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四氢异喹啉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真菌和抗生育活性研究
喹啉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活性研究进展

Ab s t r a c t : Q u i n o l i n e c o m p o u n d s p l a y i mp or t a n t r o l e s i n t h e a r e a o f m e d i c i n e a n d p e s t i c i d e .I n t h i s p a p e r , t h e s y n t h e t i c
在抗 肿瘤 、 抗菌 和抗 HI V方 面的 活性 。
O
分子 内亲 核取代 而环 合 , 如图 1 所示。
C 2 y, C O E t
,
O CO2 E t
R
I
R Leabharlann X= CI . F R ・ ● l — — - - - — 一
或 酸
碱
R
苯胺 甲叉丙二酸二酯
药 领域 广泛 应用 … 。喹啉母 环 合 成通 常 以苯胺 或 邻 氨
1 喹啉类化合物母环 的形成
喹啉类 药物 的合 成 一 般 以 喹 诺 酮 环 为基 础 , 喹 诺 酮 环合 主要 有 2种 方 法 , 一 是 苯 胺 甲叉 丙 二 酸 二 酯 在 加 热 或 酸催 化 下发 生 G o u l d — J a c o b s 环 化 反 应 。 ; 二 是 2 . ( 2 一 卤代 苯 甲酰 基 ) . 3 一 氨基 丙 烯 酸 酯在 碱 作 用 下 发生
R
2 - ( 2 - 卤代苯 甲酰基) - 3 . 氨基 丙烯酸酯
图 1 喹 诺酮 环 的 合 成
基金项 目 : 辽 宁省 大 学 生创 新 创 业 训 练 计 划 项 目( 编号 : 2 0 1 3 1 0 1 4 9 42 0 ) 辽 宁省 教 育厅 科 学研 究 一般 项 目( 编号 : I _ 2 0 1 3 1 7 1 ) 作者简介 : 刘
新型四氢-β-咔啉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抑菌活性

新型四氢-β-咔啉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抑菌活性邓晓莉;程龙;刘征;肖帅;李中燕;袁霖【摘要】以色氨酸为起始原料,Pictet-Spengler环化反应为关键步骤,制得系列环化产物酸,再与甲醇反应合成了8种新型的四氢-β-咔啉类衍生物(2a~2h),其结构经1H NMR和13C NMR表征.并研究了目标化合物对植物性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2a~2h对9种植物病原真菌表现出广谱的抑菌活性,其中化合物2e和2f 在50 mg·L-1浓度下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3.12%和92.09%,其活性与参照药嘧菌酯相当,化合物2e~2h在50 mg·L-1浓度下对黄瓜灰霉病菌的抑菌率分别为89.21%、86.14%、79.94%和86.14%,活性与参照药嘧菌酯相当.【期刊名称】《合成化学》【年(卷),期】2018(026)007【总页数】6页(P469-473,502)【关键词】色氨酸;Pictet-Spengler反应;生物碱;四氢-β-咔啉;合成;抑菌活性【作者】邓晓莉;程龙;刘征;肖帅;李中燕;袁霖【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湖南永州 425199;湖南科技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湖南永州 425199;湖南科技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湖南永州 425199;湖南科技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湖南永州 425199;湖南科技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湖南永州 425199;湖南科技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湖南永州42519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26β-咔啉生物碱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中[1-2],其广谱的生物活性使其深受药物学家、化学家的关注[3-5]。
目前,研究人员已从8种不同科属的植物中分离得到64种不同种类的β-咔啉生物碱。
其中,哈尔明碱(harmine)最早是从骆驼蓬(Peganum harmala L.)中分离得到,生物活性测试发现,该化合物对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HL60和人类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株K562表现出细胞毒性[6]。
异喹啉合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并掌握Pictet-Spengler四氢异喹啉合成反应的原理和实验操作步骤。
2. 熟悉有机合成实验的基本操作,提高实验技能和实验安全意识。
二、实验原理Pictet-Spengler四氢异喹啉合成反应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方法,由瑞士化学家Am Pictet和Theodor Spengler于1911年报道。
该反应以芳基乙胺和羰基化合物为原料,在酸性条件下进行环化缩合,生成四氢异喹啉及其衍生物。
反应机理如下:1. 胺与羰基化合物生成亚胺离子。
2. 亚胺离子对富电子芳环进行分子内的亲电取代,通过6-endo-trig环化得到产物。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芳基乙胺、羰基化合物、冰醋酸、浓硫酸、无水乙醇、蒸馏水、氢氧化钠、氯化钠、NaOH固体。
2. 实验仪器:反应瓶、烧杯、冷凝管、搅拌器、分液漏斗、滤纸、烘箱、锥形瓶、移液管、电子天平、干燥器。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反应溶液:在50mL反应瓶中加入芳基乙胺和羰基化合物,加入适量冰醋酸和浓硫酸,搅拌均匀。
2. 加热反应:将反应瓶置于水浴中,加热至60℃,保持2小时。
3. 冷却:将反应溶液冷却至室温,转移至分液漏斗中。
4. 分液:用NaOH溶液调节pH值至8-9,用氯化钠饱和,静置分层。
5. 滤液处理:将有机层用无水乙醇洗涤,合并滤液,加入NaOH固体,搅拌溶解。
6. 结晶:将溶液转移至烧杯中,置于烘箱中干燥,得到四氢异喹啉固体。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现象:反应过程中,溶液逐渐变为深棕色,最后变为深绿色。
2. 产物鉴定:通过红外光谱(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对产物进行鉴定,确认产物为四氢异喹啉。
3. 产率:实验产率为45%,与文献报道的产率基本一致。
六、实验讨论1. 反应条件对产率的影响: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尝试了不同的反应条件,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H值等。
结果表明,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2小时、pH值8-9时,产率较高。
4-取代的1,2,3,4-四氢异喹啉化合物的合成研究的开题报告

4-取代的1,2,3,4-四氢异喹啉化合物的合成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取代的1,2,3,4-四氢异喹啉化合物的合成研究一、研究背景和意义1,2,3,4-四氢异喹啉是一种双环芳香族胺,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如抗抑郁、抗癫痫、镇痛、抗菌等作用。
因此,1,2,3,4-四氢异喹啉及其衍生物一直是药物合成的研究热点之一。
目前,已经有许多方法和路线合成了不同取代基的1,2,3,4-四氢异喹啉,但这些方法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产率低、步骤复杂、环境污染等问题。
因此,开发一种简单、高产率、环保的合成方法对于药物化学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设计开发一种高效、环保的合成方法,以制备具有不同取代基的1,2,3,4-四氢异喹啉。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合成不同取代基的1,2-二环己烯;2、利用1,2-二环己烯作为起始物,经过环化反应,制备1,2,3,4-四氢异喹啉;3、对合成的产物进行结构表征和药理活性测试。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研究采用有机合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利用环化反应合成1,2,3,4-四氢异喹啉。
具体技术路线如下:1、合成1,2-二环己烯,可使用二乙酰乙烯和环己酮进行酰基亚胺反应;2、通过环化反应制备1,2,3,4-四氢异喹啉,可使用二甲基丙烯酸二乙酯或乙烯与芳香胺的羰基化反应;3、对合成产物进行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质谱分析以及药理活性测试。
四、预期成果和意义本研究的预期成果是开发一种简单、高效、环保的合成方法,制备不同取代基的1,2,3,4-四氢异喹啉,为药物化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同时,通过药理活性测试,探索其在治疗抑郁症、癫痫、疼痛等方面的潜在应用,为新型药物合成和药物治疗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四氢异喹啉酮-4-羧酸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抑菌活性

四氢异喹啉酮-4-羧酸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抑菌活性李敏;员春霞;房雅丽;张治家;王德龙【期刊名称】《农药学学报》【年(卷),期】2023(25)1【摘要】具有异喹啉-1(2H)-酮骨架的天然产物分布广泛且有丰富多样的生物活性,为进一步明确该类化合物的农用抑菌活性,本文利用Castagnoli-Cushman反应及酯化反应合成了22个具有该骨架的四氢异喹啉酮-4-羧酸(酯)类化合物。
离体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在100μg/mL下,5a~5k和6a~6f对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高于80%,其中5k活性最高,EC_(50)值为5.8μg/mL,但低于对照药剂啶酰菌胺(EC_(50)=0.094μg/mL)。
初步构效关系分析表明,在N上引入苯基要优于烷基,苯基上引入不同取代基后抑菌活性均有所提高且表现出位置和数目的选择性;C3位苯基和C4位羧基引入取代基对活性不利。
室内离体叶片法结果表明,在500μg/mL 下,5k的保护作用防治效果为94.6%,与啶酰菌胺在10μg/mL下的防治效果(95.8%)相当。
本研究可为该类化合物的进一步结构优化提供借鉴。
【总页数】11页(P62-72)【作者】李敏;员春霞;房雅丽;张治家;王德龙【作者单位】山西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450.11【相关文献】1.1-苄基-2-(4'-甲磺酰基-1-羟基-苯乙基)-1,2,3,4-四氢异喹啉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心律失常活性2.N-2-(1-羟基-对甲磺酰基苯乙基)-1,2,3,4-四氢异喹啉类化合物的合成及Ⅲ类抗心律失常活性3.1-(4-胺乙酰胺基)苄基四氢异喹啉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心血管活性4.新型1,2,3,4-四氢异喹啉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真菌活性研究5.选择性保护合成2-〔4(S)-4-酰氨基-3-氧代-2-异噁唑烷基〕-5-氧代-2-四氢呋喃甲酸类化合物及其体外抑菌活性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氢异喹啉和四氢-β-咔啉化合物的几种合成策略研究

四氢异喹啉和四氢-β-咔啉化合物的几种合成策略研究四氢异喹啉和四氢-β-咔啉是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广泛应用于药物合成和有机合成领域。
因此,合成这些化合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本文将讨论四氢异喹啉和四氢-β-咔啉化合物的几种合成策略。
首先,四氢异喹啉的合成可通过氢化邻苯二酚和苯环四碳酮的氧氢化反应得到。
此反应主要通过在碱性条件下,在高温下加入过氧化氢催化剂来完成。
反应过程中,过氧化氢催化剂将氢化邻苯二酚催化为邻对两酮并氧化为四氢异喹啉。
其次,四氢-β-咔啉的合成可通过邻苯二甲酸二酐和苯环二碳酮的氢键加成反应得到。
反应条件中,通常选择硫酸为催化剂,并在室温下进行。
此反应过程中,硫酸将邻苯二甲酸二酐催化生成邻苯二甲酸,然后与苯环二碳酮进行氢键加成反应生成四氢-β-咔啉。
此外,四氢异喹啉和四氢-β-咔啉还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合成策略进行合成。
例如,可以选择邻苯二酚和醛类化合物进行烷基化反应生成四氢异喹啉。
反应条件中,通常选择碱性条件,并在合适的温度下进行。
此反应过程中,醛类化合物与氢氧根离子发生烷基化反应生成相应的烷基化产物,最终得到四氢异喹啉。
除此之外,四氢异喹啉和四氢-β-咔啉的合成还可通过选择其他合适的起始原料和条件进行。
合成的方法和步骤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需求进行改进和优化。
此外,还可以通过在合成过程中引入其他官能团和结构来改变化合物的性质和活性。
这些合成策略的研究将为研究人员提供更多的选择,以合成出具有不同生物活性和应用潜力的化合物。
综上所述,四氢异喹啉和四氢-β-咔啉化合物的合成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和应用价值的研究领域。
通过多种不同的合成策略,可以高效地合成这些化合物,为药物合成和有机合成领域提供重要的研究基础和应用价值。
随着合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相信在未来的研究中,将会有更多更高效的合成策略被发现和应用总结来说,四氢异喹啉和四氢-β-咔啉化合物的合成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领域。
四氢异喹啉阿司匹林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四氢异喹啉阿司匹林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李波;张俊杰;王杰;苗昱辰;张晖
【期刊名称】《化学研究与应用》
【年(卷),期】2022(34)8
【摘要】运用药物分子片段原理及拼合原理,设计了四氢异喹啉阿司匹林衍生物。
以取代苯甲酸、3,4-二甲氧基苯乙胺或胡椒乙胺为原料,通过酰胺化反应、Bischler-Napieralski反应和亲核取代反应等步骤,合成了12个全新的四氢异喹啉阿司匹林衍生物。
以5-氟尿嘧啶为阳性对照药,采用SRB法对所合成化合物进行抗肿瘤活性初步筛选。
结果显示:所合成化合物对A549、MCF-7、HepG2肿瘤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除化合物8k外,其余化合物对A549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均比阳性对照5-氟尿嘧啶强。
【总页数】8页(P1848-1855)
【作者】李波;张俊杰;王杰;苗昱辰;张晖
【作者单位】蚌埠医学院公共基础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26
【相关文献】
1.四氢异喹啉阿魏酸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2.吲哚布芬四氢异喹啉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3.四氢异喹啉衍生物的合成及体外抗多
子小瓜虫活性的研究4.吲哚布芬四氢异喹啉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5.1-烷基-2-乙酰基-1,2,3,4-四氢异喹啉衍生物的合成及多药耐药活性(英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04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Acad J Sec Mil Med Univ2006Dec ;27(12)・论 著・新型四氢异喹啉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真菌和抗生育活性研究吕加国,周有骏3,朱 驹3,姜远英,郑灿辉,曹永兵,李耀武,蒋庆锋,梁蓉梅(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药物化学教研室,上海200433)[摘要] 目的:设计合成新型四氢异喹啉类化合物,寻找具有抗真菌和抗生育双重作用的化合物,为研究具有抗真菌作用的避孕药物提供先导结构。
方法:以3,42二甲氧基苯乙胺为原料,经Pictet 2Spengler 反应、碱中和、取代反应、HBr 裂解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并进行体外抑菌实验和杀精实验。
结果:共合成14个目标化合物,它们是22正辛烷基26,72二甲氧基21,2,3,42四氢异喹啉盐酸盐(1)、22正壬烷基26,72二甲氧基21,2,3,42四氢异喹啉盐酸盐(2)、22正癸烷基26,72二甲氧基21,2,3,42四氢异喹啉盐酸盐(3)、22正十二烷基26,72二甲氧基21,2,3,42四氢异喹啉盐酸盐(4)、22正十二烷基26,72二乙酰氧基21,2,3,42四氢异喹啉盐酸盐(5)、22正戊烷基26,72二甲氧基21,2,3,42四氢异喹啉氢溴酸盐(6)、22正己烷基26,72二甲氧基21,2,3,42四氢异喹啉氢溴酸盐(7)、22正庚烷基26,72二甲氧基21,2,3,42四氢异喹啉氢溴酸盐(8)、22正辛烷基26,72二甲氧基21,2,3,42四氢异喹啉氢溴酸盐(9)、22正壬烷基26,72二甲氧基21,2,3,42四氢异喹啉氢溴酸盐(10)、22正癸烷基26,72二甲氧基21,2,3,42四氢异喹啉氢溴酸盐(11)、22正十二烷基26,72二羟基21,2,3,42四氢异喹啉氢溴酸盐(12)、22正十四烷基26,72二羟基21,2,3,42四氢异喹啉氢溴酸盐(13)、22十六烷基26,72二羟基21,2,3,42四氢异喹啉氢溴酸盐(14),其中化合物5~14均未见文献报道。
实验结果显示,所有目标化合物均有抗真菌活性,6个目标化合物具有抗真菌和抗生育双重作用,其中化合物11、12的活性最强。
结论:发现一类具有抗真菌和抗生育双重作用的新型四氢异喹啉类化合物,为研究开发具有抗真菌活性的避孕药提供了先导结构。
[关键词] 四氢异喹啉类;抗真菌药;避孕药[中图分类号] R 979.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82879X (2006)1221304206Synthesis of novel tetrahydroisoquinolines and study of their anti 2fungal and contraceptive activitiesL ΒJia 2guo ,ZHOU Y ou 2jun 3,ZHU J u 3,J IAN G Yuan 2ying ,ZH EN G Can 2hui ,CAO Y ong 2bing ,L I Yao 2wu ,J IAN G Qing 2feng ,L IAN G Rong 2mei (Department of Medicinal Chemistry ,School of Pharmacy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China )[ABSTRACT ] Objective :To synthesize novel tetrahydroisoquinolines with both anti 2f ungal and contraceptive activities ,so as to provide precursor structures for contraceptives with anit 2f ungal activities.Methods :3,42dimethoxyphenylethylamine was taken as the template and the title compounds were synthesized through Pictet 2Spengler reaction ,neutralization reaction ,substitution ,hydrolysis ,and acylation.The anti 2f ungal activity and sperm 2killing activity of the target compounds were tested in vit ro .R esults :Fourteen title compounds were obtained and they were :22octyl 26,72dimethyl 21,2,3,42tetrahydro 2isoquinoline hydrochloride (1),22nonyl 26,72dimethyl 21,2,3,42tetrahydro 2isoquinoline hydrochloride (2),22decyl 26,72dimethy 21,2,3,42tetrahydro 2isoquinoline hydrochloride (3),22dodecyl 26,72dimethyl 21,2,3,42tetrahydro 2isoquinoline hydrochloride (4),22dodecyl 26,72diacetoxy 21,2,3,42tetrahydro 2isoquinoline hydrochloride (5),22pentyl 26,72diacetoxy 21,2,3,42tetrahydro 2isoquinoline hydrobromide (6),22hexyl 26,72diacetoxy 21,2,3,42tetrahydro 2isoquinoline hydrobromide (7),22heptyl 26,72diacetoxy 21,2,3,42tetrahydro 2isoquinoline hydrobromide (8),22octyl 26,72dimethyl 21,2,3,42tetrahydro 2isoquinoline hydrobromide (9),22nonyl 26,72dimethyl 21,2,3,42tetrahydro 2isoquinoline hydrobromide (10),22decyl 26,72dimethy 21,2,3,42tetrahydro 2isoquinoline hydrobromide (11),22dodecyl 26,72dihydroxyl 21,2,3,42tetrahydro 2isoquinoline hydrobromide (12),22tetradecyl 26,72dihydroxyl 21,2,3,42tetrahydro 2isoquinoline hydrobromide (13),and 22cetyl 26,72dihydroxyl 21,2,3,42tetrahydro 2isoquinoline hydrobromide (14).Compounds 5214were firstly reported.It was found that all the 14compounds had anti 2f ungal activity and 6compounds also showed sperm 2killing activities ,with compounds 11,12having the strongest activities.Conclusion :A group of novel compounds with both anti 2f ungal and contraceptive activities have been synthesized ,which provide a precursor structure for developing new contraceptives with anti 2f ungal activities.[KE Y WOR DS] tetrahydroisoquinolines ;antifungal agents ;contraceptives[Acad J Sec Mil Med Univ ,2006,27(12):130421309][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2257).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30572257).[作者简介] 吕加国,副教授.E 2mail :ljg20060508@3Corresponding aut hors.E 2mail :zhouyoujun2006@ ;zhuju @ 外用避孕药是广泛采用的避孕措施之一。
目前临床应用最广的外用避孕药主要以壬苯醇醚等表面活性剂为主。
但壬苯醇醚等药物刺激性大、在应用过程中易引起黏膜损伤,有报道[1,2],壬苯醇醚等药第12期.吕加国,等.新型四氢异喹啉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真菌和抗生育活性研究・1305 ・物引起的黏膜损伤,能增加艾滋病等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
这些问题使该类药物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此外,生殖道真菌疾病如阴道念珠菌病等是危害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
据统计,约75%的妇女一生中至少患过1次外阴阴道念珠菌病[3]。
因此,研究开发兼具抗真菌及抗生育双重作用的药物,为临床提供新的避孕药及新型生殖道抗真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题组在真菌羊毛甾醇14α2去甲基化酶(C YP51)抑制剂研究中,基于真菌C YP51活性腔结构设计合成的新型C YP51抑制剂———四氢异喹啉类抗真菌化合物[4]: 体外抗真菌活性结果显示,该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真菌活性,是一类新型的抗真菌先导化合物。
比较四氢异喹啉类化合物及壬苯醇醚的结构,发现两者结构中存在相似部分:在环上均连有疏水直链,脂溶性大。
设想如果以抗真菌四氢异喹啉类化合物为先导结构开展结构优化研究,在保留先导物原有结构特征及两者结构中相似部分的基础上,对其他部分进行结构改造,有可能找到具有抗真菌及抗生育双重作用的化合物。
本研究以抗真菌四氢异喹啉类化合物为先导分子,设计合成其结构类似物。
在先导分子母环的2位引入不同的疏水侧链,在6位和7位引入亲水性小基团或疏水性小基团,合成了14个目标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