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略论

合集下载

先秦诸子概论剖析

先秦诸子概论剖析

二、先秦诸子的源流与展开
贵族 士 平民
二、先秦诸子的源流与展开
《史记·太史公自序》:“春 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 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 稷者,不可胜数。”
二、先秦诸子的源流与展开
《左传·昭公三十二年》: “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 自古以然。故诗曰:‘高岸为 谷,深谷为陵。’三后之姓, 于今为庶。”
礼崩乐坏 学术下移
二、先秦诸子的源流与展开
天命思想的动摇 《 诗经· 大雅·云汉》: 天降丧乱,饥馑荐臻(屡次降临)。 靡神不举(祭),靡爱(吝惜)斯牲。 圭壁既卒,宁莫我听? 怨天、恨天、骂天的诗句屡见不鲜。
二、先秦诸子的源流与展开
《 诗经· 大雅·云汉》: 旱既大甚,则不可沮(止)。 赫赫炎炎,云我无所。 大命(性命)近止,靡瞻靡顾。 群公先正,则不我助。 父母先祖,胡宁忍予? 对祖先神的质疑
二、先秦诸子的源流与展开 二十世纪后半叶的重大学术考古发现 (1)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1973) (2)湖北荆门郭店楚墓竹简(1993) (3)上海博物馆从香港购回的楚简 (简称“上博楚简”,马承源,1993) 重写思想史与学术史?
二、先秦诸子的源流与展开
诸子产生的历史背景与原因
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二、先秦诸子的源流与展开
《韩非子·显学》:“世 之显学,儒、墨也。儒之 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 墨翟也。”
二、先秦诸子的源流与展开
先秦时期并无明确的学派划 分,而有关先秦诸子的学派 分法完全是出自汉儒之手。 李振宏:“先秦学术体系的 汉代生成”。
二、先秦诸子的源流与展开
“后世流传至今的群经诸子,都是汉 代的东西,是汉人传授、整理过,甚至 重新编定的东西……现在可以肯定, 先秦的群经诸子,决不是我们今天看 到的这个样子。越来越多的出土资 料,在这方面提供了越来越多、越来 越有力的证据。”

艺文志诸子略

艺文志诸子略

藝文志·諸子略一、題解1 藝文志:《漢書》有《天文志》、《地理志》、《食貨志》、《五行志》等,“志”是記錄的意思。

“藝文”是書籍的意思,《藝文志》是關於書籍的記錄,它對後世史書的影響很大,《隋書》中有《經籍志》,與《藝文志》相類。

《漢書》的《藝文志》是根據西漢劉歆《七略》寫成的。

其中《諸子略》是根據劉歆《輯略》中有關諸子部分及其諸子略寫成的。

2 諸子略是關於先秦諸子的概括介紹。

3 《漢書》是繼《史記》之後的著名歷史著作。

作者班固,東漢人。

全書共一百篇,包括十二帝紀,八表,十志,七十列傳。

記事起自漢高祖元年,止於王莽地皇四年,是我國第一部斷代史。

4 《漢書》的注解:漢末服虔、應劭作過音義。

唐顏師古的漢書注常有名,清王先謙有《漢書補注》。

二、文義解讀第一段:儒家儒家者流,蓋出於司徒之官,助人君順陰陽、明教化者也。

游文於六經之中,留意于仁義之際。

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宗師仲尼,以重其言,於道最為高。

譯文:儒家這一流派,大概源於掌管教化的官員,他們是協助國君依順陰陽、闡明教化的人員。

學習研究在六經範圍之中,留心著意在仁義和誠信之間。

奉行堯舜傳下的治國之道,遵照文王、武王的法制,推崇尊重孔子,為了增加自己學說的重要性,認為是“道”的最高理論。

1儒家者流:儒家之流。

2司徒:動賓結構。

相傳少昊始置,唐虞因之。

周時為六卿之一,曰地官大司徒。

掌管國家的土地和人民的教化。

漢哀帝元壽二年,改丞相為大司徒,與大司馬、大司空並列三公。

東漢時改稱司徒。

3 游文:學習研究文化典籍。

4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宗師仲尼:祖述指奉行其道;憲章指守其法制;宗師指尊敬並以其爲師。

5以重其言:重,使動用法。

孔子曰:“如有所譽,其有所試。

”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業,已試之效者也。

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隨時抑揚,違離道本,苟以嘩眾取寵。

後進循之,是以五經乖析,儒學 衰。

此辟儒之患。

譯文:孔子說:“如果我對人有所稱譽,那是因為我用過他。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3)原文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3)原文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3)原文汉书·艺文志·诸子略(3)原文农家这个流派,大概出于古代掌管农业的官职。

他们劝导人民耕田种桑来使衣食充足。

所以古代最重要的八件政事,第一就是吃饭的问题,第二就是货物的问题。

孔子说:「要重视人民吃饭的问题。

」这就是他们的长处。

等到鄙陋的人来实行农家的学术,认为用不着圣明的君王,想要使君民一起耕种,这就违背了君臣上下的次序。

小说家这个流派,大概出自于古代的小官。

(这一派)是大街小巷的谈论,马路上传说的人所造成的。

孔子说:「固然是小的技巧也一定有值得观赏的处所;但想要推行久远恐怕滞泥不通,所以君子是不学的。

」但是它也不会没落。

(小说家)是乡里有小智慧的人所写的东西,也要把它编辑保存起来而不要健忘了;假如里面有一句话值得我们来采用,这也就如同古代樵夫、狂放的人他们的议论一样(有参考的价值)。

诸子共有十家,其中值得观赏的不过九家而已,都是起于王道政治已经衰微今后,诸侯以武力相征伐,当时的国君,喜好厌恶的不一样,所以九家的学术纷纷兴起。

各自引用他们的一种学说,推崇他们学说的好处,用这学说来奔走游说,迎合诸侯的心理。

他们的言论固然不一样,就譬如水火,是互相没落也是互相生长的;就像仁与义,敬与和,固然性质相反却又是互相生成的。

易经上说:「天下(学问)的途径虽然不一样但是归趋是相同的,思虑虽然很冗杂但是目标一致。

」现在各家的学者,各自推崇他们学说的长处,用尽了智慧和思虑,来阐明他们学说的要旨。

虽然各自有偏见短处,但是综合他们的主要归趋,发现他们也都是从六经分支出来的。

假使让他们遭遇到圣明的君王,能折中采用他们的主张,他们都可以成为辅佐的人才啊。

孔子说过:「礼仪散失了要到乡野去寻找。

」现在距离圣人的时代很久远了,圣人的道术残缺废弃,没有处所再去加以追求了,采用他们九家的学术不是胜过去乡野找来得好吗?若是能修明六经的学说,观察参考这九家言论,舍弃短处取用长处,就可以通达治理国家的各种方法了!从前孔子去世今后,简洁平实而涵义精深的言论就无人能够传授了;七十二贤去世今后,对儒经大义的解释就开始产生分歧。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原文及翻译译文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原文及翻译译文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原文及翻译译文《《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原文及翻译译文《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原文及翻译汉书原文: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

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

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

袓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

孔子曰“如有所誉,其有所试。

”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业,己试之效者也。

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

苟以哗众取宠。

后进循之,是以五经乖析,儒学寖衰。

此辟儒之患。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

历记成败、存亡、祸褔、古今之道。

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君人南面之术也。

合于尧之克攘,《易》之嗛嗛,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

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

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

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

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

法家者流,盖出於理官。

信赏必罚,以辅礼制。

《易》曰“先生以明罚饬法。

”此其所长也。

及刻者为之,则无教化,去仁爱,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

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

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

古者名位不同,礼亦异数。

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此其所长也。

及譥者(喜欢攻击别人隐私的人)为之,则苟钩釽析乱(屈曲破碎、支离错杂)而己。

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

茅屋采椽,是以贵俭;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选士大射,是以上贤;宗祀严父,是以右鬼;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

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

从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

孔子曰“诵《诗》三百,使於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又曰“使乎!使乎!”言其当权制宜,受命而不受辞,此其所长也。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序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序
譯: 道家這個流派,大概出於古代的史 官。他們連續記載成功失敗、生存 滅亡、災禍幸福、古今的道理。然 後知道秉持要點把握根本,守著清 靜無為,保持謙虛柔弱的態度;這 就是國君治理國家的方法。……
❖ 陰陽家者流,蓋出於羲、和之官。敬順昊 天,歷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此其所長 也。及拘者為之,牽於禁忌,泥於小數, 舍人事而任鬼神。

《漢書‧藝文志‧諸子略序》 班固
諸子十家,其可觀者九家而已。皆起於 王道既微,諸侯力政,時君世主,好惡 殊方。是以九家之術,蠭(ㄈㄥ)出並作,各 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馳說,取合諸 侯。
•儒家者流,蓋出於司徒之官。助人君,順陰陽,明 教化者也。游文於六藝之中,留意於仁義之際。祖述 堯、舜,憲章文、武,宗師仲尼,以重其言,於道最 為高。……
❖ 墨家者流,蓋出於清廟之守。茅屋采椽,是以貴儉;養三 老、五更,是以兼愛;選士大射,是以上賢;宗祀嚴父, 是以右鬼;順四時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視天下,是以上 同;此其所長也,及蔽者為之,見儉之利,因以非禮,推 兼愛之意,而不知別親疏。
譯:
❖ 墨家這個流派,大概出於古代掌管宗廟的官職。 他們住在茅草蓋頂,以采木為椽的房子裏,所以 注重節儉;奉養年老更事致仕的人,所以主張兼 愛;以大射禮選拔人才,所以崇尚賢人;尊崇鬼 神尊敬祖先,所以崇敬鬼神;順從四時做事,所 以不相信命運;以孝道宣示天下,所以崇尚同心 同德;這就是他們長處。等到眼光淺短的人來實 行墨家學術,只看到節儉的好處,因此就反對禮 節;推廣兼愛的旨意,而不知道分別親疏遠近。
影片欣賞:猴子撈月猴子撈月 /watch?v=E_LHiVu4 pvM
討論與分享 1 你在短片中看到什麼劇情? 2 你覺得作者想要表現什麼?
論說文 第一課 養 生 主

艺文志诸子略原文

艺文志诸子略原文

艺文志诸子略原文《艺文志诸子略》是《汉书》中的一篇,主要介绍了先秦至汉代的诸子百家的流派及其思想。

原文: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

合于尧之克攘,易之嗛嗛,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

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

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

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

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信赏必罚,以辅礼制。

及刻者为之,则无教化,去仁爱,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

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

古者名位不同,礼亦异数。

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

茅屋采椽,是以贵俭;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选士大射,是以上贤;宗祀严父,是以右鬼;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

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

纵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

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

译文:道家这一流派,大概出自史官。

史官记载了历朝历代成败存亡祸福的经验教训,并以此为鉴戒。

道家学者知道要治理好国家必须抓住要领、掌握根本的道理后,就能清静无为、以柔克刚地守住自己。

这是君王治国平天下的方法。

道家学者以尧的克己复礼、孔子的谦卑退让、易经的一阳来复为理想人格模式。

但也有一些道家学者走向了反面,他们认为应该抛弃礼义仁政,只追求清静无为的境界,认为这样就可以治理好国家。

阴阳家这一流派,大概出自负责观测天象的官员。

他们观察天文、制定历法、指导农时季节。

但也有一些阴阳家学者拘泥于占卜、算命等小术,放弃人事、迷信鬼神。

法家这一流派,大概出自司法官员。

他们主张信赏必罚、以法治国、辅助礼制来治理国家。

但也有一些法家学者走向极端,他们没有教化、仁爱思想、专制独裁、滥用刑法等手段来治理国家、甚至残害亲人、伤害恩义。

名家这一流派,大概出自礼官。

他们研究礼仪制度、名分等级等礼制问题。

诸子略原文及注释

诸子略原文及注释

诸子略原文及注释《汉书·艺文志》中的《诸子略》原文如下: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

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

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

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

《易》曰:“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今异家者各推所长,穷知究虑,以明其指,虽有蔽短,合其要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也。

使其人遭明王圣主,得其所折中,皆股肱之材已。

仲尼有言:“礼失而求诸野。

”方今去圣久远,道术缺废,无所更索,彼九家者,不犹愈于野乎?若能修六艺之术,而观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长,则可以通万方之略矣。

注释如下:1. 诸子:指的是先秦至汉初的各学派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2. 十家:指的是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

但其中小说家因其“不雅驯”,故在九流中不被列入。

3. 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指的是东周时期,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各自为政,形成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混乱局面。

4. 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指的是当时的各国君主,他们的喜好和厌恶各不相同,因此各家学说得以应运而生。

5. 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指的是各家学说虽然互相对立,但也在某种程度上互相促进。

6. 易》曰:“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这句话出自《易经》,意思是天下的事情虽然归宿相同,但路径却各不相同;目标一致,但思考的方式却多种多样。

7. 股肱之材:指的是得力的助手或重要的人才。

8. 礼失而求诸野:这句话出自《论语》,意思是当礼仪制度在官方失传时,可以到民间去寻找。

9. 修六艺之术:指的是学习儒家经典中的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10. 舍短取长:指的是在选择各家学说时,要舍弃其短处,吸取其长处。

以上是《汉书·艺文志》中《诸子略》的原文及部分注释,供参考。

由于原文较长,注释可能有所省略,建议阅读原文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汉书·艺文志》六艺略、诸子略之序论【原文】

《汉书·艺文志》六艺略、诸子略之序论【原文】

《汉书·艺文志》六艺略、诸子略之序论【原文】《汉书·艺文志》六艺略、诸子略之序论【原文】录自[东汉]班固:《汉书》卷30,中华书局 1962年版,第6册。

“+++”为转页标识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

故《春秋》分为五,《诗》分为四,《易》有数家之传。

战国从衡,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淆乱。

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

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

迄孝武世,书缺简脱,礼坏乐崩,圣上喟然而称曰:“朕甚闵焉!”于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

至成帝时,以书颇散亡,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

诏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数术,侍医李柱国校方技。

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

会向卒,哀帝复使向子侍中奉车都尉歆卒父业。

歆于是总群书而奏其《七略》,故有《辑略》,有《六艺略》,有《诸子略》,有《诗赋略》,有《兵书略》,有《术数略》,有《方技略》。

今删其要,以备篇辑。

[东汉]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6册第1701页。

《易》曰:“宓戏氏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至于殷、周之际,纣在上位,逆天暴物,文王以诸侯顺命而行道,天人之占可得而效,于是重《易》六爻,作上下篇。

孔氏为之《彖》、《象》、《系辞》、《文言》、《序卦》之属十篇。

故曰《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

及秦燔书,而《易》为筮卜之事,传者不绝。

汉兴,田何传之。

讫于宣、元,有施、孟、梁丘、京氏列于学官,而民间有费、高二家之说。

刘向以中《古文易经》校施、孟、梁丘经,或脱去“无咎”、“悔亡”,唯费氏经与古文同。

[东汉]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6册第1704页。

《易》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故《书》之所起远矣,至孔子纂焉,上断于尧,下讫于秦,凡百篇,而为之序,言其作意。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序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序

漢書藝文志諸子略序漢書‧班固儒家者流,蓋出於司徒之官。

助人君,順陰陽,明教化者也。

游文於六藝之中,留意於仁義之際。

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宗師仲尼,以重其言,於道最為高。

孔子曰:「如有所譽,其有所試。

」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業,已試之效者也。

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隨時抑揚,違離道本,茍以譁眾取寵,後進循之,是以五經乖析,儒學浸衰;此辟儒之患。

註釋:流:流派。

司徒:官名,掌管教育。

陰陽:儒家的陰陽之道,即天地人事的自然之道。

游文於六藝:游,習。

六藝,指六經。

祖述堯舜:以堯舜為本,奉行其道。

憲章:效法。

宗師仲尼:尊奉孔子為師。

宗:尊。

師:師事。

重其言:增強他們學說的重要性。

如有所譽,如有所試:語出《論語‧衛靈公》,謂如果我對他有所讚譽,那一定是我試用過他。

原文作「如有所譽者,其有所試矣。

」辟者:邪僻不正之人。

抑揚:上下進退,有曲解附會之意。

譁眾取寵:謂以浮誇之言迷惑大眾,以博取尊寵也。

譁,誇也,虛誇。

寵,尊也。

乖析:支離破碎,違背本意。

乖,違也。

析,分歧。

浸:逐漸。

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

歷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

然後知秉要執本,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術也。

合於堯之克攘,易之嗛嗛,一謙而四益,此其所長也。

及放者為之,則欲絕去禮學,兼棄仁義,曰獨任清虛,可以為治。

註釋:秉要執本:把握事情的要點與根本。

秉、執皆持也。

清虛:清靜虛無,老子認為清靜無為則天下就能正。

君人南面之術:1.人君,君主也。

2.君人,治理人民。

南面,帝王之位南向,故稱君王為南面。

克攘:能讓。

攘,通「讓」。

嗛:通「謙」。

一謙而四益:《易‧謙‧彖辭》云:「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好盈而好謙。

」放者:放蕩的人。

陰陽家者流,蓋出於羲、和之官。

敬順昊天,歷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此其所長也。

及拘者為之,牽於禁忌,泥於小數,舍人事而任鬼神。

註釋:羲、和:羲氏、和氏。

相傳在堯時掌天文四時歷象的官。

艺文志诸子略之解读

艺文志诸子略之解读

艺文志诸子略之解读《艺文志·诸子略》是《汉书》中的一篇,主要介绍了先秦至汉代的诸子百家及其代表作品。

该篇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学术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历代学者研究的重点之一。

一、背景介绍《艺文志·诸子略》是《汉书》中的一篇,成书于汉代。

当时,诸子百家争鸣,学术思想空前繁荣,因此《艺文志·诸子略》主要就是为了记录和整理这一时期的学术成就。

该篇主要涵盖了先秦至汉代的诸子百家,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农家、名家等各个学派及其代表作品。

二、诸子略的内容及评价《艺文志·诸子略》主要分为六略,分别是: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农家。

每略又分为若干类,共计三十六类。

其中,儒家以孔子、孟子为代表,道家以老子、庄子为代表,墨家以墨子为代表,法家以韩非子为代表,兵家以孙子为代表,农家以许行为代表。

每类之下,详细列出了各个学派的代表作品及其作者信息。

对于《艺文志·诸子略》的评价,历代学者普遍认为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首先,该篇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学术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艺文志·诸子略》,我们可以了解到各个学派的思想特点、代表作品以及它们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其次,《艺文志·诸子略》为我们研究古代文献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通过该篇所列的作者信息、作品目录以及分类情况等,我们可以对古代文献进行更为准确的研究和评价。

三、与《汉书·艺文志》的关系《艺文志·诸子略》是《汉书》中的一篇,而《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著作,也是古代典籍中具有重要地位的著作之一。

因此,《艺文志·诸子略》作为其中的一篇,也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同时,《汉书·艺文志》与《史记·太史公自序》等典籍一同被认为是古代文献的三大里程碑之一,这也足以证明其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四、研究现状与趋势目前,对于《艺文志·诸子略》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

法家者流,蓋出於理官,信賞必罰,以輔禮制。易曰 「先王以明罰飭法」,此其所長也。
❖ 理为治玉,治玉需要剖析,剖析以后得其玉之纹理, 此过程与断狱有相似之处,故以治玉之理称治狱。 理官即司掌刑法的官。
❖ 信赏必罚:语出《韩非子·外储右上》:“信赏必 罚,其足以战。”
❖ 信,的确;必,一定。“使赏信使罚必”。 ❖ 師古曰:「噬嗑之象辭也。飭,整也,讀與敕同。」
此其所長也。及蔽者為之,見儉之利,因以非 禮,推兼愛之意,而不知別親疏。
❖ 此言墨子节葬非礼,兼爱无父,为孟子所讥。 后孟子渐为后世所尊,故儒者视墨子为邪说, 墨学遂一蹶不振。
❖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墨者儉而難遵,是 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彊本節用,不可廢也。
從橫家者流,蓋出於行人之官。孔子曰:「誦詩三百, 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又曰:「使 乎,使乎!」言其當權事制宜,受命而不受辭,此其 所長也。及邪人為之,則上詐諼而棄其信。
之旨,故能任人而不任智,无为而无不为。
❖ 课本注,“攘”通“讓”。尚可探讨。攘, 《说文·手部》:“推也。从手襄声。” 联 系“揖”的解释“揖,攘也”,可知“揖” 与“攘”同义,则“攘”本义就是揖攘、谦 攘。而从言之“讓”,《说文·言部》: “讓,相责讓也。” 是用言辞去指责别人, 反而没有谦让、揖让之意。故段玉裁注曰: “经传多以为谦讓字。” 则“讓”作为“谦 讓”义讲倒应该是“攘”字的假借。
❖ 師古曰:「寖,漸也。辟讀曰僻。」 ❖ 惑者(迷惑不清之人),章句鄙儒(如秦延君), ❖ 辟者(辟邪偏颇之人),曲学阿世(如公孙弘)。 ❖ 《文心雕龙·论说》:“若秦延君之注《尧典》,
十余万字;朱善之解《尚书》三十万言,所以通人 恶烦,羞学章句。” ❖ 公孙弘是西汉第一位拜相封侯的儒者,史家认为他 曲学阿世、从谀人君、阳善阴恶。

《汉书·艺文志》诸子批评论略

《汉书·艺文志》诸子批评论略

《汉书艺文志》诸子批评论略王培峰【摘要】《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对先秦汉初诸子进行了系统的评价.其评价内容,在《庄子·天下》、司马谈《论六家之要指》等诸子批评文献的基础上,具有很大的进步.它在前人分类的基础上,将先秦汉初诸子著作分为十类,并在小序中体现了尊经崇儒的思想倾向,对诸子十家进行了辩证的分析,并认为诸子源出于王官之学.这些内容对后世目录著作的编纂、诸子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期刊名称】《商洛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27)001【总页数】5页(P48-52)【关键词】《汉书·艺文志》;诸子;学术批评;特点;影响【作者】王培峰【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62;商洛学院中文系,陕西商洛72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2《汉书·艺文志》(下文简称《汉志》)是现存最早完整的综合性目录学著作,由班固节删自刘歆《七略》。

《七略》原将梳理各类书籍之源流特点的文字汇集于《辑略》之中,班固将这些文字分别散入各类书籍之后,作为总结,即是小序。

小序逐一评骘各类书籍的源流、特点、得失,“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其中,《汉志·诸子略》将先秦汉初诸子分为十类,并在小序中对各家优劣进行逐一评价。

在汲取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对先秦汉初诸子进行了非常全面的评价,在学术批评上独具特色,对后世目录学、学术史、思想史的编纂都具有较大的影响。

一、《汉志·诸子略》“九流十家”说及其渊源《汉志·诸子略》共收录先秦汉初诸子类书籍“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并根据各书的思想倾向,将其分为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等十类。

每类之后,都有一段小序,对各家的优劣进行评价。

《汉志》对诸子的分类与评价,并非出于班固的自创,而是因袭刘歆《七略》之说,而《七略》亦对前人的论述多有借鉴。

诸子学研究略说

诸子学研究略说

学习时报/2007年/7月/16日/第009版中外历史诸子学研究略说闫平凡章太炎说:“所谓诸子学者,非专限于周秦,后代诸子亦得列入,而必以周、秦为主。

”周秦诸子百家之说,当时已有文献专篇论述。

一曰《庄子・天下篇》,一曰《荀子・非十二子》;至于间论及此者,还有很多。

如《荀子・解蔽篇》、《荀子・天论篇》、《尸子・广泽篇》、《吕氏春秋・不二篇》、《韩非子・显学篇》、《淮南子・要略篇》等皆有论述。

而《史记・太史公自序》,则为最早出现的总结性的论述,乃迁之父司马谈所撰。

柳诒徵谓:“庄子泛称百家,而未指称某氏之学为某家;汉司马谈《论六家要指》,遂有法家、名家、道家之名。

”到了《汉书・艺文志》,承向歆父子之说,益以纵横、杂、农、小说,为诸子十家,去小说家,又谓之九流,总称“九流十家”。

《汉志》(依《七略》)之“九流十家”说,盖有所本。

故章学诚曰:“《汉志》最重学术源流,似有得于太史《叙传》及庄周《天下篇》、荀卿《非十二子》之意。

”此后,诸家目录之作,皆依《汉志》之分而有所损益,如《七志》、《七录》、《隋书经籍志》以至《四库全书总目》等有关诸子的分类;论诸子者,亦依《汉志》而言之,如《刘子・九流章》、《文心雕龙・诸子篇》等。

然自儒家定于一尊,其他学派日趋消歇,研究子书、整理子书者日少,以至于很多书籍断简脱讹,甚至《墨子》一类的书寄身于《道藏》才得以幸存下来。

自唐代兴起的辨伪思潮,对部分诸子书有所关涉。

如柳宗元的《辨列子》、《辨鹖冠子》诸篇,明宋濂《诸子辨》,论周迄宋四十种子书,推勘其篇目、作者,思想渊源等。

明胡应麟《四部正讹》则为第一部辨伪专著,其《九流绪论》之论诸子颇有胜义。

明代晚期,诸子之学稍稍兴起。

清儒对诸子学的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在治经之外,旁及诸子,尤其在整理研究子书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如王念孙的《读书杂志》综考子史,汪中的《述学》遍述诸子,陈澧的《东塾读书记》评释《管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商君书》。

汉书艺文志关于诸子的论述.

汉书艺文志关于诸子的论述.

《汉书·艺文志》关于诸子的论述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阳阳明教化者也。

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

孔子曰:"如有所誉,其有所试。

"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业,已试之效者也。

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苟以哗众取宠。

后进循之,是以《五经》乖析,儒学浸衰,此辟儒之患。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合于尧之克攘,《易》之嗛嗛,一谦而四益。

此其所长也。

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

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

此其所长也。

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

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

信赏必罚,以辅礼制,《易》曰"先王以明罚饬法"。

此其所长也。

及刻者为之,则无教化,去仁爱,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

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

古者名位不同,礼亦异数。

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此其所长也。

及譥者为之,则苟钩鈲析乱而已。

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

茅屋采椽,是以贵俭;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选士大射,是以上贤;宗祀严父,是以右鬼;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

此其所长也。

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

从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

孔子曰:"诵《诗》三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又曰:"使乎,使乎!"言其当权事制宜,受命而不受辞。

此其所长也。

及邪人为之,则上诈谖而弃其信。

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

兼儒墨,合名法,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

此其所长也。

及荡者为之,则漫羡而无所归心。

农家者流,盖出于农稷之官。

艺文志诸子略

艺文志诸子略

艺文志诸子略《艺文志诸子略》是我国第一部综合性的传记文学总集。

在它以前,诸子之书,虽已陆续编成专集,但多为独自成篇。

这部《诸子略》是由梁代刘炫主持编撰的。

刘炫(?-553)南朝人,字云将,彭城(今江苏徐州)人,生卒年不详。

著名学者,官至吴郡太守,好佛教经论,曾与慧远谈论老庄之学。

《隋书·经籍志》载《刘炫集》十二卷,今仅存辑本。

作者简介:刘炫,南北朝时期梁代学者。

字云将,彭城(今江苏徐州)人,约生于公元五世纪,卒于公元五世纪中叶。

他受家学影响,早年即博览群书,善属文,学术上承继父业。

仕历东宫通事舍人、中书侍郎等职。

曾参与校定梁萧统的《昭明文选》。

文帝践阼后,他作为特使赴西魏,携回了大批佛经,对促进我国古代文化交流和佛教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是他与当时的著名学者僧、慧等人也保持着友好的交往。

纵观古今,无论从学问方面看还是从为人方面看,刘炫都是值得称道的。

他学识渊博,又能潜心著述,平生写过大量著作。

据统计,有学术价值的著作达四十余种,其中最重要的是《儒道论》、《老庄论》、《释典音义》、《神不灭论》、《涅盘》、《儒行》、《仁孝论》等。

本书系统介绍了自先秦至清末有关诸子之学的重要著作及其思想主张,是研究我国哲学史的重要资料。

它首次把诸子学加以系统地整理和著录,并指出了每部著作所反映的时代特色和对后世学术的影响,而对具体著作的评述,更使人们对这些著作有了直观的认识,因而有助于我们对诸子学思想体系的了解和认识。

如《老子》就可看出《汉书·艺文志》所说的“道家”思想;《墨子》反映出墨家的学说;《荀子》则显示出儒、墨、道三家思想的融合;《管子》突出表现出法家的特点。

至于《淮南子》更是深刻影响到法、兵、农等学科的建立和发展,是研究先秦思想史和哲学史的重要资料。

此外,书中还著录了一些学派和思想家的遗闻轶事,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诸子之学。

另外,书中还辑录了许多佚文、佚诗、佚赋,这对研究我国古代文学史也很有帮助。

诸子学略说2

诸子学略说2

诸子学略说2梁陶宏景为《本草》作注,又作《百一方》,而专务神仙。

医家本与神仙家相近,后世称陶氏一派曰茅山派;张氏一派曰龙虎山派。

二派既不同,而炼丹又分内丹、外丹二派。

《抱朴子》载炼丹之法,唐人信之,服大还而致命者不少,后变而为内丹之说,《悟真篇》即其代表。

然于古有汉人所作《参同契》,亦著此意。

元邱处机(即长春真人,作《西游记》者),亦与内丹相近,白云观道士即此派也。

此派又称龙门派。

是故,今之道士,有此三派,而皆与老子无关者也。

神仙家、道家,《隋志》犹不相混。

清修《四库》,始混而为一。

其实炼丹一派,于古只称神仙家,与道家毫无关系。

宋元间人集《道藏》,凡诸子书,自儒家之外,皆被收录。

余谓求仙一派,本属神仙家,前已言之。

劾禁一派,非但与老子无关,亦与神仙家无关。

求之载籍,盖与《墨子》为近。

自汉末至唐,相传墨子有《枕中五行记》(其语与墨子有无关系,不可知)。

《后汉书·刘根传》:“根隐居嵩山,诸好事者就根学道。

太守史祈,以根为妖妄,收而数之曰:‘汝有何术,而惑诬百姓?’根曰:‘实无他异,颇能令人见鬼耳。

’于是左顾而啸,祈之亡父、祖及近亲数十人皆反缚在前,向根叩头。

祈惊惧,顿首流血。

根默然,忽俱去不知所在。

”余按:其术与《墨子·明鬼》相近。

刘根得之何人不可知,张道陵之术与刘根近似,必有所受之也。

盖劾禁一派,虽与老子无关,要非纯出黄巾米贼,故能使晋世士大夫若王羲之、殷仲堪辈皆信之也。

庄子自言与老聃之道术不同,“死与、生与?天地并与?神明往与?”此老子所不谈,而庄子闻其风而悦之。

盖庄子有近乎佛家轮回之说,而老子无之。

庄子云:“若人之形老,万化而未始有极也,其为乐可胜计邪?”此谓虽有轮回而不足惧,较之“精气为物、游魂为变”二语,益为明白。

老子但论摄生,而不及不死不生,庄子则有不死不生之说。

《大宗师》篇,南伯子葵问乎女偊,女偊称卜梁倚守其道三日,而后能外天下;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

诸子学略说7

诸子学略说7

诸子学略说7订孔远藤隆吉曰:孔子之出于支那,实支那之祸本也。

夫差第韶、武,制为邦者四代,非守旧也。

处于人表,至岩高,后生自以瞻望弗及,神葆其言,革一义,若有刑戮,则守旧自此始。

故更八十世而无进取者,咎亡于孔氏。

祸本成,其胙尽矣。

(远藤氏:《支那哲学史》。

)章炳麟曰:凡说人事,固不当以禄胙应塞,惟孔氏闻望之过情有故。

曰:六艺者,道、墨所周闻,故墨子称《诗》、《书》、《春秋》多太史中秘书。

女商事魏君也,衡说之以《诗》、《书》、《礼》、《乐》,从说之以《金版》、《六弢》。

(《金版》、《六弢》,道家大公书也,故知女商为道家。

)异时老、墨诸公,不降志于删定六艺,而孔氏擅其威。

遭焚散复出,则关轴自持于孔氏,诸子却走,职矣。

《论语》者晻昧,《三朝记》与诸告饬、通论,多自触击也。

下比孟轲,博习故事则贤,而知德少歉矣。

荀卿以积伪俟化治身,以隆礼合群治天下。

不过三代,以绝殊瑰,不贰后王,以綦文理。

百物以礼穿□,故科条皆务进取而无自戾。

(《荀子·王制》。

)上言“道不过三代,法不贰后王”。

下言“声则凡非雅声者举废,色则凡非旧文者举息,械用则凡非旧器者举毁。

夫是之谓复古”。

二义亦非自反。

雅声旧文旧器,三代所用,人间习识。

若有用五帝之音乐服器于今以为新异者,则必毁废。

故倞注曰:“复三代故事,则是复古不必远举也。

”其正名也,世方诸仞识论之名学,而以为在琐格拉底、亚历斯大德间。

(桑木严翼说。

)由斯道也,虽百里而民献比肩可也,其视孔氏,长幼断可识矣。

夫孟、荀道术皆踊绝孔氏,惟才美弗能与等比,故终身无鲁相之政,三千之化。

才与道术,本各异出,而流俗多视是崇堕之。

近世王守仁之名其学,亦席功伐己。

曾国藩至微末,以横行为戎首,故士大夫信任其言,贵于符节章玺。

况于孔氏,尚有踊者。

孟轲则踬矣。

虽荀卿却走,亦职也。

(荀卿学过孔子,尚称颂以为本师,此则如释迦初教,本近灰灭,及马鸣、龙树,特弘大乘之风,而犹以释迦为本师也。

)夫自东周之季,以至禹,《连山》息,《汩作》废,《九共》绝,墨子支之,只以自陨。

从《汉书·艺文志·诸子略》看刘向父子的诸子思想

从《汉书·艺文志·诸子略》看刘向父子的诸子思想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专刊从《汉书·艺文志·诸子略》看刘向父子的诸子思想朱东梅刘向父子是西汉著名的通儒、文献目录学家,他们在正统性也是其他诸家不可相比的,因此“于道为最高”。

学术思想史上的贡献主要在于他们的目录学著作——<别对于道家,刘向父子认为治国、做人都要“秉要执本,清虚录><七略>。

成帝河平三年,刘向受诏主持校理皇家图以自守,卑弱以自持”,这合乎尧。

克让”的作法,合乎<易)书。

<汉书·楚元王传>日:。

上(成帝)方精于《诗>、。

谦”的主张,但否定后世。

放者”绝礼学、弃仁义的作法,‘书>,观古文,诏向领校中<五经>秘书~向死后,欹复领这是从治国为用的角度肯定道家。

清虚”的主张,实际上<五经>。

卒父前业。

歆乃集六艺群书,种别为<七略>”,这是以儒学的标准衡量道家。

刘向父子认为墨家注重简朴、是汉代第一次大规模的图书整理活动,产生了我国最早的兼爱、重视贤人、主张孝敬都是应该提倡的,但只追求节俭综合性的分类图书目录——<别录>和<七略>。

而班固而忽略礼、只兼爱而不区别对待亲疏是错误的,凡事要中‘汉书·艺文志)就<七略>“删其要以备篇籍”,‘汉书·正、适当的对待,这符合儒家的中庸主张。

儒家治国也不艺文志>是在对‘七略)进行删节的基础上形成的。

据此可缺少法家的辅助,但否定法家只重惩罚而忽略教化,抛‘汉书·艺文志)保存了<别录>‘七略)的精要之言,后人掉仁爱的做法。

这样导致人心离散后国就不国了。

法术之遂得以观<七略)风采。

学遭受严厉批评的原因是由于务实、近利的法家思想主张<别录)早佚,今仅存八篇。

书录”——弋战国策书录>、多与儒家的政治社会理想相冲突。

艺文志诸子略

艺文志诸子略

艺文志诸子略诸子略:一、孔子1. 孔子,字仲尼,是春秋名士。

孔子渊博智慧,有《春秋》《论语》等文集。

他之义道论说,开创了儒家思想,称“儒学”。

他说:“礼乐推举,道学求真,诗书传神”,主张“仁义”,并通过施教活动来推广“仁义”。

2. 孔子主张“友善于世”的仁政,以实现社会的平安、仁爱、公正和平等;主张“兼爱异民”,以实现民族的和谐;主张“行行以礼”,以养成美好的行为习惯;主张“弘道正俗”,以建立遵循正道的伦理意识。

3. 孔子的博大精深的学术思想,以及他努力推广“仁义”的理念,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化和教育。

他是中国哲学家兼家学者中重要的代表,也是中国儒教传统思维的源泉和共同主题。

二、老子1.老子,字老聃,是著名思想家,主要代表作是《道德经》。

他倡导的“道”,源自“以物治物”的系统思维,强调“休息”而不是“改变”,以“循行而行”的方式应对自然现象,追求自然平衡。

2.诸如“天地之间,物各有主”、“修身以正心,修道以定志,修德以正行”等思想也让老子对修身养性产生了深远影响。

3.老子在哲学领域有重大贡献,创立了“道家学派”,表达了上古时代智慧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他也被尊称为“道家祖师”,是古代思想家中的佼佼者。

三、庄子1.庄子,原名庄周,号“植伈”,宋末元初学者,着有《庄子》。

他深入思索,把“道”的理论应用到人的行动上来,创立了“庄子学派”,把“道”的道理运用到实践中去。

2.庄子认为“道”包含着宇宙的本质法则,而人的行为哲学的根本依据就是跟从宇宙规律,即“循行”。

他非常强调以“忠”为根本,要求人忠于“道”,才能追求生活真正的价值。

3.庄子的思想有深远的影响,他丰富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是中国思想史上“德教”的主要代表,也是“道家”中崇高伟大的思想领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论文: ‚诸子出于王官‛说质疑 ,梁振杰 《中 国史研究》2010年第2期 诸子不出于王官论‛的建立、影响与意义 ——胡适‚但开风气不为师‛的范式创新 一例,刘巍《近代史研究》2003年第1期
二、先秦诸子两系 说 (一)对待传统的 态度: “述而不作”一系:

通过阐释传统而进行思想和 理论的创新。 以儒家最为典型,墨家理论 中也有许多因素如此。
一、诸子起源于王官说
《汉书·艺文志》载: 儒家——司徒官;道家——史官 阴阳家——羲和官;法家——理官 名家——礼官;墨家——清庙之守 纵横家——行人;杂家——议官 农家——农稷;小说家——稗官



章太炎在1906 年发表的《 诸子学略说》中说: ‚古之学者, 多出王官。世 卿用事之时, 百姓当家, 则 务农商畜牧, 无所谓学问也 。其欲学者, 不得不给事官 府, 为之胥徒, 或乃供洒扫 为仆役焉。故《曲礼》云‘ 宦学事师’,学字本或作御, 所谓宦者, 谓为宦寺; 所谓 御者, 谓为其仆御也。‛

傅斯年于1929 年发表《论 战国诸子除墨子外皆出于职 业》一文, 认为其师‚不尽 揣得其情‛,“若忽略此凭借 亦不能贯彻也‛。

冯友兰先生在其早年著作《 中国哲学史补》里说: “儒家 出于文士, 墨子出于武士,道 家出于隐士, 阴阳家出于方士 , 名家出于辩士, 法家出于法 术之士‛。


士阶层的出现 社会动乱


战国时百家争鸣的主要基地:魏国西河、 齐都稷下、楚国兰陵等。 稷下:地点:齐都临淄西城门曰稷下; 时间:战国中后期; 人物:荀子等。 西汉刘向《别录》:“齐有稷门,城门(西 城门)也。谈说之士期会于稷下也。”


。钱穆先生:‚ 盖齐之稷下, 始自桓公...... 垂及王建, 终齐之亡, 愈百年外, 可谓盛矣。 ‛---《先秦诸子系年》 黄老、儒家、阴阳家 先秦百家争鸣的鼎盛时代和稷下学宫时代 正好吻合,“庄子 天下篇‛ 列出当时十二子 者, 稷下先生达5 人。


(三)对社会伦理和道德的认识
儒家、墨家都讲究人类的爱,或呼 唤“仁者爱人”,或高扬“兼爱” 之旗帜,并且以此作为学派的支点。 道家讲究避世而独善,法家则刻薄 寡恩。两者皆强调人际间的利害争 斗而忽视友好关爱。

(四)对真理的态度
儒家、墨家以个人认识为中心来剪 裁天理,抉发真谛。人的理性应当 而且必须为自然立法,真理有我。 道家、法家以天理为中心,强调道 法自然,强调人融入自然,抹杀人 的个人主体意识。人的理性以自然 为法,天理无我。
吕思勉指出: ‚诸子之学, 《汉志》谓皆 出于王官, 《淮南子·要 略》篇则以为 起于救时之弊, 盖一言其因, 一言其缘。”



1981 年任继愈先生发表了《中国古代哲学 发展的地区性》一文。 如:同属新兴地主阶级的孟子、商鞅和荀 子的不同政治主张: “出现这种差别的原因, 当然首先是地主阶级中有不同的阶层和政 治集团, 其次也应看到与当时地区性文化 传统有关。”

侯外庐‚所谓诸子之学既然是‘ 道术将为天下裂’,那么, 这一意 识的分裂, 就形成‘言之成理、 持之有故’的学术, 它反映了土 地生产资料的分裂, 反映了由氏 族贵族的所有制转化为地域化私 有的多元所有制, 以及工商业分 工的发达。政治上既然‘士无定 主’,意识上也就冲破了礼的樊篱 。‛ 他未及客观地、深入地探讨王 官之学与诸子之学之间的关系。
胡适“诸子不出于王 官”说(《古史辨》 第四册) 四点论证: 1)刘歆前无人言诸子 出于王官。 2)诸子无出于王官之 理 3)刘歆所分不得学派 之实 4)章太炎之说无据




胡适在未完稿的《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 中指出:公元前4 世纪与前3 世纪, 思想界 出现了大混合的倾向。 他说: “在那个时代,东方海上起来了一个更 伟大的思想大混合,一面总集合古代民间和 智识阶级的思想信仰, 一面打开后来二千年 中国思想的变局。这个大混合的思想集团, 向来叫‘阴阳家’,我们也可以叫他做‘齐 学’。‛ “齐学包括阴阳家, 神仙家, 道家( 黄老) 。因 为这些都是起于齐国, 故总名‘齐学’。
“作而不述”一系: 以道家最典型,法家 也;法家 “法后王”,与传统 相决裂。
(二)对待现实社会的态度
儒家与墨家正视现实,积极入世进 取,为救世提出了积极可行的方案。 道家回避现实,消极犹豫。采取避 世态度,归于隐士之途。 法家孜孜求于个人仕途与国家的发 展。对于现实问题的认识与道家一 样进行猛烈的抨击。



根据文化传统的不同, 划分了四个文化区、 四种文化类型: 邹鲁文化、荆楚文化、三晋 文化和燕齐文化。 故法家、纵横家都涌现在三晋地区, 这是形 势逼出来的。荀卿学出儒门, 却有法家思想, 与他生活在赵地, 受三晋学风影响不无关系 。 ‚事实上任何学术流派都是一定地区、一定 条件下的产物。任何学派都不能纯而不杂。 学术流派是社会生活的产物, 它们的交互影 响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学派发展既有思想传 承关系又有地区横向联系的关系。‛
诸子略论


雅斯贝尔斯 (1883-1969) : 德国哲学家,精 神病学家,现代 存在主义哲学主 要代表之一。 轴心时代


1949年出版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公元前800至 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 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轴心时代‛发生的地 区大概是在北纬30度上下,就是北纬25度至35度区间。 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 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 —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 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 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 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 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 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