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双困生”的转化

合集下载

关爱双困生简报

关爱双困生简报

关爱双困生简报关爱双困生简报(一)双困生是指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困难的学生。

为了帮助这些学生克服困难,学校、社会以及家庭需要共同努力。

以下是一份关爱双困生的简报:一、背景双困生是指在家庭经济困难和学习困难双重压力下的学生。

这些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无法承担学费和生活费,导致无法正常完成学业。

同时,由于学习基础较差,缺乏学习动力和兴趣,使得学习效果不佳。

因此,关爱双困生是当前教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目标1.关爱双困生的目标是帮助这些学生克服家庭经济困难和学习困难,让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实现自我价值。

具体目标包括:2.提供经济资助,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

3.提供学习辅导和心理辅导,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和自信心。

4.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双困生感受到关爱和支持,增强自信心和归属感。

三、措施为了实现以上目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成立双困生帮扶小组,由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志愿者组成,负责制定帮扶计划和实施方案。

2.建立双困生档案,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经济和学习情况,为制定帮扶计划提供依据。

3.提供经济资助,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学费减免、生活费补贴等帮助。

4.提供学习辅导和心理辅导,为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和心理支持。

5.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组织各类活动和比赛,增强双困生的参与感和自信心。

四、成果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关爱双困生的工作取得了以下成果:1.帮助大量双困生克服了家庭经济困难和学习困难,顺利完成学业。

2.提高了双困生的学习成绩和自信心,让他们更加自信地面对未来。

3.增强了校园文化的凝聚力,让更多的人关注和支持双困生。

4.提高了社会对双困生的关注度和支持度,为更多的人提供了帮助和支持。

总之,关爱双困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和方案,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才能让更多的双困生得到关爱和支持,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班主任工作总结 (集合15篇)

班主任工作总结 (集合15篇)

班主任工作总结 (集合15篇)班主任工作总结 1自担任该班班主任以来,一晃数个春秋过去了。

回顾本学期的教学历程,本人所担任的数学学科的教学成绩有了巨大的提升。

这其中有师生共同努力取得的成果,令我欣慰,但在教学及其它方面存在的不足更令我深思。

为了更好地开展下学期的工作,把班级的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的跨世纪合格的接班人,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一、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帮忙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一个人的思想可谓一个人的灵魂,而这个思想、灵魂的构成往往就是在孩童时期构成的。

为了使每个学生都有个健康的心理素质和明确的学习目的,我注意与思想品德课相结合,开展各种有益活动,利用班会时间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利用录象教材教育学生做个礼貌守纪律的小学生。

另外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三比三看”活动,种。

种活动的开展,对于学生收益非浅,学生的道德素质、纪律观念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对学生进行爱学习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我在本学期十分注重从学生的思想上让其爱学习,调动其学习进取性,为此,我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认真钻研教材,学习教学大纲,课堂上力求生动活泼,同时加上平时的言传身教,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学习目标,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三、组织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着素质教育的原则,我在本学期开展了更为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使学生们的兴趣、爱好都能够在活动中得到满足和提高。

此刻讲故事小组、朗读小组、读书小组的同学都在活动中锻炼了自身,完善了自我,从而也从侧面调动起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

四、充分利用班委会和家访工作加强班级的内部管理,努力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本学期我十分重视学生的自我管理工作,充分利用班委会成员的领导带头作用,加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和团结向上精神的培养,使班级面貌涣然一欣。

五、加强双困生的转化工作双困生的转化工作历来是教育工作的老大难问题。

高中“双困生”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高中“双困生”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高中“双困生”的成因分析及对策作者:李小燕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年第07期〔关键词〕双困生;心理贫困;经济贫困“双困生”是指由于社会、家庭和学生个体等因素造成的,在经济上相对贫困、心理上存在一定困难的学生。

“双困生”背负着经济和心理的双重压力,心理发展处于一种畸形的环境之中,若不及时调整心态,摆脱“心理贫困”,容易出现自卑、抑郁、焦虑、孤僻、人际关系敏感、自我封闭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势必影响其学业发展和自身健康成长,也可能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

关注这个特殊群体是和谐社会的需要,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国华纪念中学是一所由私人捐助创办的纯慈善、全免费的全寄宿制高中,创办于2002年,每年面向全国各地招收200名家庭贫困、成绩优秀的初中毕业生。

笔者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国华纪念中学学生为样本,对高中“双困生”形成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高中“双困生”形成原因的分析贫困高中生这个特殊群体主要包括:农村或其他经济欠发达地区家庭的学生,因灾、因病致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以及城市中低收入家庭的学生。

高中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高速期,心智还在发展成熟中,又面临高考的压力,原本出现心理偏差的可能性就大,而经济贫困就更容易导致心理问题。

(一)客观环境的影响大多数贫困生的成长背景、家庭环境和教育条件相对落后,个人综合素质较差。

进入高中后,在面对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环境、更为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和竞争更为激烈的学生群体时,他们常常感到不知所措、无所适从。

这种个人能力的不足与心理上追求尽快融入校园文化生活的想法发生矛盾,使他们感到力不从心,觉得事事不如人,时常陷入困惑和迷惘之中。

(二)家庭因素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培养青少年健康心理的基础,它对于孩子人格的完善起着重要作用。

但贫困生家长普遍受教育程度低,教育能力和方法欠缺,且终日为生活奔波忙碌,与孩子沟通少,通常只关注到孩子的物质需求,不了解孩子的思想状况和心理变化,难以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

浅谈如何解决高校“双困生”的心理问题

浅谈如何解决高校“双困生”的心理问题
维普资讯

吴明彦
文化 教 育 I I I
李 明
浅谈如 何 解 决高校 “ 困生" 双 的心理 问题
( 西 工 学 院 管理 系, 西 柳 州 5 5 0 ) 广 广 4 0 6
摘 要: 进入 2 世 纪, 圆高等教育迅速发展 , l 我 在校 大学生人数逐 年攀升 , 高校 中经济困难学生也呈逐年 增加 的趋势 , 而 甚至产 生了一定 比例 的“ 经济 贫困” 心理 贫困” 双 困生” 和“ 的“ 。深刻 分析“ 困生” 生的根源 , 双 产 并针对这些原 因提 出了一些指导性 的建议 , 为这些“ 困生” 双 提供一个心理 健康成长的环境。 关键词 :双 困生” 心理贫 困; “ ; 心理健康 ; 心理咨询
也就减少了在其 他方 面发展 的机会 。由于能力 伍 , 他们往往更多 的是在处理事务 , 而忽视 了对 没得到充分发展 , 眼界不开 阔, 对于他人谈 的热 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 当学生犯错 时, 辅导员往 门话题 知之甚少 , 就更加重 了其 自 的心理 。 卑 往会进行传统模 式的教育—— “ 填鸭 式”的说 2“ 双困生” 形成 的原因分 析 教 ,这使有心理问题 的学生不能得到充分 的理 2 从经 济方 面来看 . 1 解, 从而疏远 了老师 , 导致行为偏差 。 另外 , 由于 贫困大学 生承受着 比一般大学 生更大 的身 国内的心理咨询机制还不够完善 ,国人对其认 心压力 。 他们为了缓解经济压力 , 百计 找机 识还不够充分 , 千方 大多 ̄ ki为只要走进心理咨 L - & 会去打工 , 打工跟学 习争时间 , 争精力 , 多贫 询中心便会 被认为是不正常 的人 , 很 甚至是“ 精神 困大学生因此身心俱疲 。然 而尽管他们 已经非 病” 。摄于舆论 的压力 , 这些有着心理问题的人 育及其相关生活费用或支付教 育及其他相关费 常努力 地在养 活 自己 , 但是 面对家庭 富裕 的同 便不愿正视 自己的心理问题 ,即使认识到 自己 用很 困难的学生。 他们经济 困难 , 但精神上却很 学可以衣来伸手、 饭来 张 口, 须为 自己的生活 有问题也很 少会正 面求助心理咨询 中心。这种 无 富有 、 信 、 自 乐观 , 健康 。 心理 他们以优异的成绩 奔波劳碌就可以享受 到他们付 出巨大 努力都无 情况在高校也得到 了充分的体现。 考人大学 ,并通过 自己的劳动赚取 自己的生活 法享受到的生活 , 们深感不公 , 他 容易对其产生 2 . 对贫 困生资助体系的不完善。 .2 4 部分高 费, 通过 申请奖学金 完成 自己的学 业。 敌对态度 , 人际交往 发生极 大分歧 。 在就业考研 校为 了体现 对贫困生资助 的公 平 、 公正 、 公开 , 所谓“ 困生” 双 是指那些不仅是由于家庭经 方面 , 他们 也缺乏经 济上的支持 , 压力 比较大 , 便使资助的过程一 从申请到确定——完全公 济 困难造成 的贫困, 更重要的是 由“ 济贫 困” 经 带 有心无力 , 该有 的等级证 书无法及 时拿 到, 应 有 开化 ,让贫 困生在接受资助时公开亮相并向资 来的“ 心理贫困”与贫困大学生相比存在一些更 些因无法 交纳学 费而 不能按 时拿 到毕业证 书及 助者反复鞠躬 、 , 敬礼等 , 使一些贫 困生感到在物 突出、 更需解决的问题。“ 困生” 双 背负着经济和 学位证书。 因而对学校 、 社会抱有一定的不满情 质上受到资助的时候 , 精神上却在遭受重创 , 觉 心理上的双重压力 , 心理发展与成长处于一个畸 绪 ,对一些不平 等的待遇更是万般 的无奈 和气 得 自己成了一个可怜 的被施舍者 , 自 尊心受到 形 的环境和氛围之中 , 往往会 产生 自 、 卑 孤僻 的 愤。同时 , 由于经 济上的原 因 , 困生往往无 法 严重伤害 , 贫 导致 自 、 卑 抑郁 、 嫉妒心理加重。 性格 , 对社交也有一定的恐惧心理。这些因素往 养成城市的“ 生活习惯” 被同学歧视 、 , 奚落 和嘲 2. .3助困与育人相脱节。 校在助 困的工 4 学 往导致“ 困生” 以适应校 园环境 , 双 难 如不及时调 笑 , 因此常常产生 自卑心理。 因为文化资本的差 作中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 。许多学生的心理问 整心态 , 摆脱“ 心理贫困” 这势必影 响 自己的学 异 , , 一个贫 困生 , 要想 改变 自己的面貌 , 融人 现 题实际上早 在中学就 已经非常 明显 ,有些甚至 业, 甚至毕业以后对社会产生不 良的影响。 代社会 , 要付 出 比城市 孩子 l 倍 、 至更多 的 相当严重。 0 甚 但中学为了提高升学率 , 在学生档案 1“ . 心理贫困” 2 对学生健康成长的不 良影响 努力 。 这使一些贫 困生常常感到迷茫和 困惑 , 甚 上根本不反映 , 致使学生 到大学后 因得不 到及 大学里贫富差距 比较明显 ,面对出手阔绰 至产生心理疾病 , 成为了“ 双困生” 。 时发现 、 及时矫 正而使 问题严重化 。I q 的富裕同学 , 贫困生们既羡慕又 自 , 的学 生 卑 有 2 从社会方 面来 看 . 2 3解决 “ 困生” 双 心理 问题 的一些途径 就产生 了“ 我生活上不能和你 们比 , 在学 习 就要 贫困生来 自贫困家庭 , 其作 为社会上 所定 3 为“ 困生 ” . 双 1 提供一 个 良好 的社会 支持 上比你们强 ” 的想法 , 因而把学习成绩 当成了主 义 的弱势群体的身份会直接给贫困生带来 诸多 政策 要 的、 甚至是唯一的选择。 他们把几乎所有的精 压力 ,社会部分人群对贫困家庭 的偏 见或者人 3 . 用宽 容 的心 态对待 贫 困生存在 的一 .1 1 力都放在 了学习上 , 而很少热衷于集体活动 , 这 们无处不在的同情都 会给贫困生带来 压力 。另 些问题 。有些“ 困生”他们 的初 中、 中的母 双 , 高 使他们与其他学生 的距离越来越大 ,而一旦因 外 ,中学时几乎以成绩作为对学生个人评价的 校老师无论在学习上和生活上都 给予了他们很 学 习方 法不 当或其他 原 因导致 学 习成 绩不 理 唯一标准 ,贫困大学生只要通过努力 学习使成 大 的帮助 , 当他们上了大学 , 至毕业后很 多 但 甚 想, 就会产生挫败感 。倘若无法找到应对策略 , 绩优异就能获得社会 尊重和重视 ,而大学中评 年却都不 回学校看望老师。 当然 , 这些贫困生的 这种状况就有可能不断升级 ,最后形 成心理障 价体 系的多元化使贫 困大学生失 去成绩优 势。 表现是不好的 , 但分析了他们 的心理后 , 又觉得 碍, 的贫困生甚至 因此走上 自杀轻生的道路。 另外 , 有 一方面 , 大学生 中不时泛起的各种各样 的 是可 以理解 的。他们的心理处在一种压抑的状 还 有一部分贫 困生为了在交往 中不被人看 低 , 消费热点给囊 中羞涩的贫困生带来 了沉重的心 态之下 , 希望 自己出人头地后再衣锦还乡。 往往想方设法地筹集钱款 , 打肿脸充胖子 , 用资 理负担。 另一方面 , 社会贫 富差距在校园 中的反 31 提 供机会 比单 纯捐助更 容 易让贫 困 .2 . 助的钱或者 父母辛苦借来 的钱大肆摆阔 ,以满 映以及 社会“ 一切 向钱看 ” 的亚文化的 冲击 , 都 生接受 。 双困生 ” 助一些资金 当然是好的 , 给“ 捐 足 自己的虚荣心 , 的甚至铤而走险 , 有 一步步走 给贫 困大学生带来很大 的心理压力 。 但这样 容易让他们感到一种压力。更好的办法 向堕落 的深 渊。 2 从家庭方 面来看 - 3 应该是 给他们一个工作的机会 ,让他们通过劳 贫困生们也容 易产生人际交往障碍 。青年 贫 困生家长一般受教育程度不高 ,再加上 动 , 获得所需要 的资金 。 提供机会 比提供单纯的 学生 良好 的人 际关 系表现为 : 能与老师、 同学相 为生活奔波 , 无暇也不擅于与孩子沟通 。 处理孩 金钱更 容易让 贫困生在心理上接受 ,同时也避 互 理解 , 保持感情 上的融洽 、 行为上 的协 调 , 受 子 的问题 时, 方法过于简单 , 不考虑孩子 的承受 免了单 纯靠 资助时不劳而获心理 的滋生。 到他人接纳 。 双困生一方 面渴望交往 , 而 另一方 程度 , 使孩子与其产生较远 的心理距离 。“ 马加 3 I建立长效 的社会支援机制。 .3 1 个人对个 面又 由于贫 困的处境使��

2024年双困生就业培训心得(3篇)

2024年双困生就业培训心得(3篇)

2024年双困生就业培训心得____年双困生就业培训心得引言:双困生,指的是在经济上和学业上都面临困难的大学生。

他们可能来自贫困家庭,缺乏经济支持,同时也可能在学业上遇到各种挑战,导致成绩不佳。

由于这些困难,他们在就业市场上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为了帮助双困生顺利就业,许多高校和政府机构都开展了相关的培训项目。

在____年的就业培训中,我亲身参与其中,并从中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心得。

以下是我在培训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其他面临类似情况的双困生能有所帮助。

一、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在培训中,我深刻体会到自己对就业的观念和认知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以前我认为就业只是为了谋求经济收入,但在培训中我了解到,就业是一个全面发展的过程,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物质需求,更要追求自我实现和价值的实现。

因此,我们需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从整体上去考虑就业的意义和目标,这将对我们今后的职业生涯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提升自身素质在就业市场上,双困生需要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才能与其他求职者一争高下。

在培训中,我学到了提升自身素质的重要性,并且学到了提升自身素质的具体方法。

首先,我们要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通过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途径去获得与专业相关的实践经验。

其次,我们要加强自己的学习能力,通过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来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最后,我们要注重自我拓展,积极参与相关的培训和活动,开阔自己的眼界,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子。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能够逐步提升自身素质,增加自己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三、优化简历和求职信在培训中,我们经过了简历和求职信的编写和修改,并接受了专业的指导和建议。

通过这个过程,我深刻认识到简历和求职信的重要性。

简历和求职信是我们与用人单位联系的第一步,它们是用人单位了解我们的重要途径。

因此,我们要认真对待简历和求职信的编写,尽可能地突出自己的优势和亮点,同时注重语言和格式的规范性。

此外,我们还要针对不同的岗位和用人单位,定制不同的简历和求职信,以便更好地与用人单位产生共鸣。

让“双困生”走出困境温暖前行—一例“双困生”就业帮扶案例

让“双困生”走出困境温暖前行—一例“双困生”就业帮扶案例

让“双困生”走出困境温暖前行—一例“双困生”就业帮扶案例一、案例简介2021年3月,我作为系院团总支负责人,接到校团委通知,我系晓辉(化名)同学符合某对口支援县学生就业扶贫帮扶人员条件,需要在7月前完成就业帮扶工作。

接到通知后我及时与该生在校时的辅导员及学生本人取得了联系。

经了解,该生是山西省某县人,性格孤僻,家庭贫困,曾多次获得国家助学金,父母和弟弟以打零工为生。

毕业后频繁更换工作,但工作时间都不长,现处于未就业状态。

初步了解了学生性格特点、家庭背景、生活现状等方面的情况,增强了帮扶工作的针对性。

二、问题及分析晓辉的情况属于典型的具有心理和就业问题的“双困生”。

“双困生”是指家庭贫困,对完成学业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影响,进而影响就业的学生。

经过多次与晓辉谈心,并与其辅导员沟通了解情况,我认为晓辉产生这些问题的症结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受家庭因素影响而滋生的自卑心理。

对于学生而言,就业是其人生角色转变的重要过程,也是其成长蜕变的必经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面对残酷的就业竞争和复杂的社会现实。

晓辉来自偏远地区的农村,家庭经济拮据,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等因素,给自己贴上了“贫困生”的标签,产生了自卑、自闭等负面情绪,在就业时缺乏“推销自我”的勇气。

几次就业失败经历导致了焦虑、迷茫等一系列心理问题,使其成为不仅在经济上贫困,更在就业上面临重重挫折的“双困生”。

(二)个人就业期望值与自身素质不平衡。

经济困难学生往往希望通过高薪补贴家用,但满足条件的岗位又有限,“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导致就业意愿逐渐淡化。

加之像晓辉这样的“双困生”,由于自身沟通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有所欠缺,就业能力略显“贫困”,在几次就业失败之后,产生了抗拒心理。

(三)缺乏必要的就业技能导致心理危机。

求职技巧是“双困生”群体反映最普遍的困惑,主要表现为面试技巧薄弱。

多数“双困生”表示面试前缺乏经验意识,不知道如何针对应聘岗位精心准备;面试中心理素质不佳,感到胆怯紧张,不自信,临场反应和口头表达能力不够流畅,尤其是与面试官面对面沟通交流的能力较差,以“不知道要说什么”为主要特征,面试成功率不高;面试结束后频繁体验挫败感,抗压和抗挫能力较差,负面情绪累积,形成恶性循环。

谈职业学校如何转变“双困生”

谈职业学校如何转变“双困生”

谈职业学校如何转变“双困生”摘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尽管教育的方法手段千差万别,但是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让受教育者得到人生的教育。

此所谓大教育,或者叫做生涯教育。

而改变“双困生”的教育乃是大教育中的最根本的任务。

本文依据自己多年的教育实践,经过总结研究,认为完成转变“双困生”的教育任务,应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持久等待,让美善的种子在等待中苏醒发芽;二是沟通,让正能量在沟通中成长壮大;三是赏识和宽容,让道德人生在赏识与宽容中开花结果。

完成这些任务,才算是教育之功劳。

关键词:改变双困生教育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a)-0133-02双困生,表现在学习上是学困生,在思想上是德困生。

但他们也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和上进心,身上蕴藏着不可估量的潜能。

我们班主任的职责就是引导学生发挥潜能,实现学生的人生价值。

“给学生一个机会,他会还你一个奇迹,奇迹往往由双困生创造”。

这是我做班主任几年里明白的一个道理。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一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能把“双困生”看死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变化,班主任工作方法的改进,他们也会发展变化,即使不成为牛顿、爱迪生,如果他们能学有所长,健康成长;如果他们能在困难危险面前挺身而出做出义勇之事,如果他们将来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这就是教育的成功,就是教师的成功。

几年的教学实践、班主任工作,我积累了改变“双困生”的一些体会和经验,论述如下。

1 让美善的种子在等待中苏醒发芽白居易有诗云:“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

”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需要有一个过程。

我们必须要有耐心,善于等待,允许学生出现反复,坚信每个“双困生”的内心都有一颗美善的种子,经过教育和自身的努力都可以从沉睡中苏醒,在合适的条件下发芽。

学会等待,意味着要善于给学生机会。

俗话说:“十个手指伸出来不一样齐。

关于高校_双困生_问题的思考

关于高校_双困生_问题的思考

第07卷 第09期 中 国 水 运 Vol.7 No.09 2007年 09月 China Water Transport September 2007收稿日期:2007-6-6作者简介:邵旭平 男(1971—) 重庆交通大学 副教授 (400074) 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关于高校“双困生”问题的思考邵旭平 李世佼摘 要:“双困生”是指目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因经济贫困而导致的“心理贫困”的现象。

本文从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管理体制等多个角度,提出了解决“双困生”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 双困生 原因 对策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07)09-0232-02所谓“双困生”,是指高校部分大学生因经济贫困导致严重的诸多压力而引起的心理健康上的负面变化——心理困惑甚至于心理病态,这些学生既存在经济贫困,同时又存在心理贫困(心理问题),因此在人生这一关键时期,他们面临着比一般学生更多的生活压力与精神压力。

这种情况目前在高校已是一种普遍现象,必须引起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

一、高校“双困生”问题产生的原因家庭经济状况和捉襟见肘的生活窘状是特困大学生种种心理困惑的根源,同时,长期的冷落和歧视是特困大学生种种心理困惑产生的重要原因。

导致贫困生心理贫困的原因可归结为三大因素:思想观念因素、心理因素和客观环境因素。

思想观念是形成“心理贫困”的内在重要原因,是产生心理障碍的根源之一。

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对人生的成长极为重要。

相反,思维模式存在问题,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导向,人就会更容易导致心理上的问题,甚至心理上的疾病。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特困生处在青春期阶段,心理上具有“反抗性”、“过渡性”、“矛盾性”、发展的“突变性”等心理特征,这一阶段成为心理的“断乳期”’。

这是心理贫困的先天性条件。

如性格因素、心理调适能力差、自尊心过强等都会在一定的条件下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

高中双困生的转化策略

高中双困生的转化策略

论文集锦高中双困生的转化策略□黄松涛摘要:“双困生”就是指因为社会因素,家庭情况和学生自身原因形成的,家庭条件不够优越,相对贫穷,而且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

“双困生”负担着社会地位和心理多重顾虑,心理长期处在极端消极的处境里;如果不能尽快整理好心境,挣脱“心理贫困”,及其可能产生不自信、忧郁、焦躁、没有安全感的状况,与人相处敏感多疑、自暴自弃等一些心理上的状况还有心灵上的冲击,必然会感染到双困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双困生的健康成长状况,甚至还会对社会造成非常不良的影响。

关键词:高中;双困生;转化一、高中双困生形成的影响因素1.客观处境的影响双困生的成长环境以及原生家庭经济情况相对困难,整体素质也相对不足。

同时,学校生活以及同学之间强烈的角逐,会令双困生感到自卑不自信,无所适从。

双困生其实很想快速的融入到校园集体中,但是因为自卑而让他们感到力不从心,且非常迷茫和烦恼。

2.家庭方面的影响父母良好的教育方式是非常重要的,这是让青少年保持心理健康的基本,这对于学生品行的改善也有着至关必要的结果。

但是双困生的父母基本上都是学习水平不够,教育能力有限,而且每天都要为了生计奔走辛苦,很少跟子女沟通,一般都只看到子女物质上的需要,并不知道子女心理上的变化和依赖,很难让子女心理上得到满足。

一旦心理上产生问题,在今后的发展和成长中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3.主观原因的影响第一,贫困生不能用正确的眼光来看待家庭的贫穷和困难。

双困生觉得贫困令他们的自尊心受到威胁,这样非常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双困生不能对自己的生长环境有一个客观理性的认知,只会怨天尤人,还有一些人不想去承认这种贫苦,所以会失去很多受资助的机会,因为双困生会觉得这样在众目睽睽之下受到资助会在心理上难以接受,且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

第二,自卑,不自信。

据调查表明,“双困生”特质多半性格内向,做事小心翼翼,我行我素;在人多的地方会对自己过度约束,看起来软弱自卑,想做不敢做,想说的话表达不清楚,行动力受限,不够自信;又非常在乎别人的态度,特别担心自己的举止会被人排挤和讽刺。

高校家庭经济及学业困难“双困”群体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

高校家庭经济及学业困难“双困”群体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

高校家庭经济及学业困难“双困”群体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作者:史华来源:《新一代》2018年第20期摘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

大学正是学生由校园人向社会人转变的关键期,贫困生已成为高等院校的一个特殊群体,这一学生群体在进入大学后有怎样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如何有效地解决因经济困难及因之引发的学业及心理问题是高校育人工作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业困难成因;双困生;非智力因素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收费标准的提高,加之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高校贫困生数量也呈迅速增长趋势。

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公布的《中国贫困高考生调查报告》称,我国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约占大学生总数近30%,特困生比例为10%-15%。

针对近年来贫困生人数有增无减的现状,党和政府不断加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连续出台了多项政策和措施,建立较完备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以“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进行精准扶持,力求做到“应助尽助”。

应该肯定的是,高校贫困生助学工作尽了相当大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大部分资助工作仅仅停留在物质资助层面,还存在“精神扶助”不到位,“经济资助”与“精神扶助”相分离,学业生涯和心理发展存在着诸多困难与矛盾,与育人工作有机结合不紧密等问题。

一、非智力因素是大学“双困生”形成的重要成因。

非智力因素是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也就是说学生主体意识、信心、毅力与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绝对不可同学习能力培养等智力因素割裂开来。

不可否认,他们的“双困”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一)社会生活中的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会对贫困生心理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当前,各种社会传媒和自媒体作用越来越大,深陷消费主义和“短平快,迅速见成果”的思想冲击,矛盾、冲突、竞争加剧,紧张的节奏和巨大的压力使人感到精神压抑、身心疲惫。

双困生培训感悟

双困生培训感悟

双困生培训感悟双困生培训感悟心得体会时光如流水,六天的培训生活转瞬即逝。

在这短暂的六天时间里,每天都过得很充实,每天的经历都能触动心灵的最深处,每天都收获到了不同的知识,真正的完成了从懵懂无知到成熟的蜕变。

有句话说得好,熟悉的地方没有精致,新的团队让我找到了满满的自信,找到了抓住机会的勇气。

短短六天的培训让我学到了许久都未曾触及的知识与技能。

我抱着一颗无知的心走进了大学生就业培训基地,可能大多数人都跟我同一样,但是那个时候大家谁也没有想到,带着一份茫然与好奇进入,却会在六天之后怀揣着自己的一份梦想与坚定而离开。

我们第一天的培训就是就业能力拓展训练,培训老师用信任的游戏拉开了一整天的训练帷幕,我们玩珠行万里、模拟电网等游戏,来让我体会到一个团队的建设与合作信任是何等的重要。

一个人如果别人进步的同时,你却在原地踏步,就意味着你已经退步了。

通过这些看似简单的游戏,让我深深体会到一个团队的重要性。

一个人的能力无论有多么强,脱离了一个团队势必会孤掌难鸣,团队的意识成为了显示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每个人都是团体的一员,不仅仅在于要相互信任,而且要拥有大局观与高度的责任感,只有有了目标与目标,我们才会拥有前进的动力。

对于社会中的许多事情,我们不能被表象所吓倒,也许表象之下可能就是很简单的东西。

事实上,记住告诉自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只要你敢想,敢做,或许看起来似乎很难的事情,只要你敢于尝试,就一定能够成功。

一棵树离开了森林,它永远只能成为薪柴。

所以对于我们每个人没有什么是不能做的,只要敢想就有可能。

俞敏洪先生曾说过,不管你现在的生命是什么样的,一定要有水的精神,像水一样不断积蓄自己的力量,不断地冲破障碍,当你发现时机不到的时候,把自己的厚度积累起来。

当有一天时机来临的时候,你就能够奔腾入海,成就自己的生命。

所以我现在应该努力增强自己。

接下来的几天是室内培训,我们一起探索职场,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于自我进行全面准确的定位,全方位认识自己的优点与闪光点,挖掘自己的优势,不断改进自己的弱势。

针对学习心理双困生的心理辅导

针对学习心理双困生的心理辅导

针对学习心理双困生的心理辅导所谓学习心理双困生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界定:一是学习有困难,二是思想行为有偏差。

他们在日常行为方面主要是思想表现不好,纪律涣散,学习成绩差的学生。

对学习心理双困生产生的原因应当认真分析,准确把握学习心理双困生的心理特征,让他们自我把握个自的心理特征及开展自我转化是很有帮助的。

一、学习心理双困生心理特征的表现(一)矛盾心理:1、自尊与自卑的矛盾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得不到别人尊重的矛盾。

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尊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信心与自尊心。

可是,由于学习心理双困生学习成绩差,缺点多,经常遭受别人的白眼,后进学生早在学生中失去了信任的基础,因此往往得不到别人的尊重。

这种矛盾的心理使他们感到心理失衡。

2、进取与意志力薄弱的矛盾学习心理双困生的上进愿望与意志薄弱的矛盾。

人人都有追求上进的愿望,学习心理双困生亦如此。

他们也不想总是落后于别人,也不想自己存在这么多的问题,也想去改正,但是由于他们意志力薄弱,自制力较差,无法控制并严格要求自己按规范做事情,反而表现为行为的反复变化。

3、个性发展、价值观念与行为规范、道德观念的矛盾道德良知犹存但又以自我为中心两者之间的矛盾。

在家庭教育中,他们往往是家庭的中心。

长期这样的家庭教育,使他们事事以自我为中心。

其结果可想而知,肯定是到处碰壁,不受欢迎。

实际上,后进学生并不是都不懂得道德良知,明辨是非的,而是在道德良知与自我中心发生矛盾时往往选择了自我为中心。

4、理想与能力的矛盾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

学习心理双困生他们也渴望与优等生一样出人头地,他们想把学习搞好但缺乏好的方法好的基础;他们想把工作做好但缺乏强的组织能力和活动能力。

这种高愿望与低能力构成了一对矛盾。

(二)自卑心理当消极心理战胜积极心理,学习心理双困生就会精神颓废,产生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不信任自己的能力而害怕失败的一种心理体验,它来源于心理上的消极的自我暗示。

双困生培养策略

双困生培养策略

“双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多、越来越高。

全社会都深刻地认识到国力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就是教育的竞争,家长和教师都希望学生能品学兼优,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但是,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十五、六岁的中学生,他们可塑性强,分辨力差,抵抗力弱,很容易受不良思想的毒害和恶势力的侵袭。

在学校教育中,一部分学生思想健康,积极向上,一部分学生志向高远,品学兼优。

还有很少一部分学习成绩差,逃学、厌学、上网(指不良网吧)、打架、甚至犯罪,这就是所谓的“双困生”。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要“以人为本”,关注全体,全面发展,更何况转化一名“双困生”,社会就多一份安宁。

因此,正确分析“双困生”形成的原因,认真探寻转化“双困生”的策略,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1、“双困生”形成的原因1.1“双困生”是应试教育的恶果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长期以来中小学教育工作紧紧围绕升学有望的少数学生展开。

在许多人看来,小学教育的任务是上初中,初中教育的任务是上高中,高中教育的任务就是升大学。

中小学教育的功能似乎就是使尽量多的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升学”成了师生、家长、社会追求的唯一目标。

为了追求升学率,教师满堂灌,搞填鸭式教育,今天测试,明天统考;学生埋头于应付考试的背诵与题海之中,呆读死记、打疲劳战,无暇顾及个人兴趣、爱好;家长天天督促检查;教育行政部门则忙于下指标、评分数、排名次。

“升学”成了各学校一种盲目竞争的“强大动力”,教师把升学率看作是显示业绩的主要指标。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家庭乃至全社会评价学生好坏及教学质量的高低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看他能否升学或升学率高低,至于学生的状况他们很少考虑。

实际上在这样的大班教学过程中,因为学生多,个性有差异,一部分学生很容易被忽视,受冷落。

虽然他们试图努力学习,但多数不是为求知发展而学习,而是仅仅为了在竞争中取胜苦读,他们学习中屡次受挫,于是认为学习是件苦差事,但是为了父母、为了老师他们不得不强迫自己学习,一旦这些希望成为泡影的话,他们便失去了精神支柱,给其家庭、学校、社会带来许多不良影响。

初三双困生转化班级工作总结5篇

初三双困生转化班级工作总结5篇

初三双困生转化班级工作总结5篇篇1引言在初三这个关键的学习阶段,双困生(学习困难和行为困难)的转化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学期,我班针对双困生转化开展了系列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现将工作总结如下,以便更好地推进后续工作。

一、学生情况分析在初三上学期,我班双困生主要表现为学习基础薄弱、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当以及行为习惯不规范等方面。

针对这些问题,我班制定了详细的转化方案。

二、转化方案1. 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根据每位双困生的学习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

2. 开展学习方法指导:邀请学科老师为双困生开展学习方法指导,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3. 加强课堂互动:在课堂上增加提问和讨论环节,鼓励双困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专注力和学习兴趣。

4. 实施行为规范教育:通过班会和主题活动,加强对双困生的行为规范教育,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5. 建立家校联系机制:定期与双困生家长沟通,了解他们在家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共同推动双困生转化。

三、实施过程1. 学习计划制定:我班为每位双困生制定了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明确了学习目标和任务。

同时,定期检查和评估学习计划的实施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2. 学习方法指导:我班邀请了学科老师为双困生开展学习方法指导,介绍了各学科的学习技巧和策略。

通过指导,双困生们逐渐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效率。

3. 课堂互动加强:在课堂上,我班增加了提问和讨论环节,鼓励双困生积极参与。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双困生在相互帮助和学习中提高专注力和学习兴趣。

4. 行为规范教育:我班通过班会和主题活动,加强对双困生的行为规范教育。

引导他们遵守校规校纪,尊重师长,团结同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同时,通过举办文体活动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双困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5. 家校联系机制建立:我班建立了家校联系机制,定期与双困生家长沟通。

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了解他们在家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共同推动解决。

双困生就业培训心得3篇

双困生就业培训心得3篇

双困生就业培训心得3篇就业培训与职业培训是我国目前解决劳动力素养问题的唯一方法,下面是为大家预备的双困生就业培训心得,盼望大家喜爱!双困生就业培训心得范文1:为期六天半的就业培训转瞬即逝,在这六天半的日子里,每天都很充实,每天都能触动心灵的深处,每天都有收获颇多。

有句话说,熟识的地方没有精致。

我到了新的团体让我找到了满满的自信,找到了遗失的幻想,找到抓住机会的士气。

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培第一天的就业力量拓展训练,培训的主题是挑战自我、提升自信。

培训老师用小小的信任嬉戏拉开了拓展训练的帷幕,我们班被分成了四个小分队,每个小分队都有自己的队名,队歌,激励我们团结全都的口号,每个小分队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各种任务。

首先队首先迎接的任务是超越自我,人站八米高的地方,这是人的心理极限,情不自禁会抖的腿,腿一抖整铁条杆也会一起抖,心里会更加可怕。

我看到一个个往上爬的人,不停抖的铁柱,让我产生了恐惊,觉得自己根本不能完成。

很快就到我上了,队友们一起喊加油助威,可怕似乎减退了不少。

我不停的告知自己千万不能可怕,随着高度的上升,有点小小的可怕,爬到最高地时,就站在一个小小的圆盘中,看到不远处的横杆,往下一看恐惊油然而生,听到老师和同队友的呐喊,消退了不少了内心障碍。

回忆起老师之前的指导,深呼吸,自己大声的数一二三,用力一蹬,就够到了那横杆。

下面欢呼声一片,我胜利了。

这让我明白了这没有什么不行能的,只要你想,你就能。

看起来很难或近似不行能的事情,只要你敢于尝试,并告知自己能,把握肯定的方法技巧,就没有不行能的发生。

当然也少不了队友们的的支持。

接下来我们进行患难与共,勇走天梯,欢快赛场,毕业墙各种任务,依靠我们的队友的合作,齐心协力,都完成了自己一个人无法也不敢完成的任务,下午离开的时候,培训地墙上的一排字刻在了我的心中:没有完善的个人,只有完善的团队。

接下的室内学习,我们一起探究职场,了解了当前的就业形势,对自我进行了精确定位。

小学“双困生”转化的策略

小学“双困生”转化的策略

小学“双困生”转化的策略作者:赵盛东来源:《天津教育·上》2020年第03期【关键词】小学;“双困生”;转化“双困生”是指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群体。

他们因为学习兴趣不浓、动力不足、行为习惯不好等方面原因,导致对自身的要求、管束松散,甚至出现攻击性行为,比如学习状况不好,伤害同学,破坏公物等。

在小学阶段,无论哪个年级,都会不同程度地出现一些比较棘手的“双困生”问题,这些问题经常制约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计划、进度及其他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作为班主任或其他科任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双困生”在班级教学和管理中的重要性,“双困生”问题不解决,会一定程度上引发一系列不利于班级发展、学生成长的问题,做好“双困生”的转化工作就非常必要。

“双困生”转化工作决定着班级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成败,找准了“双困生”转化的切入点,那对“双困生”的转化便会水到渠成,迎刃而解。

具体来说,转化“双困生”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分析造成“双困生”的原因,找准突破口一个学生之所以成为“双困生”,这种在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巨大反差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在经历了较为漫长的持续反弹、恶化后,才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双困局面。

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家长,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由原来的不以为然变为高度警惕和盲目补救,这势必导致方法措施失度、过激等事件发生。

情急之下,所有人关注的都是马上解决问题,彻底解决问题,而恰恰忽略了造成双困局面原因的分析。

教师或“双困生”家长,首先应做的是保持冷静,客观地分析双困的根源,而不是相互推诿,因为在这时,这样做已经无济于事,于事无补。

从大部分学困生的表现来看,“双困生”的出现往往与他们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个人因素、学校教育等方面有关。

当然,除了这些共性之外,每个学困生又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自身成长中受到的影响、制约、教育又呈现出巨大的差异,应加以区别对待。

作为教师、学困生家长,应从“双困生”的现状出发,深刻思考造成双困的原因,以视频回放的方式,追溯到“双困生”发生明显变化的阶段,寻找根本原因,对症下药,开展教育,便会事半功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也谈“双困生”的转化
作者:陈宗武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0年第02期
尊重人格是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受到应有的尊重是“双困生”的迫切需求。

杜威曾经说过,“尊重的欲望是人类天性的最深刻的冲动”,中国俗话也说,“好言一句三冬暖”,因为尊重能给人以温暖,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心理上的平衡,使人感到友善,产生信赖感。

教育家艾玛逊指出:“教育的秘诀在于尊重。

”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会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师生共同讨论,教学才能相长。

所以,我在班主任工作中以尊重作为切入点,以信任与沟通作为立足点,以鼓励作为进取点,在这三点上狠下、巧下功夫,他们的思想从逐渐转变到进一步深化,学习成绩与专业成绩从下滑到稳定、从稳定到稳步提高。

三年的努力有了回报,80%的学生踏入了高校大门。

“双困生”变成了品学皆优的“双优生”。

一、以尊重作为切入点
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更是育人的关键所在。

教师与学生平等的基础便是尊重。

只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人格的尊重,他们才能感受到师生的平等,才能把课堂真正当做自己学习活动和发挥聪明才智的场所,进而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这样一帮群体里尊重学生独立的人格,尊重学生个性的差异,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欣赏,是他们的渴望与梦想。

春风化雨,在学校“人本和谐,让每个学生做最好的自己”。

在“提升初中,强化高中,争创民族教育品牌学校”的新的办学理念的指导下,我更坚定了信心,一定要让这帮学生三年之后有所作为,所以我从高一报名第一天起就制定了具体的计划,从言谈举止时刻体现出对学生的热爱与尊重;并多次强调:“你们过去的错误,责任不全在自己,有家长的、社会的、学校老师的……而且我带班从不提学生的过去,一切从现在开始,从现在做起,我只看现在和将来”。

这话说完同学们马上安静了下来,他们投来了惊奇和信任的目光。

他们的戒备、对抗之心放下来了,师生的心理距离缩短了。

二、以信任与沟通作为立足点
相互信任是师生沟通的纽带,教师只有相信学生,并让学生相信自己,学生才会主动向老师敞开心扉。

师生之间言而有信,才能增进沟通,在沟通中加深信任,情感交融,从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平等待生是师生沟通的桥梁,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平等是真正赢得学生信任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只有这样才会缩短师生间心理距离,从而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同时还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得到家长的支持是学生进步的动力。

我在班主任工作中一面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又和家长沟通,做家长的工作,使家长重新认识自己的孩子,共同发现与挖掘他们的每一个闪光点,共同鼓励,积极肯定每一点进步,使家长和学生都看到希
望,并根据各自的特点制订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把目标和努力进取的名言警句写在课桌上,时刻提醒和激励自己。

三、以鼓励作为进取点
每个学生身上总有许多未被人们发现的优点和长处。

对此,教师的责任就在于按照教育的要求,帮助每个学生寻找自身的“闪光点”,给学生提供一个支持环境,使学生始终对自己充满希望。

我们要着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珍视和保护“闪光点”,并使之发扬光大。

帮助学生冷静、清醒地认识自己的优点,作出客观的自我评价,进而将其转化为不断进取的内部动力。

每一个学生都有长处和闪光点,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个体,固然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

尽管如此,教师也要保持用欣赏者的眼光看待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怀、爱护和肯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欣赏,也许教师对他的欣赏正是他勤奋学习和创新的目标与动力。

给他们信任的目光、鼓励的话语,甚至一个眼神都是一个学生即将成功的基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