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中位线与矩形学案

合集下载

三角形的中位线教学设计(通用5篇)

三角形的中位线教学设计(通用5篇)

三角形的中位线教学设计三角形的中位线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角形的中位线教学设计(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角形的中位线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掌握它的性质.2.能较熟练地应用三角形中位线性质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3.经历探索、猜想、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推理论证的能力.4.能运用综合法证明有关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结论.理解在证明过程中所运用的归纳、类比、转化等思想方法.二、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和运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2.难点: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证明(辅助线的添加方法).3.难点的突破方法:(1)本教材三角形中位线的内容是由一道例题从而引出其概念和性质的,新教材与老教材在这个知识的讲解顺序安排上是不同的,它这种安排是要降低难度,但由于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添加辅助线的练习很少,因此无论讲解顺序怎么安排,证明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例1)时,题中辅助线的添加都是一大难点,因此教师一定要重点分析辅助线的作法的思考过程.让学生理解:所证明的结论既有平行关系,又有数量关系,联想已学过的知识,可添加辅助线构造平行四边形,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来证明结论成立的思路与方法.(2)强调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中线的区别:中位线:中点与中点的连线。

中线:顶点与对边中点的连线.(3)要把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特点、条件、结论及作用交代清楚:特点:在同一个题设下,有两个结论.一个结论表明位置关系,另一个结论表明数量关系。

条件(题设):连接两边中点得到中位线。

结论:有两个,一个表明中位线与第三边的位置关系,另一个表明中位线与第三边的数量关系(在应用时,可根据需要选用其中的结论)。

作用:在已知两边中点的条件下,证明线段的平行关系及线段的倍分关系.(4)可通过题组练习,让学生掌握其性质.三、课堂引入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三角形的中位线优秀教案

三角形的中位线优秀教案

三角形的中位线【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

(2)掌握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和有关应用。

2.能力目标:(1)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推理论证能力。

(2)能够用多种方法证明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体会在证明过程中所运用的归纳、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3)能够应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推理、猜想、论证等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

【教学难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多种证明。

【教学方法】对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引入采用发现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探索、猜测等自主探究的方法先获得结论再去证明。

在此过程中,注重对证明思路的启发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提倡证明方法的多样性,而对于定理的证明过程,则运用多媒体演示。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投影仪、三角形纸片、剪刀、常用画图工具。

2.学具:三角形纸片、剪刀、刻度尺、量角器。

【教学过程】1.一道趣题——课堂因你而和谐。

问题: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中线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容易得出如下事实:都是三角形内部与边的中点有关的线段。

但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三角形的一条中位线与第三边上的中线互相平分。

(学生交流、探索、思考、验证)6.一种照应——课堂因你而完整。

问题:你能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说明本节课开始提出的趣题的合理性吗?(学生争先恐后回答,课堂气氛活跃。

)7.一种应用——课堂因你而升华。

做一做:任意一个四边形,将其四边的中点依次连接起来所得新四边形的形状有什么特征?(学生积极思考发言,师生共同完成此题目的最常见解法。

)已知:四边形ABCD,点E、F、G、H分别是四边的中点,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中位线教案

三角形中位线教案

三角形中位线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与应用一、教学目标:1. 理解中位线的概念,并能够准确地画出任意三角形的中位线。

2. 掌握中位线的性质:三条中位线交于一点,且该点与三角形的顶点距离相等。

3. 能够应用中位线的性质解决与三角形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1. 介绍中位线的概念:中位线是连接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对边中点的线段。

2. 展示如何画出一个三角形的中位线,并指导学生进行练习。

3. 引导学生发现中位线的性质,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4. 给出一些与中位线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应用中位线的性质进行解答。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三角形的图形,引起学生对中位线的好奇心,并让学生尝试画出一个三角形的中位线。

2. 概念讲解:简洁明了地解释中位线的概念,并通过示意图进行说明。

3. 操作练习:让学生在纸上画出多个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并画出它们的中位线。

4. 性质探究:通过展示一个已画好的三角形中位线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中位线的性质。

a. 引导学生观察三条中位线交于一点的现象。

b. 引导学生测量该交点与三角形的顶点之间的距离,发现它们相等。

5. 性质总结:带领学生总结中位线的性质,并进行板书。

6. 应用练习:给出一些与中位线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应用中位线的性质进行解答。

a. 如何判断一个点是否在三角形的中位线上?b. 如何证明三条中位线交于一点?c. 如何计算中位线的长度?7. 拓展延伸:对于学习较快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如证明中位线的性质等。

四、教学资源:1. 三角形的图形展示。

2. 教师准备的示意图、板书和练习题。

3. 学生使用的纸和画笔。

五、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操作练习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2. 学生完成应用练习的解答,教师进行批改并给予评价。

3. 学生参与性质总结的讨论,教师评估学生对中位线性质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理解中位线的概念和性质,并能够应用中位线解决与三角形相关的问题。

三角形的中位线教案

三角形的中位线教案

三角形的中位线教案第一章:三角形的中位线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中位线的定义和性质。

培养学生通过图形直观判断和证明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形中位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三角形中位线与三角形边长的关系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定理1.3 教学方法采用图形演示、学生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三角形中位线的思考。

1.4.2 新课导入介绍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引导学生通过图形直观理解中位线。

1.4.3 性质探究引导学生通过画图和观察,发现三角形中位线与三角形边长的关系。

1.4.4 例题讲解通过典型例题,讲解如何运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解决问题。

1.4.5 练习巩固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第二章:三角形中位线的应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三角形中位线的应用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形中位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三角形中位线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三角形中位线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学生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2.4 教学步骤2.4.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三角形中位线解决。

2.4.2 性质应用讲解三角形中位线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如构造平行线、证明线段相等等。

2.4.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解决问题。

2.4.4 练习巩固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第三章:三角形中位线的证明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三角形中位线证明的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证明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三角形中位线的证明定理及方法3.3 教学方法采用图形演示、学生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3.4 教学步骤3.4.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对三角形中位线证明的思考。

3.4.2 性质证明引导学生运用图形演示和证明方法,证明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三角形的中位线数学教案

三角形的中位线数学教案

三角形的中位线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概念,掌握中位线的性质和作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中位线解决三角形相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三角形的中位线概念。

2. 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3. 三角形中位线的作法。

4. 三角形中位线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中位线概念、性质和作法。

2. 教学难点:三角形中位线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2. 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动态展示三角形中位线的作法。

3.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中位线解决实际问题。

4.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展示一个任意三角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能否找到一条线段,使得这条线段垂直于三角形的两边,并且平分第三边?3. 探究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让学生通过几何画板软件,尝试改变三角形的形状,观察中位线的变化。

引导学生发现中位线的性质,如:中位线等于第三边的一半,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等。

4. 学习三角形中位线的作法:引导学生利用直尺和圆规,尝试作出一个任意三角形的中位线。

讲解中位线的作法步骤,并强调注意事项。

5. 应用实例:让学生运用中位线解决实际问题,如:已知三角形两边长度,求第三边长度;已知三角形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求三角形面积等。

六、教学反馈与评价:1. 在课后,通过布置适量的练习题,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对三角形中位线概念、性质和作法的掌握情况。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安排一个简短的小测验,测试学生对三角形中位线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和测试结果,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运用三角形中位线的知识,解决一些相关的几何问题,如求三角形的面积、判断三角形的形状等。

三角形中位线教学设计

三角形中位线教学设计

三角形中位线教学设计三角形中位线教学设计1 一、教学任务、目标1、认知目标(1)知道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明确三角形中位线与中线的不同。

(2)理解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并能运用它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3)通过对问题的探索及进一步变式,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及分解构造基本图形解决较复杂问题的能力。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联想来发现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对学生进行事物之间相互转化的辩证的观点的教育。

4、情感目标利用制作的Powerpoint课件,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激活学生思维。

5、教学重难点重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难点:难点是证明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定理时辅助线的添法和性质的录活应用。

二、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导入课题1、怎样将一张三角形纸片剪成两部分,使分成的两部分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操作:(1)剪一个三角形,记为△ABC(2)分别取AB,AC中点D,E,连接DE(3)沿DE将△ABC剪成两部分,并将△ABC绕点E旋转180°,得四边形BCFD、2、思考: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吗?3、探索新结论: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那么DE与BC有什么位置和数量关系呢?第二环节:教师讲授,传授新知内容:引入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和性质1、定义三角形的中位线,强调它与三角形的中线的区别。

2、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第三环节:师生共析,证明定理第四环节:灵活运用,自我检测练一练:1、A、B两点被池塘隔开,在没有任何测量工具的情况下,小明通过下面的方法估测出了A,B间的距离:在AB外选一点C,连结AC和BC,并分别找出AC 和BC的中点M、N,如果测得MN=20m,那么A、B两点的距离是多少?为什么?2、已知:三角形的.各边分别为6cm,8cm,10cm,则连结各边中点所成三角形的周长为 cm,面积为 cm2,为原三角形面积的。

三角形中位线与矩形学案.docx

三角形中位线与矩形学案.docx

八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一中位线【学习目标】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掌握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及其应用.【学习重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及其应用. 【学习难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 03—、课刖导学:【探究一】:请同学们思考将任意一个三角形分成四个全等的三角形,你是如何切割的?2. 【探究二】:三角形小位线概念连接三角形 ________________ 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思考:(1)三角形的中位线有几条?(2) 三角形的屮位线与屮线有什么区别? (3) 三和形的屮位线与第三边冇怎样的关系?3. 【探究三】: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如图,点D 、E 、分别为△ ABC 边AB 、AC 的屮点,求证:DE//BC 且DE 二丄BC.2【思考】:如保将证明DE 二丄BC 转化为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你能构造平行四边形完成本题的证明吗?2相信你能行!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 并且 .二、合作、交流、展示:证明:A1.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AB、BC、CD、DA的屮点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结论:顺次连结四边形所得的四边形是2.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中,G、P分别是DC、BC ±的点,E、F分别是AP、GP的中点,当P在BC上从B向C移动而G不动时,卜-列结论成立的是()A.线段EF的长逐渐增大B.线段EF的长逐渐减小C.线段EF的长不改变D.线段EF的长不能确定E是CD的中点,F是AE的中点,FC与BE交于G.求证:GF=GC.4.己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P,AD=BC, E、F分别是DC、边的屮点,FE的延长线分别与AD. BC的延长线交于H、G点.求证:ZAHF=ZBGF.三、巩固与应用1.如图,A、B两点被池塘隔开,在AB外选一点C,连结AC和BC,并分别找出AC和BC的中点M、N,如果测得MN=20m,那么A、B两点的距离是_______________ m.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己知:AABC中,点D、E、F分别是△ABC三边的中点,如果2\DEF的周长是12cm,那么z\ABC的周长是c m.3.如图,UABCD的周长为36.对角线AC, 3D相交于点0•点E是CD的中点.B0=12.贝3.已知:如图,在口中,P的周长为_______八年级数学《矩形》(一)【学习目标】1.掌握矩形的概念和性质,理解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与联系.2.会初步运用矩形的概念和性质来解决有关问题•3.渗透运动联系、从量变到质变的观点・【学习重点】矩形的性质•【学习难点】矩形的性质的灵活应用.【学习过程】—、温故而知新:1、平行四边形定义:有两组对边_________________ 的四边形叫平形四边形.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_________ ,对角_______________ ,対角线____________3、矩形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 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八年级数学下册 19 三角形的中位线,矩形,菱形性质判定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 19 三角形的中位线,矩形,菱形性质判定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三角形的中位线学习目标:1.掌握三角形中位线及其性质,并能熟练进行证明或计算,发展合乎逻辑的推理能力.2.通过小组交流、质疑,学会综合分析问题的思想方法.3.体验数学的缜密性,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灵活应用. 难点: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探究.一.预习新知(阅读探究课本P88—P90的基础知识) 1.知识回顾:⑴.什么是三角形? ⑵.什么是三角形的中线?问题1:如图1,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则线段DE 叫做△ABC 的什么? 如图1一个三角形有几条中位线?画画看.三角形的中位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三角形的中线有什么区别?(1)如图1,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通过度量你发现DE 与 BC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2)如图1,用量角器量一量∠ADE 与∠B 的度数,你发现DE 与 AB 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三角形中位线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能用几何语言表述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吗(结合图1)?(4)将△ABC 沿中位线DE 剪开,得到△ADE 和四边形将△ADE 剪下来如图2拼成四边形DBCM AB CD EBC图2说明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吗?例1.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E 、F 、G 、H 分别是边AB 、BC 、CD 、DA 的中点,四边形EFGH 是什么四边形吗?规律方法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2.如图,ΔABC 的中线BE 、CD 相交于点O ,F 、G 分别是BO 、CO 的中点,试猜想DF 与GE 有怎样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1.如图5,以三角形的一条中位线和第三边上的中线为对角线的四边形是( ) A .梯形 B .平行四边形 C .菱形 D .矩形2.如图6,点D,E,F 分别是△ABC 各边的中点,BH ⊥AC,垂足为H,DE=6cm 则FH=_________HG F E D CBA图5H E DABCF图61.已知第一个三角形的周长为a,它的三条中线组成的第二个三角形,其周长为___,第二个三角形的三条中线又组成第三个三角形,其周长为____,以此类推,第2009个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__.2.如图8,BC=CD,AF=FC,求EF:FD矩形的性质学习目标:1.掌握矩形的概念和性质,理解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与联系,会进行简单的推理2.会初步运用矩形的概念和性质来解决相关问题; 能推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重点:矩形的性质.难点:矩形的性质的灵活应用.一.预习新知:(阅读教材第94页至第95页的部分,完成以下问题)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一个活动的平行四边形在拉动的过程,使其一个内角恰好为直角,得到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是什么图形?猜想归纳矩形定义:矩形是我们最常见的图形之一,请同学们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1)矩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是什么?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吗?(2)矩形的特殊性质【探究1】在一个平行四边形活动框架上,用两根橡皮筋做出两条对角线,拉动一对不相邻的顶点,改变平行四边形的形状.①随着∠α的变化,两条对角线的长度分别是怎样变化的?②当∠α是直角时,平行四边形变成矩形,此时它的其他内角是什么样的角?它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度有什么关系?理由:在这个活动过程中,随着∠α的变化,两条对角线的长度也随之变化,长的对角线,短的对角线.但到∠α是直角时,两条对角线变得,再变化角时,两条对角线的长度又变化.当∠α是锐角或钝角时,两条对角线当∠α是直角时,平行四边形变为矩形,这时两条对角线的长度【探究2】看门框也是一个矩形形状,它除了“有一个角是直角”外,还可能具有哪些一般地平行四边形所没有的特殊性质呢?内角:由此我们得到矩形的性质:矩形性质1矩形性质2证明性质1,2.(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然后写出符号语言.)性质1:性质2:符号语言符号语言归纳矩形的性质:对称性:边:角:对角线:5.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如图,在矩形ABCD中,AC、BD相交于点O,由性质2有AO=BO== = =因此可以得到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性质:符号语言二.课堂展示:例1 已知:如图,矩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AOB=60°,AB=4cm,求矩形对角线的长.三. 随堂练习1.如图,四边形ABCD是矩形,找出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角.8cm,两条对角线的一个交角为120.,求矩形的边长.△ABC中,∠C=90°,AB=2AC,求∠A,∠B的度数.△ABC 中,∠ACB=90°,CD ⊥AB 与点D ,∠ACD=3∠BCD,点E 是斜边AB 的中点. 求∠ECD 是多少度?矩形的判定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矩形的判定方法.2.应用矩形定义、判定等知识,解决简单的证明题和计算题,进一步培养分析能力.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合作共赢的能力. 重点:矩形的判定.难点:矩形的判定及性质的综合应用.一.预习新知:(阅读教材P95 — 96 , 完成下列问题)(1)矩形概念: (2)矩形性质:边: 对角线: 角: 对称性: (3)矩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2.探究:一位很有名望的木工师傅,招收了两名徒弟.一天,师傅有事外出,两徒弟就自已在家练习用两块四边形的废料各做了一扇矩形式的门,完事之后,两人都说对方的门不是矩形,A而自已的是矩形.甲的理由是:“我用直尺量这个门的两条对角线,发现它们的长度相等,所以我这个四边形门就是矩形”. 乙的理由是:“”.根据它们的对话,你能肯定谁的门一定是矩形. 通过讨论得到矩形的判定方法.矩形判定方法1:( ). 矩形判定方法2:( ).判定1:已知:在 ABCD 中,AC=BD 求证:四边形ABCD 是矩形 证明:判定2:已知:∠A=∠B=∠C=90°求证:四边形ABCD 是矩形 证明:4.概括矩形的判定方法: 定义: 表达式: 判定1: 表达式: 判定2: 表达式: 二.课堂展示:例1已知: 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AOB 是等边三角形,AB=4m , 求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AB CD例2已知:如图(1), ABCD 的四个内角的平分线分别相交于点E ,F ,G ,H . 求证:四边形EFGH 是矩形.三. 随堂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有一组对角是直角的四边形一定是矩形(B )有一组邻角是直角的四边形一定是矩形 (C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 (D )对角互补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2.下列各句判定矩形的说法正确的是(1)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2)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3)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4)有三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5)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6)一组对角互补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3.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D=90°,若再添加一个条件,就能推出四边形ABCD 是矩形,你所添加的条件是4.已知:如图 ,在△ABC 中,∠ACB =90°, CD 为中线,延长CD 到点E ,使得 DE =CD .连结AE ,BE ,则四边形ACBE 为矩形.1.已知在 ABCD 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且∠OBC=∠OCB. 求证:四边形ABCD 是矩形2.如图,在△ABC 中,点O 是AC 边上的一个动点,过点O 作直线MN ∥BC,设MN 交∠ABCDBCA 的平分线于点E,交∠BCA 的外角平分线于点F, (1)试说明EO=FO(2)当点O 运动到何处时,四边形AECF 是矩形? 简要说明理由.菱形的性质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定义及性质,知道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会用菱形的定义及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会计算菱形的面积.3.通过运用菱形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提高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根据平行四边形与矩形、菱形的从属关系,通过画图渗透集合思想. 重点:菱形的性质.难点:菱形的性质及菱形知识的综合应用.一.预习新知(阅读教材第97至98页,并完成预习内容.) 1.知识回顾平行四边形性质: 矩形性质:平行四边形判定: 矩形判定:如图,改变平行四边形的边,使之一组邻边相等,就得到了一个菱形.⑴菱形定义:________________相等的_________________叫做菱形. 举一些日常生活中所见到过的菱形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菱形性质MEFON按教材97页的方法剪得菱形,观察得到的菱形,回答下列问题. ①它是轴对称图形吗?有几条对称轴?对称轴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 ②图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 ③图中有哪些相等的角?④图中有哪些特殊形状的三角形?是哪些?菱形性质:菱形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切性质; 菱形是__________图形也是_____________图形. 菱形的四条边都___________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__________,并且每一条对角线___________ 性质证明:已知:菱形ABCD ,AB=BC 求证:AB=BC=CD=DA证明:已知:菱形ABCD 求证:AC ⊥BD,AC 平分∠BAD 和∠BCD,BD 平分∠ABC 和∠ADC. 证明:⑶菱形面积例1 如图,菱形花坛ABCD 的边长为20m ,∠ABC=60°.沿着菱形的对角线修建了两条小路AC 和BD,求两条小路的长和花坛的面积.S ABCD 菱形= 21×AC ×BD (菱形面积= 底×高= 对角线乘积的 )例1.四边形ABCD 是菱形,点O 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AB=5cm,AO=4cm,求两条对角线ACDO BACB例6cm 和8cm ,求菱形的周长和面积.12cm ,则它的边长为_________;2.已知菱形ABCD 中,∠ABC=60°,则∠BAC=_______3.如图,四边形ABCD 是菱形,F 是AB 上一点,DF 交AC 于E . 求证:∠AFD=∠CBE .4.如图,四边形ABCD 是菱形,∠ACD=30°,BD=6,求: ⑴∠BAD, ∠ABC 的度数; ⑵边AB 及对角线AC 的长.1.已知:如图,菱形ABCD 中,E 、F 分别是CB 、CD 上的点,且BE=DF . 求证:∠AEF=∠AFE .菱形的判定 DOBAC1.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以及符号语言的应用2.灵活运用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3.通过预习培养认真细致的自学态度. 重点:掌握并会应用菱形的判定方法. 难点:菱形判定方法的应用.一.预习新知(阅读教材第99页至第100页的部分,完成以下问题)1.用两X 宽相等的矩形纸片叠合在一起得到四边形ABCD (如图),你认为它是什么特殊的四边形?请说明理由.2.木工在做菱形的窗格时,总是保证四条边框一样长,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借助以下图形探索: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BC=CD=DA,试说明四边形ABCD 是菱形. 我发现, 的四边形是菱形.3.如下图,在□ABCD 中,若AC ⊥BD,则□ABCD 是什么图形? 证明:我发现,的平行四边形四边形是菱形. 菱形的判定方法: 1、的四边形是菱形 符号语言2、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符号语言3、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符号语言ACDoBCD例1 已知:在△ABC中,AD是角平分线,DE∥AC,DF∥AB,四边形AEDF是菱形吗?为什么?例2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长是9,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是12和,这是一个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求它的面积.归纳:S菱形==1.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⑴一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⑵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⑶对角线互相垂直且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⑷对角线互相平分且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⑸对角线互相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⑹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2.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DE∥AC,CE∥BD.求证:四边形OCED是菱形.O DAB CE1.如图,四边形ABCD 是菱形,点M,N 分别在AB,AD 上,且BM=DN,MG ∥AD,NF ∥AB,点F,G 分别在BC,CD 上,MG 与NF 相交于点E..2.如图,AE ∥BF ,AC 平分∠BAD,且交BF 于点C ,BD 平分∠ABC ,且交AE 于点D,连接CD ,求证:四边形ABCD 是菱形.正方形学习目标1.掌握正方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并会用它们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2.理解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联系和区别.3.通过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联系,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正方形的定义及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联系. 难点:正方形与矩形、菱形的关系及正方形性质与判定的灵活运用. 一.预习新知:(阅读教材P100 — 101 , 完成下列问题)(1)矩形定义 (2)菱形定义性质 边 性质 边 角 角BE对角线对角线对称性对称性:正方形定义:(1)有一组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2)有一个角是的菱形是正方形探究2:正方形性质:正方形既是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又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所以,正方形具有的性质,同时又具有的性质.边:对边,四边;角:四个角都是;对角线:对角线相等,互相,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称性:既是对称,又是对称例1 求证: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已知: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求证:△ABO、△BCO、△CDO、△DAO是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证明:1.正方形的四条边______,四个角_______,两条对角线________.2.下列结论:(1)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2)正方形具有矩形的一切性质;(3)正方形具有菱形的一切性质;(4)正方形具有四边形的一切性质,其中正确结论有()A、1个B、2个C、3个D、4个3.如图,一X 矩形纸片,要折叠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小明把矩形的一个角沿折痕AE 翻折上去,使AB 和AD 边上的AF 重合,则四边形ABEF 就是一个最大的正方形,你能说出他使用的判定方法吗?1.已知:如图,点E 是正方形ABCD 的边CD 上一点,点F 是CB 的延长线上一点,且DE=BF . 求证:EA ⊥AF .FE DCBA。

八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教案、教学设计
-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作业中的错误,教师要给予及时、具体的反馈,指导学生进行改正。
-鼓励学生家长参与作业的监督和讨论,增强家庭对数学学习的支持。
(四)课堂练习
小组讨论结束后,我安排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目分为基础题和提高题,旨在巩固学生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在学生完成练习的过程中,我注意观察他们的解题方法,了解他们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和鼓励。
(五)总结归纳
课堂练习结束后,我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归纳。首先,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我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强调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和定理的应用。
然后,我向学生介绍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并利用几何画板展示一个三角形的图形,指出三角形的中位线,让学生观察中位线的特点。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接下来的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在学生对三角形中位线产生兴趣的基础上,我开始系统地讲授新课。首先,我详细讲解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让学生明确中位线是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
最后,我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与三角形中位线相关的现象,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理解和应用,以及检验他们在课堂中的学习效果,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1.基础知识巩固题: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册中与三角形中位线相关的基础题目,这些题目旨在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性质以及定理的证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使他们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三角形的中位线数学教案

三角形的中位线数学教案

三角形的中位线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概念,掌握中位线的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中位线解决三角形的几何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三角形的中位线的定义及性质。

2. 中位线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中位线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的证明,中位线在复杂三角形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发现中位线的性质。

2. 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动态展示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

3. 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掌握中位线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三角形的高、角平分线等概念,引出三角形的中位线。

2. 自主探究: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软件,观察并探讨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中位线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分享解题心得。

4.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中位线的性质及其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

5. 巩固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中位线在解三角形中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三角形中位线的相关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三角形中位线概念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解答: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评估他们对中位线性质的掌握。

3. 小组讨论观察: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合作交流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课后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的运用。

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

八、拓展与延伸:1. 探讨四边形的中位线性质,引导学生发现中位线在四边形中的作用。

2. 介绍中位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三角形的中位线教案

三角形的中位线教案

三角形的中位线教案第一章: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与性质1.1 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引入:通过观察三角形,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内部是否存在特殊的线段。

讲解:解释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即连接一个顶点与对边中点的线段。

1.2 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性质1: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

性质2:三角形的中位线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性质3:三角形的中位线将对边分为两段相等的线段。

第二章:三角形中位线在几何中的应用2.1 利用中位线证明线段平行示例:给出一个三角形,引导学生利用中位线证明两条线段平行。

2.2 利用中位线证明线段相等示例:给出一个三角形,引导学生利用中位线证明两条线段相等。

2.3 利用中位线证明三角形相似示例:给出两个三角形,引导学生利用中位线证明它们相似。

第三章:三角形中位线的作图方法3.1 利用直尺和圆规作三角形的中位线步骤1:画出三角形。

步骤2:选择一个顶点。

步骤3:找到对边的中点。

步骤4:作连接顶点与中点的线段,即为中位线。

3.2 利用尺规作图作三角形的中位线步骤1:画出三角形。

步骤2:选择一个顶点。

步骤3:找到对边的中点。

步骤4:利用尺规作图作连接顶点与中点的线段,即为中位线。

第四章:三角形中位线与三角形的不等式4.1 三角形的不等式引入: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中各边的长度关系。

讲解:讲解三角形的不等式,即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4.2 利用中位线与三角形的不等式示例:给出一个三角形,引导学生利用中位线与三角形的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章:三角形中位线的应用拓展5.1 利用中位线求三角形面积示例:给出一个三角形,引导学生利用中位线求解三角形的面积。

5.2 利用中位线解决实际问题示例:给出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利用中位线解决问题,如测量三角形的边长等。

第六章:三角形中位线与三角形的内心的关系6.1 三角形的内心的定义引入: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内部的特殊的点。

讲解:解释三角形内心的定义,即三角形三个内角角平分线的交点。

6.3三角形的中位线(教案)

6.3三角形的中位线(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性质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中位线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解决几何问题时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存在一些挑战。在讲解定义时,我注意到有的学生对于“中位线是由三角形两边的中点连接而成”这一点的理解不够透彻。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这一概念,我采用了动态演示和实际操作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来加深印象。
在讲授中位线的性质时,我发现逻辑推理部分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他们往往知道性质,但在证明过程中容易混淆。针对这一点,我放慢了讲解速度,通过逐步提问和引导,帮助学生一步步理解证明过程。我意识到,在这个环节中,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细致,让学生能够逐步建立几何逻辑思维。
最后,我注意到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们对于本节课的知识点掌握得还算不错,但仍有个别学生在应用方面存在困难。我计划在下一节课的复习环节,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确保他们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中位线的定义和性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中位线性质的证明,我会通过图形演示和逐步推理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三角形中位线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利用中位线求解三角形面积。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使用纸片折叠和剪刀来制作三角形并找出中位线,直观演示中位线的性质。

三角形中位线导学案

三角形中位线导学案

三角形中位线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并掌握它的性质定理。

2、初步运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进行求解与推理。

3、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和变式思维训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思维的灵活性。

重点: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定理;难点: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定理证明导学指南情景问题1 如图:B,C 两地被池塘隔开,不能直接测量,现要测量出B,C 两地的距离,给你的工具只有皮尺,你能想办法测量出吗?请画出图2 小明是这样做的:先在B,C 外选一点A ,连接AB,AC,然后测出AB ,AC 的中点D ,E ,再连接DE,测出DE 的长,由此他就知道了BC 间的距离。

你知道他是怎么算的吗?二、画一画,观察与思考:C1、画△ABC 边AB 边上的中线CD ,取边AC 上的中点E,连结DE ,线段DE 是中线吗?2、尝试定义三角形的中位线三角形的中位线:3、实践与猜想请度量DE 和BC 的长度:猜想:DE 和BC 的关系(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

二 解决问题1 .试证明你的猜想写出 :已知求证证明:2.用文字语言表述上述结论:即 中位线性质:3一个三角形有几条中位线?请画出来。

.4被三条中位线分成的四个三角形有什么关系?你能说明吗?三、知识应用:1 、练一练: ①已知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6,8,10,顺次连结各边中1.5 P AB F GECD点所得的三角形周长是多少?如果△ABC 的三边的长分别为a 、b 、c ,那么△DGE 的周长是多少?)②已知三角形的面积是S, 顺次连接各边中点所得的三角形面积是多少?③AF=FD=DB,AG=GE=EC,FP=PC,PE=1.5,则DP= ———,BC= ———2、例题如图,顺次连结四边形ABCD 各边中点E,F ,H ,M ,得到的四边形EFHM 是什么形状四边形?请证明你的结论。

3 .巩固练习:1、第P83页 练一练1、34、课余探究:① △ABC 中,BD 平分∠ABC 且BD ⊥AD,E 是AC 中点,试说明:DE ∥BC. ②. E 、G 是△ABC 中,AB 边上的三等分点,H 、F 是AC 边上的三等分点。

最新整理初三数学教案三角形中位线学案.docx

最新整理初三数学教案三角形中位线学案.docx

最新整理初三数学教案三角形中位线学案九年级数学《1.6三角形中位线》学案(2)人教新课标版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执笔人审稿人总第14课时学习内容学习随记教学目标:1.掌握梯形中位线的概念和梯形中位线定理2.能够应用梯形中位线概念及定理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分析能力3.通过定理证明及一题多解,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情景创设怎样将一张梯形硬纸片剪成两部分,使分成的两部分能拼成一个三角形?操作:(1)剪一个梯形,记为梯形ABCD;(2)分别取AB、CD的中点M、N,连接MN;(3)沿AN将梯形剪成两部分,并将△ADN绕点N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到△E 的位置,得△ABE,如右图。

讨论:在上图中,MN与BE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为什么?二、合作交流1.梯形中位线定义:2.现在我们来研究梯形中位线有什么性质.如右图所示:MN是梯形ABCD的中位线,引导学生回答下列问题:MN与梯形的两底边AD、BC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为什么?梯形中位线定理:定理符号语言表达:∵3.归纳总结出梯形的又一个面积公式:S梯=(a+b)h设中位线长为l,则l=(a+b),S=l*h三、例题解析例 1.如图,梯子各横木条互相平行,且A1A2=A2A3=A3A4=A4A5,B1B2=B2B3=B3B4=B4B5。

已知横木条A1B1=48cm,A2B2=44cm,求横木条A3B3、A4B4、A5B5的长练习:①一个梯形的上底长4cm,下底长6cm,则其中位线长为;②一个梯形的上底长10cm,中位线长16cm,则其下底长为;③已知梯形的中位线长为6cm,高为8cm,则该梯形的面积为________;④已知等腰梯形的周长为80cm,中位线与腰长相等,则它的中位线长.例2:已知: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B=AD+BC,P为CD的中点,求证:AP⊥:已知横木条A1B1=48cm,A2B2=44cm,求横木条A3B3、A4B4、A5B5的长练习:①一个梯形的上底长4cm,下底长6cm,则其中位线长为;②一个梯形的上底长10cm,中位线长16cm,则其下底长为;③已知梯形的中位线长为6cm,高为8cm,则该梯形的面积为________;④已知等腰梯形的周长为80cm,中位线与腰长相等,则它的中位线长.例2:已知: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B=AD+BC,P为CD的中点,求证:AP⊥BP四、拓展练习1.已知,在梯形ABCD中,AD∥BC,对角线AC⊥BD,且AC=12,BD=9,则此梯形的中位线长是…()A.10B.C.D.122.已知,等腰梯形ABCD中,两条对角线AC、BD互相垂直,中位线EF长为8cm,求它的高CH.。

三角形的中位线导学案(1)

三角形的中位线导学案(1)

三角形的中位线--------导学案射洪县洋溪中学校刘勇一、学习目标:掌握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三角形中位线的定理。

二、情感目标经历探究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过程,从中得到数学的乐趣。

三、能力目标:通过对例题的理解。

步骤的掌握、注意解题格式。

四、重点:掌握和运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五、难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

六、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共析法七、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问题:A、B两点被池塘隔开,如何测量A、B两点距离呢?为什么?(多媒体展示)(二)新知介绍 A定义: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如图,D、E是AB、AC中点,我们就把DE叫△ABC 的中位线D E注意:1、三角形的中位线和中线区别: B C三角形的中位线是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 A三角形的中线是连结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2、理解三角形的中位线定义的两层含义:①∵D、E分别为AB、AC的中点,∴DE为△ABC的中位线②∵DE为△ABC的中位线,∴D、E分别为AB、AC的中点3、一个三角形共有条中位线。

B C(三)中位线的性质: A12求证:DE ∥BC,且DE=1/2BC语言描述:∵DE是△ABC的中位线∴DE∥BC,DE=1/2BC用途:①证明平行问题②证明一条线段是另一条线段的2倍或1/2友情提示:中点想到-------中线、中位线 A基础练习一:1.如图1:在△ABC中,DE是中位线 D E(1)若∠ADE=60°,则∠B= 度,为什么?(2)若BC=8cm,则DE= cm,为什么? B C2.如图2:在△ABC中,D、E、F分别是各边中点 BEF=3cm,DF=4cm,DE=5cm, D F则△ABC的周长= cm A E C3、解决课前问题:(见课件)(四)典型例题分析:例1:求证:顺次连结四边形四条边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AHB C练习二:1、顺次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得到的是2、顺次连接矩形各边中点得到的是3、顺次连接菱形各边中点得到的是4、顺次连接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各边中点得到的是5、顺次连接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各边中点得到的是★6、顺次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得到正方形,那么这个四边形的特点是矩形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例2:如图,在△ABC中,BC>AC,点D在BC上,且DC=AC,∠ACB的平分线CF交AD于点F.点E是AB的中点,连结EF. A(1)求证:EF∥BC;(2)若△ABD的面积是6.求四边形BDFE的面积B D C练习三:(1)如图,AF=FD=DB,FG∥DE∥BC,PE=1.5。

九年级数学三角形中位线教案

九年级数学三角形中位线教案

《三角形中位线》教案课题:§4.13 三角形的中位线一、教学理念: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使他们经历猜想、推理、发现和总结等求知过程,养成用数学思想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感受数学的价值和探索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认识三角形中位线,掌握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发散、创新思维能力和相互协作意识。

3、情感目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在交流中认识自我,发现自身价值,增强自信心、成就感和愉悦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证明和运用。

难点:灵活地添加辅助线,构建中位线模型来解决问题。

四、教材与教法分析:(1)教材地位:本节教材在华东师大版第28章《证明》中出现,是继三角形的相似、全等和平行四边形内容之后,作为其内容的综合应用和深化。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定理,对进一步学习很有用,它是我们证明两直线平行或线段倍分关系又一有效途径,今后会经常用到此定理。

(2)学情状况:我所教的班是海口市景山学校九年级中素质较好的班,学生的水平相对较好。

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

敢于设想,善于探究,能大胆地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以创新求异为乐。

这些表现,也是新课改带来的巨大变化。

(3)教法分析:(A)启发探究式教学。

坚持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去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学习大胆猜想,多方求证。

根据学生的实际,无论是对三角形中位线的理解还是教材中的证明方法的探索,都不是难点,不用耗费大量精力。

更多的精力应该放在该定理的其它证法探究和定理的应用上,使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不断获得快乐感和成就感。

(1)猜想验证法:给学生一个实际问题,制造悬念,激发求知欲望。

通过直观感知三角形中位线与第三边的位置关系和大小关系,进行合理猜想,积极求证。

从知识的获取过程中受到启迪,获得快感。

(2)小组讨论法:在教师指导下,各小组围绕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寻找不同的解题办法和最佳解题途径,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和谐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八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中位线
【学习目标】
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掌握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及其应用.
【学习重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及其应用. 【学习难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 一、 课前导学:
【探究一】:请同学们思考将任意一个三角形分成四个全等的三角形,
你是如何切割的?
2. 【探究二】:三角形中位线概念
连接三角形 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思考:(1)三角形的中位线有几条?
(2)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中线有什么区别?
(3)三角形的中位线与第三边有怎样的关系? 3.【探究三】: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如图,点D 、E 、分别为△ABC 边AB 、AC 的中点,求证:DE ∥BC 且DE=2
1
BC . 【思考】:如保将证明DE=
2
1
BC 转化为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你能构造平行四边形完成本题的证明吗?相信你能行!
证明:
4.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 并且 . 二、合作、交流、展示:
1.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E 、F 、G 、H 分别是 AB 、BC 、CD 、DA 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
结论:顺次连结四边形 所得的四边形是 .
2.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中,G、P分别是DC、BC上的点,E、F分别是AP、GP的中点,当P
在BC上从B向C移动而G不动时,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A.线段EF的长逐渐增大B.线段EF的长逐渐减小
C.线段EF的长不改变D.线段EF的长不能确定
3.已知:如图,在□ABCD中,E是CD的中点,F是AE的中点,FC与BE交于G.求证:GF=GC.
4.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E、F分别是DC、AB边的中点,FE的延长线分别与AD、BC的延长线交于H、G点.求证:∠AHF=∠BGF.
三、巩固与应用
1.如图,A、B两点被池塘隔开,在AB外选一点C,连结AC和BC,并分别找出AC和BC的中点M、N,如果测得MN=20 m,那么A、B两点的距离是m.
2.已知:△ABC中,点D、E、F分别是△ABC三边的中点,如果△DEF的周
长是12cm,那么△ABC的周长是cm.
3.如图,□ABCD的周长为36.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是CD的中点.BO=12.则△DOE 的周长为.
八年级数学《矩形》(一)
【学习目标】
1.掌握矩形的概念和性质,理解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与联系.
2.会初步运用矩形的概念和性质来解决有关问题.
3.渗透运动联系、从量变到质变的观点.
【学习重点】矩形的性质.
【学习难点】矩形的性质的灵活应用.
【学习过程】
一、温故而知新:
1、平行四边形定义:有两组对边______________的四边形叫平形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_______,对角__ ____,对角线.
3、矩形的定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它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4、结合上面两个图形说说矩形有哪些平行四边形不具有的特殊性质
....?并给出证明。

(1)角:矩形的四个角都是;
(2)对角线:矩形的对角线。

已知:如图,如图,矩形ABCD,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O,求证:AC=BD
证明:
A
D
O
C
B
5、思考:如图,矩形ABCD,对角线相交于O,观察在Rt△ABC中,
BO= AC;即: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证明:
A
D
O
C
B
6、上面结论的逆命题是:。

是否正确?请给予证明。

二、合作、交流、展示:
例:1、已知矩形ABCD ,将△BCD 沿对角线折叠,若∠ADC’=20o
, 则∠BDC= o。

2、已知:如图,E 为矩形ABCD 内一点,且EB =EC 。

求证:EA =ED .
A
B
C D
E
三、巩固与应用
1、已知矩形ABCD 中,对角线交于点O ,AB =6,BC =8,P 是AD 上一动点,PE ⊥AC 于E ,PF ⊥BD 于F ,则PE +PF 的值是多少?这个值会随点P 的移动(不与A 、D 重合)而改变吗?
A
B
C D
E F
P
2、动手操作:在矩形ABCD 中,AB=3,
AD=5,点P 、Q 分别在分别在AB 、AD 上移动, 沿PQ 折叠使点A 落在BC 上A’处,则点A’在 BC 上移动的最大距离是 。

3、如图,在矩形ABCD 中,BE 平分∠ABC ,交CD 于点E ,点F 在边BC 上, ① 如果FE ⊥AE ,求证FE =AE ; ② 如果FE =AE ,你能证明FE ⊥AE 吗?
A
B
C D
E
F
D
B
D
八年级数学《矩形》(二)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矩形的判定方法;
2、应用矩形定义、判定等知识,解决简单的证明题和计算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学习重点】矩形的判定.
【学习难点】矩形的判定及性质的综合应用.
【学习过程】
一、课前导学:
1、矩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______条对称轴.
2、矩形有哪些性质?在这些性质中哪些是平行四边形所没有的?列表进行比较:
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5条)
从“边”看:两组对边分别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一组对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从“角”看:两组对角分别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从“对角线”看:对角线互相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的平行四边形角矩形;
矩形判定方法1:对角线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矩形判定方法2:有_____个角是直角的是矩形。

二、合作、交流、展示:
例1.:已知□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OB是等边三角形,AB=4 cm,求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A
D
O
C
B
例2:已知:如图,□ABCD 的四个内角的平分线分别相交于点E 、F 、G 、H . 求证:四边形EFGH 是矩形.
H
G
F
E
D
C B
A
三、巩固与应用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一组对角是直角的四边形一定是矩形(B )有一组邻角是直角的四边形一定是矩形 (C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 (D )对角互补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2、下列各句判定矩形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 (2)有四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 (3)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 (4)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 (5)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矩形;( )(6)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7)对角线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 ) (8)一组邻边垂直,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 (9)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 )
3、已知:如图 ,在△ABC 中,∠C =90°, CD 为中线,延长CD 到点E ,使得 DE =CD .连结AE ,BE ,求证:四边形ACBE 为矩形.
4、如图,EB =EC ,EA =ED ,AD =BC , ∠AEB =∠DEC ,求证:四边形ABCD 是矩形.
E
D
C
B
A
5、如图,M 、N 分别是平行四边形ABCD 对边AD 、BC 的中点,且AD =2AB , 求证:四边形PMQN 是矩形。

D
C
B
A
P Q
N
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