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成分病毒灭活的研究进展_谭美芳

合集下载

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血浆病毒对血浆成分的影响

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血浆病毒对血浆成分的影响

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血浆病毒对血浆成分的影响李雯瑛【摘要】目的探讨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血浆病毒对血浆成分的影响.方法 2013年4月到2014年3月的一年间,每月随机抽取新鲜血浆5袋,共计60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血浆病毒前后血浆中的凝血因子、血浆纤维蛋白原(Fg)、总蛋白(TP)含量进行测定,并检测亚甲蓝残留量.结果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前后,TP、Fg以及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等各项指标无显著变化,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毒灭活血浆中亚甲蓝的残留量仅为0.06 ±0.01 μmol/L,其滤出率可以达到94.0%.结论在单袋血浆病毒灭活的过程中,亚甲蓝光化学法对血浆质量影响相对较小,是一种有效方法,实用性强,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期刊名称】《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年(卷),期】2016(023)001【总页数】3页(P95-97)【关键词】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血浆病毒;血浆成分;影响【作者】李雯瑛【作者单位】朝阳市中心血站成分科,辽宁朝阳122000【正文语种】中文临床血浆输注是特殊危急情况救治患者的重要方式之一,而在输全血或者血液成分的过程中,也有一定的病毒性疾病传播风险[1]。

虽然,在血液采集时,各采、供血机构的工作者会对采供血流程中各个环节进行积极的控制,但鉴于检测方法、病毒检测种类、检测试剂以及病毒感染血液后“窗口期”的存在、新病毒出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2],血浆输注时仍无法完全达到“零风险”的目标,因而,选择有效的病毒灭活方法,提高血浆使用的安全性,对于降低经血传播相关疾病的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近年来血液成分病毒灭活技术的发展,输血安全性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亚甲蓝光化学法是用于单袋血浆病毒灭活的一种方法,因其具有安全、有效、实用的优点,在临床输血过程中逐渐被推广应用,但其仍存在缺少灭活后血浆的各项质控指标的标准和非脂包膜病毒的灭活等技术问题。

浅谈血浆病毒灭活

浅谈血浆病毒灭活

浅谈血浆病毒灭活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输血安全日益受到人们重视,因此要从根本上控制和杜绝血源性的传染病,除加强筛查以外,还必须对冰冻血浆进行灭活病毒处理,对血浆的病毒灭活是保障输血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血液检测有效地遏制了经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但仍不能完全杜绝经输血传播的疾病。

目前全国年供血量约为1300万单位(200 mL/单位),若以中等发达国家输血后传染病发病机率为0.2%计,其中回输血浆后而感染者(乙肝、丙肝和艾滋病)估计有近百万人。

由于HIV、HBV、HCV、HTLV 等构成经血传播病毒性风险的主要病毒均是脂质包膜病毒,故亚甲蓝光化学法被认为是一种可取的血液成分灭活方法,是目前唯一获准用于临床的光化学血浆病毒灭活技术。

我站目前也使用此方法对血浆进行病毒灭活。

1 MB光化学法技术简介亚甲蓝又叫美蓝,是一种吩噻嗪类酸性染料,也是一种表面携带正电荷的光敏剂,在可见光氧化损伤的作用下,使病毒的核酸断裂,包膜破损,从而使病毒完全失去穿透、复制及感染能力[1]。

可以灭活大多脂质包膜病毒,包括HIV、HCV、HBV [2]。

亚甲蓝血浆病毒灭活机理明确、效果可靠,且不影响血浆质量。

亚甲蓝光化学法血浆病毒灭活在国内外均已大量使用。

2 技术标准及依据根据卫生部《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血站部分》的要求,新鲜冰冻血浆自血液采集后6 ~8 h 经分离速冻成块[3],在30℃保存1 年内几乎含有全部凝血因子,包括不稳定的因子V 和因子Ⅷ,新鲜冰冻血浆与普通冰冻血浆的差别在于凝血因子V 和因子Ⅷ,血浆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易受采集、运输、制备、保存等环节的环境温度、离体时间、制备方法、制备条件、储存温度等过程质量的影响,通过控制过程质量是提高血浆质量的有效途径。

新鲜液体血浆作为制备病毒灭活血浆的一种原料血浆,其质量将直接影响病毒灭活血浆的质量,因此,为确保病毒灭活血浆的质量,必须严格控制好从血液采集到血液成品这个过程的冷链和时间控制,确保分离的液体血浆、制备的冰冻血浆符合《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中的质量标准。

血液制品病毒灭活及去除工艺进展分析

血液制品病毒灭活及去除工艺进展分析

血液制品病毒灭活及去除工艺进展分析摘要】在临床上血液制品能够为有需要的病患提供治疗帮助,但是在进行制作的过程中,血液制品有传播病毒的风险,因此对血液制品进行病毒灭活以及去除是对其质量的重要保证,随着人们思想水平和安全意识的提高,对血液制品的质量也越加重视,本文对血液制品病毒灭活以及去除工艺的进展进行了研究探讨。

关键词:血液制品;病毒灭活;去除工艺;进展在临床上血液制品是用于对病患进行治疗和抢救的重要作用制剂,主要是由健康人群提供血浆或者是将拥有特异免疫的人群的血浆进行分离和提纯处理,从而得到相关的血细胞组分以及血浆蛋白组分等[1]。

血液制品能够用于对病患病情的诊断治疗,具备稳定性较强以及使用方便等特点[2]。

但是在进行制作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制品的原材料来源于人体的血液,本身会潜在着携带病毒的风险,一旦处理不当,容易对病患造成血液污染,从而造成二次伤害。

随着人们卫生意识的不断提高,对血液制品的病毒灭活以及去除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对血液制品病毒灭活以及去除工艺的进展进行了研究探讨,报道如下。

1血液制品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根据目前的研究资料发现,在制作血液制品的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不安全因素主具体为病原微生物和代谢产物。

血液制品的原材料人体的血液当中会存在着病原微生物及其相关的代谢产物,这两种物质能够和同种的抗原性蛋白相互作用,导致相关临床疾病的发生[3]。

经过研究证实能够通过人体血液以及血液制品进行传播的病毒类型主要为肝炎病毒、人体T淋巴细胞N型病毒、微小病毒、免疫缺陷病毒以及雅克氏病毒等。

当这些病毒通过血液制品进入到人体当中之后会对人体的正常细胞造成伤害,导致严重疾病的发生[4]。

2.病毒灭活方法及去除工艺分析目前在临床上对血液制品进行病毒灭活以及去除的方法和工艺根据不同的处理模式和媒介,可以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等,具体主要有以下几点。

2.1过滤法在对血液制品进行灭菌的过程中,可以采用过滤法将血液中的有害病菌进行灭除。

血液制品病毒灭活及去除工艺进展

血液制品病毒灭活及去除工艺进展

血液制品病毒灭活及去除工艺进展摘要:血液制品主要是通过将多人份血浆进行混合之后,使用特定的分离纯化技术制备的产品,血液制品通常被用在医疗急救以及某些特定的疾病预防和治疗中,具有其他药物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理论上来说,经血液传播的疾病也可以经血浆传播,所以,为了能够最大限度保障血液制品的安全性,就需要严格按照原则要求,在生产血液制品的过程中,就需要使用一定的工艺方法对血液制品中的病毒进行灭活处理,去除其中的病毒,制造出健康的血液制品。

鉴于此,本文就血液制品制造过程中的病毒灭活方法和去除工艺展开如下探讨。

关键词:病毒灭活;病毒去除;血液制品1.病毒灭活方法1.1物理方法1.1.1巴氏消毒法这种方法的应用对温度和时间的要求非常高,大量临床研究证明,在溶液状态下,对白蛋白进行10h的60℃加热处理,能够灭活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肝病毒(HBV)和丙肝病毒(HCV),即巴氏消毒,从而提高白蛋白在病毒安全方面的可靠性。

最近这些年,经常将巴氏消毒法用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的生产以及纤维蛋白原的处理中。

没有经过巴氏消毒法灭活处理的产品,其输血传播病毒率高达50%~75%,而经巴氏消毒灭活处理之后,产品阳性检出率为0[1]。

1.1.2干热法(冻干制品)干热法也就是对冻干后的制剂使用干热处理和加热处理来杀活病毒的一种方法,常见的干热法主要有10~72h,60~80℃加热法及72h,80℃加热法。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对于FⅧ冻干浓制剂和凝血酶原复合物的处理,就有人用到了10~72h,60~80℃加热处理方法,但是,现在这种方法的使用已经无法满足彻底灭火HCV、HBV、HIV病毒的目的。

1.1.3γ射线辐照法γ射线主要由光子组成,来自于核转变,在放射性衰变过程中形成的子核处于不稳定状态和激发状态,在从高激发态跃迁到低激发态的过程中,就会将γ射线释放出来。

钴-60和铯-137是常用的两种γ射线放射源。

大量实验研究表明,对于大多数微生物,比如无包膜病毒、有包膜病毒以及所有的基因型物质,经过γ射线的辐照都有杀灭作用。

病毒灭活血浆若干问题探讨

病毒灭活血浆若干问题探讨
因子缺乏 , 活性降低引起 的凝血功能障碍 , 临床应用相 当广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 医疗条件的改善 , 人们对输血传播疾 病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 , 而血浆在各种血液成分中 , 是传播病毒危险性较大的一种 。 由于我国血浆输 注量较大 , 但病毒灭活 尚
未普遍推行 , 以血浆输注带来 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所 在发达国家 , 从全血分出的血浆的 1% ~2%直接用于临床输注 , 0 0 其余
可取 的血液成分灭活方法 , 我国和德国 、 士等欧洲 国家 已分别 瑞 对亚 甲蓝血浆病毒灭活 的方法 、效果及安全性进行 了深入的研
究 并 已成 功 的用 于 单 袋 血 浆 病 毒 灭 活 目 是 目前 唯一 获 准 用 于 临 ,
《 中华人 民共 和国献血法》 实施 十多年来 , 经过各方 的共 同 努力 , 输血的安全性 已得 到显著 的提高 , 留的输血危险 已大 幅 残 度降低 ; 但是 , 输血安全问题 , 特别是输血传播 H V等相关病毒 I 的问题仍受 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因为输血传播病毒一旦发生 ,
我站于 20 0 7年开始推广使用 亚甲蓝( ) MB 光照法进 行血浆 病毒灭活 , 目前已有 10 万 mL的病毒灭活血浆用T r床 , 10 - l 收到  ̄
良好 的 临床 效 果 。
脂素加光照血浆 已经在欧洲应用 , 核黄素加光 照对血浆 、 红细胞
和血小板 3种成分 中的病毒可能均有灭活作用 ,但仍处 于研 发
对 非 脂 质 包 膜 病 毒 如 H V、 I 。
限制 ; 、 3 人为差错 ; 、 4 有些 已知的可经输血传播 的病毒 尚未进 行 常规筛选检测 ;、 目前还有我们 尚不知道 的可经血液传播 的病 5 毒 。 目前我 国规 定的 采供血 机 构检 测病 毒 的种类 仅 为 HB V、

评估病毒灭活血浆两种制备方式的应用效果

评估病毒灭活血浆两种制备方式的应用效果

评估病毒灭活血浆两种制备方式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分析病毒灭活血浆两种制备方式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中心血站无偿献血的血液标本60份,时间为2020年4月-2022年4月,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份。

分离新鲜血浆后制备病毒灭活血浆,A组采用亚甲蓝光化学法制备,B组采用巴斯德液态湿热法制备。

比较两组血浆病毒灭活后的各项指标水平。

结果:在指标水平上,A组总蛋白(59.75±3.47)g/L、纤维蛋白原(2.57±0.46)g/L、凝血因子Ⅷ(0.86±0.33)IU/ml,分别高于B组的(50.16±2.84)g/L、(1.93±0.32)g/L、(0.68±0.16)IU/ml,P<0.05。

结论:在病毒灭活血浆的制备过程中,采用亚甲蓝光化学法制备,对血浆成分影响更小,应用效果更为理想。

【关键词】病毒灭活血浆;制备方法;应用效果在临床抢救及治疗当中,经常需要应用输血的方法,并且对于血液需求量也比较高。

为了保证输血的安全性,减少交叉感染的可能,应重点加强血液管理措施,提升血液筛查技术,降低感染性输血风险。

不过,为了进一步提高用血安全,减少输血参与分线,需要将血浆制品进行血液筛查之后,再利用灭菌工艺将参与病原体彻底杀灭,形成合格的病毒灭活血浆,满足安全输血的要求[1]。

目前常用的病毒灭活血浆制备方法,主要由于亚甲蓝光化学法、巴斯德液态湿热法等方法,对于血浆成分可能产生不同影响。

基于此,本文选取中心血站无偿献血的血液标本60份,时间为2020年4月-2022年4月,分析了病毒灭活血浆两种制备方式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中心血站无偿献血的血液标本60份,时间为2020年4月-2022年4月,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份。

所有血液标本均经初步检查合格,用于分离新鲜血浆后制备病毒灭活血浆。

1.2方法1.2.1仪器设备材料所用仪器设备和材料主要包括:凝血因子Ⅷ促凝活性检测试剂盒、总蛋白试剂盒、纤维蛋白原检测试剂盒、亚甲蓝、一次性使用病毒灭活输血器材、一次性使用血液病毒灭活剂吸附过滤器、CA-500血凝仪、PUZS-3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ZBK-YBM-01医用血浆病毒灭活柜等。

输血护理新技术病原体灭活

输血护理新技术病原体灭活

输血护理新技术病原体灭活发表时间:2012-11-09T10:55:05.3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6期供稿作者:李霄楠王宇航姜婷董艳杰秦志晖[导读] 在血液制品的制备过程中增加病原体灭活或去除步骤,在血液及其成分保存前或输注前采取病原体灭活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李霄楠王宇航姜婷董艳杰秦志晖(黑龙江省血液中心供血科 150000)【中图分类号】R45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6-0096-03【摘要】目的讨论输血护理新技术病原体灭活。

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

结论输血后感染和经输血传播疾病是对输血安全的巨大威胁。

在血液制品的制备过程中增加病原体灭活或去除步骤,在血液及其成分保存前或输注前采取病原体灭活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输血护理新技术病原体灭活一、血液及其制品中的病原体灭活与去除的意义输血后感染和经输血传播疾病是对输血安全的巨大威胁。

自WHO推行血液安全战略以来,血液的安全性有了大幅度提高。

美国输血传播HBV、HCV、HIV的风险性已经分别降至为1/63000,1/103000,1/493000。

尤其是1999年开始实施血液的核酸扩增检测技术(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testing,NAT),使输血的残余风险度进一步降低。

NAT检测后的残余风险度在美国为HCV约1:200000,HBV约1:350000,HIV约1:2000000,国内HIV为0/7.5万,HCV为1/7.5万。

尽管如此,血液及其制品并不是绝对安全的,国内外仍有因输用血液及其制品而传播疾病的报道。

如美国每年发生输血感染HBV 22例、HCV 136例、HIV28例左右;全球大约有5%~10%的HIV感染是由不安全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引起的。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漏检主要由“窗口期”造成,即从病原体感染至复制、繁殖到能检测到的域值之间或从病原体入侵到机体产生可以检测出的足够量的免疫应答抗体之间的空白期。

血液制品病毒灭活及去除工艺进展_宋清爽

血液制品病毒灭活及去除工艺进展_宋清爽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science and improvement of living conditions for human, the safety of plasma derivatives have been receiving much more attention.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plasma deriva⁃ tives, the Stat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issued some guidelines, demanding manufacturing process should has the ability to inactivate and remove virus. Moreover, manufacturing process must include some specific viral in⁃ activation and removal procedures. In this article we reviewed several viral inactivation and removal procedures for plasma derivatives, expecting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production and research. [Key words] virus inactivation; virus removal; blood products
1.1.1 巴氏消毒法 此方法的理论依据是通过选择 适 宜 的 温 度 及 作 用 时 间 ,使 病 毒 结 构 的 破 坏 速 率 远 大 于 蛋 白 质 结 构 的 破 坏 速 率 。 近 50 年 的 临 床 使 用 结 果 及 近 来 的 动 物 实 验 均 证 实 ,白 蛋 白 在 溶 液 状 态 下 经 60℃ 、10 h 加 热 处 理 [2],即 巴 氏 消 毒 后 ,不 仅 能 灭 活 乙 肝 病 毒(HBV),也 能 灭 活 丙 肝 病 毒(HCV)和 人 免 疫 缺 陷 病 毒(HIV),使 白 蛋 白 成 为 在 病 毒 安 全 方 面 最 可 靠 的 一 种 血 液 制 品 。 近 来 ,巴 氏 消 毒 法 被 扩 大 应 用 于 生 产 静 脉 注 射 免 疫 球 蛋 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因 子 Ⅷ(FⅧ)、因 子 Ⅸ(FⅨ)、 纤 维 蛋 白 原 等 产 品 的 处 理 。 Bridonnccu[3]等 在 低 温 乙 醇法生产 IVIG 的工艺中加入此病毒灭活工艺,即在 无 稳 定 剂 、低 盐 、酸 性 条 件 下 实 施 巴 氏 消 毒 法 ,病 毒 滴 度 下 降 5Log(lg LD50/mL)。 Simmonds[4] 等 在 对 英 国临床应用的 FⅧ、FⅨ浓缩制剂进行的输血传播病 毒(transfusion transimitted virus,TTV)检 测 中 发 现 , 未经巴氏消毒法灭活的产品,其 TTV 检出率为 50%~ 75% ,经 巴 氏 消 毒 法 灭 活 后 的 产 品 阳 性 检 出 率 为 零 。 1.1.2 干 热 法(冻 干 制 品) 干 热 灭 活 法 ,即 冻 干 后 的 制 剂 经 加 热 处 理 、干 热 杀 灭 病 毒 的 方 法 。 常 用 的 干 热 法 有 60~80℃、10~72 h 加 热 法 及 80℃、72 h 加

血液制品病毒灭活/去除方法概述

血液制品病毒灭活/去除方法概述

血液制品病毒灭活/去除方法概述迟妍妍;王斐;张惠;臧恒昌【摘要】血液制品属于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一类生物制品,由于是以人的血液为原料,病毒的安全性问题一直是广为关注的问题。

为了提高血液制品的安全性,生产过程中应该对可能存在的病毒进行有效的灭活/去除。

本文介绍了血液制品中病毒灭活/去除的方法,并对相关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进行了评价。

【期刊名称】《药学研究》【年(卷),期】2014(033)004【总页数】3页(P227-229)【关键词】血液制品;病毒灭活;病毒去除【作者】迟妍妍;王斐;张惠;臧恒昌【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3血液制品[1]是指各种人血浆蛋白制品,包括人血白蛋白、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人凝血因子、人凝血酶原复合物等,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一类重要的生物制品。

血液制品原料是人类血浆,而目前已知经血液制品传染的病毒[2]主要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巨细胞病毒(CMV)、人体T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和细小病毒B19等。

为保证血液制品安全性,主要采取三个有效措施[2,3]:①对献血者的精密筛选,确保血源的安全性;②对每人份血液/血浆进行病毒的系统检测;③生产过程中进行的有效的病毒灭活/去除。

因此,为提高血液制品安全性,病毒灭活/去除方法[4]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1 化学法1.1 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S/D)法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S/D法开始发展应用,目前依然是血液制品中一种核心的病毒灭活方法。

此方法的基本原理是:有机溶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混合物能够破坏脂包膜病毒的类脂膜,从而使类脂从病毒表面脱落,使病毒失去黏附和感染细胞的能力。

Roberts[5]对S/D法用于高纯度的凝血因子进行病毒灭活的有效性进行了详尽的考察。

结果显示,以0.3%的TNBP和1%的Triton-X100为S/D试剂,在22℃条件下处理30min后可以对凝血因子制品中的牛痘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辛德毕斯病毒等模拟脂包膜病毒进行有效的灭活,证实了S/D法用于脂包膜病毒灭活的稳健性和有效性。

常用血液制品病毒灭活的研究进展

常用血液制品病毒灭活的研究进展

常用血液制品病毒灭活的研究进展作者:王晓丽徐涛刘亚绒来源:《智富时代》2018年第06期【摘要】科学、有效的病毒灭活工艺是确保血液制品安全的重要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因输注血液制品而产生的患病风险。

基于此,文章以血液制品病毒灭活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当前常用的集中血液制品病毒灭活技术,然后讨论了血液制品病毒灭活技术的发展趋势,希望对我国血液制品安全水平的提升有所帮助。

【关键词】血液制品;病毒灭活;技术血液制品一般是指以健康人或经特异免疫的人的血浆为原材料,经过提纯、分离,最后制备成血浆蛋白、人血白蛋白、人凝血因子、人免疫球蛋白或其他血液细胞有形成分的统称。

血液制品通常用于治疗及被动免疫预防。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血液制品的原材料主要来源于人,理论上通过血液传播的病毒也可通过血液制品进行传播,因此,需要对血液制品进行全面的病毒灭活和去除工作,提高血液制品的安全性。

一、常用血液制品病毒灭活工艺研究现状(一)S/D处理法S/D处理法是利用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分解脂包膜病毒的类脂膜,使其失去黏附、感染和复制能力的灭活技术,并且大多数血液制品在经过S/D处理后还能保持蛋白质的生物活性。

常用有机溶剂为磷酸三丁酯(TNBP),表面活性剂有胆酸钠、吐温80、TritonX-45、TritonX-100等。

S/D法中所使用的有机溶剂和表面活性剂需要在灭活之后去除,以免对相关蛋白的回收率和纯度造成影响。

根据欧洲药典,S/D处理的最后产物所允许的残留量分别是TNBP小于2和TritonX-100少于5,事实上,在发达国家,大多数S/D血浆中的添加剂检测阈值分别低于0.5和1,其毒性水平比欧洲药典的低得多。

需要注意的是,该方法只适用于对脂包膜病毒的灭活处理,对于无外壳病毒则需要辅助使用其他灭活方法,而且灭活剂的去除过程不仅复杂而且较为昂贵。

(二)低pH孵化法低pH值孵化法是指在pH=4,温度为30~37℃的环境下,持续保温20h,使病毒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变质作用,从而降低病毒复制能力的技术。

血液中细菌灭活方法的研究

血液中细菌灭活方法的研究

【论著】血液中细菌灭活方法的研究胡小兵1,熊鸿燕2,宋建勇2,王思雄2【摘要】 目的 筛选一种能有效灭活血液中细菌的消毒方法。

方法 采用定量杀菌试验观察杀菌效果。

结果在筛选试验的最大作用剂量下,活性炭碘法、8-甲氧补骨脂素(8-M OP)光化学效应法、短波紫外线(UVC)法和亚甲蓝(M B)光敏效应法作用40min,可以使血液中的大肠杆菌分别下降01800、11920、21772和21552log,同时血浆游离Hb分别增加679116、16106、107170和1168mg/L;PT分别延长6140、4160、5110和0180s。

结论 按照既能有效灭活血液中的细菌,又能保持血液的成分和功能没有明显变化的原则,初步筛选的血液中细菌的灭活方法是M B光敏效应法。

【关键词】 亚甲蓝;8-甲氧补骨脂素;活性炭碘;短波紫外线;血液消毒Preliminary Screening of Method for I nactivation of B acteria in B lood H U Xiao-bing3,XIONG Hong-yan,SONG Jian-yong,et al13Anti-Epidemic Team o f P LA,Chengdu610021,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 o screen the method that can inactivate the bacteria in blood effectively1 Methods The quantitative germicidal test were used to observe germicidal efficacy1 R esults At the desighed largest dose of screen test,E1coli in blood could reduced respectively by01800log、11920log、21772log、21552log by treated with activated carbon-iodine,8-M OP plus UVA, UVC,M B plus halogen lamp for40min1At the same condition,the plasma free hem oglobin increased respectively679116mg/L、16106mg/L、107170mg/L、1168mg/L,and prothrombin time increased respectively6140s、4160s、5110s、0180s1 Conclu2sions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 of effectively inactivating bacteria and the best keep of the constituents of blood,M B photochemical treatment has been chose as the method for inactivation of bacteria in blood1【K ey w ords】 Methylene blue;8-methoxyps oralen;Activated carbon-iodine;Ultraviolet C;Blood disin fection 尽管自体输血具有诸多优点并已成为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技术,但其细菌污染的严重性越来越受到关注〔1,2〕。

血液制品中人细小病毒污染及其灭活进展

血液制品中人细小病毒污染及其灭活进展

【综述】血液制品中人细小病毒污染及其灭活进展王敏侯继锋【摘要】人细小病毒感染率高,献浆员中阳性捐献者的病毒载量很高,导致病毒对原料血浆污染率高,血液制品生产工艺中现有的病毒灭活方法不能将细小病毒有效的灭活,因此存在潜在传播病毒的风险。

对血液制品中病毒,尤其是无包膜病毒的有效去除/灭活迫在眉睫。

用紫外线对病毒灭活处理由来已久,一种新的短波紫外灭活方法对无包膜病毒灭活效果好,血液制品蛋白回收率高,具有好的研究应用前景。

【关键词】人细小病毒B19;感染率;血液制品;病毒灭活;紫外灭活Contamination of human parvovirus B19 in plasma-derived medicinal products and its inactivated progressW ANG Min, HOU Ji - fenObjective:The infection frequency of human parvovirus B19 is high in general population, and in the plasma donors, this resulting in the high viral load in source plasma. At the same time, human parvovirus B19 can not be inactivated or removed effectively by the existing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e there are potential risk of transmission after administing some blood products. It is imminent to explore a new way to due with the virus especially the uncoated virus in blood products. It is a long time history of using ultraviolet radiation to keep sterilization, and recent research has found that shortwave ultraviolet has a perfectly good effection on uncoated virus inactivation, meanwhile rarely damage the protein of products. The author suppose the new way has a bright prospect.Key word: human parvovirus B19; infection rates; blood products; virus inactivation; ultraviolet inactivation血液制品的独特疗效和安全性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健康,原料血浆的病毒安全性控制是血液制品(血浆蛋白衍生物)的安全与质量控制的关键,世界各国药品监管机构都非常关注这一问题。

血液成分病毒灭活进展

血液成分病毒灭活进展
维普资讯

现 代 检验 医学 杂 志
第 2 2卷
第 3期
20 0 7年 5月 JMo a d Ma. 07 Vo. 2 No 3 dL bMe y 20 , 12 .
经系 统病毒 感染 性疾病 , 由于病毒病 原学检 查一 直 是 临床 的一 大 难 题 , 临 床诊 断 主 要 依 靠 临 床 症 其 临床检查 不 能确定 病 原体 [ 。现代 研究 显示 , 些 1 ] 某 R NA病 毒尤 其 是肠 道小 RNA病 毒组 被认 为 是 导 致 病脑 的重 要 病原 体[ , 1 常用 的病毒 分 离及 经 典 ] 血 清 学 等实 验 手 段 检查 肠 道 小 R NA 病 毒组 存 在 许 多 问题 , 病毒 分 离实 验 操作 耗 时费 力 费钱 , 如 一 般不 宜作 为常规 病毒 检查方 法 ; 而血 清学 实验 因抗 体可 持续 升高 多年 , 样 阳性 仅能说 明 曾有 过病 毒 这 感染 , 阴性亦 不 能排除有 病毒 感染存 在 的可能 。 现代 聚合 酶链 反应 技 术 敏感 性高 、 异性 强 , 别 特 特 适 合 低 拷 贝病 毒 核 酸 的检 测 , 临 床 检 测肠 道 小 为 RNA病 毒组 提供 了强有 力 的手段 ] 。 本 实验应 用 RT P R 于病脑患者 C F检 测 到 —C S
血 液 成 分 病 毒 灭 活 进 展
姚 自同 , 张献 清。 ( . 四军 医大学 学 员旅 , 1第 陕西 西安 7 0 3 ; 1 0 2 2 .第 四军 医大学 要 : 输 血 作 为一 种 替 代 疗法 , 临床 意 义 不 可低 估 , 是 血 液 安 全 性 问题 愈 来愈 受到 关 注 , 液成 分 的病 毒 灭 活是 提 其 但 血

血液中病毒灭活与输血安全研究进展

血液中病毒灭活与输血安全研究进展

血液中病毒灭活与输血安全研究进展标签:血液;病毒灭活;输血安全;研究进展输血安全是广大医患关注问题之一,由于无菌采血技术的及血液病原体检测技术的不断提高,非溶血性输血反应( febrile nonh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s, FNHTR)以及TA- GVHD的发生率明显下降。

但是,由细菌和病毒污染血液制品所造成的输血事故仍然时有发生,一旦发生输血后感染,后果极为严重,所以输血安全与相关病毒的研究成为近些年来的研究热点。

1 SEN病毒与输血安全Martina[1]的研究小组1999年发现了一种新型病毒,他们认为这种病毒极有可能引起急性和慢性肝炎,并可能是8 0%的输血相关的N ANE型肝炎的主要致病因子。

初步研究表明SENV为一单链环DNA病毒,无包膜。

目前已发现SENV 有8个不同的基因型。

病毒基因组全长依不同的病毒株而异,约3.2~ 3.8 k b。

P r i mi的研究表明[2] SENV的感染率在献血者中为13%,在接受过输血的人群中超过7 0%。

SENV-D和SENV-H在供血者中感染率,而在与输血相关NANE肝炎患者中感染率超过50%,这表明SENV-D和SENV-H可能与输血相关的NANE肝炎的发生有关。

SENV通过非肠道途径传播,主要是通过输血及血液制品的输注进行传播。

2 辐照技术在输血安全中的应用辐照血既能有效杀灭血液制品中的细菌、病毒和细胞因子,又能保留红细胞、蛋白等有效成分,不破坏蛋白成分的活性,为临床输血提供安全保障的关键。

大量实验证实γ射线可干扰细菌的DNA复制,导致细菌死亡。

同时,γ射线辐照对病毒具有良好的杀灭作用。

因引γ射线辐照是灭活血液制品中细菌和病毒污染的快捷的方法之一。

有研究者[3]观察了不同辐照剂量对冻干血浆中包膜和无包膜指示病毒的灭活作用。

结果显示,Coy射线灭活冻干血浆中病毒的效果随辐照剂量增加而增强。

照射后的血浆清蛋白等成分含量略有下降,凝血因子活性减少了 3 0%~4 0%。

血液成分病原体灭活的研究进展

血液成分病原体灭活的研究进展

血液成分病原体灭活的研究进展李芳;张小寒;李金霞;魏淑梅【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1(17)2【摘要】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dvances render the progress in the minimization of pathogen transmission associated with blood transfusion.The inactivation of pathogens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blood safety and dramatically reduces the risk of viral contamination of blood components.At present, People has recognized it important how to minimize the transmission of pathogens in blood transfusion.This idea has been widely used for the product of plasma and platelets as an approach to inactivate the pathogens in red blood cells.The article reviews the approaches to inactivate pathogens in blood components.%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减少输血传染病的方法和技术也取得了长足进步.病原体灭活技术是保障输血安全、消除输血传染病传染的有效方法.目前,人们已经认识到血液输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血液中病原体的重要性.这种理念已经在治疗性血浆与血小板制品中广泛应用,但是有关灭活红细胞中病原体的试验还处于探索阶段,现就血液成分病原体灭活的最新研究进展予以综述.【总页数】3页(P262-264)【作者】李芳;张小寒;李金霞;魏淑梅【作者单位】邯郸市中心血站,河北,邯郸,056001;邯郸市中心血站,河北,邯郸,056001;邯郸市中心血站,河北,邯郸,056001;邯郸市中心血站,河北,邯郸,056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57.1【相关文献】1.光化学技术灭活血液制品中病原体的研究进展 [J], 李秀娟;陈静静;郭永建2.应用紫外辐射技术灭活血液成分中病原体研究的新进展 [J], 姚均;蒋岩;潘纲3.血液成分光化学病原体灭活技术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J], 周伟业;张博;钱开诚4.核黄素光化学技术灭活血浆病原体的研究进展 [J], 朱立国;汪德清5.血液成分病毒灭活的研究进展 [J], 谭美芳;单桂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病 毒 灭 活 方 法
1.1 加 热 法 1.1.1 湿热法 巴 斯 德 液 态 湿 热 法 最 早 用 于 白 蛋 白 的生产过程中。将液态白蛋白经60 ℃恒温处理10 h, HBV、HCV 和 HIV 均可被 灭 活[1]。 巴 斯 德 法 也 应 用 于生产静脉注 射 用 的 丙 种 球 蛋 白 (intravenous immu- neglobulin,IVIG),凝 血 因 子 FⅧ、FⅨ,纤 维 蛋 白 原 (fibrinogen,FIB)等 产 品 的 处 理。 目 前 巴 斯 德 法 主 要 应用于白蛋白和IVIG 的病 毒 灭 活。 该 方 法 能 灭 活 所 有脂包膜病毒和大部分非脂包膜病毒。 1.1.2 干热法 热 灭 活 法 是 将 冻 干 后 的 制 剂 经 加 热 处理、干 热 杀 灭 病 毒 的 方 法。 Mannucci等[2]研 究 以
【基 金 项 目 】 广 州 市 科 技 计 划 项 目 (10C36091671) 【作者单位】 510010 广东广州,广州军区广 州 总 医 院 输 血 科 [谭 美 芳 (广 州 中 医 药 大 学 在 读 硕 士 研 究 生 )、单 桂 秋 ) 【通讯作者】 单桂秋,E-mail:rabbit_2007@126.com;Tel:020-36653445
2 血 液 成 分 的 病 毒 灭 活 方 法
常用 的 血 液 成 分 制 剂 包 括 血 浆、红 细 胞、血 小 板、 冷 沉 淀 等 ,及 从 人 血 浆 蛋 白 成 分 中 分 离 出 来 的 制 剂 ,包 括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凝 血 因 子 制 剂 (纤 维 蛋 白 原 浓 缩 剂 、冷 沉 淀 、Ⅷ 因 子 浓 缩 剂 、凝 血 酶 原 复 合 物 、纤 维 蛋 白 胶 )。 2.1 血 浆 的 病 毒 灭 活 方 法
核黄素光化学法可以高效灭活血浆病原体。原理 是它以芳香平面结构插入核酸后,在紫外线 A 或 可 见 光的照射下,通过电 子 转 移 使 核 苷 酸 中 鸟 嘌 呤 碱 基 形 成 共 价 加 成 化 合 物 ,介 导 核 酸 骨 架 链 的 断 裂 ,从 而 灭 活 病毒。目前该方法主要用于血小板制品的细菌和病毒 灭 活 ,美 国 将 其 应 用 于 红 细 胞 悬 液 及 血 浆 的 病 毒 灭 活 。 核黄素在发生光化学反应后的降解产物与外源性核黄 素在人体内正常代谢的产物相同,无残留生物 毒 性 。 [5] 核黄素即维生素 B2 来源广泛,价格相对便宜,对人 体 无 毒 副 作 用 ,吸 收 光 谱 广 泛 ,可 以 选 择 多 种 光 源 用 于 多 种血液成分的病毒灭活等优势。 1.4 膜 过 滤 法
光 化 学 灭 活 法 (photochemical treatment,PCT) 是目前研究比较热门的病原体灭活方法之一。其灭活 病毒的原理主要是依靠光敏剂在光照下产生自由基或 单线态氧(singlet oxygen,1Q2)氧 化 损 伤 病 毒 的 分 子 结构,使病毒的核酸 断 裂、包 膜 破 损,从 而 使 病 毒 完 全 失去穿透、复制及 感 染 能 力。 各 种 光 敏 剂 的 作 用 特 点 不 尽 相 同 ,如 补 骨 脂 内 酯 衍 生 物 主 要 产 生 自 由 基 ,酞 菁 类光敏剂主要产生单 线 态 氧,而 酚 噻 嗪 类 光 敏 剂 亚 甲 蓝(methyleneblue,MB)可 能 同 时 涉 及 两 类 机 制。 目 前 研 究 较 多 的 光 敏 剂 有 MB、补 骨 脂 素 (psoralen, PSO)及 其 衍 生 物 、核 黄 素 等 。
PSO 是一种光敏性化合物,在长波紫外线(UVA) 照射时和病毒核酸的 胞 嘧 啶 作 用 形 成 环 状 加 合 物,阻 止核 酸 复 制、转 录,达 到 病 毒 灭 活 的 效 果。PSO 加 UVA 光 照 法 已 成 功 应 用 于 血 小 板 和 血 浆 的 病 毒 灭 活 ,未 发 现 对 其 功 能 和 生 物 活 性 有 明 显 不 良 影 响 。
免疫球蛋白生产工艺 中 的 低 pH(pH=4)处 理 能
灭活脂 包 膜 病 毒。 该 法 是 IVIG 特 有 的 病 毒 灭 活 方 法 ,该 方 法 可 以 减 少 制 品 抗 补 体 活 性 、避 免 免 疫 球 蛋 白 (immunoglobulin G,IgG)聚 合,保 证 蛋 白 制 品 的 安 全 性。
血浆中含有丰富 的 血 浆 蛋 白、纤 维 蛋 白 原 和 全 部 的凝血因子。血浆的主要用途有用于单纯凝血因子的 补 充 、因 大 量 输 血 伴 有 出 血 倾 向 者 、肝 衰 竭 伴 获 得 性 凝 血障碍者等。在各种 血 液 成 分 中,由 于 一 些 病 毒 颗 粒 可能存在于血浆中,使 血 浆 成 为 病 毒 感 染 危 险 性 较 高 的 一 种 血 液 制 品 。 因 此 ,对 血 浆 进 行 病 毒 灭 活 处 理 ,是 进一步降低输注血浆传播病毒危险性的必要措施。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2012年12月28日 第26卷 第6期 Mil Med J S Chin,Vol.26,No.6,December 28,2012
· 611 ·
MB 是一种临床用于亚硝酸盐及氰化物 中 毒 后 解 毒的静脉注射用药。其光化学法病毒灭活技术原理是 与可见光协同作用产 生 单 线 态 氧,作 用 于 核 酸 链 上 的 鸟嘌呤,引起脱嘌呤和核 酸 链 的 断 裂,使 DNA 复 制 受 阻。MB 光化学法是目前临床常用的血浆病毒 灭 活 方 法。该 方 法 可 以 灭 活 大 多 数 脂 质 包 膜 病 毒,包 括 HIV、HCV、HBV 病毒,但对 非 脂 质 包 膜 病 毒 如 B19、 HAV 杀灭效果不理想。
80 ℃ 处理72 h的凝血因子冻干制剂,经35例临床使 用没有发生 HBV、HCV、HIV 感染。 1.2 有 机 溶 剂/去 污 剂 法
有机溶剂/去 污 剂 (S/D)法 通 过 破 坏 脂 包 膜 病 毒 的脂膜来达到去除病毒的效果。其常用的病毒灭活条 件:1 % 磷 酸 三 丁 酯 (tributyl phosphate,TNBP)和 1%TritonX-100在24 ℃ 处理4 h,或用1%Tween-80 处理≥6 h。 国内外的研究均证明了 S/D 法对脂包膜 病毒的灭活效果最好,但 对 非 脂 包 膜 病 毒 如 甲 肝 病 毒 (hapatitis A virus,HAV )、细 小 病 毒B19 无 灭 活 作 用。Horowitz等 报 [3] 道用加热、S/D 法 对 血 浆 及 其 衍 生物进行病 毒 灭 活,其 中 S/D 法 处 理 血 浆 已 在 美 国、 西欧临床常规应用。Burnouf等 研 [4] 究经 S/D 法 处 理 后的血浆蛋白质量 合 格,回 收 率 高,制 备 技 术 简 单,有 利于大规模生产和临床应用。但是混合血浆处理和单 袋血浆病毒灭活比较也有不利的一面。当混合多袋血 浆 处 理 时 ,其 中 只 要 有 一 袋 病 毒 污 染 的 阳 性 血 浆 时 ,会 导致混合 血 浆 的 病 毒 污 染,严 重 威 胁 到 患 者 的 安 全。 因此 S/D 法病毒灭活血浆尚未在国内大规模应用。 1.3 光 化 学 法
DOI:10.13730/j.1009-2595.2012.06.035
· 610 ·
·综述·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2012年12月28日 第26卷 第6期 Mil Med J S Chin,Vol.26,No.6,December 28,2012
血液成分病毒灭活的研究进展
谭 美 芳 ,单 桂 秋
【关 键 词 】 血 液 成 分 ;光 化 学 法 ;病 毒 灭 活
Nakagami等 研 [6] 究 发 现,25 ℃ 时 用 400MPa 高 压处理血浆中的 HIV-1病毒10 min,病毒滴度可降低 5个数量级,而 对 一 些 血 浆 蛋 白 质 的 生 物 活 性 没 有 影 响,如 凝 血 因 子 Ⅸ 和 γ-球 蛋 白 的 回 收 率 为 100%。 Bradley等 发 [7] 现超 高 压 技 术 可 以 灭 活 血 浆 和 蛋 白 制 品中的病毒。 1.6 低 pH 孵放法
美国 食 品 药 品 监 督 管 理 局 (Food and Drug Ad- ministration,FDA)已批 准 将 S/D 法 灭 活 病 毒 的 血 浆 应用于临床。S/D 法处理血浆是 将 少 于 2500(人)份, ABO 血型同型的血浆混合冰冻,以保存凝血因子的活 性,再融化后与1%TNBP 和1%TritonX-100混合,在 37 ℃ 孵 育 4 h 灭 活 脂 包 膜 病 毒。 经 植 物 油 萃 取 和 C18层析柱去除血浆中的 S/D 因子,再用滤膜无菌过 滤分装冰冻保存。S/D 法灭活病毒血浆含有的凝血因 子与新鲜 冰 冻 血 浆 (fresh frozen plasma,FFP)相 似, 其中凝 血 因 子 Ⅴ、Ⅶ、Ⅹ、Ⅺ 不 低 于0.7 IU/ml。 王 剑 峰等 研 [8] 究 表 明,S/D 法 对 两 种 核 酸 类 型 的 脂 包 膜 病 毒水疱性口炎 病 毒 (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VSV) 和伪狂犬病 毒 (pseudorabies virus,PRV)有 良 好 的 灭 活效果。莫琴等 研 [9] 究巴斯德法用于原料血浆病 毒 灭 活 的 可 行 性 和 灭 活 效 果 ,结 果 表 明 ,血 浆 在 加 有 保 护 剂 的条件下,60 ℃恒温3 h即可灭活 Sindbis和 VSV 病 毒,60 ℃恒温10 h可有效灭活血浆中的病毒。
纳米膜过滤可以有效地去除一些表面直径较小的 病毒如 HAV 和细小病毒 B19等。它利用蛋白质和病 毒的大小差异及滤膜 对 病 毒 的 吸 附 来 分 离 病 毒,可 以 有效去除血液中的朊 病 毒,进 行 高 浓 度 的 蛋 白 病 毒 分 离,适用于所有的 血 浆 制 品。 研 究 发 现 纳 米 膜 过 滤 并 不能完 全 清 除 免 疫 球 蛋 白 中 的 HCV 病 毒,纳 米 膜 有 良 好 的 病 毒 去 除 能 力 ,但 不 能 作 为 单 独 的 病 毒 灭 活/去 除步骤使用。为了确 保 血 液 制 品 的 安 全 性,生 产 工 艺 中通常采用多种不同机制的方法联用,如结合 S/D、低 pH 法、巴氏法等技术使用。 1.5 超 高 压 技 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