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哲学:中国传统哲学阐释的新路径——罗光看中国哲学的未来走向
中国哲学中的生命观与死亡观
中国哲学中的生命观与死亡观中国哲学自古以来一直深受中华民族的影响和推崇,其中生命观与死亡观是中国哲学思想中重要的方面。
在中国文化中,生命被视为宝贵而神圣的,而死亡则被认为是生命的结束,同时也是新生和起点。
本文将通过探讨中国哲学中的生命观与死亡观的不同方面,来理解这一主题。
中国哲学中的生命观:中国哲学对待生命有着敬畏之情,强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生命被看作是一种神圣的珍宝,应该被充分珍惜和呵护。
古代哲学家强调个体生命的重要性,并提倡追求健康与长寿的生活方式。
无论是儒家、道家还是佛家,伦理道德观念都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个体的身心健康。
这种生命观反映了中国文化的深厚传统,旨在推崇衡量人生价值的重要原则。
儒家生命观:儒家强调人的尊严和高贵,认为每个人都有道德修养和责任,应该追求道德完善的人格。
在儒家思想中,人们被要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注重个人品德和道德修养的培养。
同时,儒家主张家庭伦理和社会秩序,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感。
儒家的生命观尊重每个个体的存在,强调个体的人格发展和价值实现。
道家生命观:道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注重个体的自我体验和理解。
道家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在道家思想中,个体生命被视为宇宙的一部分,起伏变化的生命体验与自然的无常相呼应。
道家的生命观强调个体对自身的认知和修养,追求自身的内在道德和精神的成长。
佛家生命观:佛家强调生命的无常和轮回,认为生死是一个永恒的循环。
佛家生命观中,生死被看作是一个过程,个体生命的终结只是开始。
佛家鼓励人们超越尘世的束缚,解脱自己,达到灵性和智慧的觉醒。
佛家的生命观强调个体对自身的忏悔和反思,追求在生命中达到照亮自己和他人的境界。
中国哲学中的死亡观:中国哲学中的死亡观与生命观相辅相成,死亡被看作是生命的一部分,是必然的命运。
中国哲学中的死亡观存在多种不同的观点和解释,每个哲学流派都有其特定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与现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与现代价值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着丰厚的传统文化。
在这些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这些思想因其深刻而广为传播。
在现代社会,这些哲学思想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它们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世界,面对人生。
一、和合思想“和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在异质事物之间寻求平衡和谐的状态。
这种思想在现代社会中依然非常重要。
现代社会中的社会矛盾层出不穷,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越发复杂,而和合思想正是我们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所需要的。
只有在求同存异、不断妥协的基础上,才能达成和谐相处,实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二、道德经中的哲学思想道德经是中国传统哲学中最重要的文本之一,其中提出了许多深刻的思想。
其中最为著名的观念是“无为而治”,这一思想在现代社会中同样适用。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需要承认人类自我创造的局限性,尤其是那些错误的做法,需要通过“无为而治”的方式来纠正。
另外,道德经中还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三生万物”这一思想,它强调了世界由一个最基本的统一物质而来的观念。
这一观念同样适用于现代社会,只有当人类意识到这个最基本的事实,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处理现代社会中的复杂局势。
三、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哲学思想之一。
儒家思想强调了道德操守,尊重传统,注重和谐,以及爱人有为。
这些思想仍然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价值,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道德义务和责任。
同时,它也强调了人类之间合作的重要性,注重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四、中医与健康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了身体的平衡和健康,同时注重预防和治疗疾病。
在现代社会中,这种哲学思想具有更为广泛的价值。
它提醒我们要注意身体的健康,注重平衡饮食,并且提供了许多方法来缓解压力和疲劳,更好地保持身心健康。
五、景观与自然中国传统文化中,处处都能看到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关注。
例如,许多园林中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景观,这些景观充分体现了自然之美。
罗光、牟宗三对儒学形上学的不同诠释
形上学方面的差异有极为一致的判定。 虽然儒学与西方哲学在理论形态上存在如此的差异, 罗光认为 仍须以西方形上学为参照, 说明儒学形上学的基本特征。 在罗光与牟宗三的思考中, 儒学形上学所要处理的问题并无二致, 简言之, 即对天地万物 (包括人 在内) 之存在的存在性及其终极来源予以说明。 不过, 罗光与牟宗三对儒学形上学之判定的一致性, 仅只是表面上的或者说是形式上的, 透过下文的具体分析, 将会看到, 罗、 牟对儒学形上学的具体论 析, 存在深刻的差异。 近来不少学者质疑二十世纪许多中国哲学家以西方哲学的概念来诠释中国哲学的这种“反向格 义” 的做法乃是 “以西释中” , 容易导致削足适履的弊病。 这类善意的提醒当然值得重视, 不过必须注 意的是, 二十世纪中国学人对不少外来概念、 术语的使用, 通常都经过了一个 “从引入到传播、 吸收,
一、引言
[见英文版第102页,下同]
长期以来, 不少学者特别是西方的学者, 习惯于将儒学局限在伦理学的范围之内, 忽视儒学所本 有的超越意识及其形上学意涵。 此外, 亦有学者不只由实然的角度否认孔孟之学包含有形上学, 更从 应然的的角度排斥对传统儒学作形上学的诠释与重建, 如徐复观、 劳思光先生即持这一立场。 当然, 也 有不少学者如熊十力、 冯友兰、 方东美、 罗光、 唐君毅、 牟宗三等尝试透过诠释以重建儒学形上学。 但 又因视角的差异, 其重建儒学形上学的进路, 存在明显的差异。 本文即尝试以罗光、 牟宗三为例, 对当 代重建儒学形上学的两种较具代表性的进路, 做一对比分析。 众所周知, 当代中国哲学家的儒学诠释并非纯粹的史学工作, 更是一种理论上创构。 换言之, 他们 透过“即哲学史以言哲学” 的进路所确立的儒学形上学体系, 是以寻求普遍性的论述为目标。 这是传 统儒学由历史进入现代, 进而说明自身合法性的基本策略。 因此, 我们在检讨各家对儒学形上学的诠 释的同时, 也必须反省以下议题: 当代中国哲学家如何在一个 “后形上学的时代” 回应“形上学何以必
罗汝芳生命观发微
罗汝芳生命观发微作者:郭淑新秦瑞波来源:《理论与现代化》2019年第06期摘要:罗汝芳作为明代泰州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其生命哲学在阳明后学中别具一格。
他以阳明心学为本,纳佛道思想为己用,以“赤子之心”替代阳明的良知本体,追求“万物一体之仁”的生命境界。
研究罗汝芳的生命观,不仅仅是对心学研究的拓展与深化,对把握心学走向有重要意义,更在于能够借此为解决现代人的生存焦虑提供理论借鉴,为当今社会进行生命教育提供学理启示与实践导引。
关键词:罗汝芳;生命观;生命教育中图分类号:B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19)06-0070-07生命是一个动态整体,生命观是对生命本体、生命现象以及生命变化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认知。
牟宗三先生认为,“中国哲学,从它那个通孔所发展出来的主要课题是生命,就是我们所说的生命的学问。
它是以生命为它的对象,主要的用心在于如何来调节我们的生命,来运转我们的生命、安顿我们的生命。
”[1]作为阳明后学泰州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罗汝芳以阳明心学为本,纳佛道思想为己用,以“赤子之心”替代阳明的良知本体,追求“万物一体之仁”的生命境界。
研究罗汝芳的生命观,不仅仅是对心学研究的拓展与深化,对把握心学走向有重要意义,更在于能够借此为解决现代人的生存焦虑提供理论借鉴,为当今社会进行生命教育提供学理启示与实践导引。
一、罗汝芳生命观之缘起罗汝芳一生虽“学无常师,善无常主”[2],但儒学仍然是其根本面向。
罗家当时属当地的名门望族,读书为官者颇多。
罗汝芳之父罗锦,20岁时师从临川饶行斋(王阳明弟子)学习阳明良知学。
罗锦每中夜披衣起坐,罗汝芳便侍立一旁,聆听其讲述阳明和行斋的思想。
5岁时,母亲就教罗汝芳诵读《孝经》《小学》以识字,“年至十五,方读《论语》……一意以道学自任”[2]220。
罗汝芳研习《近思录》《性理大全》等理学典籍,并“信受奉行,到忘食寝、忘生死地位”[2]989。
罗光儒家生命哲学思想研究
罗光儒家生命哲学思想探究罗光是中国哲学界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其儒家生命哲学思想深受探究者的关注。
本文通过探究罗光的生命哲学思想,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罗光儒家生命哲学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以及对个体的指导意义。
起首,本文对罗光儒家生命哲学思想的内涵及其来源进行了详尽介绍。
其次,通过对罗光生命哲学思想的实践探讨,阐释了罗光生命哲学思想的现实意义。
最后,本文分析了罗光儒家生命哲学思想的局限性,并提出了进一步探究罗光生命哲学思想的建议。
关键词:罗光;儒家生命哲学思想;现代社会;个体;局限性一、罗光儒家生命哲学思想内涵及来源罗光生前从事儒学、哲学的探究。
罗光儒家生命哲学思想源于其对传统儒家文化和现代地球环境的沉思,特殊是对人道精神和环境伦理的关注。
罗光认为人类应该回归儒学经典的本原,发现人类与自然的内在结合,体系出一种新的生命哲学思想。
罗光儒家生命哲学思想主张“思维开放、本体统一、德灵合一”的原则,以人类作为生命哲学的核心。
其中,“思维开放”是对自然万物内在干系的开放,是一种全球生态学的思维方式;“本体统一”是对人类自己的本质、文化、自然和生命共同存在的观念;“德灵合一”则是追求生命,尤其是人命的完美,即是德的最高体现。
二、罗光生命哲学思想的现实意义1. 罗光生命哲学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罗光生命哲学思想对现代社会有一定启示:人类需要在德、智、体的全面进步中,寻找自己与环境的和谐之道。
罗光儒家生命哲学思想还强调了道德自我修养、个人责任和世界公民意识等方面的重要性,这些都与现代社会存在的问题密切相关。
此外,罗光的生命哲学思想还注意到了宇宙与人的干系,提出了“大家庭”的观点,表达了对人类世界化进程的警醒和反思。
2. 罗光生命哲学思想对个体的指导意义罗光生命哲学思想对个体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起首,罗光主张人类应该把握当前自己所处的时代,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和社会价值的贡献;其次,罗光重视知识和教育的力气,主张个体应该具备自我意识、情感意识和反思意识,不息加强自我修养;最后,罗光生命哲学思想也召唤个体有责任感,主张个体应该沉思对社会、对环境的贡献,加强社会参与和互助合作等。
中国哲学现代发展的逻辑线索
中国哲学现代发展的逻辑线索
现代西方哲学是19世纪中叶以来主要流行于西方世界的各种哲学流派的总称。
现代
西方哲学一般指黑格尔之后至今的西方哲学。
它的特点是新流派众多、思想方式变化深刻、与现代科技与人文众学科的关系密切、对中国的现实思潮影响巨大、与未来哲学的发展息
息相关。
哲学是有逻辑系统的宇宙观。
哲学是定性、定逻辑地认识宇宙整体变化规律的学问。
而科学则是在哲学对宇宙的定性、定逻辑的基础上分科认识宇宙中的各部分即万事万物的
定量变化规律的学问。
广义的哲学就是对广泛而基本的问题的具体内容定性研究,这些问题多与真的、存有、科学知识、价值、理性、心灵、语言等有关。
在东方,古代是没有哲学概念的,哲学一词是近代从西方引入的概念。
在使用中常常
与处世学问、宗教信仰、统治术、权谋术、易经算命等等概念相混淆。
哲学思想知识:生命与信仰——哲学思考的文化智慧之旅
哲学思想知识:生命与信仰——哲学思考的文化智慧之旅生命与信仰——哲学思考的文化智慧之旅生命是一个至高无上的奇迹,它是铭刻在宇宙万物中的珍贵礼物,是我们如此渺小的存在所拥有的最重要的宝藏。
然而,生命的诞生和消失也让我们陷入无限悲痛和困惑中。
面对生命中的起伏,信仰似乎成为了许多人们倚赖的支柱。
无论是从社会文化的角度,还是从哲学思考的层面来看,生命和信仰都承载着深沉的文化智慧,它们相互交织,共同促进着人类的进化和文明的发展。
首先,我们从社会文化的层面来探讨生命和信仰。
一方面,生命是我们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
在现代生活中,科技、医学的进步使得人们对生命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于医疗、环境等事物的保护也更加具有意识。
这也表明了在人类社会的漫长进化过程中,尊重生命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一直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而信仰则是生命的精神支撑,它是社会文化中的一种精神符码,为人们提供内心上的安慰和指引。
优秀的信仰体系不仅能调整人们的心态,还能决定一种社会的发展方向和价值观念。
例如,中国的道教信仰强调顺应自然、和谐共生,这一信仰体系既包含了宇宙间平衡相互作用的精神内涵,也为人们提供了一条幸福美好的境界。
而从哲学思考的角度来看,生命和信仰对人们的影响可谓深刻至极。
从整体上看,人类在探寻自身存在和命运意义的过程中,需要面对无数难题和困惑,这些尚未被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人类的生命究竟意味着什么。
哲学家们对此进行了深入思考,通过多个维度来探讨生命的意义和可能性,进而从体验上去理解并感悟人类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在这些思考中,信仰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例如,苏格拉底的思想构建在他对自身信仰体系的质疑和怀疑,他认为人们应该不断反思自己的信仰和观念,直至发现真理。
这样的思想方法和精神风范为后人所称道。
而在当今的哲学思考中,信仰对于我们认识自身的限制和仍有待探索的领域的指引至关重要。
正如卢梭所言,“信仰领导人类之心,是人类的智慧,是形而上学思维达到的巅峰。
《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译者涂又光读后感
《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译者涂又光读后感第一篇范文《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译者涂又光读后感《中国哲学简史》是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所著,涂又光先生精心翻译的一部哲学入门书籍。
它以简练的笔触、清晰的脉络,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
读完这本书,让我对中国哲学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书中提到:“哲学是对人生、宇宙和知识的根本问题进行反思的学问。
”这句话为我理解中国哲学奠定了基础。
从先秦诸子百家,到汉唐儒、道、佛三教鼎立,再到宋明理学、心学,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可谓千变万化。
然而,在这些变化中,始终贯穿着对人生、宇宙和知识的探索。
冯友兰先生在书中对儒家、道家、墨家等诸子百家的思想进行了剖析。
他以独特的视角,揭示出各家思想的精髓和不足。
例如,在谈论儒家时,他指出:“儒家注重人伦关系,强调道德修养,但过分强调礼教,容易使人陷入形式主义。
”而在论述道家时,他认为:“道家主张顺应自然,追求精神自由,但过分强调无为而治,可能导致社会的懈怠。
”书中对哲学家的评价也颇具犀利。
如评价庄子:“他(庄子)的哲学是极端的个人主义,他主张放弃一切社会责任,追求个人的精神自由。
”这样的评价既揭示了庄子的哲学特点,也表达了对庄子思想的批判。
在阅读过程中,我不禁联想到当今社会。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追求物质生活,而忽视了精神世界的充实。
中国哲学强调道德、修养、内心和谐,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无疑是一剂清凉剂。
正如书中所说:“真正的幸福,不在于外在的物质享受,而在于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总体来说,《中国哲学简史》是一部值得一读的佳作。
它让我对中国哲学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启发了我对人生、道德和幸福的思考。
书中旁征博引、触类旁通的论述,使我在阅读过程中受益匪浅。
最后,用一句话总结我对这本书的整体看法:《中国哲学简史》是一部兼具深度和广度、能启迪人心的哲学读物,值得每个人去品味和思考。
第二篇范文《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译者涂又光读后感《中国哲学简史》不仅是一部哲学著作,更是一部深刻的文化启示录。
生命哲学视域下中国哲学思想研究
2019年第02期作者简介:龚世雄(1994-),男,湖北十堰人,研究生,研究方向:佛学。
收稿日期:2018年11月3日。
生命哲学视域下中国哲学思想研究龚世雄(中国计量大学,浙江杭州310018)摘要:伴随社会经济的进步,国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也随之提升,对中国哲学思想也增加关注度,但是,多数国民对哲学思想缺乏深入理解。
本文对中国哲学思想生命哲学的特点及关系以及中国哲学思想对当今社会的启示进行探索,最终提出了中国哲学发展的路径,以期对中国哲学思想的研究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生命哲学;中国哲学思想;研究引言中国哲学思想是我国民族经历长久发展形成的思想,是经历5000多年的历史沉淀形成的思想。
中国哲学思想体现民族的智慧,呈现孔孟思想的精髓,是我们应当传承的思想,中国哲学思想生命哲学可以充分体现出生命智慧,为我国民族生命的持续,以及生命哲学的革新进步供应历史依据和实际基础。
当今社会给予人们对生命新的认知,在社会发展中人民逐渐成为社会的主体和自然的主导。
西方哲学认为生命在进化中,具备行动能力以及思维意识,这种现象都是生命对自然和社会的适应能力逐渐提升的体现。
1中国哲学思想生命哲学的特点及关系1.1中国哲学思想生命哲学的特点生命哲学在西方各个国家普及,在十九世纪末期到二十世纪初,在德国、法国等国家传播广泛,是对十九世纪中期的自然主义以及唯物主义等的抗争。
生命哲学将竞争作为其核心思想,将生命的产生和发展进行归纳,并在总结中发现生命的规律。
生命哲学教导人民对生存环境的残酷进行深入的认知,同时改善自身去适应和改造世界。
因此,生命哲学是既理性又客观的唯物主义哲学。
首先,生命是世界的本质,生命哲学家将生命当做根源,生命在自然科学探索中作为物质存在,转变为生命对自身的生活的体验和感知,这一过程是生命激发自身情绪的表现,是抒发人的能量和情感的体现。
其次,生命哲学对生命及情绪,超越理性和经历较为重视。
生命哲学与传统的哲学思想的世界观具有差异性。
生命哲学与中国哲学的历史和未来
生命哲学与中国哲学的历史和未来
张树业
【期刊名称】《河南社会科学》
【年(卷),期】2003(011)001
【摘要】中国哲学在先秦就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生命哲学传统.现代西方生命哲学推动了现代中国哲学史上生命哲学精神的自觉.对中西生命哲学特质的比较研究表明,中国哲学的独特成就在于突出了对生命之中和状态的追求,强调德性修养的努力,注重运用类比和象征手法进行即时点拨.但中国哲学在思辨性、系统性以及个性创造力等方面的相对不足使其发展受到了限制.通过反省和自我更新,相信中国生命哲学的传统一定会在未来中国哲学建设特别是价值体系重建中发挥积极作用.
【总页数】3页(P59-61)
【作者】张树业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北京,10087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21
【相关文献】
1."中国哲学史"的歧义与中国哲学的未来 [J], 周海春
2.生命哲学:中国传统哲学阐释的新路径——罗光看中国哲学的未来走向 [J], 胡慧莲
3.生命哲学与中国哲学的历史和未来 [J], 张树业
4.中国哲学的未来: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交流与互动(上) [J],
林安梧;欧阳康;邓晓芒;郭齐勇
5.中国哲学的未来: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交流与互动(下) [J], 林安梧;欧阳康;邓晓芒;郭齐勇;梁林军(记录整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命哲学:中国传统哲学阐释的新路径——罗光看中国哲学的未来走向
生命哲学:中国传统哲学阐释的新路径——罗光看中国哲学
的未来走向
胡慧莲
【期刊名称】《唐山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5(028)004
【摘要】中国哲学向来关注生命,现代新儒家尤其重视生命,但是,从生命的角度来注解哲学的尚为罕见.台湾新士林哲学学派代表人物罗光就是用生命来注解中国哲学的,并著有《中国哲学思想史》九卷本.在这部专著里,罗光明确指出他的哲学就是生命哲学,生命哲学将是未来中国哲学发展的新路径.
【总页数】3页(P14-16)
【作者】胡慧莲
【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商业经济研究院,哈尔滨15002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2
【相关文献】
1.从当代哲学的处境看未来中国哲学的走向 [J], 成澈
2.通过教育路径追寻生命的整全何以可能——评《追寻生命的整全:个体成人的教育哲学阐释》 [J], 陶志琼
3.20世纪中国哲学的一个面相——从牟宗三、劳思光看港台地区的中国哲学研究[J], 李翔海;卢兴
4.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建构的方法论基础——从《中国哲学史大纲》的角度看 [J], 尚荣
5.从现代新儒家哲学重在架构形上本体看中国哲学的未来走向 [J], 蒋国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信仰与理性:罗光的生命哲学
信仰与理性:罗光的生命哲学————————————————————————————————作者:————————————————————————————————日期:信仰与理性:罗光的生命哲学-哲学信仰与理性:罗光的生命哲学陈欣雨【摘要】文章以罗光的《生命哲学》为文本依据,侧重中西文化比较,探源传统经典价值和追溯宗教本质,试图解决宗教神学、传统哲学与信仰价值之间何以平衡的问题。
罗光的生命哲学体系是从建构本体论说和逻辑结构两方面对中国哲学进行古典理性和创造性的诠释,把“存有”带人中国传统哲学的关注视野,通过理性自觉,在天主神学和儒家伦理的比较视阈下,对传统哲学范式进行逻辑建构,从理性路向探寻中国的形而上学和与现代接续的契机。
关键词生命哲学;宗教;理性;儒学中图分类号:B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7660 (2013) 02 -0114 - 06生命哲学,作为融人生活、展现真性情的学说,在20世纪的哲学世界里悄然蔓延,反思着人的生命存在、生命意识、生命工夫及生命境界,确立人的生命价值,甚至把生命提升为宇宙世界的本原和本质,高扬生命主体的能创性。
以柏格森为代表的生命哲学之传人中国,由于其学说里关于“生命”、“直觉”、“变”等观念恰好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产生了某种“亲和力”,为诸位现代新儒家欣然接受。
贺麟言称:“我们读柏格森的书,常会感动一些中国哲学的意味。
”①梁漱溟的“新孔学”也将其作为思想渊源:“觉得最能发挥尽致,使我深感兴趣的是生命派哲学,其主要代表者为柏格森。
”②张君劢甚至造访了柏格森,访谈后写成《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谈话记》③一文,文中谈及了对柏氏哲学思想的总体认识。
熊十力对柏格森生命哲学亦有融摄,他言及:“生命论者,其所发见,足与《新论》相发明者自不少。
”④方东美20岁时就已发表有关柏格森生命哲学的论文,并以此作为硕士论文题目。
他曾言及:“中国的这些从春秋时代便集中在一个以生命为中心的哲学上,是一套生命哲学。
现代性的沉思唐君毅思想与罗光思想之比较
现代性的沉思唐君毅思想与罗光思想之比较(1.哈尔滨商业大学商业经济研究院,哈尔滨150028;2.哈尔滨金融学院,哈尔滨150028)摘要:“现代新儒家”和“台湾新士林哲学”是现代中国哲学史上两个重要的学术流派,它们在中国哲学史上展现了各自的特色,也表现出来不同的价值意义。
唐君毅和罗光分别是两个学派的重要代表,对二者的比较不但使我们能够了解他们思想的不同,也可以使我们了解两个学派的不同价值取向和特点。
关键词:唐君毅;罗光;现代性中图分类号:B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7-0112-0220世纪的中国哲学史是一部受西学刺激的中西哲学比较与融合史。
面对中国现实“满目凋零”的景况,现代新儒家唐君毅和台湾新士林哲学家罗光进行了深深的思考,探索出现代性背景下两种不同的路径。
一、生命的抉择:心性还是信仰罗光曾称唐君毅为“整理中国哲学最用力者”,然而事实上,罗光与唐君毅一样,都是“创新型”的学者,具有融贯中西的气魄,最终建构了属于自己的哲学体系。
不同身份的不同使命。
唐君毅是现代新儒家中“文化意识宇宙中的巨人”。
作为现代新儒家的学者,他的思想就带有现代新儒家的特色。
现代新儒学具有三大特色,即以儒学为本位,寻求中西合璧;以“返本开新”“内圣新外王”为新的时代任务;以平和开放的文化心态,公正地??视各国文化。
这样的学派特点就决定了唐君毅的学术身份,也决定了他的文化使命:使中国传统儒家文化重新获得当代的意义。
因此,唐君毅一生都实践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伟大抱负。
他的思想体系就是对这一使命的完成和说明。
罗光既是台湾天主教最高神权的象征,也是台湾哲学界的权威,一般认为他是台湾新士林哲学的真正创立者。
作为天主教主教和台湾新士林哲学的开山之人,罗光的研究重点就在于研究士林哲学的义理架构,研究近现代西方哲学并与当代哲学思潮对话,重新诠释中国文化与哲学,比较并融合中国哲学和士林哲学,探寻中国文化和基督教精神的融合,探讨中国哲学的未来走向六个方面。
中国古代哲学的当下意义——对罗哲海教授的采访
中国古代哲学的当下意义——对罗哲海教授的采访
李雪涛
【期刊名称】《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2()4
【摘要】本访谈力图呈现罗哲海与其时代之间的多元关系,除了对罗哲海教授的生平进行了梳理之外,通过对Universismus与主客体分裂的分析,将中国哲学的观念放置在当代的哲学脉络下予以讨论,重新检讨这些观念的流动、变化,从而揭示出这些源于中国文化传统的哲学观念所具有的广泛潜能和世界性意义。
不论是基于自我与自主思想的儒家伦理学,还是儒家思想看待“克隆”的方式,抑或是儒家伦理学对于人权的贡献,都可以看出罗哲海试图从当代的立场、观点、方法,乃至问题意识出发,使得作为传统资源的中国哲学不断被激活的努力。
【总页数】12页(P157-168)
【作者】李雪涛
【作者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历史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21
【相关文献】
1.中国古代哲学与现代人生——当代大学生学习中国古代哲学的意义
2.历史保护与经济发展并行——访国家文物局古建专家组组长、教授罗哲文
3.轴心时期的儒
学启蒙——与罗哲海教授谈汉学4.川陕哲罗鱼、太门哲罗鱼及石川哲罗鱼的生物学比较5.也论中国古代哲学之所无与所有——与宫哲兵先生的对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罗光的中外历史哲学之比较研究
罗光的中外历史哲学之比较研究罗光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哲学家,他在中外历史哲学之间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比较中外历史哲学的特点和差异,并探讨罗光对于中外历史哲学的独到见解。
中外历史哲学在研究对象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中华文明悠久,有着丰富的历史资源,中华历史哲学主要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
而西方历史哲学则主要研究西方古代文化和历史,如古希腊、古罗马等。
罗光认为,中外历史哲学的研究对象不同,导致其理论体系和思维方式有所差异。
中外历史哲学在研究方法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中华历史哲学注重对史料的整理和分析,以及对历史事件的解读和评价。
而西方历史哲学则更注重理论探讨和思维方式的创新。
罗光指出,中外历史哲学的研究方法不同,导致其研究成果和学术价值也有所差异。
中外历史哲学在理论思想上也存在一些差异。
中华历史哲学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强调道德伦理和人文关怀。
而西方历史哲学则更注重个体的自由和权利,重视科学和理性。
罗光认为,中外历史哲学的理论思想有所差异,但相互借鉴可以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在对中外历史哲学的比较研究中,罗光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
他认为,中华历史哲学应该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性反思,以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同时,西方历史哲学也应该关注中国的历史文化,以丰富其理论体系和思维方式。
罗光主张中外历史哲学应该相互借鉴,通过对比研究,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罗光的中外历史哲学比较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研究视角。
通过对中外历史哲学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联系,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学者关注中外历史哲学的比较研究,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哲学当代走向问题(笔谈):整体、本体、境界与世界——中国哲学如何走向未来
作者: 李承贵(主持人)[1];向世陵[2]
作者机构: [1]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2]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出版物刊名: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页码: 15-17页
主题词: 中国哲学;“中国有无哲学”;本体;世界;学术问题;思想理论;假问题;哲学界
摘要:“中国有无哲学”从根本上说虽然是个彻头彻尾的假问题,但因为关于此问题的讨论所引起的对中国哲学自身特性、品质及走向等问题的关切却是越来越多。
已然成为中国哲学界关注的重大学术问题.中国哲学如何走向未来?是思想理论上的完善.还是建构一种新的哲学?抑或在中、西、马的对话中成就“金身”?这里编发的几篇文章正是从不同的角度对上述问题所发表的独到看法。
希望它能成为引玉之砖,引得更多同行参与讨论,共同为化解中国哲学的困境贡献智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2 8 卷第 4 期 2 0 1 5年 O 7月
唐山 学 院 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T a n g s h a n C o l l e g e
Vo 1 . 2 8 No . 4 J u 1 . 2 0 1 5
生命哲 学 : 中国传 统 哲 学 阐 释 的新 路 径
t he p o i nt o f v i e w o f l i f e . He i s t he a ut hor of Hi s t o r y of Chi n e s e Phi l o s o p hy Tho ug ht ,i n whi c h he
Ph i l o s o ph y o f Li f e: a Ne w Pe r s pe c t i v e t o I nt e r pr e t Ch i ne s e Tr a di t i o na l Ph i l o s o p hy
HU Hu i — l i a t f
po i nt s ou t t ha t hi s p hi l o s o phy i s t he phi l o s op hy of l i f e,whi c h i s a ne w d i r e c t i o n f o r t he f ut u r e de — ve l op me nt o f Chi n e s e phi l os op hy . Ke y Wo r ds :phi l o s o phy o f l i f e 一;Chi n e s e t r a di t i o na l ph i l os o phy; n e w di r e c t i o n
( I n s t i t ut e of Bus i ne s s a nd Ec o no m y, H a r bi n U ni v e r s i t y of Com m e r c e, H a r b i n 1 5 0 02 8,Chi na )
Ab s t r a c t:Ch i ne s e ph i l o s o ph y h a s a l wa ys f o c u s e d on l i f e, a nd mo de r n ne w Co nf u c i a n p a y s pe c i a l a t t e nt i on t o l i f e . Ho we v e r ,i t i s r a r e t o i nt e r p r e t p hi l o s o p hy f r o m t he pe r s pe c t i ve o f l i r e .I n o
罗光看 中国哲 学 的未来 走 向
胡 慧 莲
( 哈尔 滨 商 业 大学 商 业 经 济研 究 院 , 哈尔 滨 1 5 0 0 2 8 )
摘要 : 中 国哲 学 向来 关 注 生 命 , 现 代 新 儒 家 尤 其 重 视 生命 , 但是, 从 生 命 的 角 度 来 注 解 哲 学 的 尚为 罕
见 。台湾新士林哲 学学派代表人 物罗光 就是用 生命 来注 解 中国哲 学 的, 并著 有《 中 国哲 学 思想史 》 九 卷本 。在这部专著里 , 罗光 明确指 出他的哲学就是 生命哲学 , 生命哲 学将是未来 中国哲 学发展 的新路径。 关键 词 : 生命 哲学 ; 中国传 统 哲学 ; 新路 径
2 O世 纪 以 来 , 对 中 国传 统 哲 学 的 阐 释 出 现 了 繁 荣 的 景 象, 胡适发其端 , 侯 外庐 、 冯 友兰 、 张岱 年 、 任继愈 等继 其后 ,
命哲学 , 他 的 哲 学 不 是 用 哲 学 来 讲 解 生命 , 而 是 用 生 命 来 诠
释 哲 学 。用 生 命 诠 释 哲 学 是 罗光 研 究 中 国哲 学 的 总 思 路 、 总 原 则 。在 《 中 国哲 学 思 想 史 》 的写 作 中 , 罗光就选用 了“ 生命” 的角 度 , 将 古代 、 近代 、 现 当代哲学 串联起 来 , 最 后 将 整 个 中 国哲 学 都 定 义 为生 命 哲 学 , 并 从 生 命 哲 学 的 角 度 贯 通 了儒 释 道 三 家 的思 想 。
G ua ng,a r e p r e s e nt a t i v e of ne w s c ho l a s t i c i s m s c ho o l i n Ta i wa n,e xp l a i n s Ch i ne s e p hi l o s op hy f r o m
然后又有现代新儒 家唐 君毅 、 方 东美等 人 , 都 对 中 国传 统 哲
学 进 行 了独 特 的 阐释 。在 众 说 纷 纭 中 , 有 一 个 未 曾 引起 我 们 注 意 的学 派 , 这 就 是 台 湾 新 士 林 哲 学 学 派 。台 湾 新 士林 哲 学
学 派 是 以天 主 教 信 仰 为 精 神 取 向 , 以 士合天主教信仰 、 士 林 哲 学 与 中 国文 化 于 一 体 , 以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