先,商人资本流向土地加剧了土地兼并和小农破产。
“商人历来都是土地兼并的一个重要方面军。
”[4]366其“以末致财,用本守之”[5]的经营观正是其大肆兼并土地的反映。
其次,商业资本的膨胀造成了农业劳动力不足。
在生产欠发达的古代,商业利润“大部分是从侵占和欺诈中产生的”[3]369,这致使当时“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5],“商贾求利……岁有十二之利而不出租税;农夫父子……已奉谷租,又出谷税……不可胜供。
”(《汉书·贡禹传》),在高回报率吸引下,众多农民弃农经商。
《新书·瑰伟》中说:“绛衣浅带,以代农十之一;……审曲而势,以饰五材,鬻工而食者,人十之二;乘时以射,贸迁有无取倍称之息而衣食者,人十之二。
”这里贾谊说农业劳动力仅占十分之一,而工商业者倒占了十分之四,虽不免夸张,但至少反映出当时劳动力的分配比例已极不合理(在一个农业经济时代),这导致了“地有遗力,民有遗力,生谷之地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6]的局面。
显然,商人资本膨胀带来的土地兼并及农业劳动力不足已严重威胁到小农经济的生存。
那么当时商人资本对小农经济的破坏究竟是积极还是消极呢?笔者认为主要是消极。
这正好说明“商人资本的独立发展是与社会的一般经济发展成反比例的。
”[3]366第三,当时小农经济刚确立其主导地位,刚完成了脱胎于奴隶制经济的过程,且当时还残存奴隶制生产关系,所以,当时的小农经济无疑是先进的。
事实上,在我国封建社会早期,“小农经济是生产力发展较高的产物……是最能发挥劳动效率的形式。
”[7]与之前的奴隶制及同期欧洲的农奴制相比,“劳动者有较大的人身自由,生产具有较大独立性[7]。
可以说,我国在古代的持久先进与小农经济有极大关系。
武帝时,平定了百越、西南夷及西域,疆域有所扩大。
由于多数新疆域农业欠发达,在这些地区发展农业很有必要,因此当时频繁移民实边,“徙关东贫民处所夺匈奴河南地新秦中以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9期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No.92009从经济学角度评汉武帝抑商政策之必要与失误李松竹摘要:汉武帝时期,商人资本日渐膨胀,但当时商品生产却相对滞后,多余的商人资本就只有加入土地兼并。
由于当时的小农经济是最能发挥劳动效率的生产形式,因此对小农经济的兼并无疑有害于社会经济。
为抑制商人资本独立发展对社会经济的消极影响,就须控制其恶性膨胀,即抑商,但抑商对象应仅限于恶性膨胀的商人资本,其强度要以工商业正常发展为底线,否则就会产生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恶果。
关键词:汉武帝;抑商政策;商人资本;小农经济中图分类号:K2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999(2009)09-0180-02作者简介:李松竹(1987-),男,湖北宜昌人,长江大学(湖北荆州434023)历史系在读研究生,从事楚文化研究。
收稿日期:2009-03-28实之“[8]之类的记载很多。
而且此时南方尚未有效开发,还处于”水耕火缛“”[5]的阶段,可喜的是中原的农耕技术及工具,如铁器此时已南传,南方处于开发早期。
吕后时“有司请禁南越关市铁器”[9]一度引起双方武装冲突。
疆域扩大使可耕地总面积大为增加,加上西汉铁器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使得人们有能力去开垦那些非传统农业区,特别是自然条件优越的南方。
铁器牛耕的南传使得小农经济至少在南方还存有很大空间。
以上表明:当时耕地是很充足的,加之社会总人口较少,人均耕地面积较大。
农民不会因为土地过于狭窄,被迫走上没有先进技术作支撑的集约化耕作。
“在技术设备没有重大改进,一切依靠手工劳动的条件下,集约化耕作只能依靠更多的劳动力,而每个劳动力都是要吃饭的,到一定程度就会得不偿失。
”[7]西汉因人均土地较多,农民可自由决定单位土地上劳动力的投入,科学分配单位土地的劳动力,以确保劳动效率保持高水平。
当时是小农经济的上升阶段,铁器牛耕的传播、耕地面积与劳动力的合理比例使其得以有效发挥劳动效率,成为当时最能发挥劳动效率的形式。
因而当时商业资本对小农经济的破坏实际是在破坏当时最能发挥劳动效率的形式,其作用只能是消极的。
劳动生产率是社会进步的源泉之一,它的下降会导致社会的停滞或倒退,其具体表现就是大量小农破产流亡,生产性的劳动力减少,最终社会矛盾激化,爆发战乱。
因此,商人资本的独立发展会破坏社会经济的发展,即“商人资本的独立发展是与社会一般经济发展成反比例的”[3]366,“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古代商业越发展,商业资本积累的越巨大,反而使整个社会经济越不发展,越发不能过渡到资本主义阶段的原因所在。
”[4]568可见,当时确有抑商的需要(这里的“商”仅指独立发展的,不与生产结合的商业及商人资本,不包括正常的工商业)。
二、汉武帝抑商的弊端及其原因武帝的抑商无疑存在弊端。
对盐铁官营致使“今县官作铁器,多苦恶,用费不省”,“民用钝弊,割草不痛!”[10]均输、平准则使“农民重苦,女工再税。
”[11]而算缗、告缗则如《史记·平准书》所言“民偷甘衣美食,不事畜臧之业”。
笔者认为,武帝时商人资本独立发展确实对社会经济产生了消极影响,但不主张将商人资本与农业生产对立起来,其实若商人资本保持在一定限度内(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是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
首先,“如果商人资本没有超过它的必要的比例……由于分工,专门用于买卖的资本小于产业资本家在必须亲自从事他的企业的全部商业活动时所需的这种资本。
”[3]307即合理比例的商人资本有利于降低商品生产及流通成本,如将其排斥出经济领域,生产者就必须为商品流通追加一部分资本,而追加的资本很可能大于专门用于买卖的商人资本。
因此,过度打击商人资本会增加商品生产及流通的成本,从而抬高其市场价格。
当时官营盐铁的价格偏高就有这样的原因。
“官营商业占据了主导地位”[12],国家垄断了主要商品的生产及流通。
商人资本被大部分地排斥出流通领域后,国家作为商品生产者就必须为商品流通追加一部分资本,由于缺少分工,追加资本的经营效率多低于商人资本,追加资本就必然大于专注于流通的商人资本,国家进行经济活动的成本被提高了,价格也随之提高;另外,官营商业依靠政权支撑,且垄断经营,经济活动违反了经济规律,致使其生产效率低,出现如《盐铁论·水旱篇》所说的“用费不省,卒徒烦,而力作不尽”的现象。
其次,商业“会使生产日益从属于交换价值。
”[3]369即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商业能促使非商品生产变为商品生产,在自然经济时代“一切的发展和变化都是从这里开始的”[4]676,在西汉,商业已经开始推动生产物的商品化过程。
《史记·货殖列传》曾描述道:“陆地牧马二百蹄,牛蹄角千,千足羊,泽中千足彘;水居千石鱼陂。
”如此大规模的专门化生产不可能仅为满足自身需要,显然是为交换而生产。
可见,在市场狭小的情况下,若将商人资本控制在与社会经济相适应的限度,商人资本是能够促进社会生产的。
合理规模的商人资本于社会经济发展是有利的。
当时只能抑制过度膨胀的商人资本,而非全面打击商人资本。
而武帝抑商正是对商人资本的全面打击,虽压制了商人资本恶性膨胀,但更阻碍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试图以官营工商业取代私营工商业,但“私人不许经营,而官家又经营不好”[4]675结果就不免两头落空。
可见,汉武帝的抑商政策具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正面是其有效抑制了商人资本独立发展对小农经济的破坏,保护了当时最先进的生产方式,支持了武帝一系列意义重大的内事外功;反面即政策的过激阻碍了正常的工商业活动,给百姓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
其抑商政策被后来历代统治者所继承,随着小农经济发展空间的日益缩减,抑商的消极色彩益发明显,而积极色彩则日渐淡化。
参考文献:[1]司马迁.史记·平准书[M].长沙:岳麓书社,2001.[2]桓宽.盐铁论·复古第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3]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4]傅筑夫.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5]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M].长沙:岳麓书社,2001.[6]班固.汉书·食货志[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2.[7]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8]班固.汉书·武帝纪第六[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2.[9]班固.汉书·西南夷两粤朝鲜传[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2.[10]桓宽.盐铁论·水旱篇[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11]桓宽.盐铁论·本议篇[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12]宁可.中国经济发展史[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