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子传教师版
《方山子传》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方山子传》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方山子传》的内容。
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的人物描写手法。
能够理解并运用文中的成语和典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学会通过分析人物描写,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学会通过课文学习,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培养学生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方山子传》的内容理解和背诵。
分析并欣赏作者的人物描写手法。
理解和运用文中的成语和典故。
2.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通过人物描写所表现的人物性格特点。
深入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方山子的画像和相关背景资料,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传”?为什么要写“传”?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为后续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3.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描写,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方山子传内容的理解程度。
通过学生回答问题,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课文。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分析并欣赏作者的人物描写手法。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刻认识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我也意识到培养学生对方山子传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主旨和深层含义。
(完整版)《方山子传》教案
(完整版)《方山子传》教案方山子传苏轼教学目标:1、运用推断法,弄懂词意,疏通文句;2、学习文章通过言行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3、理解作者隐藏在字里行间对方山子及其同类人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运用推断法,弄懂词意,疏通文句教学难点:深层理解打动作者苏轼的方山子之“异”的内涵。
教学方法:诵读法推断法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苏辙《黄州快哉亭记》:“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
”意思是“那风本没有雄和雌的差异,可人却有得志和不得志的区别。
”那么,假如人生“不遇”,生命该如何取向?方山子有一份答卷,而这份答卷深深地感动了大文豪苏轼。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是怎样的一份答卷。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指导(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字音:少sh ào 时著zhu ó帽见xi àn 于眉间阳y áng 狂傥t ǎng见之句读:(1)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2)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3)方山子/怒马独出语气:(以第二段为例)(1)写和方山子意外相遇,所以总的语气应是惊喜。
(2)饱含惊喜的具体词句“呜呼!”——表惊讶;“何为而在此?”——读出不解之意,探询语气;“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读出看破红尘,超然物外之意,感到奇怪;“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读出不可思议,奇怪的语气。
2、整体感知掩卷而思,说说读出了那些内容。
3、齐读巩固三、疏通文意,质疑讨论1、疏通文意要求:边读边译,标出疑难2、互学互助,解决疑难要求:同座位讨论,解决部分疑难3、质疑讨论要求:(1)声音洪亮清晰,说清问题出处;(2)有意识地运用推断法,引导学生解决疑难;字音推断法:犹见.于眉间同“现”,显现阳.狂垢污同“佯”,假装傥.见之同“倘”,或许,可能语境推断法:光、黄间.隐人“光”“黄”皆是地名,“间”表示不确定,译为“一带”;稍壮.uu..前面有“少时”,后面有“晚”,所以“壮”应表示年龄,译为“年纪渐渐大了”驰骋..当世前面有“折节读书”,后有“然终不遇”,所以“驰骋”应有“纵马奔跑”引译为“放开手脚,施展才华”余既.耸然异之。
《方山子传》教案最新3篇
《方山子传》教案最新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方山子传》教案最新3篇如何让学生能够按字面意思直译古文。
方山子传(教师版)
《方山子传》(教师版)【教学目的】1、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2、理解传主的事迹与精神风貌,探究作者的写作原因。
3、鉴赏文章独特的结构艺术。
【相关链接】一般人物传记写作常规:(写法:平铺、直叙)介绍人物姓氏——籍贯生卒年月、世系——生平行事。
本文没有像一般传记那样,平铺直叙地介绍人物的姓氏、乡里、家世、生平等。
开始,只是粗略地介绍了方山子生平,并说明得此称号的缘由。
但其人真实姓名、家世、籍贯等均未介绍,让读者产生一种悬念,急于知道此人究竟是谁。
接着,记叙自己在黄州跟他的一次巧遇,点明人物姓氏。
随后追溯此隐士曾有过的年少气盛,最后说明其拥有的显赫家世。
这样,由隐而显,由略而详,层层设疑,层层呼应,愈深愈见方山子的不同寻常和卓立无匹。
苏轼写作本文不仅仅是为了记方山子,其中另有深意。
他表彰方山子淡泊自守的高洁品德,借此流露出同为不遇的感慨。
隐约折射,作者结合自己当时被贬的黄州的处境,于文字之外,寓己之情,是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
写方山子未尝不是自悲不遇,但方以文为祸,不便直言,于是隐约其辞,语多深婉。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自主预习】1、通假字前十有.九年(“有”通“又”)犹见.于眉间(“见”通“现”,显现)往往阳.狂垢污(“阳”通“佯”,假装)2、古今异义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古义:妻子和女儿。
今义:妻子)3、重点字词与公侯等.(等同,相似)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神色)见其所著.帽(戴)4、词类活用庵居蔬食(名词作状语;以庵为居,以蔬菜为食)见方山子从两骑(从,使动用法,使……跟从)5、文言句式然终不遇(被动句,不被提拔重用)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判断句)何为而在此(宾语前置)鹊起于前(状语后置)6、翻译下列句子:(1)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2)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3)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自主探究】1、方山子何许人也?找出文中的信息句,并填写下表:2、文中苏轼对方山子“耸然而异之”,那么方山子的“异”表现在哪呢?明确:(一)是他与常人不同的生活道路:少年--血气方刚,一身侠气成年--折节读书,有志用世晚年--无所遇合,遁于光、黄间(二)是生活态度的独特:庵居蔬食,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所著帽,方屋而高。
《方山子传》教师用
他们两人的爱好差不多,都喜欢游山玩水,写诗作 赋,喜欢研究佛教的道理,还喜欢在一起饮酒。他们 饮酒的时候,都有一个习惯,就是喜欢请来一些歌女 舞女,在一边歌舞助兴。可是陈慥的夫人柳氏很有个 性,而且最爱吃醋,很不满意陈慥的行为,尤其不满 意的就是陈慥喝酒时找美女来斟酒夹菜,跳舞唱歌。
语言优教资源PPT
第一自然段简介方山子生平,并说明得此称 号的缘由。
语言优教资源PPT
2、第一自然段哪句话可以看出作 者与方山子有共同的遭遇?
明确: 欲以此驰骋当世。 然终不遇。
语言优教资源PPT
第二课时:研读课文
语言优教资源PPT
方山子档案
原名
陈慥
字
季常
号及来历 方山子,其所著帽,方屋而高,似“古方山冠”
家庭 情况
意动用法,认为…奇怪
语言优教资源PPT
用私财下如里粪想土起独。念前方通十山“有子又九”少年时嗜,使酒余酒在好岐剑下,, 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鹊起使于动用前法,:使使…骑跟逐从 而射之,不获。方 山上于子论是怒用马兵独及出古,今在一成马发败上得,之自。谓因一认为与时豪余士马。 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 而岂山中之人哉?
地喝酒。”“好吧。”陈慥把苏东坡留下,吩咐下
人做了一桌丰盛的菜,搬上好酒。两个人一边喝着
酒,一边谈佛论道。佛教重点讲的是一个“空”字,
两人讲来讲去,越讲越泄气。陈慥说:“我们两个
讲来讲去,把情绪搞坏了。我知道有两个美女唱得
非常好,今晚干脆请她们给咱们唱两首歌。咱们边
听边喝,不是挺好吗?”“嫂夫人要是听见,还不
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古义,流传下来的样子。
戴 屋方而高今义:人死后留下的画像。
《方山子传》导学案【教师版】
《方山子传》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与作者的用意2.理解并翻译重点语句,掌握重要的文言知识。
3.分析方山子的人物形象,培养洒脱的人生态度,追求心灵的自由。
【学习重点】理解并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能够准确地翻译。
【学习难点】揣摩作者苏轼写这篇文章的意图,理解作者幽微难明的内心世界。
【学习课时】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第一二段中重要的文言知识【作者与作品】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苏轼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
他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著名诗人,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苏黄”,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为著名书法家,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为著名画家,工枯木竹石。
此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金石、烹饪等方面都有重要成就。
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
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
方山子,即宋代陈慥,字季常,因头戴方山冠,号方山子,别号龙丘先生。
晚年隐于光州、黄州间。
苏轼任凤翔签判时与其相识,其父陈希亮曾是苏轼的上司。
陈季常与苏轼友善,二十年未见,却在岐亭重逢。
陈季常好宾客,家有歌妓。
妻柳氏非常厉害并且爱忌妒,常常当着客人的面就与陈季常大闹,让他下不了台。
苏东坡就写诗嘲笑陈说:“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这就是成语“河东狮吼”的来历。
字词正音闾(lǘ)里遁(dùn)庵居(ān)谪(zhé)居矍(jué)然著(zhuó)帽奴婢(bì)岐(qí)亭挟( xié)二矢(shǐ)勋(xūn)阀(fá)垢污 (gòu) 傥(tǎng)见之与诵读并翻译课文第1、2段,解释句中加点词。
《方山子传》导学案【教师版】教案资料
《方山子传》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与作者的用意2.理解并翻译重点语句,掌握重要的文言知识。
3.分析方山子的人物形象,培养洒脱的人生态度,追求心灵的自由。
【学习重点】理解并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能够准确地翻译。
【学习难点】揣摩作者苏轼写这篇文章的意图,理解作者幽微难明的内心世界。
【学习课时】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第一二段中重要的文言知识【作者与作品】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苏轼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
他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著名诗人,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苏黄”,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为著名书法家,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为著名画家,工枯木竹石。
此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金石、烹饪等方面都有重要成就。
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
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
方山子,即宋代陈慥,字季常,因头戴方山冠,号方山子,别号龙丘先生。
晚年隐于光州、黄州间。
苏轼任凤翔签判时与其相识,其父陈希亮曾是苏轼的上司。
陈季常与苏轼友善,二十年未见,却在岐亭重逢。
陈季常好宾客,家有歌妓。
妻柳氏非常厉害并且爱忌妒,常常当着客人的面就与陈季常大闹,让他下不了台。
苏东坡就写诗嘲笑陈说:“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这就是成语“河东狮吼”的来历。
字词正音闾(lǘ)里遁(dùn)庵居(ān)谪(zhé)居矍(jué)然著(zhuó)帽奴婢(bì)岐(qí)亭挟( xié)二矢(shǐ)勋(xūn)阀(fá)垢污 (gòu) 傥(tǎng)见之与诵读并翻译课文第1、2段,解释句中加点词。
第4单元方山子传教师
搁荐作I 甬 方山子传大铁椎传一、注音庵居(a r )矍然(ju e ) 勋阀(f ①• • ・ 健啖(ddn )拱揖(yi ) 鼾睡(han )• • •觱篥(bil )i 仆地(p u )• • ・ 二、解释词义[过岐亭,适见焉 (副词,恰好)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动词,去、往)1 适< 一•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动词,女子出嫁)-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动词,适合) 探望、问候)七省好事者皆来学 (读sh e ng 名词, 行政区域)吾日三省吾身(读x 1 ng 动词,反省、检查)不知何许人 (名词,处所、地方) 引之长丈许 (数量词,表示约计的3. 许 数量,左右)I 舆薪,则王许之乎 (动词,赞许、同意)-杂然相许(动词,答应、允许)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读x 1 r 。
动词,2.省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读sh U 。
数量词,几) 胜负之数,存亡之理(读sh U 名词,天数) •数罟不入洿池 (读c u 形容词,细密的)三、古今异义1. 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 •古义:流传下来的样子今义:人死后留下的画像2. 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人的配偶3 .子灿见窗户皆闭• •古义:窗户和门今义:单指窗4. 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古义:请求客人今义:宴请客人四、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1. 余既耸然异之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2. 岁得帛千匹名词作状语,每年吾数击杀响马贼(读shudo 副词,屡次) 4.3 .不冠不袜名词做动词,戴帽子;穿袜子・・4.而腰多白金• •腰:名词做状语,在腰上;多:形容词做动词,多有5.夺其物,故仇我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仇6.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使动用法,使快活7.贼二十余骑四面集名词做状语,从四面• •五、分析句式类型1.徒步往来山中省略句、状语后置句(省略介词“于”;状语“(于)山中”后置)2.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判断句(“……也”表判断)省略句(“河南”前3•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省略介词“于”)4.与遇宋将军家省略句(省略介词“与”的宾语“之”)一、基础达标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A .余谪居于黄谪:降职B.见方山子从两骑从:跟随C .一发得之发:射箭D .园宅壮丽,与公侯等等:等同,相似解析:B项,从: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随。
第四单元《方山子传》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问题探究三:苏轼为何写这个奇异人?
引导提示:苏轼是什么原因来到这个地方的? 苏轼接触了这个故友之后会作何感想?
“同是天涯沦落人”——具有类似的遭遇。一个 是读书没有受到赏识的陈季常,另外一个是当官 不受重用的苏轼, 两人可谓惺惺相惜(即性情、志
趣、境遇相同的人互相爱惜、同情、支持。)
其实,文中有一个细节已经表达出了这层意思, 请找出。——
2段:交代近期与方山子相见的情形,表现 他超脱的人生态度。
3段:回忆他早年性情、志向、才能和风采。 4段:叙述他的家世以及他对富乐的抛弃。
5段:含蓄评价他是一位异人,表敬佩之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节刻画
1.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 2.所著帽,方耸而高。 3.矍然。俯而不答,仰而笑。 4.怒马独出,一发而得之。 5.与余立刻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
徒步往来山中。庵居蔬食。环堵萧然。
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纵马射鹊,与余立刻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 豪士。 遁光黄间,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人莫识 也。 显闻富贵,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妻子奴婢皆有 自得之意。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
2.先总体介绍,再具体介绍,符合常情。
3. 布局奇妙,如行云流水,颇具匠心。
重温名篇
定风波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 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由一个人引发的一篇文章”
——带着思考学文章
苏轼写的是怎样的一个人? 为何写这个人? 怎么刻画这个人?
《方山子传》教学设计
《方山子传》教学设计(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方案、讲话致辞、报告体会、条据文书、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report experiences, documentary evidence,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方山子传》教学设计《方山子传》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方山子传 上课优秀教案共19页PPT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方山子传》2
《方山子传》教案一、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
2、理解方山子的独特个性与人生取向,体会作者借传主形象体现自己情志的笔法及塑造人物手法。
二、教学过程1、导入苏东坡,相信大家不会陌生,北宋文坛领袖,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文学史上少有的全才。
余秋雨在《东坡突围》中这样写道:“像苏东坡这样让中国人共享千年的大文豪,应该是他所处的时代的无上骄傲,他周围的人一定会小心地珍惜他,虔诚地仰望他,总不愿意去找他的麻烦吧?事实恰恰相反,越是超时代的文化名人,往往越不能相容于他所处的具体时代。
”一起“乌台诗案”,把苏轼贬出京城。
在贬谪途中,作者遇到了老朋友,就是方山子。
《方山子传》(PPT)方山子还有一个著名的故事,有谁知道吗?(河东狮吼)出示预习要求(PPT)对于这篇课文的字词,大家还有什么不能解决的地方吗?有,讨论3分钟,课堂提问,师生共同解决,检测没有,直接检测2、再读课文,完成方山子档案,找出文中的信息填表这张表,让我们对方山子有了一个基本了解,大家还记得苏轼对见到方山子是什么反应吗?问题1:“耸然异之”什么意思?作者惊讶,方山子怎么会在这里呢?问题2:这里具体是指什么地方?生:光、黄间,岐亭,师:这一带我们用文本中出现的一个词来概括就是生:穷山中问题3:方山子在穷山中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生:庵居蔬食、环堵萧然、人莫识师:方山子是作者的故人即老朋友,从作者刚才惊讶的神情可知,方山子本是不应生活在这穷山里的。
问题4:在作者记忆里,方山子本应该生活在哪里的?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生:洛阳、园宅、得官、显闻、富乐师:这是两种多么迥异、悬殊的两种人生际遇呀问题5:方山子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而到了穷山中呢?是像苏轼那样被贬到了这里的吗?生:不是,是他自己放弃的师:是他无缘无故就放弃了那一份通俗意义上的闪亮人生吗?生:他不得志、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问题6:方山子人生不遇,是因为他没有才干吗?生:不是,他自谓一世豪士,折节读书师:那方山子也称得上是什么的人才生:文武全才问题7:方山子生活在穷山中的精神面貌如何?生:怡然自得、自由自在、自我满足……师:你们怎么了解到的?生: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师:这又不是写方山子的生:这是侧面烘托方山子的异究竟表现在何处?大家能不能用对比的方式呈现?一异:少年侠气而晚年避世二异:环堵萧然而怡然自得三异:文武全才而终生不遇四异:世有勋阀而山居隐逸方山子之“异”的内涵:1、人生不遇,弃富贵荣华;回归自然,回归心灵的生命取向让人惊异!2、不悔选择,安贫乐道,活出一份云淡风轻的人生意境,让人惊叹!那么,方山子遇到苏轼又是何反应呢?“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方山子传》8
《方山子传》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以及文言特殊句式,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2、明确方山子的独特个性与人生取向。
3、体会作者借传主形象体现自己情志的笔法,提高鉴赏能力。
【重点、难点】1、能够按字面意思直译古文。
在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能够在头脑中重现古文内容,感受和理解传主与常人迥异的生命取向。
2、深层理解打动作者苏轼的方山子之“异”的内涵。
预习案一、作者介绍见教材附录《唐宋八大家小传》。
二、写作背景通读全文,找出文中交代写作背景的句子。
三、预习作业1、自行读熟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给生字词注音,标示出课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字、活用字及重要句式。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①犹见于眉间(②前十有九年(③往往阳狂垢污((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古今义①欲以此驰骋..当世(②方屋.而高(③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④使从事..于其间(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3)指出下加点词的用法并解释①闾里之侠皆宗.之(②余既耸然异.之(③见方山子从.两骑(④岁.得帛千匹(⑥方山子怒.马独出()(4)解释下列句中“而”的用法和意义:①方屋而高(②何为而在此?()③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④使骑逐而射之((5)指出下面句式类型并口头翻译。
①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②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③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④徒步往来山中()⑤庵居蔬食()2、方山子何许人也?找出文中的信息句,给方山子建立档案。
3、方山子给苏轼留下的突出印象是什么(用文中的字词回答)?表现在哪些方面?4、苏轼写作本文仅仅是为了记方山子其人吗?还是另有深意?探究案1、方山子何许人也?找出文中的信息句,给方山子建立档案。
2、方山子给苏轼留下的突出印象是什么(用文中的字词回答)?表现在哪些方面?3、苏轼写作本文仅仅是为了记方山子其人吗?还是另有深意?检测案1、同步练习(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闾里之侠皆宗.之宗:尊崇B.往往阳.狂垢污阳:表面上C.园宅壮丽,与公侯等.等:等同D.余谪.居于黄谪:贬官(2)下列各组加点的字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A.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 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B.余既耸然异.之 /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C.环堵萧然. / 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D.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 使.骑逐而射之,不获(3)方山子的一生可以用“侠”“隐”两个字来归纳,下面各句编为四组,均能表现其“侠”的特点的一组是()①闾里之侠皆宗之②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④怒马独出,一发得之⑤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⑥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A.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⑥C.①④⑤⑥ D.②③⑤⑥(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好的文章表意,常采用暗示的手法,如本文中“俯而不答,仰而笑”,写的是陈慥有无限感慨,可是没有明说,留待读者自己去体会。
高中语文 散文之部 第四单元 方山子传 大铁椎传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方山子传大铁椎传方山子传大铁椎传篇目一方山子传说作者(一)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人。
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二)作品: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
(三)评价: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
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成就上,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寻背景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被李定等人诬以诗文谤讪新法,下狱治罪,九死一生。
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这对一向胸怀大志,希望做出一番事业的苏轼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沉重的打击,因此,他对方山子的“欲以此驰骋当世。
然终不遇”的遭遇,别有感触。
写方山子,实际上是自悲不遇。
但他以诗文被祸,不便直言,于是才隐约其辞,语多深婉。
从这个意义上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时心态的一种形象折射。
链常识传记——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
传记和历史关系密切,某些写作年代久远的传记常被人们当史料看待。
一般由他人记述,亦有自述生平者,称“自传”。
传记大体分两大类:一类是以记述翔实史事为主的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另一类属文学范围,传记作者在记述传主事迹过程中,可能会渗透自己的某些情感、想象或者推断,但和小说不同,传记一般不虚构,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
看结构知文意本文通过对方山子生平的生动介绍和描写,给读者展示了一位出身富家,少年踌躇满志、威武侠义,中年舍弃豪华、自甘清贫、不慕荣华、崇尚道义、崇尚自然的隐士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他的喜爱之情,流露出作者对自由、安宁生活的向往。
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人生的无限感慨,隐约有不平之意,流露出自己因仕途坎坷而郁郁不得志的心情。
《方山子传》优秀教案两篇
《方山子传》优秀教案两篇《方山子传》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与作者的用意2、认识方山子始侠后隐的行径与神情风貌。
3、学习文章通过语言行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4、理解并翻译重点语句。
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文章变化多端、曲折不平、切合隐士身份的巧妙构思。
2、学习文章借他人酒杯浇自己胸中块垒的手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作者隐藏在字里行间对方山子及其同类人生活的向往之情。
2、认识方山子始侠后隐的行径与神情风貌,培养洒脱的人生态度,追求心灵的自由。
教学重点与难点:1、学习文章通过语言行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2、学习文章变化多端、曲折不平、切合隐士身份的巧妙构思。
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作者介绍:(多媒体)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苏轼二十一岁中进士,神宗时期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
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
大赦北还,途中病死在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
( 导语也可由《自题金山画像》导入:“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突出苏轼政治上的坎坷,胸怀的坦荡。
由官场中倍受煎熬的苏轼转到山林里的隐士朋友的闲适,带出方山子。
)二、写作动机:(多媒体)作者选择某人作为传主,一定是对方的身上有着某些令他特别感兴趣的东西,方山子弃荣利功名而自甘淡泊贫贱的行动,对大难不死的苏轼有不少的触动,作者结合自己当时被贬黄州的处境,于文字之外,又寓有自己之情,是借他人之酒浇自己胸中之块垒。
写方山子未尝不是自悲不遇,本文可以说是作者在黄州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山子传
一、通假字
1、前十有九年:“有”通“又”
2、犹见于眉间:“见”通“现”
3、往往阳狂垢污:“阳”通“佯”
二、词类活用
1、闾里之侠皆宗之:名作动,尊奉
2、往往阳狂垢污:名作动,弄脏自己
3、余既耸然异之:意动,以…为异
4、见方山子从两骑:使动,使…跟从
5、方山子怒马独出:使动,使…奋起
6、岁得帛千匹:名作状,每年
7、亦足以富乐:使动,使…富贵享乐
三、古今异义
1、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古义: 遗留下来的样子
2、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古义:妻子和孩子
3、使从事于其间古义:动词,任职
四、一词多义
而
1、方耸而高:并列
2、何为而在此:转折
3、俯而不答,仰而笑:均表修饰
4、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转折
5、使骑逐而射之:顺承
6、而岂山中之人哉:转折
7、而其家在洛阳:递进,而且, 8、此岂无得而然哉:顺承
五、重点实词
1、折节读书:改变以往的志向行为
2、闾里之侠皆宗之:乡里
3、方山子亦矍然:吃惊注视的样子
4、环堵
..萧然:四墙,指屋中清冷,空荡的样子5、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功勋之家 6、独来穷山中:荒僻
7、方山子傥见之欤:或许,可能
六、特殊句式
1、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判断句
2、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判断句
3、欲以此驰骋当世:省略句
4、徒步往来山中:省略句
5、游西山:省略句
6、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省略句
7、晚乃遁于光、黄间:介后
8、余谪居于黄:介后
9、鹊起于前:介后 10、犹见于眉间:介后
11、使从事于其间:介后 12、何为而在此:宾前
13、岁得帛千匹:定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