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翻译的现状及策略探索

合集下载

浅谈中医英语翻译的特点、问题及原则【文献综述】

浅谈中医英语翻译的特点、问题及原则【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英语浅谈中医英语翻译的特点、问题及原则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概念,扼要说明有关主题争论焦点)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国外人士对中国的态度友好起来,随之他们对于中国文化、习俗、艺术等越来越感兴趣。

传统中医学也以其独特的理论系统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吸引着他们。

然而,当西医在中国盛行,大赚其钱的时候,中国传统的中医却一直未能在西方国家得到推广和应用。

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医在翻译成英语时出现了很多问题。

众所周知,翻译在技术、艺术、文化等各个国际交流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由于语言不同,国外人士要是想了解中国的传统中医学,必须要借助翻译这个工具。

翻译的准确和明了,对于国外人士了解中国文化,中国传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也是传播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一种方式。

然而,中医英语翻译是一件极其不易的事,在翻译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

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是做好中医英语翻译的基础和保障。

本文从中医英语翻译仿造化,多样性以及定义化这三个特点折射出其在翻译过程中的对应词缺乏和理解偏差这两个问题进行仔细探讨。

并结合国内外学者提出的解决这些问题的三原则,即薄文重医,得“意”忘“形”;比照西医,求同存异;尊重国情,保持特色对中医翻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相关概念:中医英语:就是英语语言在中医药对外翻译及交流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表达语系,是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即“专门用途英语”)家族中的一个新成员。

仿造化:所谓仿造,是指翻译原语的无等值词汇时,用译语中的直接对应词代替无等值词汇的组成部分——词素或词。

定义化:基于中医用语言简意赅,浓缩性强,翻译过程中较难采用相当单位的英语词语,翻译变成了解释,即用英语给中医下定义。

多样化:是指中医术语在不同情况下,就可能有不同的翻译形式。

争论焦点: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对于中医英语翻译的研究起步较晚,现在在处于初级阶段。

论中医术语的翻译策略

论中医术语的翻译策略

论中医术语的翻译策略
在翻译中医术语时,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 直译法:直接将术语按照字面意思进行翻译。

例如,将 "针灸" 翻译为 "acupuncture"。

2. 形容法:使用形容词或短语来描述中医术语的特点和功效。

例如,将 "活血化瘀" 翻译为 "promote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e stasis"。

3. 等效法:选择与中医术语在功能和效果上相似的西医术语进行翻译。

例如,将 "益气" 翻译为 "tonify the Qi"。

4. 借译法:借用已经广泛使用的音译词或英文缩写进行翻译。

例如,将 "气血" 翻译为 "Qi and Blood"。

5. 解释法:对不易翻译或没有直接对应的中医术语,进行解释或加注释。

例如,将 "气虚" 翻译为 "Qi deficiency (a condition characterized by weak vital energy)"。

综合运用以上策略,在翻译中医术语时可以准确传达中医理念和概念的同时,保持翻译的易读性和准确性。

中医术语英译之我见

中医术语英译之我见

中医术语英译之我见摘要:中医学博大精深,其中蕴涵了无穷的智慧。

中医药对外交流和商务活动日益频繁,而中医术语英译则是中国与其他国家中医药交流的枢纽。

本文对中医术语语言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中医术语英译应遵循的翻译原则,同时结合一些翻译经验和体会,提出了几点翻译策略。

关键词:中医术语英译翻译原则翻译策略1.引言中医术语英译是科技翻译,但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科技翻译,翻译时要根据中医语言的风格和读者对象,实现内容准确完整,语言简练规范。

要达到中医英译标准化,就必须先从中医语言特点着手。

2.中医术语英译的困难2.1医哲交融导致中医语言模糊。

中医是以哲学思想为理论基础的学科。

一方面,中医从哲学的角度探索人生、生命,蕴涵了丰富的哲学思想。

如中医学上的“阴阳”和“五行”学说原本就是中国古代哲学概念,其中“相生相克”的学说包涵了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后被中医学用来阐释人体的结构、生理和病理状况。

另一方面,中国哲学使得中医语言变得模棱两可,晦涩难懂,如阴阳、五行很难找到对等的英文翻译。

2.2文学性强导致中医英译文化障碍。

医学语言文学化是中医语言特点之一。

许多中医经典著作都以文言写成,其文体包含歌咏、诗赋等,语言具有浓厚的古典文学特点。

因此,中医英译时常面临以下两方面困难:一方面中医和西医的文化背景有很大区别,另一方面中医中的一些治疗方法和技巧很难让西方人理解,甚至造成误解。

3.中医术语英译的翻译原则针对中医英译的困难,中医英译时应遵循忠实、准确、统一的原则。

3.1“忠实”原则。

这指正确地将原文语言的信息用译文语言表达出来,不苛求语法与句子结构的一致,却要求信息内涵的对等。

奈达关于顺乎自然的对等的论述,同样适用于中医英译。

中医理论中有一些概念,如阴阳、五行、藏象等,具有典型的中国文化特色。

因此,中医术语英译是向读者传达的是中国古老的医学科学知识,译者应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

如“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的“贼风”是指引起人伤风感冒的致病因素,即可翻译为现代的医学术语pathogen,无须为了保持外国人并不能欣赏的古典文学及哲学而生硬地翻译为thief wind。

中医古籍英译史实研究综述

中医古籍英译史实研究综述

中医英译研究回顾:10年的发展和挑战
中医英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传播和发展中医。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中医英译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包括直接翻译、语义翻 译和适应性翻译等。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中医的普及,中医英译研究得 到了更多的和重视。
中医要
中医文化内涵对中医英译的影响不可忽视。首先,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如 “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是中医的独特标识,也是中医英译的难点所在。 这些概念往往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独特的中国文化表达,难以直接翻译成英 文。因此,译者需要深入理解这些理论的内涵,用恰当的英文词汇表达,从而确 保中医特色的准确传递。
中医古籍英译史实的起源、发展历程和特点
1、翻译的全面性和系统性:现代中医古籍英译项目往往涵盖了多个领域和流 派,从内经、伤寒杂病论到温病学等,同时也包括针灸、推拿等非药物疗法。
中医古籍英译史实的起源、发展历程和特点
2、翻译的跨学科性:中医古籍英译涉及到医学、语言学、文化学等多个学科 领域,具有很强的跨学科性。
中医古籍英译史实的影响和意义
中医古籍英译史实的影响和意义
中医古籍英译对于传播中医文化、促进中外医学交流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来 说,其影响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医古籍英译史实的影响和意义
1、传播中医文化:中医古籍英译是传播中医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翻译,西 方国家可以了解和学习中医理论、诊断方法、治疗方法等内容,有助于提高对中 医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引言
引言
中医古籍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 床经验。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中外文化交流的深入,中医古籍的英译逐渐受到重 视,成为翻译学和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次演示旨在综述中医古籍英译史实的 研究成果和方法,并指出研究空白和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 启示。

2010-2019年中医术语翻译研究现状分析

2010-2019年中医术语翻译研究现状分析

2010-2019年中医术语翻译研究现状分析2010-2019年,中医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中医术语的翻译和研究也逐渐成为学术界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对2010-2019年间中医术语翻译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

一、研究现状1.专家学者积极研究在过去的十年里,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都针对中医术语的翻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他们通过比较中西医术语的异同,旨在找到更合适的翻译方法,为中医在国际上的传播和交流提供有力支持。

2.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中医术语翻译方面的研究成果也纷纷在学术期刊上发表。

这些论文内容丰富,涵盖了中医基本理论、诊断治疗、药物药方等多个领域,为中医术语的翻译提供了更多的参考和借鉴。

3.学术会议举办讨论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中医术语翻译也成为了热门话题。

专家学者们进行讨论交流,分享彼此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不断推动中医术语翻译研究的深入发展。

二、亮点1.注重文化传承近年来的中医术语翻译研究注重了中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在翻译过程中,研究者们努力保留中医学术语的本土特色,避免过度西化,以确保中医理论的原汁原味能够传播给世界各地的人们。

2.多元翻译方法研究者们采用了多种翻译方法,包括对等翻译、意译和联想翻译等,以确保最终的翻译结果既准确传达了中医概念,又符合目标语言的语言习惯和术语体系。

3.重视实践应用中医术语翻译研究不仅停留在学术讨论层面,更加重视实践应用。

研究者们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将他们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实际的临床实践和教学中,为中医的国际传播和推广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三、不足之处1.研究领域狭窄目前中医术语翻译研究的领域较为狭窄,主要集中在中医基本理论和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术语上,对于其他方面的术语翻译研究还相对欠缺,需要进一步扩大研究范围。

2.缺乏标准规范目前中医术语的翻译规范还不够完善,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这导致了不同研究者在翻译同一术语时可能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为中医术语的准确传达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论中医术语的翻译策略

论中医术语的翻译策略

论中医术语的翻译策略
中医术语的翻译策略主要包括直译、意译和组合翻译。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术语及其翻译策略和对照例句:
1. 直译:直接将中医术语翻译为英文,保留原词的意义。

- 例句:气血不足 (qi xue bu zu) - Deficiency of Qi and Blood
2. 意译:将中医术语根据其含义进行翻译,使英文表达更符合外语读者的理解。

- 例句:气虚 (qi xu) - Qi Deficiency
3. 组合翻译:结合直译和意译,以更好地传达中医概念,常用于翻译复合词和短语。

- 例句:气郁 (qi yu) - Stagnation of Qi
4. 借译:借用英文中医学术语或类似概念,以便外语读者更容易理解。

- 例句:湿热 (shi re) - Damp-Heat
5. 解释性翻译:对中医术语进行解释,以便非中医专业人士理解。

- 例句:气血不足 (qi xue bu zu) - Insufficient Qi and Blood
6. 文化背景翻译:根据不同文化背景,采用更具文化特色的翻译方
式。

- 例句:气血不足 (qi xue bu zu) - Deficiency of Qi and Blood
需要注意的是,翻译中医术语时,应根据具体语境和受众进行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

此外,为了准确传达中医概念,有时候还需要提供解释或背景知识。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中医术语英译的现状及发展建议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中医术语英译的现状及发展建议

2412020年37期总第529期ENGLISH ON CAMPUS跨文化交际视角下中医术语英译的现状及发展建议文/蒋淇玮 刘熙孟 阎 彦方向班的招生人数一般不超过120 人,整体上近 5 年中医英语专业的招生人数有下降趋势,年招生均未超过 1 000 人。

与现阶段专业人才培养数量严重不足相对的情况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落实,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医文化作为我国的一张闪亮名片急需更多的专业译员将其传播至世界各地,做好中医的推介员和发声人,这项工作至关重要且迫在眉睫。

但由于中医翻译和其他翻译方向相比还很不成熟,没有漫长的发展史和完整的理论体系,可供借鉴参考的案例经验等较少,部分高校在中医翻译的课程设置上容易定位不清,模糊了与其他专业的区别,过于侧重翻译二字,忽视了中医翻译的基础和目的是中医知识,只给中医专业知识分配了极少的学习课时,且缺乏过渡性。

除此之外,中医翻译相关的权威教材也是凤毛麟角。

虽然每年都会有一批中医英汉双语教材、杂志、词典等出版,但其中得到广泛认同与订阅学习的极少。

出于不同的教学考虑和个体偏好,不少高校采用的中医翻译教材版本也都大相径庭。

再者,中医翻译人才流失的另一个原因便是学生缺少中医翻译的实践机会。

鉴于中医翻译大赛、实习岗位等相对缺乏,出于就业发展等现实考虑,部分翻译人才对中医翻译的前景心存疑虑,尽管怀有才能与兴趣,却没有选择这一翻译方向。

3. 中医翻译标准不一,水平质量良莠不齐。

中医专业术语数量庞大,浩如烟海,是组成中医学科的重要细胞。

可因为缺乏统一的中医翻译标准,市面上英文或中英双语的中医著作对于许多中医术语的翻译可谓五花八门,具有较强的主观色彩,造成了同一中医术语有多个流行的英文翻译版本的现象。

更有甚者,因脱离标准的约束规范,望文生义,硬译死译,全无原作风采。

这无疑给著作读者的阅读学习带来了许多困难,也为中医及中医翻译领域的交流研究增设了诸多壁垒,不利于中医翻译的长远发展。

为什么要研究中医英语翻译

为什么要研究中医英语翻译

为什么要研究中医英语翻译研究中医英语翻译的重要性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医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接受。

随着国际中医学的发展,中医文献的翻译和传播成为一个重要的任务。

下面是关于研究中医英语翻译的几个重要原因:1.文化交流和传播中医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通过研究中医英语翻译,可以将中医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并与其他国家的医学方式进行比较和交流。

这将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合作,为人们的健康和福祉做出贡献。

2.促进国际合作和发展中医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与中国合作,研究和应用中医的理论和方法。

在这种情况下,准确的中医英语翻译变得尤为重要,因为它是跨文化合作的基础。

通过准确理解和传达中医的概念和原理,可以促进国际合作和发展,并为中医的进步贡献力量。

3.保护与传承中医的经典文献是中华医学的瑰宝,汇集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变迁,中医文献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有限的传承和翻译质量的问题。

通过研究中医英语翻译,可以提高中医文献的翻译质量,并加强对中医经典的保护与传承。

4.促进中医的国际标准化中医的国际标准化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由于中医有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其标准化和认可面临许多难题。

通过研究中医英语翻译,可以加强中医的国际标准化进程。

准确传达中医的概念和原理,有助于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共识和规范,促进中医的发展和应用。

综上所述,研究中医英语翻译对于中医的发展和传播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准确传达中医的概念和原理,可以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国际合作和中医的国际标准化。

此外,研究中医英语翻译还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中医经典文献。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支持和鼓励研究中医英语翻译,并为中医的发展和推广做出贡献。

《中医入门》(节选)汉英翻译实践报告

《中医入门》(节选)汉英翻译实践报告

《中医入门》(节选)汉英翻译实践报告《中医入门》(节选)汉英翻译实践报告一、引言中医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

随着中医在国际间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对中医的翻译需求也日益增长。

因此,在本次翻译实践中,我们选取了《中医入门》这本书的节选作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汉英翻译实践来探讨如何更好地传播中医文化。

二、翻译方法和策略在翻译实践中,我们采用了对等翻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法。

对于一些已经有明确对应英文表达的中医术语,我们选择了对等翻译;而对于一些语言文化不同的概念,我们则借助意译的手段进行翻译。

同时,为了更好地传达中医的理论体系和思维方式,我们还使用了解释性的翻译策略。

在特定情境下,适当加入解释性的信息,可以让目标读者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含义。

三、遇到的问题1. 中医术语翻译难题中医术语是中医翻译中最有挑战性的部分之一。

这些术语大多具有独特的含义和概念,很难用单个单词或短语来准确表达。

例如,“气血”一词,我们用“Qi and Blood”来翻译,但这样的翻译并不能完全传达其中微妙的意义。

2. 语言文化差异导致的翻译困惑中英两种语言和文化有很大的差异,这对于翻译工作提出了很多挑战。

例如,“四季养生”这个概念,中文中强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而英文中则强调个体化的养生方式。

在翻译时,我们必须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做到精确而自然的表达。

四、解决方法和经验总结1. 注意语言风格的适应英语和汉语有不同的表达习惯和风格。

在翻译中,我们要注意适应英语语境和读者习惯,使翻译更符合目标读者的理解和接受。

2. 注重信息选择和加工在中医翻译中,有时需要舍弃一些无法准确翻译的信息,保留重要的关键词或概念。

同时,我们还要根据目标读者的背景和知识水平,加工信息,以保证翻译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3. 增进专业知识和跨学科素养为了更好地完成中医翻译工作,我们需要增进对中医理论的理解和专业知识的积累。

同时,也需要拓展跨学科的知识,以便更好地应对中医文化的翻译挑战。

论中医术语的翻译策略

论中医术语的翻译策略

论中医术语的翻译策略摘要:一、引言1.中医的国际化需求2.中医术语翻译的重要性3.中医术语的特殊性二、中医术语翻译策略1.直译法2.意译法3.音译法4.创译法三、各种翻译策略的优缺点分析1.直译法的优点与局限2.意译法的优点与局限3.音译法的优点与局限4.创译法的优点与局限四、实际翻译中的策略选择1.根据术语的语义特点选择策略2.根据术语的语境要求选择策略3.根据目标语言的习惯选择策略五、结论1.中医术语翻译策略的多样性2.灵活运用各种策略,提高翻译质量正文: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中医的国际化需求日益增加。

中医是一门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的学科,其术语翻译对于中医的国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中医术语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特殊性,因此在翻译时需要采用适当的策略。

中医术语翻译策略主要有直译法、意译法、音译法和创译法。

直译法是指直接将中医术语按照字面意思翻译成目标语言,这种方法简单明了,但对于一些具有文化内涵的术语,直译可能导致信息传递不准确。

意译法则是在理解术语内涵的基础上,用目标语言表达其意义,这种方法能够更好地传达术语的含义,但可能失去原文的形式美。

音译法是将中医术语的发音译成目标语言,适用于一些具有独特发音的术语,但对于语义的理解可能存在偏差。

创译法是在前三种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目标语言的习惯进行创新翻译,这种方法既保留了原文的意义,又符合目标语言的习惯,但需要译者具备较高的语言素养和创新能力。

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应根据中医术语的语义特点、语境要求以及目标语言的习惯灵活选择翻译策略。

例如,对于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术语,可以采用意译法;对于一些具有独特发音的术语,可以采用音译法;对于一些尚未有固定译法的术语,可以尝试创译法。

总之,中医术语翻译策略具有多样性,译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策略,以提高翻译的质量和效果。

医学翻译行业报告

医学翻译行业报告

医学翻译行业报告随着全球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合作的日益频繁,医学翻译行业在近年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医学翻译是一项专业的翻译工作,其要求不仅仅是对语言的精通,更需要对医学领域有深入的了解。

本报告将对医学翻译行业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翻译人员的要求进行分析和展望。

一、医学翻译行业的现状。

1. 市场需求大,随着全球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国际合作的加强,医学翻译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

医学翻译不仅涉及到医疗设备的说明书、研究报告、临床试验资料等专业文献的翻译,还包括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交流、国际医学会议的口译等多种形式。

因此,医学翻译市场的潜力巨大。

2. 行业规范化,随着医学翻译市场的不断扩大,行业的规范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医学翻译公司和机构开始注重翻译质量和翻译人员的专业水平,推动着医学翻译行业的规范化发展。

3. 技术手段的应用,随着翻译技术的不断进步,机器翻译、术语库、翻译记忆等技术手段的应用也在医学翻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翻译效率,还能够保证翻译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二、医学翻译行业的发展趋势。

1. 专业化水平的提高,随着医学翻译市场的不断扩大,对翻译人员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未来,医学翻译行业将更加注重翻译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对医学知识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

2. 多语种服务的需求,随着国际合作的不断加强,医学翻译市场对多语种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未来,医学翻译行业将更加注重多语种服务的开发,提供更加全面的医学翻译服务。

3. 技术手段的深入应用,随着翻译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医学翻译行业将更加注重技术手段的深入应用。

机器翻译、术语库、翻译记忆等技术手段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提高医学翻译的效率和质量。

三、医学翻译人员的要求。

1. 语言能力,医学翻译人员需要精通至少两种语言,对医学专业术语有深入的了解,能够准确地理解和翻译医学文献。

2. 医学知识,医学翻译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对常见疾病、医疗技术、药物等有一定的了解,能够准确理解和翻译医学文献。

医学翻译研究

医学翻译研究
-’;< =2>?"
浅 译 翻译 医翻 中医 谈中 浅谈
!"#$%&’ () *)+&#,- ."/),&/0#() (% ."/1#0#()/& 2-#)$,$ 3$1#4#)$ 北京西苑医院
!"#$%& ’()*"+%,,-."&% /0%123# (4 56%1"+"(&%, -."&2)2 721"0"&2 (北京 8999:8)


杂志》 最近拟开辟 “医学翻译研究” 专栏, 将增加一个 中医药翻译研究的园地。我衷心祝愿这个专栏能促 进和繁荣中医药翻译的研究, 成为中医药翻译标准 化的生力军。
! !"# $%&’(: :$2()#+ ;-1+(!.;!"#-2#*2(=#"(%- %& <.(-$!$ ,$2()(-$ "*#-!+#"(%-!
・B・
关键词:医学英语; 中医英译; 直译; 意译
中图分类号: ’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899B C 8DDE (F99F) 9D C 999B C 9F
关于中医翻译问题, 报刊杂志中有过很多讨论, 但看来恐怕远远不够, 继续讨论, 并逐渐深化认识, 仍属必要。 中医英译, 是中英双语在中医药学专业方面的 语言转换活动, 有专业知识层面的问题, 也有语言表 达水平的问题, 更可有中英语使用者文化素养方面 的问题, 所以要做到译得丝丝入扣, 不失原意, 而又 能为使用英语者所乐于和易于接受, 即所谓两相接 轨, 水到渠成, 实非易事。以 “三焦” 一词言, 有译为: +6"*,2 G%6326), +6"*,2 .2%+26), +6"*,2 2&26H"I26, +6"*#6(H2&) 及 J%&?"%( 等种种, 各 有 千 秋, 何 时 方 能 得 到 共 识? 又如 辨 证 论 治 的 “证” , 有 诸 如 以 下 译 法: )#3*+(3> 0(3*,2K, *%++26&, )#3*+(3) %&1 )"H&) 及 )#&16(32 等等。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中医药文化翻译现状及对策研究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中医药文化翻译现状及对策研究

2442020年13期总第505期ENGLISH ON CAMPUS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中医药文化翻译现状及对策研究文/王中雨化,从理论上而言,中医药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同时它又是一门实践科学,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并完善了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病因病机等学说,因此对中医药翻译的研究其本质是对中医药文化在跨文化语境下如何有效传播的研究。

依据Larry A. Samovar等学者的观点,跨文化交际指文化知觉和符号系统的不同足以改变交际事件中人们之间的交际。

中医药翻译的关键恰恰就体现在不同“文化知觉”和“符号系统”的沟通交流上,如何使翻译既保留中医药文化元素让西方读者感受到它的独特魅力,又能被西方读者所理解和接受,从而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是中医药翻译需要解决的问题,尤其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这种需求变得比以往更为迫切。

二、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中医药文化翻译对策尽管中、西医学的本质属性都是治病救人、保护人类健康,但两者从理论到实践上都迥然不同。

西医建立于科学实验基础之上,而中医是基于经验积累和日常实践;从物质上,中医博大精深,包含春夏秋冬、日月星辰,西医细致精确,微至粒子;中医代表的是朴素唯物主义,西医代表的是理性科学主义;中医药的特点是医哲交融,理论建立在中国古代哲学,尤其是道家理论的基础上,大量的哲学用语进入了中医药的语言系统之中,许多名词术语带有很浓的哲学色彩,例如,阴阳、五行、宗气、藏象、命门等,这些文化负载词在英语中极难找到对应语,也与西方人眼中的医学截然不同;中医文献多以文学作品或中医典籍的形式出现,而西医文献一般是科技论文的形式出现。

可见,在中医药的翻译过程中两种文化的碰撞更为突出和剧烈,从跨文化交际视角来探究中医药文化的翻译问题,其实质是要探究在跨文化语境下,如何有效传播中医药文化知识以及如何进一步提高译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受众意识,从而减少低效率交际和不必要的误解,从根本上提高中医药翻译的整体质量。

《归化异化视角下中医口译策略研究》范文

《归化异化视角下中医口译策略研究》范文

《归化异化视角下中医口译策略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医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国际传播与交流愈发频繁。

然而,由于中医术语的独特性及文化背景的差异,口译过程中常面临诸多挑战。

本文旨在从归化异化视角出发,探讨中医口译的策略,以期为中医的国际传播与交流提供有效支持。

二、归化异化理论概述归化与异化是翻译领域中的两种主要策略。

归化策略强调以目标语读者为中心,对源语进行适应性调整,以符合目标语的文化和语言习惯。

异化策略则更注重保留源语的异域特色,使读者能够领略到源语的独特魅力。

在中医口译中,这两种策略各有利弊,需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三、中医口译的特殊性中医术语的独特性是口译过程中的一大挑战。

中医术语往往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表达方式,这要求口译人员具备扎实的中医知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此外,中医的理论体系与西医存在较大差异,这也给口译工作带来了困难。

四、归化策略在中医口译中的应用归化策略在中医口译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术语翻译的归化: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中医术语,可以采用归化策略进行翻译,使其更符合目标语读者的认知习惯。

例如,将“气血”翻译为“vital energy and blood”,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医的独特理论体系。

2. 文化背景的归化:在口译过程中,对于一些具有文化特色的表达方式,可以通过归化策略进行解释和补充,帮助读者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3. 语言风格的归化:口译人员需根据不同的场合和目标语读者的需求,采用适当的语言风格进行翻译,使语言更加自然流畅。

五、异化策略在中医口译中的应用异化策略在中医口译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1. 保留中医特色:对于一些具有中医特色的术语和表达方式,可以采用异化策略进行直译或音译,以保留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这有助于传播中医的独特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

2. 增强文化交流:通过异化策略,读者可以接触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表达方式,从而增强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翻译技术研究现状问题与展望

翻译技术研究现状问题与展望

翻译技术研究现状问题与展望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翻译技术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翻译技术不仅在商务、政治、文化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成为人们获取跨文化信息的重要工具。

目前的翻译技术在准确性、自然度和专业领域翻译方面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本文将探讨当前翻译技术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当前翻译技术研究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准确性不足目前的翻译技术在处理长句和复杂句式时常常出现准确性不足的问题。

尤其是在涉及到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领域,例如医学、法律和金融等,机器翻译系统的准确性尤为重要。

当前的翻译技术在专业领域的翻译能力上仍然存在较大的挑战,容易出现歧义和错误理解,导致译文质量不高。

二、自然度不足除了准确性的问题之外,当前的翻译技术在翻译成果的自然度上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机器翻译系统产生的译文通常存在语法不通顺、语意不连贯的问题,让人感觉生硬、生僻,难以流畅阅读。

这对于文学作品、广告文案等文体要求较高的翻译任务来说,是一个较大的挑战。

三、专业领域翻译能力不足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对专业领域翻译的需求越来越大。

当前的翻译技术在专业领域翻译能力上与人工翻译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在医学、法律、金融等领域,机器翻译系统面临着专业词汇的准确翻译和上下文理解等难题,导致专业领域翻译质量不尽如人意。

除了上述问题之外,还有一些问题也亟待解决,例如多语言翻译、长文本翻译和语境识别等。

尽管面临着众多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翻译技术也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未来,翻译技术的发展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向:一、深度学习技术的应用深度学习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翻译技术的改进提供了新的思路。

通过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对大规模语料库进行训练,可以提高机器翻译系统的翻译准确性和自然度。

深度学习技术的应用将为翻译技术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有望解决当前翻译技术存在的一些问题。

二、多模态信息的融合随着图像识别和语音识别技术的不断进步,翻译技术也将逐渐向多模态信息的融合方向发展。

《中医英译史梳理与存在问题研究》

《中医英译史梳理与存在问题研究》

《中医英译史梳理与存在问题研究》一、引言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与全球健康意识的觉醒,中医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与认知。

而这一过程中,中医的英译显得尤为重要。

中医英译不仅是中医文化国际传播的桥梁,也是中西方医学知识交流的纽带。

本文旨在梳理中医英译的历史发展脉络,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二、中医英译史梳理1. 早期阶段(古代至近代)早期的中医英译主要依赖于传教士和学者们的翻译工作。

他们将中医经典著作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翻译成英文,为西方世界了解中医提供了基础。

这一时期的翻译多以直译为主,较为注重字面意思的对应。

2. 现代发展阶段(近现代至今)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中医英译逐渐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

翻译家们开始深入研究中医理论,采用更加准确的术语和表达方式。

同时,中医英译的领域也在不断扩大,涵盖了针灸、推拿、中药等多个方面。

三、当前中医英译存在的问题1. 术语不统一由于中医理论的独特性,许多术语在英文中缺乏对应的表达。

同时,不同的翻译者可能对同一术语有不同的理解,导致术语使用的不统一。

这不仅影响了翻译的准确性,也阻碍了中医的国际传播。

2. 文化差异导致的误解中医理论蕴含着丰富的中国文化元素,如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

这些概念在英文中难以找到完全对应的表达,容易导致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解。

3. 翻译方法与技巧的不足部分翻译者在处理中医文献时,过于依赖直译或意译,而忽略了语境和语体的适应。

这导致译文要么过于生硬,要么失去了中医文化的韵味。

四、解决策略1. 建立统一的术语标准应制定统一的中医术语翻译标准,并加强对翻译者的培训。

同时,建立术语数据库,方便查询和使用。

2. 加强文化交流与传播通过举办中医文化讲座、展览等活动,加强中西方文化交流与传播。

这有助于西方世界更好地理解中医理论,减少误解。

3. 提高翻译水平与技巧翻译者应加强中医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同时,应掌握更多的翻译方法和技巧,以适应不同类型的中医文献翻译。

中医翻译史研究现状与思考

中医翻译史研究现状与思考

中医翻译史研究现状与思考李思乐;刘娅【摘要】Studies on translation history of Chinese medicine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tudy of Chinese medicine translation.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what has been made in this field,including the division of different phases in the translation history and typical features of each phase,introduction to western translators and comments on their translation works, diachronic studies on transl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classics as well as the evolution of translation theories put forward by translator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also provides an important clue as to what is badly needed in this field.%中医翻译史研究对中医翻译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总结中医翻译史研究所取得的成绩,明晰中医西译的历史分野及各个阶段的特征,介绍西方译者及译著的引介与评介,可以对中医典籍西译作历史性研究,可以梳理中外译者翻译思想及嬗变,且可以尝试指出中医翻译史研究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

【期刊名称】《山西中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17)003【总页数】3页(P71-73)【关键词】中医翻译史;历时性研究;嬗变【作者】李思乐;刘娅【作者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65;湖北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03中医融医、史、文、哲于一体,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积淀,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与普济含灵的仁爱观。

论中医术语的翻译策略

论中医术语的翻译策略

论中医术语的翻译策略谭卫国(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200234)摘要: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中医术语翻译的研究现状,然后分别论证异化、异化加注、归化、归化加注以及异化、归化并用这五种翻译策略应用于中医术语英译的可行性。

文章强调:中医术语英译策略的选择是灵活变通的,处决于翻译原则、翻译语境和翻译目的之综合考虑。

关键词:中医术语;翻译策略;异化;异化加注;归化;归化加注;异化、归化并用一、引言中医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源远流长,自成体系,富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与西医迥然相异。

中医翻译是我国文化传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重大意义毋庸置疑。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医翻译和中医翻译研究不断进展,成果迭出,欣欣向荣。

光就中医术语的翻译而言,已有不少论著问世,而且出版了两个《国际标准》①,可谓成就斐然。

王奎教授(2010)精辟地综述了《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中的翻译原则和方法,郑重地指出了中医术语多语种翻译的巨大意义。

李照国教授早在1996年就提出了中医术语英译的原则与方法,并论证了其可行性。

2008年,李照国教授在他的重要学术专著中详尽地探讨了中医名词术语英译的原则、标准和方法,并就两个《国际标准》所收录的4000余条中医术语的英译作了系统的比较研究,资料翔实,分析客观,实用性强;同年,他进一步研究中医术语英译国际标准化问题,通过对中医术语进行分类比较,提出和论证了国际标准化的概念、原则和方法。

他的成果具有显著的理论意义和普遍的应用价值。

刘法公(2000)结合丰富的实例创造性地论证了中成药名的翻译规律,强调中成药名的翻译不能望文生义,译者务必确认药名的内涵,遵循翻译规律,选用适当的词语。

王宝勤(2003)从中医术语的特点、语义和逻辑关系以及词类结构等方面,论述了中医专业术语和普通词汇翻译的处理办法。

王雪松、周美启(2005)就中医术语英译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探究,实例颇多,分析合理,并提出了有效对策。

李静(2012)就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化研究成果作了简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 键 词 : 医 ; 药 术语 ; 译 策 略 ; 译 方 法 中 中 翻 翻 中 图分 类 号 : 5 H1 9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3 9 (0 9 1 —2 6O 1 7— 18 20 ) 00 2一1
l 中 医 翻 译 的 现 状 分 析
11 中医翻译的必要性 . ( ) 中 医 推 向世 界 。 1把
2 中医术语 的命 名原理
毋 庸 置疑 , 西医 对严 重的病 状能 够有效 的进行治 疗 , 但 是 对 于 治 疗 慢 性 疾 病 , 多 人 却 对 绿 色 、 全 的 中 药 情 有 独 很 安
尽管新 的科 学体 系 在 西方 的发 展运 用 , 国在 自然科 钟 , 中 且这种趋势 越发 凸显 。所 以, 越来 越 多的人 包括一 些外 中医也逐 步成为一 学领域 的成果却很 少在 国际上被 人 了解 甚 至使用 。中医是 国的专家学者对 中医产生 了浓厚 的兴趣 , 其 中之 一 。导 致 这 种 尴 尬 局 面 的 一 个 重 要 原 因 就 是 中 医 没 种 主要 的 医学 流 派 。 . 有 有效的得到推广 。中药 翻译 对 于这 项工 作 的开 展具有 重 2 1 中药 原 材 料 的命 名 方 法
1 2 中 医 翻 译 面 临 的 困 境 . 荆 芥 的 叶 穗 ) 。
产 自中国四川 的中药通 常以“ (h a ) 川” cun 为开头来命名 , “ (h abi “ , (h axo g ; 的 。后 者 一 方 面 和 中 医 水 乳 交 融 , 一 方 面 也 使 得 中 医 语 如 :川 贝” cu n e )川 芎” cu nin ) 产 自浙 江杭州 的 另 浙 (h )杭 ( ag 开 如 杭 (a — 言变得模凌 两 可 , 涩难 懂 。最 常见 的例 子有 阴 阳, 行 , 中 药通 常 以 “ ” ze“ ” hn ) 头 来 命 名 , “ 参 ” hn 晦 五 气 等 , 些 在 英 文 里 很 难 找 到 对 等 的 翻译 。 这 ghn “ 芍 ” h n sa) 。 se )杭 ( agho 等 () 他命名标准 。 3其 () 化障碍 。 2文 根据颜色如 :丹 参” dnhn 鼠尾草 的根部 是红色 的 ; (a a) 根据味道如 :甘遂” gnu, y “ (a si 甘遂味甜)根 据 ; 着 文 化意 义 。译 者 经 常 面 临 的 困难 包 括 两 个 方 面 ; 一是 中 医 “ (i mu 对 a 根 的文化背景和西 医的有很大 区别 ; 二是 中医里 面 的一 些治疗 药效如 :益草母 ” yco , 于妇 女有 良好药 效 ; 据采摘 季节如 :半夏” bn i, “ (a x 因其果 实在夏季 中叶成熟得名) a 方法和技巧很有可 能让西方人很难理解 , 甚至造成误解 。 2 2 传 统 中药 命 名 方 法 . ( ) 语 的 不 规 范性 。 3术 很久 以前, 中医的基 本理论 就 形成 了, 其所 使用 的语 但 () 据药材命 名 。命 名 公式 : 料 + 药形 。如 : 五仁 1根 材 “ ( rnu Fv ed yu ) “ ( ag i a , nn 言却不标准 。与此同时 , 中医教育 主要 是通过 口述 的方 式代 露” Wuel, ieSesS rp , 黄 芩 汤 ” Hun q t g ai S ueai e eot n , 牡 x l a o Mui n ,C nh t 代相传 , 即使有一些 中医 学校 , 因派别不 同各 自独成体 系 , R d ctlr t D cci ) “ 蛎 散 ”( lag oc a 也 彼此之间很少有交 流 , 这样 , 中医 的理 论和 观点 就很 难 与时 O t a o e) 2根 据所治 疾病 命 名。命名公 式 : 病 名 sr e w r。() e P 疾 “ ( h ni g He a eot n , 阴虚 a o 俱进 。久而久 之 , 仅 国外 的 医生 , 至 国内 的医者都 对 中 称+药形如 :疝 气 汤” S aqtn , mi D cci ) “ 不 甚
后 的文 化 , 样 一 来 , 医 就 对 中 西 文 化 交 流 起 到 了 桥 梁 的 命名 。如 :桑 葚” sn se , 树 果实 ) “ 花 果 ” wu u— 这 中 “ (agh n 桑 ;无 ( h a g o无 花果树的果实)按 叶穗 命名 。如 :荆 芥穗”j geu, u, ; “ (n jsi i i 作用 。
现代商 贸工业 M o enB s es rd n ut dr ui s T aeId s y n r
20 第 1 0 9年 O期
中 医翻 译 的现 状 及 策 略探 索
陈 为
( 林 大 学珠 海 学 院 , 东 珠 海 5 9 4 ) 吉 广 1 0 1 摘 要 : 医术 语 和 经 典 著 作 的 翻 译 质 量 欠 佳 , 响 了其 传 播 和 应 用 。在 分析 中 医 翻 译 的 现 状 后 对 中 药 术 语 的 翻 译 方 中 影 法进行 了归类分析 , 且提 出 了中医翻译的 实用方法 , 并 旨在 给 中 医译 者 提 供 借 鉴 , 以进 一 步 条 中 医翻 译 的 标 准 化 及 准 确 性 。
要 意义 。
() 进 中外文化交 流和合作 。 2促
( ) 据 中药 的 构 成 部 分 命 名 。 1根 按皮命名 。比如 : 杜 仲皮 ” d zo g i杜仲 皮) 丹皮” “ ( uhn p, “
中医是 中华 民族 的瑰 宝 , 它对 中 国的 发展 和 繁荣 起 了 (ap, d ni芍药根 部 的皮 ) 按 叶子 命 名。如 : 桑 叶” sn y) ; “ (ag e ; 金银花 ”j yn u) 按 种 子命 名 。如 :车前 子” eei z, ( nih a ; i “ (hqa i n 重要作 用 。当今 , 越来 越 多 的 外 国人 包 括 专家 对 中医产 生 “ “ (hcun z, ; 了浓厚 的兴趣 。在 了解 中医 的 同 时 , 他们 也 了解 了中医 背 车前草的种 子) 蛇 床子 ” seh a gi蛇 床的种 子) 按果 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