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3课 :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3课 :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 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毛泽东主席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
斯在意条大义约林:上出签席促字签进。字经这仪济是式新。的中周恢国恩复与来外总与国理发签兼展订外,的长第代打一表破个中帝条国约政。府 国主义的封锁与孤立,巩固中苏团结。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缔约国双方 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 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 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一 方受到日本或日本同盟国之侵略而处于战争状 态时,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 助。”
• A.求同存异方针 • B.平等互惠原则 •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D.多边外交策略
“求同存异”的内涵:
同: (1)共同的遭遇:都遭受过殖民主义的 侵略; (2)共同的任务:都面临民族独立、发 展民族经济的任务;
异: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政治体制不同, 意识形态不同。
独立自主的 和平外交方针
另起炉灶
外交基本方针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中 初期外交成就:

初 1、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
际会议上的发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
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
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地注意。中国人
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
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你认为这次会议
应该是
A.第26届联大 B.中苏建交谈判
C.日内瓦会议
D.亚非会议
• 7.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进一步阐述 的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是
②形成了“万隆精神”。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 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 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 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 显然是存在的。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总结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总结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标要求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单元综述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建国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先后参加了在日内瓦和万隆举行的两次重要国际会议,并发挥了积极作用。

50年代末开始,中苏关系急剧恶化,中国政府坚决对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行径进行抵制。

2、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和转机,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日建交,国际上出现了更广泛的与中国建交的热潮,打开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适应新的形势,对外交政策和国际战略作出重大调整,采取“走出去”所谓外交战略,积极参加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取得重大成果,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人类共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学法指导在学习本单元内容时,应注意树立历史发展的脉络,着重把握中国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当时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所作出的几次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以及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同时注意相关知识的链接。

需要注意的问题1.教师要向学生强调国际形势的错综复杂、风云变幻,作为一个大国和国力相对薄弱的国家,进行外交活动是相当艰难的。

在此基础上,介绍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领导人的外交思想或外交生涯。

通过学习探究,了解这些领导人身上所表现出的外交智慧,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和人生成长方面的启迪。

2.进行问题教学,使学生积极思考探究。

第一,新中国成立后,是怎样扭转屈辱外交局面的?第二,在建国初期,新中国为什么要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第三,我国为什么要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有何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第四,改革开放以后,为什么要调整对外政策?如何评价这一时期我国的外交活动和成果?3.要结合教学参考书,多给学生提供历史材料,让学生了解历史的本来面貌,培养分析和概括能力。

高中历史 第7单元 第1课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件 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7单元 第1课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件 人民版必修1

(2008年高考江苏卷 年高考江苏卷)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 年中苏两国签署《 年高考江苏卷 年中苏两国签署 年中俄等六国签署《 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两次外 年中俄等六国签署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 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 ) 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 D.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 . [试解 ________ 试解] 试解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比较的能力。进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比较的能力。 解析 时期我国奉行的是不结盟政策, 项排除 新中国成立初期, 项排除; 时期我国奉行的是不结盟政策,A项排除;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实 行的是“一边倒”的外交策略, 项排除 项排除; 行的是“一边倒”的外交策略,C项排除;1950年时没有涉及打击国 年时没有涉及打击国 际恐怖主义势力的活动, 项排除 项排除; 际恐怖主义势力的活动,D项排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一直是 我国外交活动的基本政策, 项正确。 我国外交活动的基本政策,故B项正确。 项正确 [答案 B 答案] 答案
一、新中国初期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新中国初期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1.新中国成立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没有独立自主的外交, .新中国成立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没有独立自主的外交, 在国际上没有地位,受尽帝国主义的凌辱。 在国际上没有地位,受尽帝国主义的凌辱。 2.新中国成立时,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不承认新中国,对新 .新中国成立时,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不承认新中国, 中国采取封锁、孤立、包围和敌视的政策,妄图扼杀新政权。 中国采取封锁、孤立、包围和敌视的政策,妄图扼杀新政权。 3.新中国成立时,社会主义已形成一个世界体系。欧洲、亚洲建立 .新中国成立时,社会主义已形成一个世界体系。欧洲、 起许多人民民主国家,并和苏联一起形成社会主义阵营; 起许多人民民主国家,并和苏联一起形成社会主义阵营;亚、非、拉 美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 美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许多国家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枷 赢得了民族独立。 锁,赢得了民族独立。所有这些都为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4.自遵义会议后,中国共产党政治上已日趋成熟,善于把马克思主 .自遵义会议后,中国共产党政治上已日趋成熟, 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 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走自己独立自主的道路 能够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 ,能够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 5.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独立自主的国家。新中国要改变半殖 .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独立自主的国家。 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彻底消除帝国主义的在华残余势力, 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彻底消除帝国主义的在华残余势力,废除帝 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 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就必 须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须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复习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复习课件
关系。
外交成就
中国在 联合国合法 席位的恢 复;中美关 系的正常 化;中日建 交。
时期 国内外形势 外交政策 特点
外交成就
改革 开放 后

世界多 极化趋势、 国内现代化 建设的需 要。
坚持 独立自主 的外交政 策,实行 不结盟政 策,对外 开放。

开展多边外
对霸权 交,开展以联合
主义, 国为中心的多边
5.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愿在平等互利原 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和地区广泛开展贸易往 来、经济技术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促进共同繁 荣。 6.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 区稳定的坚定力量。
“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
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这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外交政策的新特点是( )
“一边 实行“一
倒” 边倒”的 外交方 针。
外交成就
同苏联 等17国建立 外交关系, 并提出和平 共处五项原 则。
时期 国内外形势 外交政策 特点
20世 纪70 年代
扩大 中国国际
改善 外交,改 地位提高;第
同西方国 善与美国 三世界崛起;
家之间的 等资本主 美苏争霸,美
关系。 义国家的 国处于劣势。
A.坚持独立自主
B.实行睦邻友好政策
C.反对霸权主义
D.推行不结盟政策
解析:
本题易错的原因在于对“新特点”理解不准
确。独立自主是我国一直坚持的外交政策,不属
于新特点,A项不符合题意;实行睦邻友好政策、 反对霸权主义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D
谢谢
维护世 外交以及积极参
界和 与地区性国际组
平。 织的外交活动。
二、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 1.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对于一切国际事务, 都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决定 自己的立场和政策,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中 国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不搞军事集团, 不参加军备竞赛,不进行军事扩张。 2.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中国认为,国 与国之间应通过协商和平解决彼此间的纠纷和争 端,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能以任何 借口干涉他国内政。中国从不把自己的社会制度 和意识形态强加于别国,也反对别国把它们的社 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我国及其他国家。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件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件

中美关系改善的主要原因 材料一:1971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后,作为安理会五 ①美国的经济增长趋于缓慢 美 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国 ②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 材料二:1969年3月,苏军入侵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国一侧的 ③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 珍宝岛,中苏两国军队发生激烈交火,珍宝岛之战将恶化 的中苏关系降到冰点。中苏边境陈兵百万,剑拔弩张,大 ①牵制和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 中 规模军事冲突有一触即发之势,这一切使中国人感到苏联 ②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 国 已经蜕变为一个“社会帝国主义”国家,比美国更富有侵 略性。 ③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 材料三:70年代的美国,由于经济增长趋于缓慢,又陷入 70年代中美关系的改善是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 侵越战争的泥潭,不得不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尼克松 迫于形势的变化,对美国的对外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
(3)简要说明“万隆会议”对当时中国的外交所起的作用

• • • • • • • • • • • • • • • • • • •
新中国成立初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17个国家 1.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1949年10月3日 2.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4日 3.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1949年10月5日 4.匈牙利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6日 5.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6日 6.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1949年10月6日 7.波兰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7日 8.蒙古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6日 9.德意志民主共和国1949年10月27日 10.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1949年11月23日 11.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1950年1月18日 12.印度共和国1950年4月1日 13.瑞典王国1950年5月9日 意义: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14.丹麦王国1950年5月11日 15.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1950年6月8日 16.瑞士联盟1950年9月14日 17.芬兰共和国1950年10月28日 另外,还有英国、挪威、荷兰、印度尼西亚、尼泊尔、 巴基斯坦、锡兰、阿富汗8个国家也承认了中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现代中国对外关系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现代中国对外关系课件
探究六:毛泽东明确表示,要去,为什么不去?这是非洲黑人兄 弟和中小国家用轿子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不去就脱离群众了。 结合毛泽东的话思考:70年代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原因是什么?
(1)中国: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上升,和平共处五原则被大多数亚 非国家接受。
主义阵营一边

“团结世界人民”积极争取殖民地半殖 巩固发展和平力量, 民地国家及资本主义 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 国家的人民
探究二:新中国为什么要采取“一边倒”方针?是 倒向苏联吗?你怎么看一边倒?
角度:原因、含义、评价(积极、消极)
原因:历史—苏联对中国革命的同情和支持;中苏两党 意识形态联系
目的--保障胜利成果;维护独立与安全;打破美国孤立 封锁;赢得苏联支持
有利形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削弱 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出现 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不利形势: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充满敌意 美国对新中国封锁、孤立、包围
主要特点: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
总原则: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方针:“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内容
含义
意义
“另起炉灶”
评价:积极—达到上述目的。
消极—某些主权方面受到损害
这一政策是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物,在处理国家关系上不 具有广泛适用性
二、新中国初期外交成就和影响
1、掀起第一个建交浪潮
2、中苏建交并签定《中苏友好互助条约》--保障新中国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 平;促进中国经济恢复和发展。
3、50年代初期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
4、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重要国际会议,提高新 中国声誉。
5、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高中历史人教必修1课件单元整合7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高中历史人教必修1课件单元整合7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二
关系实现正 常化,许多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原因:美国孤立中国的 政策失败;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急于改善同中国的关系;中 国综合实力增强,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
4.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结盟政策。原因:由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 体,世界格局由美苏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 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中国的经济建设也需要一个和平安全的国 际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 界一切友好国家和平相处,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维护世界 和平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二
3.20世纪90年代以来,时而紧张时而缓和 原因:(1)中美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利益冲突,矛盾、斗争乃至对抗 在所难免。台湾问题历来是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 (2)中美之间也存在着共同的利益:经济上相互需要,政治上互有 所求。为了各自的利益,双方可作出妥协。中美都是联合国安理会 常任理事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都负有重大责任。
一二
二、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的主要发展历程 1.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对中国经济封锁、外交 孤立、军事威胁 原因:(1)根本原因:中美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和冲突。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全球霸权,在中国“扶蒋反共”。 2.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中美关系走向缓和,最终实现关系正常 化 原因:(1)从美国方面看: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美国在美苏争 霸中处于守势;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美国经济发展缓慢,被西欧和 日本赶上。 (2)从中国方面看: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牵制和对付苏联的威胁;实 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解决中美之间的长期争端。
单元整合
一二
一、新中国外交方针的调整变化及成因 1.新中国成立初期:“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1.下图中标注的地区既是我国近代被迫开放的第一批口岸又是新时期中国主动开放的经济特区的是()A. ①处B. ②处C. ③处D. ④处【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是福建②宁波③武汉④是天津改革开放开设的经济特区有深圳、厦门、福建、汕头故A项正确BCD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故选A2.经过新中国初期三年国民经济恢复私营企业的大多数……不再是纯粹的私人资本主义性质而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同社会主义经济相联系的、并受工人监督的国家资本主义企业了这种状况()A. 说明国民经济恢复收到良好效果B. 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良好基础C. 确立了人民政府的经济领导地位D. 把私营企业纳入了计划经济轨道【答案】B【解析】材料表明私营企业的大多数接受人民政府的管理建立了和社会主义经济的联系并接受工人监督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企业这就为私营企业走向公私合营、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三年国民经济恢复的成效故A项错误人民政府从成立之日起就具有对经济的领导权故C项错误新中国初期三年尚未形成计划经济体制故D项错误故选B3.自1958年戴高乐再次执政后不顾美国的阻挠派代表赴华谈判建交事宜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决定建立外交关系这一事件被西方媒体称为是“外交核爆炸” 其主要的背景是()A. 中、苏两国间关系的变化B. 美、法两国间关系的变化C. 美、苏两国间关系的变化D. “一边倒”理论的提出【答案】A【解析】1958年之后中苏关系逐渐破裂所以为了与苏联对抗中国调整了与欧洲国家间的关系故答案选A虽然这时候法国同中国建交冲击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但是美法同属于资本主义阵营关系并未发生实质变化故B错误美苏仍处于争霸时期关系也未发生实质上的变化故C错误“一边倒”是建国初期提出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错误故选A4.20世纪八十年代初邓小平指出“现在进一步考虑和平共处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某些问题恐怕也是一个好办法”这里的“某些问题”是指()A. 国家统一B. 所有制问题C. 民族关系D. 中共与民主党派关系【答案】A【解析】本题需抓住关键信息“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某些问题” 联系80年代邓小平理论的发展的史实可知这里的和平共处指的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和平共处即一国两制故A项正确 B、C、D都不符合题意5.1953年3月中日双方达成日侨回国协议 1955年3月中国派出贸易代表团访日中日双方签署民间贸易协定两国的贸易关系有了显著的发展这反映了()A. 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B. 中日两国共同应对苏联的威胁C. 中苏同盟关系的破裂D. 中国和平共处外交政策的实践【答案】D【解析】A.中日关系正常化是在20世纪70年代B.材料是中日之间的贸易关系没有涉及应对苏联的威胁C.中苏关系当时还没有破裂D.从材料可以看出中日两国之间有了明显的贸易联系这体现了和平共处的特点故选D6.1969年3月中苏边防部队在珍宝岛发生武装冲突毛泽东认为“中苏发生交战了给美国人出了个题目好做文章了”6~10月陈毅等四位元帅应中央要求就当时的国际形势提交了《对目前局势的看法》等报告陈毅等人对“目前局势”的战略性建议最有可能是()A. 积极改善中美关系B. 争取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C. 推动中日两国建交D. 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答案】A【解析】材料“1969年3月中苏边防部队在珍宝岛发生武装冲突”表明此时中苏关系恶化在这种形势下改善中美关系共同应对苏联很有必要 A 项正确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与“中苏发生交战”没有直接关联 B项错误中日两国建交是在1972年直接推动因素是中美关系的改善 C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就注重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D项错误故选A7.中国政府坚持“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 高度重视周边外交贯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提出和制定了“睦邻、安邦、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下列能体现“周边是首要”的相关史实是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首次提出B.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了正常化C.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D. 与英国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答案】A【解析】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答案为A项美国、英国不是中国的周边国家排除B、D项中国在联合国恢复合法席位不属于“周边外交”的内容排除C项8.进入21世纪以来中印实现首次战略对话中俄战略贸易伙伴关系进一步加强中韩贸易额不断增加在东南亚地区中国继续推行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在中亚地区以“上海合作组织”为平台加强对话这说明21世纪以来中国()A. 努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大国关系B. 外交手段更加注重人性化和多元化C. 多边外交理念的不断发展深化D. 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答案】D【解析】9.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参加的国际组织的数量接近于零而到90年代中期中国参加的国际组织达600多个是世界各国平均值的1.8倍这说明新时期我国()A. 开始打破西方的外交孤立B. 多边外交取得重大成就C. 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贡献D. 成为国际组织的主建者【答案】B【解析】10.北京大学教授王东在《中国共产党怎样破解了历史与现实难题》一文中指出“改革开放20多年同新中国建立初期头八年相比同是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峰时期、黄金时代”这两个时期的相同点是()A. 一定程度上受“左”倾思想影响B. 完成了对所有制性质的根本变革C. 大力引进和运用国外的先进经验D. 对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进行探索【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分析选项 A、B是改革开放前与改革开放后不符合D是改革开放后的情形与“新中国建立初期头八年”不符故选C11.2009年联合国安理会发表决议呼吁立即在加沙地带实行“持久的、受到全面尊重的停火”后中方敦促有关各方全面有效落实决议立即实现停火这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是()A.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是我国外交的一贯原则B. 重视同世界大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C. 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D. 实行不结盟政策【答案】C【解析】12.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份中共中央工作文件指出由于美国低估会议的可能成果以及美、英、法之间存在着多种矛盾中国应该采取积极方针打破美国封锁、禁运、扩军备战的政策促进国际紧张局势的缓和与这份文件相关的外交活动()A. 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顺利解决B. 促进了中国与新兴民族国家建交C. 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被彻底打破D. 西方国家开始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答案】A【解析】13.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后其由对话机制转变为地区合作组织从解决边界问题转为反对恐怖主义等从注重内部整合转向发展对外关系这说明上海合作组织()A. 应对外部能力强化B. 注重维护地区稳定C. 职能定位较为模糊D. 合作程度不断深化【答案】D【解析】14.有学者评价某次国际会议“新中国外交官第一次在异国集中面对世界各主要大国参与讨论解决当时世界上最敏感和最重要的地区冲突为亚洲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如此评价是基于这次国际会议上()A. 中国政府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 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C. 周恩来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D. 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举行了首次会晤【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关键词“第一次”、“大国”、“地区冲突”、“亚洲和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判断是日内瓦会议再回忆该会议的成果即可得出B正确A是在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是提出故排除C是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故排除五大常任理事国首脑会晤是在2000年故排除D15.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的外交关系图2反映的外交关系与图1的不同之处在于()A. 缔结军事同盟B. 坚持独立自主C. 加强友好磋商D. 结伴而不结盟【答案】D【解析】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缔结的是军事同盟《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是一个区域多边合作组织主要是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的合作的组织不是政治军事组织也不是区域经济集团属于结伴而不结盟故A项错误 D项正确坚持独立自主始终是我们的外交方针不属于差异 B项错误加强友好磋商属于相同之处 C项错误故选D16.这是一种全方位的无敌国外交战略在国际上保持自己的独立地位不与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建立军事战略关系对于任何国际问题总是根据其是非曲直做出自己独立的判断以此决定自己的政策和立场此一外交战略()A. 是新中国一贯的外交政策B. 是新时期发展我国经济的需要C. 使中国成为不结盟运动领导者D. 放弃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初期实行与苏联结盟政策所以材料中所述政策并不是新中国一贯的外交政策故A选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趋势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的国际环境下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经济成就突出国际影响力增强在外交上我们更应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故B选项正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并不是不结盟运动的领导者故C选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并没有放弃意识形态分歧故D选项错误故选B17.20世纪60年代末沈阳、长春等城市的高等院校或外迁或裁并或疏散修建地下防空工事是当时各级革委会普遍重视的工作黑龙江省把工人、农民、机关干部、学生以及街道居民都以民兵的形式组织起来实现全民皆兵东北地区出现的这变化的客观因素是()A. 边境局势持续紧张B. “以阶级斗争为纲”错误方针的影响C. 中苏关系开始恶化D. 朝鲜半岛冷战局面的持续性发展【答案】A【解析】材料主要叙述了20世纪60年代末我国东北地区的紧张局势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文革” 客观原因则是中苏关系持续恶化导致边境地区局势持续紧张影响了东北地区的社会安定故A项正确排除B项中苏关系恶化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排除C项当时朝鲜半岛的冷战局面对我国东北地区的影响相对较小排除D项故选A18.毛泽东认为“1950年《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的签订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的经济建设和共同对付可能出现的帝国主义侵略争取世界的和平” 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A. 是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结合B. 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C. 由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的转型D. 取决于地缘政治的考量【答案】A【解析】”1950年《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的签订“表明当时新中国把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相结合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故A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故B错误CD材料未体现排除19.20世纪70年代初国家批准“四三方案”(因计划用外汇43亿美元)从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引进先进成套技术设备兴建了二十多个大型工业项目至1982年全部投产成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该材料主要表明()A. 对外开放的步伐大大加快B. 拉开中国与西方往来序幕C. 外交环境影响经济的发展D. “左”倾错误得到彻底纠正【答案】C【解析】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缓和中日建交因此中国能够利用外汇从美日等国购进成套技术设备说明外交环境影响经济发展 C正确对外开放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施的排除A“序幕”不符合史实 1964年中法建交排除BD项中“彻底”表述绝对 20世纪70年代初“文革”尚未结束排除故选C20.对于下图支持中国票数持续增长情况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A. “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实施B. “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C.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D. 美苏对中国的战略“扶持”【答案】D【解析】A是新中国成立初提出的外交方针推动了支持中国的票数持续增长B1955年万隆会议中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有利于中国得到支持C1961年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推动中国在恢复联合国合法权利时的票数持续增长D表述有误 60年代初开始中苏关系恶化 1972年中美关系才开始正常化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21.(1)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21.(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改革开放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我国外交的指导意义指出在这一原则指导下我国外交在21世纪初取得的重要成就【答案】(1)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解析】(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可结合材料“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无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和所学知识回答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答案】(2)意义成为中国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的出发点成就建立上海合作组织(“上合组织”)首倡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首次会晤(安理会“五常”首脑会晤)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加入世贸组织(WTO)【解析】(2)根据材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并且正在启发人们对新型国际关系的深刻思考引导人们进行新的多方面的实践在这方面已经有种种有益的尝试”和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中国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的出发点我国外交在21世纪初取得的重要成就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如建立上海合作组织首倡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首次会晤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加入世贸组织22.(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其历史影响22.(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外交理念变化的表现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意义【答案】(1)特点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呈现出被动转型的特征评析促进了近代外交理念的转变指导了外交机构的建立推进了外交学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加速了西学东渐的进程等但没有改变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局面【解析】(1)特点由材料一中的“中国近代(1840~1919年)外交转型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可得出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由材料一中的“它不是基于晚清社会内部新因素产生与发展的刺激而做出的主动反应而是针对外部强敌对晚清政府与国家安全造成的威胁所做出的被动对策”可得出呈现出被动转型的特征评析结合所学近代前期外国列强的侵略与中国外交转型的相关史实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即可具体来说从积极影响看近代中国外交的转型从思想上来说促进了近代外交理念的转变从具体实践来说指导了外交机构的建立从外交了理论来说推进了外交学的发展从中国的发展来讲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也加速了西学东渐的进程等从局限性看中国近代外交转型虽然实现但没有改变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局面更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答案】(2)理念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和平发展道路构建和谐世界等意义反映了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指明了国际社会的前进方向有利于中国和平发展促进了世界繁荣进步【解析】(2)理念需要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方针和政策回答具体来说新中国成立之初就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1953年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改革开放以来开始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努力并提出和平发展道路和构建和谐世界等意义由材料二中的“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可得出反映了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由材料二中的“指明了国际社会的前进方向”可得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明了国际社会的前进方向由材料二中的“对中国和平发展、世界繁荣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可得出有利于中国和平发展促进了世界繁荣进步。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人教版(1)了解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确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知道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的基本史实,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一、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1、新中国外交:背景:二战后,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立”;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唯一合法政府”政策:“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内容:①“另起炉灶”---不承认一切屈辱外交,建立独立自主的平等外交关系;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残余,取缔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③“一边倒”--- 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一边,使新中国不致于处于孤立地位;意义:这些方针把旧中国的屈辱外交,改造成了新中国的独立自主的外交;2、第一次建交高潮(建国一年):17国建交8国承认;突出成就:中苏建交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冲破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孤立政策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953年12月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意义:标志新中国外交的成熟: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

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基础;在国际上造成广泛深远影响,发展成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基本准则。

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1、日内瓦会议(瑞士)1954年:背景:美国企图从印度支那地区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为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参加者:中苏美英法及有关国家外长;特点: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结果:中国代表团积极推动下,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大大提高新中国国际声誉;2、万隆国际会议(印尼)1955年:背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内容: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特点: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者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作用:周恩来在会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使会议成功,加强中国同亚非各国联系(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及意义。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知识整合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历史教案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知识整合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历史教案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各个阶段的外交政策时间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70年代80年代起特点“一边倒”扩大外交,改善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开展多边外交,积极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之中;全面推进特色大国外交原因二战后出现美苏为首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尖锐对立;美苏对新中国采取截然不同的态度;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和经济建设需要国际援助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守势;苏联陈兵边境,给中国造成巨大压力;中美双方都有改善关系的要求美苏关系缓和,第三世界发展壮大等国际形势的发展需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作用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先后与苏联等17国建交,从而使新中国在保卫胜利果实、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中日、中美关系正常化,促使中国同更多的西方国家建交,扩大了世界影响我国同周边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赢得了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已经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

同时,广泛的外交活动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二、现代中美关系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形成原因阶段特点形成原因二战结束到20世纪60年代末中美处于对抗状态美国推行反共、反社会主义和反人民民主国家的全球霸权政策。

这期间,美国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侵朝、入侵台湾海峡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中美关系走向缓和,最终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美国侵越失败,在美苏争霸中相互削弱并处于守势,迫使美国调整战略和对华关系;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国际地位的逐步提高,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美国的霸权政策遭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反对;中国得到世界人民特别是第三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20世纪90年代以既对抗美国“和平演变”战略在东欧、苏联得逞,使之。

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一复习方案: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含答案【精编】.doc

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一复习方案: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含答案【精编】.doc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学习目标】识记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及成果、70年代的外交成就及改革开放后的外交建树;分析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

【线索特征】本单元介绍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线索为:此阶段的历史特征是: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是现代中国一贯的外交政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外交环境是现代中国外交一贯的目的;外交思想经历了从“革命外交”到“务实外交”的转变。

【知识梳理】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建国初期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方针是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产生此方针的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新的政治格局,即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主要包括:“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①。

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953年,周恩在接见②代表团,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解决③问题的基本准则。

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1954年,中国以五大国之一地位出席了④会议。

1955年,中国参加了亚非国家⑤会议。

会上,周恩鲜明地提出“⑥”(同遭遇同发展、社会制度不同)的方针,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原因:①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②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2.恢复:⑦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

3.影响①说明长期以美国实行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是中国外交重大胜利;②也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③大大增强了第三世界在联合国的力量。

二、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1.原因:双方的共同要求。

2.过程①1971年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同年基辛格秘密访华。

②⑧年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阐述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③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3.中日关系的改善直接原因:中美关系的改善。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在国际交往中,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主要体现在“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在请客”“一边倒(倒向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阵营)”。

2、1953年12月,周恩来找中印双边会谈中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关系准则和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

4、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出现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是在日内瓦会议
5、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也叫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同:遭受殖民主义的灾难和痛苦;解除殖民主义的痛苦和灾难,发展民族经济。

异:指各国可以采取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政策。

会议的意义:加强中国和亚非各国的联系。

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1、1971年10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内恢复了一切合法权利,包括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2、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中美改善关系的首要前提是美国承认一个中国原则。

1972年,刚刚出任日本首相的田中角荣因周恩来的邀请访华,签署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

3、新时期党的工作重心是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

4、由中国主导创立的地区性国际组织是上海合作组织(SCO)(还有亚太经合组织)。

1。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江苏省宜兴一中高一历史讲学稿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班级:姓名:学号:编制:王江2012年12月18日一、复习巩固:《固学案》。

二、知识体系: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建树(20世纪50年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具体表现:“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屈辱外交关系,另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改变了半殖民地地位,体现保证独立自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取缔一切在华特权,巩固独立和主权。

奠定了平等互利外交的基础。

“一边倒”: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保障革命胜利成果,维护独立与主权,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孤立。

(1)背景:二战后美苏为首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美苏对新中国采取截然不同的态度;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和经济建设需要国际援助。

(2)特点:“一边倒”(保障革命成果,维护独立与主权,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孤立。

)(3)作用:迎来第一次建交高潮(建国第一年,同苏联等17国正式建交,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有效期30年。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1)背景:1953年朝鲜停战后,国际紧张局势趋于缓和;中国国民经济基本恢复,即将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2)目的:为争取国际局势进一步好转,为即将开展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环境,为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3)提出:首次在1953年(中印关于西藏问题,周恩来);完善在1954年(中印、中缅联合声明)。

(4)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原则。

(5)特点: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差异;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

(6)意义:拓展新中国外交方针,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在国际上产生广泛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应用——步入世界外交舞台(1)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①背景:1953年朝鲜停战后,美国舰队盘踞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并企图从印度支那对中国军事威胁。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主题词:外交二、核心内容分析:国家的外交事务,既是国家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国内政治的延续,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制约:上层建筑(特别是政权阶级属性)、民族利益、国际地位和国家实力。

一个国家的对外关系,包括外交政策、外交目的、外交活动、外交地位和外交成果等方面的内容。

本单元分三个阶段对现代中国的外交概况进行了阐述,向学生展示了现代中国外交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起步,到20世纪70年代的新发展,再到改革开放后全方位大发展的进程。

纵观现代中国的外交发展史,我们可以感觉到,中国外交在不同阶段的着力点是不同的,在不同阶段的特点也是分明的。

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了与旧中国全然不同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向全世界展示了一个主权国家的外交蓝图,并开始了以世界上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在一些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

这就是第一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建树》的主题内容。

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打开了新的局面: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地位得到恢复,中美关系正常化并正式建交,中日邦交正常化,更多的西方国家与我国建交。

改革开放后,中国步入全方位的外交新时代:外交政策作进一步的调整,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努力为改革开放的深化创造一个和平的有利环境,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跃在地区性的国际组织中,在国际外交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根据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初步确立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1、掌握现代中国外交的三个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的特征,从而把握现代中国外交的发展脉络。

2、理解现代中国的外交政策、外交方针的含义,了解一些重大的外交活动,认识到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和在国际事务中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理解我国外交政策进行的几次调整的必要性,充分领会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和***等中国领导人的外交智慧,引导学生学习历史伟人的高瞻远瞩和宏大气魄。

4、让学生体会一些重大的外交活动的历史情景,使他们认识到当前我国良好的外交局面来之不易,提醒他们要珍惜现在的和平局面,努力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课程目标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二战后世界形势的特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新中国同苏联等国建交;新中国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在万隆亚非会议上的积极贡献。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新中国外交的背景和目的,回顾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中国国内建设任务,分析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和方针,培养学生把历史内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对比新中国外交与旧中国外交的不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比较方法,鉴别历史知识的能力和比较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方针的内容和意义,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使学生掌握利用表格概括、归纳历史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外交成就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外交的屈辱局面,显示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爱好和平的愿望。

(2)、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赞扬,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与国相互关系的准则,新中国为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作出了重大贡献。

(3)、通过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重点和难点1、重点: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其运用。

①难点:中国建立初期采取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原因。

【四】知识体系构建与问题探究分析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一)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背景:1.国际(1)二战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和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斗争。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知识梳理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知识梳理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知识梳理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1. 了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政策)(1) 外交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 具体解释:“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政府同各国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要在新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一边倒”: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2. 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 提出: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2) 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 意义: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特点:超越了意识形态和制度的差异;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3. 了解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1) 日内瓦会议①时间:1954年。

地点:瑞士日内瓦。

②外交成就:推动了会议进展,促成关于印度支那问题协议的达成。

③意义: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2) 万隆会议(亚非会议)①时间:1955年。

地点:印尼万隆。

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会议。

②贡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③作用: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联系,同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外交方面的重大成就1. 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 恢复:1971年联合国第26届大会通过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

(2) 原因: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广大亚非国家的支持。

(3) 意义: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2. 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中美建交(1) 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一个中国原则。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知识总结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知识总结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一)了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政策)1、背景: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美苏两大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苏联等国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2、外交政策:①总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②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基本目标: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以上是我国外交工作的指针,适用于任何时期)3、建国初基本方针另起炉灶”,就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这使得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首先是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一边倒”,就是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二)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①第一次提出: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

1954、1955两次修改。

②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原则③特点:包容性、开放性、创新性④意义: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是我国外交活动遵循的基本原则;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国际上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三)了解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1、日内瓦会议: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①目的:为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②时间、地点:1954年,瑞士的日内瓦。

③内容:会议讨论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

④影响: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的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高一历史必修1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人民版

高一历史必修1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人民版

高一历史必修1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人民版(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第15讲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境对制定外交方针的影响。

二、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方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明确阐述了这一政策,这是区别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基本政策。

建国初期“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外交策略,集中反映了新中国彻底改变屈辱外交、体现独立自主的重要政策,也体现出二战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尖锐对立的国际形势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三、周恩来在访问印度、缅甸的时候,正式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四、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参加了两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即日内瓦会议、亚非国际会议。

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亚非会议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在中国代表团的努力下,挫败了西方大国的阴谋,促成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大大提高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在亚非新兴的民族国家中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使新中国赢得了许多亚解题关键:可以从国际社会对其反映来思考。

——————————————被严重削弱;社会主义形成——————————; 亚非拉许多国家赢得—————————; 中国革命的胜利,鼓舞了世界人民的——————斗争和——————————运动 : ———————————————————————————————政策 “——————————————”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建国第一年,同苏联等————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提出“—————————————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准则;————年,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会议;————年,在————会议上提出“求同——-——”的方针,促成会议圆满成功思路引领:可以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中国外交工作的推动、对国际关系的积极影响两个方面来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主题词:外交
二、核心内容分析:
国家的外交事务,既是国家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国内政治的延续,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制约:上层建筑(特别是政权阶级属性)、民族利益、国际地位和国家实力。

一个国家的对外关系,包括外交政策、外交目的、外交活动、外交地位和外交成果等方面的内容。

本单元分三个阶段对现代中国的外交概况进行了阐述,向学生展示了现代中国外交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起步,到20世纪70年代的新发展,再到改革开放后全方位大发展的进程。

纵观现代中国的外交发展史,我们可以感觉到,中国外交在不同阶段的着力点是不同的,在不同阶段的特点也是分明的。

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了与旧中国全然不同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向全世界展示了一个主权国家的外交蓝图,并开始了以世界上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在一些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

这就是第一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建树》的主题内容。

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打开了新的局面: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地位得到恢复,中美关系正常化并正式建交,中日邦交正常化,更多的西方国家与我国建交。

改革开放后,中国步入全方位的外交新时代:外交政策作进一步的调整,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努力为改革开放的深化创造一个和平的有利环境,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跃在地区性的国际组织中,在国际外交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根据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初步确立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1、掌握现代中国外交的三个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的特征,从而把握现代中国外交的发展脉络。

2、理解现代中国的外交政策、外交方针的含义,了解一些重大的外交活动,认识到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和在国际事务中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理解我国外交政策进行的几次调整的必要性,充分领会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和***等中国领导人的外交智慧,引导学生学习历史伟人的高瞻远瞩和宏大气魄。

4、让学生体会一些重大的外交活动的历史情景,使他们认识到当前我国良好的外交局面来之不易,提醒他们要珍惜现在的和平局面,努力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

三、重难点问题归纳与分析
1、共和国外交事业的发展演变
(1)新中国建立初期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方针,积极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以打破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的外交孤立。

(2)1953年发展同邻近国家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由周恩来总理首先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并逐渐成为国际社会所公认的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50年代中期我国积极地参加了日内瓦国际会议和亚非国际会议,为保证会议的成功起了积极作用,为我国外交工作又打开了新的局面,既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声誉,也使更多的亚非国家与新中国建交。

(4)50年代末至60年代,随着苏美争霸格局的形成,两国都对我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对我国的国家利益和安全构成巨大的威胁,我国采取了“两个拳头出击”的外交政策,坚持独立自主、反对霸权主义的外交方针,从而进一步增进了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之间的友谊与合作,维护了国家独立与民族尊严。

从50年代中期开始,加强与亚非拉国家的政治经济往来,逐步成为中国外交的工作重点。

(5)70年代我国的外交工作又有新的突破: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得到恢复,从而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②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随后掀起了西方国家同中国建交的高潮;③随着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战略构想的提出,中国积极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6)80年代以来我国外交工作最引人瞩目的成就就是推行睦邻政策,大大改善和发展同所有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使我国同所有周边国家关系处于新在中国成立以来最好的时期,同西方关系也得到改善和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合作也得到深化。

在无敌国外交的指引下,可以说是“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2、新中国外交面临的国际环境:
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严重削弱,除美国以外的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在战争中受到严重创伤。

②社会主义越出一个国家的范围,形成世界体系。

③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许多国家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枷锁,赢得了民族独立。

④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鼓舞了世界人民的反帝斗争和民主革命运动。

⑤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是这一时期国际关系的突出特点,两极格局下的美国,对新中国的成立充满敌意,它采取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和威胁等手段,妄图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包容性是指: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

开放性是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

4、新中国初期外交的特点
第一是革命性,即其主要原则是在中国革命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有密切联系。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独立自主的立场上确定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按提出的顺序依次是:“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对帝国主义“不承认”和站在苏联阵营一边的“一边倒”等等。

从产生的指导思想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看,这几项原则都表现出一种强烈的革命性。

这里所谓的“革命性”是指它们是在中国革命运动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有密切的联系。

从这个意义上说,“一边倒”最具有代表性。

第二是“内向性”,即其外交决策往往受到国内政治的制约和影响。

第三是过渡性,即其形成是从革命型外交向国家型外交过渡的过程,它包括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的历史角色的转变。

这些特征在此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中存在了相当长时间。

5、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
①新中国成立后,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威望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是最主要的原因。

② 20世纪70年代,第三世界开始兴起,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联合国成为抨击霸权主义的讲坛,这使得美国对联合国的控制作用大大建减弱,这是中国能够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主要原因。

③第三世界国家的提议和支持则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直接原因。

6、二战后中美关系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形成原因
①第一阶段(二战结束到20世纪60年代末):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状态。

主要原因:美推行反共、反社会主义和反人民民主国家的全球霸权政策。

期间,支持蒋介石反共内战、侵朝、入侵台湾海峡。

②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中美关系走向缓和,最终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并正式建交。

原因:侵越失败,在美苏争霸中相互削弱并处于劣势,迫使美国调整对华政策;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国际地位的逐步提高,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美霸权政策遭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反对,中国得到世界人民特别是第三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

③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美关系时而紧张,时而缓和。

主要原因:美“和平演变”在东欧、苏联得逞,使之加紧对中国的“和平演变”,不断制造矛盾和摩擦,这是由其本质决定的。

由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和国际政治地位的不断提高,中美经济交流日益增长。

7、中国主张的“国际新秩序”
以中国为代表的第三世界国家,主张各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其核心是所有国家独立自主,一律平等。

具体内容是①各国有权根据本国国情,独立自主地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别国无权干涉,更不允许把自己国家的一套强加于别国。

②各国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的一员,任何国家不得谋求霸权,推行强权政治,各国的事情由各国自己去办,世界事务由各国平等协商解决。

③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一切分歧和争端。

④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加强和扩大经济、科技、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与繁荣,反对不平等待遇和各种歧视性政策,更不允许动辄经济制裁。

8、比较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的对外政策
(1)外交政策和结果:①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在“告友邦书”中,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各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保护外国侵略中在华既得利益。

结果,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中华民国名存实亡。

②新中国成立后,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没收了帝国主义在华企业,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同邻国苏联和新生国家建立友好关系,使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2)原因:两种不同的外交政策,主要是由各自的阶级本质决定的。

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致使他们不愿同帝国主义决裂,甚至对帝国主义存在严重的幻想;而无产阶级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坚决捍卫民族主权和国家独立。

9、新中国外交的几个特点
①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我国外交的最基本特点;②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合作与团结,始终是我国外交政策的立足点;③我国的外交经历了由重意识形态的革命型外交到重国家利益的国家型外交的转变;④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原则是我国外交的又一重要基石。

1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外交战略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外交战略是以前的外交战略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把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创造外部条件作为我国对外战略的首要目标,由原先的重安全走向重发展;②坚持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原则,不搞意识形态的争论;③树立中国的和平形象,消除外国对我国发展的疑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