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复习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中考一轮复习--教材梳理--第1课时 成长的节拍(复习课件)
5.努力的内涵。 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不服输的坚忍和失败 后从头再来的勇气,是对自我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的 不懈追求。
【易误提醒】“只要付出努力,梦想必会实现”的观点 是错误的。努力可以拉近现实与梦想的距离,助力梦 想的实现,但有时候,因梦想脱离现实等因素,努力 过后,梦想并未实现。
第二课 学习新天地
不骄傲也不自卑; 对自己更为客观、完整、
②能帮助我们调节和控制 清晰的认识。
自己的行为
4.如何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
①要重视他人的态度与评价,但也要客观冷 态度 静分析,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
②用理性的心态面对他人的评价 方法 ①用心聆听;②勇于面对;③平静拒绝
【易误提醒】
考点5 做更好的自己 (教材七上P31~36)。
3.如何做更好的自己? (1)要学会接纳和欣赏自己。 (2)扬长避短。 (3)主动改正缺点,完善自我。 (4)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 (5)在和他人共同生活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在为他人、为
社会带来福祉的过程中实现。
4怎样激发自己的潜能? (1)珍视自己的兴趣爱好,专注自己喜爱的领域。 (2)广泛参与多方面的活动,发现他人和社会对自己的需
1我们应怎样接纳自己? (1)要接纳自己的全部。(优点、不完美;性格、身材、相
貌;现在、过去) (2)接纳自己,需要乐观的心态,更需要勇气和智慧。
【易误提醒】
2.我们应如何欣赏自己? (1)欣赏自己的独特、优点、努力和自己为他人的奉献。 (2)欣赏自己,不是骄傲自大,也不是目中无人,而是成
长道路上面对压力与挫折的自我鼓励与自我奋进。 (3)欣赏自己的同时,善于向他人学习、与他人合作。
2.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学习的意义/为什么说学习点 亮生命)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三单元第13课《复习(第1课时)》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三单元第13课《复习(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三单元第13课《复习(第1课时)》,主要是对第三单元的内容进行复习。
第三单元主要包括了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以及整数大小的比较。
本节课通过复习,使学生对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和整数大小的比较有更深的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和整数大小的比较,但是在运算速度和准确性上还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也需要进一步的激发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和整数大小的比较。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和整数大小的比较。
2.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练习、讨论、游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包括加减法运算和整数大小比较的题目和答案。
2.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学生的练习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提问,引导学生回顾第三单元的内容,包括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和整数大小的比较。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一些加减法运算和整数大小比较的题目,让学生进行回答。
同时,教师进行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加减法运算和整数大小比较的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给予鼓励和表扬。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一些综合性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解答。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讲解和解析。
5.拓展(5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一些拓展性的题目,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13《复习(第1课时)》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13《复习(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13《复习(第1课时)》主要是对前两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包括加减法运算、认识货币、长度单位、时间单位等。
本节课通过复习使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运算、认识货币、长度单位、时间单位等基本知识点,但部分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困难。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方面也存在差异。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巩固加减法运算、认识货币、长度单位、时间单位等基本知识点,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加减法运算、认识货币、长度单位、时间单位的实际应用。
2.难点: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分组合作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黑板、粉笔、练习本等。
2.学具:学生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本节课将要复习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回顾加减法运算、认识货币、长度单位、时间单位等基本知识点。
2.呈现(10分钟)通过出示一些实际情境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其中的数学信息。
例如,展示一幅购物场景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图片中物品的价格、数量以及需要支付的金额。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一些实际的操作活动。
例如,每组发放一些虚拟的货币,让学生进行购物活动,练习计算总价、找零等。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可以包括加减法运算、认识货币、长度单位、时间单位等方面的内容。
5.拓展(5分钟)出示一些综合性的题目,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第十一课 确立人生目标 第1课时 探问人生目标 复习训练(课件)
D. ①②④
答案:A
1 2 3 4 5 6 7 8 9 10
9. 鲁迅深刻认识到中国处境之难,弃医从文,立志拿起文学 武器唤醒国人。这启示我们( C ) A. 需将远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 B. 正确的人生目标相对较稳定和持久 C. 结合国家的需要来确立人生的目标 D. 年少时可以不用确立人生奋斗目标
2. 确立人生目标的意义(原因): (1)人生目标体现着人在社会实践中对未来的向往和追 求,决定着人生道路的 发展方向 。
(2)正确的人生目标会带来稳定而持久的内在 激励 , 让我们排除干扰,克服困难,坚定前行,少走弯路, 指引我们走上 正确的人生道路 。
3. 人生目标的构成(分类): (1) 长远 目标。(长期、终生奋斗的目标) (2) 近期 目标。(短期、阶段性的目标)
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
过得不如意,并且常常抱怨他人和社 没有目标 27%
会,认为自己缺乏机会
1 2 3 4 5 6 7 8 9 10
以上调查结果表明( B ) A. 缺乏挫折磨炼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 B. 不同的目标和理想可以造就不同的人生 C. 只要将理想转化为清晰的目标就能成功 D. 在选择成才目标时要符合社会发展要求
1 2 3 4 5 6 7 8 9 10
4. 【易错题】下面漫画主要启示我们( C ) A. 人生目标指引我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B. 人生道路的关键性选择要方向正确 C. 人生目标决定着人生道路的发展方向 D. 要善于更换目标,不断超越自己
1 2 3 4 5 6 7 8 9 10
5. 下列目标中属于长远目标的是( A ) A. 小明长大后想当一名工程师 B. 小丽说这学期她要学会做饭 C. 小林的妈妈希望小林长大后当医生 D. 小华想加入围棋社学习围棋
第1课时:《二次根式》知识点总结复习(学生版)
《二次根式》题型分类知识点一:二次根式的概念【知识要点】二次根式的定义: 形如的式子叫二次根式,其中叫被开方数,只有当是一个非负数时,才有意义.【例1】下列各式1)22211,2)5,3)2,4)4,5)(),6)1,7)2153x a a a --+---+, 其中是二次根式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1、下列各式中,一定是二次根式的是( ) A 、a B 、10- C 、1a + D 、21a+2、在a 、2a b 、1x +、21x +、3中是二次根式的个数有______个【例2】若式子13x -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1、使代数式43--x x 有意义的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3B 、x ≥3C 、 x>4D 、x ≥3且x ≠42、使代数式221x x-+-有意义的x 的取值范围是3、如果代数式m nm 1+-有意义,那么,直角坐标系中点P (m ,n )的位置在(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例3】若y=5-x +x -5+2009,则x+y=1、若11x x ---2()x y =+,则x -y 的值为( ) A .-1 B .1 C .2 D .32、若x 、y 都是实数,且y=4x 233x 2+-+-,求xy 的值3、当a 取什么值时,代数式211a ++取值最小,并求出这个最小值。
1.已知a 是5整数部分,b 是 5的小数部分,求12a b ++的值。
2.若7-3的整数部分是a ,小数部分是b ,则=-b a 3 。
3.若172+的整数部分为x ,小数部分为y ,求y x 12+的值.知识点二:二次根式的性质【知识要点】1. 非负性:a a ()≥0是一个非负数. 注意:此性质可作公式记住,后面根式运算中经常用到.2. ()()a aa 20=≥. 注意:此性质既可正用,也可反用,反用的意义在于,可以把任意一个非负数或非负代数式写成完全平方的形式:a a a =≥()()203. a a a a a a 200==≥-<⎧⎨⎩||()() 注意:(1)字母不一定是正数. (2)能开得尽方的因式移到根号外时,必须用它的算术平方根代替.(3)可移到根号内的因式,必须是非负因式,如果因式的值是负的,应把负号留在根号外.4. 公式a a a a a a 200==≥-<⎧⎨⎩||()()与()()a aa 20=≥的区别与联系 (1)a 2表示求一个数的平方的算术根,a 的范围是一切实数. (2)()a 2表示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平方,a 的范围是非负数. (3)a 2和()a 2的运算结果都是非负的.【例4】若()22340a b c -+-+-=,则=+-c b a .1、若0)1(32=++-n m ,则m n +的值为 。
第十一章 三角形复习整理 (第1课时 知识要点)数学八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课件(人教版)
解:延长BC交OD于点M,如图所示.
∵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
∴∠OBC+∠MCD+∠CDM
=360°-225°=135°.
M
∵∠BOD+∠OBC+∠MCD+∠CDM=180°,
∴∠BOD=45°.
针对练习
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4,另一边长为8,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
为 (C ) A.16
B.20或16
C.20
D.12
2.若(a-1)2+|b-2|=0,则以a,b为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5 .
考点二 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 例3. 如图,D是△ABC的边BC上任意一点,E、F分别是线段AD、CE的中
∠1=∠2=(180°-108°)÷2=36° ∠3=∠4=∠1=∠2=36°, ∴ ∠CAD=∠BAE-∠1-∠3=108°-36°-36°=36°.
课堂练习
1.长度分别为2,3,3,4的四根细木棒首尾相连,围成一个三角形(木
棒允许连接,但不允许折断),得到的三角形的最长边为( B )
A.4
B.5
知识四 三 角 形 的 高 、 中 线 与 角 平 分 线
2.三角形的中线: ① 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② 两个三角形的周长的差等于这两个三角形另两边的差. ③ 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重心)
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A
B
D
∵ ∠ ABD= ∠ CBD
∴ AD是△ABC的角平分线
B
D
C
A EC
知识五 三 角 形 的 内 角 和 与 外 角 的 性 质
1.三角形的内角和: ①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②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A A
B
C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简易方程 整理和复习 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简易方程整理和复习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简易方程整理和复习第1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掌握简易方程的解法和应用。
教材中包含了简易方程的定义、解法以及实际应用案例。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基本知识,对于方程的概念和解法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存在着对方程的理解不够深入、解题方法不够灵活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方程的内涵,提高解题的灵活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简易方程的解法,能够运用简易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整理和复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简易方程的解法及其应用。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简易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引导法、实践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过程。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知识,了解简易方程的概念和解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出简易方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呈现教材中的简易方程及其解法,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简易方程解法的掌握情况。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如何运用简易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考复习资料 第1课时 物体的质量
第1课时物体的质量一、考纲要求1.知道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是物体自身的一种物理属性.2.熟悉质量的常用单位;能估测一些物体的质量.3.知道天平的构造和使用方法;能正确调节与使用托盘天平.4.会利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掌握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二、知识梳理物体的质量:1)质量:(1)质量的定义―物体含有 .(2)质量的性质―质量是物体自身的,当物体的、、发生改变时,它的质量 .(3)质量的国际单位:,其它单位:等,它们的换算关系是:1t=kg= g=mg(4)质量的测量工具有:、等.2)天平的使用:(1)调节: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并将游码移至横量标尺左端的上,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尖对准分度盘线,这就表示天平平衡了.在调节横梁平衡的过程中,若发现指针在分度盘中线偏右应_________________,若发现指针在分度盘中线偏左应_______________;(2)测量物体质量时,应将物体放在天平的,砝码放在天平的,移动,使指针对准分度盘的中线,此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与之和.称量的过程中调节横梁平衡时,若发现指针在分度盘中线偏右应_______________,若发现指针在分度盘中线偏左应__________________.三、巩固练习1.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登月仓从地球到月球上,质量没变.B. 一杯水结冰后体积增大,质量没变C. 玻璃杯打碎后,形状发生了变化,质量没变D. 1kg铁的质量比1kg棉花大.2.在调节托盘天平时,发现指针偏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那么,为了调节天平平衡,正确的方法是:( )A.调节游码位置;B.将横梁右侧平衡螺母向右调节;C.将横梁右侧平衡螺母向左调节;D.将左右托盘对调.3.下列关于天平使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测物体质量时,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或右盘时,对测量结果无影响B.不管多大的物体都可以用天平称它的质量C.不管是化学药品还是潮湿的物体都可直接放在天平托盘里称量D.用摄子往托盘里加减砝码时要轻拿轻放4. 感受身边的物体:质量为1.5×104mg的物体,可能是( )A. 你的电脑B. 你的课桌C. 你的钢笔D. 你的质量5. 托盘天平横梁上都有标尺和游码,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是( )A. 相当于向左调节平衡螺母B. 可代替指针用来指示平衡C. 相当于在左盘中加小砝码D. 相当于在右盘中加小砝码6. 用天平称一粒米的质量,下列说法中简单而又比较准确的是 ( )A. 先称出100粒米的质量,再通过计算求得.B. 把1粒米放在一只杯子里,称出其总质量,再减去杯子的质量.C. 把1粒米放在天平上仔细测量.D. 先称出20粒米的质量,再通过计算求得.7.在用天平测量质量时,如果所用砝码磨损,则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如果砝码上沾有油污,则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如果调节天平没有将游码放到左端“0”点,则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 (填偏大、偏小、不变).8.一块冰全部熔化成水,它的质量_____,体积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9.某学生使用天平称物体质量时,不小心把物体和砝码的位置搞错了,天平平衡时,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为32g,游码的标志为3.3g,则该物体的实际质量为______g.四、达标测试一、填充题:1.物体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质量为1kg的冰全部熔化为水时,其质量(填“大于”、“等于”、“小于”)1kg.2.在下列数字的后面分别填上恰当的单位:(1)一个苹果的质量约140 ;(2)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50 ;(3)一张邮票的质量约为67.5 ;(4)一个篮球的质量约为0.75 .3.用托盘天平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时有下列步骤,请按正确顺序排列;A.将数十枚大头针放在天平的左盘里,砝码放在右盘里B.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的横梁平衡C.数出盘内大头针的数目,计算出一枚大头针的质量D.移动游码,使横梁平衡E.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观察天平的量程和标尺的分度值F.计算数十枚大头针的总质量,即m物=m码+m游.二、选择题:AB C D4.质量为1.5kg的物体被拿到月球上后,其( )A.质量将大于1.5kgB.质量将等于1.5kgC.质量将小于1.5kgD. 无法判断5.质量相同的木块和铁块相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的体积较大,所含的物质较多B.铁块较重所含的物质较多C.木块和铁块的质量相同,所含的物质多少相同D.两种不同物质无法比较它们所含物质的多少.6.质量为6.0×106mg的物体可能是( )A.一只苹果B.一只鸡蛋C.一个人D.一辆卡车7.在对天平进行调节平衡时,游码放在零刻度线时,指针向左偏,下列做法能使天平平衡的是( )A.旋转横梁左端螺母向左移B旋转横梁右端螺母向左移C旋转横梁左、右端螺母向右移 D.在左盘中放小砝码8.用托盘天平不能测量物体的质量,测量过程中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相当于( )A.向左调节平衡螺母B. 向右调节平衡螺母C.往右盘增加砝码D. 往右盘减少砝码6.用托盘天平不能测量出一只乒乓球的质量,原因是( )A.一只乒乓球没有质量B.一只乒乓球的质量小于托盘天平所配砝码的质量C.一只乒乓球的质量小于托盘天平标尺的分度值D.一只乒乓球的质量大于托盘天平的最大测量值7.下列是小明使用天平的几点做法,其中正确的是( )A.测量前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B.调节横梁平衡时,游码可不在零刻度处C.用手直接加减砝码D.所测物体质量可以超过天平最大测量值。
中考物理复习第1课时 磁现象 磁场电磁铁
第十六讲电与磁河北五年中考命题规律年份题号题型考查点及如何考查分值总分2019 17 选择题磁场、电流的磁场、电磁间的相互作用 2 2 2018 20 选择题磁感线、地磁场、电磁继电器 3 32017 16 选择题磁极间的作用规律、电磁感应、电流的磁效应、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2 22016 20 选择题磁场的方向,通电螺线管,电动机和发电机 3 32015 15 选择题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判断螺线管极性与电流关系)14 24 填空及简答题电磁感应 3由表可知,本讲知识在河北近五年中考中每年必考,主要考查电磁感应现象、奥斯特实验、安培定则和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等知识点,考查形式比较稳定,以选择题和填空及简答题为主,实验探究题中也偶尔出现。
预计2020年河北中考可能在选择题中考查磁现象的辨识,在填空及简答题中考查安培定则的应用、电磁铁、电动机和发电机,考查分值为2~4分。
在复习时,需关注“以热敏电阻和电磁继电器组成的控制电路”的相关题型。
第1课时磁现象磁场电磁铁核心知识梳理磁现象磁性物体能够吸引__铁、钴、镍__一类物质(吸铁性)的性质磁体定义具有磁性的物体分类按获取方式分:__天然__磁体和__人造__磁体按磁性保持时间分:__软__磁体和__硬__磁体性质磁体具有磁性磁极定义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名称__南(S)__极和__北(N)__极作用同名磁极相互__排斥__,异名磁极相互__吸引__磁化定义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在__磁体__或__电流__的作用下获得磁性的现象【提示】(1)一个磁体有且只有两个磁极。
(2)物体与磁体相互排斥,其一定具有磁性;物体与磁体相互吸引,其不一定具有磁性。
磁场(2016、2017、2018年考查)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__磁力__的作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方向规定在磁场中某点的小磁针静止时__北极__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的磁场方向特征在磁体外部,磁感线从__N__极出发回到__S__极在磁体内部,磁感线从__S__极出发回到__N__极几种磁体磁感线分布图地磁场定义地球周围存在的磁场分布地磁南极在地理__北__极附近,地磁北极在地理__南__极附近磁偏角最早由我国宋代的学者__沈括__记述【提示】(1)磁场是真实存在的,人们为了形象地描述磁场,参照铁屑落在磁体周围所呈现的形状绘制了磁感线。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第1课时)》主要是对第一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内容包括加减法的运算规则、100以内数的认识、比较大小、序数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则,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能够比较大小,并用序数表示。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对100以内的数有所认识,但部分学生对加减法的运算规则运用不够熟练,对比较大小和序数的理解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则,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
2.培养学生能够比较大小,并用序数表示。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加减法的运算规则,100以内数的认识,比较大小,序数的表示。
2.教学难点:加减法的运算规则的灵活运用,比较大小和序数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通过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中思考,在交流中提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2.教学道具(如小卡片、小动物图片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加减法游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老师出示一张小卡片,上面有一个数字,学生需要说出一个数字,使得这两个数字相加的结果是一个特定的数。
例如,老师出示数字3,学生需要说出数字4,使得3+4=7。
2.呈现(10分钟)老师通过PPT呈现100以内的数,让学生认识这些数,并能够比较大小。
例如,呈现数字23和35,让学生判断哪个数字更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内的加减法运算和比较大小练习。
例如,每个小组发放一些小卡片,上面有不同的数字,小组成员需要进行加减法运算,并比较结果的大小。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8单元《期末复习》(第1课时)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8单元《期末复习》(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8单元《期末复习》(第1课时)主要是对本册书内容的回顾与总结。
本节课的内容涵盖了整数的加减法运算、几何图形的认识、时间与货币单位的学习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整个学期的数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掌握,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方法,对几何图形、时间与货币单位等也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期末复习阶段,学生可能会出现对知识点的遗忘、对运算方法的混淆等情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对整数的加减法运算、几何图形的认识、时间与货币单位的学习等内容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掌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对整个学期的数学知识进行回顾与总结。
2.难点:针对不同知识点,运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复习,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主复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
2.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相互解答疑问,共同提高。
3.教师引导: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引导学生运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复习。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复习。
2.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本学期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整数的加减法运算、几何图形的认识、时间与货币单位的学习等。
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
3.操练(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每组选择一个知识点进行操练,如整数的加减法运算、几何图形的绘制等。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第1课时四则运算的意义及其关系、运算定律PPT
商不变:a÷b÷c=a÷c÷b。
(四)运算律和运算性质
1.①316+59=375 ②375÷3=125 ③125×16=200
(4)下面是小明和小兵的计算方法,说说他们
各用了什么运算律。
加法结合律 316+59
=316+(50+9)
作乘法。 ②各部分的关系:
25 × 8 = 200 因数×因数=积 积÷因数=另一个因数
(一)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关系: ①意义:已知两个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
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作除法。 ②各部分的关系:
375 ÷ 3 = 125 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除数=商 商×除数=被除数
375 - 59 = 316 被减数-差=减数 被减数-减数=差 差+减数=被减数
(一)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①316+59=375 ②375÷3=125 ③125×16=2000
(1)根据第①个算式,先说说加法与减法的关系, 再分别写出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
加、减法的关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加法算式:59+316=375 减法算式:375-59=316或375-316=59
位置,商不变:a÷b÷c=a÷c÷b。
重点解析 (一)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①316+59=375 ②375÷3=125 ③125×16=2000 (1)根据第①个算式,先说说加法与减法的关系, 再分别写出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
教材第104页第1(1)题
(一)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三单元第12课《复习(第1课时)》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三单元第12课《复习(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复习(第1课时)》,主要对第三单元的内容进行复习。
第三单元主要学习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本节课通过复习,使学生巩固和掌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但在运算速度和准确性上还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对复习效果有很大影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巩固和掌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提高计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教学难点:快速准确地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游戏教学法,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加法和减法运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采用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素材,如PPT、练习题、游戏道具等。
2.布置教室,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准备教学视频或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出本节课的复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呈现第三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包括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已学的知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加法和减法运算。
游戏结束后,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答案展示和讲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加法和减法知识进行解决。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单元《整理与复习》(第1课时)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单元《整理与复习》(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单元《整理与复习》(第1课时)主要是对本册书中的第一单元到第八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复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已学的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第一单元到第八单元的知识点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复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对某些知识点掌握不扎实,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可能存在对复习课的兴趣不高,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现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对第一单元到第八单元的知识点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掌握,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复习、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对第一单元到第八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复习。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复习,提高学生的复习效果。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复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复习课本,梳理知识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合作交流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复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例题的讲解,使学生对知识点有更深入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复习课件,梳理第一单元到第八单元的知识点。
2.准备典型例题,用于讲解和巩固知识点。
3.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复习课件,引导学生回顾第一单元到第八单元的知识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例题,引导学生分析、解答。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对知识点有更深入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复习心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复习效果。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第1课时 整理与复习(1)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第1课时整理与复习(1)一、教学目标1.记忆并掌握六年级上学期的数学知识点;2.建立学生数学思维的框架,并培养其数学逻辑思维,形成自己的解题方式;3.激发兴趣,培养对数学的热爱,并能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整理与复习六年级上学期的数学知识点。
三、教学方法1.授课讲解:对各个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2.互动交流:通过对学生的提问,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3.经验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经验,共同探讨。
四、教学重难点整个教学过程中,围绕六年级上学期的数学知识点展开。
在教学中,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1.思维逻辑能力的训练;2.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复习——整理知识点在之前老师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六年级上学期的所有知识点。
现在,老师将让学生精细布置知识板块,并对已经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对已经掌握得不太好的知识点重新学习。
老师负责解答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疑惑。
第二步: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老师将分别以数学知识点为对象进行课堂练习。
通过认真分析,学生们可以将课堂学习应用到生活实践中。
第三步:反思——课后练习课堂上,学生们必将会提出各种班级中遇到的数学问题,老师需注意及时纠正和指导。
学生们在课后回顾,并针对自己不擅长的知识点进行补充巩固。
六、教学评估教学评价要持续进行,以确保学生们掌握了知识点,使用数学技巧解决问题,并能够应用数学于生活实践中。
评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课堂练习: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2.作业分析:通过作业检测学生的巩固情况,及时反馈;3.总结:总结学习过程,检测教育教学目标是否已经达成。
七、教学反思整合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打好基础,是目前教育制度的发展方向。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出题,挖掘学生优点,并为其扫清障碍。
在保持趣味性的同时,要注重思维缜密性及完备性,营造高效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享受到数学的美妙。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单元《整理与复习》(第1课时)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单元《整理与复习》(第1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单元《整理与复习》(第1课时)的主要内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四则混合运算、几何图形、测量和方程等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复习和整理已学过的知识,使学生对四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教材中安排了丰富多样的练习题,旨在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准确性和灵活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四年级上册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大量的数学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一些概念的理解、运算的准确性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等方面仍存在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复习和整理,使学生对四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准确性和灵活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教师引导,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和魅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复习和整理,使学生对四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概念的理解、运算的准确性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等方面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复习和整理的过程中,自主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练习题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的回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复习:学生自主梳理四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
电场复习课第1课时电荷守恒库仑定律一电荷1正负电荷
如图所示,实线表示匀强电场的电场线, 虚线表示带正电微粒射入此电场后的运动轨迹, A、B为先后经过的轨迹上的两个点,试判断以 下物理量:( ) (1) 场强方向的方向 (2) 比较电荷在AB两点的电势能的大小 (3) 比较电荷在AB两点的速度大小
B
A
练习《会考标准释疑》P80.29-32题
《电场》复习课第3课时
O
B
A
练习《会考标准释疑》P77.15题
请同学们总结出该类题型的规律。
《电场》复习课第2课时
场强 电势 电势差 电势能
高二物理备课组
2004.5.18
一.场强
1.判断和计算电场强度大小的方法: (1).大小由以下几种方法得到: ①由定义式E=F/q计算 ②在匀强电场中,场强处处相等且 满足E=U/d; ③在点电荷电场中利用E=kQ/r2 ④利用电场线疏密程度判断大小 (5)感应电荷的场强由等效法求得
②电场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即是该点
的场强方向
③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就是场强的方向。
例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若将放在电场中某点的电荷q改为-q,则 该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不变,方向与原来相反 B、沿电场线方向,场强一定越来越小 C、电场中某点电场线的方向,就是放在该点的 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 D、无论什么电场,场强的方向总是由高电势指 向低电势
例题(高考难度)
4.在绝缘的水平面上固定一个金属小球A,用 两端带有绝缘装置的轻质弹簧把A和另一个 金属小球B连接起来(可视为点电荷),让AB 带上同种电荷,此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1,(在 弹性限度内)如果让AB的电量减小一半,弹 簧的伸长量为x2,则两者的关系的是:( ) A.x2=x1/4 B.x2>x1/4 C.x2<x1/4 D.以上都不对
一次函数复习(第1课时)
知识结构图
变化的 建立数学模型 函数
世界
一次函数
再认识
应用
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不等式 二元一次方程组
图象 性质
知识联接
• 1、一列火车从A地前往B地,火车每小时 行驶90千米,在这一过程中变量有两个, 即___路_程_____和_时__间_______,我们可以把 ____路__程__看作__时__间___的函数,其中时间
(2)y _____不_是___(“是”“不是”)x的正比例函
数函数。
0≤X≤1250
(3)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线段
(4)函数的图象是一条:
5、弹簧挂上物体后会伸长,测得一弹簧的长 度y(cm)与所挂物体的质量x(kg)有下 面关系:那么弹簧总长y(cm)与所挂物 体质量x(kg)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当销售量 小于4吨 时,该公司亏损(收入小于成本);
(5) l1对应的函数表达式是 y=1000x
,
l2对应的函数表达式是 y=500x+2000 。
y/元
6000
5000
l1 l2
4000
3000
2000
1000
O 1 23 4 5 6
x/ 吨
刘强的爸爸带回一张电信营业厅的资费表,上面有 A、B、C三种新的手机计费标准(打电话收费,接电话 不收费) 卡名 月租费 打出时每分钟通话费
(2)求这两个函数的图象与x轴围成的三角 形的面积。
例3. 如图,l1反映了某公司产品的销售收入与销售量 的关系,l2反映了该公司产品的销售成本与销售量的 关系,根据图意填空:
(1)当销售量为2吨时,销售收入= 2000 元, 销售成本= 3000 元;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1课时 鸦片战争 课后习题练习复习课件
【解析】 1840年英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动鸦片战争,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 开放通商口岸最能体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 【答案】B
4.近代一位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
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
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
A.领事裁判权
B.居住及租地权
C.片面最惠国待遇 D.“门户开放”政策
(4)依据大事记及以上问题,请用一句话评价林则徐。 林则徐是中国历史上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C.清政府闭关锁国 D.自然经济遭到完全破坏
2.欣赏漫画有时需要运用历史知识,如图中的人物被称 为“中国禁毒第一人”,他是一位( )
A.领导抗击倭寇斗争的民族英雄 B.领导抗击荷兰殖民侵略斗争的民族英雄 C.领导抗击沙俄侵略斗争的民族英雄 D.领导禁烟运动的民族英雄 【答案】D
3.材料分析题。 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
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 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上书道光帝奏折 林则徐在奏折中就鸦片问题提出了什么主张?根据材料说 一说林则徐提出该主张的理由。
主张:严禁鸦片。理由:鸦片输入使得军队战斗力降低, 白银大量外流。
4.近代史上,英国打开中国的大门主要借助了鸦片、商品、
炮舰。其使用的先后顺序是( A )
2.1840年3月,英国对华棉织品出口商、曼彻斯特商会主席
莫克·维卡在致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的信中说:“当前局
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随着关系的改
善,我们输出(棉织品)的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这
反映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 )
A.改善中英关系
B.倾销工业品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我学到了什么第1课时-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我学到了什么第1课时北师大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我学到了什么第1课时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复习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的数学章节。
主要内容包括加减法运算、数的认识、几何图形的认识、测量和数据处理。
我们将通过复习这些章节,巩固学生之前学到的知识,并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巩固加减法运算、数的认识、几何图形的认识、测量和数据处理等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学生对加减法运算的熟练运用,几何图形的认识和测量方法的掌握。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等。
学具:练习本、铅笔、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今天的复习内容,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给了小明2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多少个苹果?”2. 复习加减法运算:回顾加法和减法的定义及运算规则,通过一些例题进行讲解,如:23 + 17 = 40,45 20 = 25。
3. 数的认识:复习数的读写规则,如:100读作“一百”,1000读作“一千”。
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数的读写练习。
4. 几何图形的认识:复习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几何图形的特征和性质,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几何图形知识解决问题。
5. 测量:复习长度、面积的测量方法,如使用尺子和面积计等工具。
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测量练习。
6. 数据处理:复习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方法,如使用图表来表示数据。
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数据处理知识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加减法运算:定义:加法是将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减法是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的运算。
运算规则: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加零等于原数;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⑨
,直到物像清晰。
2.目镜与物镜的结构、长短与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
(1)放大倍数与长短的关系 a.物镜越长,放大倍数 b.目镜越长,放大倍数 (2)显微镜放大倍数的含义 a.显微镜放大倍数是指 b.总的放大倍数是 积。
,距载玻片距离 。
的放大倍数。 与
。 的乘
点拨实验关键
1.使用低倍镜与高倍镜观察细胞标本时的不同点
统、⑥
、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2)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⑦
,分子、原子、化合物不
属于生命系统。
(3) 生 命 系 统 各 层 次 之 间 层 层 相 依 , 又 各 自 有 特 定 的
⑧
。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使用高倍显微镜的步骤和要点
将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调节
第一单元
走近细胞和组成细胞的分子
课时 1 走近细胞 课前预习
梳理知识要点
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病 毒
无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 活细胞 中才能生活
原 因
单细胞生 物
依靠 单个细胞 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多细胞生物 依赖 各种分化的细胞 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
从生物圈到细胞
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病毒无①
结构,其组成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和核酸,营
②
生活。
(2)单细胞生物依赖③
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3)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细胞的密切合作,才能完成复杂的
生命活动。
例如:以④
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
换;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发育;以细胞内⑤
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等等。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
从而起到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艾滋病病人能否通过注射青霉素抑制
病毒的增殖?为什么?
。
(5)由于 HIV 为单链 RNA 病毒,其变异频率具有较
(填“高”
或“低”)等特点,给疫苗的研制带来了很大困难。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活。 2.单细胞生物依靠单个细胞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3.多细胞生物依赖于各种分化的细胞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 命活动。 4.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 胞核;共有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糖体等。
内实现。病毒与细胞在起源上的关系是人们很感兴趣的问题,目前主
要存在两种观点:
①生物大分子→病毒→细胞;②生物大分子→细胞→病毒。
某人根据上述资料并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找出了支持第二种观
点的依据:病毒全部营寄生生活,必须依靠其他
才能进
行
,故应先有细胞后出现病毒。
(4)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青霉素抑制肽聚糖的合成,
视野中一行细胞数量
c
c×(1/n)
圆形视野内细胞数量
d
d×(1/n2)
1.病毒属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2.病毒有没有独立的代谢机制?
3.多角度整合病毒的相关知识
DNA或RNA
遗 病毒 成分 传
物
寄生:只能在 活细胞
质生
内生
活
分类
长
方
繁殖
式
主要由 蛋白质和核酸 组成
RNA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DNA病毒:噬菌体等
例 下图为艾滋病病毒(HIV)侵染人体淋巴细胞及增殖过程示 意图,请分析回答:
(1)HIV 主要感染免疫系统中的
细胞。HIV 在结构上与大
肠杆菌最显著的差异是பைடு நூலகம்
。
(2)HIV 进入细胞后,能以
为模板,在
酶的
作用下合成
,并整合到被感染细胞的染色体 DNA 上。
(3)病毒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它的主要生命活动必须在细胞
物镜与装片 视野中的
项目
物像大小 视野亮度 视野范围
的距离 细胞数目
低倍镜
远
多
小
亮
大
高倍镜
近
少
大
暗
小
2.放大倍数的变化与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变化的推算
若视野中细胞为单行,计算时只考虑长度和宽度;若视野中充满细胞,
计算时考虑面积的变化,细胞数量与放大倍数的变化规律如下:
项目
低倍镜下放大倍数为a 高倍镜下放大倍数为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