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信息窗七

合集下载

2019年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信息窗

2019年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信息窗

2019年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信息窗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3--44页。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合理解决实际问题课前准备我班有男生19人,女生15人,男女学生人数的比是()∶(),男生占全班人数的(),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导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举一反三的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理解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3、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逐步养成迁移类推的好习惯。

导学目标活动程序及教师引导学生活动关注要点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这几天我们一直在学习有关人体奥秘的知识,除了我们学过的,你还了解到那些有关人体的知识?想不想再多了解一些?那请你们仔细观察情境图。

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教师板书出问题:明明体内的水分及其他物质各有多少千克?爸爸体内的水分及其它物质各有多少千克?二、自主合作探索新知1.你想解决那个问题?可以根据那些信息解决?教师巡视。

2.要求体内的水和其他物质各有多少千克会计算了吗?请同学们在本子上独立完成。

3.探究算理(1)教师巡视的过程中指明不同解答方法的同学到前面板书:(2)观察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区别?(4)优化算法:他们的方法你喜欢哪个?为什么?说给你的同位听一听。

4. 解决第二个问题:(1)师:你能用这种方法解决第二个问题吗?谁能说说在计算按比例分配的题目时应注意什么问题?你们都学会了吗?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些相应的练习。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1.走进生活(看谁能又对又快的解决这些问题)自主练习1、2、3第2、3题要求画出线段图分析解答。

2.课后延伸判断:一个长方形周长是20厘米,长与宽的比是7∶3,求长与宽各是多少厘米?(学生根据课前调查交流回答)学生观察回答: 明明体重30千克,体内水与其它物质的比是:4:1;爸爸的体重70千克,体内水与其它物质的比是7:3学生口答。

青岛版小学数学 六 年级 上 册数学第 三 单元信息窗

青岛版小学数学 六 年级 上 册数学第 三  单元信息窗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信息窗 1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37—38页重点难点掌握比的意义,建立比的概念,能准确地求出比值。

课前准备课前复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导学目标1.理解比的意义,会读、写比;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掌握求比值的方法,能准确地求出比值。

2.理解比、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让学生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 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培养他们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导学目标活动程序及教师引导学生活动关注要点师:(板书:比)这个字同学们认识吗?那我们一起把这个字读一读。

教师提问:在生活中你有那些地方用到过“比”。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你们刚才说的都是运用数学知识把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方法,老师这儿有一种数学上特定的“比”,想认识一下吗?出示标注“1:125000”的地图,引导学生加以分析、说明。

体验合作,自主探究(一)教学比的意义课件出示信息窗一1、初步理解比的意义。

怎样用算式表示赵凡的臂长和腿长的关系呢?小结:说两个数量进行比较要弄清谁和谁比,谁在前、谁在后,不能颠倒位置,否则,比表示的具体意义就变了。

2、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赵凡3分钟走了330米,怎样用算式表示赵凡的行走速度?汽车的速度又可以说成哪个量和哪个量比。

又可以怎么说?(三)建构比的意义1.从上面两个例子可以看出,什么叫做比? 你是怎么想的呢? 两个数的比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什么关系?三、交流比1、根据比的意义,结合身边的事,你能说出几组比吗?2、练习3、小知识足球比赛中经常出现的2:0的意义(生齐声:认识)学生说生活中的比。

比高低,比长短,比多少等等。

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根据这两个条件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解答?比的读写法、各部分名称、求比值的方法及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

看书自学,小组讨论。

(1) 出示自学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然后小组交流,最后汇报。

第三单元信息窗七《10以内数的连加》(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 青岛版

第三单元信息窗七《10以内数的连加》(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 青岛版

《10以内数的连加》年级:一年级学科:数学教材版本:青岛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连加计算方法,能够熟练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 10以内数的连加计算方法。

2. 理解并掌握连加的概念。

教学难点:1. 正确进行10以内数的连加计算。

2. 理解连加的顺序和规则。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10以内数的连加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老师出示一些10以内的数字,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数字的特点。

2.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10以内数的加法,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加法计算。

二、新课讲解1. 老师引入连加的概念,解释连加是将两个或多个数相加的运算。

2. 老师通过教学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些10以内数的连加例子,让学生观察并理解连加的顺序和规则。

3. 老师引导学生一起完成一些10以内数的连加练习题,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计算,并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1. 老师出示一些10以内数的连加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老师挑选一些学生的练习题进行讲解,纠正错误并解释正确答案的原因。

四、合作学习1. 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学生一起完成一些10以内数的连加题目。

2. 老师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五、总结与反思1.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10以内数的连加知识,让学生总结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

2. 老师提醒学生要注意连加的顺序和规则,避免出现错误。

3. 老师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10以内数的连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延伸:1. 老师可以布置一些10以内数的连加练习题作为家庭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

2. 老师可以提供一些10以内数的连加游戏或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连加的概念,让学生掌握了10以内数的连加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展示例子、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连加的顺序和规则。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口教案设计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口教案设计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口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本次信息窗口教案设计的主要教学目标为:1.了解信息窗口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2.学习信息窗口的制作技巧和方法,独立制作一个简单的信息窗口。

3.掌握信息窗口的阅读方法和注意事项。

4.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本次教学的重点为:1.信息窗口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2.信息窗口的制作技巧和方法,包括图片的选择、文字的编写和排版等方面。

3.信息窗口的阅读方法和注意事项,如标题的作用、排版的布局、关键词和图标的理解等方面。

三、教学难点本次教学的难点主要为:1.信息窗口的制作技巧和方法,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字编辑、图片处理和排版技能。

2.信息窗口的阅读方法和注意事项,需要学生注意细节和理解技巧,提高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

四、教学方法本次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包括讲授、示范、实践和讨论等方面。

1.讲授:通过PPT、视频等形式向学生介绍信息窗口的基本概念、分类、应用等相关知识,引导学生理解信息窗口的作用和意义。

2.示范: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演示,展示如何制作一个简单的信息窗口,提供实际操作的参考和范例。

3.实践:让学生在课堂上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一个主题,独立制作一个信息窗口,并在班级内展示和分享,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4.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和班级交流,促进学生的互动交流和知识分享,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和理解能力。

五、教学步骤本次教学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引入:教师通过一些生动的例子和图片,向学生介绍信息窗口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教师通过PPT和其他形式向学生讲解信息窗口的分类、制作技巧和阅读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提供教学参考和学习指导。

3.示范:教师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如何制作一个简单的信息窗口,并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文字编辑、图片处理和排版布局等基本技能。

4.实践: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一个主题,独立制作一个信息窗口,并在班级内展示和分享。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7 信息的交流传播》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7 信息的交流传播》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7 信息的交流传播》教学设计1.简单思考:刚刚的广播铃声提供了什么信息?2.还知道哪些交流传播信息的工具?1.问题引入:刚刚的广播铃声给你们提供了什么信息?2.广播通过声音进行信息的交流传播,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交流传播信息的工具?3.小结:我们被这些信息传播工具所包围,板书课题《信息的交流传播》活动意图说明:以上课铃声作为引入,可以更快地带动孩子们的上课热情,再抛出问题让孩子进行头脑风暴,积极踊跃的发言说出信息传播的工具,可以很好地带动课堂分为和孩子的积极性。

环节二:探索(指向目标2、3、4)学生活动21.思考:书本和电脑在传播信息方面有什么差别?。

2.小组交流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学生活动31.思考:用这两个工具传播同样的信息,效果会一样吗?2.组内商定合适的工具。

3.思考:pk赛的规则。

4.按规则开始测评并记录?教师活动21.提问:书本和电脑是我们获取相关资讯的重要工具,日常生活中,大家对它们都有接触和了解。

你知道它们在传播信息方面有什么差别吗?。

2.引导小组交流讨论,用简单的语言概括。

3.归纳:书本主要为我们提供文字、图像、符号、色彩等形式的信息,人们通过阅读,获取书籍所承载的信息,书籍的发行、传阅使得信息得到广泛传播。

电脑可以提供文字、图像、符号、色彩、音频、视频等更多形式的信息,更加多元化,人们可以通过看、听的方式获取它所承载的信息,借助互联网,电脑可以迅速地把信息传播到世界各地。

教师活动31.过渡:如果用这两个工具传播同样的信息,效果会一样吗?2.出示活动任务:制作独轮车介绍:制作的方法分别记录在纸上和存储在电脑的视频里,各小组用文字或视频进行制作,制作的材料和要求是一致的。

提问:你们小组觉得选择哪种工具更合适?请用30秒进行商定。

3.追问:进行本次pk赛需要遵守哪些规则?(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制作,不超时;遇到问题,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商量;遵守规则,不看其他小组的资料,不影响其他小组的制作;等等)活动意图说明:学生经历pk比赛的过程,亲身体验同时用不同工具来获取信息会有不一样的效果,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两者在传播信息上的不同。

第三单元信息窗7备课

第三单元信息窗7备课
二、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
练习前找学生说说怎样摆的?
计算时,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加强对口算方法的具体指导。
2、自主练习第2题。
提供了学生用彩纸做纸花的情景,进一步巩固连加的意义及计算方法。学生可以算“三个小朋友一共做了多少朵纸花?”也可以算“三个小朋友一共用了多少张彩纸?”只要列出正确的算式就行。
3、培养学生在学习探索中积极合作与交流的精神。
重点
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难点:准确的理解题意。
教学方法
教法:讲解、引导
教学辅导手段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内容、指导策略和学生活动内容、行为方式
修改意见
课前准备:口算卡片
五、教学内容:
一、口算
5+4 3+6 7+3 3+3 4+6
2+3 5+3 7+2 4+3 4+4
埕口镇小学课时备课教学设计
学科数学主备课教师___毛振静执教教师:毛振静
单元、章、节
第三单元
信息窗7
教学内容
10以内的连加、连减练习课
需课时:4课时
第15课时,课型:新授
教学
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连减、连减的意义以及运算顺序,使学生熟练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2、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自主练习第3题。
根据直尺上提供的数据,学生自主列出算式。
4、自主练习第4题。
以统计表的形式引导学生填数,巩固连加。应先引导学生数清楚西红柿、辣椒、茄子的数量,然后计算三种蔬菜的总个数。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7课《信息的交流传播》教案(2021新版)6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7课《信息的交流传播》教案(2021新版)6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7课《信息的交流传播》教案(2021新版)6一. 教材分析《信息的交流传播》是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7课,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交流和传播的基本知识。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信息的定义、信息的传递方式和过程,以及信息传播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实例和活动,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信息传播的规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信息传播现象有所了解。

但他们对信息交流和传播的深入理解还不够,需要通过实例和活动来进一步感受和理解信息传播的过程。

此外,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巧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信息的定义,理解信息传递的方式和过程。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表达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信息传递的方式和过程。

2.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采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例,理解信息传递的过程。

3.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图片,用于讲解和展示信息传递的过程。

2.准备探究材料,如通讯设备、信号源等,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信息传递的过程。

3.准备教室环境,确保学生可以顺利地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手机通讯、无线网络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信息?信息是如何传递的?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与信息传递相关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信息传递的方式和过程。

3.操练(10分钟)分组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究材料,如通讯设备、信号源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信息传递的过程。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信息传递的方式和过程,以及信息传播的重要性。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信息窗6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信息窗6教案

课题:信息窗六:小猴分桃——10的加减法教学内容:一年级上册49页及50页1.2题教学目标:1、熟练的结合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准确口算出有关10的加减法;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进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计算中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准确口算出有关1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熟练准确口算出有关10的加减法。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多媒体、实物投影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今天,花果山的小猴子摘了一筐桃子,但小猴子遇到了一个问题,希望小朋友们帮帮忙。

你们愿意吗?板书课题:小猴摘桃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来到花果山,热情的小猴子要分桃子给同学们吃,请仔细观察情境图,从图中你能了解到那些信息”?学生说出图中的信息,再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教师选择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板书。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问题:分给两个同学,可以怎么分?用小棒代替桃子实际动手分一分,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分法。

通过操作,一方面让学生感受摆学具算得数的过程,并从中发现计算方法;另一方面,让学生从摆学具中发现计算方法并写出4个算式。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学生谈自己的想法,并全班交流分法。

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在充分交流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以下4个算式:9+1=10 10-1=91+9=10 10-9=1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根据一幅图可以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四、抽象概括,总结升华:你能总结一下10以内的加减法吗?根据数的组成表格:8+2=10 2+8=10 10-8=2 10-2=8 ;7+3=10 3+7=10 10-3=7 10-7=3 6+4=10 4+6=10 10-4=6 10-6=4 :5+5=10 10-5=5归纳总结:根据一幅图可以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五、巩固运用,拓展提高:1、“自主练习”第1题是图文结合的解决问题的题目。

第三单元信息窗七《10以内数的连加》(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 青岛版

第三单元信息窗七《10以内数的连加》(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 青岛版

第三单元信息窗七《10以内数的连加》(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教学目标•能够通过具体物品和图形概念理解10以内数的连加;•能够准确地用“加”号和“=”号表示算式;•能够学会10以内数的连加口诀并正确地背诵。

教学重点•用具体物品和图形概念加深理解;•通过实际操作学习10以内数的连加口诀。

教学难点•确认连加的顺序;•熟记10以内数的连加口诀。

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引导全班同学看黑板上画的小黄鸡和小鸭子,然后将两只小动物合并成一只大鸟。

教师大声说:“小黄鸡和小鸭子合力飞上天空,它们一共能飞多高呢?”教师提问,通过同学反复尝试,引导学生理解10以内数的连加。

2. 连加口诀学习教师唱连加口诀:“1加2得3,3加4得7,5加6得11,7加8得15,9加10得19。

”整齐有序的口诀十分易于学生记忆,同时也起到了明确10以内数的加法顺序和加法结构的目的。

教师请学生跟读,并结合手指演示数。

3. 连加口诀实际运用教师在板书上举例,通过第一次用小黄鸡和小鸭子的例子,让同学们学会演示输入数和输出数。

接着,教师让同学们结合自己的故事,将口诀展开,配合具体事例进行操作演示。

4. 巩固练习1.小学生们可以寻找教室里的物品,以最少的次数完成整个10以内数的连加,培养他们使用学习工具和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

2.分组进行游戏,通过10以内数的连加口诀来完成指定任务,可以让孩子们在小组中相互帮助,尝试不同思路,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总结10以内数的连加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要让孩子们明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以及基础中的妙趣和重要性。

通过生动的互动课程、综合运用多方信息和各种小手工,孩子们会掌握简单而有用的加法口诀,能够快捷准确地完成10以内数的连加。

信息窗(认识上下、前后、左右)-青岛五四学制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信息窗(认识上下、前后、左右)-青岛五四学制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信息窗(认识上下、前后、左右)-青岛五四学制版一
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知识点概述
在青岛五四学制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的第三单元中,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信息窗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概念。

教学目标
1.掌握信息窗的基本功能;
2.理解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
3.能够通过信息窗进行上下、前后、左右的定位。

教学重点
1.掌握信息窗基本功能;
2.理解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

教学难点
如何通过信息窗进行上下、前后、左右的定位。

教学准备
1.信息窗的图示(可用画图软件或手绘);
2.让学生穿好方便动作的运动服;
3.获得一个较为开阔的空间;
4.按照学生数量备足设备(每2-3名学生需配备一台信息窗)。

教学过程
场景演示
老师手持一个信息窗并选择其中一个图案进行演示。

知识点讲解
1.老师带领学生探讨信息窗的基本功能;
2.老师讲解上下、前后、左右等定位概念;
3.老师通过图示讲解如何通过信息窗进行上下、前后、左右的定位。

操作演示
老师通过示范,向学生展示如何使用信息窗进行上下、前后、左右的定位。

实践操作
学生分组,每组2-3人。

每组在指定的区域内,通过信息窗找到指定的物品或位置。

练习题
1.北边是哪个方向?(此处需指定具体场景)
2.左边是哪个方向?(此处需指定具体场景)
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使用信息窗进行上下、前后、左右的定位的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践操作中。

参考资料
暂无。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7课时 信息的交流传播 教学课件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7课时  信息的交流传播 教学课件

活动 使用 任务 工具
传播 形式
使用 便利性
பைடு நூலகம்
传播 速度
信息
信息
直观性 有效性
制 作 独 轮 车 模
文字 书本 符号
音频
电脑
文字 符号
图像 色彩 视频 不方便 慢
比较方便 一般 图像 很方便 快 色彩
需要理解 生动形象
无效 一般 有效

音频 视频
研讨
1、比较书本和电脑传播信息有什么差别?
2、制作独轮车模型的过程中,我们用到了哪些工具?独轮 车模型包含了学习过的哪些技术? 3、谈谈对工具和技术的一些新看法。
它们是如何传递信息的? 效果有什么不同?
制作独轮车
要求: 1. 全班分为两组,A组使用电脑查看制作视频,B组使
用提前打印的纸质资料查看制作信息; 2. 限时:20分钟; 3.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小车的制作。
比较传播效果
PK
阅读纸质资料
观看视频
两种工具传播相同的信息,效果一样吗?
不同传播工具对制作的影响评测表
小结
➢ 不同的信息传播工具会影响人们接收信息的效果。 ➢ 信息的交流与传播驱动着工具和技术的发展。
拓展
课后作业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最新)
第三单元 工具和技术
第7课时 信息的交流传播
导入
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是通过什么方式传递信息的呢?
聚焦
小新计划这周末和同学 一起去踢足球,他想提前知 道周末的天气怎么样,可以 怎么做呢?
这些信息交流传播的工具是如何传递信息的?它的作用是什么?
探索
书本和电脑各给我们提 供了什么形式的信息?

青岛版(五年制)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走进花果山 信息窗七

青岛版(五年制)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走进花果山 信息窗七

教案标题:青岛版(五年制)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走进花果山》信息窗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 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培养学生的数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立体图形:球、圆柱、长方体、正方体2. 平面图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3. 数数:10以内的数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能够正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

2. 教学难点:理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花果山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2. 新课导入:让学生观察各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并让学生触摸、感知这些图形的特征。

3. 活动一:让学生从教具盒中找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并进行分类。

4. 活动二:让学生数一数教室里的物品,如桌子、椅子、黑板等,引导学生正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

5. 活动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让学生计算花果山上的树木数量、水果数量等。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以及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 练习题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正确率和速度,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反馈:课后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看法和建议。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

参加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活动青岛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二两位数乘两位数山东省高密市井沟镇呼家庄小学王化聚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28-31页,具体内容有(进位)笔算;解决简单的乘除混合的两步计算的问题。

教材简析:信息窗呈现的是城市街心花坛的场景。

通过花坛、喷泉及灯柱等景物提供了丰富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在学习本课知识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是整个小学四则运算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本单元教材的重点,同时也是今后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乘法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

教材通过提供了美丽的“街心花坛图”,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并激发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新问题的灵感。

教材呈现了不同算法的交流的场面,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策略去探索算法。

在此基础上发现本课所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需要进位,进一步巩固笔算的方法,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验算方法,并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及运用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安排,既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算法多样化,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又在比较各种方法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优化意识。

教学目标: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乘除混合的两步计算的问题,2、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中,感受乘法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有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巧设铺垫、温习算法1、谈话: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做一下热身运动好么?课件出示题卡:(1) 10×40 12×40 20×50 40×2220×23 11×50 7×80 30×20(2) 21×24 12×23你能说说当乘到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上时,它与第一个因数乘得的积怎样写?(这是竖式计算,应让学生说说计算方法。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口授课案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口授课案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口授课案。

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科技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不仅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给现代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开展信息化教育已经成为当前学校普及信息技术的有效途径。

信息窗口是基础教育中广泛应用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口授课案的实施方式、授课步骤、教学效果等方面的情况,希望能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

二、授课案的实施方式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为《地球上最大的建筑》。

信息窗口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教育内容呈现在电视显示器上,以图表、地图、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方式进行展示和讲解的一种教育手段。

通过信息窗口的应用,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电影、展示图像、实现幻灯片、研究模型等多种教学活动。

为了辅助教育者理解信息窗口授课案的实施方式,本文将按照实施流程和操作步骤分别介绍。

实施流程:1.确定授课目标:确定授课目标是实施授课的第一步。

这一步的关键是要确定课堂中教师需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并体现出与学生年龄和学习水平相适应的研究内容。

2.确定授课计划:确定授课计划是指制定课程策略、时间分配和教学目标的计划。

授课时间一般为 45 分钟,其中,教师授课时间为36 分钟,学生活动时间为8 分钟,教师跟进时间为 1 分钟。

这样分配时间可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3.安排授课场所:选择合适的信息窗口或计算机室,供师生进行授课活动。

在教学前,需要确保电子设备的准备充分,并检查其功能和系统的性能。

4.确认教学环境:实施授课前,需确认教学环境是否良好。

包括,校内网络是否畅通,教室配备是否到位,设备是否完好等等。

操作步骤:1.电脑打开网页,登录相关网站。

2.导入教材相关内容,并实时演示。

3.展示教材内图像,减少学生记忆成本。

4.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回答相关问题。

5.导入课程相关主题,进行分析并判断。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信息窗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信息窗

三人体的奥秘----比信息窗(1)——比的意义教学内容:青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37—38页。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比的概念实质是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倍比关系。

任何相关的两个数量的比都可以抽象为两个数的比,既有同类量的比,又有不同类量的比。

教材还介绍了每个比中两项的名称和比值的概念,举例说明比值的求法,以及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着重说明两点:(1)比值的表示法,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的是用整数表示。

(2)比的后项不能是0。

教学目标:1.理解比的意义,会读、写比;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掌握求比值的方法,能准确地求出比值。

2.理解比、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让学生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培养他们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比的意义,建立比的概念,能准确地求出比值。

教具准备:投影仪、课件教学过程:一、联系实际,激趣引入1、师:(板书:比)这个字同学们认识吗?(生齐声:认识)那我们一起把这个字读一读。

生读完后教师提问:在生活中你有那些地方用到过“比”。

学生说生活中的比。

比高低,比长短,比多少等等。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你们刚才说的都是运用数学知识把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方法,老师这儿有一种数学上特定的“比”,想认识一下吗?2、课件出示标注“1:125000”的地图,引导学生加以分析、说明。

让学生举几个日常生活中见到过的这样的形式,板书在黑板上。

(可能出现球赛、广告、说明书上等出现过的比的样式)【设计意图:从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导入新课,能发现比在生活中的应用,从中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3、师:同学们写的这些有的还真是我们这节课要来研究的“比”,但有的不是。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7课《信息的交流传播》教案(2021新版)6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7课《信息的交流传播》教案(2021新版)6

7.信息的交流传播【教材分析】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印刷术在文化传播与交流史的重要意义。

然而21世纪是信息时代,除了原始的图文信息,还出现大量的电子信息。

本课我们聚焦“信息对工具和技术的影响”,让学生比较书本和电脑提供信息之间的异同。

借助这两种信息工具,获取制作独轮车的信息,并根据获取的信息完成独轮车的制作。

在接收信息、理解信息、输出信息的过程中,感受这两种传播工具传递信息的特点。

制作独轮车在这节课中不仅是一个制作活动,也是评估学生单元学习的活动。

制作过程中会用到一些工具,而独轮车本身也包含着一些技术。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回顾、总结自己本单元的学习,可以对“工具和技术”有一个更全面的认知,发现“工具和技术”更多的联系和区别。

【学情分析】虽然学生每天都在被信息包围着,但在感受书本和电脑传播信息的特点时,部分学生可能有失公平,只会关注到文字的缺点和视频的优点。

探究记录单中的表格内容能给学生一些暗示,书本和电脑都是有优缺点的。

同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感受到不同的信息传递方式都是各有优劣的。

人们可以阅读文字快速获取信息,还可以及时标注画出重点,但不够直观;视频信息生动直接,但相对耗时,而且也不能及时标注重点信息。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信息的交流与传播驱动工具和技术的发展。

不同的信息传播工具会影响人们接收信息的效果。

[科学探究目标]能借助信息传播工具获取信息,完成独轮车简易模型的制作。

[科学态度目标]乐于合作探索,遇到问题能积极想办法解决。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信息的交流和传播推动工具和技术的共同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借助信息传播工具获取信息,完成独轮车简易模型的制作。

[难点]通过对不同信息传播工具接收信息的效果比较,认识到信息的交流和传播推动工具和技术的共同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材料准备】独轮车制作材料、独轮车制作指南文字稿、独轮车制作指南视频【教学过程】1.聚焦教师活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活字印刷,大大促进了文化传播与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读算式
(4)三个数相加怎样计算?
借助学具算一算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交流:生:先算4+3=7
再算7+2=9师强调第二步是那两个数相加
让学生结合学具边操作边说说过程。
(师)还可以怎样列?
引导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2、师出示小猴子的画面(动态演示树上有5只猴子,跳下去1只)
(1)可以提什么问题?(5-1=4)
口算练习第6题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说说计算的过程
二、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7题。
指导书写算式。
2、自主练习第8题。
提供了学生小鸟的情景,进一步巩固连加的意义及计算方法。叙述图意列式计算解答。
3、自主练习第9题。
根据直数轴提供的信息,学生自主列出算式。交流图意和计算过程。
4、自主练习第10题。
以统计表的形式引导学生填数,巩固连加。应先引导学生数清楚西红柿、辣椒、茄子的数量,然后计算三种蔬菜的总个数。
让学生边操作边说说计算过程。
(5)师:还可以怎样算?
引导可以先把两次跳的合起来2+1=3再从5只里面去掉3还剩2
4.总结算法:刚才我们学习了连加和连减,计算的时都是先算前两个数的得数,再和后面的数相加或相减。
三、巩固应用
1.自主练习第1题
练习时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把连加连减的过程摆出来,边摆边说,再填空。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课题
第三单元信息窗七
课型
新授
上课时间
2015.10.19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一群顽皮的小猴子跳水嬉戏,可爱的小兔子们也在草地上玩耍,我们也看一下好面出示本来4只小白兔,又来了3只小黑兔
5、自主练习第11题。
明确比较的方法,先计算结果再比较。
6、自主练习第12题。
培养有序的观察和简洁的表达,如:原有……第一次跳到河里……第二次……
还剩…..
看图还能讲什么故事?
三、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师:现在有只个小兔子?怎样列式?(4+3=7)
(2)出示又来了2只小灰兔,现在一共有几只小兔子?怎么办?
同桌交流一下:生:7+2=9
生:再加上2就是4+3+2
师:我们可以列成4+3+2
让学生说说每个数是什么意思?
观察这个算式和以前的有什么不同?
(3)师总结:想这样几个数相加的算式我们叫连加。板书
(2)再演示又跳下去2只这时树上还剩几只猴子?怎样列式?
生:4-2=2
生:5-1-2
说说每个数是什么意思。
(3)观察:这和以前学的减法有什么不同?
小结:像这样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的算式我们叫连减(板书)
怎样读?试读
(4)怎样计算?
借助学具操作,说说怎样算的
生:先算5-1=4
再算4-2=2师强调第二步是那两个数相减
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交流时说说怎么计算的。
2.第2、3题
根据图意列算式,交流图意和算式,说说怎样算的。
四、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的了什么新的知识?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课题
信息窗七自主练习
课型
练习
上课时间
2015.10.20




一、复习引入
同学们,在观看猴子跳水的情境图中,我们又学习了哪些知识?连加和连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