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有趣的平衡》幼儿园教案通用

《有趣的平衡》幼儿园教案通用

《有趣的平衡》幼儿园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第三章《探索与发现》中的第二节《有趣的平衡》。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1. 了解平衡的概念,认识平衡的事物;2. 学习通过调整物品位置和重量来达到平衡的方法;3. 培养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平衡的概念,认识平衡的事物;2. 培养学生通过调整物品位置和重量来达到平衡的能力;3. 培养学生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平衡的概念,学会调整物品位置和重量来达到平衡。

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平衡的原理,能够独立完成平衡的调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平衡木、积木、卡片等。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套相同的积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平衡木,让学生尝试站在平衡木上保持平衡,感受平衡的概念。

2. 讲解平衡的概念: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平衡的概念,认识平衡的事物。

3. 分组实践: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一套积木,让学生在小组内尝试通过调整积木的位置和重量来达到平衡。

4. 展示和讲解:每组选一名代表,将本组的平衡作品展示给大家,并讲解调整平衡的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道平衡题目,题目包括图片和文字说明,要求学生根据图片和文字说明,选择合适的积木,通过调整位置和重量,使图片中的物品达到平衡。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平衡的概念、平衡的事物、平衡的调整方法等。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用积木搭建一个平衡的房屋,要求房屋稳定,不会倒塌。

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用积木搭建一个平衡的房屋,只要房屋稳定,不会倒塌,就可以认为是完成了作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平衡的事物,尝试通过调整物品位置和重量来达到平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解析《有趣的平衡》这一章节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旨在引导幼儿认识平衡、探索平衡,并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

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

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平衡的概念,掌握平衡的条件,学会运用平衡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平衡的概念,掌握平衡的条件。

教学难点:运用平衡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平衡的概念、条件和原理。

实验法:通过实验探究平衡的条件。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平衡在生活中的应用。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平衡的原理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1)展示一些平衡的图片,如杂技演员走钢丝、天平称重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中的物体为什么能够保持平衡。

(2)提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平衡的现象? (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趣的平衡。

讲授新课 (1)平衡的概念 ① 教师讲解平衡的概念:当一个物体受到两个或多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这些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这个物体就处于平衡状态。

② 教师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平衡的概念。

例如,教师将一个小球放在一个光滑的平面上,然后用手轻轻地推动小球,让学生观察小球的运动状态。

当小球受到的推力和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小球就处于平衡状态。

(2)平衡的条件 ① 教师讲解平衡的条件:当一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它所受到的合力为零。

② 教师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探究平衡的条件。

例如,教师将一个杠杆放在一个水平的平面上,然后在杠杆的两端分别挂上不同重量的物体,让学生观察杠杆的运动状态。

当杠杆两端所挂物体的重量相等时,杠杆就处于平衡状态。

③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当一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它所受到的合力为零。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有趣的平衡板优秀教案(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有趣的平衡板优秀教案(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有趣的平衡板优秀教案(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有趣的平衡板优秀教案第【1】篇〗有趣的平衡(人教课标版实验教材第十二册第114、115页内容)课型:综合应用活动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通过实验,使学生发现规律,初步感知杠杆原理.(2)应用规律,加深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

方法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体会杠杆原理,加深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教具、学具准备:简单杠杆,棋子,塑料袋等实验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检查课前布置的制作工具(简单杠杆)的作业。

学生对照制作要求,自查和同组互相检查。

媒体出示制作要求:(1)准备的竹竿长1m,尽量做到粗细均匀。

(2)在竹竿中点打孔,拴绳子时注意绳子的长度,同时注意检查拎起绳子后竹竿是否平衡。

(3)从中点处每隔8cm做一个刻度记号,尽量等距离。

拿出准备好的棋子和塑料袋。

检查大小是否一样。

2、揭示课题:有趣的平衡(板书)二、探索规律,体会杠杆原理1、活动一:探索特殊条件下竹竿保持平衡的规律(1)媒体出示探索的问题:①如果塑料袋挂在竹竿左右两边的刻度相同的地方,怎样放棋子才能保持平衡?②如果左右塑料袋放入同样多的棋子,它们移动到什么位置才能保持平衡③发现的规律是:____探索的方式:小组合作,分工明确。

(2)小组汇报。

(3)教师引导学生概括规律。

在相同的刻度处左右两边放相同数量的棋子,竹竿就能平衡。

2、活动二:探索在一般条件下竹竿保持平衡的规律。

(1)媒体出示探索的问题:①如果左边塑料袋在刻度3上,放4个棋子,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4上,放几个才能平衡?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②如果左边塑料袋在刻度6上,放1个棋子,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3上,放几个呢?在刻度2上呢?③你又有什么新发现?探索的方式:小组合作,分工明确。

2024年《有趣的平衡》幼儿园教案通用

2024年《有趣的平衡》幼儿园教案通用

2024年《有趣的平衡》幼儿园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幼儿园教材《有趣的科学》第三章《力的奇妙世界》第二节《平衡的力量》。

教学内容详细介绍了平衡的概念、生活中的平衡现象以及简单实验,让学生通过实践了解平衡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平衡的概念,知道什么是平衡。

2. 使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平衡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平衡的概念,完成平衡实验。

教学重点:观察生活中的平衡现象,了解平衡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平衡木、积木、气球、绳子、实验器材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邀请几名学生进行平衡木游戏,让其他学生观察平衡木上学生的动作,引导学生关注平衡现象。

2. 例题讲解(1)什么是平衡?教师通过讲解平衡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平衡的含义。

(2)生活中的平衡现象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衡现象图片,如跷跷板、天平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

(3)平衡实验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平衡实验,如用积木搭建平衡塔,让学生感受平衡的力量。

3. 随堂练习让学生两人一组,用气球和绳子制作一个简单的天平,进行物品的称量。

六、板书设计1. 平衡的概念2. 生活中的平衡现象1. 跷跷板2. 天平3. 其他3. 平衡实验1. 平衡木2. 平衡塔3. 气球天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学生画出生活中的一个平衡现象。

(2)用身边的物品制作一个平衡实验,并描述实验过程。

2. 答案(1)示例:画出跷跷板的平衡现象。

(2)示例:用尺子和书制作一个平衡实验,将尺子放在书上,调整书的位置,使尺子保持平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在本次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平衡现象,并进行记录。

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

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

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第一篇: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14—115页《有趣的平衡》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生活中平衡现象的实验,发现“左边的勾码数×刻度数=右边的勾码数×刻度数”这一规律,初步感受杠杆原理。

发现当“左边的勾码数×刻度数”不变时,“右边的勾码数”与“刻度数”成反比例关系,加深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

2、通过生活经验的回顾与挖掘,感悟平衡与质量和距离有关,培养思维的周密性、全面性。

通过实验寻求规律,培养抽象概括能力,积累动手实验活动的经验,丰富活动体验。

3、通过数学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养成用数学眼光看待身边的生活现象的习惯。

通过小组合作与分享,拓宽学生思维视野,感悟差异,丰富学习经验。

重点难点平衡规律的寻求和抽象。

教具学具课件、简易称、勾码、小组活动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感悟影响平衡的因素 1.初始经验调动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这几幅图都共同反应了一种什么样的现象?你是怎么知道的?(课件:跷跷板、天平等图片)生:平衡。

……(教师板书课题)师:听了几位同学的发言。

你觉得平衡与什么有关?(质量)(板书)2.加深经验感悟。

师:那么质量是不是平衡的唯一标准呢?我们来看一个跷跷板游戏(出示动画课件),怎样做,才能使跷跷板平衡? 生:轻的一端加重,轻的一端小朋友往后坐,重的一端小朋友往前坐。

师:往前坐或往后坐实际上改变了什么?(与中点的距离)由此可见平衡还与什么有关呀? 生:平衡还与距离有关。

(板书:距离)师:那么,在平衡中到底蕴含着怎样的数学规律呢?同学们应该在操作与实验中去寻找“平衡的规律”。

二、实验探索规律 1.实验摸索规律。

师: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学具:每组有一根标有刻度的铁棒,25个质量相等的勾码。

5根线圈,同学们通过悬挂勾码并通过调整刻度数和增减勾码数来寻找平衡的规律。

在实验之前,首先让我们关注一下实验要求。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5.4 有趣的平衡》-人教版 (1)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5.4 有趣的平衡》-人教版 (1)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5.4 有趣的平衡》-人教版 (1)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平衡的概念,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平衡的原理。

2.能够通过实验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在天平上的平衡情况。

3.能够掌握通过增加或减少质量来实现平衡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平衡的概念及实际应用。

2.通过实验观察不同形状物体的平衡情况。

3.增减质量实现平衡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平衡的概念与物体平衡的原理。

2.运用增减质量实现平衡。

四、教学准备1.实验用的天平和不同形状的物体。

2.图形化的教学辅助材料。

3.学生学习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通过实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有趣的平衡。

第二步:新课讲解(15分钟)1.介绍平衡的概念:平衡是指物体受到的力平衡,不会发生位移。

2.讲解物体在天平上的平衡情况,如何通过增减质量实现平衡。

第三步:实验操作(30分钟)1.将不同形状的物体放在天平两端,观察其平衡情况并记录下来。

2.让学生通过增减质量的方式实现平衡,探讨其中的规律。

第四步:总结归纳(10分钟)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平衡的概念和增减质量实现平衡的方法。

第五步:小结(5分钟)让学生进行简短的小结,确认他们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笔记,加深对平衡概念的理解。

2.回答课后习题,巩固增减质量实现平衡的方法。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实验操作引导学生探究平衡的原理,但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讨论和总结,以巩固学习成果。

以上为《6.5.4 有趣的平衡》的教案内容,老师们在实际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方法和步骤,以提高教学效果。

《有趣的平衡》幼儿园教案通用

《有趣的平衡》幼儿园教案通用

《有趣的平衡》幼儿园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奇妙的科学世界》第三节《有趣的平衡》。

内容主要包括:探索物体平衡的原理,通过实践操作了解平衡木、天平等物品的平衡现象,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平衡的概念,知道平衡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交流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平衡的原理,能够运用平衡原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感受平衡现象,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平衡木、天平、积木、小球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组织幼儿玩平衡木游戏,让幼儿感受平衡现象。

(2)引导幼儿观察、讨论:为什么有些小朋友能在平衡木上保持平衡,而有些小朋友容易掉下来?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展示天平,讲解天平的平衡原理。

(2)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观察、思考:如何使天平保持平衡?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分组进行平衡木比赛,讨论如何保持平衡。

(2)组织幼儿用积木、小球等物品进行天平实验,感受平衡现象。

(2)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实践体验,交流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平衡》2. 板书内容:(1)平衡现象(2)平衡原理(3)实践操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的平衡现象,与家人分享你的发现。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感受平衡现象,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

2. 拓展延伸:(1)引导幼儿探索其他科学现象,如磁力、光的折射等。

(2)组织幼儿进行科学小制作,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3)开展家庭科学活动,让幼儿在家庭中继续探索科学奥秘。

2024年《有趣的平衡》幼儿园教案通用

2024年《有趣的平衡》幼儿园教案通用

2024年《有趣的平衡》幼儿园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材,主要围绕《有趣的平衡》展开。

教学内容包括教材第六章第三节《比较与测量》中的天平游戏,通过操作天平,让孩子们理解平衡的概念,掌握比较物体质量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平衡的概念,知道天平的工作原理。

2. 培养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平衡的概念,学会使用天平进行比较。

2.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操作,掌握比较物体质量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天平一台,各种质量的物品(如:积木、小球、水果等)。

2. 学具:每组一台天平,相同质量的物品若干。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台天平,展示平衡现象,引发幼儿兴趣。

2. 讲解与示范(10分钟)教师讲解天平的工作原理,演示如何使用天平进行比较。

3. 互动操作(5分钟)幼儿分成小组,每组操作天平,进行物体质量的比较。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分析,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提供练习题,幼儿独立操作天平,完成练习。

六、板书设计1. 天平的工作原理图示。

2. 比较物体质量的步骤。

3. 例题及答案。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家中的物品,使用天平进行比较,记录结果。

2. 答案: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作业,记录比较结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教师提供更多关于平衡的实践操作活动,引导幼儿探索生活中的平衡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4. 板书设计。

5. 作业设计。

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教学难点:理解平衡的概念,学会使用天平进行比较。

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

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

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篇1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树立团体合作意识,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学习重点:掌握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学习难点:体会和理解数学思想方法的具体内容及应用。

教法:归纳法总结法学法:复习法归纳法教具:课件学习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2)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板书课题二、请你说说杆称与天平的结构有哪些相同点?(2分)1、杆称左右两边离支撑点的距离不相等。

2、天平左右两边离支撑点的距离相等。

三、小组合作实验,探索规律(3分)1、每组都有一根标有刻度的硬塑料管,15个质量相等的棋子,2只塑料袋,请同学们根据实验记录单(1)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2、小组实验时,由一位同学负责填写记录单;两位同学分别负责操作两边的棋子数和刻度数;另一位同学负责策划、协调操作。

3、完成实验后,把实验记录单(1)填写完整。

4、从表中你发现刻度数和所放棋子数成什么比例?(这两种量成反比例)5、观察表中数据,你有什么发现?左右两边刻度数和所放棋子数的积相等时,竹竿才能保证平衡。

四、课堂检测:(2分)你能利用平衡的原理,算出吗?(用反比例解答)解:设左侧物体的质量为xg.左=右2x=5×5002x=2500x=1250答:左侧物体的质量为1250g.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篇2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PPT课件教学过程谈话导入同学们,你听说过“杠杆原理”吗?知道它在生活中的应用吗?可能大家都没有想到,杠杆原理的背后隐藏着数学原理,那就是反比例关系。

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实验来体验它的奥秘吧。

实践与操作1、明确提出活动要求。

“有趣的平衡”活动由三部分组成。

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

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

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平衡感和协调能力。

提高学生的空间认知和动作技能。

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造力。

加强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本次有趣的平衡教学活动将包括以下内容:平衡感和协调能力训练:学生将进行平衡感和协调能力的训练,提高自己的身体控制和平衡能力。

空间认知和动作技能培养:学生将通过空间认知和动作技能的培养,提高自己的空间意识和动作技巧。

思维发展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将通过思维发展和创造力培养的活动,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合作和沟通训练:学生将进行合作和沟通训练,培养自己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自信心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将通过活动的参与和反思,培养自信心和团队精神,提高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教学步骤平衡感和协调能力训练:学生进行平衡感和协调能力的训练,提高自己的身体控制和平衡能力。

空间认知和动作技能培养:学生通过空间认知和动作技能的培养,提高自己的空间意识和动作技巧。

思维发展和创造力培养:学生通过思维发展和创造力培养的活动,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合作和沟通训练:学生进行合作和沟通训练,培养自己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自信心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通过活动的参与和反思,培养自信心和团队精神,提高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教学资源平衡感和协调能力训练的相关活动和游戏。

空间认知和动作技能培养的相关指导和练习。

思维发展和创造力培养的相关活动和讨论。

合作和沟通训练的相关讨论和活动。

自信心和团队精神培养的相关指导和训练。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平衡感和协调能力,评价学生的空间认知和动作技能,以及思维发展和创造力。

可以通过观察记录、作品评价和讨论评价进行评价。

《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今天,我要为大家带来一堂六年级下册数学的课堂——《有趣的平衡》。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将会了解到平衡的概念,并学会如何运用平衡来解决实际问题。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99页的第116页的内容。

这部分主要讲述了平衡的概念和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平衡。

我们将会通过实验和练习来理解和掌握平衡的原理。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平衡的概念,学会判断物体是否平衡,并能够运用平衡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衡的概念,学会判断物体是否平衡。

难点则是如何运用平衡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实验和练习,我已经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平衡尺、小球、木块等。

五、教学过程1.引入: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来引入平衡的概念。

我会拿出一个平衡尺,将它放在桌子上,然后放一个小球在平衡尺的一端,让学生们观察平衡尺是否保持平衡。

3.练习:然后,我会让学生们进行一些练习,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平衡的概念。

我会给他们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运用平衡来解决。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会简洁明了,主要包括平衡的概念和判断平衡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一个物体放在平衡尺的一端,另一端放一个小球,如何调整小球的位置,使平衡尺保持平衡?2.一个木块放在桌子上,如何放置木块,使桌子保持平衡?答案:1.将小球向远离物体的一端移动,使两端的重量相等,平衡尺即可保持平衡。

2.将木块放在桌子的中央,使桌子的两端重量相等,桌子即可保持平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应该已经理解和掌握了平衡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平衡来解决实际问题。

在课后,我将会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并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拓展延伸,以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这就是我为大家设计的《有趣的平衡》教学内容。

我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将会对平衡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运用平衡来解决实际问题。

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

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

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在日常生活中,平衡现象无处不在,从孩子们玩的跷跷板到建筑工地上的塔吊,从古老的天平到现代的桥梁设计,平衡原理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平衡的概念和原理并非易事。

因此,设计一堂有趣的平衡教学课,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探究来掌握平衡的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平衡的概念,知道影响平衡的因素。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平衡的条件,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2)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平衡的因素。

2、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平衡的条件。

(2)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得出平衡的规律。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奠定基础。

2、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亲身体验平衡的奥秘。

3、讨论法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平衡的图片,如跷跷板、天平、塔吊等,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这些物体为什么能够保持平衡?平衡的条件是什么?”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平衡。

2、讲授新课(1)平衡的概念讲解平衡的定义: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探究平衡的条件①提出问题:影响平衡的因素有哪些?②作出假设: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提出自己的假设,如力的大小、力的作用点、力的方向等。

③设计实验: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完善实验方案。

实验器材:杠杆、钩码、铁架台、刻度尺等。

实验步骤:a 安装杠杆,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b 在杠杆的两端分别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改变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再次平衡。

c 记录钩码的数量、力臂的长度等数据。

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

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

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通过平衡现象,初步感受杠杆原理,发现左边的棋子数?刻度数等于=右边的棋子数?刻度数这一规律,加深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

经历探究平衡现象的过程,感悟,平衡和质量与距离有关,培养思维的周密性,全面性。

通过实验寻求规律,培养抽象概括能力,积累动手实验活动的经验。

培养用数学眼光看待身边的生活现象,通过小组合作与分享。

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感悟差异,丰富学习经验。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简易秤,棋子,小组活动记录单。

教学过程:1、引入? (游戏:单脚站立保持平衡)1、如果你站在千米高空的一根细细的铁丝上会怎么样?这种惊险富有挑战性的运动,你发现什么?(竹竿和手起到平衡的作用)今天我们就研究与平衡有关的数学问题,一起走进有趣的平衡。

(板书课题)2、你听说过杠杆原理吗?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有关杠杆平衡的现象,请你说一说。

(跷跷板,天平)天平怎么保持平衡?同学们玩跷跷板的时候你愿意和谁玩。

(体重差不多平衡等等。

)如果体重差距很大,有没有办法使跷跷板尽可能保持平衡呢?二、进行活动:其实杠杆平衡原理中隐藏着数学问题,我们一起通过实验体验它的奥秘吧,你一定会有重大的发现。

1.这是我们班几个同学准备的学具,谁能给大家说一说你们是怎么做的?粗细均匀的铁棒,找到中间的位置记上记号,并拴上绳子。

然后从中间开始每隔3厘米做一个记号。

如果塑料袋挂在竹竿左右两边刻度相同的地方,怎样放棋子才能保证平衡呢?生:在相同格数上挂相同数量的棋子。

(师动手操作)如果左右塑料袋,放入同样多的棋子,他们移动到什么样的位置,才能保证平衡。

生:把相同数量的棋子挂在相同刻度上。

(找生上台展示)2.如果刻度数和棋子数不同呢,我们动手试一试吧,我们动手操作并填表格(自己动手制作,出现误差是正常现象,任何困难阻挡不了探索的脚步,我们开始进行探索之旅吧。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有趣的平衡板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有趣的平衡板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有趣的平衡板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有趣的平衡板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理解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作出二力平衡的图示。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兴趣,使学生能在轻松的愉快中具有更强力的探索问题的。

教学难点物体的受力分析。

教学重点二力平衡的概念及条件。

教具准备弹簧、铁架台、钩码,课本图2-22的装置、细线。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以师生谈活式形式进行)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要有力的作用,至少要有两个物体,这两个物体中,其中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你能否准确地分析。

下面举几个例子,请同学们说出它们的施力物体,受力物体各是什么和力的方向是怎样?①粉笔盒的重力。

②手把粉笔盒提起来的力。

③用手通过绳子在桌面上水平拉小车的力。

④人推墙壁的力。

以上问题通过学生讨论分析,然后各人把答案写出来,再教师分分析,同学有错进行订正。

二、讲授新课1、边演示边问①用手拿起一只钩码,然后放开,钩码就往下落,这是为什么?(学生回答,这是由于钩码受到重力作用的缘故)。

②演示再将这只钩码挂在固定的铁架台的弹簧上,问学生,钩码现在还受到重力吗?为什么不落下来?启发学生分析此时钩码的受力情况,再把同学位正确的分析结果填在下表中。

力的名称施力物体受力物体力的方向受力物体的状态重力地球钩码竖直向下保持静止拉力弹簧钩码竖直向上保持静止2、根据上表,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分析吊在电线上的电灯泡的受力情况。

3、再要学生分析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一本书的受力情况。

4、教师和学生一起以上几个例子并得出:一个物体,受到二个力的作用,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相互平衡。

二、二力平衡条件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应满足什么条件才能平衡。

1、问题:(1)只要两个力的大小相等就能平衡对吗?(2)只要两个力的方向相反就能平衡,对吗?(3)只要两个力在同一直线上就能平衡对吗?(4)只要两个力同时满足上面的任意两个条件就能平衡,对吗?2、按书本图2-22演示(1)在静止的小车上加上两个大小相等的水平同方向的力,看小车的状态有无变化。

幼儿园大班教案《有趣的平衡》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有趣的平衡》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有趣的平衡》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认识平衡的概念,并能描述平衡的特点。

2.通过游戏、实验等形式感知平衡的存在,培养幼儿的平衡感。

3.提高幼儿的协作与沟通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4.激发幼儿学习平衡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1.平衡概念的普及和理解2.平衡感的培养三、教学准备1.平衡练习器材:木板、扁木棒、球、绳子、桌子等。

2.具有探究精神的、能引导幼儿进行思考的教师。

3.希望提高幼儿学习兴趣和热情的教学环境。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歌曲、诗歌等形式引入本次教学,让幼儿了解平衡是什么。

第二步:探究平衡(20分钟)1.教师展示一些平衡练习器材,带领幼儿感受平衡的存在,并询问幼儿对平衡的认识。

例如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平衡吗?”2.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平衡的图形(如等腰三角形、矩形、正方形等)来帮助幼儿了解平衡的概念。

3.教师让幼儿自由动手操作平衡练习器材进行平衡练习,引导幼儿体验平衡感。

第三步:合作游戏(25分钟)1.选择适当的合作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如“魔术圆圈”、“魔方拼图”等游戏。

2.给予幼儿适当的指导和鼓励,让他们真正地理解平衡和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第四步:小结(5分钟)教师收集幼儿的感受和思考,总结本次教学的内容,并促进幼儿的成长。

五、教学评价通过本次教学,幼儿能够认识平衡的概念,感受平衡的存在并培养平衡感,同时提高了幼儿的协作和沟通能力。

幼儿参与积极,表现活跃。

需要改进的是,在某些游戏中教师指导不充分,导致幼儿理解不正确。

在下次的教学中,我们将更加注意提高教师指导的质量。

《有趣的平衡》幼儿园教案

《有趣的平衡》幼儿园教案

《有趣的平衡》幼儿园教案《有趣的平衡》幼儿园教案(通用9篇)《有趣的平衡》幼儿园教案篇1活动目标:1、尝试改变两端积木重量,探究平衡方法。

2、发现操作规律,培养科学的精神和态度。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平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物质准备:红蓝棒“3”四根、红蓝棒“1”四根、记录纸、铅笔、橡皮、大记录板、黑色水笔、积木。

经验准备:进行三次活动:第一次活动引导幼儿在搭建红棒十字架中,初步感受平衡的概念;第二次活动引导幼儿通过改变支点使红蓝棒保持平衡;第三次活动引导幼儿感知在平衡的红蓝棒“4”两端要添加同样块数的积木才能让红蓝棒保持平衡。

通过i次试验,幼儿掌握了试验的基本规则和记录的初步方法。

此次活动让幼儿探索如何改变红蓝棒“3”两侧的重量,让红蓝棒达到平衡。

重点、难点:使红蓝棒“3”达到平衡的条件:短的一边的积木数要多于长的一边。

活动过程:1、回忆并巩固上次实验结果与经验。

教师:上次我们做的平衡实验得到什么结果了呢?幼儿:在红蓝棒“4”的两边,要放一样的积木才能平衡。

老师出示红蓝棒“4”,一个小朋友往两边各放两块积木,红蓝棒平衡。

2、介绍本次实验。

教师:今天我们换一根红蓝棒3,我们要将支点放在红蓝棒“3”的“2”和“3”之间,你们猜猜会怎么样?(教师边介绍边演示放的位置)幼儿:那肯定不平衡。

教师:我们来试试看啊。

(把红蓝棒“3”摆在支点上)呀!不平衡!那怎样使红蓝棒“3”达到平衡?幼儿:要在短的那边多放积木。

幼儿:要在长的那边多放。

幼儿:应该是在短的那边多放吧?教师:为什么你认为是在短的那边多放呢?幼儿:那我就不知道了。

幼儿:我觉得是要在长的那边多放,因为那边长。

幼儿:你没看见那边沉啊?肯定得少放。

教师:你们想不想亲自试一试呀?3、介绍实验规则和记录时的注意事项。

教师:到底怎么才能让这个不平衡的红蓝棒达到平衡呢?我们做试验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幼儿:积木的两边要对齐。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有趣的平衡》教案设计_1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有趣的平衡》教案设计_1
如图示
二、探索规律
1、平衡(一)
(1)如果塑料袋挂在竹竿左右两边刻度相同的地方,怎样放棋子才能保证平衡?
①学生思考,回答问题:两边所放的棋子要同样多
②演示:左边放3个棋子,右边也必须放3个棋子,这样才能保证平衡。
(2)如果左右两边塑料袋放入同样多的棋子,它们移动到什么样的位置才能保诗平衡?
①学生思考,说出自己的见解,塑料袋挂在竹竿左右两边的刻度要相同
课 题
有趣的平衡
教 学
目 的
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
重 点
难 点
关 键
步 骤
师生双边活动
个体设计
一、活动准备
1、选一根粗细均匀的竹竿,或一根细空心管(长约1m)
2、在竹竿中点的位置个小孔并拴上绳子
3、从中点开始每隔8cm做一个记号(或刻小槽)
②演示:左边塑料袋挂在刻度“4”的点上,右边塑料袋也要挂在刻度“4”的点上,这样才能保证平衡
(3)你有什么体会?
要保证竹竿平衡,中点左边右边的棋子个数相同,且所挂位置点,刻度(距离)要相等
2、平衡(二)
如果左边的塑料袋在刻度6上放1个棋子,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3上放几个呢?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2上呢?
课后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
方召乡交汪小学张文斌
教学内容:
有趣的平衡(人教课标版实验教材第十二册第114、11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 使学生发现规律,初步感知杠杆原理。

2 、应用规律,加深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

3、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体会杠杆原理,加深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 简单杠杆,橡皮擦,塑料袋等实验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检查课前布置的制作工具(简单杠杆)的作业。

学生对照制作要求,自查和同组互相检查。

媒体出示制作要求:
(1)准备的竹竿长1m,尽量做到粗细均匀。

(2)在竹竿中点打孔,拴绳子时注意绳子的长度,同时注意检查拎起绳子后竹竿是否平衡。

(3)从中点处每隔8cm做一个刻度记号,尽量等距离。

拿出准备好的橡皮擦和塑料袋。

检查大小是否一样。

2、揭示课题:有趣的平衡(板书)
二、探索规律,体会杠杆原理
1、活动一:探索特殊条件下竹竿保持平衡的规律
(1)媒体出示探索的问题:
①如果塑料袋挂在竹竿左右两边的刻度相同的地方,怎样放橡皮擦才能保持平衡?
②如果左右塑料袋放入同样多的橡皮擦,它们移动到什么位置才能保持平衡
③发现的规律是:____
探索的方式:小组合作,分工明确。

(2)小组汇报。

(3)教师引导学生概括规律。

在相同的刻度处左右两边放相同数量的橡皮擦,竹竿就能平衡。

2、活动二:探索在一般条件下竹竿保持平衡的规律。

(1)媒体出示探索的问题:
①如果左边塑料袋在刻度3上,放4个橡皮擦,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4上,放几个才能平衡?
②如果左边塑料袋在刻度6上,放1个橡皮擦,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3上,放几个呢?在刻度2上呢?
③你又有什么新发现?
探索的方式:小组合作,分工明确。

(2)小组汇报。

(3)老师引导学生概括规律。

要想使竹竿平衡,必须使“左边刻度数×橡皮数=右边刻度数×橡皮数”。

(板书)
教师小结:同学们发现的规律实际上就是著名科学家阿基米德的“杠杆原理”,拴绳子的那个点就是支点。

三、应用规律,体会反比例关系
1、提问:在左边刻度4上放3个橡皮擦并保持不变,右边分别在各个刻度上放几个棋子才能保持平衡呢?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左边刻度4上放3个橡皮擦并保持不变。

<4×3= 12(一定)>
填表:
右边刻度12346对应的橡皮擦数积2、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对应的橡皮数:12、6、4、3、2
3、学生做实验进行验证。

引导学生发现:左边刻度数×棋子数的积一定时,右边刻度数与棋子数成反比例。

4、拓展延伸。

如果左边刻度2上放6个棋子并保持不变,右边的橡皮数可以是几?那么对应的刻度数是多少?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做实验——有趣的平衡,了解了杠杆原理。

今后,我们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用数学的眼光审视生活,进而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014年4月28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