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

《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

庆坪中学语文学科教师备课活页第二课时一、在基本成诵的基础上,感受文章的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列出文章的结构图。

2.深入探究,从审美的角度关照课文内容。

(由教师给出探究的角度,适当提出一些探究的问题,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小组内部合作解决问题,焦点问题,全班共同探讨,提倡有不同的见解。

)(一)结构美2.文章在结构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3.写景顺序和详略上有何特点?(二)意境美1.文章是如何抓住“异”和“奇”两字来写水和山的?提示:第二段写“异水”。

先抓住其“缥碧”的特点,写江水之色,“千丈”写江水之深,“见底”写江水之清,“游鱼”写江水之净。

然后以比喻夸张的手法,勾勒其急湍猛浪的激越美。

这样描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显示出富春江水的秀丽之美和壮观之美,突出地表现了一个“异”字。

第三段写“奇山”。

首先从形的角度写山势本身之奇,奇在“负势竞上”“争高直指”,仿佛有无穷的奋发向上的生命力,它们仿佛要挣脱大地,直上青天,欲上不能,便“千百成峰”,层峦迭嶂。

其次从声的角度写空山天籁之奇。

再次从色的角度写山林中有日无光之奇。

山外虽然晴光万里,山中却别有景象。

作者笔锋又从动到静,写出了谷中枝密林茂,浓阴蔽日,在白天也只是“有时见日”的幽暗的景象。

这一段写山之形之声之色,都紧扣一个“奇”字。

课题:《藤野先生》主备人:董富智参备人:赵新军2.你从泉声、鸟声、蝉声、猿声中听到了什么?提示:听到的是欢快的声音,它们汇成了一曲对生命的颂歌,把这寂静的山谷,变成一个热闹、和谐、欢乐、详和的世界。

山包容了这些生命,这些生命给这山以无限生气。

(三)志趣美1.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语言很少。

但历来优秀的文章都讲究情景相生,我们从作者对景物的描写中,从寥寥几句写观感的语句中,领略到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趣?(请先找出表现作者情感的语句)提示: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

我们可以从首段“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中,感受到一种享受自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从对山水的描写中,体会到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

与朱元思书课件(第二课时)

与朱元思书课件(第二课时)
格。它是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这两个文句字数相等, 结构、词性大体相同,意思相关。这种对称的语言方 式,形成表达形式上的整齐和谐和内容上的相互映衬, 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对仗,是指诗词创作和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
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 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 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 语。格律诗词的对仗使语言音韵和谐,增强了节奏感 和音乐美,达到表现形式上的高度完美。因而格律诗 词的对仗要求也就甚为严格,符合上述原则的诗词联 句便是对仗的;否则就是不对仗或对仗不工稳。
任意东西(向东向西漂流,名作动)
皆生寒树(使人觉得有寒意,形作动)
互相轩邈(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名作动)
• 一词多义:天下独绝(绝妙),百叫不绝(停止)
负势竞上(向上),横柯上蔽(上面)

古今异义:
一百许里(左右/允许)治规划)
对偶与对仗是两个概念,是两种语言形式,二者 有相同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处。 对偶,是一种修辞
看 那些忙于政务的人 到这些幽深的 山谷,就会流 连忘返。
名利禄的心;
横斜的 稀疏的枝条互
树枝在上边遮蔽着, 相掩映,有时
即使在白昼,林间仍 可以见到阳光。
显得昏暗;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横线的字
(1)任意东西 向东向西漂流,名词作动词 (2)水皆缥碧 青白色 (3)经纶世务者 筹划、治理 (4)窥谷忘反 看到; 通“返”,返回 (5)横柯上蔽 树木的枝干 (6)皆生寒树 使人看了感到有寒意,形容词作动词
吴均:字叔庠,南朝梁 文学家、史学家。他的 诗文多描写山水景物, 风格清新,在当时文坛 上产生较大影响,人们 把他的写作风格称为 “吴均体”。

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课件

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课件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静) (澄澈、透明)
奇山 负势竞上、争高直指(以动写静) (分写) 泠泠作响,嘤嘤成韵· · · · · · (声) 横柯上蔽、疏条交映(光、影)

写景特点:动与静、声与色、光与影巧妙结合, 描绘出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山水图。
自学指导三:
• 内容:能够说出文章所表达的感 情。 • 方法:品读,小组交流。 • 时间:10分钟。 • 要求:从课文内容方面讨论。
迁移应用练:
1、学习本文,你感悟最深的最想习 得的一种写景技巧是什么? 2、运用你学到的写景的一种或几种 方法,完成100字左右的写景片断。 提示:选择一个写作对象,可以 写家乡的风云雨雪、天空云彩、 山水树木等。
自学检测练二:
第2段作者写了水的什么特点,从哪几个方面进行 描写?用了什么方法? 水色——水皆缥碧 正面描写 夸张 1、清澈 水深——千丈见底
水中——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侧面描写 2、湍急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少女的双眸,清澈明亮;动时 像一位狂野少男,激情奔放
第3段作者从哪两个角度描写奇山?哪 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感受,感受如何?
自学检测练:想一想:你理解了吗
1、文章的3个自然段分别写什么?3段是什么 关系? 第1段:概括从富阳至桐 的山水之美: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第2段:描写异水。 第3段:描写奇山。

自学指导二:
• 内容:能够结合课文内容说出描 写景物的方法。 • 方法:品读,小组交流。 • 时间:15分钟。 • 要求:能够从具体的句子分析景 物
从听觉来写: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 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泉水泠泠,鸟鸣成韵,蝉声不断,猿 啸无绝, 组成了一部美妙的大自然交响曲,绘声绘 色,使人产生亲临其境之感,令人神往。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一)检查背诵1、抽查2、集体背诵(二)品析课文1、望文生景:出示课文景物描写的句子,让学生闭起眼睛想像,然后把想像到的画面用语言描绘出来。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望景生文:让学生展示第一课时所画风景图片并欣赏,提问:此图此景使你联想到了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图片选择大致与“望文生景”相同)3、美点探究:如此秀丽的自然美景,作者并不是用摄像机拍摄下来的,而是用文字为我们描绘的,你想知道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吗?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1)品读文章的第一幅画面,思考作者总写了什么?①登舟纵目的总体感受: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②江上放舟的自由情态: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富阳在富春江的下游,桐庐则在其上游,因此作者是溯江而上,这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也是富春江的最佳游程。

请问作者是怎样评价这段游程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3)作者是怎样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奇山异水?“异”表现在哪里?“奇”在哪里?①江水清澈之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②江流气势磅礴之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4)从人的感觉角度看,这里分别运用了什么感官来描绘富春江的奇山异水?①视觉:山峰、树木②听觉:泉水、鸟叫、蝉鸣、猿啼(5)从修辞角度看,这里又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①拟人: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②对偶: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小结: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写雄奇的高山,使人感受到大自然那种强烈的生命力;而山泉声、鸟鸣声、蝉声、猿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部大自然的协奏曲,多么令人心旷神怡!这种美感更由于作者采用了对偶句式使大自然的音律美与文章的韵律美结合在一起,我们怎能不与作者产生内心的共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这几句也采用了对偶的句式从内心感受来写富阳美景对人的心灵的净化,真可谓“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6)文章的最后两句描写了山上的树木,齐读这几句,思考:作者抓住了树木的什么特点来写的?(树木茂密)小结:这四句是写山谷中树木蔽天,景象幽深,阳光只偶尔从疏枝叶隙间漏射下来。

《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

《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

3.一词多义猿则百叫无绝(动词,穷尽、断绝)天下独绝(形容词,绝妙)负势竞上(动词,向上生长)横柯上蔽(名词作状语,在上面)一百许里(数词,指十个十)猿则百叫无绝(数词,极言其多。

这里指不停地,相当于副词)4.词类活用猛浪若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互相轩邈(轩,形容词用作动词,往高处伸展;邈,形容词用作动词,往远处伸展)望峰息心(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息)5.文言句式急湍甚(于)箭。

(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吾)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省略句,省略主语“吾”。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定语后置句,应为“飞戾天鸢者,望峰息心”。

)三、课堂研讨,合作探究1.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山中的各种声音,有什么作用?以闹写静,显示出山深无人的幽静。

含蓄地否定了世俗社会,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向往。

为后文的“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埋下伏笔,强调大自然对人潜移默化的作用,也表现了大自然的美丽。

2.面对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是如何理解作者的感慨的?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这里的一切是那么恬美和谐、幽静美妙,作者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暂时忘记了尘世的角逐和俗务的缠身。

作者为这奇伟、瑰丽、美妙、和谐的山光水色所陶醉,人变得更奋发,精神变得更高尚,境界也超出世俗的追求了。

理文言文重难点,注意借助注释梳理,然后进行小组汇报,教师要进行汇总梳理。

结尾处的写景有什么作用?结尾处补写了树木遮空,昼夜不分的景象,既照应前面对寒树的描写,又给山水增加奇异色彩,写峰上丛树枝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是虚写,前面对奇山异水的描写则是实写。

实写一方面给人以具体的感受,又为虚写提供了依据;虚写进一步突出实写。

两者实中有虚,虚中见实,共同表现“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本文中的“风烟”句、“从流”句以及“泉水”以下至篇末,都是骈句。

文章虽用骈体,但有散句穿插其中,别具一番参差错落的韵致。

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

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

班级:姓名:教师评价:与朱元思书【学习目标】1、了解骈文常识与作者吴均。

2、反复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文意,读出节奏与感情。

3、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整体把握文意。

【重难点及突破方法】(1)阅读知识链接了解背景及文体知识,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2)朗读课文至少三遍,利用工具书在生词上面注音。

(3)试着翻译课文,利用工具书查阅一些疑难词语的解释。

(4)在阅读中要学会使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寻找文章构思、语言或写作方面的巧妙之处,提高对文字的感悟能力。

(5)预习过程中有疑问的地方标记下来,并形成问题以便课堂上呈现。

学前案1、(一读任务)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缥.碧()急湍.()泠.泠()轩邈.()嘤.嘤()鸢.飞()戾.天()窥.谷()2、(二读任务)结合上下文与注释写出下列加点词义。

(1)皆生寒树()(2)负势竞上()(3)互相轩邈()(4)争高直指()(5)泉水激石()(6)泠泠作响()(7)千转不穷()(8)百叫无绝()(9)鸢飞戾天者()学中案1、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骈文朗读方法指导:(1)注意语速。

应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2)注意停顿。

逗号的停顿应小于句号,每一个句号后的停顿应小于一小层之间的停顿,每一段后的停顿应稍长一些。

(3)注意重音。

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应落在“箭”“奔”二字上。

(4)注意节拍。

四字句一般以“二二”节拍为主。

如:“风烟/俱净。

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当然也有例外,如“山/不在高,水/不在深”。

2、重点句子翻译(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3)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4)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5)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6)水皆缥碧,千丈见底合作探究:3、写景的手法有:检测案小结与存疑【知识结构】【我的问题】。

《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共3篇

《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共3篇

《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共3篇《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本背景和作者生平经历。

2.分析文本主题和情节。

3.掌握文本中的常见词汇和语言表达。

4.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文本主题与情节分析,常见词汇和语言表达。

2.难点:商议文本潜在含义并分析作者的写作目的。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并简要介绍文本背景和作者生平经历。

2.分析文本主题,发现“家庭”是本文的主要话题。

在文中,朱元思向母亲询问获得自由和谅解的方法。

然而母亲提醒他只有坦诚又文雅的言语才能打动他的情感和理智。

3.理解文本情节,发现故事讲述了朱元思博得初恋女友美香子的爱的经过。

正如母亲所说,朱元思的文雅姿态和纯真的情感打动了美香子的心,两人在这种纯真浪漫的情感中相爱了。

4.掌握文本中的常见词汇和语言表达,例如“清丽”、“端庄”等形容词和词组。

5.讨论文本潜在含义和作者写作目的,商议文中的“自由”概念是什么意思。

这个问题提醒我们思考自由的定义和解决自由意志的局限性,这正是文本所探讨的问题。

作者希望通过这个故事告诫读者,如果你想获得自由并保持纯净和态度正确,你必须打动别人的心。

6.引导学生以个人的方式评论和分析文本,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阅读能力。

四、教学方法1.课堂教学法。

2.讨论和研究法。

三、教学步骤1.展示文本背景和作者生平经历,复习上一个课时的内容。

2.分析文本主题,展示文本中的故事情节。

3.教授文本中的常见词汇和语言表达。

4.讨论文本潜在含义和作者写作目的。

5.引导学生以个人的方式评论和分析文本,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阅读能力。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和活动参与度。

2.教学笔记和作业完成情况。

3.考试成绩和讨论小组论文本次教学以小说《君の膵臓をたべたい》为教材,围绕纯净的情感和自由的概念展开,通过分析故事情节、掌握文本中的常见词汇和语言表达等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阅读能力。

人教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12 与朱元思书 第2课时

人教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12 与朱元思书 第2课时

中考这么考
2. 诗中的“见南山”可否改为“望南山”?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_示__例__一_;__不__可__以__。_“__见__”__指__的_是__无__意__中__看__到_,__“__望__”__是_有__目___ _的__地__观_望__。__“__见__”_更__能__表__现__悠_然__忘__我__的__心__境_。______________ _示__例__二_;__可__以__。__南_山__和__山__气__、_飞__鸟__一__样__,__都_是__“__望__”__中_所__得___ _,__并__不_是__无__意__“__见_”__到__的__。__用_“__望__”__字__才__能_前__后__统__一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睡醒了就起来,起来了就回家。 (2)觉而起,起而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这么考
3. 文人雅士寄情山水,境遇不同,则情感有异,请写出两位作者 在文中所寄寓的情感。 _《_答__谢__中__书__书_》__一__文__表__达_了__作__者__沉__醉_山__水__的__愉__悦__之_情__和__与__古___ _今_知__音__共__赏__美_景__的__闲__适__自_得__之__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始__得__西__山__宴_游__记__》__一__文_表__达__了__作__者__被_贬__后__忧__惧__惆_怅__的__情__绪___ _及_借__山__水__排__遣_心__中__愁__绪__的_无__奈__之__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

《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

03
拓展与延伸
对比阅读《三峡》
01 对比内容
将《与朱元思书》与《三峡》进行对比,分析两 篇文章在描写自然风光和表达情感方面的异同点。
02 对比手法
探讨两篇文章在语言风格、修辞手法和描写角度 等方面的差异。
03 对比意义
通过对比,加深对两篇文章的理解,提高对自然 景色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探讨吴均的创作风格
课堂提问与回答
总结词:启发思考
详细描述: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文章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可以 涉及文章的主题、情感、语言特色等方面,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促进课堂互 动。
教师点评与总结
总结词:引导反馈
详细描述: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回答进行点评,指出学生在理解上的亮点和不足,提供建设性的反馈。同时,对课堂内容进 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与朱元思书》第二 课时
目录
• 复习与导入 • 深入理解课文 • 拓展与延伸 • 课堂互动与讨论 • 作业与巩固
01
复习与导入
回顾上节课内容
总结《与朱元思书》上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包括 01 文章结构和作者情感等。
回顾上节课所学的重点词汇和句式,确保学生掌 02 握文章的基本语言点。
提出上节课遗留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解 03 答,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探讨南北朝文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以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南北朝文学的特点
分析南北朝时期文学的特点,如文风 的演变、文学形式的创新、思想内容 的表达等。
04
课堂互动与讨论
分组讨论:如何理解作者的情感?
总结词:深入理解
详细描述: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围绕“如何理解作者的情感”进行讨论。通过小组内部的交 流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中的情感表达,理解作者对自然风景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与朱元思书 第二课时 标准化详细教案(李六宏)

与朱元思书 第二课时 标准化详细教案(李六宏)

《与朱元思书》标准化详细教案:第二课时年级:八年级学段:第二学期第五单元学科:语文版本:人教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为文章作批注,品析文章的精彩优美。

2.能通过创设情景,比较阅读等形式,正确理解作者抒发的感情。

3.尝试用精美的语言,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过程模块一:课时目标导入有诗道“何必丝与竹,山水有佳音。

”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在富春江的群峰中,聆听到清泉的吟唱,好鸟的欢歌,知了的鸣叫,猿猴的悲啼,今天,就让我们继续在富春江的山林交响曲中,品味这篇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

学习目标1.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为文章作批注,品析文章的精彩优美。

2.能通过创设情景,比较阅读等形式,正确理解作者抒发的感情。

3.尝试用精美的语言,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

模块二:文音叮咚教学板块之一:文音叮咚1、首先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一组富春江的风景照,请同学们调动你的记忆,展开想象,用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用原文中的句子描述你所看到的画面。

展示相关图片和文字。

2、各位同学,照片能拍摄出美丽的外形,而文字的魅力则在于它不仅再现了外形之美,更重要的是它能向我们展现事物独特的神韵,引人入迷,催人遐想。

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采用“我读,感受到。

”或“字词甚妙,写出了。

”的模式交流你对美文的感受。

请同学们先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时请同学们注意几个问题:1、推选一位组长,由组长安排发言顺序,在每位同学发言的基础上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并推选出一位同学代表本组进行汇报;2、同学们在讨论时应注意倾听,尊重他人,学会欣赏他人,取长补短。

希望同学们在15分钟时间内完成任务。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背诵、交流、评价,时间约15分钟)刚才同学们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背出了文章的音律美,品出了文章的语①我们读“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感受到本文的语言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节奏感极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朱元思书
授课者:王添丁
授课时间:2006-03-04
教学地点:多媒体体教室
教学目标:
1. 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2. 疏通文意并熟练地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 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 疏通文意并熟练地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课时安排:两课时
授课时数: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认知生字词,反复诵读课文,直至熟练背诵.
教师:搜集有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1.集体背诵课文;2.抽查重点字词的含义.
二、问题探究:
1. 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试找出全文的中心句.
2. 本文主要采用什么表达方式?目的是什么?
4. 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分小组讨论明确:
1.本文主要描写了从富阳至桐庐一百余里的奇山异水。

中心句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2.描写,表现了山川的景色,突出了富春江一百余里水之清澈和两岸夹山之高.
4.本文是一篇骈体文,语言优美,采用以骈为主,骈散结合的写法,且讲究对仗和声律.三、探究景物描写的特点:
1.抓住了景物的特点,突出了"奇山异水"
2.按地点转移,由近及远的顺序写:从流飘荡,俯视碧水,仰观青山.
3.采用多种修辞手法使描写对象形象鲜明,富于生机.
(夸张,对偶,拟人,比喻)
4.详写山,略写水.疏密有分,轻重有度.
5. 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

从听觉来写: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泉水泠泠,鸟鸣成韵,蝉声不断,猿啸无绝,组成了一部美妙的大自然交响曲,绘声绘色,使人产生亲临其境之感,令人神往。

从视觉来写:
(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中的一个“寒”字,暗示了深秋的时令特征,也写出了人的主观感受。

(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用拟人的手法,写出
了江的两岸崇山峻岭,高耸人云的雄奇景色;“竞”“争”二字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赋予了它们以生命和动感。

6.本文兼从动态和静态两方面写景
动态:游鱼,泉水,好鸟,蝉,猿。

静态:细石,高山,寒树。

7.本文兼从虚写和实写两方面写景
虚写: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

实写:前面写景部分。

8.本文兼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方面写景
正面描写:水之清,山之高,寒树。

侧面描写:鸟,蝉,猿,鸢飞戾天者,经纶事务者。

四、教师小结:
五、布置作业:
1.背诵《与朱元思书》。

准备默写。

2.完成课后练习。

3.仿照课文写一篇观景的短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