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理性世界批判 - 副本

合集下载

技术理性批判

技术理性批判

技术理性批一、技术理性批判的地位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的整体构架里,技术理性批判是极为重要的批判视角和不可或缺的主题维度。

在某种意义上,文化大众、意识形态、性格结构、现代性、现代国家统治形式等等问题的出现,都直接与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技术理性的进展的后果密切相关。

因此,技术理性问题甚至是现代性的核心问题,也是现代文化批判的聚焦点。

技术理性批判也相应地构成了文化批判理论的核心。

意识形态批判、大众文化批判、心理机制和性格结构批判、现代性批判等主题,在某种意义上都是以技术理性批判为基础和核心。

二、理性主义传统20世纪许多思想家从不同侧面揭示了技术理性批判的主题。

韦伯关于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分析、齐美尔关于合理化与物化的批判、胡塞尔对实证主义的科学世界的批判、存在主义关于技术世界中人的文化困境的分析,等等,都构成技术理性批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比之下,法兰克福学派关于技术理性的剖析和批判更为系统,更具代表性。

从文化的视野来看,西方文化植根于古希腊理性主义和希伯来精神,这是西方文化的两种基本精神,理性与上帝构成西方人的两大精神支柱,成为西方文化的象征。

在其中,理性主义文化精神尤为重要,不但哺育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也支撑着整个现代工业文明。

作为工业文明的主导性文化精神之一的技术理性批判,直接导源于希腊的古典理性主义,是传统理性主义同文艺复兴的人本精神及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体,构成理性主义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希腊哲学史古典理性主义的典范,在人类思想史上最先以自觉的方式确立了理性主义的基调。

“人是理性的存在物”,这一信念无疑贯穿于古希腊哲学之中。

但是,希腊的先哲们对理性的把握并未局限于其认识论和人本学含义,而是致力于在本体论或宇宙论的层面上,确立起作为万物内在结构和根据的“宇宙理性”。

赫拉克利特为生生不息、变化不居的现象世界找到了“永恒地存在着的”根据,即万物由之产生的“逻各斯”;巴门尼德抛开不确定的表象世界和人类意见,设定了不生不灭、不变不动的“唯一的存在”;斯多葛学派把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发展为“世界灵魂”和“宇宙理性”。

对技术封建主义理性的批判

对技术封建主义理性的批判

2024年3月第40卷㊀第2期外国语文(双月刊)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bimonthly)Mar.,2024Vol.40㊀No.2 技术封建主义与文化霸权研究 专栏导语㊀㊀源起于科技革命的数字技术正在重构着世界各国的经济架构,其影响快速蔓延到政治领域,并广泛地渗透到当代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㊂借助技术封建主义㊁数字殖民主义㊁信息帝国主义等新的理论架构,当下一些西方学者力图对资本主义新样态进行理解和阐释㊂数字革命语境中的世界,强者恒强㊁弱者愈弱㊂数字霸权既是一种经济霸权,也是一种政治霸权,同时还是一种规范㊁扭曲和构建了主体心理和行为的文化霸权㊂从知识社会到知识垄断,再到知识霸权,一种新型的经济㊁政治㊁文化关系已经悄然形成㊂技术割据㊁网络逻辑㊁数字操控等在文化场域中对大众心理施加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和规约㊂在此情势下,西方学界主要以美国的并辅之以中国的一系列科技巨头(谷歌㊁苹果㊁脸书㊁微软和百度㊁阿里巴巴㊁腾讯㊁华为)作为研究对象,预设了当下数字领域的技术革命主要发生在美国和中国这么一个基本前提㊂这样的认知架构和阐释策略,实际上已经在相应的研究中,暗中介入了科技巨头们与中国社会文化之间的愈来愈深入和广泛的互动㊂学术中国化的旨归是从根本上摆脱对西化的学科体系和理论框架的依赖,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知识体系㊁学术体系㊁话语体系,昭示社会科学的中国特性㊁中国格调㊁中国气质㊂在此意义上,本专栏中的两篇国外学者的文章和两篇国内学者的论文从不同维度切入对数字技术这一题旨的研究,各有千秋,既彰显了国际视野,也体现了本土特质㊂其中莫罗佐夫‘对技术封建主义理性的批判“批判了西方学界试图以封建主义经济架构为坐标来理解当代数字革命和科技发展的理论尝试,认为没必要用定义尚不清晰的 技术封建主义 来界定当下的资本主义新样态㊂瑞卡普‘资本主义一如往昔?“则指出,要以具体的科技巨头公司为例,在技术封建主义这个题域中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期达成更为合理的理解㊁阐释与预测㊂赵淳㊁曾丽瑾‘技术封建主义:文化霸权的新向度“认为,技术封建主义的文化逻辑主要在知识垄断和大数据操控两个层面展开,文化霸权以一种全新的样态给主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和规约㊂卢凌宇㊁宋博文‘ 数字殖民主义 的构成㊁影响及应对“通过研究数字寡头与西方发达国家对世界人民和发展中国家的各种掠夺,提出我国应更重视研究数字技术的发展,以便应对可能的风险㊂四川外国语大学外国语文研究中心㊀赵淳收稿日期:2023-12-10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 三十个关键词的文化史 (22WZSB013)的阶段性成果作/译者简介:叶夫根尼㊃莫罗佐夫(Evgeny Morozov ),‘新共和“杂志社编辑,博士,科技互联网批评家,‘纽约时报“‘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特邀专栏作家,主要从事数字人文㊁技术史㊁媒体研究㊁技术与社会研究㊂蒋林,四川外国语大学外国语文研究中心教授,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翻译文化史㊁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㊂①本文原载‘新左翼评论“,因篇幅等原因,译文有删减㊂Morozov ,E.2022.Critique of Techno-Feudal Reason [J ].New Left Review :133-134+89-126.引用格式:叶夫根尼㊃莫罗佐夫/文㊀蒋林/译.对技术封建主义理性的批判[J].外国语文,2024(2):98-120.对技术封建主义理性的批判①叶夫根尼㊃莫罗佐夫1/文㊀蒋林2/译(1.‘新共和“杂志社,美国华盛顿特区;2.四川外国语大学外国语文研究中心,重庆㊀400031)㊃89㊃㊀叶夫根尼·莫罗佐夫/文㊀蒋林/译㊀对技术封建主义理性的批判㊀摘㊀要:随着硅谷和华尔街的食利者大亨从用户和债务人那里榨取非生产性财富,人们认为数字资本主义正在催生一个 新封建主义 时代的到来㊂本文反驳了这种观点,通过分析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布伦纳论战,从封建主义逻辑和哈贝马斯的 再封建化 概念入手,剖析了原始积累中剥削㊁征用㊁掠夺的资本主义本质,指出与施加在资本家身上的系统性压力所导致的 创新式积累 不同,哈维的 剥夺式积累 已成为新时代积累的主导形式;文章认为现代金融被剥夺逻辑和寄生逻辑所取代,资本家通过对知识产权和无形资产 包括数据持有的控制,成为完全寄生于大众创造力而无需直接参与生产过程的食利者;数据的兴起催生了庞大的数字经济,谷歌㊁脸书等数字巨头通过用户㊁数据和广告之间的关联掠夺了全球大量的剩余价值㊂文章对祖博夫的 监视资本主义 提出了质疑,认为它缺乏激进的政治议程,无法把握非资本主义数字经济在未来的运作方式;文章同时批判了技术封建主义的分析框架将国家排除在外的做法,指出其忽略了美国在硅谷崛起为全球技术经济霸主的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㊂关键词:数字资本主义;新封建主义;数字经济;科技公司中图分类号:G0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674-6414(2024)02-0098-23首先是好消息,弗雷德里克㊃詹姆逊(Frederic Jameson)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暂停想象资本主义的终结终于结束了㊂晚期资本主义当然已经够糟糕的了,气候变化㊁不平等㊁警察暴行和致命的大流行病等问题层出不穷㊂但是,在使反乌托邦再次变得伟大之后,一些左翼人士已经开始悄悄修改詹姆逊式的箴言:今天,想象世界末日比想象我们所知道的资本主义的延续更容易㊂不太好的消息是,在进行这种世界末日般情景规划的投机活动时,左翼很难将自己与右翼区分开来㊂事实上,这两种意识形态的两极在对新现实的共同描述上几乎趋于一致㊂对两个阵营中的许多人来说,无论是民主社会主义㊁无政府工团主义还是 纯粹的 古典自由主义,实际存在的资本主义的终结不再意味着一个更美好时代的到来㊂相反,正在形成的共识是,新制度无异于封建主义㊂新封建主义理论的许多拥护者认为,它的兴起与硅谷的兴起是同步的㊂因此,像 技术封建主义 数字封建主义 和 信息封建主义 等术语经常被人提及㊂ 智能封建主义 虽然还没有流行起来,但它可能并不遥远㊂在右翼, 回归封建主义 理论最直言不讳的支持者是保守派城市理论家乔尔㊃科特金(Joel Kotkin),他在‘新封建主义的到来“(The Coming of Neo-Feudalism,2020)一书中瞄准了 已觉醒 的技术寡头的权力㊂科特金选择使用 新的 (neo),而更倾向于新自由主义的年轻思想家格伦㊃韦尔(Glen Weyl)和埃里克㊃波斯纳(Eric Posner)在其备受讨论的‘激进市场“(Radical Markets,2018)一书中选择使用 技术的(techno) 这一前缀㊂他们写道: 技术封建主义会阻碍个人发展,就像封建主义阻碍了获得教育或投资改良土地一样㊂ (Posner et al.,2018:232)当然,对古典自由主义者来说,资本主义被政治腐蚀,总是处于倒退到封建主义的边缘㊂然而,一些激进右翼人士将新封建主义视为一个值得接受的㊃99㊃㊀外国语文2024年第2期㊀项目㊂在左翼,那些玩弄 封建主义 概念的人的名单很长,而且还在不断增加:亚尼斯㊃瓦鲁法基斯(Yanis Varoufakis)㊁玛丽安娜㊃马祖卡托(Mariana Mazzucato)㊁乔迪㊃迪恩(Jodi Dean)㊁罗伯特㊃库特纳(Robert Kuttner)㊁沃尔夫冈㊃施特雷克(Wolfgang Streeck)㊁迈克尔㊃哈德森(Michael Hudson)和罗伯特㊃布伦纳(Robert Brenner)等,他们都参加了关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布伦纳论战(Brenner Debate)㊂值得称赞的是,他们中没有一个人声称资本主义已经彻底灭绝或者我们又回到了中世纪㊂他们中更谨慎的人,比如布伦纳,认为当前资本主义制度的特征,即长期停滞不前㊁政治驱动的财富向上再分配㊁精英阶层炫耀性消费以及群众日益贫困,让人想起了其封建前身的某些方面,即使资本主义仍然在很大程度上统治着这个时代㊂然而,对于所有这些免责声明,许多左翼人士发现,称硅谷或华尔街为 封建 是不可抗拒的,就像许多专家无法抗拒称特朗普或欧尔班为 法西斯分子 一样㊂尽管与历史上的法西斯主义或封建主义的实际联系若即若离,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份声明足以令人震惊,让昏昏欲睡的公众从自满中清醒过来㊂另外,这是一个很好的网络迷因①(meme)㊂瓦鲁法基斯和斯拉沃热㊃齐泽克(Slavoj Žižek)在油管(YouTube)上讨论技术封建主义的视频在短短三周内就获得了超过30万的浏览量②㊂对瓦鲁法基斯和马祖卡托这样的知名人物来说,用封建魅力的召唤来吸引他们的受众,可以提供一种媒体友好的方式重复他们以前提出的论点㊂在瓦鲁法基斯看来,技术封建主义似乎主要是关于量化宽松的反常的宏观经济影响㊂对马祖卡托来说, 数字封建主义 指的是科技平台产生的不劳而获的收入㊂谷歌和亚马逊是资本家吗?它们是否像布雷特㊃克里斯托弗斯的‘食利者资本主义“(Rentier Capitalism )所认为的那样是食利者(Christophers,2020)?优步呢?它只是一个中介㊁一个介于司机和乘客之间的出租平台还是生产和销售运输服务?这些问题对我们如何看待主要由科技公司主导的当代资本主义本身不无影响㊂封建主义正在卷土重来的观点也与左翼指责资本主义为榨取主义的批评相一致㊂如果今天的资本家只是懒惰的食利者,对生产过程毫无贡献,难道他们不应该被降级到封建地主的地位吗?左翼知识界中媒体友好和网络迷因友好的人士对封建主义意象的拥抱没有停止的迹象㊂然而归根结底,封建主义言论的流行证明了知识的软弱,而非媒体的精明㊂这好似如果不调用腐败和堕落的道德语言,左翼的理论框架也就无法再理解资本主义㊂在㊃001㊃①②译者注:网络迷因指某个理念或信息迅速在互联网用户间传播的现象㊂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数字文化就已经淹没在 圈占 公地 强盗大亨 技术霸主 数字佃农 ,甚至 数字猎巫 等中世纪意象之中,更不用说翁贝托㊃艾柯(Umberto Eco)将Dos 和Mac 用户比作新教徒和天主教徒了㊂因此,技术封建主义的诊断是在肥沃的土壤上进行的㊂㊀叶夫根尼·莫罗佐夫/文㊀蒋林/译㊀对技术封建主义理性的批判㊀下文中,我将深入分析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争论,探讨资本主义与早期经济形式区分开来的显著特征以及那些定义了新数字经济中政治经济运作的特征,希望对技术封建理性的批判能够给我们所处的世界带来新的启示㊂1㊀封建主义逻辑除了新反动派之外,几乎所有使用这个词的人都认为新封建主义回到了暴虐的过去,应该受到强烈谴责㊂但它到底有什么问题呢?就像托尔斯泰笔下不幸的家庭一样,那些对新封建主义不满的人各有自己不满的方式㊂这些差异部分源于 封建主义 一词本身的争议性㊂它是一种根据其生产力和创新的开放性来评估的经济体系吗?或者是一种根据谁在其中行使权力㊁如何行使权力以及对谁行使权力来评估的社会政治制度?这并不是一场新的论战,中世纪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者都很清楚这一点,但这些定义上的模糊性已经渗透到了关于新封建主义和技术封建主义的初步讨论中㊂对马克思主义者来说, 封建主义 一词首先指一种生产方式㊂因此,这个概念定义了一种经济逻辑,通过这种逻辑,作为封建经济的关键,农民生产的剩余被地主占有①㊂当然,将封建主义视为一种生产方式并不意味着政治和文化因素无关紧要㊂并非所有的农民㊁土地和地主都是相似的;各种多层次的等级制度和错综复杂的区别根植于起源㊁传统㊁地位㊁力量,不仅塑造了阶级之间的互动,也塑造了阶级内部的互动㊂封建主义自身的可能性条件与继承它的资产阶级政权一样复杂㊂例如,封建主义制度下主权的特殊性留下了重要的印记,正如佩里㊃安德森(Perry Anderson)所强调的那样,它被 分割 给了土地所有者,而不是集中在最高阶层㊂然而,对于所有这些细微差别,马克思主义传统中的重要分支都专注于破译封建主义的经济逻辑,作为阐明其继承者资本主义政权的关键㊂从最简单的角度来说,封建主义的经济逻辑是按以下方式进行的㊂农民拥有自己的生产资料 工具和牲畜,获得公共土地,因此他们在生产物质方面从地主那里享有一定的自主权㊂封建地主没有动力去提高农民的生产率,所以不会过多干预生产过程㊂农民生产的剩余产品被地主公开征用,最常见的是诉诸传统或法律,由地主通过暴力威胁,而且往往使用暴力来强制执行㊂对于这种榨取剩余产品的本质不存在任何混淆:农民对他们的自由没有任何幻想㊂他们在生产物质方面可能有相当大的自主权;然而,他们的自主权总体上受到严格限制㊂因此,许多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在封建主义制度下,榨取剩余的手段是超经济的,本质上主要是政治的;货物在暴力威胁下被征用㊂相反,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榨取剩余的手段完①马克思主义把封建主义解读为一种经济逻辑,可参阅克里斯㊃威克姆(Wickham,2021)㊂㊃101㊃㊀外国语文2024年第2期㊀全是经济的:名义上的自由代理人不得不出售他们的劳动力,以便在现金经济中生存,在这种经济中,他们不再拥有维持生计的手段,然而,这种 自愿 劳动合同的高度剥削性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隐形的㊂因此,当我们从封建主义转向资本主义时,政治上的征用让位于经济上的剥削㊂超经济和经济之间的区别表明,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中的一个范畴,只有通过资本主义的视角来审视时才能理解 封建主义 ,资本主义通常被认为是比封建主义更进步㊁更理性㊁更有利于创新的继承者㊂其创新之处在于:在只依靠经济手段榨取剩余方面,除非绝对必要,它无需弄脏自己的双手;资本主义制度中 看不见的利维坦 会完成剩下的工作㊂相比之下,对于大多数非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来说,封建主义不是一种落后的生产方式,而是一种落后的社会政治制度,其特点是暴力肆虐㊁人身依附和效忠关系泛滥,通常以最脆弱的宗教和文化理由为其辩护(Block,1939/2014)㊂这是一个不受约束的私人权力统治至高无上的制度㊂因此,在这种相当多样化的知识传统中,习惯性地将封建主义与尊重法律和执法的资产阶级国家而非资本主义进行对比㊂做一个封建臣民,就是在专横的私人权力的恐惧下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对自己没有参与制定的规则战战兢兢,也不可能对自己的有罪判决提起上诉㊂对马克思主义者来说,作为封建主体的对立面,农民是资本主义企业中完全无产阶级化的工人;对非马克思主义者来说,农民是现代资产阶级国家的公民,享有大量有保障的民主权利㊂无论范式如何,理论上都有可能找出封建制度的主要特征,并研究它们是否可能在今天卷土重来㊂例如,如果我们将封建主义视为一种经济制度,其中一个特征可能是统治阶级的寄生性存在,他们以其统治的阶级(或多个阶级)的痛苦为代价享受奢华的生活方式㊂如果我们把封建主义视为一种社会政治制度,它可能将以前属于国家的权力私有化,并通过不透明和不负责任的机构将其分权㊂换句话说,如果我们能将封建主义与某种动态联系起来,如果我们能观察到这种动态在我们后封建社会的今天再次出现,即使完全成熟的 新封建主义 还没有出现在地平线上,但我们至少可以谈论社会的 再封建化 ㊂先驱大约60年前,哈贝马斯在‘公共领域的转型“(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Public Sphere, 1962)一书中对这一领域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㊂根据他的并非毫无争议的观点,早期资产阶级的公共领域可以在伦敦的咖啡馆里看见,这些咖啡馆是解放话语发展的重要场所㊂在资本家的规训下,其迫切性与文化产业及其广告综合体的迫切性联系在一起㊂因此,前现代的私人权力结构和等级制度在哈贝马斯称之为 公共领域的再封建化 中死灰复燃,表明了现代性的曲折动态过程㊂虽然哈贝马斯最终远离了 再封建化 的概念,更喜欢 生活世界的殖民化 ,但德国的一些人最近又恢复了这一概念㊂㊃201㊃㊀叶夫根尼·莫罗佐夫/文㊀蒋林/译㊀对技术封建主义理性的批判㊀在过去的十年里,汉堡社会学家西格哈德㊃内克尔(Sighard Neckel)产出了大量令人印象深刻的研究成果,记录了新自由主义的推出如何导致前现代社会形式的重新出现,例如工作贫困化㊁财富分配不均和新寡头的出现㊂内克尔创造性地融合了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我们可能正在见证 没有资产阶级结构的现代资本主义 的出现,而它们的缺席可能是 21世纪资本主义胜利前进的文化先决条件 ㊂因此,新自由主义现代化既不是进步的,也不是倒退的,而是自相矛盾的㊂对内克尔来说,再封建化并不是回到过去,而是指 当下的一种社会动态,其中现代化采取拒绝资产阶级社会秩序准则的形式 ㊂在这一点上,内克尔与其他著名的德国社会学家沃尔夫冈㊃克诺布尔(Wolfgang Knöbl)和汉斯㊃乔亚斯(Hans Joas)对受目的论启发的现代化描述提出了质疑㊂在法国法学家阿兰㊃苏皮奥特的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 再封建化 一词的有趣用法㊂在他的‘法律人“(Homo Juridicus ,2005)和‘数字治理“(Governance by Numbers ,2015)中,苏皮奥特将新自由主义化和数字化视为 再封建化 的两个主要驱动力(Supiot,2013:129-145)㊂苏皮奥特写道: 封建主义的法律概念为分析在 全球化 这一非批判性概念下发生的巨大制度动荡提供了极好的工具㊂ (Supiot,2015:225)①苏皮奥特法律哲学的关键在于区分人治(封建时期的典型,具有个人效忠和依赖关系)和法治(资产阶级国家的成就,它将自己确立为客观的第三方权利保障者和规则的执行者)㊂因为国家宣布某些领域禁止私人承包,所有公民在工作场所内外能够享有一点尊严,无论他们的权力和财富差距如何㊂新自由主义使国家服从于效用和效率最大化的必要条件,再次向私人承包敞开了大门㊂对苏皮奥特来说,数字化还通过将人们连接到网络来加速 再封建化 过程,在这个网络中,人们的权利和自主权取决于他们相对于其他节点的位置㊂资产阶级国家的公民原则上有权享有国家的所有权利,无论他们属于哪个群体㊂但对于网络社会的公民来说,情况是否依然如此呢?他们的网络声誉和数字积分会以他们可能根本意识不到的方式影响着他们与机构的互动㊂在对新封建主义的大肆炒作中,内克尔和苏皮奥特早期经过仔细论证的批评脱颖而出,尽管这些批评对于今天那些加入新封建主义潮流的人来说仍然知之甚少㊂当前的争论普遍忽视了他们就新自由主义现代化的矛盾动态所提出的更精细的理论观点㊂2㊀布伦纳还是沃勒斯坦?但是,在今天丰富的左翼思想中,是什么样的背景知识假设使 新封建主义 这样的概念变得可以思考的呢?毕竟,要提出资本主义在某种程度上正在倒退的奇谈怪论,不仅需㊃301㊃①这里与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关系理论中 新中世纪主义 概念的扩散有着密切的关系㊂在这一领域, 新中世纪主义 也很早就应用于全球数字经济,参阅斯蒂芬㊃科布琳(Kobrin,1998)㊂㊀外国语文2024年第2期㊀要对其动态有非常具体的理解,而且也需要理解真正的 资本主义 的活动和过程,以及那些不是资本主义的活动和过程㊂那么这些假设是什么呢?在这里,我们可以从马克思主义传统中回到上述关于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性质的争论㊂人们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完全是由其内部竞争和剥削的动力驱动的,而政治剥夺则牢牢地置于其边界之外㊂根据这种解读,资本积累完全是由榨取剩余的 干净的 经济手段驱动的㊂外部的㊁使征用成为可能的过程,即暴力㊁种族主义㊁剥夺㊁碳化的存在并没有被否认,但它们应该被归类为非资本主义的额外因素;这些因素可能怂恿特定的资本家通过个人努力去占有剩余价值,但它们置身于资本主义积累过程本身之外㊂那里不存在可以从中推导出来的资本的 运动规律 ㊂这种观点认为,即使 政治 领域的强制力最终需要维护私有财产和占有权力, 经济 需求提供了强迫工人将剩余劳动转移给资本家的直接动力 (Wood,1981:80)㊂这里有分析上更混乱㊁但直觉上更令人信服的另一种选择,即承认如果没有所有这些外部过程,资本主义是不可想象的㊂这至少是我们知道的历史资本主义,而不是抽象模型的纯粹资本主义㊂为了理解种族主义或父权制是如何帮助创造其可能性的条件,人们不必否认剥削在资本主义制度中的中心地位㊂如果没有从全球南方有条不紊地掠夺廉价资源,全球北方的资本主义制度会像现在这样发展吗?与劳动剥削的情况不同,这些历史动态以及其中存在的权衡不能简化为一个简单的公式㊂在关于资本主义起源和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性质的具有里程碑意义和范式意义的两次论战中,这些方法之间的差异浮出水面㊂先是20世纪50年代的多布 斯威齐论战(Dobb-Sweezy Debate),然后是1974年至1982年的布伦纳论战,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和非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以不同的组合彼此对抗,他们就迅速扩张的世界贸易体系与阶级和财产关系变化之间的相对重要性进行了辩论,认为这是导致资本主义(最初在英国)出现的主要因素㊂这些讨论中出现了许多引人入胜的切入点,其中一个切入点对破译更严谨地表述技术封建主义观点的理论基础至关重要,即 原始积累 对于资本主义起源及其后续发展的核心作用㊂在包括伊曼纽尔㊃沃勒斯坦在内的一些马克思主义者的论述中, 原始积累 指的是在 不平等交换 的标签下,利用超经济的政治手段获取和转移剩余,从较贫穷的地区转移到较富裕的地区,或者如沃勒斯坦所说,从边缘地区转移到核心地区(Wallerstein,1974:16-20)㊂如果不考虑核心地区对占有整个全球经济剩余的这种能力,我们就无法理解资本主义的起源㊂这解释了为什么资本主义会在那里出现并繁荣起来㊂对(从未完全无产阶级化的)雇佣劳动的剥削固然增加了核心地区资本家的财富,但这只是故事的一部分㊂因此,只关注剥削,忽视今天仍然存在的 不平等交换 和 原始积累 的核心 边缘动态这一事实,㊃401㊃。

马尔库塞技术理性批判浅析

马尔库塞技术理性批判浅析

马尔库塞技术理性批判浅析马尔库塞认为技术理性具有双重性质,当技术理性扩展到社会生活中去时,逐渐形成新的统治,使人异化,造成人、社会政治及思想文化的单向度性。

对此,马尔库塞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但马尔库塞没有认识到技术理性是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把技术理性等同于工具理性,使之与价值理性对立起来。

只有认识到技术理性的价值属性,把它放在动态的历史中去考察,不断完善技术理性,才能使技术理性朝向人类期望的目标转变。

标签:马尔库塞;技术理性;超越技术理性在现代工业文明条件下,现代科学技术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技术理性主义信仰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然而,技术理性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变成了奴役人的统治力量,其本身正在走向异化。

对此,哲学界在二十世纪兴起了声势浩大的技术理性批判思潮。

其中最具有影响力的就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马尔库塞。

马尔库塞认为。

在发达工业社会中,工具理性已经成为社会统治的工具,进入到社会结构的方方面面,支配着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形成一种“新的控制形式”。

因此,马尔库塞如此断言:“社会控制的现行形式在新的意义上是技术的形式”。

技术的新控制就是技术的异化,技术的异化造就了单向度的人、单向度的社会和单向度的思想文化。

从而,科学技术成了统治者操控社会的新形式和工业社会异化的罪魁祸首。

一、马尔库塞对技术理性的批判马尔库塞指出,在工业发达国家。

科学技术已经不再是价值中性的,而是具有两面性质。

一方面,它是创造物质财富的头等生产力,创造的生产生活资料改善了人们的生存条件:另一方面,技术渗透到燕个社会控制和协调系统中去,技术统治代替政治统治成为主导统治方式。

科学和技术成为统治者利用的工具,变成了使社会统治合法化的意识形态的新形式。

科学技术的这种两重性被马尔库塞概括为一个著名的公式:技术进步=社会财富的增长(上升的国民生产总值)=扩大的奴役。

这一公式是马尔库塞技术理性批判理论最凝练的表述。

从科学技术的两重性可以看到,当技术理性扩展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时,科学技术改变了原来的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机制。

现代教学技术理性批判的误区及其本真回归

现代教学技术理性批判的误区及其本真回归

现代教学技术理性批判的误区及其本真回归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因此教育界开始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技术手段。

在追求教学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一些误区也随之出现。

本文将对现代教学技术的一些误区进行理性批判,并探讨其本真回归的路径。

误区一:技术为王,教学为辅在现代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有些教育工作者和学校管理者盲目追求所谓的“黑科技”,认为只有使用高科技设备和软件,才能实现教学的最佳效果。

他们忽视了教学本身的内容和方法,过分强调技术的应用。

技术只是教学的工具之一,它不能替代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内容的质量。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把重心放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优化上,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技术的先进性。

本真回归:教育者应该强调“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要善于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结合自身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设计创新性的教学方案,实现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使技术成为教学的助力。

误区二:技术越先进越好现代社会的科技更新速度非常快,许多教育者和学校也随之跟进,购置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技术设备和软件。

他们认为只有使用最新、最先进的技术设备,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先进的技术并不一定就意味着它就是最适合教学的,有时甚至可能适得其反。

过于注重技术的先进性,容易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和不必要的成本开支。

本真回归:教育者应该理性对待技术的先进性,避免盲目跟风购置昂贵的教学技术设备和软件。

在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学目标,进行精准地选择和购置。

教育者要根据学校的教学实际情况,确定最适合学校和学生的教学技术方案,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利用。

误区三:技术代替教师一些教育者和学生认为,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教师的地位受到了挑战,甚至有可能被取代。

他们认为教师只需将教学内容录制成视频,或者让学生使用在线学习软件,就可以完成教学过程。

技术理性的批判与反思

技术理性的批判与反思

技术理性的批判与反思作者:刘志远来源:《法制与社会》2010年第13期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和广泛应用,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人类,无论是在知识水平、生活追求、社会实践上都上升到一个大台阶。

技术理性作为现代化的核心力量创造出了辉煌的成就,但是也由于技术的日益异化和扩张让人类危机四伏。

技术理性的扩张中对价值理性的忽视造成了人性的危机、人与社会的危机以及人与自然的危机。

技术的日益异化和技术中价值的缺失,使得我们重新审视技术理性以及进一步反思技术理性合法性的根据,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均衡及“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技术理性价值理性技术异化中图分类号:D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5-276-03一、技术理性的发展尊崇理性源于古希腊时代,主要变现在以探究自然的奥秘、宇宙的本原为主的自然科学之中,技术理性是理性随着现代性发展分裂的产物。

从词源上来看,“理性”(Reason)源于拉丁文Ratio(计算,账目,理由等),它既指人们依据一定规则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也指人们的思想和行动的理由和根据。

中世纪,为了摆脱宗教的束缚和压抑,技术理性的兴起可以说始于文艺复兴对科学和理性的倡导,文艺复兴对科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人文主义哲学运动内在的推动力也就是对崭新的世界知识的迫切需求,这种需求最后在自然科学的建立和自然科学按原则而扩展的过程中得到了实现。

但是此事发生的方式和赖以完成的思想形式,在所有重要观点上,都表现出依赖于由于吸收了希腊哲学而产生的刺激因素。

近代自然科学是人文主义的女儿。

”可见,科学的发展有了关于技术理性的人文性质。

启蒙思想家从两个方面发展了理性的内涵:其一是发展人的认识和实践能力,通过认识和改造自然以消除贫困而达到富裕;其二是通过张扬人性来讨伐宗教以实现思想解放,倡导以自由、平等、正义和幸福等价值观来规划生活和社会。

后来,为揭示自然中存在的永恒的自然法则,通过数学方法来发展人民的认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成为科学理性,它要求在大量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对所观察的实体进行量化和抽象,以此来揭示自然规律,从此,人们开始利用技术来对自然进行人为的改造,按照人类的目的和想法来改造自然,利用自然资源来发展生产,将自然分化为天然的世界和人化的世界。

浅析霍克海默技术理性批判理论

浅析霍克海默技术理性批判理论

浅析霍克海默技术理性批判理论霍克海默技术理性批判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约格尔•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提出的一种社会批判理论。

这一理论主要针对现代社会中的技术理性问题进行分析和批判,探讨了技术文明对人类社会、人的认识和精神生活的影响。

在当代社会中,技术成为了社会运行和生产力的核心,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的自由和创造力产生了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霍克海默技术理性批判理论进行浅析,以探讨其对社会和人的影响。

霍克海默技术理性批判理论对技术理性的批判主要表现在对技术控制下的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进行深入剖析。

他认为,现代社会中的技术理性已经成为了主要的社会组织原则,这种理性以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为中心,忽略了人的个体需求和情感交流。

技术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主导力量,人们在不断追求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忽略了心灵层面的需求和情感交流。

这种情况导致了现代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冷漠和虚无,人情味逐渐消失。

技术的迅速发展也导致了社会的不平等现象和心灵虚无的空洞。

霍克海默认为,技术理性对社会的影响不仅仅是经济层面上的和生产效率上的,更重要的是对人的心灵和人际关系的影响,这些方面往往被社会所忽视。

霍克海默技术理性批判理论强调了人的主体性和自由意志。

他指出,技术理性的发展往往将人的主体性置于被动地位,人被视为被技术所支配的客体。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选择和决策常常受到外部技术力量的支配,而缺乏真正的自由意志。

他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引导社会从技术理性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重新发现人的主体性和自由意志,以实现真正的人的解放。

这也是霍克海默技术理性批判理论的核心精神之一。

霍克海默技术理性批判理论还强调了对话和沟通的重要性。

他指出,现代社会中技术理性的发展经常导致了社会的分化和个体的孤立,人们的沟通和对话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认识和理解常常停留在表面层面,缺乏深入的沟通和理解,社会关系变得更加冷漠和异化。

浅析霍克海默技术理性批判理论

浅析霍克海默技术理性批判理论

浅析霍克海默技术理性批判理论1. 引言1.1 霍克海默技术理性批判理论的概述霍克海默技术理性批判理论是指美国社会学家霍克海默提出的一种批判性理论,主要关注技术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技术所带来的问题。

这一理论认为,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种技术的理性,即追求效率和生产力的最大化,但却忽视了对人类自身和社会的影响。

霍克海默对技术理性的批判主要表现在对技术发展过程中强调效率和生产力的追求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

他指出,技术的发展会导致社会的规训化和异化,剥夺了个体的创造力和自主性,进而使人类丧失了对自己和自然的控制能力。

技术的发展也会导致社会的不平等加剧和环境的破坏,给社会带来了诸多隐患和问题。

为了解决技术理性对社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霍克海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他主张通过重新审视技术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强调技术应该服务于人类的整体利益,而不是仅仅追求效率和生产力的最大化。

他倡导人们应该重视人本主义和生态平衡,注重个体的创造力和自主性,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霍克海默技术理性批判理论对当代社会提出了重要的思想启示和挑战,引发了人们对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深刻思考。

通过对技术理性的批判,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及时发现和解决技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2000字】2. 正文2.1 霍克海默对技术理性的批判霍克海默对技术理性的批判主要集中在对现代科技发展中技术理性的盲目追求和对人类生活、社会价值的忽视上。

他认为,技术理性的过度强调追求效率、规范和控制,导致了人类的自由度和创造性的丧失,使人们成为技术的奴隶而非主人。

霍克海默指出,技术理性的实践往往使人们忽视了技术发展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环境破坏、社会分化等问题。

霍克海默批判技术理性的另一个重要观点是,技术的发展往往是被动的、无目的的,而非根据人类价值和目标进行选择。

他认为,技术的发展应该是人类意志的表达,而非被动地追求技术本身。

论哈贝马斯对技术理性的批判及意义

论哈贝马斯对技术理性的批判及意义

论哈贝马斯对技术理性的批判及意义哈贝马斯是德国批判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其代表性著作《技术与科学的意识形态》中,对技术理性的本质、发展及其带来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批判。

本文将探讨哈贝马斯对技术理性的批判及其意义。

一、技术理性的本质及其发展哈贝马斯认为,技术理性是一种实用主义的理性,其本质在于追求效率和控制。

它将事物分解成部分、将问题独立处理,并通过科学方法和工程技术实现最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理性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它得以在现代社会中迅速发展并成为主导的理性形式,是因为它具有强大的实践价值。

然而,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技术理性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

哈贝马斯认为,技术理性的发展已经超越了人类的认知和控制能力,它不再是一种为人所服务的理性,而成为人类的主宰。

技术理性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如物化、计算、缺乏关怀、控制狂、劳动危机等等,这些问题无法纯粹地通过技术手段解决,也需要对技术理性进行批判。

1. 技术理性导致了物化。

哈贝马斯指出,技术理性忽视了事物的存在形态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仅仅关注事物本身的方式和效能。

它将事物视为被物化的对象,在处理问题时,强调单一功能,而忽视了事物的整体性和人的情感需求。

这种物化的方式导致了人与自然的进一步疏离,加剧了人与世界的断层。

哈贝马斯认为,技术理性是一种计算逻辑主义,它依托于技术运算、统计和规划,将问题转化为可计算的公式和数据,忽视了人们的经验和判断。

这种计算逻辑主义造成了一系列问题,诸如机械式的规划、成功的崇拜、排斥处理不确定性等等,它使人们无法面对非确定性和复杂性的世界。

3. 技术理性缺乏关怀。

哈贝马斯认为,技术理性忽视了人们情感上的关怀和交流,这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它将技术作为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忽视了人类情感与关怀的交流;其二,技术理性强调认为,只有用最有效的方式生产产品才能够拯救人类,但是这种方式背离了批判性思维对人类自身价值的体现。

费恩伯格的技术批判理论

费恩伯格的技术批判理论
2023-11-25
费恩伯格的技术批判理论
汇报人:
目 录
• 技术批判理论概述 • 费恩伯格的技术批判理论 • 费恩伯格的技术批判理论的影响 • 费恩伯格的技术批判理论的争议与批判 • 费恩伯格的技术批判理论的意义与启示
01
技术批判理论概述
技术与现代社会
技术决定论
费恩伯格认为现代社会的特点是技术决定论,即技术成为推 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技术不再是简单的工具或手段,而 是融入到社会各个方面,决定着社会形态和生活方式。
详细描述
费恩伯格认为,现代社会中技术的快速发展 和广泛应用使人们逐渐失去了自主性和创造 性,成为“机器人”。他指出,这种技术异 化现象是由于现代社会中的分工和专业化导 致的,人们被限制在狭窄的工作领域中,失 去了对整体社会的认识和参与能力。
技术理性的批判
总结词
费恩伯格认为技术理性是一种工具理性,追 求效率和实用性,忽视了人的情感、价值和 伦理等因素。
思想
费恩伯格在学术上深受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影响,致力于将精神分析、社会批判 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探讨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自由与权力等问题。他主张通 过建立人本主义的社会制度来克服现代社会的问题。
技术决定论的批判
总结词
费恩伯格认为技术决定论是一种片面的 观点,过分强调技术对社会的决定作用 ,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对技术发展的 影响。
技术异化的再思考
总结词
费恩伯格的技术批判理论对技术异化进行了再思考,认为技术异化是现代社会的主要问题之一。
详细描述
费恩伯格认为技术异化是现代社会的主要问题之一,技术的发展导致了人的自由和自主性的丧失,使人成为技术 的奴隶。这种观点被一些人批评为过于悲观和消极,而忽视了技术的积极作用和价值。

浅析马尔库塞的技术理性批判

浅析马尔库塞的技术理性批判

浅析马尔库塞的技术理性批判马尔库塞认为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通过对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在结构的把握,逐渐成为一种统治社会的力量。

马尔库塞的技术理性批判具有革命性划时代的意义,但是马尔库塞把技术和人性对立起来,并对技术采取片面的否定的态度,我们应该对他的理性、感性采取批判的态度进行思考和理解,从而寻找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思路。

标签:马尔库塞;技术理性;异化一、马尔库塞异化理论的思想渊源经过我们深入的研究我们发现马尔库塞是在前人的异化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对异化的理解,形成了自己思维的独特性。

首先,马尔库塞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黑格尔认为人类的理性是具有自身的能动性和能动力的,这种能动性最后会异化自然界异化社会,进而社会及自然界又反过来异化我们人类自身,这种循环往复的异化过程其实都是精神异化的结果,马尔库塞在黑格尔的思想基础之上又形成了自己的异化思想;其次马尔库塞又继承了海德格尔的思想,海德格尔认为现代社会的人之所以感到不安、恐惧,归根结底是资本主义的本质是人性的泯灭,所以人们才会感到空虚、不安。

所以海德格尔最后主张还原人内心本真追求,揭示了人最终存在的内在意义。

马尔库塞深受影响,在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上形成了他的异化学说。

第三个影响的马尔库塞的人物,就是弗洛伊德,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由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构成。

其中,承认无意识的存在在人类内心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也就意味着把人当成了一种非理性的存在物。

弗洛伊德还单纯把人的本能归为生与死的本能。

马尔库塞继承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形成了他的社会批判理论,最后不得不说的就是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在马克思的《1844年的经济学哲学手稿》里,它他指出劳动异化其实是人与劳动之间的异化,人的劳动成果出自人自身,人类自己却不能控制自己的劳动产品。

马克思继而又提出了人与人的异化,人与人类本质相异化。

马尔库塞继承了前人的思想提出了自己的异化理论,尤其是他的科学技术批判理论。

西方马克思主义技术理性批判的三个维度-精选资料

西方马克思主义技术理性批判的三个维度-精选资料

西方马克思主义技术理性批判的三个维度技术理性批判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的重要内容,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分别批判了作为异化根源的技术理性、作为政治统治工具的技术理性和作为生态危机根源的技术理性,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技术理性批判与人的自由和解放的关联性。

本文拟通过考察西方马克思主义技术理性批判的三个维度,分析其技术理性批判理论的基本特点与理论得失。

一、作为异化根源的技术理性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中,卢卡奇较早把人的异化的根源归结为技术理性。

他在《历史和阶级意识》一书中明确揭示人的异化和技术理性的盛行是同一历史过程。

“如果我们纵观劳动过程从手工业经过协作、手工工场到机器工业的发展所走过的道路,那么就可以看出合理化不断增加,工人的质的特性、即人的个体的特性越来越被消除。

”卢卡奇认为,技术理性从如下三个方面导致了人的异化:首先,建立在技术理性基础上的机器生产体系具有严密的分工和内在规律,它是由“可计算性”的效率原则所决定的。

这不仅意味着人的劳动不得不服从分工的要求,而被分解为局部的、机械的操作性劳动,人不再参与劳动产品生产的全过程,丧失了和劳动产品的整体联系;而且人还不得不服从机器运行的规律,进而丧失劳动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沦为劳动过程的旁观者。

其次,技术理性颠倒了人和物的关系,技术理性对效率和利润的追求使人不得不屈从于物的牵引和支配,这既体现在人们不得不屈从建立在技术理性基础上的机器生产体系规律的支配,同时也体现在人的原子化以及物的价值的上升和人的价值的下降。

“个人的原子化只是以下事实在意识上的反映:资本主义生产的‘自然规律’遍及社会生活的所有表现;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使整个社会(至少按照趋势)隶属于一个统一的经济过程;社会成员的命运都由一些统一的规律来决定。

”最后,建立在技术理性基础上的机器生产体系使人和人的关系为物与物的关系所掩盖,使得物化结构开始深入到人的意识领域,同时人们把遵循机器生产体系规律的行为奉为一种责任伦理,并形成了操作性的思维方式,丧失了把握社会总体和本质的能力。

《启蒙辩证法》中技术理性批判思想分析

《启蒙辩证法》中技术理性批判思想分析

《启蒙辩证法》中技术理性批判思想分析《启蒙辩证法》是德国哲学家康德在1784年发表的一篇著作,其中包含了对技术理性的批判思想,作者以辩证法的观点分析了技术理性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及其所产生的问题。

本文将从康德的《启蒙辩证法》中抽取与技术理性批判相关的内容进行分析,探讨其在当代社会的意义和启示。

康德对技术理性的批判主要集中在其对人类自由的侵犯和对道德的影响两个方面。

在《启蒙辩证法》中,康德指出技术理性过分强调实用性和功利性,使人们追求技术创新和发展的过程中忽视了自身的内在需求和价值。

这种功利导向的技术理性不仅导致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和破坏,还使人们的自由受到了限制,变成了技术的工具而不是主体。

技术理性的追求也容易使人们迷失在物质追求中,忽视了道德和伦理的重要性,导致了社会的道德沦丧和伦理危机。

康德认为技术理性应当以人类自由和道德为中心,而不是仅仅满足实际需求和功利导向。

康德在《启蒙辩证法》中提出了对技术理性的修正和建设性的批判。

他认为,要解决技术理性带来的问题,需要重新审视技术的价值和目的,将人的自由和道德纳入技术发展的考量范围。

在实践中,这意味着技术应当服务于人的自由发展和道德需求,而不应当成为剥夺人的自由和道德意识的工具。

康德还提出了技术规范的原则,认为技术的发展应当遵循人的本质和普世价值,同时尊重自然和生态环境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这种修正和建设性的批判是对技术理性的一种反思和回归,意在引导技术的发展回归到服务于人类自由和道德的轨道上来。

康德的《启蒙辩证法》对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启示。

当前,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信息化的进程,技术理性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日益凸显,人们对技术的追求和信仰也日益盲目。

在这种情况下,康德对技术理性的批判提醒我们,技术并非万能,它应当服务于人的自由和道德,而不应当成为人的枷锁和道德虚无主义的温床。

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技术的发展和运用,重申人的主体地位和道德观念,实现技术与人的和谐共生。

对“技术理性批判”的批判:法兰克福学派技术观的一个反拨

对“技术理性批判”的批判:法兰克福学派技术观的一个反拨

膨胀 , 膨胀 的直 接后 果 和表 现 就 是 自然 生 态 系 统
的破坏 。法 兰克 福 学 派 的 代 表们 看 到 了这 一 点 , 并 且认 真 地 审视 了他 们 所 面 临 的这 个 千疮 百 孔 、 生 态失 衡 的 世界 , 提 出 了独 具 特 色 并 且 适 应 这 个
式 化 两种 表 现 形 式 。尽 管 科 技 对 自然 的 巨大 征
服 力 和作 用 力 再 次 确 证 了 培 根 “ 知识就是 力量”
甚 至他 的 心理 特 征 也 同 他 的 整个 人 格 相 分 离 , 同 这 种人 格 相对 立 地 被 客 体化 , 以便 能 够 被结 合 到 合理的专 门系统 里 去 , 并 在 这 里 归 入 计 算 的 概
【 收稿日 作者简介】 期】 2 孙越( 0 1 2 —0 1 9 8 3 6 — 1 6

) , 女, 重庆人 , 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 研 究方 向: 环境哲学、 科学技术哲学。
【 基金项 目】 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 生创新计划项 目( C X L X 1 1 _ O 0 0 3 )
学发 展 的一 个重要 主题 。 自西 方马 克思 主 义 学说 的代 表—— 法 兰克福 学派 明确 提 出技 术理 性 是 阻碍 社
会进 步 、 导致人 类异化 的观 点 以来 , 技 术理性 就一 直被 视 作是 构 建环 境友 好 型社会 的绊脚 石 , 于是 学者 们
纷纷对其进行批判。尽 管“ 技术理性批判” 的思想有其积极的一面, 但是 , 我们更应该看到在批判的过程
第 1 2卷
第 2期
2 0 1 3年 6月
南 京工业 大学 学报 ( 社 会科学 版 )

浅析霍克海默技术理性批判理论

浅析霍克海默技术理性批判理论

浅析霍克海默技术理性批判理论霍克海默是20世纪德国社会学家,他以其“技术理性批判理论”而闻名于世。

这一理论探讨了现代社会中技术理性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结构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这些影响。

本文将对霍克海默的技术理性批判理论进行浅析,探讨其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启示和影响。

霍克海默认为技术理性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技术理性是指通过规划、计划和计算等技术手段来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的方式。

在现代社会中,技术理性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社会组织形式,从而呈现出一种对传统理性和价值的挑战。

霍克海默认为,技术理性的过度运用导致了社会的形式化和官僚化,造成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和异化,使人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忽视了对真理、美好和道德的追求。

霍克海默强调了技术理性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结构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霍克海默提出了面对技术理性的批判应对策略。

他主张要超越技术理性的束缚,重新塑造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且呼吁人们必须关注人类的非技术属性,重视思想、情感、文化和伦理等非物质的东西。

他还强调了人们在现代社会中需要树立起对技术和现代理性的批判意识,以及重新审视并重新规划社会组织形式,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霍克海默的技术理性批判理论强调了技术理性对现代社会所带来的挑战,并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

霍克海默的技术理性批判理论对于当代社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启示和影响。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变革,技术理性对于现代社会的影响日益显现。

人们需要认真思考技术理性对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影响,以及应对技术理性所提出的挑战。

霍克海默的理论也提醒我们要关注人类的非技术属性,重视道德、情感以及人文精神,从而使现代社会更加丰富和多元化。

当代社会在面对技术理性的挑战时,需要保持开放的思维,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探索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道路。

论哈贝马斯对技术理性的批判及意义

论哈贝马斯对技术理性的批判及意义

论哈贝马斯对技术理性的批判及意义
哈贝马斯是20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其对于现代化的批判备受关注。

他认为,技术理性是现代化的核心,它是通过计算和机械化方式来解决问题,但也伴随着对自然和人的控制、剥夺和异化。

哈贝马斯认为,技术理性的批判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首先,技术理性强调效率和功利性,忽视人类价值和情感,剥夺了人的有意义的自主性和主观性。

其次,技术理性通过科学思维和计算方式来解决问题,忽视了社会、文化和历史条件的影响,导致了一种技术独裁和专制。

哈贝马斯的批判对于当前社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首先,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技术发展与人类价值的关系,注重“效率为何、效率为谁”,尊重人的主观性和自主性。

其次,我们需要从更广泛的社会和文化视角来看待技术,注重社会、文化和历史条件的影响,避免纯粹的技术主义。

最后,我们需要注重技术的民主化和公民参与,防止技术独裁和专制。

在当今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哈贝马斯的批判有着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在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保障人类价值和社会公平,防止个人隐私被监控和侵犯,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推动技术资源的民主化和公平分配。

只有这样,技术发展才能真正为人类服务,实现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论哈贝马斯对技术理性的批判及意义

论哈贝马斯对技术理性的批判及意义

论哈贝马斯对技术理性的批判及意义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他对技术理性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来探讨其意义。

他认为技术理性在现代社会中起到了主导作用,不仅影响人们的思考方式和价值观,还对社会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哈贝马斯对技术理性的批判以及其意义:哈贝马斯认为技术理性是指一种单纯追求效率和实用性的理性,它将一切问题都归结为技术问题,并试图通过技术手段解决一切问题。

在技术理性的指导下,人们对于事物的关注主要集中在结果和方法上,而忽视了过程和价值。

这导致人们只关注生产力和经济增长,而忽视了人的自身价值和社会关系的重要性。

哈贝马斯指出技术理性使人们变得越来越工具化,也就是说人们逐渐变成了技术的工具,而不是技术为人类服务。

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人们变得越来越依赖于技术,而忘记了自己作为自主行动主体的存在。

人们变得被动接受技术带来的影响,而无法自主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

哈贝马斯认为技术理性使人与自然和社会隔离开来。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趋向于将自然界和社会结构视为可以被掌控和实现的对象,而忽视了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自然的侵害日益加重,破坏了生态平衡;技术的应用也加剧了社会的分化和冲突,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疏离。

技术理性的批判对于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哈贝马斯的批判提醒人们不要过分迷信技术,要对技术的发展保持警惕和审慎。

他强调人的自主性和价值性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在技术发展中保持人文精神,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他的批判也为探索技术的发展与人的自由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思考的路径,促进了对技术伦理的研究和讨论。

论哈贝马斯对技术理性的批判及意义

论哈贝马斯对技术理性的批判及意义

论哈贝马斯对技术理性的批判及意义
哈贝马斯是当代德国哲学家中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的思想涉及到伦理、政治、
文化等多个领域。

在对技术问题的讨论中,哈贝马斯批判了技术理性,并提出了一些有关
技术的重要问题。

首先,哈贝马斯认为技术理性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主导力量,但它本质上是单向性的,只追求效率和利益最大化,缺乏对人性、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在实践中,技术理性会
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环境恶化、资源消耗过度、人际沟通失真等等。

其次,哈贝马斯指出,技术理性的发展过程中,人与技术的关系也在逐渐转变。

人不
再是技术的主人,而是逐渐成为技术的从属,逐渐失去了对技术的掌控和决定权。

这种趋
势是非常危险的,因为技术并非神奇的力量,它同样会出现错误和失误,甚至会影响人的
健康和安全。

最后,哈贝马斯认为,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技术的本质、目的和边界,并在人性和社会
利益的基础上重新定义技术和人的关系。

这就要求我们在技术发展的同时,必须对技术进
行批判性思考,发展人性化技术理性,提高技术的参与性和民主性,让技术为人类的美好
生活服务,而不是被技术所折服。

哈贝马斯对技术理性的批判是非常有意义的,它提醒我们不能盲目崇拜技术,也不能
忽略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而是必须重新定位技术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以减少技术带
来的负面影响,从而实现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共荣。

理性批判性作文素材摘抄

理性批判性作文素材摘抄

理性批判性作文素材摘抄一、关于科技发展1. “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能造福人类,也能带来灾难。

我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时,不能忽视其潜在的风险。

比如,互联网的普及让信息传播变得极为迅速,但也导致了虚假信息的泛滥;的发展为许多领域带来了创新,但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就业岗位被取代的担忧。

我们需要以理性的态度看待科技发展,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法规,引导科技朝着有益于人类的方向前进。

”2. “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我们似乎陷入了一种对新技术盲目追捧的怪圈。

从智能手机到虚拟现实,每一项新技术的出现都引发了一阵狂热。

然而,我们在追求科技带来的新鲜感和刺激时,却很少停下来思考:这些技术真的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了吗?还是仅仅让我们变得更加依赖和浮躁?科技应当是服务于人类的工具,而不是主宰人类生活的主人。

”二、关于教育1. “当前的教育体系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培养。

学生们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下,变成了考试的机器,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我们需要反思这种教育模式,倡导素质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发掘自己的潜能,实现全面发展。

”2. “教育不应只是为了培养适应社会的劳动者,更应是为了塑造有独立思考能力、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然而,现实中功利主义的教育观念盛行,家长和学校都过于关注学生的成绩和升学,而忽略了品德教育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即使在学术上取得了成就,也可能在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时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判断力。

”三、关于社会现象1.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越来越追求物质享受,精神世界却日益空虚。

消费主义的盛行让人们陷入了无休止的攀比和欲望的漩涡,幸福感并没有因为物质的丰富而增加。

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关注内心的需求,追求真正有意义的生活。

”2. “社交媒体的兴起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便捷,但也让人际关系变得更加肤浅和虚拟化。

人们在网络上展示着精心包装的自己,却很少有真正深入的心灵沟通。

技术理性、社会发展与个人自由——兼论国家产业技术政策中的法理学问题(上)

技术理性、社会发展与个人自由——兼论国家产业技术政策中的法理学问题(上)

技术理性、社会发展与个人自由——兼论国家产业技术政策中的法理学问题(上)内容提要:当今社会,由技术进步所形成的技术理性统治和以社会发展为目标的公共政策深刻地影响着人们,使人们逐渐丧失自由和自己的决定权,法学也由此出现了困境。

文章分析这种现状,并围绕国家编制产业技术政策中出现的有关法律问题进行评说。

在此基础上,文章指出:国家产业技术政策应当在公共产品和市场逻辑中找到以实现自由为目的的出发点,并确立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法治目标,只有这样,这只“猫头鹰的起飞”才不必等到黄昏。

关键词:技术理性,公共政策,国家产业技术政策,技术创新对知识分子来说,合理的事物是这种制度的最佳功能,是这一制度延缓了灾害的发生,而不过问该制度在其总体中实际上是否是非理性中的最佳状态。

……知识社会学为无家可归的知识分子安排了说教的场所,在那里,知识分子能够学到忘却自己的本领。

[①]——特奥多尔·W·阿多诺一、问题提出从工业革命以来,科学主义带着人们美好的幻想一直主宰着这个世界。

“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其实并没有让多少人清醒过来,科学家的乐观主义也并未因为人文学家们的悲天悯人而有所消减;相反,技术进步与日益增长的财富迷惑了人们的双眼,并衍生为各个学科中的理性主义倾向。

在此影响之下,正统经济学家们将“经济增长”变成了“不可动摇,不可否定的信念”[②];而近代以来的概念法学实质上就是这种科学主义和理性主义在法学领域里的产物[③].在这些表象背后尤为深刻的是,“技术理性”或“工具理性”像一个挥之不去的梦魇,正在成为一种“意识形态”统治着我们,我们甚至还茫然不觉。

这就是法兰克福学派[④](Frankfurt School)为我们描绘出的工业社会的一幅可怕景象。

而今天,这种景象在现实生活中直接表现为各种社会问题:“生态的破坏、战争的威胁、社会秩序的急剧转变、人们思想和意识上的不安,在在都显示知识增长并非一个可以无限膨胀的气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技术理性世界的贫困与回归(张海连)摘要:在现代世界,理性的人取代了上帝,人性僭越了神性,成为主宰,摧毁了旧神,又建新神——技术理性。

它在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极度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危机,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逐渐背离,现代人越来越缺乏伦理价值,越来越沦为技术的奴隶,面对这种悖论,我们将何去何从?本文将从技术理性的内涵,技术理性带来的后果以及技术理性的回归于救赎三个方面来探讨一下现代性视域下的技术理性。

关键词:技术理性;价值理性;技术;异化;回归救赎随着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意识逐渐得到启蒙,启蒙给人类带来了理性思维,也带来了现代性运动,而技术理性则是现代性的一个核心范畴。

经过启蒙运动,人们开始反省,理性的人取代了上帝,人性僭越了神性。

人们在摧毁了占据几千年传统的旧神——上帝之时,又重新建了新神,新的信仰——技术理性。

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也由于它而日益物化与异化,让人类危机四伏。

技术理性的过度张扬以及对价值理性的忽视,造成了现代人的危机——人性的危机,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危机。

所以,我们不得不反思技术理性该何去何从。

下面,笔者将分为三个方面来浅谈一下现代性范畴下的技术理性世界。

一理性与技术理性的内涵概论技术理性抑或技术思维是理性随着现代性发展分裂的产物。

自柏拉图以来,随着启蒙教育的发展以及自然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逐渐有了理性思维能力。

何为启蒙?康德认为,所谓启蒙是个体通过对理性的自由而公开的使用,使自己摆脱不成熟状态的过程。

由此,我们可以推出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理性时代的降临是必然的。

启蒙思想家对现代性启蒙的内涵有两个方面的发展:其一是解决事物真实性问题的科学认知——工具理性;其二是解决正义问题的伦理道德——实践理性(即马克斯·韦伯所使用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前者具有一种合形式性,后者具有一种合实质性)。

科学认知活动是一种通过揭示自然规律,解放认知主体的认识活动,进而人们利用规律来改造自然发展生产,最终发展成为科技理性。

在主客体世界中,人成为世界的主宰,“人是万物的尺度”(普罗泰戈拉),“人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培根),一切都按照人类自己的利益和价值来评判。

在后工业社会中,技术成了人类的“铁笼”,成了“上帝”,人们对它顶礼膜拜,不再相信道德,个人才是主宰,“他人即是地狱”,道德伦理缺失,导致价值理性被挤压,技术理性畸形发展,技术成为衡量社会一切东西的标准,“一切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马克思)。

本来,科学是用来解决“真”的问题,而“美”和“善”则要用艺术、伦理、和哲学来解决。

而现如今,科学更多地赋予了艺术、伦理和哲学以真假,在人们的眼中,一切都成为数字的,一切都可计算和预测。

因此,我们所讨论的技术理性,“技术思维”,是一种哲学范畴,不同于我们日常所用的概念,不是指机器、机械,这些是“技术的东西”;哲学中的“技术”是先于“技术的东西”而存在的,是本质,是一种技术观念和心性。

二技术理性的后果海德格尔在《世界图像的时代》一书中列举了现代世界的五个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机械技术。

技术的崛起给人类带来了幸福,使人类更加适应自然和社会,但技术的无限膨胀和滥用也把人类推向了险象环生、危机四伏的境地。

(一)技术理性下的人性危机正如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所认为的那样,他把进步说成为“最大的不幸”,是“不断地使人类和它的原始状态背道而驰”,“文明社会的发展是史”,“是人类的疾病史”。

在资本主义社会,技术逐渐走向人自己的对立面,成为奴役人的工具,技术不再是手段而成为目的。

海德格尔说,在过去每一样事物都是一个容器,这个容器里盛满了人生的意义,而现在一切都成为一种框架,技术作为“座架”,摆置着人,一切都要按照技术的逻辑运演。

而人类却对此无知、无识,不知道自己在技术的控制之中,技术理性以一种隐微的方式遮蔽了它合理性中的不合理。

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资本主义制度逐渐暴露出其弊端,随之而来的各种社会危机让人们不知所措,迷惘、焦虑、彷徨、冷漠等情绪产生。

个人成为片面发展的“单面的人”,人被异化,“流水线”工作使他们沦为机械工具,成了机器人,长期处在这种单调乏味的生活中,最后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究竟为何而工作了!人类的行为失去了目的性和主体性,恩格斯在《反社林论》中认为“工人成为机器附属品,农民被捆绑在土地上……劳动愈精巧,劳动者愈呆笨”。

在黑格尔看来,“异化”是指主体由于自身矛盾的发展而产生自己的对立面,产生客体,而这个主体又作为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凌驾于主体之上,转过来束缚主体,压制主体。

实质上,“异化”就是人自己创造出来的关系反过来奴役人本身!人同产品与劳动对象相异化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异化了。

“在我们这个时代,每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我们看到,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为有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

新发现的财富源泉,由于某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魔力而变成贫困的根源。

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

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

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

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具有理智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

现代工业的生产力和社会关系之间的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毋庸争辩的事实”[1]。

正如马克思所说:“现在,工具已经不是由人来操纵,而是由人所创造出来的机械来操纵。

”[2]所以,“被技术理性所驱动的现代技术不仅控制着使人产生虚假快感的物质享受,而且演变成控制人的心理和意识的意识形态”[3],使人成为“单向度的人”。

进而,现代人处于漂浮无根的荒芜状态,技术摧毁了人类的精神家园,人成为一种毫无神性可畏无面目的分裂存在。

(二)技术理性与世界的单一化以及社会危机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越来越追求最大化的物质效益和感官享乐,为了满足他们的虚荣心,过度地运用技术,而伦理道德精神文化价值则成为“奢侈品”。

现代技术将一切变为物质,变成材料,一切都“物化”了,技术的“声音”淹没了人的声音。

当人们把存在降为单纯的物质,则意味着把一切加以“齐一化”了,技术使世界井然有序,“流水线”工厂,农耕大机械化,人类成为机器的附属品。

“人的意志处处都有把世界贯彻和确定为单纯的命令接受者的性质,”[4]这个时代的一切物与人都被缩减为单纯的功能。

人类具有主观能动性,人类的生产和加工是对世界的一种建构,对原有物体的一种技术式的改造。

世界按照人的想法被生产出来,有形的成为物质,无形的成为语言和艺术。

正如海德格尔所认为的,现代技术“并非目的的单纯手段,而是世界构造”。

技术与社会“普遍同质化”了。

人们为了满足“虚假的物质需求”,不断地生产创造,不断地取消替代,又不断地再生产再创造,甚至,为了满足私有物欲不择手段。

长此以往,社会不公正的问题会泛滥,贫富差距会拉大,两极分化更严重,最终引起社会动荡不安。

对技术的崇拜与信仰,在资本主义社会最为明显,发达国家利用先进的技术,制造先进的武器装备,进行军事演习,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来侵犯不发达国家,“统治阶级会使用技术以特殊的目的为自己服务,让技术合理性转变为政治合理性”。

[5]发达国家利用自己强硬的科技实力,不仅对其他国家的政治经济进行干预,而且会把自己本国的意识形态无形之中灌输给他们,进行“软实力”侵略,这样,必然导致世界性危机。

(三)技术理性与生态问题在技术生产过剩的时代,我们必须重新思考技术与生态环境问题。

海德格尔认为,技术科学把人带入无保护状态,技术引导我们去征服,而征服大地不过是无限掠夺的第一步,是人与自然关系错置的开始。

新时代技术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不断增长地使用和消费任何种类的存在者。

人们为了满足利益和欲望不断地开发新能源,无节制地向自然索取,当自然环境中的能源和资源耗尽时,又在不断地在替代中得到暂时的满足。

一切事物是为了被消耗才被生产出来,它们越快的被耗尽,也就越快越轻易地被替代。

“单纯的消耗取代了对享有尊严的事物的使用,单纯的剥夺取代了对自然的礼物的接受。

”[6]技术的进步是以牺牲人类宝贵的生存环境为代价的,技术的泛滥使用,人类面临诸多生态环境危机,如全球变暖,环境污染,诸多动植物濒临灭绝,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像疯牛病,“非典”,禽流感等)。

人类利用技术理性的能动性不断地作用于自然,不断地奴役自然,从而打破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导致主客体两极分化,“技术是人类文明的象征,然而,人类文明终将发展到野蛮的程度。

可以说,不是野蛮促进了文明,而是文明推动了野蛮。

”[7]“文明成为自然的异化”(卢梭)。

当今世界,人们为了满足“虚假的物质需求”,不断地进行技术更新,技术的功能给人们提供了美好的想象,技术处于不断地恶性循环发展之中,这也是技术增长的宿命。

技术的不平等,消费的差距以及环境污染的差距和贫富分化的差距实质上也是政治冲突的表现。

这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悖论。

因而,我们寻求生态技术,以使人类越出“人类中心论”、“技术中心论”。

三技术理性的回归于救赎关于技术理性在哲学上的认知,我们知道,技术必然存在着两面性:一方面,它把自由潜能带回现实,自由只有依靠技术才可能表达出来,技术展开了人的可能性空间。

有什么样的技术,就有什么样的空间,也就有什么样的自由。

另一方面,技术所展开的每一种可能性空间,必然会遮蔽和遗忘更多的可能性,使可能性单一性、扁平化。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技术具有二元性——既是主体彰显自我的力量的象征,也是自我毁灭的力量。

根据现代启蒙思想家的观点,启蒙不仅要有理性,还要有自由,而马克思也认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只有人本身得到了自由发展,社会、自然等其他一切事物才能和谐,才能建立自由王国。

而要达到人的自由发展,则要抛弃对技术理性的片面强调,摆脱工具理性压倒价值理性的困境,达到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的一种融合,就要建立一种责任伦理机制。

据韦伯看来,价值伦理有两种准则,即信念伦理与责任伦理。

在技术理性化的社会里,只有“责任伦理”才能以审时度势的态度,不但要为自己的目标作出决定,还要为自己的后果承担责任。

而“信念伦理”则不问后果,信念成为行为的唯一依据,只对信念或目的负责,不对后果负责,而让“上帝”或“历史”去承担这罪恶的责任。

现代技术一个网,我们想反叛都没有凭借了,恐怕“只有一个上帝能救渡我们了”!若要让技术理性合理发展,我们必须坚持价值理性为前提,价值理性指导技术理性发展,在多元价值文化中建构技术理性。

把二者结合建立“全面技术观”,“和谐技术观”,即“以人为本,强调技术与人、经济、自然和社会之间的协调均衡,相互中实现各子系统及整体和谐的技术价值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