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的成分与特性修正版

合集下载

骨
粗大的胶原纤维束
有机质
骨胶纤维 无定形基质
凝胶状,含多种成分,如糖胺多糖、骨
钙蛋白和骨磷蛋白等
又称骨盐,主要为羟基磷灰石结晶,细
无机质
针状,长10~20nm。——沿胶原原纤维 长轴致密排列并与之结合。
骨板(bone lamella)
骨质结构呈板层状排列,犹如多层木质胶合板。 同一骨板内的纤维相互平行,相邻骨板的纤维 相互垂直。——骨具有很强支撑力
骨陷窝和骨小管 内含组织液。
功 能:
维持和调节 血钙浓度。
bone canaliculi bone lacuna
2.成骨细胞(osteoblast)
分布在骨组织表面,常排成一层。
LM:胞体呈矮柱状 或椭圆形,常有细小突 起伸入骨质表层。 核圆 形,胞质嗜碱性。
EM:大量粗面内质网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
纤维 分裂 连接 血管 神经 修复能力
骨内膜 松质骨
骨单位 骨外膜 血管 穿通纤维
中央管
穿通管
外环骨板
间骨板
内环骨板
骨单位
松质骨
软骨和骨
组胚教研室
二、骨
骨由骨组织、骨膜及骨髓
等构成。骨组织是坚硬而
有一定韧性的结缔组织。
(一)骨组织(osseous tissue)的结构
骨组织 细胞 骨质
骨 祖 细 胞
成 骨 细 胞
骨 细 胞
破 骨 细 胞
类 有 机 骨 质
无 钙 机 盐 质

骨质(bone matrix)
成骨细胞分泌,包括大量胶原纤维(95%) 及少量无定形基质。
功 能:
膜上有AKP、 TPP、ATPase
泡内含钙和小的 羟基磷灰石结晶

探究骨的成分实验考核标准

探究骨的成分实验考核标准
八年级生物上学期实验考核评分标准
《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
评分项目
评分要点及要求
满分
一、检查材料用具
本实验材料用具包括:鱼肋骨、镊子、酒精灯、火柴、15%的稀盐酸、解剖针、烧杯等。
做实验前先检查实验材料是否齐全。(1分)

二、实验过程
1.用煅烧法鉴定骨中含有有机物。
先取鱼的肋骨一根,用手试着折一下,不易折断。用镊子夹住这根骨,放在酒精灯上烧,直到变成灰白色为止。(1分)
骨有一定的硬度,是由于骨中含有无机物。骨有一定的弹性,是由于骨中含有有机物。(1分)
1
四、回答问题
1、骨燃烧后的剩余物是什么?这种物质有什么特性?(1分)
2、在稀盐酸中不能溶解的物质是什么?这种物质有什么特性?(1分)
2
五、整理材料用具
实验结束后,清洗整理用具,把用具放回原处。(1分)。
1
将酒精灯移开,用解剖针轻轻地敲打这根煅烧骨,看结果如何。(1分)
2.用盐酸浸泡法鉴定骨中含有无机物。
再取一根鱼的肋骨,把鱼的肋骨浸泡在盛有15%的稀盐酸的烧杯中。(1分)
经过20分钟左右,用镊子将肋骨夹出,用清水冲洗干净。(1分)
擦干后用手捏一下肋骨,试试看能否将这根肋骨弯曲或打成结。(1分)
5
三、实验结论

骨的特性与骨的成分之间的关系

骨的特性与骨的成分之间的关系

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无机物主要 是钙盐,使骨脆硬;有机物主要是蛋白质, 使骨柔韧。这两种成分使骨具有一定的硬 度,又有一定的弹性。
在人的一生中,骨的成分在不同发育阶段会出 现一定的变化,骨的特性也有所不同。
骨内无机物 含量 儿童和青少 年 成年人 不足2/3 约2/3
超过2/3
பைடு நூலகம்
骨内有机物 含量 超过1/3 约1/3
不足1/3
特性
弹性大、硬度 小、不易骨折 既坚固又有弹 性
老年人
弹性小、硬度 大、易骨折
现实生活中,一般小孩的柔韧性比较强,而 相反成年人或老年人的柔韧性就比较差, 这是为什么呢?
1.器材:较大的鱼肋骨,酒精灯,镊子,火柴 2.实验步骤: 点燃酒精灯,用镊子夹住一小段鱼肋骨在酒精灯上持 续煅烧(注意观察鱼骨的颜色变化),完全燃烧后,用 镊子轻轻敲打煅烧后的鱼肋骨(观察煅烧后的鱼骨有 什么特点?)。 思考:鱼骨中烧掉的是什么物质?剩下的 又是什么物质?
实验 结论: 剩下
烧掉
有机物 无机物 使骨脆硬
1.实验器材:鱼肋骨、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镊子、 烧杯、清水 2.实验步骤:将一根较大的鱼肋骨浸入盛有质量分 数为10%的盐酸的试管中(观察鱼肋骨的周围有什 么变化?)。大约15min后,用镊子取出鱼肋骨, 并用清水漂洗(观察鱼肋骨是否变软?)。再试 一试,鱼肋骨是否软的可以打结。 思考:实验中脱掉了什么物质?剩下了什 么物质? 脱掉 无机物 实验 结论: 剩下 有机物 使骨柔韧

生物材料骨的结构特点及修复用材料 1

生物材料骨的结构特点及修复用材料 1

生物材料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新鲜骨密质的生物力学性能:弯曲强度160Mpa, 剪切强度54Mpa,拉伸强度120~150Mpa,杨氏 模量18Gpa。新鲜骨抗压性能比砖块大30倍,比 花岗岩大2.5倍。在建筑材料中只有钢筋水泥在弹 性与坚固性相结合方面能与骨相比。
弹性模量(加载方向平行于骨的轴向) 10.4-19.6×109N/m2
• 骨的无机质也称为骨盐, 以钙、磷的化合物为主, 还含有镁、钠、钾和锶等阳离子,碳酸根、氟和 氯等阴离子。
2020/9/21
2
骨的组成
生物材料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骨盐的钙、磷的化合物主要是羟基磷灰石和磷酸 钙,其分子结构与自然界存在的羟基磷灰石相似, 基本分子式为 Ca10(PO4)6(OH)2或 3Ca3(PO4)2Ca(OH)2。
适应症
2020/9/21
18
骨的损伤与治疗
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生物材料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20/9/21
19
骨的损伤与治疗
生物材料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血肿形成:骨折处大量出血---形成血肿---血肿凝固---粘 合骨折断端。
2.肉牙组织形成:肉芽组织取代血肿---机化为肉芽组织
3. 纤维性骨痂:形成纤维性骨痂—连接断端—以软骨样组 织代替纤维血管性间质。
多余的骨则被吸收,以适应局部的负荷。
2020/9/21
第四讲
骨的结构特点及修复 用材料
一、骨的组成
生物材料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物质水平(化学组成)
• 骨骼含水约20%~30 %,其余大部分为固体成分。 其中65%以上为无机盐(骨盐),35%为有机质。
• 无机质决定骨的硬度,有机质决定骨的弹性和韧 性。

术题4分]从骨的理化性质来分析小儿骨和老人骨的构成特点及其临

术题4分]从骨的理化性质来分析小儿骨和老人骨的构成特点及其临

术题4分]从骨的理化性质来分析小儿骨和老人骨的构成特点及其临骨的化学成分:骨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有机物主要是蛋白质,使骨具有一定的韧度,而无机物主要是钙质和磷质使骨具有一定的硬度。

人体的骨就是这样由若干比例的有机物以及无机物组成,所以人骨既有韧度又有硬度,只是所占的比例有所不同。

人在不同年龄,骨的有机物与无机物的比例也不同,以儿童及少年的骨为例,有机物的含量比无机物为多,故此他们的骨,柔韧度及可塑性比较高,而老年人的骨,无机物的含量比有机物为多,故此他们的骨,硬度比较高,所以容易折断。

骨的物理特性:保护功能:骨骼能保护内部器官,如颅骨保护脑;肋骨保护胸腔。

支持功能:骨骼构成骨架,维持身体姿势。

造血功能:骨髓在长骨的骨髓腔和海绵骨的空隙,透过造血作用制造血球。

贮存功能:骨骼贮存身体重要的矿物质,例如钙和磷。

运动功能:骨骼、骨骼肌、肌腱、韧带和关节一起产生并传递力量使身体运动。

大部分的骨骼或多或少可以执行上述的所有功能,但是有些骨骼只负责其中几项。

少年儿童骨骼的化学组成成分中水和有机物的比例较大,无机盐的比例较少。

因此,少年儿童的骨质较疏松,弹性大,不易骨折,但承重后易变形、弯曲。

这就决定了儿童少年不宜过多承受大强度的力量练习,以免少年儿童骨骼畸形。

老年人随着老化的影响,骨骼结构发生进行性的退化和营养不良。

由于骨质丢失而出现骨萎缩和骨质疏松,在早年没有钙化的组织中出现异常的钙沉着,如肌腱附着点骨化等。

骨的老化还表现在化学成分的改变上,如青年人骨中含无机盐50%,中年人为60%,到老年人则为80%。

因此老年人骨的弹性、韧性减弱而变脆,轻微外力或跌倒易发生骨折,且愈合缓慢。

骨的组成

骨的组成

突然的高起称为突 较尖锐的小突起称为棘 基底较广的突起称为隆起 粗糙的隆起称粗隆 圆形的隆起称结节 细长的锐缘称嵴 低而粗涩的嵴称线
2.骨面凹陷
窝 凹 沟
压迹
大的凹陷称窝 小的凹陷称凹 长的凹陷称沟 浅的凹陷称压迹
3.骨的空腔
小房 管 口或孔 裂孔
骨内的空腔称腔、窦、房 小的空腔称小房 长形的空腔称管 腔或管的开口称口或孔 不整齐的开口称裂孔
4.骨端的膨大
较圆者称头 头下略细的部分称颈 椭圆的膨大称髁 髁上的突出部分称上髁
第二节 躯干骨
包括 椎骨、 肋 和胸骨
一、椎骨
在未成年前有32-33块 颈椎:7 块 胸椎:12 块 腰椎 :5 块 骶椎 :5 块 尾椎 :3-4 块
(一)椎骨的形态
椎孔 上关节突
椎体 椎弓根
横突
棘突
椎弓
椎弓板
(三)骨髓
骨髓腔 充填于
骨松质的间隙内
红骨髓 具造血功能
黄骨髓
不具造血功能
当体内大量失血时,可转 换为红骨髓恢复造血功能。 成人各占一半,可转化
三、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
无机物 碳酸钙、磷酸钙等 2/3 有硬度和脆性 有机物 胶原纤维和粘多糖蛋白 1/3 弹性、韧性
骨表面形态
1.骨面突起
突 棘 隆起 粗隆 结节 嵴 线
(一)椎骨的形态
椎上切迹 椎间孔 椎下切迹
(二)各部椎骨的特点
பைடு நூலகம்1.颈椎
(1)椎体较小,椎孔较大三角形; (2)横突根部有横突孔; (3)第2—6棘突末端分叉; (4)第3-7颈椎椎体上两侧有 椎体钩(钩椎关节); (5)关节突上的关节面呈水平位;
椎体钩
棘突
特化的颈椎

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是什么?

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是什么?

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是什么?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是事业单位的考点之一,骨是以骨组织(包括骨细胞、胶原纤维和基质等)为主体构成的器官,是在结缔组织或软骨基础上发育(骨化)形成的。

骨具有一定的形态,表面有较厚的致密结缔组织膜即骨膜包被,髓腔及小梁间隙分布有骨髓,骨膜内含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及神经,能不断进行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并有修复、再生和改建的能力。

经常锻炼可促进骨的良好发育,长期废用则出现骨质疏松。

骨为体内最坚硬的结缔组织,体内99%的钙是以羟基磷灰石形式贮存于骨内,因而骨为体内最大的钙库,与钙、磷代谢关系密切。

骨髓具有造血功能。

近几年来,骨成为了事业单位考试的“新宠”。

中公医考专家们就真题中出现的“骨”进行了详细的剖析,期望能给广大考生一些帮助。

【单选题】幼儿时期容易发生的骨折是:A.青枝骨折B.斜形骨折C.粉碎骨折D.嵌插骨折【答案】A。

解析:幼儿时期骨的有机质和无机质各占一半,故弹性较大,柔软,易发生变形,在外力作用下不易骨折或折而不断,称青枝骨折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骨由有机质和无机质组成。

有机质主要是骨胶原纤维束和黏多糖蛋白等,构成骨的支架,赋予骨以弹性和韧性。

无机质主要是碱性磷酸钙,使骨坚硬挺实。

脱钙骨(去除无机质)仍具原骨形状,但柔软有弹性;煅烧骨(去除有机质)虽形状不变,但脆而易碎。

两种成分的比例,随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

幼儿时期骨的有机质和无机质各占一半,故弹性较大,柔软,易发生变形,在外力作用下不易骨折或折而不断,称青枝骨折。

成年人骨有机质和无机质的比例约为3:7,最为合适,因而骨具有较大的硬度和一定的弹性。

老年人的骨无机质所占比例更大,脆性增加,但因激素水平下降,影响钙、磷的吸收和沉积,骨质呈现多孔性,骨组织的总量减少,表现为骨质疏松症,此时骨的脆性较大,易发生骨折。

以上为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相关知识点,大家在复习的时候注意各个年龄的特点,中公卫生人才网预祝大家考试顺利!。

八年级生物关于骨的知识点

八年级生物关于骨的知识点

八年级生物关于骨的知识点骨,作为构成动物体内骨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动物形态和机能的重要基础。

那么,在八年级生物学学习中,我们应该掌握哪些关于骨的知识点呢?下面,让我们来逐一探讨。

一、骨的组成
(1)骨的结构,包括骨头、骨皮质、骨髓腔和骨髓等组成部分。

(2)骨的化学组成,主要由无机盐和有机物质组成。

其中,无机盐主要包括磷酸钙和碳酸钙,有机物质则包括胶原纤维和非胶原蛋白。

二、骨的生长和发育
(1)骨发育,包括骨软骨和硬骨的发育过程。

软骨是骨的前身,而硬骨则是成熟的骨组织。

这一过程是不断重复的。

(2)骨生长,主要包括骨性生长和软骨性生长。

前者是指骨骺处的骨增长,后者则是指骨软骨初始位置处的增长。

(3)骨发育和生长的因素,包括营养、内分泌、物理因素和生长激素等。

三、骨的结构与功能
(1)骨的结构,主要包括靠近中心的骨髓腔、外围的骨皮质以及连接骨骼的韧带等。

(2)骨的功能,主要是支撑、保护、运动和代谢参与。

四、骨的代谢调节
(1)骨的代谢,主要包括骨形成和骨吸收。

前者是指新骨的生成和原有骨的修复,后者则是指原有骨的吸收和去除。

(2)骨代谢的调节,包括内分泌和环境等方面的因素。

其中,内分泌主要是通过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等来调节,环境主要是
指营养和运动的影响。

综上,以上是八年级生物学中与骨相关的一些知识点。

在学习
过程中,我们应该结合实际情况,理解骨的结构、功能及代谢调
节等方面的知识,以发挥其在我们身体中的重要功能。

骨的结构与表征参数

骨的结构与表征参数

骨的结构与表征参数骨是人体内最重要的组织之一,它支撑着身体的重量,保护着内部的器官,并提供了肌肉附着点。

骨的结构和表征参数是评估骨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从骨的结构和表征参数两个方面展开阐述。

一、骨的结构骨由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组成。

有机物质主要是胶原蛋白,占总质量的30-40%;无机物质主要是钙盐(磷酸钙、碳酸钙等),占总质量的60-70%。

从微观结构上看,骨由三种细胞构成: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

其中,成骨细胞主要负责合成和分泌胶原蛋白以及钙盐沉积;破骨细胞则主要负责吸收和去除老化、损伤或不需要的组织;成纤维细胞则参与了许多生长因子、激素等信号分子在生长发育和修复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从宏观结构上看,骨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四种类型。

其中,长骨是人体最常见的骨型,如股骨、胫骨等;短骨则主要分布在手掌和脚掌处,如腕骨、跗骨等;扁骨则主要分布在头颅和胸部,如颅骨、肋骨等;不规则骨则主要分布在脊柱和面部,如椎体、颧骨等。

二、表征参数1. 钙含量钙是构成人体内最丰富的无机物质之一,在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钙含量是评估人体内钙代谢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每天需要摄入800-1000毫克的钙。

2. 钙磷比钙磷比是指钙与磷之间的比值。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钙磷比应该在2:1到3:1之间。

如果这个比例过低或过高,则可能会影响到人体内其他物质的代谢和吸收。

3. 骨密度骨密度是评估骨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可以反映骨质量的多少。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骨密度应该在1.0g/cm³以上。

如果骨密度过低,则可能会导致骨质疏松等疾病。

4. 骨形态骨形态是指人体内各种类型的骨结构的形态和大小。

正常情况下,不同部位的骨形态应该符合其功能需求。

如果出现异常,则可能会影响到身体的正常运转。

总之,了解骨的结构和表征参数对于评估人体内钙代谢状态和骨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方面知识,并引起大家对于保护自身健康的重视。

八年级生物教案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

八年级生物教案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

成年人的股骨能承受250~400kg的压力,肱骨能承受174~276kg的压力。

骨的这种特性与骨的成分有密切关系。

【活动目标】1.初步学会设计实验探究骨的成分;2.对探究骨成分实验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实验结论;3.对青少年和老年人的骨质特性作出科学的解释。

【材料器具】羊或鲤鱼的肋骨、碳酸钙粉末、稀盐酸、解剖盘、镊子、酒精灯等。

【方法步骤】1.提出问题从解剖盘中取一根羊或鲤鱼的肋骨,用双手轻轻地将肋骨弯曲,你会感觉到骨既有硬度又有弹性。

骨为什么有这种物理特性呢?本组同学讨论后,提出的探究性问题是:()。

2.作出假设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将各种动物的骨研磨成骨粉,骨粉含有丰富的钙质。

骨也可以熬制骨胶,骨胶的黏合力很强。

依据这些事实你组作出的假设是:骨的成分中可能有:()。

3.制定计划(1)同学们曾经用燃烧法鉴定种子的某种成分,能否借鉴燃烧法鉴定骨中是否含有这种成分?(2)取少许白色的碳酸钙粉末,放入盛有稀盐酸的小试管内,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请同学们思考和讨论:若用稀盐酸浸泡鱼骨,将会得到怎样的结果?(3)制定探究骨成分的实验计划时,是否有设置对照的必要性?(4)将本组计划选用的实验材料、实验用具和药品试剂列出清单,并按照清单检查实验台上是否有必要的实验材料和设备?4.执行计划(1)小组内做好明确分工。

(2)参考下列表格,记录本组的实验现象。

注意:(1)使用酒精灯要注意安全;(2)用稀盐酸浸泡过的骨,要用镊子夹取,用清水冲洗后再观察。

5.交流与评价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进行科学探究的结果,展示实验处理材料。

操作项目实验组对照组ⅰⅱ实验方法用酒精灯火焰烧鱼骨用稀盐酸浸泡鱼骨不做处理结果鉴别方法用解剖针敲击处理材料将处理材料对折弯曲敲击和弯曲处理材料结果分析及结论【讨论】1.骨中能够燃烧的物质是什么?这种物质有什么特性?2.骨燃烧后的剩余物质是什么?这种物质有什么特性?3.骨浸泡在稀盐酸中,被溶解的成分是什么?这种物质有什么特性?4.骨浸泡在稀盐酸中,不能溶解的物质是什么?这种物质有什么特性?【思考】1.骨为什么既坚硬又有弹性?2.青少年为什么要注意坐、立、行的正确姿势?应该有哪些正确姿势?3.老年人为什么易骨折?为防止老年人骨折,我们能够做什么?4.为什么说骨是人体最大的钙库?青少年、老年人为什么需要补钙?。

04-2-骨

04-2-骨

(二)、骨密质 环骨板
内环骨板 :薄,不整齐 外环骨板 :厚,整齐
*穿通管

骨单位: 5-20层同心圆骨板(哈弗斯骨板)
*中央管(中央管)
间骨板:残余的不规则骨板
骨单位
骨单位
骨单位的更新及间骨板的形成
(三)、骨膜 骨外膜
外层:胶原纤维粗大密集, 形成穿通纤维
内层:富含小血管和细胞 (骨原细胞)
成骨细胞
3、骨细胞(osteocyte)
位置:胞体位于骨陷窝中,突起位于骨 小管中
形状:胞体扁圆形,多突起;胞质弱嗜
碱性,突起之间有缝隙连接
图16 骨磨片示骨陷窝(绿)和骨小管(蓝)
4、破骨细胞(osteoclast) 分布:骨质吸收部位的凹陷处 形态:体积大 结构:LM:多核,胞质嗜酸性
65%
√ 骨板:是骨质的结构单位,呈板层状。每层由平行排 列的胶原纤维,借基质粘合,并有钙盐沉积,从而形成的薄 板结构。
(二)细胞 1、骨原细胞(osteogenic cell) 分布:位于骨外膜内层、骨内膜及中央 管的腔面 结构:胞体小,梭形; 胞质弱嗜碱性 功能:能分裂分化为成骨细胞
2、成骨细胞(osteoblast) 分布:位于骨组织表面 形态:矮柱状,有突起 结构:LM 核圆,核仁清楚;胞质嗜碱性, 含丰富碱性磷酸酶(AKP) EM 丰富的RER,发达的Golgi. 功能:形成骨质
骨内膜:
三、骨的发生
(一)膜内成骨(intramembranous
间充质
ossification)
胚胎性结 缔组织膜
骨(扁骨)
(二)fication)
间充质
透明软 骨雏形
骨(长骨和 不规则骨)
EM:皱褶缘(微绒毛);线粒体;溶酶体; 环行亮区(细胞器少,含大量微丝) 功能:释放溶酶体酶和乳酸,使骨质吸收

骨的结构及功能

骨的结构及功能

骨的结构及功能
骨由骨质、骨膜、骨髓、骨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构成。

1、骨质:骨质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

前者质地坚硬、富有弹性,分布在骨骼表面,后者由骨小梁排列而成,分布在骨的内部,骨小梁虽然质地没有那么坚硬,但它独特的有规律的排列方式,可以让它承受较大的重量。

2、骨膜:骨膜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骨膜含有血管和神经,可以营养骨,司骨的感觉。

3、骨髓:骨髓腔和松质间隙内含有骨髓。

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红骨髓有造血功能,黄骨髓是脂肪组织,无造血能力,但在慢性失血过多或重度贫血时,黄骨髓可转化为红骨髓。

4、骨的血管、淋巴管、神经:滋养动脉一般会经骨干的滋养孔进入骨髓腔。

“骨的特性与骨的成分之间的关系”实验改进

“骨的特性与骨的成分之间的关系”实验改进

“骨的特性与骨的成分之间的关系”实验改进
陆红梅
【期刊名称】《中学生物教学》
【年(卷),期】2018(0)6X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度推进,教学应更关注学生的生物学科能力表现。

本文通过对苏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中'骨的特性与骨的成分之间的关系'实验进行改进,分析提高学生学科能力的方法。

1实验器材、实验装置图实验材料为:大小相同的鱼肋骨15根,质量分数为5%、10%、15%的盐酸溶液,食用白醋,量筒,培养皿(4套),镊子,清水,酒精灯,火柴,石棉网。

【总页数】2页(P66-67)
【关键词】生物学;石棉网;盐酸溶液;无机物;培养皿;实验步骤
【作者】陆红梅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魏村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91
【相关文献】
1.“骨的特性与骨的成分之间醮关系”实验教学设计 [J], 夏海威;
2.大鼠骨量与骨生物力学特性之间的相关性 [J], 伍贤平;廖二元;陆泽元;宋先村;黄干;邓小戈
3."骨的特性与骨的成分之间的关系"实验教学设计 [J], 夏海威
4.对"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实验的探究性教学 [J], 石初明;宗涛
5.初中生物学实验“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中脱钙试剂的研究 [J], 王慧;陈佳颖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骨骼 成分

骨骼 成分

骨骼成分
骨骼是人体内的支撑结构,由多种成分构成,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

以下是骨骼的主要成分:
1. 无机物质(约65%):
-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占据骨骼无机物的大部分,主要由磷酸钙和羟基组成。

这是赋予骨骼硬度和强度的关键成分。

-碳酸钙、镁、钠、钾等:也以少量存在于骨骼中,参与维持骨骼的酸碱平衡和其他生理过程。

2. 有机物质(约35%):
-胶原蛋白(Collagen):占有机物的大部分,是一种结构蛋白,赋予骨骼柔韧性。

胶原蛋白形成纤维状结构,将无机物质紧密地包裹在一起。

-骨细胞:骨骼中有不同类型的骨细胞,包括成骨细胞(osteoblasts)、破骨细胞(osteoclasts)、骨细胞(osteocytes)等,它们协同作用来维持骨骼的生长、修复和代谢。

3. 水分:
-骨骼中还含有一定比例的水分,约占骨骼总重量的15%左右。

水分的存在有助于骨骼的弹性和柔韧性。

4. 其他成分:
-血管和神经:骨骼中有血管和神经分布,确保骨骼组织能够得到足够的氧气、养分和神经控制。

-其他无机盐和蛋白质:少量的其他无机盐和蛋白质也存在于骨骼中,参与各种生物学过程。

骨骼的成分保持了一种平衡状态,有机物质提供柔韧性和弹性,而无机物质提供硬度和强度。

这种平衡状态使得骨骼既能够承受外部压力,又具有足够的韧性以防止断裂。

骨骼的组织和成分在生命周期中会不断发生变化,受到生长、发育、骨折修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骨组织综述

骨组织综述

骨组织综述骨组织是人体内一种特殊的结缔组织,具有坚硬、坚韧的特点。

它是构成人体骨骼的基本单位,起着支撑、保护、运动和造血等重要功能。

本文将从骨的组成、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发育等方面综述骨组织的特点。

一、骨的组成骨由无机盐和有机物质两部分组成。

无机盐主要是磷酸钙、碳酸钙和氟化物等,占骨的干重的60-70%。

有机物质主要是胶原纤维和非胶原蛋白质,占骨的干重的20-30%。

无机盐使骨坚硬,有机物质使骨具有韧性。

二、骨的形态结构骨由骨小梁、骨小板和骨膜等组成。

骨小梁是骨的基本结构单位,由骨小梁间隙和骨小梁板构成。

骨小梁间隙中有血管和骨髓,起到营养骨组织的作用。

骨小板是连接骨小梁的薄板状组织,使骨更加坚固。

骨膜是覆盖在骨表面的结缔组织薄膜,有血管和神经分布其中,起到保护骨和供应营养的作用。

三、骨的生理功能骨的生理功能主要包括支撑、保护、运动和造血等。

骨作为人体的支架,能够支撑和维持身体的形态和姿势。

骨还能保护内脏器官,如颅骨保护大脑、胸骨保护心脏和肺等。

骨还参与人体的运动,通过肌肉的收缩和骨的运动,使人体能够完成各种动作和活动。

此外,骨髓是人体内重要的造血器官,能够产生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血细胞,维持机体正常的血液系统功能。

四、骨的发育骨的发育经历了软骨模型形成、骨化和骨重塑等过程。

先天性软骨模型是胚胎期形成的,随着生长和发育,软骨逐渐骨化,最终形成成人的骨骼。

骨重塑是指骨组织中老骨被吸收,新骨形成的过程,主要由骨吸收细胞和骨生成细胞共同完成。

骨重塑是维持骨组织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机制,也是骨组织适应外界环境改变的重要手段。

总结起来,骨组织是人体内一种坚硬、坚韧的结缔组织,具有支撑、保护、运动和造血等重要功能。

它由无机盐和有机物质组成,形态结构包括骨小梁、骨小板和骨膜等。

骨的发育经历软骨模型形成、骨化和骨重塑等阶段。

了解骨组织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人体结构和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
课后探究 假如吃鱼时不小心被鱼骨卡住了喉 咙,喝醋能解决问题吗?请设计实 验进行验证。
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
课后作业
▪课后完成本节课的实验 报告。
盐城亭湖区青墩初级中学 董华斌
将实验一留下
的骨在酒精灯
上煅烧

骨验 的特性是由骨的
成分
决定的。

将实验二留下
的骨用10%的
盐酸脱钙
骨的煅烧和骨的脱钙实验说明骨内含有什么成分?这些成
分对骨的特性有什么影响?
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使得骨柔韧,
无机物使得骨硬而脆。这两种成分使得骨既有一定的硬度
又有一定的弹性。
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
想一想
在我们平常的印象中骨类似于 什么物质?
从这些表演者的动作中你认为 骨又类似于什么物质呢?
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
▪ 测试表明,成年人的股骨能承受 250—400kg的压力,肱骨能承受 174—276kg的压力。
▪ 请你从解剖盘中取一根鱼肋骨,用双 手轻轻地将肋骨折弯,你会感觉到骨 既有硬度又有弹性。骨为什么具有这 种物理特性呢?
骨的这种特性与骨的成分有密切关系。
骨中含有哪些物质呢?
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
❖ 摘 要: ❖ 动物骨头是肉类加工的副产品,由于富含
蛋白质,钙、磷等微量元素以及多种维生 素等营养成分,使其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其对动物生产性能的促进作用早已被人 们所认知,将其加工为骨粉后用于畜牧养 殖已在生产实践中大量利用。了解骨粉的 营养特性、掌握骨粉的加工及应用方法, 将有助于充分发挥骨粉的营养功效,提高 骨粉的利用价值。
讨论
从南走来一七十老人,从北跑来一七岁小孩, 两人相撞后都摔倒了,会出现什么不同后果?
联系实际,展开讨论:
在人的一生中,骨的成分在不同发育阶段中会出现一定 的变化,如下表:
儿童和 青少年 成年人
老年人
骨内无机 物含量 不足2/3
约2/3 多于2/3
骨内有机 物含量 超过1/3
约1/3 少于1/3
有机物 主要包含 蛋白质 无机物 主要包含 钙盐
❖有机物能够燃烧变成碳;无机 物不能燃烧,不变成碳
❖无机物(如钙)与盐酸发生化 学反应,就会生成可以溶于水 的物质而被溶解分离出来。
各抒己见
有机物
❖—— 无 机物 有无机物 使得骨具有韧性
❖—— 有机物
无 机物
无有机物
使得骨具有硬度
目的:
说出骨含有的成分及其与骨的特性之 间的关系
器材:
较大的鱼肋骨、酒精灯、 火柴、试管、 镊子、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自来水、 烧杯
实验注意事项:
1、正确安全使用酒精灯 2、盐酸对皮肤、眼等有伤害,请 不要直接接触。
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
做一做
实验前 看一看:感受它的颜色; 摸一摸:感受它的硬度; 弯一弯:感受它的弹性。
实验
实验操作
维生素等为有机物,有机物一般能燃烧;钙、铁、
硒、磷等为无机物,无机物一般不能燃烧。
有机物具有柔韧的特性,
无机物具有硬
而脆的特性。
结论:骨的成分包括 有机物 和 无机物 。有机物 使得 骨柔韧, 无机物 使得骨硬而脆。这两种成分使 得骨既有一定的硬度又有一定的弹性。
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
说一说
现象和感觉
结论
将一根较大的鱼肋骨放入盛有 不久,观察到骨的
骨问什实的验脱题 么一钙 :物质约量1质什5分mi数n又么后为,1使物0用%的镊鱼质子盐酸取骨使出试具鱼肋管骨中有骨,。脆具表面硬有有 的柔气泡特软性的。 呢特鱼鱼性肋骨的?性骨具物中有质?含。柔软有使特 清水漂洗,用手摸,感觉硬软, 发现鱼骨柔软可打结。 并试图打结。
结合杂技表演,你能不能用所学 知识解释一下,骨具有哪些特点 才能完成那么优美的动作?
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
实验延伸
A.煅烧后的骨浸泡在盐酸中会?
(完全溶解)
B.浸泡后的骨燃烧?
(完全燃烧)
问题:已经脱钙的骨是否还含有无机物?已经煅 烧的骨是否还含有有机物?
实验 实验操作
现象和感觉
结论及解释
特性
硬度小,弹性大,柔韧,易变形 坚固有弹性 弹性小,硬度大,易骨折
1、不同发育阶段的骨的成分不同,特性也不同。试完成上表。 2、结合实验解释为什么我们青少年要注意坐、立、行的姿势? 3、老年人为什么容易骨折?对此我们能做些什么?
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
儿童少年要养成正确的姿势
脊柱变形,不但 姿势形体不美, 还会压迫内脏, 影响发育。
用 镊子 夹住一小段鱼肋骨 放在酒精灯上持续煅烧。
实验二
骨的煅烧 将酒精的颜色由 乳白色变
成 灰白色 。
鱼肋骨中含有使
鱼骨具有脆硬 特
骨变成 细碎的粉未 。 性的物质。
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
实践:
查阅资料知道,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
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两类。蛋白质、糖类、脂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