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片

合集下载

微生物学实验一 微生物制片及形态观察

微生物学实验一  微生物制片及形态观察

实验一微生物制片及形态观察一、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显微技术是微生物检验技术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

显微镜的种类很多,在实验室中常用的有:普通光学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相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等。

1. 结构光学显微镜是由光学放大系统和机械装置两部分组成。

光学系统一般包括目镜、物镜、聚光器、光源等;机械系统一般包括镜筒、物镜转换器、镜台、镜臂和底座等(图1-1)。

图1-1 光学显微镜结构图标本的放大主要由物镜完成,物镜放大倍数越大,它的焦距越短。

焦距越小,物镜的透镜和玻片间距离(工作距离)也小。

油镜的工作距离很短,使用时需格外注意。

目镜只起放大作用,不能提高分辨率,标准目镜的放大倍数是十倍。

聚光镜能使光线照射标本后进入物镜,形成一个大角度的锥形光柱,因而对提高物镜分辨率是很重要的。

聚光镜可以上下移动,以调节光的明暗,可变光栏可以调节入射光束的大小。

显微镜用光源,自然光和灯光都可以,以灯光较好,因光色和强度都容易控制。

一般的显微镜可用普通的灯光,质量高的显微镜要用显微镜灯,才能充分发挥其性能。

有些需要很强照明,如暗视野照明、摄影等,常常使用卤素灯作为光源。

2. 原理显微镜的放大效能(分辨率)是由所用光波长短和物镜数值口径决定,缩短使用的光波波长或增加数值口径可以提高分辨率,可见光的光波幅度比较窄,紫外光波长短可以提高分辨率,但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

所以利用减小光波长来提高光学显微镜分辨率是有限的,提高数值口径是提高分辨率的理想措施。

要增加数值口径,可以提高介质折射率,当空气为介质时折射率为1,而香柏油的折射率为1.51,和载片玻璃的折射率(1.52)相近,这样光线可以不发生折射而直接通过载片、香柏油进入物镜,从而提高分辨率。

显微镜总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而物镜的放大倍数越高,分辨率越高。

3. 使用方法1)低倍镜观察先将低倍物镜的位置固定好,然后放置标本片,转动反光镜,调好光线,将物镜提高,向下调至看到标本,再用细调对准焦距进行观察。

微生物制片显微观察及检测技术

微生物制片显微观察及检测技术

微生物制片显微观察及检测技术微生物是一类不能看见的生物体,它们很小、很微弱。

为了观察和检测微生物,科学家们开发出了多种显微观察和检测技术。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微生物制片技术及显微观察和检测技术。

微生物制片技术主要是将微生物样本制备成薄片以便进行显微观察。

常用的制片技术包括固定、包埋和切片。

固定是将微生物样本中的细胞或细菌固定在载玻片上,常用的方法有热固定、酒精固定和甲醛固定等。

包埋是将固定的微生物样本包裹在固体介质中,通常用于切片前的处理,常用的方法有冰冻包埋和石蜡包埋。

切片是将包埋的微生物样本切成薄片,常用的方法有冷冻切片和石蜡切片。

显微观察技术是利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样本的细节和特征。

常用的显微观察技术包括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是利用光线通过样本并经过透镜放大观察,主要适用于观察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等较大的微生物。

电子显微镜是利用电子束通过样本并经过电磁透镜放大观察,主要适用于观察细菌、病毒等较小的微生物。

电子显微镜分为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两种,扫描电子显微镜适用于表面观察,透射电子显微镜适用于内部观察。

检测技术是用于检测微生物样本中的特定组分或特定物质。

常用的检测技术有免疫荧光检测法、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和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法等。

免疫荧光检测法是利用荧光染料标记的抗体与特定抗原结合形成复合物,通过显微镜观察荧光信号来检测微生物样本。

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是利用酶标记的抗体与特定抗原结合形成复合物,通过显色反应来检测微生物样本。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法是利用特定的引物和酶来扩增微生物样本中的特定基因片段,通过电泳分析来检测扩增产物。

除了上述的微生物制片技术、显微观察和检测技术,还有一些其他的辅助技术可以提高微生物观察和检测的效果。

例如,染色技术可以通过染色一些特定物质来突出显示微生物样本中的细节和结构。

常用的染色技术有普鲁士蓝染色、格拉姆染色和伊汀染色等。

荧光标记技术可以通过标记荧光染料来突出显示微生物样本中的特定组分。

生物制片技术

生物制片技术

盐酸酒精分化 15秒
0.5%伊红染色 1 二甲苯I 5分钟 分钟 二甲苯II 5分钟 自来水洗(镜检) 95%酒精I 5分钟 自来水洗 15分 钟
14.封片 自二甲苯中取出切片,放在格板内,滴少量 的树胶于组织片中央。 取一盖玻片,轻轻以盖玻片的一边接近载玻 片,然后迅速放下盖玻片,树胶即迅速扩张 到四周,校正好盖玻片方向。将封好的切片 放置在恒温箱中干燥。 最后,将干燥好的切片上的浮色擦净,并在 玻片的左端粘上标签,注明组织切片的名称、 染色方法、固定方法、年月日。
2.固定 用适当的化学药液——固定液浸渍切成小块的新鲜 材料,迅速凝固或沉淀细胞和组织中的物质成分、 终止细胞的一切代谢过程、防止细胞自溶或组织变 化,尽可能保持其活体时的结构。 固定能使组织硬化,有利于切片的进行,而且也有 媒浸作用,有利于组织着色。
3.冲洗 固定后的组织材料需除去留在组织内的固定液 及其结晶沉淀,否则会影响以后的染色效果。 多数用流水冲洗;使用含有苦味酸的固定液固 定的则需用酒精多次浸洗;如果组织经酒精或 酒精混合液固定,则不必洗涤,可直接进行脱 水。
(二)非切片法
1.非切片法分类 整体封片法 涂片法
展片法(铺片法)
磨片法 离散法(渍撕散法)
2.非切片法的制片步骤 固定
冲洗(必要时)
整体染色 分化与退染 脱水 透明 封藏
第二讲 取材和固定
一 取材
1.动物选择 组织材料的选择非常重要,一般必须根据 教学或科研的目的和要求确定。 组织切片以人的材料最好但局限性大,不 过一些特殊的结构动物的比人的更具有代 表性。
3.胆囊:
应先将胆囊与肝脏分离,用无齿镊子夹起胆囊,从一 侧将胆囊剪开,倒掉胆汁,用生理盐水充分洗干净。 取材时不要取贴附于肝脏的一面,可在游离面胆囊的 体部做一纵切面,以被膜面附贴于滤纸上再行固定。 另法:亦可直接在胆囊游离面的体部取材,取下胆囊 立即附贴于滤纸再置于生理盐水中充分洗去胆汁,然 后投入固定液固定,注意不要让镊子损伤胆囊粘膜。 4.胰腺 一般取胰腺的尾部做横切面,因胰尾含胰岛较多,便 于做胰岛细胞的特色染色研究,取材时应注意将胰腺 周围的脂肪组织去掉,以免影响胰组织的固定,胰腺 有各种消化酶,动物死后易于自溶,取材操作要快, 保持新鲜,组织切取要小,以免发生组织自溶变性。

微生物的制片染色技术

微生物的制片染色技术

微生物的制片染色技术微生物的细胞含水量大(一般可达80~90%或更高),菌体薄而透明,折光性强,因此,除观察活细胞外,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必须经过染色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

至于细菌的特殊结构——鞭毛、芽孢、荚膜,以及真菌的有性或无性孢子等,均需经特殊方法染色后,才能进行观察。

细菌的制片染色细菌涂片的制作与简单染色涂片制作:在干净载片上加清水1滴,用接种环(或牙签)取纯培养菌种(或牙垢等含菌标本)少许,与水混匀,涂布成薄层,在酒精灯火焰上方微热烘干,杀死菌体并使其固定在载片上。

注意:载片一定要清洁无油,即水滴可均匀散开,不收缩;取样要适当,不可过多;涂片要薄而均匀,干后呈淡乳白色、半透明状;烘干过程载片背面保持温热。

简单染色:在涂片上滴1滴复红或其他染色液,染色1分钟,倾去染料,用水沿玻片一侧轻轻冲去多余染料,擦干载片背面及周围水渍,风干,镜检。

此方法用于观察细菌外形及大小。

革兰氏染色细菌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染色方法。

用于鉴别细菌,可将细菌分为革兰氏染色阳性及革兰氏染色阴性两大类。

染色步骤:用上述方法制备细菌涂片,干燥后,加结晶紫1滴,初染1分钟,用水冲去多余的染料;稍干后,加媒染剂卢戈氏碘液2~3滴,固定1~2分钟,用水冲去碘液;稍干后,加95%酒精1~2滴,脱色20~30秒,迅速用水冲洗(此时革兰氏阳性菌紫色,阴性菌无色);滴加0.5%番红1滴复染1分钟,使被脱色的阴性菌着色。

镜检时,阳性菌紫色,阴性菌红色。

革兰氏染色的关键为酒精脱色,脱色过轻,阴性菌脱不掉紫色;若脱色过重,阳性菌的紫色也会脱掉。

因此,染色时首先应制好薄而均匀的涂片,并掌握好脱色时间。

此外还应注意菌龄,某些革兰氏染色阳性菌,其老龄菌常呈阴性反应,因此,染色用菌种应是24小时内的培养物。

特殊结构染色细菌的鞭毛、芽孢、荚膜等特殊结构,必须用特殊方法才能使其着色。

芽孢染色:芽孢壁较厚,染料不易透过,但着色后亦不易脱色。

芽孢染色一般需用培养24~48小时的菌种,涂片风干后,加5%孔雀绿染液3~5滴,用酒精灯微火加热至出现蒸气(不断补充染液,使其保持不干,也不沸腾),染色5~10分钟,冷却后,用水冲洗,再用0.5%番红液复染1分钟,水洗,风干后镜检。

实验四:生物显微制片技术

实验四:生物显微制片技术

生物显微制片技术一、实验目的:1.练习并掌握徒手切片方法2.初步掌握利用徒手切片制作永久切片的方法二、药品与器材普通生物显微镜、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小烧杯、滴管、双面刀片、毛笔、镊子、解剖针、蒸馏水、青霉素瓶子、胡萝卜、植物幼叶;酒精、二甲苯、加拿大树胶或者中性树脂、FAA固定液三、实验内容(一)选材正常、软硬适中的植物器官或组织为材料,所取的新鲜材料应及时放入水中,以免徒手切片时萎蔫。

材料太硬时,可用 1.5%的氢氟酸或用甘油和70%酒精的等量混合液进行软化处理;材料太软时,可用马铃薯块茎、胡萝卜肉根等作支持物,把材料夹在其中进行切片。

一般直径不超过5mm,长度以15-25mm为宜。

(二)切片1.修材料(修夹持物)长3厘米宽0.5厘米,切面修平。

2.握材料、持刀片用左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夹住材料。

为防止切片时割伤手指,应使材料上端(切面)略高与食指,拇指略低于食指。

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刀片一端,置于右手食指之上,刀片和材料切面平行,刀刃放在材料左前方稍低于材料断面的位置。

3.切材料以均匀的力量和平稳的动作使刀刃自左前方向右后方斜滑拉切,注意不要直切,中途不停顿,拉切速度要快,不要推前拖后(拉锯式)切割,左手食指向下稍微移动,使材料略有上升,从而调动每张切片的厚度。

切片过程中右手不动,只是右臂移动,动作用臂力而不用腕力。

4.放材料切片要薄、平而完整,将切下的切片用毛笔刷蘸水从刀片上轻轻移入培养皿的清水中或直接将刀片浸没于水中使切片漂洗下来(三)制作临时装片1.擦玻片手指用力要均匀,否则易拭破。

2.滴蒸馏水在载玻片中央,滴加一、二滴清水3.选材料、放材料用镊子将材料放置在上面,用解剖针展平4.盖玻片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载玻片一边先放下,接触一边水,然后再轻轻放平,以免水中产生气泡,影响观察。

如仍有气泡,可用镊子加压盖玻片,将气泡赶出。

如水分过多,可用滤纸条将水吸干,如水分不足,可在盖玻片边沿用滴管加水少许。

生物制片技术

生物制片技术

(二)撕片标本
1.小白菜叶表皮撕片标本: 操作过程见实验指导P12-13。
(三)涂片标本
1.人血涂片标本:(实验三 人体血型 鉴定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中补做)
四、作业:
绘制小白菜叶表皮细胞图。
二、材料与用品:
洋葱根尖,小白菜叶片,盐酸,FAA 固定液,醋酸洋红染液,大头针、酒精 灯,显微镜等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一)压片标本 1.洋葱根尖压片标本:(1)取洋葱根前段呈
针形的1mm左右的根尖放在小称量瓶里用FAA固 定20min; (2)将固定后的根尖放在载玻片上用盐酸软化1min, 再用醋酸洋红染液染色10min; (3)将装有根尖材料的载玻片在酒精灯上微微晃动 加热,随即用大头针将根尖拨碎,盖上盖玻片, 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液体; (4)用铅笔的橡皮头在盖玻片上轻轻敲击,再用大 拇指适当用力压盖玻片,使材料铺展成均匀的单 层细胞,镜检观察。(可看到有丝分裂各期的细胞)
实验二 生物制片技术
一、目的要求
组织制片技术是认识生物体结构的有效手
段,是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光学显 微镜观察的样品,必须是透明的薄片,因 此,要首先把观察的材料制成透明的切片 后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显微镜的制片可 分为永久制片和临时制片。永久制片的方 法和步骤比较复杂,临时制片是利用新鲜 材料直接作成的切片,方法比较简单。

生物显微技术-第二章-其他常用制片方法和特殊染色方法

生物显微技术-第二章-其他常用制片方法和特殊染色方法
❖ 姬姆萨染料:为天青色素、伊红、次甲蓝的 混合物,本染色液最适于血液涂抹标本、血 球、疟原虫、立克次体以及骨髓细胞、脊髓 细胞等的染色
❖ 注意事项
❖ 玻片的清洗:新玻片常有游离碱质,因此应用清洗液 或10%盐酸浸泡24h,然后再彻底清洗。用过的玻片 可放入适量肥皂水或合成洗涤剂的清水中煮沸20min, 再用热水将肥皂和血膜洗去,用自来水反复冲洗,必 要时再置95%乙醇中浸泡1h,然后擦干或烤干备用。
❖ 缺点: ❖ 1、不容易做连续切片。 ❖ 2、切取的组织不能过大,组织过大不容易冻
结或者组织冻结不均,影响切片及染色效果。 ❖ 3、不容易制作较薄的切片。 ❖ 4、组织块在冻结过程中容易产生水的结晶而
影响细胞的形态结构及抗原物质的定位,并 且组织结构也不如石蜡切片清晰。
(四)主要应用
❖ 1、用于有些水解酶的定位的组织化学方法以 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等。
主要部件: ①恒冷箱 ②样 品冷却系统 ③切片机 ④一 次性不锈钢刀片

LEICA CM1900型恒冷箱切片 机具有一个完全封闭式的恒 冷箱,工作时可24小时制冷, 使箱内温度常年保持在20℃的工作状态,并具有自 动除霜的功能。此外,它还 具有一个独立的样品冷却系 统,使生物样品被迅速冷冻, 达到一定硬度后,即可切片。 样品的前进与后退,由恒冷 箱外的电动按钮控制。
(一)冷冻切片的种类
半导体冰冻切片机
低温恒冷箱冰冻切片法
二氧化碳冰冻切片法
甲醇循环制冷冰冻切片法等
这些方法,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发展, 许多年前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技术,现在也 逐步被淘汰了。当然有些技术,如低温恒冷 箱冰冻切片法,正在受到青睐。
❖ (二)冷冻切片的制作方法
低温恒冷箱冷冻切片制作法 冷冻箱内左边的冷冻台,温度可达-60℃左 右,冷冻箱的中间为一台切片机,工作间 的温度在0-30℃间可任意调节,并在箱面 上的荧屏显示出来。

石蜡切片的制作过程

石蜡切片的制作过程

使其沉淀或过滤后再使用。浸蜡不透包埋后会出现白色不透明部分,此时需要在浸蜡一次。 6.包埋 包埋就是将已经浸渗好的组织块包埋于浸渗剂中,石蜡包埋法如下。 浸蜡终了时,将预先预热好的和第四杯石蜡相同熔点的石蜡倒入折好的蜡槽内,然后从第四 个蜡杯中取出组织块,放入蜡槽内,摆好位置,注意组织切面的摆放方向。放好组织后可以 自然冷却,也可以放入冷水中直接冷却。 7.塑型和切片 取已经包埋好的蜡块,将纸盒拆下,用加热的刀片或解剖刀将其分成若干块(每块组织占一 块),用解剖刀将组织块周围多余的石蜡切去,注意不要切到组织。把有组织的蜡块修成正 方形或梯形。在进行塑型时一定要注意组织块切面的方向。蜡块塑好后将其粘在小木块上。 注意要粘牢。最后在木块侧面用铅笔记上组织块名称、编号。 切片时采用手摇连续切片机。使用切片机进行切片时,将蜡块固定在切片机上,调好距离和 所要求的切片厚度,然后用右手摇动手柄,即可进行切片了。一般来讲生物切片的厚度在 5~ 10 微米。 对于切下的切片不要用手去取,因为体温可以使蜡片粘到手上,正确的做法是用毛笔或牙签 挑取,然后放在载玻片上进行展片和粘片。 8.展片和粘片 切下的组织蜡片往往带有皱褶,所以在染色前必须进行蜡片的展片和粘片,即把切好的蜡片 平整的粘在载玻片上。展片的温度因石蜡熔点的不同而的不同,一般的 56~58℃的石蜡切 片℃的温水进行展片,48~52℃的石蜡切片用 35℃的温水进行展片。等到蜡片充分展平后, 取一清洁载玻片,载玻片上涂一薄层蛋白甘油,然后在水中捞取蜡片,捞完后将蜡片摆正, 放到格盘内,置 38℃温箱中烘干,然后即可进行染色。 展片和粘片比较简单容易做,但是如果处理不好则无法进行染色,即使能染上色,组织切片 内部的结构也往往被破坏。 9.染色和封固 为了观察组织内部的细微结构,必须应用某些与固定后的原生质有亲合性的染料,对组织进 行染色,否则有碍观察。普通的染色法有两种即苏木紫伊红染色法(简写为 H•E)染色结果 是细胞核为紫色,细胞质为粉红色;另一种方法为铁苏木紫染色(简写为 I•A),染色的结 果是全部着以深浅不同的蓝色。 苏木紫伊红染色法整个染色过程如下: 取已经干燥的切片,放于盛有二甲苯的染缸内脱蜡 10min 左右,这个过程称为脱蜡。脱完 蜡后的切片即可进行染色,具体染色过程和时间如下: (1)100%酒精洗去二甲苯 2~5min。 (2)95%酒精 2~5min。 (3)90%酒精 2~5min。 (4)80%酒精 2~5min。 (5)70%酒精 2~5min。 (6)50%酒精 2~5min。 (7)蒸馏水洗 2~5min。 (8)苏木紫染液 10~20min。 (9)普通水洗 1min。 (10)盐酸酒精分色数秒~半分钟(70%酒精 100ml+盐酸 1ml),分色到切片为带粉红色 后立即取出。 (11)自来水冲洗数小时。镜检切片呈清朗的蓝色,细胞核非常明显。

第3章生物制片技术

第3章生物制片技术
第3章生物制片技术3章生物制片技 术
石腊切片的流程
第3章生物制片技术3章生物制片技 术
第一节 石蜡切片法制片技术
一、取材和固定:
(一)取材:新鲜,材料大小、部位因观察的对 象不同而有所差异。
(二)固定:将所要观察的新鲜材料立即投入固定
剂内,借助化学药品的作用,使组织细胞的形态 结构保存起来,不使其形态和内部物质改变的一 种方法。
还原剂,易被氧化成甲酸,故不宜与氧化 剂
铬酸混合使用,但若与酒精混合使用,效果
更佳。
第3章生物制片技术3章生物制片技 术
3、醋酸
醋酸 又称乙酸,常在16、7℃以下凝成冰状固 体 故名冰醋 酸 。
用 0.3%---5%的醋酸作固定液,渗透力极强, 对 一般组织短时间内就可产生固定作用。
醋酸可沉淀核蛋白,所以对染色质或染色体的 固定 和染止收缩;同时由于它不 能凝固细胞质中的蛋白质 ,组织不会硬化 , 因此可与引起组织收缩的液体相混合,起到相 互平衡的作用。
第3章生物制片技术3章生物制片技 术
5、升汞(氯化汞)
是一种毒性很强的化合物,渗透力仅比醋酸 弱.
几乎可沉淀所有蛋白质,升汞能充分固定细 胞质和细胞核,并可增加对酸 性 染料的亲 和力,升汞能使组织收缩,但硬化作用不强, 多与冰醋酸、铬酸盐及甲醛混合使 用。
第三章 制片技术
一、概念: 生物制片技术是动物学、植物 学、细胞学、组织胚胎学、病理解剖学等 生物科学及医学科学研究观察组织细胞的 生理、病理形态变化的一种重要方法。
第3章生物制片技术3章生物制片技 术
二 、分类:生物制片法可分 为切片法和非 切片法两种类型。 切片法就是将新鲜的材料经过特殊的处理, 用刀切 成薄片的过程。 主要有徒手、石蜡、冰冻、火棉胶切片法 等。 非切片法是用物理或化学的 方法,将生物 体 组织分离成单全细胞或薄片,或将整个 生物体进行封藏。 常用的非切 片法有整体装片法、压片法、 滴片法、解离法、伸展法等。

生物样本制片流程

生物样本制片流程

生物样本制片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生物样本制片流程一、样本采集阶段。

在进行生物样本制片之前,首先要进行准确的样本采集。

微生物涂片干燥固定涂片法制片的基本流程

微生物涂片干燥固定涂片法制片的基本流程

微生物涂片干燥固定涂片法制片的基本流程微生物涂片是一种常用的检测和鉴定微生物的方法,它可以用于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特性,通过此方法还可以进行一些微生物的初步分类和鉴定。

在微生物涂片的制备过程中,通常采用干燥和固定涂片法制片。

下面将详细介绍微生物涂片、干燥和固定涂片法制片的基本流程。

1.微生物涂片的制备过程:(1)准备培养基:根据所要观察的微生物种类的不同,选择相应的培养基准备好。

(2)生物样本的处理:将待观察的微生物样本加入到培养基中,使其获得适合生长的条件。

(3)培养微生物:将处理好的样本置于适当的温度、湿度、光照条件下进行培养,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增殖。

(4)微生物培养基涂片:在培养基上取一定量的微生物涂片,将其均匀地涂布在玻璃片上,形成薄膜。

2.干燥涂片法制片的基本流程:(1)将用培养基涂片好的玻璃片放置在通风充足的地方,自然风干。

干燥过程中要避免阳光直射,防止可能引起微生物的死亡或变形。

(2)检查涂片是否完全干燥:眼观玻璃片表面,观察上面的涂层是否完全无水分且均匀。

(3)处理干燥涂片:将干燥涂片用微生物染色染色剂进行染色处理,以增强观察效果。

3.固定涂片法制片的基本流程:(1)玻璃片的固定:将涂片的玻璃片分别放入65度左右的干热箱中进行2-3小时的固定处理。

固定的目的是为了固定细胞结构和保持微生物的形态。

(2)染色涂片处理:在固定好的涂片上进行染色处理。

染色方法根据需要观察的结构或特性的不同而定,常用的染色方法有革兰染色法、伊红染色法等。

(3)清洗染色涂片:通过漂洗染色涂片的方式,去除多余的染料,使涂片清晰可见。

(4)干燥涂片:将清洗好的染色涂片放置在通风处进行自然风干。

干燥后的涂片可直接用于镜检观察了。

通过以上制片基本流程,可以制备出符合观察和鉴定要求的微生物涂片,从而可以进行微生物的形态学观察、结构研究和初步分类鉴定等工作。

在实际操作中,注意材料的选择和处理方式的规范性是保证制片质量的重要因素。

河北中学动物学类生物玻片制作步骤

河北中学动物学类生物玻片制作步骤

河北中学动物学类生物玻片制作步骤
河北中学动物学类生物玻片制作步骤
玻片制作可以把生物藉由薄膜和印刷物的观察与收集形式结合起来,是收藏、观察、研究
固体标本的一种新技术。

它可以帮助我们比较清晰的看出生物的细微结构,是动物学类生
物的教学制片的重要实践方式。

下面介绍一下具体的河北中学动物学类生物玻片制作步骤。

1、首先选择完好的生物标本,作制片材料,如:昆虫、无脊椎动物、软体动物、水生
动物以及植物等,且标本应较完整。

2、然后选择按照特点进行切片夹拔,灵活操作,把标本切成薄片后取出,然后将分外取
出的薄片用锐钝盐溶液或者乙醇浸泡,去除表皮,再把它放入某些强腐蚀性溶液中,使其
变为透明的薄片。

3、接下来用哺乳动物细胞薄片夹夹住透明的薄片,并将其放置在橡胶磨砂和碳酸钙悬浮
液中,这样就能使薄片上的标本晶莹剔透。

4、将已夹住薄片的夹子置于一张整齐的器皿上,放上热发泡细胞膜,把膜下方的气泡尽
量压缩,然后加上压力把膜和膜上的标本紧密结合在一起。

5、最后将夹子放入大型烘干机,用溫度控制板逆向交流工作,烘干比较后即可做成玻片。

上述就是河北中学动物学类生物玻片制作的过程。

我们的教师可以利用玻片制作的方法,
为课堂生动形象、展示地带信息,辅助学生观察分析检索生物规律,加深学生对动物学类
生物的认识,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热情,改善教学质量。

微生物制片流程

微生物制片流程

微生物制片是指利用微生物(如细菌、真菌)进行生物合成或发酵,生产出对人类具有经济和生物学意义的物质。

下面是一般微生物制片的基本流程:
1. 菌种的选取:选择适合生产目标物质的菌株,并进行筛选和培养,确保其在实验室或工业规模下的生长和产物产量表现良好。

2. 预处理和接种:对菌种进行预处理,例如通过亚培养、激活冻存菌株等方式使其处于活跃状态。

然后将活菌接种到含有适宜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

3. 发酵培养:将接种好的菌株放入发酵罐或培养器中,在一定的温度、pH值和氧气供应条件下,进行大规模培养。

培养过程中,提供适宜的营养物质以促进菌株的生长和产物合成。

4. 生产和收获:通过培养过程中的代谢产物检测和监测,确定产物的合成周期和培养时间。

在合适的时机,采用合适的方法(如采集发酵液、离心沉淀等)进行产物的收获和分离。

5. 提取和纯化:对收获的发酵产物进行提取和纯化,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去除杂质、分离目标物质,并得到相对纯净的产物颗粒。

6. 产品检测:对提取和纯化后的产物进行质量分析,包括活性检测、含量测定、纯度检验等,以确保产品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

7. 包装和储存:将最终的产品进行包装,按照要求进行标识和贮存。

保证产品在贮存期内的稳定性和品质。

需要注意的是,微生物制片的具体流程会因所生产的目标物质、菌株特性以及使用的设备和工艺而有所不同。

上述流程仅为一般的参考,实际操作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此外,严格的生物安全控制和质量管理也是微生物制片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宝典]生物临时制片方法

[宝典]生物临时制片方法

一、临时制片方法1.清洁玻片:供显微镜观察用的标本必须用载玻片和盖玻片制成玻片。

玻片除要求无色、平滑、透明度好之外,使用时应将载玻片和盖玻片用纱布擦试干净。

因盖玻片极薄,注意擦试时不要用力过猛使之破碎伤手。

若玻片很脏,可用酒精擦试或用碱水煮片刻,再用清水洗净擦干。

2.滴水:将干净载玻片平放于桌面上,用吸管在玻片中央加一滴水(也可是其他染液),水可以保持材料呈新鲜状态,避免材料干缩,同时使物像透光均匀而显得更加清晰。

3.取材:用镊子撕取或挑取新鲜材料,注意材料不要过大或过多,立即放入载玻片水中或染液中。

如为表皮,要将其展平不重叠。

4.加盖玻片:用镊子轻夹盖玻片的一边,使盖玻片的相对另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而后慢慢地把盖玻片轻轻盖在材料上,尽量避免气泡产生。

如有气泡,可用镊子从盖玻片的一侧掀起,然后再慢慢重新盖上。

如有水溢出盖玻片,特别是染液,一定要将其用吸水纸吸干净。

5.加染液染色:染液染色也可在用水加盖玻片后进行。

方法是滴一滴染液在盖玻片旁,用吸水纸在另一边吸,直到染液充满为止。

良好的装片标准是:材料无皱折,不重叠,水分适宜,无气泡。

二、生物绘图方法1.要求:细胞和组织绘图是根据显微镜下的观察内容绘制的,因此,首先要充分观察了解所绘材料的特点、排列及比例。

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的部位进行绘图。

客观真实地反映材料的自然状态。

即生物绘图要求具备高度的科学性和真实感,形态正确、比例适当、清晰美观。

2.基本步骤(1)根据绘图纸张大小和绘图的数目,安排好每个图的位置及大小,并留好注释文字和图名的位置。

(2)将图纸放在显微镜右方,依观察结果,先用HB型铅笔轻轻勾一个轮廓,确认各部分比例无误后,再把各个部分勾画出来。

(3)生物绘图通常采用“积点成线,积线成面”的表现手法,即用线条和圆点来完成全图。

绘线条时要求所有线条都均匀、平滑,无深浅、虚实之分,无明显的起落笔痕迹,尽可能一气呵成不反复。

圆点要点得圆、点得匀,其疏密程度表示不同部位颜色深浅。

生物制片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生物制片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生物制片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生物制片技术是指采用生物反应器、细胞培养、蛋白质纯化等技术手段,大规模地生产生物制品的技术。

该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涵盖了医疗、农业、环保等多个领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生物制片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生物制片技术的发展历程早期的生物制片技术主要是靠提炼动物和人体组织中的活性成分来制造药物。

20世纪50年代,化学合成方法逐渐被广泛采用,但是由于化学合成药物的难度很大,因此生物制片技术仍然是一种重要的药物制造方法。

20世纪70年代,基因重组技术的出现,使生物制片技术有了新的发展机遇。

科学家们可以利用工程菌、酵母等微生物表达人类蛋白质,从而开创了大规模生产蛋白质的新途径。

此后,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生物制片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生物制片技术的应用1.药物生产生物制片技术在药物生产领域应用广泛。

具体来说,它主要应用于生产蛋白质药物、细胞疗法、疫苗等方面。

例如,利用重组DNA技术,科学家们可以采集到兔子产生的抗癌抗体,通过转基因技术将其移植到小鼠体内,形成人源化抗癌抗体,从而生产出抗癌药物。

2.环境保护生物制片技术还可以用于环境保护领域。

例如,利用重组蛋白技术,科学家们可以生产出具有脱氮酶、脱磷酶、氧化酶等功能的微生物,通过这些微生物的作用,可以减少水体和大气中的有害物质。

3.农业生产在农业领域,生物制片技术可以用于生产转基因农作物,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耐受性和品质。

例如,通过将具有耐旱、耐冷、耐盐等特性的基因转移到作物中,可以改善作物的抗逆性。

生物制片技术的发展前景当前,生物制片技术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例如,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污染问题、成本问题等仍然需要进一步解决。

但是,随着基因组学、转基因技术和合成生物学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生物制片技术的发展前景依然是非常广阔的。

综上所述,生物制片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其应用领域广泛,在药物生产、环境保护、农业生产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制片流程(一)

微生物制片流程(一)

微生物制片流程(一)随着生物科技的不断发展,微生物制片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微生物制片是指利用微生物(如大肠杆菌、酵母等)进行重组蛋白表达和产生生物制品的过程。

下面将详细说明微生物制片的各个流程。

选择表达宿主在微生物制片中,选择表达宿主至关重要。

常见的表达宿主有大肠杆菌、酵母等。

选择表达宿主时需要考虑宿主对产物的质量、产量的影响、表达宿主的个性化能力和易于操作等因素。

构建表达载体在微生物制片中,构建表达载体是关键之一。

表达载体是将所需基因序列引入到表达宿主中的载体。

设计表达载体时需要考虑基因的拼接方式、表达区域的选择,以及表达宿主的限制酶切位点等因素。

转化宿主将构建好的表达载体导入表达宿主中的过程称为转化。

转化方法常见的有热激转化法、化学转化法、电转化法等。

筛选表达菌转化完后需要进行筛选表达菌。

通过选择相应的筛选标记(如抗生素耐受、荧光标记等)来筛选表达载体已经成功转移至表达宿主的菌落。

表达条件优化将筛选出来的表达宿主进行培养,并进行表达条件的优化,如温度、pH值、培养基和营养物质等。

通过对表达条件的优化,可以提高表达菌生产目标蛋白的产量和纯度。

收获表达产物最终的目标是收获表达产物。

表达产物可以是蛋白质、酶类、抗体等。

采用离心、超声波破碎等方法收获表达产物后,要进行纯化、浓缩等后续处理,以获得高纯度的产物。

除了上述流程,还需要进行表达宿主和表达载体的验证、产物质量分析和标准化等步骤。

微生物制片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运用生物学、化学、工程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才能得到高效、高产的微生物制品。

希望本文能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微生物制片的流程和重要性。

微生物制片面临的挑战尽管微生物制片在生物技术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和前景,但其仍然面临着多种挑战。

其中包括:•重组蛋白表达的稳定性不够,易受到宿主菌的限制性酶影响;•产物的折叠不稳定,容易出现错的折叠状态,对产物纯化的难度增大;•重组蛋白的产量不够,无法满足工业化生产的需求;•过度表达会导致宿主细胞的代谢物质和组成成分改变,从而影响到生产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一幅图中,只要详细画出部分结构,其余的只要勾画出轮
廓即可。
7. 绘图纸所有的字必须用硬铅笔以楷书写出,不可潦草,
注字引线应水平伸出,各引线不能交叉。图的名称应写
在该图的下面。同时还要注明所观察的放大倍数。
动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
徒手切片法
如双子叶植物夹叶桃、桂花叶片横切及木 本植物大叶黄杨茎的横切等。


清 生 理 水 盐 水



防一 止边 产先 生接 气触 泡水 滴


侧在 吸染 液 的 另 一
以植物叶片切片为例 擦净载玻片和盖玻片 擦


滴加1——2滴清水 用刀片在木板上切划树叶,并在培养皿 水里轻涮。 用毛笔蘸取树叶切片放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 盖上盖玻片
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1 、什么时候滴清水,什么时候滴生理盐水? 观察植物细胞滴清水,观察动物细胞滴生理盐水。 2、什么时候染色,什么时候不染色? 生物材料有色时不需染色,无色时需染色;观察 细胞活性时不需染色;染色的目的是利于观察。 3、制作临时装片一般要七个环节:擦、滴、取 、 放、盖、 染 、吸,但具体操作时要灵活运用。 一切为了利于观察这个目的服务:比如取材要 薄而透明,染色使物象清晰,取放生物材料要科 学合理等。
蘸 盖 染

染色(用稀碘液) 用吸水纸从盖玻片另一侧吸引
徒手切片
刀 片
培养皿
徒手切片
培养皿
涂片法
主要用于血液、精液、尿液、痰液、微生 物等不能切片成薄片的液态颗粒性材料, 可在载玻片上涂成单层细胞,再经固定, 脱水,染色等手段制成永久标本。制作衣 藻、细菌、原生动物、酵母菌口腔上皮细 胞临时装片等。
在具体操作时,希望同学们根据实验目的 决定方法步骤:比如: 1.滴清水——滴生理水 2.取内表皮——取外表皮 3.染色——不染色 4.正盖盖玻片——斜推盖玻片 ……
绘图方法步骤
1.绘科学图以精确为主,不能艺术加工渲染。只在纸的一 面绘图。绘图时要用2H以上绘图铅笔,铅笔要削尖。
2.要边看显微镜,边按视野中的实际情况绘图,先轻轻勾
以番茄果肉细胞临时制片为例 擦净载玻片和盖玻片 擦 滴

滴加1——2滴清水
用镊子在番茄果肉里反复捏夹几下 放在载玻片上的清水滴中反复捏夹涂抹 盖上盖玻片


因为番茄果肉有颜色,所以不用染色
磨片法
用于很坚硬的组织,如骨和牙。
各种各样的细胞
叶 的 细 胞
血 细 胞
肌 肉 细 胞
骨 细 胞
神 经 细 胞
生物制片
思 考:
• 能否将一个洋葱或一根黄瓜直接放到显微 镜下观察呢? • 要看得清楚被观察的物体,应该要让被观察 的材料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薄和透明
一、实验目标
1、能说出并学会生物装片制作的方法和步
骤 ,并且熟练地制作出成功的装片。
2、可以清楚的概述各种制片方法的优缺点及
异同,独立的解决显微镜下简要的绘图问 题。
5
1
2
3
4
7
6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细胞膜 细胞核 细胞质
铺片法
主要用于动、植物组织的表皮层观察,可 活体取待观察动、植物组织,用尖镊子撕 去一层表皮,迅速平铺在载玻片上。 如: 洋葱表皮细胞的铺片制备。
以洋葱表皮装片制作为例 擦净载玻片和盖玻片 擦

撕 展 盖 染 吸
滴加1——2滴清水 撕—下薄膜状的内表皮(3-5mm²) 置于载坡片中央的水滴中(表面朝上),展平 盖上盖玻片
二、实验原理
按照制作标本可保存的时间长短, 可分为两类:
永久装片 临时装片 按照制片方法的不同,可分为两类: 切片法 非切片法
三、生物பைடு நூலகம்片的各类方法
切片法又分为石蜡切片法、徒手切片法 等。 非切片法又分为涂片、铺片、压片、磨 片等。
石蜡切片法
如制作植物茎横断面的切片,鼠肝、肾、 心肌、骨骼肌或其他组织、大豆或小麦、 绿豆、洋葱、大蒜、蚕豆的根、茎、叶等 步骤 : ① 取材与固定 ②脱水、渗透与包埋 ③切片、贴片 ④染色 ⑤观察总结
染色(用稀碘液) 用吸水纸从盖玻片另一侧吸引
请你将下面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制片的图片排序。
1
2
正确顺序:
1、6、2、5、3、4
3 4
5
6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细胞壁
细胞质 细胞核
光学显微镜看不到细胞膜
压片法
一些较幼嫩,柔软的材料可将其置载玻片 上,用小解剖刀将其分散,加染料一滴, 再盖上盖玻片,用拇指垂直用力挤压,使 组织散成一薄片,再进行观察,如植物根 尖观察染色体、花粉粒观察发育阶段、蝌 蚪尾部细胞有丝分裂、双翅目幼虫唾液腺 染色体等临时装片的制作。
画出轮廓,经检查无误后,再以准确、清晰的线作最后的 描绘。 3.图的大小要适当,布局合理,应位于低的略偏左上方, 以便在右侧和下方注解文字。
4.显微构造图的点线不要重复描绘。以实线表示轮廓,虚
线表示被遮蔽但需表现的轮廓,用圆点的疏密来表示明暗、
凹凸等层次。图中较暗的地方,用铅笔点上细点表示,越 暗的地方(如细胞核)细点越多。 5.用线条表示图的范围,点表示明暗或浓淡,线条要均匀, 点要圆润。
以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为例 擦净载玻片和盖玻片 擦


滴加1——2滴生理盐水 用牙签刮取口腔内侧壁细胞 放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滴中涂抹几下 盖上盖玻片




染色(用稀碘液) 用吸水纸从盖玻片另一侧吸引
请你将下面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 时装片的图片排序。
1→ 6→ 5→ 2→ 7→ 3→ 4 正 确 顺 序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