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8、《我不能失信》教案
《我不能失信》经典教案

《我不能失信》经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事件和人物形象。
•学生能够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新词汇和重点句型,提高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能够理解“失信”的含义,认识到守信的重要性,培养诚信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情感和内心世界。
•通过拓展阅读和资料搜集,让学生了解守信在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价值。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反思自己的生活经历,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守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诚信品质的认同和追求,培养学生的道德责任感和自律意识。
•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认识到守信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尊重他人的意识,鼓励学生诚实守信、言行一致。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事件和人物形象,学习新词汇和重点句型。
•理解“失信”的含义,认识到守信的重要性,培养诚信意识。
2.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内心世界,感受人物情感和思想变化。
•激发学生对诚信品质的认同和追求,培养学生的道德责任感和自律意识。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以便在课堂上展示。
•准备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和守信的案例分析,以便进行课堂讨论和拓展学习。
•准备相关的练习题和测试题,以便进行课堂练习和评估。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收集有关守信的格言、故事或案例,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讨论。
•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课堂内容和重要知识点。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展示与守信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问:“你们认为什么是守信?你认为守信对于个人和社会有什么重要意义?”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和经历。
•教师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篇关于守信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主人公是如何做到守信的吧!”2.学习新课(30分钟)(1)整体感知(5分钟)•教师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我不能失信教案(模板)

我不能失信教案我不能失信教案1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感受到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品质。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课前准备发动学生寻找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讲学生课前收集到的宋庆龄的故事——二三事2、从故事中你了解到什么?你知道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3、学生阅读“资料袋”,然后提问:从资料袋里你知道了什么?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她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重点读读几个难读的词语。
3、讨论疏解: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爸爸伯伯家宋庆龄妈妈小珍c.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
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三、分角色朗读,走进人物的内心。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
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找出你认为宋庆龄守信的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3、交流点拨。
重点交流并指导朗读。
“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
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
伯伯家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啦!伯伯还说准备送她一只呢!”“不行!不行!小珍不定期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不,妈妈。
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明天见到她时,可以道歉;可是我并没有忘记,我不能失信啊!”4、分角色体验情境。
分角色朗读分小组自由练读组内赛读四、讨论深化1、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宋庆龄做得对不对?2、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后有何感想。
8、我不能失信_教案教学设计_2

8、我不能失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面获得启示。
3、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练习导入1、口头找反义词练习:前进──简单──谦虚──寒冷──谁能说出这个词的反义词:板书:守信──谁能用它们说说话2.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一起读课题。
二、走近宋庆龄在课文中,这句话是谁说的?可见她是一个怎样的人?知道宋庆龄的事吗?默读“资料袋”里的内容。
三、初读课文1、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写的就是这位伟大女性小时候的事,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拼音,读到不顺畅的地方多读几遍,把课文读流利。
2、检查生字,出示:宋耀如解释歉意等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4、讨论交流,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1)老师考考大家,是否仔细读课文了,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2)故事中出现了几个人物?板书:爸爸伯伯宋庆龄妈妈小珍5、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根据他们之间的联系说说发生了什么事呢?再读课文,跟同桌讨论说一说。
指名说。
四精读课文,感受宋庆龄诚实可贵的品质。
1、默读自悟:可见宋庆龄小时候是多么守信,默读课文,把你认为能说明宋庆龄守信的语句找出来画上“──”。
2.交流点拔:引导学生抓住以下重点内容进行讨论交流并指导朗读:你们从哪儿看出来的?出示句子:a“‘不行!不行!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
”哪里表现出了小庆龄守信用?庆龄认为什么不行?为什么不行?可见小庆龄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他人着想、守信的人)指导朗读,读出宋庆龄为小珍着想不愿意失信的语气。
b、“不,妈妈。
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明天见到她时,可以道歉;可是我并没有忘记,我不能失信啊!”妈妈建议她干什么?宋庆龄认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道歉?忘记了,道歉是无意的,如果没忘记去道歉就是怎么样的表现?(失信,而且是明知故犯的失信这种情况更严重。
8我不能失信教案

8* 我不能失信(新授课) 主备教师:陈景明 复备教师: 审核人: 一、 主要内容 这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全家准备到父亲的一位朋友家去。可是宋庆龄想起要在当天教朋友小珍叠花篮,虽然父亲和母亲都劝她改天再教,可是宋庆龄还是留了下来,履行了自己的诺言。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一是要使学生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在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面获得启示;二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本文作为略读课文,学习时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就自己的阅读感受与同学进行交流,与人分享阅读成果,感受阅读的乐趣,提高阅读能力。 重点:小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是本文的重点内容,而如何使学生透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难点:小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是本文的重点内容,而如何使学生透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三、课标要求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会了一些朗读的形式,如:自由读、感情朗读、分角色读等,初步达到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初步学会略读、默读等读书方法,引导学生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把握各段的主 要内容,并加强读书积累的指导。有主动交际的欲望,但口语表达能力还有待于加强,本单元要学习讲述名人故事,情节要完整,内容较为具体。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二、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评价方式 针对目标1:通过指名读书的方式检测学生是否能达到有感情朗读。 针对目标2:让学生读过课文后看是否能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针对目标3:通过课堂交流检测学生是否能说出学习后的感受。 四、教学准备 学生寻找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 五、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有好朋友吗?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你的好朋友? 学生畅所欲言,当有人说出守信用时,板书。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对好朋友之间守信用的故事。板书课题,解释题意:“信”指什么?“失信”是什么意思? 二、自主学习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疏解: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c.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三、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小组进行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四 巩固延伸. 1、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宋庆龄做得对不对? 2.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本文后有何感想。 3.小结: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以后大家也能像宋庆龄一样重诺言,守信用。 五、课后延伸 写一写,读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 六、板书设计 8*我不能失信
《我不能失信》优质课教案 (部编本三年级下册)

《我不能失信》优质课教案(部编本三年级下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本课“耀、庆”等5个生字,培养主动识字的习惯。
2.默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默读课文,合作交流讨论。
2.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获得启示。
重点难点 1.使学生透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2.通过重点句子的分析,感受人物的可贵品质。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有好朋友吗?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你的好朋友?学生畅所欲言,当有人说出守信用时,板书。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对好朋友之间守信用的故事。
板书课题,(板书:我不能失信)解释题意:“信”指什么?“失信”是什么意思?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默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读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把自己新学到的生字词读给同桌听一听出示词语:(课件出示2:出示词语)叠花篮、解释、歉意、道歉盼着(2)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学习生字。
(1)(课件出示3:生字田字格课件:)耀庆盼歉叠自由读,指名读,师生纠正读音:注意读准:前鼻音“盼歉”,后鼻音“庆”。
(2) 识记生字4.你是如何识记这些字的?(1)熟字加偏旁:“广+大=庆”“目+分=盼”“兼+欠=歉”(2)猜谜语:“鸦背夕阳红”谜底是“耀”。
(3)形近字比较:桑一叠歉一谦(4O读生字词(以多种形式,如猜读、“开火车”读等。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师帮生,或生生互助,解决每个短文中不理解的词义,如:(课件出示4:出示词语解释)①失信:违背协议或诺言,丧失信用。
②道歉:为不适当或有危害的言行承认不是;承认使人委屈或对人无礼,同时表示遗憾。
③歉意:抱歉的心意。
④后悔:为了过去的作为或为了没有做到的事而感到懊悔。
《我不能失信》教案

8 *《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宋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能通过人物的对话、表情和动作来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寻找、搜集与宋庆龄有关的课外资料 教学方法:朗读、思考、感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谈话交流:引导学生读课前提示,回顾几位名人,引出“宋庆龄”。 2.学生自由交流课前所了解到的关于宋庆龄的资料。 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导入新课。(题目中的“我”是谁?这句话是谁说的?) 二、初读感知 1.出示读书要求,按照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2.词语复习(读准“耀、释、扑空”等词)。 3.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4.默读课文,讨论疏解。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b.文中讲到了几个人? c.以同桌为单位,围绕课文前面导语中提到的“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展开交流。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三、感悟文章。 1.品析课文。 (1)读了课文,你觉得哪些地方让你佩服宋庆龄? 2.全班交流 a“爸爸,我昨天和小珍约好了,今天她来我们家,我教她叠花篮。”庆龄说。 (让学生体会宋庆龄是多么想去伯伯家,多么想去看看那些可爱的鸽子。如此想去却不能去,表明了宋庆龄为守信用作出的牺牲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b“不行!不行!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 (因为她已经认识到答应别人的事情就要坚持做到,不失言。虽然明天教小珍也行,但让她扑空回事自己对不起小珍。) c“不,妈妈。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明天见到她时,可以道歉;可是我并没有忘记,我不能失信啊!” (因为她明明已经想起了却没有假装忘记,她比较诚实。) 3. 师:能否在宋庆龄说的每句话中恰当地加上一个表示语气的词?指名读,同桌读,各自读读出不同的感受。 (为难、扫兴、大声说、坚决、冷静、理智……) (2)分角色朗读,师读父亲、母亲的话,学生读宋庆龄的话。 4.出示文中三个句子: ·父亲见庆龄停住了脚步,奇怪地问:“庆龄,你怎么不走啦?” ·“爸爸,我昨天和小珍约好了,今天她来我们家,我教她叠花篮。”庆龄说。 ·“我明白了,我们的庆龄是个守信用的孩子。”妈妈望着庆龄笑了笑,说,“那你就留下来吧!” (1)齐读这三句话,指名读。 (2)你发现了什么?(引号的作用) (3)从这一系列的语言和动作中,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庆龄是个 的人。 5.积累关于诚实守信的名言警句。 6.同学们,本单元的习作就是写一个你熟悉的人。那么,要想使你写的人也能像宋庆龄这样特点鲜明,大家一定要注意描写这个人物的语言、动作。 7.人物对话,片段欣赏。指导写作,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写人物品质。 四、布置作业
我不能失信一等奖创新教案

我不能失信一等奖创新教案20.我不能失信教学目标1.认识“耀、庆”等5个生字。
2.能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结尾处宋庆龄的话,体会并学习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核心素养】文化自信:学生感受到小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在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并在待人处事上得到有益的启发。
语言应用: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思维能力:透过对话和动作来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体会人物可贵品质。
审美创造:通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面获得启示。
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透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难点:通过重点句子的分析,感受人物的可贵品质。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明确目标(一)课前小练兵1.本单元的主题是“多彩童年”。
儿童诗《童年的水墨画》勾勒出一幅幅儿童生活的欢乐画卷,儿童文学家秦文君的《剃头大师》和著名作家冰心的《肥皂泡》,展现了童年生活的趣味。
看看你是否还记得这些课文的内容,请看题目。
①以下哪一个活动不是《童年的水墨画》提到的?()A.采蘑菇B.放风筝C.钓鱼D.戏水②剃头大师指的是谁?()A.老剃头师傅B.表弟小沙C.“我”③对“一个大球会分裂成两三个玲珑娇软的小球,四散分飞。
”这个句子所表达的情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好奇B. 期待C. 喜爱](老师读题并相机出示答案:B C C)你答对了吗?如果答对了,表扬一下自己;如果没答对,就得赶紧复习课文内容,查漏补缺,温故知新。
(二)确定学习目标1.今天,我们将学习本单元第四篇课文《我不能失信》,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请看本课的学习目标。
①认识“耀、庆”等5个生字。
②能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结尾处宋庆龄的话,体会并学习人物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2.这是本课的“阅读提示”。
请跟老师一起朗读。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要做到时时处处守信并不容易。
小学课文《我不能失信》教案设计

小学课文《我不能失信》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宋庆龄奶奶诚实守信的美好品质。
1.2学习课文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1.3学会通过课文插图、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2通过朗读、默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
3.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宋庆龄奶奶诚实守信的美好品质。
1.2学习课文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2.教学难点:1.1理解“我不能失信”的含义。
1.2通过课文插图、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板书课题《我不能失信》,引导学生关注课题,提问:你们知道“失信”是什么意思吗?2.初读课文2.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2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发音错误。
3.精讲课文3.1教师带领学生逐段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2讨论课文中宋庆龄奶奶诚实守信的美好品质,引导学生从中受到启发。
3.3学习课文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4.深入阅读4.1学生自选段落进行默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5.课堂活动5.1分组讨论:如何做到诚实守信?6.课堂小结6.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表示要做到诚实守信。
四、课后作业1.家庭作业:1.1抄写课文生字词,熟读课文。
1.2家长监督孩子完成作业,签字确认。
2.拓展作业:2.1收集关于诚实守信的故事,下节课分享。
2.2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故事,提高表达能力。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学习《我不能失信》,使学生认识到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品质。
2.课堂活动丰富多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4.课后作业布置合理,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8、《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词。
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情感态度
1、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受到诚信教育。
2.、与人相处,要讲诚信,诚信是人的立足之本。
教学重点
理解小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的内容。
教学难点
如何使学生通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课前准备
发动学生寻找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
课时安排:1.5课时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有好朋友吗?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你的好朋友?
学生畅所欲言,当有人说守信用时,板书。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庆龄和好朋友之间守信用的故事。板书“失信”,解释题意:“信”指什么?“失信”是
什么意思?
二、初读感知
1、生轻声自读课文,借助括号里的注音拼读生字,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疏解:
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2)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爸爸 伯伯家
宋庆龄
妈妈 小珍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上午要
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坚持留了下来。
三、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
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挑三个小组进行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四、深入探究
1、小庆龄想不想去伯伯家?你是从文中哪些词句中得出结论的?(把握关键字词句)
2、她那么想去,出门时为什么停住了脚步?
3、爸爸妈妈是怎样劝说她的?她的态度怎样?(把握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
4、文中最后写道妈妈和庆龄都笑了,他们笑的是什么呢?(妈妈为自己有这样一个懂事守信的孩子高兴,
2
庆龄为自己是个诚实守信的孩子而笑)同学们觉得这样的庆龄懂事吗?
(生答)看来大家都肯定小庆龄诚实守信的行为,
5、俗话说得好“一诺值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大家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如果一个诚实守信的小庆龄就站
在我们面前,你有什么话要对她说吗?(生自由回答)很好,那其他同学呢?
大家畅所欲言,不仅仅只是对庆龄,你也可以和小珍说话,和庆龄的爸爸妈妈交流说说你想对他们说的话。
那同学们能不能做到像庆龄一样守信用,重诺言?(能)这声音不够坚定啊,再来一遍(能)很好,老师也相信
6、在学习了这篇课文之后大家都有所启发?
*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做人做事都应该说到做到,说话算话;
*诚实守信能得到朋友的信任和尊重;
*与人相处,要讲诚信,诚信是人的立足之本。
五、交流讨论
1、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宋庆龄做得对不对?
2、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本文后有何新的感想?
3、小结: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诚信是人的立足之本。我们以后也能
像宋庆龄奶奶一样,做一个重诺言,守信用的人。
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资料链接
有关“诚信”的格言
1、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子夏(春秋)
2、言必信,行必果。 ——孔子(春秋)
3、一言为重百金轻。 ——王安石(宋代)
4、欲信人,必先有信。 ——吕不韦(秦朝)
5、固定于民,民定于信。——司马光(北宋)
小结:一个人也只有诚实守信才会取得别人对你的尊重和信任,有了诚实守信才可以拥有长久
真诚的友谊。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到(题目,我不能失信)很好,那同学们还记不记得今天上课前,
同学们和老师说好的以后要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发现问题,勇于探索的这个约定?(记得)你们
是不是不能失信于老师啊?(是)我们一定要做到(“我不能失信”)很好,老师相信同学们也一
定不会失信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