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日知录》三则
合集下载
《日知录》三则
-8-
9 《日知录》三则
首页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顾炎武看到了“势”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主张进行社会变革, 提出要顺势而行,“物来而顺应”的变革思想。对于君主的地位,君主 与臣下的关系,顾炎武也作了新的解释。在《周室班爵禄》条中, 他说天子、公、侯、伯、子、男并不是天生的尊贵,他们管理国家 事务,与老百姓一样,也是靠劳动吃饭。“禄”是他们为老百姓工作, 取之于百姓的报酬。所以,君主不应该肆虐于上以自尊,不应该厚 取于民以自奉。他列举出大量的历史上“称臣下为父母”“人臣称人 君”“人臣称万岁”的例子,以淡化至高无上的君权,为建立新型的君 臣关系提供历史根据,表现出初步的民主思想。
点评:作者先从正面立论,一口气说出“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的四 个理由,即明治乱之理、纪政治得失、察民间隐情、彰美德善行。 这四个方面,可谓层次分明:“明治乱”是阐明为政理论,“纪政事”是 记录为政事迹,“察民隐”是体察民心,“乐道人之善”是体悟人情。执 笔为文,若能有以上功用,才称得上“有益于天下”,这样的文章,才可 以多多益善。
-12-
9 《日知录》三则
首页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3.分古今 (1)固有不.识.经术 古义:不懂。今义:不认识。 (2)一.号.为文人 古义:两个词,“一”为“一旦”,“号”为“称为,称”。 今义:表示次序第一或等级第一位。 (3)空同大以为不.平.矣 古义:不以为然。 今义:不公平;由不公平的事引起的愤怒和不满。 (4)欧阳永叔与学.者.言 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即,随即)
9 《日知录》三则
首页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顾炎武看到了“势”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主张进行社会变革, 提出要顺势而行,“物来而顺应”的变革思想。对于君主的地位,君主 与臣下的关系,顾炎武也作了新的解释。在《周室班爵禄》条中, 他说天子、公、侯、伯、子、男并不是天生的尊贵,他们管理国家 事务,与老百姓一样,也是靠劳动吃饭。“禄”是他们为老百姓工作, 取之于百姓的报酬。所以,君主不应该肆虐于上以自尊,不应该厚 取于民以自奉。他列举出大量的历史上“称臣下为父母”“人臣称人 君”“人臣称万岁”的例子,以淡化至高无上的君权,为建立新型的君 臣关系提供历史根据,表现出初步的民主思想。
点评:作者先从正面立论,一口气说出“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的四 个理由,即明治乱之理、纪政治得失、察民间隐情、彰美德善行。 这四个方面,可谓层次分明:“明治乱”是阐明为政理论,“纪政事”是 记录为政事迹,“察民隐”是体察民心,“乐道人之善”是体悟人情。执 笔为文,若能有以上功用,才称得上“有益于天下”,这样的文章,才可 以多多益善。
-12-
9 《日知录》三则
首页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3.分古今 (1)固有不.识.经术 古义:不懂。今义:不认识。 (2)一.号.为文人 古义:两个词,“一”为“一旦”,“号”为“称为,称”。 今义:表示次序第一或等级第一位。 (3)空同大以为不.平.矣 古义:不以为然。 今义:不公平;由不公平的事引起的愤怒和不满。 (4)欧阳永叔与学.者.言 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即,随即)
9.《日知录》三则
• 唐、宋以后,文人何其多啊!固然有不懂经学,不通古今,而自以为是文 人的啊。韩愈《符读书城南》有诗句说:“文章谁说不贵重,解说经义是 根本。雨水横流无根源,早晨满地夕已尽。为人不通古与今,如同马牛披 衣襟。行事立身陷不义,何能希望多名誉。”而宋朝的刘挚训诫子孙,常 说:“读书人应当以器量见识为先,一旦有了‘文人’的称号,这个人就 没有什么可观之处了。”如此来看以“文人”身分在世上出名,哪里值得 称道呢!这就是扬雄所说的“拾取我的文辞而不研究我的义理”啊。黄庭 坚说:“几十年来,先生君子只是用文章提拔奖掖后学,所以华而不实。” 本朝嘉靖年间以来,也有这样的风气。而陆深记载的刘健告诫庶吉士们的 话,李梦阳对此大为不平。《宋史》说,欧阳修与学人晤谈,不曾涉及文 章,只是谈吏政,认为文章只能滋润身心,政事可以惠及百姓。
• 南怀瑾先生曾言:“心思不定,看相算命。”真正的科学家、真正的哲
学家懂得了真理,才能泯除怪力乱神,而归于真实的平淡。怪力乱神四者, 是愚蠢人的作品,是聪明人的玩具。
【第二则】
子书自《孟》《荀》之外,如《老》《庄》《管》《商》 《申》《韩》,皆自成一家言。至《吕氏春秋》《淮南子》,则 不能自成,故取诸子之言,汇而为书,此子书之一变也。今人书 集一一尽出其手,必不能多,大抵如《吕览》《淮南》之类耳。 其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庶乎其传也 与?宋人书如司马温公《资治通鉴》、马贵与《文献通考》,皆 以一生精力成之,遂为后世不可无之书。而其中小有舛chuǎn漏, 尚亦不免。若后人之书愈多而愈舛漏,愈速而愈不传,所以然者, 其视成书太易,而急于求名故也。
• 《淮南子》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糅合了阴阳、墨、法和
一部分儒家思想,但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鸿”是广大的意思,
9.1《日知录》三则PPT课件人教版
-6-
9 《日知录》三则
首页
凝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作为明末清初思想家、文学家,他著作繁多,有《日知录》《天 下郡国利病书》《音学五书》《亭林诗文集》等。用毕生心力所 著的《日知录》,是顾炎武的读书札记的合集,以考据性文字居多, 内容丰富,考证翔实,集中反应了顾炎武的学术思想,对后世影响极 大。
第九单元 经世致用
-1-
9 《日知录》三则
了解知识领域 明确课节重点 掌握学习方法
首页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本单元课文涉及的是清代学术文章,主要介绍古代学者的治学态 度。“经典课文”为顾炎武的《<日知录>三则》,而“相关读物”则是 章学诚的《浙东学术》,从不同角度反应了经世致用的思想。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13-
9 《日知录》三则
首页
凝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4.析活用 (1)若夫怪.力乱.神之事 (形容词作名词,怪异之事;悖乱人伦道德之事) (2)朝.满夕已除(名词作状语,在早上) (3)马牛而襟.裾.(名词作动词,穿衣服) (4)然则以文人名.于世(名词作动词,闻名) (5)焉足重.哉(形容词作动词,称道) (6)摭我华而不实.我实(名词作动词,研究) (7)谓文章止于润.身(使动用法,使……受益)
点评:在此作者举出了两个事例,一为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 鉴》,一为马端临撰写的《文献通考》,称赞它们都是毕作者“一生 精力成之,遂为后世不可无之书”。作者举这两部书,看似随便,实有 深意,潜隐着他自己的价值尺度。这两部书都是经世致用著作的典 范,是史学巨著,在作者眼里显然高于一般的文人作品。因为有情 感的偏向寓注其中,作者对两位作者的著书态度大加称扬,对其书 的“小有舛漏”宽宏大量,可谓爱之也深,责之也轻。
9 《日知录》三则
首页
凝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作为明末清初思想家、文学家,他著作繁多,有《日知录》《天 下郡国利病书》《音学五书》《亭林诗文集》等。用毕生心力所 著的《日知录》,是顾炎武的读书札记的合集,以考据性文字居多, 内容丰富,考证翔实,集中反应了顾炎武的学术思想,对后世影响极 大。
第九单元 经世致用
-1-
9 《日知录》三则
了解知识领域 明确课节重点 掌握学习方法
首页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本单元课文涉及的是清代学术文章,主要介绍古代学者的治学态 度。“经典课文”为顾炎武的《<日知录>三则》,而“相关读物”则是 章学诚的《浙东学术》,从不同角度反应了经世致用的思想。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13-
9 《日知录》三则
首页
凝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4.析活用 (1)若夫怪.力乱.神之事 (形容词作名词,怪异之事;悖乱人伦道德之事) (2)朝.满夕已除(名词作状语,在早上) (3)马牛而襟.裾.(名词作动词,穿衣服) (4)然则以文人名.于世(名词作动词,闻名) (5)焉足重.哉(形容词作动词,称道) (6)摭我华而不实.我实(名词作动词,研究) (7)谓文章止于润.身(使动用法,使……受益)
点评:在此作者举出了两个事例,一为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 鉴》,一为马端临撰写的《文献通考》,称赞它们都是毕作者“一生 精力成之,遂为后世不可无之书”。作者举这两部书,看似随便,实有 深意,潜隐着他自己的价值尺度。这两部书都是经世致用著作的典 范,是史学巨著,在作者眼里显然高于一般的文人作品。因为有情 感的偏向寓注其中,作者对两位作者的著书态度大加称扬,对其书 的“小有舛漏”宽宏大量,可谓爱之也深,责之也轻。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九单元-9 《日知录》三则9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1.找出疑文难词人句之。多
2.思考:作者认为,作为文人不可或缺的条件 是什么?(用原文作答)
3.探讨:作者以“人识经术,通古今”区分文人, 作者赞治经者,轻为文者,你怎么看?
三读明宗义
探究: 1.三则文段均如何体现顾炎武的经世致用思想的?
一、主张作文要经世致用。 二、著书标准:必古人之所未就,后世之 所不可无。倡治学不为空言,要切合实际,以 期有用。 三、批文风浮华,倡“识经术,能古今” 从养器识角度强调修身重要性。 2.你如何看待作者的经世致用思想?
9 《日知录》三则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 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 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 之亡天下。
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国。保国者,其 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匹夫之 贱,与有责焉耳矣。
——《日知录》
——《日知录》
2
3
. ——
所日
能知
,其
《 论 语
可 谓 好 学
难忘的一天 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 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 玩,而是我们得回学校了。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时35分了。进入校门的时候,有 一位老师摸了摸我的头,微笑着说:“跳跳,你真厉害, 考了个全班第一!”我腼腆的笑了笑。
所 亡 , 月
子也无张已忘篇矣其 Nhomakorabea》
《
日
明知
录
顾 炎 武
》 三 则
“负经世之志,著资治之书”
“别著《日知录》,上篇经术,中篇治道,下篇博 闻。”
《日知录》是一部读书札记的合集,内容大体划为
1.找出疑文难词人句之。多
2.思考:作者认为,作为文人不可或缺的条件 是什么?(用原文作答)
3.探讨:作者以“人识经术,通古今”区分文人, 作者赞治经者,轻为文者,你怎么看?
三读明宗义
探究: 1.三则文段均如何体现顾炎武的经世致用思想的?
一、主张作文要经世致用。 二、著书标准:必古人之所未就,后世之 所不可无。倡治学不为空言,要切合实际,以 期有用。 三、批文风浮华,倡“识经术,能古今” 从养器识角度强调修身重要性。 2.你如何看待作者的经世致用思想?
9 《日知录》三则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 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 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 之亡天下。
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国。保国者,其 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匹夫之 贱,与有责焉耳矣。
——《日知录》
——《日知录》
2
3
. ——
所日
能知
,其
《 论 语
可 谓 好 学
难忘的一天 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 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 玩,而是我们得回学校了。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时35分了。进入校门的时候,有 一位老师摸了摸我的头,微笑着说:“跳跳,你真厉害, 考了个全班第一!”我腼腆的笑了笑。
所 亡 , 月
子也无张已忘篇矣其 Nhomakorabea》
《
日
明知
录
顾 炎 武
》 三 则
“负经世之志,著资治之书”
“别著《日知录》,上篇经术,中篇治道,下篇博 闻。”
《日知录》是一部读书札记的合集,内容大体划为
第9课 《日知录》三则
1.阅读第一则,思考下列问题。
①“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的原因是什么? 【自我核对】明道、纪政事、察民隐、乐道人善。 ②本则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自我核对】明道、纪政事、察民隐、乐道人善。
2.阅读第三则,思考下列问题。
①韩愈的诗有什么含意? 【自我核对】强调“经训”是学问的根本,博古通今是
治学之基石,舍此如“潢潦”,朝满夕涸,不但学问做不 成,安身立命也陷入困境。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志士。清兵南下,他参加昆山、 嘉定一带人民的抗清斗争,失败后,嗣母王氏绝食而死,临终 嘱咐他“无为异国臣子”,他终生遵守。此后洁身自保,多 次拒绝清廷的诏举,以死为誓,不复出仕,流寓北方达二十多 年,其民族气节一直激励着后世的志士仁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宋代以来,理学家批判地吸收了某些禅道思想,普遍关心天
(9)谓文章止于润身
润身,使动用法,使自身受益
5.特殊句式 (1)至《吕氏春秋》《淮南子》,不 能自成
省略句
(2)此子书之一变也
判断句
(3)何文人之多也
定语后置句
(4)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
判断句
(5)有益于将来
状语后置句
(6)行身陷不义
省略句
1.《文须有益于天下》强调了什么?论证了怎样的观点?
察民隐也
,乐道人之善也
。
不耻则无所不为 (3)不廉则无所不取, 。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谀佞( nì ng) ④襟裾( jū ) ②舛漏( chuǎn ) ⑤摭拾( zhí ) ③潢潦(huáng) ⑥菑畲( zī shē )
2.通假字
(1)剿袭之说
“剿”通“抄”
(2)庶乎其传也与
“与”通“欤”,句末语气词
9日知录三则
《著书之难》是《日知录》卷十九的第三篇, 以考察子书演变的轨迹为缘起,纵议“著书之 难”,意在强调自成一家的独立创作的可贵。作 者首肯《孟》《荀》,后及《老》《庄》《管》 《商》诸书,不难看出他以儒家著作为上的评价 准则;《孟》《荀》而外,列《老》《庄》于 《管》之前,不以年代列次,亦见出他对《老》 《庄》的称赏。然后捻出《吕氏春秋》《淮南 子》,指出它们是杂取诸子,“汇而成书”的, 所以不能自成体系,子书因此“一变”,遂流
顾炎武治学,并非纸上谈兵,亦且身 体力行,注重实际调查。他晚年流寓秦晋 之间,每出游,“以二马二骡载书自随, 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 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 之。”(全祖望《亭林先生神道表》)他 怀抱经世之才,不愿为统治者所用,常常 自己“小试”一番。他曾垦田于山东,畜 牧
学习要点
•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 2、了解顾炎武“文须有益于天下”、著书
贵独创、立身贵务实等思想,体会其“经 世致用”学术精神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 3、积累文言知识和文言词语。
• 顾炎武
“清学”开山始祖
——“通儒”顾炎武 原名绛,字忠清。明亡 后改名炎武,称亭林先生, 字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学 者尊为亭林先生。江苏昆山 人。他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 献。参加抗清斗争,后来致 力于学术研究。
2、著书之难,难在何处?作者推崇 的著书原则是什么?
著书难在自成一家之言。 著书原则: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 所不可无。
阅读第二则,讨论思考
• 论述的问题是什么? • 著书之难。 • 主要论证的方法是什么? • 事例论证、对比论证。
你认为作者提倡的著书原则是什么? (可以用文中语句回答。)
• 作者析古剖今,提出“必古人之所未 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的著书标准, 主张独创,反对急功近利,实际上还 是提倡治学不为空言,要切合实际, 期于有用。
第9单元9《日知录》三则
这书虽名仍为《子》但已经历了变化。 这就是扬雄说的“拾取了我的华丽形式,却没有汲取我的内 在实质”。 对国家有益处,对将来有益处。 对自己有害处,对别人无好处。
【答案】 D
【答案】 A
【答案】 D
《信陵君窃符救赵》 副词,表情态,秘密地,悄悄地
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晚上 名词作动词,为人,做人
名词作动词,穿衣服 名词作动词,汲取
使动用法,使……受益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名,名词作动词,出名;重,形容词作 动词,称道,推重
数词作副词,一旦 动词作名词,可观之处
两个词,“一”为“一旦”,“号”为“称,称为”。 不以为然。 求学的人。
第9单元9《日知录》三 则
jī chuǎn
huáng lǎo zhí
yú zī shē jīn jū
动词,通晓 《桃花源记》 动词,通行,通过
《师说》 形容词,普遍
《孔雀东南飞》 量词,遍
动词,交换 动词,轻视
形容词,容易 《廉颇蔺相如列传》
《察今》 动词,改变 《五蠹》
名词,见识 《琵琶行 并序》 动词,认识 《游褒禅山记》 动词,识别 《论语·述而》 动词,“志”,记住
连词,所以 《曹刿论战》 名词,原因 《鸿门宴》 名词,老交情
《促织》 副词,本来 《孔雀东南飞》 副词,仍然
名词,……其中
《出师表》 名词,期间
《扁鹊见数
《庖丁解牛》 名词,间隙,空隙
《桃花源记》 动词,隔绝
动词,参与
《曹刿论战》
《邹忌讽齐王纳谏》 副词,间或,断断续续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人的精神:吃得苦,不怕死,霸得蛮,耐得烦,燎得难
经世致用
• “经世致用”是中华文化特别是湖湘文化 的精华,起源于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 炎武、王夫之等人的学说。“经世”的 内涵是“经国济世”,强调要有远大理 想抱负,志存高远,胸怀天下,侧重 “形而上”;“致用”的内涵是“学用 结合”,强调要理论联系实际,脚踏实 地,注重实效,侧重“形而下”。
评价“经世致用”的现实意义
“经世致用”思想在近代中国,特别是湖 湘文化中有何发展?
近代以来,自曾国藩、左宗棠以及黄兴、 蔡锷身上,我们看到湖湘文化的影响,而毛 泽东、刘少奇等人将湖湘文化推向了一个新 的境界。湖湘文化的勇于艰苦创业,勤于开 拓创新,乐于牺牲奉献,善于包容互补,敢 为天下先的性格特征和济世救民精神,在毛 泽东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阅读第三则,讨论思考
• 论述的问题是什么? • 文人之多。 • 主要论证的方法是什么? • 引用论证
4、《文人之多》表明了作者的什
么观点?作者认为,作为文人,不可或
缺的条件是什么?(用原文作答)
要做真正意义上的文人,就应该识经 术,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古今”。
内容小结:
多
不识经术 不通古今
韩愈 刘挚 扬雄 黄鲁直
文人不足贵
为学要通古今之变,要经世致用
• 小结:这则文字,引用古人论述,核以
当时社会风气,对唐宋以下文人泛滥,世 风浮华表示了极大的忧虑,作者融入了他 对于立身处世的深沉思考,总归于为学要 通古今之变,要经世致用。(当时文人的 思想观念出了问题,要端正创作态度)
经世致用
• “经世致用”是中华文化特别是湖湘文化 的精华,起源于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 炎武、王夫之等人的学说。“经世”的 内涵是“经国济世”,强调要有远大理 想抱负,志存高远,胸怀天下,侧重 “形而上”;“致用”的内涵是“学用 结合”,强调要理论联系实际,脚踏实 地,注重实效,侧重“形而下”。
评价“经世致用”的现实意义
“经世致用”思想在近代中国,特别是湖 湘文化中有何发展?
近代以来,自曾国藩、左宗棠以及黄兴、 蔡锷身上,我们看到湖湘文化的影响,而毛 泽东、刘少奇等人将湖湘文化推向了一个新 的境界。湖湘文化的勇于艰苦创业,勤于开 拓创新,乐于牺牲奉献,善于包容互补,敢 为天下先的性格特征和济世救民精神,在毛 泽东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阅读第三则,讨论思考
• 论述的问题是什么? • 文人之多。 • 主要论证的方法是什么? • 引用论证
4、《文人之多》表明了作者的什
么观点?作者认为,作为文人,不可或
缺的条件是什么?(用原文作答)
要做真正意义上的文人,就应该识经 术,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古今”。
内容小结:
多
不识经术 不通古今
韩愈 刘挚 扬雄 黄鲁直
文人不足贵
为学要通古今之变,要经世致用
• 小结:这则文字,引用古人论述,核以
当时社会风气,对唐宋以下文人泛滥,世 风浮华表示了极大的忧虑,作者融入了他 对于立身处世的深沉思考,总归于为学要 通古今之变,要经世致用。(当时文人的 思想观念出了问题,要端正创作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