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预防及监控(2011-4-20修) - 副本

合集下载

医院感染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与防控

医院感染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与防控
银离子敷料
具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谱抗菌作用,对多种细菌均有良好抑制效 果。
泡沫敷料
能够提供良好的保湿效果,减少皮肤干燥引起的 细菌定植。
新型消毒剂的研究与应用
新型醇类消毒剂
具有快速杀菌、低刺激性等特点,适用于皮肤和医疗器械的消毒 。
新型季铵盐类消毒剂
对多种细菌和病毒均有良好杀灭作用,且具有长效抗菌效果。
紫外线消毒技术
案例二
某肿瘤医院出现多例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调查发现与导管置管操作不规范和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 有关。
国际先进经验分享
美国
强调手卫生和无菌操作,使用抗菌涂层 导管和定期更换导管等措施来降低感染 风险。
VS
欧洲
建立导管相关感染监测系统,通过加强培 训和患者教育,提高医护人员对感染防控 的认识和执行力。
严格掌握置管指征
01
只有当患者病情需要时才考虑置 管,如无法经口进食、严重休克 、严重创伤等。
02
置管前应评估患者的病情、血管 条件、预计置管时间等因素,选 择合适的置管方式。
置管过程中的无菌操作
操作前应进行手部清洁和消毒,穿戴 无菌手套、口罩和手术衣。
导管和所有相关物品应在使用前进行 无菌处理,确保整个操作过程中无菌 。
并发症增多
感染可引发多种并发症, 如脓毒血症、心内膜炎等 ,增加患者的病死率。
增加治疗费用
由于感染需要额外的治疗 和护理,患者的医疗费用 将显著增加。
对医疗资源的消耗
医疗人力
为处理感染,需要增加医护人员 的工作量,消耗更多人力资源。
医疗设备
使用额外的诊断和监测设备,以及 额外的药物和医疗用品。
病房床位
感染患者需要隔离治疗,占用宝贵 的病房床位资源。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已成为重症监护病房(ICU)不 可或缺的医疗装置,而伴随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也已成为一个不 可忽视的并发症,是ICU院内血流感染的首要原因。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
CRI的类型
临床症状、感染部位
导管细菌定植
局部感染
隧道感染
相关血流感染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
CRI的类型
PICC
•一般的正文内容 •一般的正文内容文字,一般的 正文内容 •一般正文文本内容。正文 •一般的正文文本内容。
静脉输液港
•一般的正文内容
•一般的正文内容文字,一般的 正文内容 •一般正文文本内容。正文 •一般的正文文本内容。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
中心静脉置管的主要用途
补液与给药 输血或血制品 全静脉营养 化疗 血流动力学监测
我国CRBSI的监测情况
近几年国内报道,我国CRBSI的发病率5.1~10.2‰ , 但这个数据仅限于个别地区的小样本研究,我国 一直缺乏CRBSI发病率的大型研究数据。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 在我国存在大量漏诊!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
在ICU中,中心静 脉插管较未插管 者引起血液感染 高出20-30倍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
CRBSI的危险因素
2、置管部位及置管方式 PICC感染率较其他无隧道CVC低 CVC的CRBSI危险性: 股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
隧道式导管引起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风险低于非 隧道式导管,但局部感染的风险未降低。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
CRBSI的危险因素
中心静脉导管
聚录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 的预防与处理
普外二科 张慧
主要内容
相关概念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病机制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诊断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血管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广泛应用于各临床科室,为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感染率,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以下针对性控制措施:一、人员要求1.进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医师应具备一定的资质,进修医生、实习医生、低年资的住院医生等应在上级医生的现场指导下进行操作。

2.实施中心静脉置管的医师应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和严格的无菌观念。

3.插管时须严格进行手卫生,并戴帽子、口罩,穿戴手套和无菌衣。

4.患有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感染或携带有MRSA的工作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进行插管操作。

二、置管时的预防控制措施1.严格执行手卫生。

在触摸导管置入部位前后应遵循手卫生原则,同时也应在置管前后、换管前后及使用、修理导管、更换敷料时遵守。

使用了消毒措施后不要再进行置管部位的触诊,除非会再次消毒。

置管过程中手套意外破损应立即更换,使用手套不能代替洗手或手消毒。

2.置管和护理过程中坚持无菌技术。

3.置管时使用帽子、口罩、无菌衣、无菌手套,选用大的无菌巾,以保证最大的无菌防护屏障。

4.置管或更换敷料时首选碘伏进行皮肤消毒,消毒2次。

三、置管后的预防控制措施1.用无菌透明专用贴膜或无菌纱布敷料覆盖穿刺点;2.定期更换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无菌纱布为2d,专用贴膜可至7d,但敷料出现潮湿、松动、沾污时应立即更换;3.接触导管接口或更换敷料时,须进行严格的手卫生,并戴手套,但不能以手套代替洗手;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血栓和感染的发生。

5.病人洗澡或擦身时要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要把导管浸入水中;6.禁止使用导管静脉输液,输血和留取标本。

7.封管时采用脉冲式推注生理盐水,以管腔内未见血液为佳。

用肝素原液封管。

8.怀疑导管相关感染时,应考虑拔除导管,但不要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导管;9.由经过培训且经验丰富的人员负责留置导管的日常护理;10.每天评价留置导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管。

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分析及预防

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分析及预防

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分析及预防中心静脉导管(CVC)常规用于ICU中各种监测、治疗,在ICU的救治中发挥重大的作用。

但由于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是有创操作,导管作为血管内异物与外界相通,且留置时间较长,必然增加人体感染的机会,随之而来的相关并发症——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VCRI)也逐年增加。

因此,针对我科今年50例中心静脉导管预防感染的发生做出总结,综述如下。

1 危险因素分析1.1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1.1.1置管部位对感染发生率的影响主要与发生血栓性静脉炎的危险率和局部皮肤菌群的密度有关。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与穿刺部位有关,其中以股静脉穿刺置管的发生率最高,以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发生率最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居中[1]。

1.1.2导管留置时间理论上置管时间越长,感染的机会越多[2]。

1.2病人因素机体免疫力—中心静脉导管感染也与患者自身抵抗力密切相关,如果患者机体免疫力低下,中性粒细胞减少、免疫抑制疾病或病人自身情况差如年老体弱,有严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会使CVCRI明显增加。

1.3 医护人员相关因素1.3.1无菌操作不规范。

医护人员在穿刺操作或置管护理过程中无菌观念欠缺、操作欠规范,以及对手卫生重视不够,都可使病原菌通过接触传播而致感染。

1.3.2治疗操作过程中受到污染。

1.3.3忽视对导管的护理。

通过导管接口给药不按规范操作,易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

2 预防2.1 无菌技术操作操作前及每次更换敷料前应认真洗手;穿刺成功后,CVC的维持主要靠精心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

目前认为病人皮肤和医务人员手是污染的最主要来源,因此必须对操作者手和病人皮肤广泛严格消毒。

插管时严格无菌操作,戴无菌手套、帽子、口罩,穿无菌手术衣,局部使用无菌巾,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

插管部位用安尔碘严格清洗及消毒,消毒皮肤范围直径不少于20cm,每次消毒二遍,待消毒剂完全晾干后再进行穿刺。

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避免发生感染。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六、插管部位敷料应用
1.使用无菌纱布或无菌的透明、半透明敷料覆盖插管部位。 (ⅠA) 2.若患者易出汗或插管部位有血液或组织液渗出,应选用纱布 覆盖,直至本问题解决。(Ⅱ) 3.当敷料潮湿、松弛或明显弄脏时,应更换。(ⅠA) 4.除透析导管外,不要在插管部位使用抗菌膏或油脂,因其易 导致真菌生长及抗菌药耐药。 5.不要使导管及插管部位浸入水中。在做好防护措施后(例如 导管与接口用防透水覆盖),可进行淋浴。(ⅠB) 6.对于短期CVC置管部位,每2天更换纱布敷料。(ⅠB) 7.对于使用透明敷料的短期CVC置管,至少应每7天更换敷料。 除非在儿科患者导管被掉出的风险超过敷料更换的益处(ⅠB) 8.覆盖于隧道或植入式CVC部位的透明敷料更换不应频于每周1 次(除非敷料变脏或松弛),直至插入部位愈合。(Ⅱ)
六、插管部位敷料应用
9.保证插管部位护理与插管材料相匹配。(ⅠB) 10.对于>2个月的患者使用暂时性短期导管,在采用基础 预防措施后,若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率仍较 高,则可使用浸有氯己定的海绵敷料。(ⅠB) 11.尚无其他类型氯己定相关敷料推荐意见。(未明确) 12.更换敷料时,肉眼观察插管部位或在敷料外进行触诊。 若患者有压痛感、不明原因发热或其他表现提示局部或 血流感染,应立即揭开敷料检查插管部位。(ⅠB) 13.鼓励患者及时报告插管部位任何变化或任何新的不适。 (Ⅱ)
一、教育、培训与人员配备
( 一 )建立专业化的、固定的医护队伍
缺乏置管和护理经验,护理人员不足,人员流动等均可增加CRBSI 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而经严格培训和主动教育,强化标准化的无菌操作 等干预措施可显著降低CRBSI的发生率和病死率[51-62]。 通过多种教育模式,多学科、多途径地对专业人员进行导管操作和 预防的相关性教育,包括自我教育和强化被动式教育、演示与示范性教 育、实践指导与考核等。提高操作技能水平、熟练程度、无菌操作的依 从性,以确保导管应用的安全性。 具体措施包括: 1.明确插管指征、正确操作和维护程序及正确感染控制措施。(ⅠA) 2.对进行导管插入和维护的相关人员对指南知晓和遵从程度进行周期性 评估。(ⅠA) 3.只有接受过培训并证明有能力进行周围和中心静脉导管插入和维护的 人员才能被指派本项操作。(ⅠA) 4.确保ICU适当的护理人员的水准。观察性研究表明,没有经验的护士 或患护比例增加,与ICU中插管相关血液感染(CRBSI)相关。(ⅠB)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术语和定义-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 ipheral ly-inserted central c theter,PlCC-经上肢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肱静脉,颈外静脉-新生儿还可通过下肢大隐-静 、头部颢静脉、耳后静脉等穿刺置管,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
术语和定义-输液港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port,PORT完全植入人体内的闭 输液装置-包括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导管部分及埋植于-皮下的注射座
导管病原菌定植:导管头部、皮下部分或导管接头-处定量或半定量培养,确认有微生物生长>15菌落形成-单位Co ony Formi的红斑、硬结-和(或)触痛; 导管出口部位的渗出物培养出微生物,-可伴有其他感染征象和症状,伴或不伴有血行感染。-隧道感染:指导管出口部 ,沿导管隧道的触痛、-红斑和/或大于2cm的硬结,伴或不伴有血行感染-皮下囊感染:指完全植入血管内装置皮下 内有-感染性积液;常有表面皮肤组织痛、红斑和/或硬结-自发的破裂或引流,或表面皮肤的坏死。可伴或不伴
中央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主要内容-中央导管相关术语与定义-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三-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临床表现-四、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诊断及标-本送检方法-五、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及控-制
术语和定义-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venous-catheter,-CVC是指经锁骨下静脉、颈内脉、股静脉穿刺置管,尖端置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3话102007:12
发病机制->微生物引起导管感染的方式有以下三种:-1-皮肤表面的细菌在穿刺时或之后,通过皮下致导-管皮内段 导管尖端的细菌定植,随后引起局部或全身-感染;2另一感染灶的微生物通过血行播散到导管-在导管上黏附定植,引 CRBS;-3微生物污染-导管接头和内腔,导致管腔内细菌繁殖,引起感染。其中-前两种属于腔外途径,第三种为 内途径。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感染预防措施精选文档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感染预防措施精选文档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感染预防措施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时的感染预防措施:(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置管时应当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

置管部位应当铺大无菌单(巾);置管人员应当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

(2)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并戴无菌手套后,尽量避免接触穿刺点皮肤。

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应当立即更换。

(3)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医疗用品和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4)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穿刺点,成人中心静脉置管时,应当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颈静脉和股静脉。

(5)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皮肤消毒剂消毒穿刺部位皮肤,自穿刺点由内向外以同心圆方式消毒,消毒范围应当符合置管要求。

消毒后皮肤穿刺点应当避免再次接触。

皮肤消毒待干后,再进行置管操作。

(6)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进行置管操作。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的感染预防措施:(1)应当尽量使用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敷料覆盖穿刺点,对于高热、出汗、穿刺点出血、渗出的患者应当使用无菌纱布覆盖。

(2)应当定期更换置管穿刺点覆盖的敷料。

更换间隔时间为:无菌纱布为1次/2天,无菌透明敷料为1-2次/周,如果纱布或敷料出现潮湿、松动、可见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3)医务人员接触置管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4)保持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注射药物前,应当用75%酒精或含碘消毒剂进行消毒,待干后方可注射药物。

如有血迹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5)告知置管患者在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保护导管,不要把导管淋湿或浸入水中。

(6)在输血、输入血制品、脂肪乳剂后的24小时内或者停止输液后,应当及时更换输液管路。

外周及中心静脉置管后,应当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进行常规冲管,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

中心静脉导管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中心静脉导管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中心静脉导管感染预防控制措施1、规范化洗手。

穿刺操作前后必须洗手。

要求:静脉导管穿刺前后、穿刺部位护理和更换敷料前后、输液管道更换及与静脉导管连接前后、静脉推注前后等都应规范化洗手。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置管时无菌手套、消毒治疗巾、无菌衣的使用,能减少细菌的污染。

严格插管部位的消毒,大多数导管感染是由聚集在皮肤插管部位的微生物引起的,皮肤和插管部位的清洁是防止感染的重要措施。

皮肤有污垢应用肥皂水清洁,用70%乙醇消毒,待皮肤干后再用碘伏消毒,由内向外消毒穿刺部位,直径至少l5cm,消毒时间至少60秒钟。

3、防止反复穿刺,穿刺3次失败应更换静脉,否则并发症随之增加。

4、减少导管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暴露时间过长可增加导管污染的机会,反复加强病房管理,预防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感染,保持环境清洁,制定严格的保洁制度,地面桌面每日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湿拖、湿擦2次。

定时开窗通风,保存空气新鲜,每天通风换气3次,每次30min,湿度保持在60%~70%[2],病室每天紫外线照射消毒1次,每次30min,定期做好空气培养监测,严格限制陪客进入,做好患者和家属的宣教及指导工作5、每天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有无感染体征及压痛,定期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

使用棉签沾消毒液由内向外擦拭,避免将细菌带入穿刺口。

6、定期检查导管的通畅度,确保导管在位,回抽见回血后方可接输液管输液,回抽时如可见小血栓不能推入。

个别患者输液不太畅通,回抽回血不顺者可用肝素稀释液(25 U/ml)20 ml应注意沿导管的方向向上揭去敷贴,以免将导管拨出,观察导管周围皮肤有无渗血、渗液、发红、分泌物等有无导管滑脱、移位,同时注意晾干已消毒的皮肤,方可敷上胶贴,以免影响胶贴粘度。

7、敷料的更换时间更换时间以2天为宜,频繁的更换敷料会增加感染机会。

为避免敷料潮湿,出汗多、有渗出时应随时更换,因为潮湿、带血的敷料为细菌提供了人侵的通道和培养基。

8、保持导管接头与肝素帽间的紧密衔接,每天更换全套输液装置,并用2%碘酊和75%酒精消毒各管连接处,用无菌纱布包裹连接处。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CRBSI)定义预防与控制管理规程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CRBSI)定义预防与控制管理规程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CRBSI)定义感染前48小时内使用过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有感染的临床表现(如发热、寒战和(或)低血压等),血培养至少可获得1个阳性的结果,(>15CFU/导管尖段5cm)或导管定量培养阳性(>103CFU/导管段),并且与外周静脉血中分离出的病原菌种类和抗菌谱相同,除血管内导管外,无其他明确的血液感染源。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CRBSI)预防与控制管理规程根据卫生部发布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卫办医政【2010】187号)要求制定本制度,本制度适用于临床系统。

(一)导管置管时预防要点(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置管时应当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

置管部位应当铺大无菌巾(单);置管人员应当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

(2)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并戴无菌手套后,尽量避免接触穿刺点皮肤。

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应当立即更换。

(3)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医疗用品和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4)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穿刺点,成人中心静脉置管时,应当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颈静脉和股静脉。

(5)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皮肤消毒剂穿刺部位皮肤,自穿刺点有内向外一同心圆方式消毒,消毒范围应当符合置管要求。

消毒后皮肤穿刺点应当避免再次接触。

皮肤消毒待干后,在进行置管操作。

(6)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个人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进行置管操作。

(二)导管置管后预防要点(1)应当尽量使用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敷料覆盖穿刺点,对于高热、出汗、穿刺点出血、渗出的患者应当使用无菌纱布覆盖。

(2)应当定期更换置管穿刺点覆盖的敷料。

更换间隔时间为:无菌纱布为1次/2天,无菌透明敷料为1—2次/周,如果纱布或敷料出现潮湿、松动、可见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3)医务人员接触置管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医院感染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防控

医院感染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防控

01
CATALOGUE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是指在留 置中心静脉导管期间发生的感染 ,包括局部和全身性感染。
分类
根据感染部位,可分为导管出பைடு நூலகம் 感染、隧道感染和血液感染。
感染发生机制
01
02
03
微生物定植
导管作为异物进入血管, 为微生物提供附着和繁殖 的场所。
感染防控的监测与报告
建立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 监测体系,定期对导管留置患 者进行监测,及时发现感染病 例。
制定感染报告制度,要求医护 人员及时上报中心静脉导管相 关感染病例,确保感染信息得 到及时汇总和分析。
对监测和报告的数据进行统计 和分析,评估感染防控措施的 效果,为进一步优化防控策略 提供依据。
在更换导管和敷料时,应严格执行无 菌操作规程,确保导管接口处无菌。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对于某些高风险患者,可以考虑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以降低感染风险。
使用抗生素时应根据患者情况、导管类型、置管时间等因素综合考虑, 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和给药途径。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并不能代替其他预防措施,仍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 程,定期更换导管和敷料等。
冲管与封管
定期使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对导 管进行冲管和封管,防止血栓形成 和细菌感染。
监测与记录
对患者的体温、血象等指标进行监 测,记录导管置入情况、维护记录 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04
CATALOGUE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 措施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医务人员在置管、维护、封管等 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 作规程,确保导管接口处无菌。
导管相关感染的病原菌多 为多重耐药菌株,给治疗 带来困难。

医院感染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防控方法

医院感染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防控方法

医院感染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防控方法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因接受医疗而导致的感染,其中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医院感染类型。

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是一种通过大血管插入体内,用于输液、输血、营养支持和监测中心静脉压等治疗手段。

然而,中心静脉导管的使用也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因此,为减少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方法。

一、引言医院感染是现代医疗领域中常见的并发症,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时容易受到细菌、真菌或病毒等微生物的感染。

中心静脉导管是医疗机构中广泛使用的治疗工具,然而,如何减少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对于提高患者的康复率至关重要。

二、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定义与危害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是指患者在使用中心静脉导管期间出现血液感染的情况。

该感染类型的危害不容忽视,可能导致患者发热、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以及多种其他临床表现。

同时,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也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并加重患者的痛苦。

三、预防与减少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方法为了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控方法:1.严格执行手卫生手是细菌最容易滋生和传播的部位之一,因此医护人员在进行中心静脉导管操作前应正确洗手。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还应定期洗手、消毒并戴上手套,以保持手部清洁,减少细菌传播的机会。

2.选择适当的穿刺部位在插入中心静脉导管时,医生应选择正确的穿刺部位。

通常,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是较好的选择。

正确选择穿刺部位有助于减少感染的发生。

3.采用无菌操作在插入中心静脉导管过程中,医护人员必须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

这包括佩戴无菌手套和使用消毒剂清洁插入部位,以减少细菌污染。

4.定期更换导管中心静脉导管的使用时间应限制在必要的范围内,并在必要时进行定期更换。

长时间使用中心静脉导管会增加感染的风险,因此定期更换导管可有效降低感染的发生。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无针导管系统
八、患者清洁
使用2%氯己定每日清洁皮肤1次以减 少CRBSI。(Ⅱ类)
洗必泰全身擦浴
1、显著降低病原菌皮肤的定植(MRSA、VRE、鲍曼等) 2、减少交叉感染 3、降低CRBSI的发生率 4、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九、导管固定装置
1、缺乏缝线固定和导管活动增加,可以增加CRBSI 发生率。 2、使用免缝合装置固定装置降低感染率。有关静脉稳定装 置(StatLock)的研究结果显示,其与胶带固定相比 较,留置时间明显延长,减少了针刺暴露的风险。
十一、更换CVC、PICC及血透导管
1、不要常规更换CVC、PICC、血透导管或肺动脉 导管来预防导管相关感染。(ⅠB) 2、不要仅因发热而拔除CVC或PICC。应根据临床 表现综合评估。(Ⅱ) 3、对于非隧道式导管,不要常规通过导丝更换导 管来预防感染。(ⅠB) 4、对于非隧道式导管可疑感染者,不要通过导丝 更换。(ⅠB) 5、当没有明显感染证据时,可通过导丝引导更换 有故障的非隧道式导管。(ⅠB) 6、在通过导丝引导更换导管时,在对新导管进行 操作前,须重新更换无菌手套。(Ⅱ)
(二)监测与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应当包括详细的操作流程、标准化的无菌 操作,详实的记录,严格血管内导管应用的管理与监测 制度,定期考核,对标准执行进行评估,以及置管后随 访等。
提倡建立以ICU为主,包括感染疾病专家,质量监 控专家在内的多元化管理队伍。建立本地关于医院获得 性血行感染的病因学和发生率相关的数据系统。目的在 于监测与总结感染危险因素,及时回顾总结相关感染危 险因素与问题,及时指导临床,以提供快速改进措施, 并降低医疗成本。
更换输液管。(ⅠB类) 9. 输注丙泊酚的患者,根据厂家建议,应在每6或12小时更换输
液瓶时更换输液管。(ⅠA类) 10. 关于给药针留置时间,尚无推荐意见。 11、通过使用精密过滤器减少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堵塞、肺部肉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防控制度及流程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防控制度及流程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防控制度及流程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摘要:中心静脉导管是一种重要的医疗设备,但其使用也容易引发感染,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

医院感染预防的关键措施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

医院感染预防的关键措施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

医院感染预防的关键措施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医院感染预防的关键措施: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VC-BSI)是医院感染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其发生率较高,对患者造成严重的感染风险。

因此,采取一系列的关键措施来预防和控制CVC-BSI的发生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CVC-BSI的防控措施展开讨论,以期提高患者的安全保障。

1. 选择适当的插管部位中心静脉导管插管部位的选择对于预防CVC-BSI至关重要。

通常建议选择静脉丰富、易于触及的部位进行插管,同时需避免皮肤受污染、有创伤性操作的区域。

常用的插管部位包括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和股静脉。

在插管前,应充分消毒和采用无菌操作,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2. 严格遵守手卫生规范手卫生是医院感染预防的基本措施之一,对于CVC-BSI的防控同样适用。

医护人员应正确使用手消毒剂或洗手液,在关键操作前后进行充分的手卫生。

此外,还需定期修剪指甲、佩戴干净整洁的工作服,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3.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中心静脉导管插管、更换导管或进行其他相关操作时,无菌操作是必不可少的。

医护人员应佩戴无菌手套、口罩、帽子等个人防护装备,并在使用无菌工具、器械等时注意避免污染。

同时,操作时要避免谈笑、咳嗽和喉咙清洁,以减少细菌的传播。

4. 定期更换导管并做好导管护理中心静脉导管的留置时间过长是CVC-BSI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因此,定期更换导管是预防感染的有效措施之一。

一般建议每周更换一次导管,但在具体实施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此外,在导管留置期间,还需要定期清洁导管口、更换敷料,并定期检查导管是否松动或亮层剥离,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5. 使用抗菌质地敷料和抗菌预涂管材为了降低CVC-BSI的发生风险,可选择使用抗菌质地敷料和抗菌预涂管材。

这些材料能够防止细菌在导管周围繁殖,减少感染发生的可能。

同时,还需注意敷料的定期更换,保持导管口周围的清洁和干燥。

医院感染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与预防

医院感染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与预防

医院感染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与预防在医院环境中,中心静脉导管常用于输液、血液透析和监测等治疗过程中。

然而,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成为医疗质量与安全方面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讨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原因、预防措施及最佳实践。

一、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原因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首先,无菌操作不当是导致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医护人员在插入导管的过程中没有采取适当的无菌操作措施,细菌就有可能进入导管引起感染。

其次,导管留置时间过长也是导致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

长时间留置的导管容易产生局部感染,造成细菌滋生。

此外,患者自身因素,如免疫功能低下、糖尿病和营养不良等,也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二、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措施针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高发性,医疗机构应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以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预防措施:1.严格无菌操作:在插入导管前,医护人员应进行充分的手部消毒,并佩戴无菌手套和面罩。

插入过程中,应避免与非无菌物品接触,并注意避免导管与患者皮肤摩擦。

2.导管选择与保养:选择合适的导管,如外周静脉导管或中心静脉置管等,并根据需要及时更换导管。

定期观察导管留置部位的状况,保持干燥清洁,避免产生湿润环境,以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

3.使用抗生素:在插管前或插管后的早期阶段,可以考虑使用预防性抗生素,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但是应遵循抗生素选择的指南,避免滥用或过度使用抗生素。

4.培训与教育:对医护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与教育,提高其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同时,加强团队协作,建立科学的护理制度和流程。

三、最佳实践除了基本的预防措施外,一些最佳实践也可以帮助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风险。

以下是一些最佳实践的建议:1.适时拔除导管:当导管不再需要时,应及时拔除,避免不必要的留置时间。

2.穿刺部位消毒:在插管前,应对患者的皮肤进行充分消毒,以减少细菌的污染。

3.合理使用盖帽:导管接头应始终保持关闭状态,并定期更换或消毒盖帽,以防止细菌侵入。

医院感染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中的预防

医院感染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中的预防

医院感染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中的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VC-BSI)是医院感染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都相对较高。

预防CVC-BSI的措施至关重要,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率,提高病患的生存率。

本文将介绍CVC-BSI的预防措施,包括导管选择、操作规范、手卫生和皮肤消毒等,旨在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预防CVC-BSI的发生。

一、导管选择选择适当的中心静脉导管是预防CVC-BSI的第一步。

应该优先选择具有抗菌涂层的导管,如银离子抗菌导管,因其能够有效地抑制导管表面的细菌生长。

同时,导管的尺寸和类型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进行合理选择,以减少导管与血液之间的摩擦和血栓的形成。

二、操作规范在插管和维护导管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是预防CVC-BSI的重要措施之一。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操作规范:1.清洁手卫生:在接触导管之前和之后,医务人员必须进行适当的手卫生,包括用流水和肥皂洗手或使用合适的手消毒剂,以杀灭手部的细菌。

2.穿戴无菌手套:在插管和更换导管时,医务人员应该佩戴无菌手套,以避免将细菌引入导管。

3.采用无菌技术:在插管和操作导管时,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原则,包括使用无菌巾覆盖患者、使用无菌导管和敷料等。

4.定期更换敷料:导管插入口的敷料应根据需要定期更换,同时保持插入口的干燥和清洁。

三、手卫生手卫生是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也是预防CVC-BSI的重要措施之一。

以下是手卫生的几个关键点:1.使用合适的手消毒剂:手消毒剂应该含有酒精,使用前要按照说明书的要求正确配制。

2.正确的手卫生步骤:手卫生的步骤包括将手腕以下的部分都涂抹上消毒剂,并用搓揉的动作将其均匀分布在手部各个部位,直到干燥。

3.勤洗勤消毒:医务人员在接触导管前后、与患者接触前后都要进行手卫生,保持手部的清洁和无菌。

四、皮肤消毒在插管前,必须对插管部位的皮肤进行适当的消毒。

以下是皮肤消毒的几个要点:1.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常用的消毒剂包括碘酒、酒精等,选择时应注意其适用的对象和使用方法。

医院感染预防的关键措施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防控

医院感染预防的关键措施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防控

医院感染预防的关键措施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防控医院感染预防的关键措施——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防控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是一种用于输液、输血、营养支持等治疗手段的重要工具。

然而,使用CVC也常常伴随着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的风险。

CVC相关感染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病死率和住院时间,还给医疗机构带来经济负担。

因此,有效的防控措施是十分关键的。

本文将针对CVC相关感染防控的关键措施进行探讨。

1. 遵循无菌操作规范CVC插入前后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医务人员必须洗手并穿戴无菌手套。

插入过程中要求使用无菌巾或被单对患者原发部位进行覆盖,避免污染。

同时,必须使用无菌的导管装置和连接器等器械,杜绝交叉感染的风险。

2. 选择适当的插管位置正确选择插管位置可以减少CRBSI的发生。

常见的插管位置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和股静脉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经验,选择最合适的插管位置,并严格遵循相应的操作规范,以确保插管位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 定期更换导管长期留置的CVC更容易导致感染,因此定期更换导管是预防CRBSI的重要措施之一。

应当根据医嘱和患者情况,制定相应的更换计划。

在更换导管时,同样需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并注意导管固定和清洁消毒。

4. 加强抗生素使用管理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对于CRBSI的防控至关重要。

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抗生素使用指南,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抗生素,以免加重耐药菌感染和增加患者感染风险。

此外,还应定期进行抗生素使用情况的监测和评估,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5. 加强患者皮肤护理正确的患者皮肤护理是防控CRBSI的重要环节。

每天进行皮肤清洁和消毒,保持皮肤的干燥和清洁,定期更换敷料。

患者本人和护理人员应受到培训,了解正确的皮肤护理方法,并根据需要进行操作,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重症监护病房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

重症监护病房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

重症监护病房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摘要:随着急危重症病学的发展,深静脉留置导管在危重病人救治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如血流动力学监测、快速扩容、长期输液、肿瘤化疗、全胃肠外静脉营养(TPN)及血液净化等,尤其适用于开颅术后烦躁、多动、病程长、输液量大且种类多的病人特点,但血管内留置导管引起的导管相关性感染(CRI)也成为临床严重的并发症。

CRI已成为医院内最常见的感染之一,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本文就针对重症监护病房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预防引言近几年随着院内感染事件的不断增加,医院感染逐渐引起医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重症监护室是临床抢救治疗重症患者的特殊场所,患者病情大多较为危重,需给予临床有创治疗和监测。

本次研究中,笔者对我院重症监护室诱发CRI的危险因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制定展开分析,以期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1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概念及诊断标准1.1出口部位感染导管出口2cm范围内的红、肿、热、痛、硬结,或导管出口部位有脓性渗出物或渗出物培养阳性。

1.2导管病原菌定植导管尖端(5cm)定量或半定量培养,确认有微生物生长。

1.3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有发热、寒战、低血压等全身中毒症状的临床表现,出现以下细菌性指标之一可确诊:中心静脉导管比外周静脉血标本的定量培养的菌落计数多3倍以上;中心静脉导管血标本定性血培养阳性出现时间比外周血标本定性血培养阳性早2小时;至少有1次外周血培养阳性且与导管尖端为同一微生物。

此外,血培养阴性但全身中毒症状明显,排除其他感染灶且拔管后症状缓解者可临床诊断为血行感染。

2资料与方法1.1 一般临床资料自 2014 年 1 月到 2014 年 12 月,我院重症监护室240例患者接受各种导管留置,其中男180例,女60例;年龄:19~76岁,平均(51.2±3.7)岁;留置导管 2 ~ 60d,平均(15.3±4.3)d。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采血关键点
体温上升期或寒战时 应用抗生素前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
血培养的数量和采血时间:
立即获得足够血液并且开始抗生素治疗
• 从不同部位获得2-3套血培养(40-60ml血液) • 最好在5分钟内采集
#1
#2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
采血液量的影响
100 90 80 70 60
相% 对Rel产ati量ve 50
增加导管的管腔数量会增加感染的危险性,如有可能尽量选用 单腔导管。
需要长期置管(>30天)治疗的病人,选用全植入的中心血管导 管。
选用抗微生物药物包裹的导管,可以洗必降泰低/磺短胺期嘧插啶管银的高危病人 的感染率。
插入部位
皮肤消毒剂 导管根数
导管使用时间 隔离方式
风险
急救 (emergency) > 自选 (elective)
普通操作者 > 经过专门培训的 (general) > (specialized)
腹股 > 胸部 (femoral)
(subclavian) 70%乙醇,10%碘伏 > 2%洗
必泰
多根 > 单根 时间越长风险越大
----在使用导管前即刻准备输液,并注意无菌操 作
----对进行导管插入和护理的人员进行培训
----不要把动脉或静脉切开置管作为插管的常规 方法 ---- WHO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
2011年美国CRBSI防控要点
1 对进行插管和维护操作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 2 在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时,采取最大无菌屏障措施 3 用含氯己定浓度超过0.5%的酒精溶液进行皮肤消毒 4 避免常规更换中心静脉置管作为预防感染的手段 5 当严格执行上述方法仍不能降低感染率时,使用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部卫生
手部有明显污渍 -常规皂液洗手 否则可快速手消洗 (手或擦手应在5种 情况下执行) 正确执行手部卫生 能有效减少CRBSI
接触患者前 接触患者后
接触患者 物品后
进行有创 操作前
接触患者血 液及体液后
穿刺导管时提供最大无菌屏障
最大无菌屏障是指在进行置管时,无论操作者还 是其助手都应严格执行最大无菌屏障 包括洗手、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隔 离衣。采用一整张无菌单从头到脚整个覆盖患者, 只露出穿刺部位 研究显示,穿刺时没提供最大无菌屏障CRBSI 感 染率可高达6倍
锁 骨 下 静 脉 置 管 颈 内 静 脉 置 管 股 静 脉 置 管
P I
C
C
影响导管置入后使用效果的主要因素?
主要因素
导管维护的 ACL( Assess clean lock)
导管固定 更换敷料
www.themegallery.co m
导管维护ACL三步曲
A—Assess
导管功能评估
C—Clean
锁骨下静脉置管
皮脂分泌低、褶皱少,易固定、不易污染 颈内静脉置管 患者颈部摆动→皮肤长期牵拉→舒适度下降容易导致 分泌物直接污染穿刺部位
股静脉置管
易污染→菌落高→湿度高→细菌易繁殖生长,四肢肌 张力高的患者下肢屈曲导管→不易固定
锁骨下<颈内<股静脉置管的感染率
4、选择最理想的置管位置
感染因素
冲管与封管步骤
冲 管 S 生理盐水 A 给药 S 生理盐水
封 管 S 生理盐水 A 给药 S 生理盐水 H 稀释肝素
www.themegallery.co m
正确冲管的频率
在每次静脉输液、给药之后立即冲洗导管 每次输入血血制品、TPN、脂肪乳、蛋白等高粘滞 性药物后。 采血后。 治疗间歇期,每3-7天冲洗一次导管。 在连续输液情况下,应每12小时冲洗一次。 常用的冲管液,0.9%生理盐水。
血流动力学检测
血液净化治疗
中心静脉导管的并发症
血管受损:出血、血胸、气胸
静脉血栓形成 血流感染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血管内置管最严 重的并发症,占所有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 90%——美国CRBSI预防控制指南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entral venous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 CVC-RI)是指中心 静脉导管留置患者发生的与导管相关的全身或局部 感染的统称,占医院感染60%以上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指留置血管内装置的患 者出现菌血症,至少一次抽取外周静脉血液培养结 果呈阳性,存在感染的临床表现(如发热、寒颤、 血压降低)和无明显的其他血流感染源(除导管之 外)的感染 监测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是医院内感染监控的 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保留导管者结果解释:
导管 外周静 脉 + 导管较外周报阳快120分钟 + + + 导管细菌浓度较外周高5倍 提示为CRBSI 不能确定 条件 结果判断
+
CRBSI可能
-
-
不是CRBSI
20
已拨除导管结果解释:
导管尖端 + + + 外周静脉1 外周静脉2 + + + + + + 结果判断
CRBSI可能
诊断
有留置静脉导管史,突发的寒战、高热,体温平均 达39.5 ℃,或临床出现不明原因发热(体温 >38.5℃),可伴有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等, 沿导管皮下隧道附近偶见红斑、硬结、触痛或化 脓等 除了上述临床症状外,可结合实验室检查来确定 CRBSI的诊断。实验室检查可包括:快速诊断、导 管培养诊断及血培养诊断。
LOGO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 感染的预防及监控
王生英
教学目标
1 中心静脉导管的介绍
2 3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概述
导管血流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中心静脉导管
(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CVCs) 末端位于大的中心静脉的任何静脉导管 -非隧道式 -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 -隧道式 -内植式注射平台 ■ 导管开口于上腔静脉, 靠近右心房, 血流量 比末梢静脉大 ■ 中心静脉导管常用穿刺部位:锁骨下、颈内、 股静脉,贵要静脉、头静脉、肱静脉
更换敷贴
选择敷料 穿刺点覆盖无菌透明、透气的专用贴膜; 高热、出汗、穿刺点出血、渗出的患者选择无菌 纱布 更换敷料 无菌纱布1次/2天,无菌透明辅料1-2次/周;
纱布或辅料出现潮湿、松动或可见污染时立即更 换
肝素帽消毒及更换
每次输液前,应复合碘消毒肝素帽2次。更换时建议: 用75%的酒精棉球或棉片(尽量拧干),包住导管接口 用力旋转10次以上。 如输血、抽血、输注脂肪乳剂后应及时冲净导管,必 要时更换。 如肝素帽有回血时或任何原因将肝素帽从导管上取下 就应立即换上新的肝素帽。 肝素帽疑有裂纹损坏时,应立即更换。 肝素帽连接头皮针,可承受80次穿刺。
留置导管的时间
电子显微镜研究表明: 即使导管定量培养病原菌阴性,几乎所有插入血 管的导管都有病原菌定植,且具活力,还能在 24h内形成生物被膜。 导管放置10天内局部皮肤是最常见致病菌的来源, 沿导管外表面扩散至管尖,引起CRBSI; 导管放置10天以上者,则常由医务人员的手污染 导管接头,沿导管内壁扩散,引起腔内定植及 CRBSI;
感染因素
多腔比单腔导管增加感染的机会
研究显示-单腔导管感染率为8.3%,双腔导管感染 率是单腔导管的4倍多,高达37.3% 多腔导管 优点 缺点
-输不同成分液体 -减少药物配伍禁忌 -增加与外界接触机会 -不适当的一管多用 如输液、有创监测、胃肠外营养 -接头→频繁开启→污染多→易感染
此现象已逐渐受到临床重视
呈正相关。非医疗所必需时,建议立即拔除
感染因素
导管材质与类型影响感染发生率
导管的材料主要有聚乙烯、聚氯乙烯、聚酯和 硅胶类。材料不同微生物的黏附能力 硅胶类的感染率较其他低 研究显示应用聚氯乙烯导管其血栓静脉炎的比 例高达70%,硅胶管者仅为20%。 美国ARROW、Edwards等导管为硅胶管材质
中心静脉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 是一种常见的院内感染,它的高发生 率,不仅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了医 疗费用,也造成了患者的高病死率 很多研究显示, CRBSI 是可以预防的
预防与控制
美国推行预防CRBSI的套餐行动
手部卫生 穿刺导管时提供最大无菌屏障 使用洗必泰消毒皮肤 选择最理想的置管位置 每日检查患者是否需要保留导管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及使 用率计算公式: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
= 中心静脉插管患者中血流感染人数/同期患者 中心静脉插管日数×1000‰ 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 = 使用中心静脉导管日数/患者住院日数×1000‰
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干预策略
集束干预策略(Bundle of Care)是集合一系列有 循证基础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来处理某种难治的临 床疾患。 研究显示,施行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干预策略 (Central Line Bundle,CLB)能有效减低 CRBSI。
培养为金葡菌或念珠菌、 缺乏其它感染的证据则提示 可能为CRBSI
导管定植菌 不是CRBSI
21
诊断—血标本留取的要求
启动抗生素治疗前留取用于培养的血液标本 经皮抽取血液标本,仔细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 (建议使用酒精或碘酊或酒精氯乙定,不建议使 用聚维酮碘)消毒液要充分接触皮肤,干燥时间要 足够,以减少血液培养的污染机会。(AⅠ) 经导管抽取血液标本,对接口处进行消毒,消毒 液干燥时间要足够,以减少血液培养的污染机会 。(AⅠ) 中心静脉导管培养,取末端而不是皮下端。(BⅢ)
消毒皮肤
2%洗必泰或安尔碘; 自穿刺点由内向外以同心圆方式; 消毒范围大于敷贴;
消毒后穿刺点皮肤避免再次接触;
消毒三次,待干后再行置管。 应保证在进行插管时皮肤表面的消毒剂已干 燥(BⅡ)美国CRBSI预防控制指南
选择理想的置管位置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锁骨下静脉置管 颈内静脉置管 股静脉置管
≥8cm
导管的袖套可阻止细菌的移行。与 非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相比,感染 发生率低
非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中,感染发 生率较低 CRBSI发生率最低,患者自我感觉 好,无需局部护理,拔除导管时需 手术
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 (PICC) 完全植入式导管
≥20cm ≥8cm
4
中心静脉导管的用途
输液 胃肠外营养支持
病原体种类 CRBSI 的主要病原体是革兰氏阳性菌
= 表皮葡萄球菌 = 金黄色葡萄球菌 =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 肠球菌

其次是革兰氏阴性菌
= 铜绿假单胞菌 = 鲍曼不动杆菌 =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 真菌(如念珠菌)
感染因素 宿主因素
年龄 性别 基础疾病 营养状况 自身免疫功能
感染因素 导管位置
中长外周静脉导管
从肘窝处穿刺进入贵要静脉、头 静脉,导管不进入中心静脉
非隧道式中心静脉导 管
经皮穿刺进入中心静脉(锁骨下、 ≥8cm 颈内、股静脉)
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
植入锁骨下、颈内、股静脉,手 术植入长期静脉化疗,血液透析
经贵要、头、肱静脉插入,导管 进入上腔静脉 皮下埋植,使用时用针穿刺,植 入锁骨下、颈内静脉
静脉导管类型简介
导管类型
外周静脉导管
穿刺部位
通常在前臂和手部静脉
导管 长度
<3 inches 7.62cm 3~8inches 7.6-20.3cm
备 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