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思品九年第十二课法律的尊严
九年级思想品德第十二课
第十二课法律的尊严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懂得法律在维护人民利益方面的作用。
能力目标:依据事实进行理性分析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述能力。
学生熟悉事例分析的方法,懂得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守法、用法,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自觉树立法律意识,形成有法必依,法律至上的价值取向,维护法律的权威。
尊重法律,追求公平、公正。
自觉遵守国家制定的各项法律,以法律为准绳规范自己的行为;能够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重点、难点依法治国的含义、意义、基本要求;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中学生如何自觉遵守法律、用法律保护自己教材分析《法律的尊严》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作为一名法制社会的合格公民,我们要尊重法律,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正确行使监督权。
中共“十六大”报告再次把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作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首要要求。
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在社会主义法制的建设过程中,我国立法工作取得长足的进展。
“十六大”报告强调:“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有法必依是法制建设的中心环节。
一切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武装力量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及公民,都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严格遵守法律。
执法必严,要求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严格、严肃地执行法律,做到认真准确、不枉不纵。
违法必究,要求追究一切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十六大报告强调:“推进依法行政,维护司法公正,提高执法水平,确保法律的严格实施……尤其要增强公职人员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
法律是以规定人们的权利义务为内容的,规定人们享有什么权利、应该履行什么义务,并对不履行义务的行为予以制裁。
《依法治国》说课稿
《依法治国》说课稿第十二课法律的尊严一、课题说明(说课题):本课题选自《思想品德》(教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第四单元《又到两会时》第十二课的第1部分《依法治国》。
二、课标解读(说课标):1、课标要求:九年级全一册第四单元第十二课《法律的尊严》的新课标是这样表述的:“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树立宪法意识。
”;“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树立法制观念。
”;“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能够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
”;“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利。
”2、对课标的理解及对教材的处理:(1)按教材的编排:“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树立宪法意识。
”;“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树立法制观念。
”;“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能够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是第十二课《依法治国》的内容。
“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利。
”是第十二课《与法同行》的内容。
(2)从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看,第十二课教学内容需要两个课进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本人用一个课时来完成《依法治国》的教学内容。
(3)在《依法治国》的课标中虽然提到“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树立宪法意识”,但在本课教材中没有具体阐述,为了达到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依法治国的含义”和“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这一目标,我认为还要把“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的具体内容作为必要的补充。
三、教材分析--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依法治国》是七年级下“有序与无序”和“我们的权益”、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一念之差与一步之遥》、是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市场考察》等单元的深化,它与本课内容的第二部分《与法同行》内容紧密相联,学好它很重要。
初中思想品德教科版九年级第十二课法律的尊严教学设计
初中思想品德教科版九年级第十二课法律的尊严教学设计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依法治国的含义、意义及其基本要求。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依据案例事实进行理性分析的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权威,深刻理解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学情分析
作为初三学生,虽然从初一初二就逐步接受了相关法律知识的教育,但是成长过程中所接触到的社会等方面的因素,加上处于特殊的生理年龄和心理时期,使得有些学生在守法方面打了折。
所以这节课的内容就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让学生能够认识到学法、知法、守法、护法,不仅是个人需要,也是依法治国的需要。
3重点难点
1、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及其基本要求。
2、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导入
播放宣传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法治解读》
教师由此引入新课。
2【活动】自主学习
展示学习目标和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什么是依法治国?有何重要意义?
2、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学生围绕上述问题看书并勾画重要知识点。
之后2人互助组交流。
学生质疑并解答。
3【活动】合作探究,展示点拨
学生活动1“大家说”
让学生例举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法律说明法律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引出含义并进行解读和加深理解。
领导者
主体
客体。
九年级-中考-思想品德-政治-思品——法律的尊严
公安部继续保持对犯罪严打高压态势
4.违法必究(有力保障)
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对 贵州省政协原主席黄瑶作出一审判 决,认定黄瑶犯受贿罪,判处死刑, 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查 明,黄瑶担任中共贵州省黔西南布 依族苗族自治州州委书记、中共贵 州省委常委、副书记、贵州省政协 主席期间,利用职务便利,为有关 单位和个人在企业经营、调整土地规划、职务升迁、案件审理等 事项上提供帮助,先后多次收受有关人员款物共计折合人民币 954 万余元。
3.认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自 觉维护法律的权威。
新课探究
新知预习
阅读教材P83—P87,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并在相应的地方 用笔画出来。
1.什么是依法治国?
2.依法治国有什么重要意义? 3.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如何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 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及其相互关系?它们各自处于什么地 位? 4.如何理解违法必究?
第十二课 法律的尊严
第1课时 依法治国
导入新课
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 一次会议审议决定,将每一年的12月4日设立为国 家宪法日。或:2014年12月4日,我国迎来了首个 国家宪法日。
学习目标
1.了解依法治国的含义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2.认识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及其之间 的关系。
导入新课
新课探究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导入新课 是 什 么
含义
简言之,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来治理国家
依 法 治 国
为 什 么
原因
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地位)
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有利于
教科版思想品德九年级第4单元第十二课 法律的尊严 课件
展 示 反 馈
1.作为一名合格的公民,应具备哪些法律素 质和法律意识?(或实施依法治国,我们青 少年应该怎么做)
1 尊重法律 追求公正 2 正确行使权力 自觉履行义务 3 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利 4.树立法治观念,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 5.敢于同违反法律,破坏社会主义法治的行为 作斗争 6.学法、知法、懂法、用法、用法律武器维护 自身合法权益
3.监督权的含义: 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国家机关及 其工作人员的公务活动的权利
我国建立了广泛的、多渠道的民主监督制度,包 括: ①党的监督 ②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 ③人民群众的监督 ④社会组织的监督 ⑤新闻舆论监督等 以保证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
1.有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 作; 2.督促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 公正司法,为人民谋利益。 3.积极行使监督权是主人翁意识及责任感 强的表现。
〖预习成果展示〗
1 .党和政府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 .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①内容
3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②关系
4.实施依法治国方法
〖课堂研讨助学〗
1.作为一名合格的公民,应具备哪些法 律素质和法律意识?(或实施依法治国,我们 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2.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如何? 3.什么是监督权?行使监督权的渠道。 4.行使监督权的意义? 5.我们行使监督权的途径有哪些? 6.行使监督权,应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当堂训练检测:
1.我国公民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的渠道有( ) ①散发传单 ②信件 ③电话 ④ 新闻媒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 行为,我国公民有( ) A正当防卫权 B揭发检举权 C批评建议权 D置之不理权 3.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正确做法是( ) A贴大字报 B私自散发传单 C向人大代表如实反映情况
九年级第十二课法律的尊严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 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依法治国各基本要求的地位是什么?
• • • • a、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b、有法必依,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 c、执法必严,是依法治国的关键; d、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的有力保障。
第十二 法律的尊严 一、 依法治国 二、 与法同行
• 中华人民共和国 实行依法治国,建 设社会主义法治 国家。
• --《中华人民共和 国宪法》第五条
一、依法治国
薄熙来
薄熙来(1949.07-)男,汉
族。山西定襄人。1980年10月 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1月参 加工作。曾任大连市委书记,大 连市市长,辽宁省委常委,辽宁 省委副书记,辽宁省省长,商务 部部长,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 市委书记等职。2013年8月22日, 薄熙来案在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 一审公开开庭审理。2013年9月 22日,法庭对被告人薄熙来以受 贿罪、贪污罪、滥用职权罪依法 判处刑罚,数罪并罚,决定
3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 法依据。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之间的相互关系 是怎样?
• a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 法必究,作为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基 本要求,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 b只有实现了这四个方面的统一,社会 主义法治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国家 的长治久安才有可靠保证。
(三)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有法可依——前提
有法必依——中心环节
执法必严——关键
违法必究——有力保障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观察下图,进行概括
宪法
教科版思想品德九年级 第十二课 法律的尊严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师总结: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有幸生活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年代,亲眼目睹了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法制进程的突飞猛进。“依法治国”被写进宪法,多么令人振奋。然而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如何与法同行?有人可能会说,我们还是未成年人,只要不杀人不放火,法律就约束不到我们。我说,法律离我们很近。法律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维护自己权利的武器,同时又是规范自己行为的社会准则。同学们,从今天起,从这一刻,让我们一起踏上与法同行的道路吧!
依法治国的主体,如果离开了人民的参与、支持和监督,要实现依法治国是难以想象的。引出落实依法治国人人有责。导入新课希望我们大家同学都以积极的态度支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踏上治国之路——我们与法同行。自主生成:
围绕是与非,赔与不赔,以及如何赔,引导学生展开的辩论。
教师小结:人们自古以来都希望通过法律追求到真正的公平和正义。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尊重法律,追求公正应该成为我们的基本素养。
环节二:学习新课
多媒体展示:
材料一:郑某发现乡政府领导公款吃喝、乱收费问题严重,便以书面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经有关部门调查核实后,对乡政府有关人员进行了处罚,郑某受到了表彰。
多媒体展示:
(1)社区内非法养狗,小狗随地大小便还吓哭小孩。
(2)小商贩非法占道经营,屡禁不止。
分组交流讨论:(创新支点)
1.针对上述问题,你会提出哪些合理化的建议?
2.你打算通过什么途径表达你的建议?
3.你的建议可能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新)教科版九年级第十二课法律的尊严
第十二课法律的尊严陆川县古城镇初级中学陈志龙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和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认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知道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能力目标:培养守法观念,自觉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重任;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正,在实践中努力做到与法同行;正确理解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学会珍惜自己的权利,养成依法办事的素质;提高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能力;掌握行使监督权的有效方法和途径,逐步增强依法行使监督权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自觉树立法制观念,增强守法意识;养成依法正确行使权利,认真履行公民义务的习惯,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理解认识法律监督作用,自觉树立监督观念。
二、教学重点:依法治国的含义和基本要求;作为合格公民应怎样与法同行。
三、教学难点:依法治国的含义和基本要求。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聚焦治国方略——依法治国多媒体呈现两幅图,分别反映遵守规则和不遵守规则的现象。
学生分析两幅图片的对比说明了什么。
学生分析后,教师归纳: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需要有规则,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国家的治理也需要规则,这就是要依法治国。
那么什么是依法治国呢?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解释对“依法治国”的认识和理解,然后请同学们看教科书第83页的内容。
多媒体展示:(1)谁治理国家?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依法治国的主体(2)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依据什么治理国家?宪法和各项法律法规依法治国的基本依据(3)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依据宪法和法律法规治理国家哪些事务?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依法治国的客体(4)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依据宪法和法律法规治理国家要达到什么目的?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依法治国的目的(5)依法治国的地位如何?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重要地位教师: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其本质是保证人民当家做主。
教科版思品九年第十二课法律的尊严
孝里中学思品学科新授课导学案【学习目标】1. 识记依法治囯的内涵, 重要意义及基本要求,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掌握行使监督权的途径2. 在实践中努力培养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知法守法, 自觉用法.【学习重点】依法治囯的内涵, 重要意义及基本要求,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学习难点】依法治囯的内涵, 重要意义及基本要求,【学法指导】二、自主学习:(自主完成下列内容,用红笔在学案上标出疑问之处,小组交流)1. 什么是依法治国?实施依法治国有哪些重要意义?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2. 如何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 在我国. 为什么说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4. 我国建立了哪些民主监督制度? 请列举你知道的途径有哪些?5.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我们必须具什么样的素养?三、教师精讲:1、依法治国的含义(1)谁治理国家?(2)党领导谁治理国家?(3)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依据什么治理国家?(4)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依据宪法和法律法规治理国家哪些事务?(5)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依据宪法和法律法规治理国家要达到什么目的?(6)依法治国的地位如何?2、材料一:温家宝总理在200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进政府依法行政,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各种途径对政府的监督。
材料二:2005年1月4日,江苏省委、省政府召开机关作风建设大会,通报了省级机关“万人评议”的结果。
在回收的10312份评议表中,尽管满意率达99.3%,但全省群众也提出了6948条批评意见和建议。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一、材料二说明我国实行怎样的治国方略?(2)在“万人评议”活动中,公民行使了哪些政治权利?行使这些权利有何意义?(3)你能写出2-3个有关传达民意,反映民声的报纸、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栏目名称吗?(4)你作为国家的小主人,准备怎么来行使上述权利呢?四、拓展提升:分析如下案例,讨论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方成、方莹系兄妹。
教科版第十二课 法律的尊严
教科版第十二课法律的尊严
第十二课法律的尊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和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认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知道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能力目标:培养守法观念,自觉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重任;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正,在实践中努力做到与法同行;正确理解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学会珍惜自己的权利,养成依法办事的素质;提高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能力;掌握行使监督权的有效方法和途径,逐步增强依法行使监督权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自觉树立法制观念,增强守法意识;养成依法正确行使权利,认真履行公民义务的习惯,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理解认识法律监督作用,自觉树立监督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依法治国的含义和基本要求;作为合格公民应怎样与法同行。
教学难点:依法治国的含义和基本要求。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十二课 法律的尊严同步练习 教科版-教科版初中九年级全册政治试题
第十二课法律的尊严1.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3.法律是公平和正义的象征。
尊重法律,是富有正义感、追求公平的具体表现。
4.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这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保障。
5.为了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力,我国制定和实施了体现人民意志和利益的法律,并赋予人民监督权。
1.如何实施依法治国的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是,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某某必究。
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有法必依,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执法必严,要求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在执行法律时,必须严肃、严格,做到认真准确、不枉不纵;某某必究,要求对一切某某行为都追究其法律责任,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这是依法治国的有力保障。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某某必究是相互联系的。
只有实现了这四个方面的统一,社会主义法制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国家的某某久安才有可靠保证。
2.积极行使监督权的意义是什么?行使监督权利的途径是什么?公民行使监督权等政治权利时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1)监督权是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
行使监督权,就是督促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为人民谋利益。
积极行使监督权是主人翁意识及责任感的表现。
(2)我们行使监督权利的途径有:向人大代表反映情况,由人大代表向人大提交议案;给主管部门及负责人写信,拨打联系,或当面反映情况;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
(3)要在法律允许的X围内正确行使;应当实事求是,如实反映情况;不能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方法。
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实行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就要()①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某某必究②把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纳入依法治理的轨道③崇尚人治和法治相结合④依法行政,依法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A.①②④ B.①②③④C.①②③ D.②③④答案:A2.我们要维护国家的某某久安,最有效、最靠得住的办法是()A.以德治国 B.实行法治C.加强专政机关建设 D.实行最广泛的某某答案:B3.无数事实表明“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弛则国乱国衰”。
2020秋教科版思想品德九年级第十二课法律的尊严
第十二课法律的尊严1框依法治国一、课时基本内容:1课时依法治国二、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重、难点的确立,教学资源的取舍,教法、学法的选择等1.教学内容分析:第十二课《法律的尊严》1框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中共“十六大”报告再次把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作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首要要求。
2.学情分析:中学生,虽无权立法,也没有执法权力,但应该守法。
但是,作为未来依法治国方略实施者的中学生,应当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和作用,尤其要求其能够自觉守法,以维护社会的良好秩序。
3.重、难点的确立:依法治国的要求及重要性。
4.教学资源的取舍:(1)充分利用教材课文中的材料。
(2)对依法治国的意义需补充一些相关材料。
5.教法、学法的选择:法律方面的讲解,要多用案例进行教学(1)讨论法。
(2)问答法。
在导入阶段和课中,大量使用。
(3)阅读法。
对课中重要文字、图片、图表要引导学生阅读。
(4)笔记法。
课文中重要的概念、意义等要通过笔记批注和用笔勾画的方法进行标识。
(5)探究法。
结合课中的交流和探究。
(6)讲解法。
本课知识点较多,需要教师适当进行归纳和讲解。
三、拟达成的教育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依法治国的含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能力目标:依据事实进行理性分析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自觉树立法律意识,形成有法必依,法律至上的价值取向,维护法律的权威。
四、教学流程五、教学反思:第十二课2框与法同行一、课时基本内容:1课时与法同行二、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重、难点的确立,教学资源的取舍,教法、学法的选择等1.教学内容分析:第十二课《法律的尊严》2框主要是:作为一名法制社会的合格公民,我们要尊重法律,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正确行使监督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孝里中学思品学科新授课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识记依法治囯的内涵, 重要意义及基本要求,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掌握行使监督权的途径
2. 在实践中努力培养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知法守法, 自觉用法. 【学习重点】依法治囯的内涵, 重要意义及基本要求,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学习难点】依法治囯的内涵, 重要意义及基本要求,
【学法指导】
二、自主学习:(自主完成下列内容,用红笔在学案上标出疑问之处,小组交流)
1. 什么是依法治国?实施依法治国有哪些重要意义?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 如何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 在我国. 为什么说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4. 我国建立了哪些民主监督制度? 请列举你知道的途径有哪些?
5.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我们必须具什么样的素养?
三、教师精讲:1、依法治国的含义
(1)谁治理国家?
(2)党领导谁治理国家?
(3)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依据什么治理国家?
(4)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依据宪法和法律法规治理国家哪些事务?
(5)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依据宪法和法律法规治理国家要达到什么目的?(6)依法治国的地位如何?
2、材料一:温家宝总理在200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进政府依法行政,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各种途径对政府的监督。
材料二:2005年1月4日,江苏省委、省政府召开机关作风建设大会,通报了省级机关“万人评议”的结果。
在回收的10312份评议表中,尽管满意率达99.3%,但全省群众也提出了6948条批评意见和建议。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材料二说明我国实行怎样的治国方略?
(2)在“万人评议”活动中,公民行使了哪些政治权利?行使这些权利有何意义?
(3)你能写出2-3个有关传达民意,反映民声的报纸、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栏目名称吗?
(4)你作为国家的小主人,准备怎么来行使上述权利呢?
四、拓展提升:分析如下案例,讨论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方成、方莹系兄妹。
在方成14岁、方莹11岁的时候,母亲不幸去世。
父亲经常打骂他们,不给饭吃,不让回家。
兄妹俩不堪父亲的虐待,无奈离家出走,靠乞讨和捡破烂为生。
现在方成兄妹长大成人,他们靠劳动致富,不仅盖上了新房,而且买来了高档家电和家具,日子过得很富裕。
方成父亲见子女日子过得挺红火,就要求方成兄妹俩每月付给30元赡养费,并说如果不给,就到法院告他们虐待老人。
1法院会支持方成父亲的要求吗,为什么?
2你如何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五、课堂小结:
六、当堂检测:
1. 依法治国的主体是()
A.国家干部B.全体公民C.人民群众 D.中国共产党
2.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
这说明我国坚定不移的实施的方略。
()
A.依法行政
B.公平正义
C.依法治国
D.发扬民主
【知识点2】实施依法治国方略了解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以及四者之间的关系。
针对性练习
3.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最根本的法律依据是()
A.刑法B.宪法C.民法 D.行政法
4. 十七大报告指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是()
A.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B.依法行政、追求公正、违法必究、遵守法律
C.加强法制建设、健全法律监督、严格依法行政
D.树立法制观念、遵守国家法律、养成守法习惯
5.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下列队依法治国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它的中心环节是有法必依
②它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③它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④它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6. ①1、为保证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我国建立了广泛的、多渠道的民主监督制度,包括
①党的监督②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
③人民群众的监督④社会组织的监督⑤人民政协的监督
A、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
7.从超市货架到收银柜台,北京市民吕女士买的一本书在短短五分钟内“涨”了近10块钱,这就是吕女士在北京市大郊亭沃尔玛超市的一次购物经历。
吕女士保留了手中的购物小票,仔细核对价格编码,又到超市请工作人员重新扫描,的确在这本标明定价为“25.8元”的书上扫出了“35.3元”的售价。
你认为吕女士接下来应该()
A.在超市大吵大闹,妨碍其正常经营,因为这是富有正义感的表现
B.拿着购物小票这一证据向消协投诉或向人民法院起诉,追求公平公正
C.忍气吞声,自认倒霉算了
D.将超市的行为发送至网络上,并进行添油加醋的诬蔑
七(教)后反思:(本课收获或仍存在的疑问。
)
(1)、依法治国;(2)、批评、建议权;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力度,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有利于建立一个清正、廉洁、高效、务实的政府。
(3)“今日视线”,“民生直播室”,“社会纵横”(广东卫视)“今日关注”(珠江台)
(4)行使批评建议权要通过正确的渠道,如①、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人大常委会反映;②、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③、通过媒体工具(电视、广播、报纸)进行监督。
其次,对于监督权等政治权利,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