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河源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太空一日学案新人教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太空一日》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太空一日》教案一. 教材分析《太空一日》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作者在太空中度过的这一天,向学生展示了太空的美丽和神秘,以及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和工作。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想象力,能够激发学生对太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同时,课文中也穿插了一些科学知识,有助于学生对科学的理解和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太空这一主题充满了好奇和兴趣,他们已经学习过一些关于太空和科学的知识,对课文中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可能对一些科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一步了解太空的奥秘和宇航员的生活。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空的美丽和神秘,以及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和工作。
2.能够把握课文中的科学知识,提高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3.能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对太空探索的热爱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科学知识,如太空中的重力、氧气供应等。
2.理解课文中的描述和细节,如宇航员的日常生活、太空站的构造等。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课文中的内容。
2.互动式教学: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合作,提高对课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情景模拟:通过模拟太空环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宇航员的生活,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太空图片和视频,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想象。
2.准备一些关于太空的科学知识资料,用于辅助学生理解和拓展。
3.准备一些太空主题的游戏或活动,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太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太空的世界,激发他们对课文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随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在太空中的经历和感受。
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停顿,引导学生思考和想象课文中的情景。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七下第六单元第22课《太空一日》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太空一日》教学设计瑞昌早期教育学校罗秀兰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选取探险和科幻方面的文章,《太空一日》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了“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航天员杨利伟的亲身经历。
语言亲切真实,能极大的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兴趣。
学情分析:现在的初中生,习惯于接受,而缺少亲身探索的精神。
学习《太空一日》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航天事业,还可以启发学生在生活和学习去探索,追求真知。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网络,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相关情况及作者杨利伟的事迹;阅读文本,了解课文内容,掌握如“无虞”“炽热”“耐人寻味”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熟读课文,理清顺序,勾画文中关于“我”的心理描写的语句,领会运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航天勇士尊重科学,坚韧严谨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用于追求理想的奋斗精神。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熟读课文,理清顺序,勾画文中关于“我”的心理描写的语句,领会运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航天勇士尊重科学,坚韧严谨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用于追求理想的奋斗精神。
教学准备1.教师:参考资料,准备教学设计,制作ppt课件2.学生:了解关于中国航天和杨利伟的信息,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语3.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1.教法:情境熏陶法问题引导法2.学法:阅读法合作探究法练习法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师:上课!同学们好!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个短片。
(师播放《神舟五号发射升空》视频)师:谁来简要介绍这个短片的内容?生:略师:是的,飞天啊,一直是人类的终极梦想之一。
这种梦幻般的渴望积压着,直到2003年10月15日9点,“轰”的一声巨响,炽热的焰火从地平面冲出,中国人第一次将自己的身影留在了神秘的太空!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航天英雄杨利伟一道重温那令人既兴奋又紧张的《太空一日》!(师板书课题《太空一日》杨利伟)二、作者简介:杨利伟,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太空一日》教案新人教版
22......太空一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整体感知课文,.......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语,积累成语,体会杨利伟太空一日的惊险经.............................历.。
.过程与方法.....了解小标题的作用,.....。
.....体会其作用.........学习..细节..描写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航天事业的巨大成就,体会航天员为国勇于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点.........:.体会并学习..描写方法。
.....细节教学..................难.点.:.体会航天员为国勇于牺牲的精神。
教法学法:.....................,.读写结合法。
.....复述法,语言揣摩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猜猜他是谁.....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播放....—.杨利伟......国.2003..感动中..视频二、介绍杨利伟.......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男...............................,.汉族,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大学文化程度,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
他历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之久。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太空一日教案新人教版
第22课太空一日【教学目标】1.借助小标题,了解我国宇航员杨利伟首次太空飞行的一些经历。
2.学习运用小标题的写法,理解其层次清晰的作用。
3.感悟航天员勇于探索的精神和严谨科学的态度。
【情境导入】杨利伟,“中国首飞航天员”,当代中国与民族精神的标志性英雄人物。
对于进入太空的经历、所见、所感,杨利伟不遗余力地作了迄今为止最为全面和详尽的描述。
我们可以读到,他乘坐太空飞船时奇妙的身体感受,他在太空飞行14圈,经历了地球上14个昼夜看见了怎样的太空奇景,他在太空中遇到了什么样的危险与痛苦,经历了哪些惊心动魄的时刻。
他作为中国太空第一人以负责和揭秘的态度亲自描写了中国人的太空之旅,所有读者将跟随他的经历感受到真实的太空旅行的美妙和神奇。
今天,我们学习杨利伟的《太空一日》。
【新课解读】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扫清字词障碍。
(1)读准加点字的读音模拟.(nǐ)炽.热(chì)俯瞰.(kàn)严谨.(jǐn)逃逸.(yì)稠.密(chóu)遨.游(áo)瞬.间(shùn)烧灼.(zhuó)(2)解释词语。
遨游:漫游;游历。
烧灼:指高温炙烫。
瞬间:一眨眼之间。
形容极短的时间。
严谨:严密谨慎;严密细致。
千钧重负:比喻很沉重的负担。
也比喻非常重大的责任。
耐人寻味: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1)作者简介:杨利伟,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出生于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
他历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2)背景简介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整,一艘中国的载人火箭,从酒泉的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经过21个小时、60万公里的绕行任务后,成功返回地球,降落在内蒙古大草原上。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2太空一日
22太空一日课题太空一日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 2 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照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响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详尽感知的交流显现及当堂检测。
可合适调治。
知识与技术1.积累词语。
2.认识作者杨利伟及其事迹。
教 1.利用各种媒介获得有关“神舟五号”太空翱翔的资讯,认识本文学的背景。
过程与方法2.快速阅读课文,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意会运专心理描述塑造人目标物、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感情、态度与学习航天猛士敬爱科学、坚韧谨慎的研究精神,激发热爱科学、勇价值观于追求理想的奋斗精神。
杨利伟, 1965 年 6 月 21 日出生,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大学文化程度,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
历任中国作者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现任中国简介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
2003 年 10 月 15 日北京时间 9 时,杨利伟搭乘课由长征二号 F 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前选自《天地九重》(解放军初版社 2010 年版)。
有改正。
2003 年 10 月预15 日 9 时,我国“神舟五号” 宇宙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杨利习伟成为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
飞船绕地球 14 圈后,于 10 月 16 日 6写作时 23 分安全降落在内蒙古主着陆场。
此次成功的发射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背景的飞天梦想,标志住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可以独立睁开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为进一步的空间科学研究确定了牢固的基础。
《天地九重》是杨利伟耗时两年写成的自传,由 20 万字和 150 幅可贵图片组成。
作者以痛快而真挚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成长,回顾了一个小城少年怎样成为军人、成为一名优秀的战斗机翱翔员,怎样经过困难的、凑近圆满的训练,终于成就了自己目击和创立奇景的人生。
课文便节选自杨利伟的自传《天地九重》。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太空一日作业设计(含解析)新人教版
太空一日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炽热紧bēng负荷五脏六fǔ舷窗轮廓俯瞰红晕叮zhǔ确凿稠密遨游严谨拽无虞屏息凝神2.结合语境,根据括号中的意思填写成语。
(1)我从极度难受的状态中解脱出来,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轻松愉快),如同一次重生。
(2)我甚至觉得这个过程很(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
(3)当飞船刚刚进入轨道,处于失重状态时,百分之八九十的航天员都会产生一种“”(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的错觉。
(4)这时舷窗已经烧得黑乎乎的,我坐在里面,怀抱着操作盒,暂时抑止呼吸聚集精神,形容高度集中注意力)地等待着配合程序。
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时我第一次向地面报告飞船状态:“《神舟五号》报告,整流罩打开正常!”B.火箭尾部发出巨大的轰鸣声,数百吨高能燃料开始燃烧,八台发动机同时喷出炽热的火焰,高温高速的气体,几秒钟就把发射台下的上千吨水化为蒸气。
C.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
D.从山脉的轮廓、海岸线的走向以及河流的形状,我也基本可以判断飞船正经过哪个洲的上空,正在经过哪些国家。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大火和消防隐患都得到了有效控制。
B.高铁的开通,意味着从我市到南宁的时间比原来缩短了一倍。
C.春天的昆明是个旅游的好季节。
D.经过昨夜的一场大雨,刚刚遭受沙尘暴袭击的西北地区的空气清新了许多。
5.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看一个人的前途,首先要看他的思维广度,思维的广度决定着财富的多寡,同时又取决于思维的方式。
②采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决定着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前途。
③思维方式是自己支配的。
④所以,建立一种多元的思维方式,才能很好地化解问题,取得成功,从而拥有一个立体饱满的人生。
⑤如果你总是停留在那种非左即右,非黑即白的单一思维方式里,那么你永远只能在成功的外围兜圈子。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太空一日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太空一日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的作者信息和写作背景。
2.整体感知课文,概括主要内容3.理解航天英雄在科学探索上严谨的态度,坚定的意志、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教学难点:理解航天英雄在科学探索上严谨的态度,坚定的意志、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导入新课大漠长空,天高地阔,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秋色斑斓。
待发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静默在发射塔架。
全世界的目光,都跨洋过海穿山越岭,投注在中国西北部这片大漠深处,聚焦在广袤旷野中这巍峨耸立的塔架上。
接着,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杨利伟来为我们讲述我国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情况。
二、写作背景及作者介绍“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简称“神五”,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五艘飞船,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
飞船搭载航天员杨利伟于北京时间20xx年10月15日在酒泉发射中心发射,次日返回,降落于四子王旗着陆场。
它的成功发射与返回,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
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男,汉族,辽宁省××市××县人,大学文化程度,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
他历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
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中共xx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之久。
20xx 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20xx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杨利伟被授予列昂诺夫奖。
20xx年杨利伟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杰出人物。
颁奖词: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眼睛。
七年级新人教版语文下册:第6单元22太空一日教学案新人教版
22 太空一日【导学目标】1.学习人物心理、动作描写方法。
2.领悟杨利伟严谨、科学的态度。
3.激发爱国热情,探索宇宙奥秘的求知欲望。
【学习重点】1.品味文中富有诗意和饱含激情的语言。
2.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精神和敢说敢做、表里如一的人格,做一个高尚的人。
【课时计划】2课时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
它于2003年10月15日9时发射,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返回。
这个飞船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的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生难字词(1)字音炽.热(chì)轮廓.(kuò)模拟..(mó nǐ)遨.游(áo)严谨.(jǐn) 稠.密(chóu) 瞬.间(shùn) 概率.(lǜ)(2)词义概率:又称或然率、机会率、机率(几率)或可能性,它是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烧灼:是指高温炙烫。
瞬间:形容刹那间、须臾、一眨眼的工夫。
稠密:又多又密;数量多密度大。
严谨:形容态度谨慎、细致、周全、完善,追求完美。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下第6单元第22课《太空一日》教案
-在文章主题与写作技巧方面,教师可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文章表达的主题思想,并尝试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具体的写作技巧来表达这些思想的。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太空一日》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想过,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活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太空的奥秘。
2.教学难点
-难点一:专业词汇的理解。学生对航天领域的专业词汇较为陌生,如“轨道舱”、“推进器”等,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难点二: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应用。学生可能难以识别或理解文章中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需要教师通过例句分析、练习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
-难点三:文章深层意义的理解。学生可能难以体会到文章中所蕴含的航天员对职业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忠诚,教师需引导学生深入讨论,联系实际生活,帮助学生领悟。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航天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失重对航天员生活的影响”。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模拟实验,体验失重的感受,并讨论如何在失重环境下进行日常生活。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体验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航天探索的意义和挑战”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考,如“你认为人类探索太空的意义是什么?”
人教新课标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2课《太空一日》教案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作者杨利伟在太空的实际经历。这个案例展示了太空生活的真实情况,以及宇航员如何克服困难完成任务。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中的语言表达技巧和航天科技知识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太空一日》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想象过在太空中度过一天会是怎样的体验?”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太空生活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课堂上,我注意到在理论介绍环节,学生们对航天科技的基本概念掌握得还不错,但当我深入讲解航天员在太空的情感体验时,部分学生显得有些迷茫。我意识到,对于他们来说,太空的孤独和挑战是难以想象的。因此,我决定在接下来的教学中,用更多具体的例子和情境创设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点。
在新课讲授和实践活动环节,我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和实验操作。他们表现出很高的热情,但在讨论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自己的想法不够自信,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航天科技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提供背景资料和相关信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
-思想情感教育: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对航天事业的尊重。
举例解释:
-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重点讲解作者如何通过具体事例和细节来展现太空生活的独特体验,如“我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是那样的美丽、宁静、祥和”。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太空一日学案设计新人教版_259
22 太空一日学习目标1、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小标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朗读精彩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体会蕴含的情感。
3、理解航天英雄严谨的态度、坚定的意志、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
学习过程一、基础积累1、请给下面加点字词注音。
炽.热( ) 负荷.( ) 模.拟( )轮廓.( ) 遨.游( ) 弧.( )稠.密( ) 瞬.间( ) 概率.( )烧灼.( )2、理解下面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释然:(2)负荷:(3)严谨:(4)概率:(5)五脏六腑:(6)千钧重负:(7)耐人寻味:(8)惊心动魄:二、快速浏览,整体感知借助小标题,说说各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三、跳读课文,复述经历复述作者太空一日的经历,抓住每一节的内容要点,突出细节之处,尤其是作者遇到惊险时的紧张心理,尽量生动形象地讲给大家听。
四、细读课文,理解文意1、第一小节中,“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
”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心情?2、“我”当时极度难受的状态是怎样的?后来感觉如何?3、“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这句话写出了什么?4、作者在叙述太空所见时特别提到我国首都北京,有何用意?5、杨利伟几次努力寻找长城,甚至叮嘱其他航天员仔细看,表现了他什么精神?6、作者在太空中遇到了什么意外情况?他是怎样克服的?从中你看到了杨利伟怎样的精神品质?7、回到地面后,技术人员用各种办法模拟当时的敲击声,“一次又一次”“断断续续听了一年多”,“我”都没有确认,说明了什么?8、作者在描述归途时用了哪些表时间的词语?有何用意?9、找出文中心理描写的语句,说说它们有什么表达效果?10、在描述“抛伞”这个操作时,作者用了哪些动词?他的感受是怎样的呢?11、“飞船停住了。
此时是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
”这句话中时间交代得如此精准有什么用意?五、把握主旨,学习写作技巧1、本文通过写航天员杨利伟的太空一日之行,表达了怎样的主旨?2、本文在写作上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六、拓展延伸为航天英雄写颁奖词,可联系航天员的工作、生活以及他们的精神来表达自己对这一群体的赞美、敬仰之情。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太空一日教案新人教版23
22 太空一日1.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把握文本的结构特点。
2.品味文章语言,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感受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3.了解我国宇航员的优秀素质,学习他们的崇高精神。
一、导入新课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艘载人太空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了航天大国的行列。
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38岁的杨利伟成为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
这一天,多少祖国儿女翘首以盼!大家可曾知道,这是一次充满挑战和惊险的太空之旅,下面就让我们随航天英雄杨利伟一道重温那令人既兴奋又紧张的太空一日。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速读课文,整体感知1.文章记述了作者太空一日之旅,主要经历了哪三步?2.读了“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这一部分,你知道作者这种想法的原因吗?(用文中语句回答)明确:共振以曲线的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
我几乎无法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3.在“我看到了什么”这一部分,“我”看到了什么?“我”没有看到长城,却为何要写它?明确:(1)看到的地球只是一段弧;(2)可以准确判断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方位;(3)祖国的各个省份“我”大都看到了;(4)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
因为“有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航天员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长城。
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样,很想验证这个说法”,通过本次观察,说明那个说法并不科学,从而表现出作者严谨的科学精神。
4.“神秘的敲击声”这一部分其实写了在太空中哪两个“突发的、原因不明的、没有预案”的现象?明确:(1)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2)时不时会出现神秘的敲击声。
5.“归途如此惊心动魄”这一部分中,令“我”“惊心动魄”的事情是什么?明确:返回舱的舷窗出现裂纹,“外边可是1600~1800℃的超高温度”。
目标导学二:细读课文,探究质疑1.结合课文,体会下面句子蕴含的情感。
(1)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广东省河源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太空一日学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广东省河源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太空一日学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广东省河源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太空一日学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广东省河源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太空一日学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太空一日》(第2课时)【学习目标】1.细读课文,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2。
激发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培养学生探索科学未知领域的精神。
【课前预习】1.读“我看到了什么”这个片段,完成下列题目。
(1)从选文中看,作者从飞船上看到了什么?没有看到什么?(2)杨利伟为什么在文中特别强调在天空“没有看到长城”?2。
结合课文,体会下面语句所蕴含的情感。
(1)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色,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2)那些物体悬浮在飞船外面,我无法捕捉回来,我至今还没弄清那到底是什么。
课后巩固练习①2003年10月15日这一天,成就了一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想,也书写了一名青年军人的特殊光荣。
杨利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飞天第一人,是当今青年人真正的偶像。
②“神舟"五号飞船起飞九分多钟后,进入地球椭圆轨道。
杨利伟立刻处于失重状态.他产生了错觉,身体仿佛倒了过来,全身感觉很难受。
他意识到,这样时间长了,会导致“空间运动病”,给执行任务带来可怕的后果。
于是,他调动自己的意志力,克服着失重带来的不适,强迫自己设想是在模拟器上静坐……几分钟后,他的状态恢复了正常.③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经历,杨利伟回忆时用了三句话:“很难受,很要劲,很耗体力。
人教版七年级下教案第六单元22.太空一日
22太空一日作者简介杨利伟,出生于1965年,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中国特级航天员。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杨利伟成为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
写作背景选自《天地九重》(解放军出版社2010年版)。
有删改。
2003年10月15日9时,我国“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杨利伟成为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
飞船绕地球14圈后,于10月16日6时23分安全降落在内蒙古主着陆场。
这次成功的发射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为进一步的空间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天地九重》是杨利伟耗时两年写成的自传,由20万字和150幅珍贵图片组成。
作者以坦率而真挚的方式,讲述了自己的成长,回顾了一个小城少年如何成为军人、成为一名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如何通过艰难的、接近完美的训练,终于成就了自己见证和创造奇迹的人生。
课文便节选自杨利伟的自传《天地九重》。
读准字音辨清字形课前预习理解词语【炽热】 温度高;极热。
【释然】 形容疑虑、嫌隙等消释而心中平静。
【共振】 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一个发生振动时,引起另一个物体振动。
【五脏六腑】指全部的内脏器官。
【千钧重负】比喻很沉重的负担或非常重大的责任。
【耐人寻味】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
【空前】以前所没有。
【整流罩】飞行器上罩于外突物或结构外形不连续处以减少空气阻力的流线型构件。
【舷窗】飞机或某些船体两侧密封的窗子。
【一目了然】一眼就能看清楚。
【俯瞰】俯视。
【验证】通过实验使得到证实;检验证实。
【确凿】非常确实。
【本末倒置】比喻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弄颠倒了。
【遨游】漫游;游历。
【鉴于】用在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句中前一分句句首,指出后一分句行为的依据、原因或理由。
【严谨】严密谨慎。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稠密】多而密。
【应付自如】形容处理问题很有办法,不费力气。
广东省河源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太空一日太空生活素材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广东省河源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太空一日太空生活素材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广东省河源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太空一日太空生活素材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广东省河源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太空一日太空生活素材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22课太空一日太空生活太空环境与地球环境大不相同,那里没有空气,没有重力,充满危险的太空辐射。
当然在封闭的空间站或航天飞机舱内,有足够的空气供你呼吸,良好的航天器屏蔽材料可以有效地挡住太空辐射,只是“失重”会给生活带来一些麻烦。
如果用地球上的方式去太空生活,那肯定会闹出很多大笑话。
比如吃饭,你端着一碗米饭,那饭会一粒粒飘满你的座舱,你张着嘴可能一粒也吃不着;而你闭上嘴时,饭粒却可能飘进你的鼻孔呛你个半死。
你想躺在床上睡个舒服觉,可是你会发现太空中找不到上下的界限,“躺”和“站”几乎没有什么区别……那么宇航员们是如何在太空中吃饭与睡眠的呢?100多种太空食品宇航员的食物丰富多彩,从最初的十几种已经发展到了100多种.宇航员每天一般吃4顿饭,一周之内的食谱不重复。
有人以为宇航员的食品都是做成牙膏状的挤着吃,肯定很乏味,其实这是早期宇航员的状况,现在早已今非昔比了。
宇航员可以在太空中吃到香肠馅饼、辣味烤鱼、土豆烧牛肉、奶油面包、豆豉肉汤、金枪鱼沙拉、饼干、巧克力、酸奶、果脯、果汁等各种各样的佳肴,美国宇航员甚至可以喝到他们爱喝的可口可乐。
不过,宇航员吃饭并不能随心所欲。
他们必须按地面营养师为他们配制好的食谱用餐。
美国航天飞机上的宇航员吃饭时,先把标有第几天第几顿字样的塑料袋从食品柜中取出.每个塑料袋里装有7种食品,供一名宇航员食用。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太空一日教学设计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太空一日教学设计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太空一日教学设计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太空一日教学设计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22、太空一日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本文的写作背景及“神舟五号”飞船的有关情况。
(重点)2。
把握文中重点字词。
3。
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艘载人太空船“神州五号”成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了航天大国的行列。
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38岁的杨利伟成为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
这一天,多少炎黄子孙翘首以盼!大家可曾知道,这是一次充满挑战和惊险的太空之旅,下面就让我们随航天英雄杨利伟一道重温那令人既兴奋又紧张的天空一日。
2、出示图片二、作者简介杨利伟,1965年6月21日出生,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大学文化程度,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
历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三、背景链接2003年10月15日9时,我国“神舟五号”载入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把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飞船绕地球14圈后,于10月16日6时23分安全降落在内蒙古主着陆场.这次成功的发射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为进一步的空间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杨利伟耗时两年写成的自传《天地九重》,由20万字和150幅珍贵图片组成。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太空一日》学案新人教版(new)
《太空一日》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本文的作者信息和写作背景。
2.整体感知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3.理解航天英雄在科学探索上严谨的态度,坚定的意志、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
学习重点整体感知课文,概括主要内容学习难点理解航天英雄在科学探索上严谨的态度,坚定的意志、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学法指导指导学生进行组内讨论交流,层层深入地理解文章中表现的人物精神,培养学生的深入探究和合作探究的能力.一、自主学习1.填空《太空一日》选自《》,有删改。
作者,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2.给加点字注音俯瞰.( )模拟.( ) 烧灼.()严谨.( ) 稠.密( ) 概率.( )五脏六腑.( ) 千钧.重负( )耐.人寻味( ) 屏息凝.神()3.解释下面的词义(1)无虞:(2)屏息凝神:(3)炽热:(4)轮廓:(5)俯瞰:(6)千钧重负:(7)耐人寻味:(8)惊心动魄:二、合作探究1.课文写了升空后哪些突发的事件?作者当时的心情和反映是怎样的?2.回到地面后作者报告这些情况了吗?从哪你可以看出?3。
课文中反映出作者的哪些品质?4.结合课文,谈谈为什么称杨利伟是“航天英雄”?5.摘抄“感动中国”给杨利伟的颁奖词。
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目光。
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
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
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
而这也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
三、我的收获参考答案一、自主学习1.填空天地九重杨利伟2.给加点字注音Kàn nǐ zhuó jǐn chóu lǜ fǔ jūn nài níng3.解释下面的词义(1)无虞:不用忧虑。
(2)屏息凝神:全神贯注地看,连呼吸都不敢呼吸一下。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七下第六单元第22课《太空一日》导学案
22.太空一日杨利伟【学习目标】1.快速默读,概括课文内容。
2.品读文字,跟随杨利伟的经历感受太空旅行的美妙和神奇。
3.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严谨求实、敢于探索的科学品质。
【重点·难点】1.概括内容要点,感受太空旅行的美妙和神奇。
2.品读描绘太空生活的精彩语句,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预习·交流】1.走近作家作品杨利伟,特级航天员,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
2003年10月15日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天地九重》,讲述了杨利伟自己的成长,回顾了一个小城少年如何成为军人、成为一个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如何通过艰难的、接近完美的训练,终于成就了自己见证和创造奇迹的人生。
2.背景资料神舟飞船是中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或优于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技术的飞船。
神舟号飞船是采用三舱一段(返回舱、轨道舱、推进舱和附加段),由13个分系统组成。
神舟号飞船与国外第三代飞船相比,具有起点高、具备留轨利用能力等特点。
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由专门为其研制的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发射基地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回收地点在内蒙古四子王旗航天着陆场。
3.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炽.热()舷.窗()确凿.()亲眼目睹.()俯kàn()负hè()共zhèn()五脏六fǔ()【自学·合作】1.速读课文,本文讲述了杨利伟在“太空一日”中经历的哪些事?2.文中有许多句子可能与你之前对太空的认识不同,你能摘录几句推荐给你的同学或者家人吗?【研读·赏析】1. 杨利伟“太空一日”中哪段经历给你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你从中有何收获?(温馨提示:建议从科学品质的养成,以及对科学探索的认识等方面谈收获。
)2.你能结合文本,选一个(或几个)角度,谈谈你所认识的杨利伟吗?3.文中有许多描绘太空生活的精彩语句,请选几句分析它们的内容及表达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空一日》(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细读课文,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2.激发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培养学生探索科学未知领域的精神。
【课前预习】
1.读“我看到了什么”这个片段,完成下列题目。
(1)从选文中看,作者从飞船上看到了什么?没有看到什么?
(2)杨利伟为什么在文中特别强调在天空“没有看到长城”?
2.结合课文,体会下面语句所蕴含的情感。
(1)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色,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2)那些物体悬浮在飞船外面,我无法捕捉回来,我至今还没弄清那到底是什么。
课后巩固练习
①2003年10月15日这一天,成就了一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想,也书写了一名青年军人的特殊光荣。
杨利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飞天第一人,是当今青年人真正的偶像。
②“神舟”五号飞船起飞九分多钟后,进入地球椭圆轨道。
杨利伟立刻处于失重状态。
他产生了错觉,身体仿佛倒了过来,全身感觉很难受。
他意识到,这样时间长了,会导致“空间运动病”,给执行任务带来可怕的后果。
于是,他调动自己的意志力,克服着失重带来的不适,强迫自己设想是在模拟器上静坐……几分钟后,他的状态恢复了正常。
③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经历,杨利伟回忆时用了三句话:“很难受,很要劲,很耗体力。
”
④有资料记载,世界上50%的航天员都在太空发生过“空间运动病”。
这种病严重时,会使人产生头晕、目眩、呕吐等症状。
杨利伟是单人执行任务,如果发生“空间运动病”,后果将不堪设想。
教练黄伟芬说:“杨利伟完全是凭着顽强的意志战胜困难的。
”
⑤坚如磐石的意志,也是练出来的。
⑥杨利伟平时看了不少俄罗斯和美国有关“空间运动病”的资料,早就有意识地在训练中加强了这方面的自我锻炼。
一天,妻子回家时发现杨利伟一个人在客厅里不停地转圆圈,惊讶地问:“你这是在干什么?”他说:“过两天我们就要进行转椅训练考核了,我先刺激刺激自己。
”每次做转椅训练时,他做的时间最长,别人做5到8分钟,他却做15分钟,头也摆到最大幅度。
一位对航天员训练要求非常严格的老专家曾自豪地说:“杨利伟在转椅训练上成绩最出色,他是我最得意的学生。
”
1.从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2.五号飞船起飞后,杨利伟处于失重状态,经过了什么样的努力,杨利伟才恢复了正常?
3.在成为“神舟”五号飞行员前,杨利伟的训练包含哪些方面?
4.第⑤自然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自我评价] 书写分准确率:优良中差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