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

合集下载

十一五规划

十一五规划

十一五规划“十一五”规划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计划,指的是自2006年至2010年的五年计划。

该规划是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制定的,旨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推动我国经济迈向中高级水平。

下面就是针对“十一五”规划的一些重要内容的简要概括。

首先,经济发展是该规划的核心。

我国经济在此期间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平均年增长率达到11.2%,实现了GDP总量从21.9万亿元增长到40.1万亿元。

同时,经济结构调整也成为重要任务。

通过加大技术改造、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科技投入等措施,推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其次,社会事业的发展也是该规划的重要内容。

在教育领域,我国全面推进九年义务教育,提高了教育投入和教师待遇,实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目标。

在卫生健康方面,特别是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改善,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建立了农村合作医疗和新农合制度,提高了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再次,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成为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加大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大力实施节能减排政策,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

此外,在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上,我国加大了对农村地区的投入,提高了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水平。

最后,社会公共服务的完善也是该规划的目标之一。

在就业领域,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就业政策,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就业增长。

同时,加强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扩大了社会保险的范围,提高了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

总之,“十一五”规划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次重要里程碑。

它在经济发展、社会事业、环境保护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我国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该规划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即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也要注重社会公平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只有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才能为我国的长期发展注入持续的动力。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印发《“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查办法(试行)》的通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印发《“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查办法(试行)》的通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印发《“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查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07.08.16•【文号】环发[2007]124号•【施行日期】2007.08.1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印发《“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查办法(试行)》的通知(环发〔2007〕12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各环境保护督查中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为确保实现“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加强和规范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查工作,我局制定了《“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查办法(试行)》。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环保总局二○○七年八月十六日“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查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十一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查工作,确保完成“十一五”全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依据《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和国家环保总局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签订的《“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是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实施排放总量控制的两项污染物,即化学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SO2)的排放量。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国家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以下简称“污染减排”)年度计划完成情况的核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对本行政区域的污染减排核查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条污染减排核查的内容包括: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污染减排工作开展情况,年度污染减排计划制定情况、采取的各项工程措施及减排计划完成情况。

污染减排核查的重点是治理工程减排项目、结构调整和监督管理减排措施的落实情况。

第五条污染减排核查的目的是:通过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报的年度主要污染物削减量相关数据真实性和一致性的审核、检查,为国家考核提供依据,促进各地完成年度污染减排计划和实现“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

论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重大工程及对经济发展作用

论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重大工程及对经济发展作用

论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重大工程及对经济发展作用环境XXX XXX 学号:XXXXXXXXXX据了解,为加快完成国家“十五”各项重点治理计划的结转项目,及时开工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的项目,研究论证一批新的工程项目。

“十一五”期间,重点实施10项环境保护工程。

要调动各种资源,开辟多元化投资渠道,集中力量和资金,重点建设。

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十点重大工程内容:1.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工程:建设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环保执法能力、国控重点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控系统、突发性环境事故应急系统、环境综合评估体系、“金环”工程、环境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建设。

2.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工程:完成31个省级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300个设区市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等建设任务。

3.铬渣污染治理工程:对堆存铬渣及受污染土壤进行综合治理。

4.城市污水处理工程:新增城镇污水处理规模4500万吨/日,改造和完善现有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配套污泥安全处置和再生水利用。

5.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程:治理重点工业污染源、水源地上游污染防治、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部分城市环境综合治理。

6.城市垃圾处理工程:新增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规模24万吨/日。

7.燃煤电厂及钢铁行业烧结机烟气脱硫工程:使现役火电机组投入运行的脱硫装机容量达到2.13亿千瓦。

8.重点生态功能区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建立一批示范性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

完善一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护基础设施。

9.核与辐射安全工程:建成核设备性能鉴定实验室、放射性物质鉴定实验室、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中心、电磁辐射监测实验室、全国辐射环境监督监测国控网、国家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管理系统等。

10.农村小康环保行动工程:建成环境优美乡镇2000个,完成1万个行政村环境综合整治。

部分重大工程对社会经济发展得作用:1.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工程:“十一五”以来,国家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主要项目进展良好,基本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

十一五规划

十一五规划

十一五规划十一五规划是指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2006年提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时间跨度为2006年至2010年,目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经济建设,促进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十一五规划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情况。

一、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了“科学发展、人民富裕”的基本思路。

在经济方面,十一五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全面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继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对外经济合作,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

实施情况: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全面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持续提高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水平。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中国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宏观调控,成功地维护了经济增长的稳定性。

二、农业和农村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促进农村富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

在农业和农村发展方面,十一五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产业化,发展小城镇,加强农村社会事务管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

实施情况:十一五期间,中国农村经济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农村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农村电商发展迅速,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同时,中国政府也实施了一系列的扶贫政策,全面加强农村社会事务管理,为农村的发展和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社会建设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

在社会建设方面,十一五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教育事业发展,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加强公共卫生服务,推进文化创新和惠民文化建设等。

实施情况:十一五期间,中国社会建设取得了很大进步,教育事业逐步普及,就业形势稳定,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同时,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也不断提高,恢复了SARS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遗症,宣传爱国卫生运动,推广健康生活方式等。

十一五规划教材

十一五规划教材

十一五规划教材十一五规划是指中国国家发展规划的第11个五年计划,时间跨度为2006年至2010年。

该规划是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制定的,旨在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强资源环境保护,构建和谐社会。

在十一五规划期间,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

首先,十一五规划注重加强科技创新。

中国政府提出了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发展战略,重点推动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这些措施促进了中国科技创新水平的快速提升,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支撑。

其次,十一五规划重视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中国经济发展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城乡发展不均衡、农村贫困等。

因此,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等政策,旨在促进城乡发展的协调与统一。

此外,十一五规划还注重促进可持续发展。

中国在高速经济发展中面临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此,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目标,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环境监管等。

这些举措有效地推动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使之成为全球绿色发展的典范。

在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十一五规划重视提高人民的教育水平、健康水平和文化素质。

政府加大了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供给的力度,提高了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扩大了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保障体系,使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更为明显。

综上所述,十一五规划注重科技创新、城乡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全面促进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划。

在规划期间,中国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社会和谐稳定,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印发《“十一五”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规划》的通知-环发[2006]20号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印发《“十一五”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规划》的通知-环发[2006]20号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印发《“十一五”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规划》的通知正文:----------------------------------------------------------------------------------------------------------------------------------------------------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印发《“十一五”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规划》的通知(环发[2006]2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总局各直属单位、派出机构: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进一步完善环保技术法规和标准体系,科学确定环境基准,做好“十一五”期间国家环保标准工作,在充分总结“十五”期间环保标准工作基础上,我局组织编制了《“十一五”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规划》。

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附件:“十一五”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规划二00六年二月六日附件:“十一五”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规划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推进环境执法和监督管理工作实现科学化、法制化和规范化,进一步健全环境保护法规,完善环境保护技术法规和标准体系,科学确定环境基准,努力使环境保护标准与环保目标相衔接,制定本规划。

一、国家环境保护标准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国家环境保护标准体系的现状我国环境保护标准工作与国家环境保护事业同时起步。

1973年,我国发布了第一个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工业“三废”排放标准》。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国家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已初具规模,标准体系由国家和地方两级构成。

国家级环境保护标准包括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标准样品、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及其他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十五”期间,总局和各级环保部门加大了环境保护标准工作的力度,重点解决标准经费投入少,体系不健全,科学性与公开性不足的问题。

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编制的基本思路

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编制的基本思路

流域规划方案设计
• 规划目标在原有规划基础上调整、滚动实施,补 充必要的规划目标与指标;
• 对区域排污量要进行预测,并根据预测量确定削 减量;
• 工业污染治理要明确重点、调整布局的方向,有 条件的流域可提出具体的政策;
• 治理项目按照新的思路进行调整、充实; • 加强项目技术审查,没有依据的项目坚决不再纳
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 一五”规划 编制的基本思

中国环境规划院 李云生
一、规划范围与现状评价
规划范围
• “三河、三湖” • 三峡库区及其上游 • 松花江、黄河流域 • 珠江流域 • 南水北调东线 • 地下水环境保护
• 12个专项规划,流域面积占全国39%;人口占全 国63%;GDP占全国66%;水资源量占全国的48 %,废水量占全国的76%
• 集中解决重点水域水污染。“十一五”期 间,各地市级政府应把水污染治理作为本 级政府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采取截污导 流、污水处理、生态修复、水资源调配等 多种手段,切实改善本地至少一条(一段) 污染重、影响大的水域,
四、规划方案与规划实施
国家总规划方案设计思路
• 1、分析达到各项指标的污染治理需求; • 2、测算流域、区域污染治理的总体资金与打捆项
• 按照综合污染指数比较,2003年度七大水系污染 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海河、辽河、黄河、淮河、 松花江、长江、珠江。

污染因子
• 与2002年相比,海河、辽河和淮河污染程 度略有减轻,松花江、珠江和黄河支流污 染加重。
• 七大水系主要呈现为有机污染,主要污染 指标是石油类、生化需氧量、氨氮、高锰 酸盐指数、挥发酚等
各地市由本省分配。 • 指标考核:依靠环境统计与宏观测算,到各省

环境五年规划

环境五年规划

环保五年规划发展历程编者按伴随着一个个国家环境保护五年规划的实施,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本文作者从“七五”计划开始参与环境保护五年计划编制工作,亲身经历了环境保护计划发展的各阶段。

文章将8个环境保护五年计划进行梳理和分析,希望读者有所借鉴。

1973年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经过全系统和全社会坚持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

近40年来,环境保护计划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专项到综合、从局部进行到全面开展的发展历程,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规划体系。

从上个世纪70年代编制国家第一个环境保护规划开始,我国已经编制了8个国家环境保护五年计划,现作简要回顾。

历史回顾一、探索阶段(1976~1985年)这一时期,国家在环境保护五年计划编制方面进行了不断探索和实践。

环保计划中一些环境管理要求和污染治理措施,对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深入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这一阶段编制的环保计划基本属于污染治理型计划。

(一)“五五”(1976~1980年)计划:起步编制国家第一个环境保护规划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环境保护工作32字方针,我国的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由此开始孕育发展。

按照原国家计委《关于拟定十年规划的通知》的要求,国务院环保领导小组于1975年5月编制的第一个环境保护10年规划提出了5年内控制、10年内基本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总体目标。

其中“五五”计划提出的环保目标是:大中型工矿企业和污染危害严重的企业,都要搞好“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治理,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排放;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确定的北京、上海、天津等18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工业和生活污水得到处理,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排放;黄河、淮河、松花江、漓江、白洋淀、官厅水库、渤海等水系和主要港口的污染得到控制,水质有所改善。

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为 当前 减 排 工 作 的 中 心 任 务 。大 力 削
减 火 电、 钢 铁 、 有色 、水 泥 行 业 的大
气 污 染 物 排 放 量 和 造 纸 、 化 工 、 酿 造 、 印染 行 业 的水 污 染 物 排 放 量 。二
要深入开展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
峡 库 区 及 其 上游 、 黄 河 中上 游 等 流 域 的2 1个 水 污 染 治理 项 目中 , 已完 成 72
节能减 排 项 目 , 以消 除 企 业 、 团 体 或
境 交 易 所 在 京 推 出 “ 国 低 碳 信 用 中 卡 ” ,这 是 国 内首 张 低碳 主题 的信 用 卡 。此 举 标 志 着 节 能 减排 开始 进 入 个 人 消 费领 域 。 据 兴 业 银 行信 用 卡 中心 总 经 理 严 学 旺 介 绍 , 作 为 中 国 首张 低 碳 主 题 的 信 用 卡 ,兴 业 银 行 中 国低 碳 信 用 卡 除
控 制 水 污 染 物 排 放 总 量 。把 确 保 群 众 饮 用 水 安全 作 为 重 中 之 重 , 开 展 环保 逗 点城 市 饮 用 水 水 源 水 质 达 标 评 估 。 三 要 积 极 推 动 农 村 环 境 综 合 整 治 与土
占2 .% 89 。解 决 了 15 多农 村 人 口的 .亿
个 人 在 成 功 申办 “ 国低 碳 信 用 卡 ” 中
后 ,即 自愿 承 诺 卡 片激 活 后 的首 年 购 买定 额 的碳 减 排量 ,其 中金 卡为 2 , 吨
人 可根 据 个 人 每 年 预 计 产 生 的碳 排放
普卡为1 ,测算后碳减排量每吨约为 吨

门 向社会 公 布 。 ( 国务院 办公 厅 )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印发“全国生态保护‘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印发“全国生态保护‘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印发“全国生态保护‘十一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06.10.13•【文号】环发[2006]158号•【施行日期】2006.10.1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印发“全国生态保护‘十一五’规划”的通知(环发〔2006〕15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各直属单位,各派出机构: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和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精神,促进环境优化经济增长,实现“十一五”生态保护目标,加速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我局组织编制了《全国生态保护“十一五”规划》。

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各地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全国生态保护“十一五”规划》二○○六年十月十三日附件:全国生态保护“十一五”规划(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目录一、全国生态保护形势(一)“十五”工作回顾(二)生态环境现状1、主要问题2、成因分析(三)机遇与挑战二、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1、预防为主,保护优先2、分类指导,分区推进3、统筹规划,重点突破4、政府主导,公众参与(三)工作目标1、总体目标2、具体目标三、重点领域及主要任务(一)深化自然生态保护工作1、完善全国生态功能区划2、推动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3、提高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水平4、加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二)强化区域生态保护监督与管理1、加强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监管2、提高生物多样性履约和管理能力3、重视生态敏感区和脆弱区保护(三)加大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力度1、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2、综合防治土壤污染3、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控制,强化农产品产地环境监管4、防治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四)巩固推进生态示范创建工作1、深化生态省、生态市和生态县建设2、积极推进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3、大力开展生态村建设四、保障措施(一)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二)完善生态环境监督管理体制(三)创新生态保护政策(四)加强生态保护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五)建立多渠道的投资体系(六)加强生态保护能力建设(七)促进公众参与和监督一、全国生态保护形势(一)“十五”工作回顾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十五”期间,先后印发了《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号)和《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把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2007年和2010,2012年的环境类政策

2007年和2010,2012年的环境类政策

2007年和2010,2012年的环境类政策2007年,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环境保护的政策。

这些政策的主要目标是改善当时严重污染的环境状况,促进可持续发展。

其中一项重要的政策是“十一五”规划(2006年至2010年),它提出了一系列明确的指标和目标,旨在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加强生态系统保护。

“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减少污染物排放的目标。

政府承诺到2010年将SO2和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分别减少10%和10.2%。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关闭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推广清洁能源和清洁生产技术,并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监管和处罚。

此外,政府还提出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目标。

根据“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我国单位GDP能耗要比2005年下降20%以上,我们将致力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非可再生资源的依赖。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鼓励企业采用节能技术和清洁生产方式,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并倡导绿色消费和低碳生活方式。

生态系统保护是另一个重要的环境政策领域。

政府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生态保护红线的概念,即划定一些核心生态功能区,加强保护力度。

政府还加大了对自然保护区的经费投入,并制定了一系列详细的管理措施,以确保这些保护区的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

对于城市环境治理,政府还出台了一些措施。

其中之一就是鼓励城市建设绿色建筑。

政府提供了财政和税收优惠,以及技术支持,鼓励城市采用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和技术。

政府还加强了对排污企业的监管和处罚,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以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

另外,在2010年,政府还发布了《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进一步加强了环境保护工作。

该方案提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目标。

政府计划推广节能技术和清洁能源的应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加强对企业的节能减排监管和考核。

2012年,环境保护继续成为中国政府的重点领域。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政府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环境保护的措施和目标。

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全文)

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全文)

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全文)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是国家“十一五”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阐明“十一五”期间国家在环境保护领域的目标、任务、投资重点和政策措施,重点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及环境保护部门的责任和任务,同时引导企业、动员社会共同参与,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一、环境形势(一)“十五”期间环境保护工作取得进展。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将改善环境质量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把环境保护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淘汰了一批高消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加快了污染治理和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地区、流域和城市的环境治理不断推进,生态保护和治理得到加强;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措施,市场化机制开始进入环境保护领域,全社会环境保护投资比“九五”时期翻了一番,占GDP的比例首次超过1%;环境管理能力有所提高,环境执法力度有所加强;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和人民群众的参与程度明显提高,对我国环境保护规律性的认识不断深化。

在经济快速发展,重化工业迅猛增长的情况下,部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有所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减缓,部分地区和城市环境质量有所改善,核与辐射安全得到保证。

(二)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我国环境保护虽然取得积极进展,但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十五”环境保护计划指标没有全部实现,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0年增加了27.8%,化学需氧量仅减少2.1%,未完成削减10%的控制目标。

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以下简称“三河三湖”)等重点流域和区域的治理任务只完成计划目标的60%左右。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远远超过环境容量,环境污染严重。

全国26%的地表水国控(国家重点监控)断面劣于水环境V类标准,62%的断面达不到III类标准;流经城市90%的河段受到不同程度污染,75%的湖泊出现富营养化;30%的重点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不到III类标准;近岸海域环境质量不容乐观;46%的设区城市空气质量达不到二级标准,一些大中城市灰霾天数有所增加,酸雨污染程度没有减轻。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印发《“十一五”全国环境保护法规建设规划》的通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印发《“十一五”全国环境保护法规建设规划》的通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印发《“十一五”全国环境保护法规建设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05.11.28•【文号】环发[2005]131号•【施行日期】2005.11.2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印发《“十一五”全国环境保护法规建设规划》的通知(环发[2005]13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解放军环境保护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十一五”全国环境保护法规建设规划》已经国家环保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遵照执行。

附件:1.《“十一五”全国环境保护法规建设规划》2.环境立法规划设想表(略)二00五年十一月二十八日附件1:“十一五”全国环境保护法规建设规划前言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任务。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立法规划工作,中共中央转发《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的请示》的通知指出,实现立法规划,将为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这对于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促进和保障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05年3月12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依法办事,把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纳入法制轨道”,对环保法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明确的目标。

今后的五年是落实这一目标的关键时期。

环保法规建设规划是环保法制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落实国家立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五”期间,全国环境保护事业取得积极进展,环境法规建设也取得重大成就。

国家先后制定或修订了一批环境保护的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标准,批准了一批国际环境条约,地方也出台了一系列地方性环境法规、规章和标准,我国环境法律体系更趋完善。

环境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或修订了《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修订)、《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年)、《放射性污染防治法》(2003年)、《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修订)等环境法律。

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2006年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坚持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的战略目标,努力克服重重困难,抢抓机遇,积极作为,经过全局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我局在各个方面保持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环境质量稳步上升。

县城饮用水质达标率为100%,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环境噪声达到二级标准。

二是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

2006年以来累计投入3000万元实施生态建设,全县造林4300亩,森林覆盖率达73.59%,全县生态林种植面积93.24万亩。

三是工程治理步伐明显加快。

投资3000万元兴建的城市垃圾填埋场已进行了可研、环评,它的建成将有效减轻县城环境压力,投资4300万元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也已进入环评阶段,并于九月份正式动工。

四是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积极开展环保专项行动,整治非法矿山开采,特别是小垣矿区、大坪矿区和文明小煤窑,关闭非法企业17家,捣毁垅洞23个,并对6家矿产企业,6家养殖场实行限期治理,较好地巩固了“一控双达标”的成果。

五是循环经济形态初步呈现。

汝城的矿产不仅能开采还可进行深加工,小水电蓬勃发展,现有小水电186家,除大力供应本地电网,还有部份向广东等地输送,汝城还大力发展生猪养殖,鼓励农村使用沼气,大大节约能源。

六是节能减排卓有成效。

到2008年底,SO2排放总量控制在460T,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5.5%;COD排放总量控制在3200T,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了3.8%;镉年排放量控制在3kg;砷(AS)年排放量控制在10kg。

到2010年底,SO2排放总量控制在440T,在2005年排放487吨的基础上削减47吨,削减率9.7%;COD年排放总量控制在3000吨,在2005年排放3328吨的基础上削减328吨,削减率9.86%;镉年排放总量控制在3kg;砷(AS)年排放量控制在10kg。

十一五 规划

十一五 规划

十一五规划"十一五"规划是指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06年公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

该计划的时间跨度为2006年至2010年,主要目标是推动中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国家安全。

在经济发展方面,"十一五"规划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性政策和措施。

首先,加大固定资产投资,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特别是交通、能源和信息化领域的投资。

其次,注重发展科技创新,提高技术含量和创新能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

此外,加强农村发展,扶持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增长,实施农村综合改革试点,提高农村基本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同时,推动服务业发展,培育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在社会建设方面,"十一五"规划提出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人民生活质量。

首先,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公平。

其次,改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动健康中国建设。

此外,加强农村和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养老金水平,完善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

同时,推动城乡发展均衡,提升农民收入,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

"十一五"规划还强调了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提出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建设,完善国家安全法律体系,加强边防和飞行安全管理,加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保障能力,保障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

总体来说,"十一五"规划是一个全面规划,旨在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科技创新,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和加强国家安全,中国在这个五年期间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这些成就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重要支撑。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超过 环境 容量 , 境污染 严重 。全 国 2 %的 环 6
地表水 国控 ( 国家重点监控 ) 断面劣于水环 境 V类标准 ,2 6 %的断面达不到 Ⅲ类标准 ; 流 经 城 市 9%的河 段 受 到 不 同 程 度 污染 , 0 7 %的湖 泊 出现富 营养 化 ;0 5 3%的 重点 城市 饮用 水源 地水质 达不 到 Ⅲ类标 准 ; 岸海域 近 环境质量不容乐观;6 4 %的设区城市空气质 量 达不 到二级标 准 , 一些大 中城市灰 霾天数 有 所增加 , 酸雨 污染程 度没 有减轻 。 环 境 形 势 全 国水力侵 蚀 面积 11 6 万平方公 里 , 沙 ( )十五” 间环境 保护 工作取 得进 展 。 一 “ 期 化土地 14万平方公里 ,0 7 9 %以上 的天然草原 党 中央 、 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保护 , 改 退 化 ; 多河流的水生态功能严重失调 ; 将 许 生物 善环境质量作 为落 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社会 多样性 减少 ,外来物种入侵造 成的经 济损失 主义 和谐社会 的重 要 内容 ,把环境保护作 为 严 重 ; 一些重要的生态功能 区生态功能 退化 。 宏 观经 济调控 的重要手段 ,采取 了一 系列重 农 村环境 问题突 出, 土壤污染 1趋严重。危险 3 大政策措施。 各地区、 各有关部门不断加大环 废物 、 汽车尾气 、 持久性有机 污染物 等污染持 境保护 工作力 度 , 淘汰 了一批高消耗 、 染 续增加。应对气候变化形势严峻, 高污 任务艰巨。 的落后生产能力,加快了污染治理和城市环 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 境基础设施建设 , 重点地 区 、 流域和城市 的环 环境问题 , 国已经集中显现 。我国已进入 在我 境治理不断推进 , 生态保护和治理得 到加强 ; 污染事故多发期 和矛盾 凸显期。 采 取 了一系列应 对气候 变 化 的对 策措施 , 市 “ 五”期 间力 图解 决 的一些深 层次环 十 场化机制开始进入环境保 护领域 ,全社会环 境 问题没 有取得 突破性 进展 , 产业结 构不合 境保护 投资 比“ 九五” 时期 翻 了一 番 , G P 占 D 理 、经济 增 长方 式粗 放 的 状况 没有 根 本转 的比例首次超过 1 %;环境管理能力有所提 变 , 环境 保护滞后 于 经济发展 的局 面没有 改 高, 环境执法力度有所加 强 ; 全社会 的环境意 变 , 制 不顺 、 制 不活 、 入 不足 、 力 不 体 机 投 能 识 和人 民群众 的参 与程度 明显提高 ,对我 国 强的 问题仍 然突 出 , 有法不依 、 违法 难究 、 执 环境保护规律性 的认 识不断深化 。在经济 陕 法不严 、 监管 不力 的现象 比较普遍 。 速发展 , 重化工业迅猛 增长的情况下 , 部分 主 “ 十一 五” 间 , 国人 口在庞 大 的基 数 期 我 要污染 物排放 总量 有所减少 ,环境污染 和生 上还将增加 4 城市化进程将加快 , %, 经济 态破 坏加剧的趋势减缓 ,部分地 区和城市环 总量将增长 4 %以上 ,经济社会发展与资 0 境质量有所改善, 核与辐射安全得到保证。 源环境约束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国际环境保 ( ) 境形 势依 然严峻 。 二 环 护压力也将加大 , 环境保护面临越来越严峻 我国环境保护虽然取得积极进展 , 但环 的挑 战。 境形 势依然严 峻 。十五 ” “ 环境保 护计 划指标 ( ) 境 保 护 工 作 进 入 新 阶段 。 三 环 没有全 部实 现 ,二 氧化硫 排放量 比 20 00年 党 中央 、 国务 院把 环境保 护摆上 了更 加 增加了 2 . 化学需氧量仅减少 2 %, 7 %, 8 . 未 重要的战略位置 , 1 落实科学发展观 、 构建社 完成 削减 1%的控制 目标。淮河 、 0 海河 、 辽 会 主义和谐社会为做好环保工作提供 了根 环境保护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经 河、 太湖 、 巢湖 、 滇池( 以下简称“ 三河三湖” 本保证 , ) 等重点流域和区域的治理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是国家“十一五”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阐明“十一五”期间国家在环境保护领域的目标、任务、投资重点和政策措施,重点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及环境保护部门的责任和任务,同时引导企业、动员社会共同参与,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一、环境形势(一)“十五”期间环境保护工作取得进展。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将改善环境质量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把环境保护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淘汰了一批高消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加快了污染治理和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地区、流域和城市的环境治理不断推进,生态保护和治理得到加强;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措施,市场化机制开始进入环境保护领域,全社会环境保护投资比“九五”时期翻了一番,占GDP的比例首次超过1%;环境管理能力有所提高,环境执法力度有所加强;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和人民群众的参与程度明显提高,对我国环境保护规律性的认识不断深化。

在经济快速发展,重化工业迅猛增长的情况下,部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有所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减缓,部分地区和城市环境质量有所改善,核与辐射安全得到保证。

(二)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我国环境保护虽然取得积极进展,但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十五”环境保护计划指标没有全部实现,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0年增加了27.8%,化学需氧量仅减少2.1%,未完成削减10%的控制目标。

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以下简称“三河三湖”)等重点流域和区域的治理任务只完成计划目标的60%左右。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远远超过环境容量,环境污染严重。

全国26%的地表水国控(国家重点监控)断面劣于水环境V类标准,62%的断面达不到III类标准;流经城市90%的河段受到不同程度污染,75%的湖泊出现富营养化;30%的重点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不到III类标准;近岸海域环境质量不容乐观;46%的设区城市空气质量达不到二级标准,一些大中城市灰霾天数有所增加,酸雨污染程度没有减轻。

全国水力侵蚀面积161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174万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许多河流的水生态功能严重失调;生物多样性减少,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一些重要的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退化。

农村环境问题突出,土壤污染日趋严重。

危险废物、汽车尾气、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污染持续增加。

应对气候变化形势严峻,任务艰巨。

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经集中显现。

我国已进入污染事故多发期和矛盾凸显期。

“十五”期间力图解决的一些深层次环境问题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的状况没有根本转变,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局面没有改变,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投入不足、能力不强的问题仍然突出,有法不依、违法难究、执法不严、监管不力的现象比较普遍。

“十一五”期间,我国人口在庞大的基数上还将增加4%,城市化进程将加快,经济总量将增长40%以上,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国际环境保护压力也将加大,环境保护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专栏1 “十五”环保计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序号指标名称2000年2005年计划目标2005年“十五”增减情况1 二氧化硫排放量(万吨)1995 1800 2549 27.8%其中:两控区内排放量1316 1053 1354 2.9% 2 烟尘排放量(万吨)1165 1100 1183 1.5%3 工业粉尘排放量(万吨)1092 900 911 -16.6%4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万吨)1445 1300 1414 -2.1%5 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万吨)3186 2900 1655 -48.1%6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60 75 /7 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万吨)1613 1450 2168 34.5%8 工业烟尘排放量(万吨)953 850 949 -0.5%9 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万吨)705 650 555 -21.3%10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51.8 50 56.14.3个百分点11 设区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比例(%)36.5 50 5417.5个百分点12 城市污水处理率(%)34.3 45(生活)52.017.7个百分点13 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28.1 35 334.9个百分点14 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9.9 13 155.1个百分点(三)环境保护工作进入新阶段。

党中央、国务院把环境保护摆上了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做好环保工作提供了根本保证,环境保护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将为解决结构性、区域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起到基础性作用。

综合国力增强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更有力的物质和技术支撑。

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为创新环保工作体制和机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广大群众环境意识普遍提高,为环境保护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我国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环境保护成为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环境容量成为区域布局的重要依据,环境管理成为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环境标准成为市场准入的重要条件,环境成本成为价格形成机制的重要因素。

这些重大变化,标志着我国环保工作正进入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增长的新阶段,挑战与机遇同在,困难与希望并存。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做好“十一五”环境保护工作,关键要加快实现历史性转变:一是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把加强环境保护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手段,在保护环境中求发展。

二是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做到不欠新账,多还旧账,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状况。

三是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自觉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提高环境保护工作水平。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着力解决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坚持创新体制机制,依靠科技进步,强化环境法治,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

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基本原则。

——协调发展,互惠共赢。

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系,在发展中落实保护,在保护中促进发展,坚持节约发展、安全发展、清洁发展,实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强化法治,综合治理。

坚持依法行政,不断完善环境法律法规,严格环境执法;坚持环境保护与发展综合决策,科学规划,突出预防为主的方针,从源头防治污染和生态破坏,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

——不欠新账、多还旧账。

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所有新建、扩建和改建项目必须符合环保要求,做到增产不增污,努力实现增产减污;积极解决历史遗留的环境问题。

——依靠科技,创新机制。

大力发展环境科学技术,以技术创新促进环境问题的解决;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和部分污染治理设施市场化运营机制,完善环保制度,健全统一、协调、高效的环境监管体制。

——分类指导,突出重点。

因地制宜,分区规划,统筹城乡发展,分阶段解决制约经济发展和群众反应强烈的环境问题,改善重点流域、区域、海域、城市的环境质量。

(三)规划目标。

到2010年,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得到控制,重点地区和城市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确保核与辐射环境安全。

三、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围绕实现“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目标,把污染防治作为重中之重,把保障城乡人民饮水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切实解决危害人民群众健康和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

(一)削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改善水环境质量。

以实现化学需氧量减排10%为突破口,优先保护饮用水水源地,加快治理重点流域污染,全面推进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工作。

1.确保实现化学需氧量减排目标。

加快城市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工程建设。

到2010年,所有城市都要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全国城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亿吨/日。

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要坚持集中和分散相结合,因地制宜,优化布局,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和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要厂网并举、管网优先,并与供水、用水、节水和污水再生利用统筹考虑。

切实重视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置,实现污泥稳定化、无害化。

加强污水处理厂的监管,所有污水处理厂全部安装在线监测装置,实现对污水处理厂运行和排放的实时监控。

不断提高城镇污水收集的能力和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效率,保证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后的实际处理负荷,在一年内不低于设计能力的60%,三年内不低于设计能力的75%。

加强工业废水治理。

严格执行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制度,加快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

重点抓好占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65%的国控重点企业的废水达标排放和总量削减。

加快淘汰小造纸、小化工、小制革、小印染、小酿造等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重污染企业。

进一步强化工业节水工作,制定高耗水行业废水排放限额标准,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以造纸、酿造、化工、纺织、印染行业为重点,加大污染治理和技术改造力度。

在钢铁、电力、化工、煤炭等重点行业推广废水循环利用,努力实现废水少排放或零排放。

严格按照有关标准监测排入城镇排水系统的工业废水水质和水量,保证污水处理厂安全运行。

2.全力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

取缔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直接排污口。

完成地表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和调整工作,确定保护区等级和界限,设立警示标志,关闭二级保护区内的直接排污口。

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普查,编制饮水安全保障规划和管理办法及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

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控制面源污染。

严格限制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上游建设水污染严重的化工、造纸、印染等类企业。

开展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编制地下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划,防治地下水污染。

重视对水体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研究和防范。

健全饮用水水源安全预警制度,制订突发污染事故的应急预案。

完善饮用水水源地监测和管理体系,每年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至少进行一次水质全分析监测,并及时公布水环境状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