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医学影像总论1
医学影像学期末重点总结(整理版)
医学影像学总论影像诊断学:X线、CT、DSA、MRI、介入放射学:DSA、超声、CT、MR第一章医学影像学总论一.(概述、优缺点、适用范围)一. X线成像X线成像1.X线产生原理: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①自由活动的电子群②电子群在高压电场和真空条件下高速进行③电子群在高速运行时突然受阻通过人体后的衰减的X线作用于胶片或采集板上使胶片上的化学物质(溴化银)产生化学反应而形成图像2.X线特点①X线是波长极短的电磁波,诊断用X线波长为0.008~0.031nm,比可见光短得多,肉眼不可见②主要特征:(1)穿透作用,能穿透一般可见光不能穿透的物质波长越短,穿透力越强。
X线管电压越高,产生的X线波长越短(2)荧光作用,能激发荧光物质(如铂氰化钡、钨酸钙等)产生肉眼可见的荧光,X线透视的基础(3)感光作用,可使涂有卤化银的胶片感光,X线摄影的基础物质的密度高,比重大,吸收的X线量多,在图像上呈白影。
反之,物质的密度低,比重小,吸收的X线量少,在图像上呈黑影电离作用,可使物质的分子分解为正、负离子。
空气的电离程度(正负离子量)与空气吸收的X线量成正比,放射剂量学的基础生物效应,可使机体和细胞结构受到损害甚至坏死,损害程度与吸收X线量的大小有关,放射治疗学的基础和放射防护必要性的依2.优缺点分类:X线检查方法包括:普通X线检查(荧光透视和摄影)、特殊检查(体层摄影、软线摄影等)、造影检查。
1 透视:①透视的主要优点是可转动患者体位,改变方向进行观察;了解器官的动态变化。
②透视的主要缺点是荧屏亮度较低,影像对比度及清晰度较差,难于观察密度与厚度差别较小的器官以及密度与厚度较大的部位。
2 摄影:①摄影的主要优点是成像清晰,对比度及清晰度均较好;对于较厚部位以及厚度和密度较小的病变比透视容易显示;照片可作永久记录,长期保存,便于复查时对照和会诊。
②摄影的主要缺点是每张照片仅是一个方位和一瞬间的X线影像,为建立立体概念,常需作互相垂直的两个方位摄影;费用比透视稍高,但相较其它影像学检查如CT、MRI则相对低廉。
医学影像学总论(1)
1.5T MRI
医学PPT
24
1.5T HDx MRI
医学PPT
25
五 DSA
动脉DSA(IADSA)
静脉DSA(IVDSA) 旋转DSA 通过减影技术更清楚显示血管,可做血管 成型、栓塞、置入支架等各种介入手术。
医学PPT
26
DSA
医学PPT
27
平板DSA
医学PPT
28
X线成像
一 、X线产生条件
医学PPT
2
7、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8、介入放射学 外周、心脏、神经介入 CT介入 超声介入
9、数字化成像(CR、DR、DDR…) 图像存档与传输(PACS)
信息放射学(PACS、 RIS)
医学PPT
3
医学影像学科发展史
• 放射诊断学(diagnostic radiology) 1895—W.C.rontgen 1901—第一位nobel物理奖
医学PPT
37
六 对成像大小与失真的影响 ▪ X线阳极靶与人体距离对X线投影的影响
距离越近,晕影越多 ▪ 胶片与人体距离对投影的影响
距离愈远,图像愈放大,晕影愈多 ▪ 斜射投照对图像的影响
倾斜投照使投影变形失真
9
介入放射学
• 定义:影像诊断学为基础,影像设备导 引下,穿刺针、导管、其他介入器材, 对疾病诊断或治疗。
·自由活动的电子群 电子群在高电压作用下形成高速运行电 子流 电子流受靶面阻拦突然停止、同时发生 能量转换
医学PPT
29
X线成像设备
发生装置主要是X线管、变压器 和操作台。 ·X线是真空的球管内高速行进的电子流轰击 钨靶时产生的,决定X线质和量的因素是: 1 管电压(kv):决定x线穿透力 2 灯丝电流(mA)和时间(s)毫安秒 (mAs)决定x线量
医学影像学总论(一)好精品PPT课件
(2)
★X线成像基础:X线特性+密度和厚度差 16 ★影像对比产生的基础---密度和厚度的差别 ★自然对比--人体组织结构固有的密度和厚 度的差别所形成的对比。 ★人工对比--用人工的方法向器官内部或其 周围引入高密度或低密度物质后形成的对比 ★病变成像基础---局部密度或/和厚度改变
X线图像→像素化→数字化
分类
➢ CR(计算机X线成像)--影像板(IP板)作为介质
(2)
20
➢ DF(数字X线荧光成像)--影像增强电视系统 (IITV)为介 质,图像用高分辨力摄像管扫描
➢ 平板探测器数字X线成像。
优点
➢ X线辐射小
➢ 摄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件宽容度大
➢ 图像灰度可调,一次摄影可清晰观察各种密度结构
4
(1)
2.介入放射学
5
以影像诊断学为基础,在影像引导和监视
下采取标本或对某些疾病进行治疗。
包括穿刺活检、穿刺引流、栓塞、灌注、
成形、消融、取异物术。
(1)
二、医学影像学的作用
6
1.疾病诊断中起“侦察兵”的特殊作用
2.临床医学的支柱学科:介入放射学为与 内科、外科并列的三大治疗体系之一。
(1)
A 离子型常用的为泛影葡胺、胆影葡胺等。 B 非离子型常用的有欧乃派克、碘必乐等。 C 非离子型碘制剂具有低渗性、低黏度、低毒性,价较高
(1)
1人7 工 对 比
自
然
病
对
变
比
产 生
对
比
人体组织结构依据密度不同分
人卫版--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总论(精心制作)
MRI检查技术是在物理学领域发现核磁
共振现象的基础上,于20世纪70年代末,借
助电子计算机技术和图像重建教学的进展和
成果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医学影像技术。
MRI是通过对静磁场中人体施加特定频
率的射频(RF)脉冲,使人体组织中的氢质
子收到激励而发生核磁共振现象,当停止脉
冲,利用氢质子在弛豫过程中感应出的MR信
(三)软X线检查
是指应用40KV以下的管 电压进行的X线摄影(最常 见为钼靶X线机)。
特点
1)能量低、穿透力弱
2)用于软组织检查(乳腺、 咽喉等)
钼 靶 检 查
Digital mamography 软线摄影
是指应用CR、DR、 DSA等获得数字影像 的X线检查技术。广 义上讲,CT也属此范 畴,传统的透视及普 通X线摄影获得的图 像属于模拟影像。
目前多层螺旋CT每转最多可扫描320层。
扫描装置、计算机系统、图像显示和存储系统 CT设备
螺旋CT
CT设备
螺旋CT
①成像原理
②同普通X线比较其优势 1)横断层面成像,图像清晰逼真,结构无重
叠,可数据重组得到多方位及3D成像。 2)密度分辨率高,能进行密度测量。
③同MRI比较 1)CT成像速度快。 2)对骨骼及钙化显示清晰。 3)冠状动脉造影CTA优于MRA。 4)体内带有铁磁性物质患者可行CT检查。 5)价格较MRI低廉。
管和脊髓内病变的首选检查技术。
❷头颈部
❸肌肉骨骼系统 (肌肉、肌腱、韧带)
❹心血管系统(主动脉夹层等)
❺乳腺肿瘤、纵膈肿块
MRI检查技术内容丰富,分为影像显示、 功能成像和生化代谢分析三方面。
① 影像显示技术主要由脉冲序列、成像 参数的选择和图像质量控制等技术组成。除 常规的T1、T2、PDWI外,还包括特殊的MRA、 MR水成像、SWI等。
医学影像学总论【41页】
泌尿系统水成像(MRU)
— 15 —
椎管造影(MRM),示神经鞘膜囊肿
内耳造影
— 16 —
4. 直接获取多方位断层图像
横断面
冠状面
矢状面
— 17 —
5. 具有高的组织分辨力
——脂肪抑制像
鉴别脂肪组织
自由水为高信号
特点
脂肪为低信号
将脂肪成分的高信号抑制下去,突出病变信号
— 18 —
6. 受流动效应影响
Ø T2越短,信号越弱(如骨皮质) Ø T2越长,信号越强(如脑脊液)
T1WI
信号强=亮 信号弱=暗
T2WI
— 11 —
3. 具有多种成像序列
自旋回波(SE)序列、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 具体的成像参数不同,图像不同 (重T2WI: MR 水成像)
梯度回波(GRE)序列:成像速度更快,图像质量好 反转恢复(IR)序列:短反转时间(TI)的IR,抑制脂
彩色编码的FA图
神经束成像图
胼 胝 体
— 26 —
胶质母细胞瘤
纤维样结构
放射冠
胼胝体
胼胝体
肿瘤区呈纤维破坏 表现型表现,提示 为高度恶性肿瘤, 符合胶母细胞瘤。
瘤周水肿区呈纤维 束浸润型表现,提 示有较大量瘤细胞 浸润,符合胶母细 胞瘤。
上纵束
彩色编码的FA图
上纵束
神经束成像图
在彩色编码的FA图和神经束成像图上,肿瘤区神经束完全破坏, 瘤周水肿区显示神经束侵润征象,符合胶母细胞瘤的诊断。
— 4—
宏
观
磁
M=0
化
矢
量
组入 织主 质磁 子场 的前 核后 磁人 状体 态
— 5—
射频脉冲(RF)激发前后磁化矢量变化过程
医学影像学总论(1)综述
放射学教研室 马德智
Hale Waihona Puke 第一篇总论 概述: 自伦琴1895年发现X线以后不久,在医学上, X线就被用于对人体检查,进行疾病诊断,形成 了放射诊断学的新学科,并奠定了医学影像学的 基础。至今放射诊断学仍是医学影像学中的主要 内容,应用普遍。50年代到60年代开始应用超声 与核素扫描进行人体检查,出现了超声成像和γ 闪烁成像。70年代和80年代又相继出现了X线计 算机体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 MRI)和 发射体层成像(ECT)如单光子发射体层成像 (SPECT )与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ET)等 新的成像技术。这样,仅100年的时间就形成了 包括X线诊断的影像诊断学。
一、医学影像学的学科内容: 1、放射诊断学:1895 2、超声成像:A超1966,B超1967 3、核素成像—γ闪烁成像:1955 4、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CT):1969 5、磁共振成像(MRI):1979 6、发射体层成像(ECT):1979
SPECT PET 7、介入放射学:1976
放射诊断学
超声成像
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磁共振成像
发射体层成像
介入放射学
二、医学影像学的性质: 是使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形成影像,从而 了解人体解剖与生理功能状况以及病理变化, 以达到诊断的目的;都属于活体器官的视诊范 畴,是特殊的诊断方法。70年代迅速兴起的介 入放射学,即在影像监视下采集标本或在影像 诊断的基础上,对某些疾病进行治疗,使影像 诊断学发展为医学影像学的崭新局面。医学影 像学不仅扩大了人体的检查范围,提高了诊断 水平,而且可以对某引些疾病进行治疗。
X线影像密度的关系
描述病变密度的术语 密度增高 密度减低
医学影像诊断学总论(001)
X线胶片 最白 灰白 灰黑 最黑
31
内容继续...
32
二、X线图像特点
X线图像是X线束穿透某一部位的不同密度 和厚度组织结构后的投影总和,是该穿透 路径上各层投影相互叠加在一起的影像。 由于X线束是从X线管向人体作锥形投射, 因此,将使X线影像有一定程度放大并产生 伴影(图1-1-4)。伴影使X线影像的清晰 度减低 。6来自内容继续...7
8
9
磁共振成像仪 10 图片继续...
11
图片继续...
12
13
单光子断层扫描仪(ECT) 14
图片继续...
15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ET)
16
图片继续...
17
第一节 X线成像技术与特点
一、 X线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 1、X线的产生和特性 2、X线成像基本原理 3、X线成像设备
图1-1-3 体层摄影原理示意图
3、造影检查
将高于或低于该组织结构的物质引 入器官内或周围间隙,使之产生对 比以显影,此即造影检查。引入的 物质称为造影剂(contrast media)
38
内容继续...
造影剂
1.高密度造影剂
常用的有钡剂和碘剂。 (1)钡剂:医用硫酸钡粉末。 (2)碘剂:分有片剂、水剂、油剂。 水剂分为有机碘制剂、无机碘制剂两类。 ①无机碘制剂:碘化钠
3
概述内容...
第一章 总论
近百年来,我国的放射--影像学走 过了曲折而发展的过程尤其在改革开放 20余年来进展迅速,由原来的X线学 (放射学)发展成为诊治兼备的医学影 像诊断学。
4
内容继续...
第一篇 总论
近20年来,由于超声成像( ultrasonography 简称USG)γ闪烁成像(γ-scintigraphy)、X线电 算体层成像(X-ray computed tomography,简 称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e,简称MRI)、发射体层成像(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简称ECT)
医学影像学-总论
通过医学影像学技术和基因学的结合,可以实现 对基因表达和变异的可视化分析,为基因诊断和 治疗提供新的手段。
谢谢
THANKS
通过影像学检查,医生可以了解病变 的位置和大小,制定更精确的手术方 案。
通过影像学检查,医生可以评估患者 的康复情况,制定更合理的康复治疗 方案。
药物治疗方案
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医生可以评估 疾病的发展情况,制定更有效的药物 治疗方案。
04 医学影像学展望
CHAPTER
医学影像学技术的未来发展
医学影像学技术的数字化
诊断疾病
01
02
03
诊断肿瘤
医学影像学技术如X光、 CT、MRI等可以检测出肿 瘤的存在,并确定其位置 和大小。
诊断心血管疾病
通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等技术,可以检测出心脏 和血管的异常,如冠心病、 心肌梗死等。
诊断骨骼疾病
X光和MRI等影像学技术 可以诊断骨骼系统的疾病, 如骨折、关节炎等。
监测疾病进展
医学影像学的重要性
辅助诊断
医学影像学能够提供直观、准确 的图像信息,帮助医生准确判断 病情,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
性。
监Hale Waihona Puke 疗效通过医学影像学检查,可以观察治 疗前后病变的变化,评估治疗效果, 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科学研究
医学影像学在基础和临床研究中发 挥重要作用,为探索疾病发生、发 展机制以及新治疗方法的研究提供 支持。
医学影像学在精准医疗中的应用
01
个性化诊断和治疗
医学影像学技术可以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诊断和治疗方案,通过精准的
影像学分析,为患者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02
医学影像诊断学(总论)
报 告 如 何 书 写 ?
第六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一分。
报 告 如 何 书 写 ?
第六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一分。
谢谢!
第六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一分。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一分。
X线图象特点
• 关于放大与伴影及失真:靶片距离,球管 焦点,投照距离,投照中心点,照射野的 选择。
• 关于普通X线成像与数字X线成像:后者 可进行图像后处理。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一分。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一分。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一分。
• 黑白灰阶图象,其灰度与X线穿透路径组织的密度与
厚度直接相关:白影感光少---组织致密和/或厚度大, 黑影感光多---组织疏松和/或厚度薄。 • 人体组织密度可分为:骨骼、钙化---白影;软组织、 体液---灰白影;脂肪组织灰黑影;空气---黑影。 • 病灶密度的判断:与灶周正常组织比较
• 为X线穿透路径所有组织的重叠影像。Biblioteka 总结:密度和/或形态的异常改变
通常是影像诊断中最重要的异常表现
第六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一分。
第四节 正确书写影像诊断报告书
一、准备工作
• 仔细审核影像检查申请单:临床症状、体征、 实验室资料;检查目的与要求等;既往影像 学检查资料
• 认真审核影像学图像:影像一般资料信息,检查 技术与方法,图像质量及伪影。
reformation,MPVR)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一分。
MRP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一分。
CPR显示胰管扩张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一分。
医学影像学总论
• 摄影
最基本的检查手段 适用于人体任何部位 优点:受检者受照X线量较少,能使人体厚、 薄的各种结构较清晰地显示,可作永久性资料 保存 缺点:不能观察运动功能 透视及摄影所获影像均为重叠影像
(二)特殊摄影检查
软线摄影(soft ray radiography)
明显高于传统X线照片,在显示肠管积气、 气腹和结石等病变方面优于传统 X线影像; 显示胃小弯、微小病变、粘膜皱襞及结 肠无名沟等结构优于传统的X线造影影像
(二)DR系统
1.工作原理
由影像增强管将X线转换成可见光, 再由电荷耦合器或光电摄影管将 可见光转换成视频信号,经图像 卡进行模/数转换成数字化矩阵图 像。采样矩阵可达4096×4096象素
不同方位投照时的影像变化
X线图像是从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影像所 组成,是X线束穿透某一部位的不同密度和 厚度组织后的投影总和,是该穿透路径上各 个结构影像相互叠加在一起的影像。
五、X线检查技术
• X线检查方法可分为常规检查、特殊检 查和造影检查三大类,常规检查包括 透视和X线摄影,是X线检查中最基本 和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 操作台
• IITV
• X线管 • 变压器 • 检查床
四、X线成像原理
• X线能使人体在荧光屏上或胶片上形成影 像,主要是由于X线具有穿透性、荧光作用和 感光作用等特性,同时也因为人体组织结构有 密度和厚度的差别,这种差别,导致X线透过 人体各种不同组织结构时,被吸收的程度不同, 到达荧光屏或X线片上的X线量出现差异,从而 在荧光屏或X线片上形成黑白对比不同的影像。
目前,医学影像学已从显示宏观结构发展到反
映分子、生化方面的变化;从显示形态改变到反 映功能变化;从单纯诊断向诊断与治疗方向发展, 成为医疗工作中的重要支柱,也是目前发展最迅 速、最活跃的临床学科之一 学习放射诊断学与介入放射学应注意掌握各 种影像设备的成像原理、检查方法、影像诊断、 诊断价值及限度
医学影像学: 第一章 总论 1
患者,女,73岁,发作性意识不清,口唇青紫
(二)特殊平扫检查
(二)对比增强检查
T1WI
平扫
动脉期
对比增强技术
静脉期
延迟期
(三)MRA
(四)MR水成像检查
(五)1H磁共振波谱(1H-MRS)检查
MRS
(六)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检查
Sagittal
Corpus Callosum
▪ 当质子频率和射频脉冲频率相同时,就能 进行能量交换。
▪ 名词解释 磁共振(MR):
当射频脉冲与质子频率相同时,质子才能从 无线电波中吸收一些能量,这种现象称为共振 (磁共振一词来源于此)。
射频脉冲(RF):
发射短促的无线电波,也称电磁波
•处于高能状态太费劲,并非人人都能做到
3.停止RF脉冲后1H恢复至原 有状态并产生MR信号
下列情况病人不能进行MRI检查 ▪ 带有心脏起博器者 ▪ 手术后留有金属夹子或其他金属植入者 ▪ 早期妊娠者 ▪ 危重病人需监护者;不能合作的病人
MRI检查注意事项:
▪ 病人进入MRI室之前,必须摘除所有金属品,包括 耳环、项链、戒指、眼镜、活动假牙、皮带、带 有金属钩的胸罩、钥匙、各种磁卡硬币等
•不同的组织横向弛豫速度不同 •不同的组织T2值不同
4.采集、处理MR信号并重建为 MRI图像
对于反映人体组织结构T1值和T2值的MR信 号,经采集、编码、计算等一系列复杂处理,即 可重建为MRI灰阶图像。
灰阶成像
T1 加权像:有利于观察解剖结构 T2 加权像:显示病变组织较好
高信号 白
等信号 灰
二、影像诊断报告的应用
(一)如何对待影像诊断结果 1.确定性诊断 2.符合性诊断 3.可能性诊断 4.否定性诊断
医学影像学总论
医学影像学是利用影像表现的特点 进行疾病诊断或对某些疾病进行治 疗的一门临床学科。 它借助于不同的成像技术使人 体内部结构和器官形成影像,结合 人体解剖与病理,以达到诊断目的; 或在影像监视下采集标本或对某些 疾病进行治疗。
川北医
The first radiograph 1895.12.22
川北医
图像后处理技术
CT血管造影(CTA) CT仿真内镜成像
CT灌注成像
多平面重建技术(MPR)
三维成像(3D)和容积再现(VR)技术
川北医 CT
Sagittal reconstruction of an axial CT
Volume rendered sagittal reconstruction
X线系波长极短的电磁波,医 学成像的波长 0.008~0.031nm的 X线
穿透性 电压愈高,X线波长愈短,穿透力
也愈强。反之,亦然。 荧光效应 激发荧光物质发出荧光 感光效应 X线可使胶片上的溴化银感光 产生潜影,经显、定影后,胶片变为黑白 相间图像。 生物效应 X线使机体内组织、细胞产生 变性,损伤人体,作为肿瘤放射治疗。 川北医
川北医 CT
CT值
CT
川北医 CT
窗宽和窗位
窗宽 指CT图像上所包 括16个灰阶的CT 值范围。 应用窗宽是为了 提高组织结构细 节的显示,使CT 值差别小的两种 组织能够分辨。
窗位 欲观察某一组织结 构细节时,应以该 组织CT值为中心进 行观察,此即窗位。
川北医 CT CT
空间分辨力和密度分辨力
川北医 X线成像
检查前准备及造影反应
恶心、呕吐、睫膜充血、荨麻疹等; 严重者可产生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地塞米松20ml滴注,氨茶碱防止喉头水肿。
医学影像学总论
67/100
医学影像学总论
68/100
(四) 驰豫时间与MRI成像 组织弛豫时间恒定与差异
是MRI成像基础。
医学影像学总论
69/100
医学影像学总论
70/100
医学影像学总论
71/100
(五) 脉冲序列与加权像 脉冲 序列(连续施加脉冲)决定将从组织 取得何种信号,重复时间 (repetition time ,TR)决定能否 显示出组织间T1差异。T1加权像(T1 weighted image,质子密度加权像 (proton density weighted image, PDWI) 回波时间(echo time ,TE)左右着 T2信号及时间。T2加权像 (T2weighted image ,T2WI)
医学影像学总论
46/100
三 CT新技术
1.再现技术 (rendering trchnic) 表面再现:最大强度投影:容积再现: 可取得三维立体图像,能够旋转,用于
骨骼显示和CT血管造影(CTA) 2.彷真内镜显示技术。是计算机技术.
能够显示全部管腔器官。
医学影像学总论
47/100
第四节 CT 分析与诊疗 了解扫描技术与方法:窗 技术应用: 病变详细分析:
(2)掌握图象观察与分析方法,并能区分 正常与异常表现以及了解异常表现病理基础 及其在诊疗中意义。
医学影像学总论
6/100
(3)了解不一样成像伎俩在 不一样疾病诊疗中作用 与程度
(4)了解影像学检验在临床 医学诊疗中价值与程度。
(5)介入放射学
医学影像学总论
7/100
第一章 X 线 成 像 第一节 X线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
53/100
时间减影法(temporal subtraction method) DSA设备包含IITV,高分 辨力摄像管,计算机,磁 盘,阴极线管和操作台。
医学影像学(总论部分)_1
---------------------------------------------------------------最新资料推荐------------------------------------------------------医学影像学(总论部分)医学影像学(总论部分)第一章概述★定义★任务:①疾病诊断;②科学的影响治疗;③部分疾病的直接治疗。
★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放射诊断学(Diagnostic radiology)影像诊断学(Diagnostic imageology)医学影像学(Medical imageology)。
★医学影像学涵盖的内容:①X 线成像(X-ray radiography) ②CT (Computed to mography) ③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④DSA 与介入放射学(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and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⑤超声成像(Ultrasonography,USG)⑥核医学(Nucleus medicine) 第二章X线检查(X-ray examination)第一节 X线的产生 1895德国物理学家伦琴(Rontgen)发现 1、产生X线的3个条件:①自由活动的电子群灯丝;②电子群高速运行高压发生器; ③高速运行中的电子群突然受阻钨靶。
2、满足上述要求的设备第二节 X线的特性为一种电磁波,波长0. 0006~50nm。
X线成像的波长为0. 031~0 . 008nm。
①穿透性②荧光效应③感光效应④电离效应第三节 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①具有一定穿透力的X线②被穿透的物质存在着密度或/和厚度的差异(即存在对X线吸收量的不同)。
1 / 3③能感应这种不同量X线的物质(感光材料)密度增高白;透亮度增高黑第四节 X线检查技术(自然对比与人工对比) 1、透视(fluoroscopy)优点:①可观察器官的运动;②可随时转动病人体位;③经济、快速。
医学影像学-01-影像总论
44
(二)螺旋CT(SCT)
X线扫描轨道呈螺旋状,连续扫描无间隔时间(T> 100秒),短时间多层面连续扫描,实时成像有利于运动 器官的动态观察和易获得感兴趣区的结构期像特征。 利用计算机后处理重建等功能可进行CT的新技术工作。 大大提高CT的空间分辨力。
Godfrey Hounsfield Allan
M.Cormack
39
一、CT成像基本原理
CT基本原理图
ü多个体素X线衰减系数总和
40
计算每个体素相对应的哀减系数 对应的象素 CT图像
数模转换
一、概述
41
二、CT类型
普通CT 螺旋CT(SCT) 电子束CT(EBCT
43
(一)普通CT三部分:
23
X线摄影-平片
24
(二)特殊检查 1 体层摄影 2 软线摄影(钼靶)
25
特殊检查: 体层摄影
26
(三)造影检查 1、对比剂(造影剂):按密度高低分为高密
度和低密度两类。 高密度造影剂:
医用硫酸钡
27
碘制剂 有机碘:离子型(泛影葡胺) 非离子型(碘必乐)
无机碘 低密度造影剂: 气体:二氧化碳、
右上肺肺癌(肺窗)
右上肺肺癌(纵膈窗)
3、CT图像常用的是横断层,可重建冠状面及矢状面的断层图像。
56
四、CT检查技术
1. CT平扫 2. CT增强检查 3. CT造影检查 ✓ CT扫描用造影剂可分两大类:一类为用于空
腔脏器的造影剂,另一类为静脉注射用造影剂。
57
CT扫描方式:平扫及增强图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矩阵
矩阵是数学概念,代表横行和垂直的数字排列 矩阵是数学概念, 将所扫描层面分割成许多立方体,即体素。 ,将所扫描层面分割成许多立方体,即体素。如 果图像面积恒定,体素体积越小, 果图像面积恒定,体素体积越小,图像矩阵越大 其清晰度越高。 ,其清晰度越高。
33
体素和像素
CT图像是一定厚度人体组织的断层图像。 CT图像是一定厚度人体组织的断层图像。断层图像按 图像是一定厚度人体组织的断层图像 矩阵排列分成若干个很小的基本单位 基本单位, 矩阵排列分成若干个很小的基本单位,通常任一小单 位内的物质密度由一个CT值表达 由一个CT值表达, 位内的物质密度由一个CT值表达,这些小单位就叫体 CT图像是按矩阵排列由许多小单位组成 图像是按矩阵排列由许多小单位组成, 素。CT图像是按矩阵排列由许多小单位组成,这些小 单位即像素。体素是三维概念,像素是二维概念, 单位即像素。体素是三维概念,像素是二维概念,在 图像中像素可以代表体素,像素越小, 图像中像素可以代表体素,像素越小,图像分辨率越 高。
36
窗 位
窗 宽 代 表 CT CT CT CT 值 的 范 围 ,
窗宽代表 CT值的范 CT值的范 围,窗位 窗宽的 位
是 窗 宽 的 中 心 位 置
37
CT检查技术 CT检查技术
普通CT扫描(CT) 普通CT扫描(CT) CT扫描 平扫( 平扫(plain scan) 对比增强扫描、 对比增强扫描、 造影扫描 高分辨力CT扫描( CT扫描 高分辨力CT扫描(HRCT)
医学影像学总论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 罗学宁 刘旋辉
医学影像学的范畴
• 影像诊断学: 影像诊断学: 放射诊断学 超声成像 CT MRI 核素成像( 闪烁成像 ECT、PET) 闪烁成像、 核素成像(γ闪烁成像、ECT、PET) • 介入放射学:诊断 治疗 介入放射学:
2
目的与要求
掌握x线成像原理、图像特点。 掌握x线成像原理、图像特点。 了解常用x线检查方法及选用原则。 了解常用x线检查方法及选用原则。 了解x线检查中的防护。 了解x线检查中的防护。 了解数字x线成像。 了解数字x线成像。 了解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原理及临床应用。 了解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原理及临床应用。 了解CT MRI成像原理 掌握CT MRI图像特点 CT、 成像原理, CT、 了解CT、MRI成像原理,掌握CT、MRI图像特点 了解CT MRI的临床应用 CT、 的临床应用。 ,了解CT、MRI的临床应用。 • 了解不同成像的观察、分析及综合应用的原则。 了解不同成像的观察、分析及综合应用的原则。 • 了解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与信息放射学。 了解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与信息放射学。 • • • • • •
X线检查中的防护
x 线:生物效应 放射损害
防 护:时间防护 屏蔽防护 距离防护
15
普通X线成像系统 普通 线成像系统
16
数字化成像系统 ( DR)
17
数字胃肠机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计算机体层成像
(Computed Tomography)
CT成像基本原理 CT成像基本原理
35
窗宽、 窗宽、窗位
• 窗宽是指荧屏图像上包括16个灰阶的CT 值范围。 窗宽是指荧屏图像上包括16个灰阶的 值范围。 是指荧屏图像上包括16个灰阶的CT • 窗位是指观察某一组织结构细节时,以该组织CT 窗位是指观察某一组织结构细节时,以该组织CT 是指观察某一组织结构细节时 值为中心观察。 值为中心观察。 • 加大窗宽,图像层次增多,组织对比降低。 加大窗宽,图像层次增多,组织对比降低。 • 提高窗位,图像变黑 提高窗位, • 降低窗位,图像变白 降低窗位,
3
影像学的发展趋势
与临床各学科的交叉和结合将越来越多。 与临床各学科的交叉和结合将越来越多。从 单纯的形态学诊断和研究向形态功能、 单纯的形态学诊断和研究向形态功能、代谢诊断 发展, 发展,以大体的器官诊断向分子和基因方面的诊 断和发展, 断和发展,图像的融合和各种诊断信息的网络传 输将使诊断更加全面和便捷。 输将使诊断更加全面和便捷。
组织结构和器官内部密度和厚度的差别是产生影像 对比和形成影像的基础。 对比和形成影像的基础。 人体内部组织密度可分为三类: 高密度组织 组织, 人体内部组织密度可分为三类:①高密度组织,如 骨骼和钙化灶; 中等密度,如韧带、肌肉、神经、 骨骼和钙化灶;②中等密度,如韧带、肌肉、神经、 实质脏器、结缔组织和体液; 低密度组织 组织, 实质脏器、结缔组织和体液;③低密度组织,如脂肪 组织,呼吸道、消化道、鼻旁窦和乳突窦内的空气。 组织,呼吸道、消化道、鼻旁窦和乳突窦内的空气。 疾病可以改变人体内的组织密度。 疾病可以改变人体内的组织密度。因此具有不同组 织密度的病变能够产生相应的病理学x线影像。 织密度的病变能够产生相应的病理学x线影像。
12
• x线检查方法的选择原则
安全、准确、简便、经济 安全、准确、简便、
13
X线分析与诊断
• • • • 注意投照技术条件 按一定顺序全面而系统地观察 按一定顺序全面而系统地观察 区分正常与异常 异常病变应注意 –位置与分布、数目、形状、边缘、密度、邻近 位置与分布、 位置与分布 数目、形状、边缘、密度、 器官和组织的改变、 器官和组织的改变、功能的改变 • 结合临床,综合分析“异病同影”、“同病异影” 结合临床,综合分析“异病同影” 同病异影” • 诊断 –肯定性诊断、否定性诊断、可能性诊断 肯定性诊断、 肯定性诊断 否定性诊断、
10
X线检查技术
• 普通检查 –透视、摄片 透视、 透视 • 特殊检查 –体层摄影、软线摄影、其他 体层摄影、 体层摄影 软线摄影、 • 造影检查
• 造影检查 –对比剂 对比剂 • 高密度对比剂:钡剂、碘剂等 高密度对比剂:钡剂、 • 低密度以比剂:气体 低密度以比剂: –造影方式 造影方式 • 直接引入:口服、灌注、穿刺注入 直接引入:口服、灌注、 • 间接引入:经静脉注入对比剂,生理性排泄 间接引入:经静脉注入对比剂, –检查前准备及造影反应的处理 检查前准备及造影反应的处理 检查前准备
34
CT值 CT值
• • • • • 以水为标准( 以水为标准(0) 采用Hounsefield单位(Hu) Hounsefield单位 采用Hounsefield单位(Hu) 空气为骨为+1000 空气为-1000 Hu ,骨为+1000 Hu 可划分为2000或3000个等级 可划分为2000或3000个等级 2000 代表同一单位的组织密度,可对组织密度 代表同一单位的组织密度,可对组织密度 高低量化。 高低量化。
• 基本原理
用x线束对人体检查部位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 扫描,由探测器接受衰减的x 扫描,由探测器接受衰减的x线,并由光电转换 器变为电信号, 器变为电信号,再由模数转换器变为数字进行计 算机处理,获得该层面的每个体素的x 算机处理,获得该层面的每个体素的x线衰减系 数,再由数模转换器把每个体素的数字转换成不 等灰阶度的像数,按矩阵排列,构成CT图像。 CT图像 等灰阶度的像数,按矩阵排列,构成CT图像。
CT成像设备 CT成像设备
• 普通CT 普通CT • • • • 螺旋CT 螺旋CT 多排螺旋CT 多排螺旋CT 电子束CT 电子束CT 平板CT 平板CT
螺旋CT装置 螺旋 装置
30
螺旋CT 螺旋
31
CT图像特点 CT图像特点
• • • • • 数字图像 矩阵 像素 CT值 CT值 窗宽、 窗宽、窗位
• 仿真内窥镜技术(Virtual Endoscopy, VE) VE)
39
CT诊断与临床应用 CT诊断与临床应用
• 优点: 优点: –断层图像 断层图像 –密度分辨率高 密度分辨率高 –可反映造影剂在不同时相的变化,大大扩展了 可反映造影剂在不同时相的变化, 可反映造影剂在不同时相的变化 临床检查范围 • 缺点: 缺点: –较昂贵 较昂贵
观察、 观察、分析与诊断
首先了解扫描技术是平扫还是增强扫描, 首先了解扫描技术是平扫还是增强扫描,观察每 CT图像 立体理解病灶的形态,注意病变位置 图像, 位置, 帧CT图像,立体理解病灶的形态,注意病变位置,密 形状,数目及其边缘,注意病变强化程度 及其边缘 强化程度, 度,形状,数目及其边缘,注意病变强化程度,强化时 强化形式,观察邻近结构受压 移位和浸润, 邻近结构受压, 间, 强化形式,观察邻近结构受压,移位和浸润, 破 注意结合临床及其他影像资料作诊断。 坏等。注意结合临床及其他影像资料作诊断。
6
X线特性
• 穿透性:与物体的密度与厚度相关 穿透性: • 荧光效应:透视的基础 荧光效应: • 感光效应:摄影的基础 感光效应: • 电离效应:放射治疗的基础、x线防护 电离效应:放射治疗的基础、
7
X线成像基本原理
• 基本条件 –x线具有穿透性 –存在密度与厚度的差异 存在密度与厚度的差异 –显像过程 显像过程
8
X线图像特点
• x线图像不同灰度的影像反映了人体解剖结构和病 线图像不同灰度的影像反映了人体解剖结构和病 不同灰度的影像 理状态的不同密度和厚度。 理状态的不同密度和厚度。 不同密度和厚度 • x线图像是重叠的,有一定程度的放大,并可产生 线图像是重叠的 有一定程度的放大, 重叠 放大 伪影。 伪影。
4
医学影像学
形态学诊 断 组织水平 传统的x 传统的x线 摄影成像
形态功能和 代谢诊断
分子水平
数字化和网 络化
5
X线成像
是利用x线能穿透人体的特性, 是利用x线能穿透人体的特性,使人体内部结 构和器官在x线片上或荧光屏上形成影像, 构和器官在x线片上或荧光屏上形成影像,从而 了解人体解剖、生理及病理变化, 了解人体解剖、生理及病理变化,以达到诊断的 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