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黄素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脂质体的制备

合集下载

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备及理化性质研究

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备及理化性质研究

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备及理化性质研究邓睿园 1,宋金春2,吕桦1(1.武汉大学药学院,湖北武汉 430072;2.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药学部,湖北武汉430060)摘要目的:以姜黄素为模型药物,山嵛酸甘油酯为载体材料制备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并考察其质量和性质。

方法:用乳化蒸发一低温固化技术制得了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拉,以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设计法筛选处方和工艺, 并对其形态、粒径、表面电位、包封率、体外释药特等进行了研究。

结果:所得脂质纳米粒为类圆球状,粒径分布较均匀。

样品粒径为(134±5)nm,包封率为(67.4±1.3)%,平均Zeta电位值为(-23.5±1.5)mV。

药物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

结论:选择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方法可行,为开发姜黄素新型注射制剂提供了实验依据。

关键词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乳化蒸发—低温固法;理化性质Preparation and Physico-chemical Property of Curcumin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DENG rui-yuan1,SONG Jin-chun2, LV hua 1(1.College of pharmacy,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China ;2.Department of pharmacy, Renmin Hospital of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6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prepare the Curcumin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 with docosanoic acid glycerol ester and investigate their quality and characteris .METHODS The method of emulsification evaporation- solidification at low temperature was used to the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 (SLN) containing curcumin. the formula and technology were optimized by the single factor exploration and orthogonal design. Its morphology and particle size were examin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Entrapment efficiency, Zeta potential, and the release of curcumin in vitro were studied. RESULTS The Cur -SLN assumed spherical shape.Its distribution of diameter was even with average particle size (134±5) nm. Entrapment efficiency was (67.4±1.3)%. The Zeta potential was(-23.5±1.5)mV . The release of curcumin in vitro conformed to Higuchi Equation. CONCLUSION: The selected preparation technique of Cur-SLN is rational and practicable. It provides experimental evidence for developing a new curcumin injection.KEY WORDS :curcumin;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 emulsion evaporation-solidification at low temperatur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y姜黄素(Curcumin)是我国传统中药姜黄(Curcumin long L.)的主要活性成分,近年来,对姜黄素抗癌作用的实验研究表明,姜黄素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1],且抗癌谱广,毒副作用小,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抗癌新药。

姜黄素的固体分散片制备

姜黄素的固体分散片制备

科目:药剂学设计实验小组成员:杨梦磊李健张伟李垚崎陆康学院:武汉大学药学院2014年6月5日姜黄素固体分散片的制备及质量检查一.研究背景:1.研究现状:姜黄(curelima)为姜黄属植物,药用其根茎。

姜黄的黄色物质为略带酸性的酚性物质,是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的混合体,称之为姜黄色素,是姜黄发挥药理作用的主要成分,而姜黄素是其中最重要的活性成分。

姜黄素为橙黄色结晶性粉末,溶于乙醇、碱、醋酸、丙酮和氯仿等有机溶剂,不溶于水,微溶于苯和乙醚, 是一种光敏性很强的物质。

其主链为不饱和脂族及芳香族基团。

熔程179~182℃。

分子式C21H20O6。

分子量368.37。

【1】姜黄素的化学结构式为:中医认为姜黄素具有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胸胁刺痛、跌打肿痛、闭经等多种病症,其他国家也有根据各自的传统医药理论用其来预防和治疗慢性病。

姜黄主产于日本、美国、非洲、中国等地。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姜黄为天然食品添加剂。

姜黄素是从姜科植物根茎中提取的酚性物质,目前研究表明姜黄素有着抗菌,抗癌,抗炎、抗氧化、抗过敏、抗溃疡、抗肿瘤、抗病毒等多种药理作用,且不良反应少而轻微,药源充足,极具开发前景。

2.药物动力学特征:研究表明, 给患者每天口服5 00 ~ 8 000 mg 姜黄素,全身检测不到姜黄素浓度, 只有当口服达10 ~ 1 2 g 才能在少数患者中测到微量姜黄素。

P a n 等报道, 给小鼠腹腔注射0.1g /kg姜黄素, 15 m i n 血浆姜黄素含量约为2.25mg/L, 1 h 时肠道、脾、肝、肾中的姜黄素含量分别为177.04、26.06、26.90和7.51ug/g。

脑中仅有痕量(0.41ug/g) 。

通过采用M S M S测定了姜黄素代谢物的化学结构。

结果提示姜黄素先被生物转化成二氢姜黄素和四氢姜黄素, 然后再转变成单葡萄糖醛酸结合物。

目前认为姜黄素葡萄糖醛酸、二氢姜黄素葡萄糖醛酸、四氢姜黄素葡萄糖醛酸和四氢姜黄素是姜黄素的主要体内代谢物。

姜黄素脂质体的制备及其体外抗脂质过氧化的研究

姜黄素脂质体的制备及其体外抗脂质过氧化的研究

时间:2021年3月29日学海无涯页码:第1页共6页姜黄素脂质体的制备及其体外抗脂质过氧化的研究医学研究表明,许多疾病与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密切相关,如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和衰老等[1]。

为了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和脂质过氧化,尤其是在人体的保护系统功能减弱时,常需要提供外源性抗氧化剂,用于阻断自由基对细胞的氧化性损伤,保护人体细胞。

姜黄素(curcumin)是姜科姜黄属(Curcuma longa L.)植物姜黄、莪术、郁金根茎中分离出的活性物质之一,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如抗炎、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及抗肿瘤等[2]。

但姜黄素不溶于水,在人体内生物利用度低,且在中性和碱性的环境中易降解,给临床应用带来很大的局限性[3]。

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可明显改善药物的水溶性、增强靶向性、提高药物稳定性和降低药物毒性[4]。

因此将姜黄素包裹在磷脂双分子层中,可降低姜黄素与水分散相及外界环境的接触,提高了姜黄素的稳定性,使其更好地发挥其抗氧化抗自由基的作用。

1 仪器与材料论文发表网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UV2000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海尤尼柯有限公司);旋转蒸发仪(上海医械专机厂);姜黄素(Sigma,含量95%);注射用大豆磷脂(上海太伟药业);葡聚糖凝胶G50(Pharmacia);混合纤维素滤膜(上海市新亚净化器总厂);胆固醇(广州南方玻化进口分装);1硫代巴比妥酸(中国上海化学试剂公司);三氯乙酸(天津科密欧化学试剂开发中心);其他试剂均为色谱纯。

Wistar大鼠(沈阳药科大学动物中心)。

2 方法和结果2.1 分析方法的建立2.1.1 色谱条件色谱柱:C18柱Diamonsil(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乙腈2%冰醋酸(58∶42);流速:1.0 ml/min;柱温:室温;检测波长:426 nm;进样量:20 μl.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在本色谱条件下,脂质体中的辅料对姜黄素的测定无干扰[5]。

姜黄素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脂质体的制备

姜黄素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脂质体的制备

姜黄素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脂质体的制备实验十八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体外溶出度考察一、实验目的1.掌握熔融法制备固体分散体的工艺流程和操作;2.熟悉固体分散体的鉴别方法;3.了解固体分散体常用的载体材料。

二、实验指导固体分散体是药物与载体形成的以固体形式存在的分散系统,其具有以下优点:(1)提高水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2)控制药物释放;(3)提高药物稳定性;(4)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和刺激性;(5)液体药物固体化。

药物制备成固体分散体后可根据需要再制成适宜剂型,如胶囊剂、片剂、软膏剂、栓剂、滴丸剂等。

固体分散体的载体材料可分为水溶性、难溶性和肠溶性三大类。

常用的水溶性载体材料有:聚乙二醇(PE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泊洛沙姆188(pluronic F68)等,多用于制备速释型固体分散体。

难溶性载体是制备缓释型固体分散体的常用材料,包括乙基纤维素(EC)、含季铵基团的丙烯酸树脂(EudragitE、RL、RS等)棕榈酸甘油酯、巴西棕榈蜡等。

肠溶性载体一般选用醋酸纤维素酞酸酯(CAP)、羟丙甲纤维素酞酸酯(HPMCP)、聚丙烯树脂(Eudragit L、Eudragit S)等。

载体材料在使用时可根据制备目的选择单一载体或混合使用载体。

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方法有熔融法、溶剂法、溶剂-熔融法、研磨法、溶剂喷雾干燥法或冷冻干燥法。

其中,熔融法是指将载体加热至熔融后加入药物搅匀,迅速冷却成固体,再将该固体在一定温度下放置使成为易碎物,适用于熔点较低的载体材料,如聚乙二醇类。

溶剂法又称共沉淀法,是将药物与载体共同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再除去溶剂,使药物与载体材料同时析出,经干燥得到固体分散体,适合于易溶于有机溶剂、熔点较高的载体材料,如PVP、EC等。

药物与载体是否形成固体分散体及药物的分散状态可通过溶出速度、平衡溶解度、熔点的测定、X-射线衍射、差热分析及偏光显微镜等方法验证。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与器皿:蒸发皿、培养皿、研钵、不锈钢微量药勺(刮)、玻璃棒、80目筛网、1 mL 移液管、10 mL容量瓶、干燥器、水浴锅、冰箱、电子天平、紫外分光光度计、溶出仪等。

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备及体外释放的研究

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备及体外释放的研究

瘤, 抗炎 , 抗氧化 , 降血脂 , 保 护 心 肌 等 广 泛 的药 理 活性 , 并 且 对 啮齿 类 动物 和人 的毒 副作 用 小¨ l 4 1 。但 是 由于姜 黄 素 的活 性 低 , 水 溶性 差 , 生 物利 用 度 低
和稳 定 性 差 等特 点 , 限 制 了其 在 临床 上 的应 用 1 。
稳定 性 , 亲水性 和 生物 利用 度 , 还 具 有 缓 控 释 的
作用[ 7 - 1 1 I 。 本实验采用乳化蒸发一 低温 固化法制备姜黄素
固体 脂 质 纳 米 粒 ( C u r — S L N) , 并对其粒径 、 电位 、 包 封 率进 行 测 定 , 用 差 示 扫 描 量 热法 ( D S C) 表 征 其 性
扫描量热仪f D s c ) 表征其性质 , 采用透 析法 考察 固体 脂质纳米粒 中姜黄素 的体外释放行为 。【 结果】 姜黄素 固体脂质
纳 米 粒 的平 均 粒 径 为 ( 8 9 . 2 4 + 2 . 0 6 ) n m, Z e t a电位 为 ( 一 1 8 . 7 7  ̄ 1 . 2 7 ) mV, 药物平均包封率 为( 8 9 . 5 5  ̄ 1 . 8 4 ) %, D S C结 果
析袋 ( 上 海 源 叶生 物 科技 有 限公 司 ) ; 乙醇 ( 分 析纯 ,
因此 , 如何 提 高 C u r 生 物 利用 度 , 研 制 生 物 利 用 度 高, 用量低且高效 , 稳 定 性 好 的 制剂 成 为 亟 待解 决
的 题 。
固体 脂 质纳 米 粒 ( S L N) 是 近年 来正 在 发展 的一 种新 型 毫 微粒 类 给 药 系统 , 作 为 一种 新 型 给药 载体 综合 了纳 米乳 和 脂 质体 的优点 , 不仅 可 以 改善 药 物

姜黄素固体分散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发明专利]

姜黄素固体分散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姜黄素固体分散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许东晖
申请号:CN200510035060.8
申请日:20050609
公开号:CN1709228A
公开日:
20051221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姜黄素固体分散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将姜黄素和聚乙烯吡咯烷酮按质量比1∶4~1∶15溶于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丙醇、异丙醇、乙酸乙酯等),于减压蒸馏55-95℃下除去大部分乙醇至成糊状,迅速倒入不锈钢盘中,在60-90℃下真空烘箱烘干,用粉碎机粉碎,得到姜黄素固体分散体。

本发明的姜黄素固体分散体水溶性好,生物利用度高,在制备用于治疗胃溃疡、镇咳、祛痰和抗炎的药物或保健品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申请人:中山大学
地址:510275 广东省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广州粤高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陈卫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一种含姜黄素的固体分散体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含姜黄素的固体分散体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含姜黄素的固体分散体及其制备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戈震,惠美
申请号:CN201610626746.2
申请日:20160801
公开号:CN106137972A
公开日:
20161123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通过复配载体材料以及分段熔融的方法成功地制得了一种溶解度高、稳定性好、商业用途广的姜黄素固体分散体。

所制得的固体分散体可将姜黄素的溶解度由13ng/mL提高到
230μg/mL。

所得固体分散体在加速条件下(40℃±2℃,RH75%±5%)放置6个月后,溶解度无显著性变化。

此外,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也见显著提高,Cmax可达1276±443ng/mL,约为姜黄原粉的50倍。

本发明所制得的姜黄素固体分散体可进一步地制备成各种剂型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凝胶剂、软膏剂等,也可以制备成食品如液体饮料、果冻、软糖和硬糖等,商业用途较广。

申请人:杭州成邦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310051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西兴街道江陵路88号9幢北座608室
国籍:CN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一种姜黄素主动载药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姜黄素主动载药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姜黄素主动载药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刘洪卓,周双,何仲贵,王永军
申请号:CN202011435749.0
申请日:20201207
公开号:CN112451487A
公开日:
20210309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涉及脂质体药物递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姜黄素主动载药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姜黄素主动载药脂质体,由如下成分制备得到:姜黄素、磷脂、胆固醇(Cholesterol,Chol)、金属离子盐溶液、外水相缓冲液。

姜黄素与总磷脂(磷脂和胆固醇总和)的重量比是0.5‑1:10。

所述的金属离子盐溶液可以铜离子或锌离子的硫酸盐、葡萄糖酸盐、或醋酸盐溶液;金属离子盐溶液中铜离子或锌离子的浓度为50‑300mM。

本发明的特点是首次成功制备具有花瓣样构象的姜黄素主动载药脂质体制剂,细胞实验表明其具有更强的活性氧产生能力,更强的肿瘤细胞抑制活性;荷瘤小鼠实验表明该制剂具有显著的皮下肿瘤生长抑制以及缓解转移瘤进程的效果。

申请人:沈阳药科大学
地址:110016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103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沈阳飞扬灵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靳玲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姜黄素-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固体分散体的制备与表征

姜黄素-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固体分散体的制备与表征

姜黄素-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固体分散体的制备与表征姜黄素(Curcumin)是从姜黄植物的根茎中提取得到的一种黄色化合物。

它具有很多药理作用,包括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菌等。

然而,由于姜黄素的特殊物理化学性质,如低溶解度、易与其他化合物结合形成团块等,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研究人员已经开发了各种方法来改善姜黄素的溶解度和稳定性。

其中一种方法是利用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作为载体,制备姜黄素的固体分散体。

制备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固体分散体的第一步是合成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

一般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首先,将硅前体(如正硅酸乙酯)与表面活性剂(如CTAB)在适当的溶剂中混合,并搅拌使之溶解均匀。

然后,加入酸催化剂(如盐酸)催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硅凝胶。

接下来,通过水解、聚合等步骤形成介孔结构,并通过洗涤、离心等步骤去除无孔结构的尾部,并获得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

接下来,将制备好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与姜黄素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并通过高剪切力(如超声波处理、高速搅拌)使其充分混合。

在这个过程中,姜黄素会均匀地包裹在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的孔道中,形成纳米级固体分散体。

此外,可以加入适当的保护剂来加强固体分散体的稳定性,避免团聚现象的发生。

制备完成后,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表征方法来评估姜黄素-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固体分散体的性质。

常用的表征方法包括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等。

这些方法可以提供有关姜黄素固体分散体的形貌、尺寸、晶体结构等方面的信息。

此外,还可以通过测定固体分散体的溶解度、稳定性、释放行为等来评估其在应用中的性能。

姜黄素的溶解度可以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来测定。

稳定性可以通过长时间存放、温度、pH值等条件下的稳定性测试来评估。

释放行为可以通过溶出试验来研究固体分散体在不同条件下的姜黄素释放速率。

综上所述,姜黄素-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固体分散体是一种通过将姜黄素包裹在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孔道中制备的纳米级分散体。

姜黄素的提取纯化、脂质体的制备和组织分布的研究

姜黄素的提取纯化、脂质体的制备和组织分布的研究

姜黄素的提取纯化、脂质体的制备和组织分布的研究姜黄素(Curcumin),是一种从姜黄根茎的姜黄色素中提取的黄色颜料,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作用。

然而,由于姜黄素的生物利用度低以及稳定性差,限制了其在临床应用上的发展。

为了提高姜黄素的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许多研究致力于寻求有效的提取纯化方法以及制备姜黄素载体。

提取纯化姜黄素是研究的首要任务之一。

常用的提取方法有溶剂抽提、超声波辅助提取、微波辅助提取等。

溶剂抽提是一种传统的提取方法,通过溶剂与植物原料中的姜黄素发生物理相互作用,实现姜黄素的提取。

超声波辅助提取则是在溶剂抽提的基础上,通过超声波的机械作用促进溶剂的渗透,进一步提高提取效率。

微波辅助提取则是将微波辐射引入提取过程中,利用微波对原料中的姜黄素分子产生的热效应,提高提取效率。

此外,还有列索增强提取等新型的提取方法被应用于姜黄素的提取纯化研究中。

脂质体作为一种有效的姜黄素载体,在姜黄素的制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脂质体是由磷脂双分子层包裹而成的微观无机颗粒,可以有效地包封和保护姜黄素,提高姜黄素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

制备脂质体的方法包括薄膜分散法、油水乳化法、超声波辅助法等。

薄膜分散法是通过将姜黄素和磷脂固体混合,再通过机械剪切和超声波处理形成脂质体;油水乳化法是将磷脂和姜黄素沉淀分散在水相中,再通过机械剪切形成乳液,最后通过蒸发浓缩得到脂质体;超声波辅助法则是在油水乳化法的基础上,加入超声波处理,促进乳液的形成。

研究表明,不同制备方法对姜黄素脂质体结构和性质有一定影响,因此在制备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姜黄素在体内的组织分布是了解其药效与代谢特征的重要指标之一。

姜黄素的组织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姜黄素的特性、给药途径等。

研究发现,姜黄素主要在肝脏、小肠、大肠和胆囊等器官中富集。

尤其是在胃肠道,姜黄素可以通过抑制脂肪吸收、促进胆汁酸分泌等途径发挥其药理作用。

此外,还有研究证明姜黄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在大脑和神经组织中也有一定的分布。

一种姜黄素纳米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姜黄素纳米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姜黄素纳米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岳秋林,赵林,赵晨,苏乐,张松,李昆仑,李宝君,孙欣申请号:CN202210005084.2
申请日:20220105
公开号:CN114532535A
公开日:
20220527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姜黄素纳米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称取大豆卵磷脂、胆固醇和姜黄素,溶于有机溶剂中,旋转蒸发,除去有机溶剂,形成一层薄膜;(2)和磷酸盐缓冲液水化脂质薄膜,形成粗脂质体,搅拌;(3)超声处理后静置,过滤,得到纳米脂质体。

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脂质体将姜黄素包裹在脂质双分子层中,克服了姜黄素由于水溶性差导致的生物利用度低的问题。

包封率达到90%以上,稳定性好,并具有更小的细胞毒性。

本发明提供的姜黄素纳米脂质体的制备方法,有效解决了姜黄素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的问题,同时显著提升了产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申请人:齐鲁工业大学
地址:250353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大学路3501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济南市易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江莉莉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姜黄素固体分散体高效制备工艺优选

姜黄素固体分散体高效制备工艺优选

姜黄素固体分散体高效制备工艺优选
任莉莉;陈静;李先君;屈炼石;程昆木
【期刊名称】《食品与药品》
【年(卷),期】2022(24)4
【摘要】目的优选高效制备姜黄素固体分散体的工艺。

方法以PEG6000为载体材料,采用溶剂熔融法制备姜黄素固体分散体,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制备工艺。

采用X 射线衍射图谱(XRD)及扫描电镜(SEM)表征固体分散体的性质。

结果最优工艺为:姜黄素加入量20 mg,姜黄素:PEG6000=1:9,加入无水乙醇10 ml,熔融温度50℃。

该条件制备的姜黄素固体分散体25 min内累积溶出度达93%。

XRD图谱和SEM 结果显示该固体分散体晶粒明显减少。

结论该工艺过程简单有效,姜黄素固体分散体能显著提高姜黄素的溶出度。

【总页数】4页(P300-303)
【作者】任莉莉;陈静;李先君;屈炼石;程昆木
【作者单位】军事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康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秦巴中药资源研发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43
【相关文献】
1.姜黄素/胡椒碱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2.姜黄素固体分散体单层渗透泵控释片的制备和处方优化
3.采用固体分散体技术制备高水溶性姜黄素的研究
4.采用
固体分散体技术制备高水溶性姜黄素的研究5.姜黄素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姜黄素的提取纯化、脂质体的制备和组织分布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姜黄素的提取纯化、脂质体的制备和组织分布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姜黄素的提取纯化、脂质体的制备和组织分布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姜黄素是从姜黄根茎中提取得到的一种黄色化合物,具有很多生物活性,如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

目前,已经发现姜黄素能够作为肿瘤细胞的潜能膜张力抑制剂,使肿瘤细胞处于一个不好的生长状态,从而对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此外,姜黄素还可以减少肝硬化的发生率,并且还可以通过抑制癌细胞的生长来防止血管生成,降低血流量,从而起到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

因此,姜黄素的研究对于开发新型抗肿瘤药物、治疗疾病以及保健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1、姜黄素提取和纯化。

本研究将应用分离、纯化、结晶等方法获得高纯度姜黄素。

2、制备姜黄素脂质体。

通过脂质体的制备研究,可以改善姜黄素的生物利用度,进一步提高姜黄素的药效。

3、姜黄素组织分布的研究。

通过对不同组织中姜黄素的含量进行测定,了解姜黄素在体内的分布情况,从而为研究姜黄素的药效提供重要知识支持。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1、姜黄素提取和纯化。

使用超声波法和皂化-萃取法分别提取姜黄素,再通过凝胶过滤和高效液相色谱进行纯化。

2、制备姜黄素脂质体。

使用反应物浓度、脂质体组分、质量比等因素进行优化实验,通过薄膜法制备优良姜黄素脂质体,然后以纳米粒子为形式进行尺寸和分布的测定。

3、姜黄素组织分布的研究。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组织中姜黄素的含量,统计并分析每个组织的姜黄素含量,建立姜黄素在体内的分布图谱。

四、研究预期结果1、成功提取和纯化姜黄素并获得高纯度。

2、获得优良的姜黄素脂质体,证实脂质体制备能够提高姜黄素生物利用度。

3、了解姜黄素在体内的组织分布情况,为研究其药效提供重要基础知识。

五、研究实施计划阶段 | 内容 | 时间----|----|----第一阶段 | 实验前期准备,收集姜黄素的研究文献资料、制备生化试剂及材料等 | 2个月第二阶段 | 姜黄素的提取及纯化,分离出高纯的姜黄素 | 3个月第三阶段 | 姜黄素脂质体的制备及偏光显微镜、分子分布分析 | 4个月第四阶段 | 姜黄素组织分布的研究及统计分析 | 2个月第五阶段 | 实验结果总结、论文撰写及提交 | 3个月六、研究所需经费本研究所需经费预计为XXX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十八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体外溶出度考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熔融法制备固体分散体的工艺流程和操作;
2.熟悉固体分散体的鉴别方法;
3.了解固体分散体常用的载体材料。

二、实验指导
固体分散体是药物与载体形成的以固体形式存在的分散系统,其具有以下优点:(1)提高水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2)控制药物释放;(3)提高药物稳定性;(4)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和刺激性;(5)液体药物固体化。

药物制备成固体分散体后可根据需要再制成适宜剂型,如胶囊剂、片剂、软膏剂、栓剂、滴丸剂等。

固体分散体的载体材料可分为水溶性、难溶性和肠溶性三大类。

常用的水溶性载体材料有:聚乙二醇(PE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泊洛沙姆188(pluronic F68)等,多用于制备速释型固体分散体。

难溶性载体是制备缓释型固体分散体的常用材料,包括乙基纤维素(EC)、含季铵基团的丙烯酸树脂(EudragitE、RL、RS等)棕榈酸甘油酯、巴西棕榈蜡等。

肠溶性载体一般选用醋酸纤维素酞酸酯(CAP)、羟丙甲纤维素酞酸酯(HPMCP)、聚丙烯树脂(Eudragit L、Eudragit S)等。

载体材料在使用时可根据制备目的选择单一载体或混合使用载体。

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方法有熔融法、溶剂法、溶剂-熔融法、研磨法、溶剂喷雾干燥法或冷冻干燥法。

其中,熔融法是指将载体加热至熔融后加入药物搅匀,迅速冷却成固体,再将该固体在一定温度下放置使成为易碎物,适用于熔点较低的载体材料,如聚乙二醇类。

溶剂法又称共沉淀法,是将药物与载体共同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再除去溶剂,使药物与载体材料同时析出,经干燥得到固体分散体,适合于易溶于有机溶剂、熔点较高的载体材料,如PVP、EC等。

药物与载体是否形成固体分散体及药物的分散状态可通过溶出速度、平衡溶解度、熔点的测定、X-射线衍射、差热分析及偏光显微镜等方法验证。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
1. 仪器与器皿:蒸发皿、培养皿、研钵、不锈钢微量药勺(刮)、玻璃棒、80目筛网、1 mL 移液管、10 mL容量瓶、干燥器、水浴锅、冰箱、电子天平、紫外分光光度计、溶出仪等。

2. 材料与试剂:姜黄素原料、姜黄素对照品、PGE6000、N, N-二甲基甲酰胺(DMF)、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一次性注射器(5 mL)、一次性针头滤器(水系,0.45 μm,13 mm)、5 mL离心管、无水氯化钙等。

四、实验内容与操作
(一)姜黄素-PEG6000固体分散体的制备
1.处方:
姜黄素0.2 g
PEG6000 2.0 g
2.制备:
①称量:称取处方量姜黄素和PEG6000置于蒸发皿内,混匀;
②加热熔融:将蒸发皿置于65 ℃水浴上加热熔融,搅拌均匀;
③铺板:将熔融液迅速倾倒于预冷的培养皿中,涂成薄层;
④固化:将培养皿置于冰箱冷却一定时间,取出置于干燥器中干燥;
⑤粉碎:取出培养皿,用刮勺刮下固体物,研磨粉碎,过80目筛,即得姜黄素-聚乙二醇
6000固体分散体。

3.物理混合物的制备:
称取处方量姜黄素和PEG6000置于蒸发皿内,混匀即得。

(二)溶出度试验
1. 溶出介质的配制
称取5 g SDS置于烧杯内,加入1L纯水溶解即得溶出介质。

2. 标准曲线的绘制
①精密称取姜黄素对照品5 mg置于10 mL容量瓶中,用DMF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
②精密吸取1.0 mL溶液置于10 mL容量瓶中,用5 g/L的SDS水溶液稀释至刻度,作为
储备液;
③分别精密吸取储备液0.3、0.4、0.5、0.6、0.7、0.8、0.9、1.0 mL于10 mL容量瓶中,
用5 g/L的SDS水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品溶液;
④将上述对照品溶液置于紫外分光光度计中,于429 nm 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以浓度为
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3. 溶出度试验
①采用桨法测定,设置转速100 r/min,温度37.0 ℃,加入溶出介质900 mL;
②分别精密称取姜黄素固体分散体和物理混合物,按姜黄素计算每个样品含药30 mg加入
溶出介质中;
③自计时起分别于5、10、30 min时取样5 mL(同时补充同温同体积的新鲜介质),于
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后收集滤液;
④将上述滤液放置室温后加入适当溶出介质稀释,置于紫外分光光度计中于429 nm 的波
长处测定吸光度,代入回归方程计算药物浓度及药物溶出百分率。

五、实验结果和讨论
1.描述制得固体分散体的外观性状,计算收率。

2.计算姜黄素固体分散体和物理混合物的药物溶出百分率,比较两者的差异。

六、思考题
1.固体分散体的载体材料有哪几种?有哪些制备方法?
2.固体分散体的速释原理是什么?
实验二十一脂质体的制备及药物含量测定
一、实验目的
1.通过脂质体的制备,掌握薄膜分散法制备脂质体的方法。

2.熟悉脂质体药物含量的测定方法。

3.了解脂质体的结构特点及形成原理。

二、实验指导
脂质体或称类脂小球,系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而形成的微型泡囊。

按照结构类型,脂质体可分为单室脂质体与多室脂质体。

单室脂质体为含有单一类脂双分子层的脂质体,其中粒径在20–80 nm的称为小单室脂质体,也称纳米脂质体;粒径在0.1–1μm的称为大单室脂质体。

多室脂质体为含有多层类脂质同心双分子层的脂质体,粒径在1–5μm。

此外,某些脂质体没有相同的圆心,其内部是由很多大小、形态不一的小脂质体紧密堆积而成,小脂质体之间被脂质双层膜隔开,结构类似于泡沫,可将该脂质体称为多囊脂质体。

脂质体一般由磷脂和胆固醇制备而得。

磷脂为两性分子,一端为亲水的含氮或磷的头,另一端为疏水(亲油)的长烃基链。

在水中,磷脂分子亲水基团向两侧的水相排列,而亲油基团则向内排列,进而自组装形成脂质双分子层结构。

胆固醇插在脂质双分子层中间,具有调节膜流动性的的作用。

脂溶性药物一般包载在脂质双分子层中,而水溶性药物一般包载在脂质体囊内部或多层脂质体层间的水性介质中。

制备脂质体的方法很多,有薄膜分散法,逆向蒸发法、主动包封法、注入法、复乳法、冷冻干燥法等。

本实验采用薄膜分散法,此法适于实验室小量制备,操作简单。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
1.仪器与器皿:电子天平、旋转蒸发仪、旋涡混合器、紫外分光光度计、25 mL茄形瓶、1 mL 移液管、5 mL、10 mL和25 mL容量瓶、2 mL离心管和5 mL离心管等。

2.材料与试剂:姜黄素原料药、姜黄素对照品、大豆卵磷脂、胆固醇、氯仿、甲醇、丙酮、N, N-二甲基甲酰胺(DMF)、一次性注射器(5 mL)、一次性针头滤器(水系,0.22 μm、0.45 μm,25 mm)。

四、实验内容与操作
(一)姜黄素脂质体的制备
1.处方:
姜黄素 5 mg
大豆卵磷脂45 mg
胆固醇9 mg
纯水 5 mL
2.制备:
①称取处方量姜黄素于5 mL离心管中,称取处方量大豆卵磷脂和胆固醇于5 mL离心管
中;
②姜黄素采用3 mL丙酮加热溶解,大豆卵磷脂和胆固醇采用3 mL氯仿溶解;
③将上述两种溶液均转移至25 mL茄型瓶中,采用旋转蒸发仪减压旋蒸除去有机溶剂,
温度设置为50 ℃,直至烧瓶内壁形成均匀药/脂薄膜;
④取下茄形瓶,立即加入5 mL 预热的纯水,于旋涡混合器震荡至药/脂膜水化完全;
⑤将水化后的药物溶液经0.45 μm微孔滤膜反复挤出3次,再经0.22 μm微孔滤膜反复挤
出3次后即得姜黄素脂质体溶液。

(二)脂质体中药物含量的测定
1. 标准曲线的绘制
①精密称取姜黄素对照品5 mg置于10 mL容量瓶中,用DMF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
②精密吸取1.0 mL溶液置于10 mL容量瓶中,用DMF稀释至刻度,作为储备液;
③分别精密吸取储备液0.3、0.4、0.5、0.6、0.7、0.8、0.9、1.0 mL于10 mL容量瓶中,
用DMF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品溶液;
④将上述对照品溶液置于紫外分光光度计中,于423 nm 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以浓度为
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试液。

2. 脂质体中药物含量的测定
①吸取0.1 mL脂质体溶液置于25 mL容量瓶中,加入DMF溶解稀释至刻度;
②将上述溶液置于紫外分光光度计中于429 nm 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代入回归方程计算
脂质体中药物的浓度。

五、实验结果和讨论
1.描述制备脂质体时过膜挤出前后脂质体溶液的外观。

2. 描述脂质体中药物含量测定的注意事项。

六、思考题
1.脂质体的性状与乳剂有何不同?
2.在脂质体的制备中加入胆固醇的目的是什么?
3.脂质体的结构与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形成胶团的结构有何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