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前景化的语言功能和翻译——以《围城》及其英译文为例
从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角度看_围城_中直接引语的翻译
鲍小姐走来了,招呼她们俩说:“你们起得 真早呀,我大热天还喜欢懒在床上。今天苏小姐 起身我都不知道,睡得像木头。”[8]
As Miss Bao approached, she greeted the two women, “You 're sure up early. …… I was sleeping like a log.”[9] 译者根据原文话语的用途,将“说”转译成 “greet”,事实上是将其深层含义阐释出来,从而 使读者更清楚“说”中蕴含的信息。“说”只是将原 文本中人物的话语行为传达出来,而没有提供具体的 信息,表达的是一个笼统的概念。而“greet”则明 白无误地传达给读者这只是一句打招呼,比原文简洁 明了。 同时,对引导词的转换避免了单一引导词的重 复。连淑能教授认为“总的说来,汉语表达讲究匀 称,用词倾向于重复”[10],而英语“一般说来,除非 有意强调或出于修辞需要,用于总的倾向是尽量避免 重复”[11]。汉英两种语言这方面的差异决定了译者在 翻译原著时需要改变原文中单一的引导词的话,这样 译文更加符合译文的习惯。 此外,译者对直接引语的引导词进行转换能够明 确传达出说话人的态度。如译者将“出冷气道”译成 “sniffed”,原文的意思更加简洁地传达了出来, 同时人物说话的态度也更加明确。 2.引导句的位置 《围城》中大部分引导句都放在直接引语内容的 前面,译者在翻译时很忠实于原文,将大部分的引导句
解读《围城》英译本中的语言幽默及翻译策略
解读《围城》英译本中的语言幽默及翻译策略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围城》是中国著名小说家钱钟书的一部小说,主要是以一种诙谐幽默的语言描写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一些畸形的价值观的长篇小说。
这部小说在推出以后就引起了世界的关注,被翻译为英语、日语、德育等等近十种语言。
《围城》小说的英译本主要有Jeanne Kelly和Nathan 一起翻译形成的,在西方文学界得到了极高的评价,给予很高的称赞,在准确表达了原有著作特有的幽默风格下,又一定程度之上表达了中国几千年文化的底蕴。
一、《围城》作者及作品简介钱钟书1910年生于中国江苏无锡,是中国现代著名的作家和文学家,曾经任职翻译《毛泽东选集》英文小组中的一员,晚年时是中国科学院的副院长。
钱钟书在文学中的文学批评领域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他的支持者把他的文学创作命名为“钱学”。
钱钟书的父亲是著名的国学家钱基博,从小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在父亲的深刻影响和监督下,从小就奠定了良好的国学基础。
随后在1929年考进了清华大学的外国语语文系,1937年毕业获得学士学位,在清华大学毕业以后,然后去到法国在巴黎大学进修法语文学,在1938年回到母校,清华大学破格任命他为教授,因为他是在九月与十月之间回到中国。
当时中国已经并入到西南大学,因此他从香港转到昆明去任教,后来在父亲的强烈要求之下,他回到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担任英文系主任,直到1941年他回到上海准备休息几天,但是由于当时爆发了太平洋战争,他因此被困在上海无法回到湖南,直到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他才得以回到湖南继续教书。
就在这被困在上海的几年时间里,他看似像是流落到一个无人帮助的境地的孤岛上,这也给予他极大的创作时间,他迎来了他创作的巅峰时期。
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及解放战争胜利以后它主要进行翻译和中国文学相关方面的研究,出版了《宋诗选注》、《旧闻四篇》、《七缀集》以及《管锥编》等学术著作。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汉语隐喻的英译策略——以《围城》为例
收稿日期:2020-8-27 1 《围城》简介1.1 《围城》及作者简介钱钟书,作家、文学研究家、清华大学教授,著有《围城》《管锥编》《谈艺录》等。
其中,《围城》这部长篇小说深受大众喜爱。
该小说虽是虚构的,但却是中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社会缩影,被誉为中国现当代的《儒林外史》。
20世纪70年代美国威斯康星州大学中文系硕士珍妮 · 凯利(Jeanne Kelly )与华人学者茅国权(Nathan K. Mao )把《围城》译为英文,该英译本被美国图书协会选为1980—1981年度卓越学术著作。
1.2 《围城》隐喻的既往研究《围城》隐喻的前人研究多集中在关联理论、认知学等方面。
喻婷婷(2008)表明,在隐喻翻译中直接翻译应是译者首先考虑的方法。
李军艳(2009)也指出,文学翻译的目的决定其翻译应以直接翻译为主、间接翻译方法为辅。
曾昱茜(2018)基于四种基本的情感因素——愤怒、快乐、悲伤和爱,分析了《围城》中的情感隐喻,发现概念隐喻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都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2 生态翻译学 2.1 生态翻译学的定义根据胡庚申(2008:11)对生态翻译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汉语隐喻的英译策略——以《围城》为例□ 胡文婷江南大学[摘 要] 隐喻作为一个巧妙的语言应用现象,非常值得研究。
本文拟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对其英译策略进行研究。
生态翻译学是从生态学角度研究翻译活动、翻译现象和翻译理论的新研究范式。
生态翻译学认为生态、适应和选择是核心概念。
本文借由该理论框架,着重从适应—选择和三维转换的角度对《围城》中典型的隐喻现象的翻译进行讨论,旨在开拓隐喻研究的新视角,更好地探索隐喻翻译新路径。
[关键词] 隐喻;生态翻译学;英译策略;《围城》[中图分类号] H0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167(2021)04-0025-03学的定义,生态翻译学是翻译研究的一种生态学方法,或是从生态学角度解读翻译的研究。
语用顺应论视角下的《围城》翻译
语用顺应论视角下的5围城6翻译豆涛贺光辉语用顺应论认为语言使用的过程就是语言选择和顺应的过程。
本文从顺应理论出发重新审视翻译过程,并以5围城6的翻译为例进行分析,说明只有从语境关系、结构客体等诸方面对原文和译文做出动态顺应才能达到语用等值的翻译目标。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已经表达出来的东西用另一种语言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1],是从语义到文本在译入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
翻译创作中,译者和翻译的实际运作均不同程度地受到诸多语用因素的影响。
从语用的角度展开对翻译的探索,也越来越引起国内外语言学界、翻译界的关注。
[2]V ers-chueren在5语用学新解6一书中提出的/顺应论0,以全新的视角去理解和诠释语用学。
顺应论从认知、社会、文化的综合角度,全方位地考察语言现象及其运用方式,为翻译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一、顺应论概述V ersc huere n认为人们能在语言使用中不断地进行语言选择,原因是人类语言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
变异性指人类语言是可以选择的,因为它本身具有一系列可供选择的可能性;商讨性是指语言的选择不是按照某一特定的程式或特定的关系进行的,而是在极为灵活的原则和策略的基础上做出的;语言的顺应性是指通过商讨的方法来选择语言,以保证交际的圆满成功。
[3]二、动态顺应与翻译翻译实际上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即译者与原文,译者之间的互动过程。
翻译的过程是不断地进行语言选择的动态过程,而语言的选择则指从语境、语言结构等方面,动态地根据不同的心理意识程度做出的某种顺应。
三、5围城6翻译中的顺应论解释钱钟书先生的代表作5围城6语言地道,既浓缩了现代汉语精华,又不失古代汉语风范,几十年来雅俗共赏。
其英译本由珍妮#凯利初译,茅国权先生润色、校正,英文的规范严谨亦毋庸置疑。
下面我们以5围城6中的个别句子为研究语料,来说明动态顺应理论在翻译过程中的应用。
1.翻译中的语境关系顺应V erse hueren指出,语境关系顺应是指语言使用过程中的语言必须与语境相适应。
目的论指导下对《围城》英译的研究
目的论指导下对《围城》英译的研究引言《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作者是钱钟书。
这部小说以幽默的笔调描绘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的种种矛盾和人性的弱点。
由于小说深刻的社会寓意和精湛的艺术表现,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瑰宝。
该小说在中国广受欢迎,在国际上也多次被翻译成不同语言。
一、语言风格的翻译《围城》的中文原著以其幽默、讽刺、夸张的语言风格而著称。
钱钟书通过各种手法,塑造了一群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为小说增添了无限的魅力。
在英译中,如何保持原著的语言风格,是翻译者面临的首要挑战。
在翻译语言风格时,翻译者需要尽可能地传递原著的幽默、讽刺和夸张。
但考虑到英文和中文的语言特点不同,有时候直译并不是很合适。
翻译者往往需要做一些取舍和折衷,用英文表达出原著中的幽默和讽刺。
有的讽刺是基于中国社会的特色而产生的,直接翻译过去可能会让西方读者无法理解,这时需要对表达方式进行改变。
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可以运用插叙、对话、比喻等手法,以尽可能地还原原著的语言风格。
翻译者还需要注意词语的选择和句式的转换。
在中文中,有些词汇带有浓厚的中国文化色彩,英文没有对应词汇,需要寻找恰当的替代词,以便更好地传递原著的语言风格。
在句式的转换上,也需要注意保持原著的节奏和韵律,使译文读起来自然流畅,不失幽默和讽刺的味道。
二、文化表达的翻译《围城》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杰出代表,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国文化底蕴。
在英译过程中,如何传达原著的文化内涵,是另一个重要的翻译问题。
而目的论强调了翻译的目的是传达文化信息,为读者提供跨文化的阅读体验。
在《围城》英译中,翻译者需要关注中国文化的特点,并力图用英文表达出来。
这涉及到民俗、历史、宗教、习俗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在原著中,钱钟书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巧妙的融合和表达,其中包括对中国古典小说的引用、对中国历史事件的影射、对中国文化符号的处理等。
在英译中,翻译者需要尽可能地解释这些文化细节,帮助西方读者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意义,同时也应该尽量保留原著中的中国文化特色。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前景化语言翻译策略研究——以《围城》英译本为例
ENGLISH ON CAMPUS2023年25期总第673期生态翻译学视域下前景化语言翻译策略研究——以《围城》英译本为例摘 要:钱钟书先生的文学巨著《围城》中包含了不少前景化语言,这使这部小说充满了艺术特色。
生态翻译学理论是翻译研究的新范式,为翻译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本文运用生态翻译学理论,探讨了《围城》英译本中前景化语言的翻译策略,总结出前景化语言翻译的三大策略,旨在为文学作品中前景化语言的翻译提供一定的实践指导,并使外国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前景化语言;翻译策略作者简介:霍瑞宁(1986-),西安明德理工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大学英语教学。
一、引言《围城》是钱钟书先生所著的一部风格独特的长篇讽刺小说,其中包含了不少前景化语言,不仅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而且产生了幽默、讽刺的文学艺术效果。
小说自问世以来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曾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由美国女作家珍妮·凯利和美籍华人茅国权合译的英译本一直是翻译研究的对象。
纵观以往的研究,不少研究探讨的是文化负载词、习语、典故以及隐喻等的翻译,却鲜少有学者探究这部小说中前景化语言的翻译。
本文运用生态翻译学理论探析了《围城》英译本中前景化语言的翻译,以期为文学作品中前景化语言的翻译提供一定的策略,同时推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二、生态翻译学概述生态翻译学是清华大学教授胡庚申提出的一种全新的翻译研究范式,包含“翻译即生态平衡”“翻译即文本移植”和“翻译即适应选择”三大核心理论。
生态翻译学“以生态整体主义为理念,以东方生态智慧为依归,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为基础,是翻译研究中一种整体性研究的尝试”。
“翻译生态环境”的构成要素包括源语、原文和译语系统,是译者和译文生存状态的总体环境。
基于生态翻译学理论的翻译方法主要是实现语言维、交际维和文化维的“三维”转换,即对语言形式、交际效果和文化内涵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从英汉句法差异看流水句英译--以《围城》英译本为例
从英汉句法差异看流水句英译--以《围城》英译本为例第一篇范文《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作者钱钟书先生以其独特的幽默和深刻的洞察力,描绘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百态。
然而,要将这样一部文学作品译成英文,并保持其原有的韵味和风格,对于翻译者来说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本文将以《围城》的英译本为例,从英汉句法差异的角度,探讨流水句在英译过程中的处理方法。
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结构上存在很大的差异。
英语注重时态和语态的运用,句子结构较为固定,而汉语则更多地依赖于上下文和语气词来表达意思,句子结构较为灵活。
这就导致了在将汉语流水句翻译成英语时,不能简单地按照原文的结构进行翻译,而需要根据英语的句法规则进行适当的调整。
在《围城》的英译本中,翻译者林语堂先生巧妙地处理了这一问题。
他以流畅的英语表达,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意思和风格。
例如,原文中的一句流水句“他走了进来,慢慢地坐下”,在英译本中被翻译为"He walked in and sat down slowly." 通过将原文的并列结构转换为英语的顺序结构,既保留了原文的意思,又符合了英语的句法规则。
另外,翻译者在处理流水句中的省略和重复现象时,也展现出了其高超的翻译技巧。
在原文中,省略和重复是用来强调某个意思或情感的修辞手法,但在英语中,这样的表达可能会使句子显得不完整或冗余。
因此,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通过适当地增加或省略某些词语,使句子既符合英语的句法规则,又能传达出原文的意思和情感。
然而,翻译者的翻译并非完美无缺。
在某些情况下,他们在处理流水句时过于拘泥于原文的结构,导致译文不够流畅自然。
例如,原文中的一句流水句“他看着我,我不看他”,在英译本中被翻译为"He looked at me, and I didn't look at him." 这样的翻译虽然保留了原文的结构,但使得句子在英语中的表达显得有些生硬。
从言语幽默概论视角探讨汉语言语幽默的翻译以《围城》原著及英译本为例
从言语幽默概论视角探讨汉语言语幽默的翻译以《围城》原著及英译本为例一、本文概述言语幽默是语言的精髓,也是人际交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尤其在文学作品中,它不仅能够给读者带来欢笑,还能够深刻反映出一个社会的文化背景和人民的生活方式。
《围城》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钱钟书先生的一部脍炙人口的小说,其中的言语幽默更是为这部小说增添了无尽的魅力。
然而,如何将这种言语幽默在翻译中得以保留和传达,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文旨在从言语幽默概论的视角出发,探讨汉语言语幽默的翻译方法,并以《围城》的原著及其英译本为例,分析翻译过程中言语幽默的处理策略,以期对汉语言语幽默的翻译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本文将简要介绍言语幽默的定义、分类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接着,本文将重点分析《围城》原著中的言语幽默,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社会背景。
随后,本文将对比原著与英译本,分析译者在处理言语幽默时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包括直译、意译、省略等,并评价这些策略在保留和传达言语幽默方面的效果。
本文将总结汉语言语幽默翻译的一般原则和方法,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对汉语言语幽默的翻译实践有所帮助。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汉语言语幽默的内涵和特点,探讨其在文学作品中的独特价值,并寻求更有效的翻译方法,让汉语言语幽默在跨文化交流中绽放其独特的魅力。
二、言语幽默概论言语幽默是人类语言中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它通过语言的巧妙运用,产生出一种令人发笑且富有深意的艺术效果。
言语幽默通常依赖于语言的双关性、夸张、对比、讽刺等修辞手法,以及语境、文化背景和言者的意图等多种因素。
在汉语言文化中,言语幽默更是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形式,如歇后语、绕口令、反语、讽刺等,这些都是汉语独有的幽默方式。
翻译言语幽默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因为幽默的产生往往依赖于特定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深入理解原文的幽默元素,同时考虑到目标语读者的接受能力和文化背景,以尽可能地保留和传达原文的幽默效果。
《围城》中的语用预设及其翻译
《围城》中的语用预设及其翻译作为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语用预设在言语理解和信息传递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钱钟书的《围城》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被认为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围城》中对语用预设的巧妙运用不仅生动刻画了故事情节,而且传达出丰富的思想感情。
本文以珍妮·凯利和茅国权合作翻譯的《围城》为例,分析了《围城》英译中语用预设的翻译策略,如直译法、替代法、增译法和省译法。
标签:《围城》预设语用预设翻译一、引言在日常的会话交流或写作中,人们常常会有意识地省略一些信息。
这些信息被假定为交际双方所知,或者信息接受者可以根据特定的语境推断出来。
例如,在《围城》中,当苏小姐听到孙太太埋怨男人都喜欢赌博时,苏小姐冷冷地说道:“方先生倒不赌。
”在这里,苏小姐的话语默认了方先生的客观存在,与此同时,作为听话者的孙太太也清楚苏小姐所言的方先生是哪一位。
这些能影响话语交流和信息传递的不言自明的设定就是上述话语中包含的预设。
预设作为一种推理中认定的前提,最早由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弗雷格(Frege)提出。
之后随着语言学和语用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将预设这一概念引入到语义学和语用学的研究领域。
Leech(1976)认为,基于研究视角的不同,预设可以分为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
语义预设是决定一个命题是否有值的一个未说出的命题,是判断一个命题成立的必要条件。
语义预设侧重从命题的真实性关系,即语句的意义对预设进行研究。
相比之下,语用预设主要是从语用学视角来研究一种动态的,与说话人及语境紧密相关的预设。
何自然(1997)指出,语用预设多指那些对交际语境敏感的,与说话人的态度、信念和意图相关的预设关系。
语用预设不仅能反映出一些语句命题的语义关系,更多地反映出言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的语用意义。
美国学者George Yule将语用预设定义为:说话者在发话前假定的,听话者已知的与语境密切相关的某种信息。
二、《围城》中的语用预设主要有两大特征:共知性和合理性(一)共知性所谓的“共知性”指的是说话者在确定言语交际双方对某一特定信息都知晓的前提下才能对该信息有所保留和省略。
《围城》英译本浅析
《围城》英译本浅析简介《围城》是当代中国大陆著名作家钱钟书的代表作之一,自首次出版以来在中国文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被誉为现代文学名篇。
该小说于1947年首次出版,是一部以描写上海小资产阶级生活为主线,默示着中国长期处于政治动荡中的一代人的作品。
近来,钱钟书的《围城》也被翻译成不同的语言,其中英文译本也为广大读者所接受。
本文将对英译本进行浅析,从语言、译者、文化等角度展开,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英译本的特点及其与原作之间的差异。
语言与翻译钱钟书的《围城》在语言上显得优美流畅,引人入胜。
如何在英文中保留这种优美的语言表达,是翻译的难点之一。
英译本的翻译者Lao She在译作过程中使用了大量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道士”、“妖怪”、“水乡”等词汇,以体现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融。
同时,他还采用了英语俚语,让居住在上海的英国人感受到当地的时尚生活。
例如:“老板”(boss)、“黑社会”(mafia)等等。
这使得英译本具有清晰而有趣的英语特色。
但在翻译过程中,会有一些文化难题需要解决。
例如《围城》中的“小资产阶级”一词,这个词在英文中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需要采用其他词汇或解释的方式来体现出原作的意思。
此外,很多中国文化典故在英语世界中并不为人熟知,这就需要翻译者进行加注或者通过其他方式来解释,以确保英译版与原版的信息完整性和一致性。
文化差异除了语言翻译问题外,英、中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同样需要翻译者进行考虑。
上海作为一座国际城市,确立了它的特殊地位,文化元素的融合也是很值得讨论的问题。
英译本通过对中西文化之间的相互借鉴,使读者更好地领悟原作。
同时,也增加了一些本土元素,如英国的礼节和习俗等,使得英译版更加适合英美文化环境下的读者。
这种相互的融合和借鉴对于文化的传播和交流都是有利的。
读者的选择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跨文化交流与融合也是趋势之一。
而翻译是文化交流中的重要环节之一,英译本因其是一种介于中西文化之间的作品,在文化传播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以《围城》英译为例探究委婉语的翻译技巧
语言文学研究以《围城》英译为例探究委婉语的翻译技巧(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南京210097)摘要:《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唯一一篇长篇小说,是他“锱铢积累”而成的心血,素有“新儒林外史”之称。
《围城》的最 成功之处在于精言妙语,例如成语、谚语、比喻、委婉语等,蕴含了特定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现象。
本文分析《围城》英译本中的委婉语翻译策略和得失,译者在翻译委婉语时应注意的策略及背后文化差异。
关键词:《围城》委婉语翻译技巧译作得失_、引言据《英语委婉语详解词典》,“委婉语是用一种无害的或 悦耳的词语替代一种直接的、唐突的言辞,用善意的话语将 事实掩盖起来的修辞手段”。
可通过迂回、比喻、反语、省略 等修辞,达到“委婉”的目的。
钱钟书先生的小说《围城》,在20 世纪60年代以后,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流传世界各地。
然而 迄今为止,流传度最广的英译本仍然只有珍妮)权的译。
文 《围》婉语的种翻译技巧进行探讨,并析其翻译过的,以语翻译技巧 。
二、《围城》英译本中委婉语的翻译技巧在翻译《"婉语,意保持原文委婉色彩、语 、婉语成(蒋慧萍,2014)。
珍)《"译以直译为主,意译,译、、省略等译,文。
1.直译字面意思,“原汁原味”表达。
然 种语系,英语种语言在结构上存在不同,在 语的用目的成修辞段在。
语可以采用直译略,“”地达。
⑴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
鲍小并未一,以修为“的”。
Others called her “truth”,since it is said that “the truth is naked”.But Miss Pao wasn’t exactly without a stitch on,so they revised her name to “partial truth”.(2) 天罚你将来娶一 的老婆,每天晚上在你 枕头边吹喇叭。
...heaven will punish you with a wife who snores like thunder.She will blow a bugle by your pillow every night.(3) 鸿渐指着那些土馒头问:“孙小,信不相信有 鬼?”Pointing to the coarse steamed bread,Hung-chien asked,“Miss Sun,do you believe in ghosts?”译者在以上三个例子中均采用了直译法,例(i)中委婉 语由比喻成,译文 文体、喻体,在句式与文对应,使比喻的意义得到很好的传达,尽显原文风格。
目的论指导下对《围城》英译的研究
目的论指导下对《围城》英译的研究一、引言《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版的《红楼梦》”。
由钱钟书先生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是一部融合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杰作。
作为中国文学的精品之一,《围城》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文学作品的翻译工作也愈发受到重视。
本文旨在利用目的论的理论指导,对《围城》的英译进行研究,力求找出最合适的翻译策略和手法,提高英译版本的质量,使更多的外国读者能够欣赏和理解这部优秀的中国文学作品。
二、目的论的理论指导目的论是翻译研究领域中的一种理论方法,其核心理念是研究翻译的目的和动机,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翻译实践。
目的论强调翻译的目的性和实用性,注重翻译的可接受性和可理解性。
在研究《围城》的英译工作中,我们可以依据目的论的指导,将翻译目的和动机纳入研究的核心内容,进而确定最合适的翻译策略和手法,以保持原著的风貌和思想内涵,实现跨文化传播的目标。
三、《围城》英译的现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围城》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该作品已经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其中英文版本是最为重要和广为传播的版本之一。
由于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导致了不同版本的翻译存在一定的差异。
对《围城》的英译进行研究并进一步改进是十分必要的。
四、翻译策略和手法1. 考虑文化差异《围城》是一部充满中国特色的文学作品,其中融合了中国文化的独特元素。
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中西文化差异,选用合适的译文手法来表达原著中的文化内涵。
对于中国文化中独有的礼仪和习俗,可以通过注释或对比说明的方式来呈现,以使外国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2. 保持语言风格和节奏感《围城》在语言风格和文学表达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节奏感,这是其艺术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力求保持原著的语言风格和节奏感,精准表达原作中的语言美感。
适当借鉴原著的句式和用词,同时注重英语表达的简洁和准确性,以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
《围城》英译研究
《围城》英译研究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代表作,它赞美社会,批判官僚主义,揭示了封闭的生活以及社
会阶层的不公正。
本文分析其英译过程,了解此作品的文学性与它的文化价值。
究其根本来说,《围城》的文学性主要表现在叙事技巧和文字表达上。
钱钟书先生利用象
征寓言般的语言表达出了半真半假的“城”,以及“围城者”欲与内心“城”和谐共处的
愿望。
同时,他运用周密的推理调和レギャングれのブーツ,在“城”中展开了一系列慢
条斯理的叙述,以扼要优美的笔触点染出社会的矛盾纠葛,抒发出人类的倦怠感,激起追
求真理和自由的心灵。
另一方面,《围城》的文化价值也不容忽视。
它将现实社会的管束与被管束的,现实社会
的苦难与幸福,等等融合于围城的设置,深刻地抒发出社会逆境的情感以及被奴役的痛苦。
同时,它揭示了社会上官僚主义与享乐主义之间的不平衡,也是一部批判官僚主义的小说。
总而言之,《围城》不仅是一部文坛杰作,更是一部批判现实社会,让人深思的文学作品。
翻译《围城》应该考虑它文学性与文化价值,采取更加地保留技巧与表达,以便读者可以
看到文学精髓,真实感受到小说深厚的社会内涵。
《围城》英译本浅析
《围城》英译本浅析作者:李海军,黄懿来源:《决策探索·下旬刊》 2017年第5期一、归化、异化和加注翻译策略早期,国外译者对中国文学作品的翻译基本上采取的是异化处理,从西方读者的角度翻译作品并使作品更好地为读者所接受,国内译者也多用异化策略来处理本国文化。
在这种背景下,珍妮·凯利和茅国权所翻译的钱钟书《围城》英译本的策略运用就显得难能可贵。
其所采用的归化译法不仅在准确性上接近原文,在风格上也与原文类似。
这种处理在英语读者中受到了普遍欢迎,并产生了深刻影响。
1979年,美国印地安娜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围城》英译本,自该英译本问世,就受到了西方评论界的高度评价,耶鲁大学教授乔纳森·斯宾塞评论说:“这是本极有才华、技艺精湛、非常引人入胜的小说,文笔高雅,结局带有含意深刻的悲观主义色彩。
”他还指出,《围城》将会迅速改变西方人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看法。
英国《泰晤士报文学增刊》的评论文章甚至认为,《围城》是本世纪最好的中国小说。
《围城》英译本被美国图书协会评为1980—1981年的卓越学术著作。
《围城》在西方得以传播,珍妮·凯利和茅国权二人实在功不可没。
例如,译者对这一句的翻译处理就十分精巧,也体现了对中华悠久文化的尊重。
合中国旧历的三伏,一年最热的时候。
Equivalenttothe“san-fu”periodofthelunarcalendar—thehottestdaysoftheyear。
该句话的处理,译者保留了原文的语言,设置运用汉语的拼音来处理“三伏”这一中国传统节气。
这一做法的精妙之处就是不仅使译文的准确性得以提高,也能促使英语读者对异国文化产生兴趣。
当然,译文中也有部分是采用了异化处理的,但多是出于表达需求,不得已而为之。
二、译文幽默风格分析在翻译文学作品时,译者始终面临着异化和归化翻译的策略取向与冲突,但如果原文某种特定风格比较突出时,译者无论采取何种方法都是应该得到赞许的。
称谓翻译中的语用问题_以_围城_及其英译本为例
称谓的交际引导功能指通过使用称谓开始某 一特定的话语行为、 使话语指向某一特定听话者 的语用功能。称谓的交际引导功能在汉英两种语 言中基本相同 , 在翻译中较易处理 , 本文不再赘 述。 2 . 1 . 2 礼貌标记功能 礼貌现象是言语行为交际中一个非常普遍的 现象。交际双方为维持和协调人际关系 , 往往要 使用一些具有礼貌标志功能的称谓。在礼貌的语 用研究方面 , Leech提出了 ∃ 礼貌原则 %的理论, 并 进一步将其分为 ∃ 得体、 慷慨、 赞誉、 谦逊、 一致、 同情 % 6条主要准则
[ 1]
; 人类学家 B rown 和 L ev in
及珍妮 ∀ 凯
son 则认为: 交际双方在交谈过程中都 有 ∃ 面子 % 需求 ( face w ants), 这 种 面 子 又 分 为 消 极 面 子 ( negat iv e face) 和积极面子 ( positive face)两大类。 其中, 消极面子指保持个人独立、 自由, 免受他人 强迫、 干涉的需求; 积极面子指获得他人承认、 喜 欢、 认同的需求。几乎所有的言语交际行为都会 威胁到面子 , 这就需要交际双方采取相应的礼貌 策略: 消极性礼 貌策略 ( negativ e po liteness strate gy) 和积极 性礼貌 策略 ( positive po liteness strate gy) 。消极性礼貌策略表示说话者和听话者的社 会距离 , 积极性礼貌策略表明说话者和听话者密 切、 亲近和融合的关系
2 . 1 . 1 交际引导功能
1 引言
围城 作为中国现代 文学史上一部 脍炙人 口的世情讽刺小说 , 一直拥有历久不衰的文学魅 力。钱钟书先生以其幽默而又别具一格的语言塑 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 并通过对这些人物 的精细刻画展示了作品内在的深刻蕴义。小说中 有不少汉语称谓 , 这些称谓作为整个小说语言的 一部分 , 从一个层面反映了人物的性格、 关系和作 品的主题, 称谓的选用体现了作者的用意 , 有其深 刻的语用内涵。因此 , 作品中称谓的翻译便成为 整个作品翻译中不可小视的一个问题。 以下本文就以钱钟书的 围城
高语境词汇的翻译——以《围城》英译本Fortress Besieged为例
文化类型 , 这无碍于我们借用它来解释词汇包含的信息 。作为语
作者简介: 周斯斯 (9 6 , , 18 一) 女 浙江衢州人 , 浙江大学 外国语 言文化与交流学院 , 助教 , 研究 方向 : 跨文化交际与翻译 。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语境意义, 是高语境词汇 , 只有译为 “ i ” p 才能满足原文词汇的整 mp
四、围城》 《 案例分 析
17 年,围城》 99 《 的英译本 由美 国印第安娜大学 出版社出版 , 由 具有翻译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经验的珍妮 ・ 凯利( a K l) J n ey译出 e l 初稿 , 再由美籍学者茅国权 ( o№ ta) 以校阅、 Ma l=加 1 n 润色, 并撰写 序言和添加注释。F r e e ee ot sB s gd一经问世就反响强烈, rs i 引起翻 译界的关注, 其中褒贬不~。本文无意对其做 出整体性的评价 , 只 想通过分析一些例子明晰翻译高语境词汇时应注意的策略 。笔者
21 0 0年第 3期( l 第 2卷
总第 5 l期)
言交流信息的—个 基本单位. 词汇信息 自 然也可以被分为文本信
息和语境信息。在翻译过程中有些词汇信息高度依赖于语境 , 成 为高语境词汇。这些词汇的语境信息在从原文到译文的转换中发 生了很大的变化 , 为保证将相对完整的词汇信息传递到译文中去 , 其文本信息也必须随之出现剧烈的变化 。而正是这种变化给翻译 活动造成了各种各样 的困难和障碍, 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值得 注意的是, 任何词汇都可能是高语境词汇 , 同一词汇也完全可能在
体信息 , 合格的翻译人员应具备区分此“ 乌龟” 非彼“ 乌龟” 的能力 。
[功能,翻译,理论,其他论文文档]从功能派翻译理论看《围城》英译本的翻译策略
从功能派翻译理论看《围城》英译本的翻译策略从功能派翻译理论看《围城》英译本的翻译策略从功能派翻译理论看《围城》英译本的翻译策略从功能派翻译理论看《围城》英译本的翻译策略《围城》作为中国现代最伟大的两部小说之一,要译出它的韵味和其体现的中国文化特色,绝非易事。
所以当珍妮·凯利和茅国权两位外国学者合力译出的英译本Fortress Besiege d一经问世就引起剧烈反响,受到了译界的普遍关注,其中有撰文赞誉的,也有批评不足的。
但十全十美的译本现实中并不存在。
我们在批评译本如何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到文本以外的因素,毕竟翻译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那么译者的目的是什么呢?又采用了什么样的翻译策略呢?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功能派翻译理论。
一、功能派翻译理论功能翻译理论是指,以侧重功能或文本、译本功能的视角来研究翻译的各种理论,其中“目的论”是其理论的主要内容(Nord 1),主要有三大法则(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忠实法则)和忠诚原则;其中目的法则和忠诚原则是功能派理论的两大支柱。
除了目的法则之外,目的论认为在翻译过程中还有两个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
连贯法则要求,应该考虑接受者的背景知识和实际情况,译本必须最大限度地做到语义连贯,以便接受者能够理解其义,并在目的语文化以及使用译文的交际环境中有意义。
忠实法则涉及译本和原本之间跨文本的连贯。
在目的法则和连贯法则实现之后,译本和原本两者之间仍需保持一定的联系,不过对原文忠实的程度和形式取决于翻译目的(或译文目的)以及译者对原文的理解。
(仲伟合,钟钰 47)这三条法则的关系是:忠实法则服从于连贯法则,而这二者服从于目的法则。
然而,这样以完全适应译语读者和译语环境的目的法则来指导翻译实践会可能会出现一种随意、“激进的功能主义”,所以诺德对功能翻译理论的翻译目的论进行了修正,提出了“忠诚原则”,这不能与上述的“忠实法则”相互混淆了,前者是“一种人际范畴,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也就是译者、原文作者、翻译活动发起者和译文读者之间的关系;而后者指的是原文文本与译文文本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系传达信息 , 而是通过特殊 的手段将 读者 的注意力 引向
语言 本 身 的形 式特 征— —语 言符 号 的特性 及 其 内部 关
系—— 从而给予读 者全新 的 、 特殊 的经验感受 。在形式 主 义的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看来 , 日常实际 的交 际语言 在
中, 意义( 内容 ) 是最重要 的 , 其它 的一切要素均 是为其服
2 . 前景化语 言的翻译 。 马克认为 , 纽 表达功能和审美功
能 在 翻 译 过 程 中要 予 以保 留 。也 就 是 说 , 者 要 尽 可 能 准 译
确无误 地将原 文本的表达成 分和审美 成分转换 到译本 中
去 。因为在行使表达功能 和审美功能 的文学 文本 中 , 形式 因素和信息 内容 同等重要 , 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并且他还
21 00年 8月
黑 河 学 刊
Heh o r a ieJ un l
Au . 01 g2 0 S ra .5 . e ilNo 1 6 No8
总 第 16期 第 8 5 期
试论前景化的语言功能和翻译
一
以 围城 其英译文为例 及
⑩ 张
锦
( 郑州师范学院 , 河南 郑州 4 0 4 ) 5 04
本 步理解文本。
务的手段 。在文学语言中, 表达本身( 形式 ) 就是 目的, 意义
要 么完全 被排 除( 无意义语言 )要 么本 身只成为手段 。文 , 学语言是经过加工处理 的 日常语 言 ,是 日常语 言的改造 、 扭曲 、 变形或陌生化(ea l r a o ) df i i t n 。日常语言经过特殊 mia z i 处理成为文学语言之后 ,不 再负载 1常语 言的社会 功能 , 3
【 中圈分类号】 H 5 【 0 9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 0 6 2 1 )80 5- 2 0 9 3 3 (0 0 0 - 0 4- - 0
一
、
前 景 化 理 论简 述
从而扩大认知 的难度和广度 , 不断给读者以新鲜感” 这样 , 。 本 已熟知 的事物通过艺术加工而变得“ 陌生” 来 , 起 感受 的 难度无 疑会增加 , 审美欣赏的时间也会拉长 , 审美快感的强 度亦同样得 以复加 , 文学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也 因此而增强 。
说, 任何文本多多少少都有交 际的 目的 。因此 , 表达文本或
而只有“ 诗学功能” 即布拉格学派 的著名语 言学家雅各布 , 森所谓 的“ 文学性 ”1eaies 。 (irr s) t n
“ 文学 性” 就是 “ , 文学 区别 于其它科 学 的独 特性” 是 ,
审美文本的翻译也离 不开交际翻译。下面我们结合《 围城》 的前景化语言简要分析一下前景化语言的翻译 问题 。 三 、围城》 《 的前景化语言和翻译 纽 马克 在论述语 义翻译 和交 际翻译 的适用 性时 曾指 出, 在表达性文本中 , 语义等值 比交际等值更重要 , 宜用语 义翻译 。《 围城》 是典 型的“ 文学语言” 充斥着各种各样 的 ,
【 摘
要 】俄 国形式 主义 者将 文 学语 言从 日常语言 中剥 离开来 , 而发现 了紧 附在 文学语 言中的前景化 进
现 象。 用纽马克有关翻译 方法和文本类型 的论述 , 采 尝试分析 了如 何用语 义翻译保 留《 围城》 中的一些前景语 言
问题。
【 关键词】前景化 ; 陌生化 ; 言功能 ; 语 围城 ; 翻译
领域移 出 , 通过施展创造性手段 , 重新构造对对象 的感觉 ,
“ 陌生化” 表达 , 因而非常符合纽马克所谓“ 达性 文本” 表 的
特征 , 充分 实现了表达功能和审美 功能 , 按照纽 氏的观点 ,
【 作者简介】 锦(9 3 )男 , 张 17 一 , 河南商城人 , 郑州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 , 英语语言文学硕士 , 研究方 向: 翻译理论与实践 。
以加注 的方式 对“i o l和“i u kt做 了进一 步的 r e bw ” r e b ce” c c 解 释。同样 的译例可见 :
例 3 以后 飞机 接连光顾 , : 大有 绝世佳人一顾倾 城 、 再
“ 文学的性质 和文学 的趣 味” “ , 也就是使 一部作 品成为文 学作 品的那种东西” 。作品的文学性取决于最 大程度的“ 话
语 前 景 化 ”也 即 “ 达 行 为 或 言 语 行 为 本 身 的 前 景 化 ”是 , 表 ,
通过将语 言的所指 和逻辑关联 “ 背景化 ” 突出表达对象 , 来 从而使语言本身变得和语音符号一样 明显 。这 中间的手段 就是将语言媒 介陌生化 , 也就 是“ 对象 从其正 常的感觉 将
前景 化( rgo n i ) f e r dn 概念 首先 由俄 国形 式主义理论 o u g
家和布拉格学派语言学家提 出。所谓“ 景化 ” “ 前 ,就是要使
表达的东西非 同寻常 , 有吸引力 , 不合 常规 。”
形式 主义认为文学是一 种特 殊的语言形式,文学语言
基本上是 自我指涉 的(eff ue ) 其功能不 是通过外部 sl o sd , -c
・
5 ・ 4
也当然适用语义翻译 。下面就《 围城》 中一些前景化语 言及
其英译 作一些 分析 , 由于篇幅所 限 , 者不 可能穷 尽小说 笔 中数 量众多 的陌生 化表达 , 这里 只论 及小说 第一 、 二部分 的一些典型例子 。
风格。但这里有译文读者不 可逾越 的文化障碍 , 者只好 译
人们已经习以为常 , 司空见惯 的事物一旦陌生化 , 便被置于
感知范围当中的突出位置, 也就是所谓“ 前景化 ” 了。 二、 前景化语言的表达功能与 审美功能 1 . 一般认 为前景化语言可以实现 四个 功能 :1 能够 提 () 高语言表达能力及表达效果 ;2 ( )能够使读者产生一种新 鲜感 , 赋予某些 日常用语新的意义 ;3 有助于理解 文学 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