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实施细则
学分制实施细则(5篇)
学分制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学分制是以学生自主选课为机制,以学分与绩点作为衡量学生学习量与质的计算单位,以取得一定的学分和平均学分绩点作为毕业和获得学位的标准,人才培养规格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
第二条为深化我校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发挥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加强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和《____省普通高等学校学分制收费管理试行办法》,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章学习年限第三条我校本科专业的学制,除建筑学专业为五年外,其余均为四年。
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实行弹性学习年限制。
四年制本科在校学习年限为____年,五年制本科在校学习年限为____年。
第四条学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学完人才培养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修满毕业要求的总学分,准予毕业;对符合《____学位条例》和《____工程学院授予学士学位实施细则》的学生,授予学士学位。
第五条学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因患病、出国、创业等原因可申请休学____年,休学期限以学年为单位计算,学生最多可申请休学____次,累计时间最多____年。
学生休学须本人提出申请,经家长签字确认,学院院长审核,报教务处批准。
第三章课程、学分与成绩考核第六条人才培养计划内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
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对各类课程和实践环节均有最低学分要求规定。
必修课指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包括____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程。
选修课指为加深专业基础、拓宽专业知识面以及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课程。
分为限制性选修课(简称限选课)和任意选修课(简称任选课)两种。
限选课指与专业密切相关的知识、技能以及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课程;任选课指为扩大学生知识面的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学习能力以及就业方向选修的课程。
第八条学分计算学分计算以该门课程在人才培养计划中安排的学时数为主要依据。
学分制实施细则范本
学分制实施细则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基本原则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推进教学改革和质量提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细则适用于学分制下高等教育学制的实施。
第二章学分的定义和分类第三条学分的定义学分是衡量学生学业实践活动量的单位。
学分是指定数量的学习任务完成所需的工作量和时间。
第四条学分的分类学分分为必修学分和选修学分。
1. 必修学分是学生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所对应的学分,是获取学位的必备条件。
2. 选修学分是学生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和兴趣选择的学习任务所对应的学分,不是获取学位的必备条件。
第三章学分的获取与认定第五条学分的获取方式学分的获取通过课程学习、实践环节及学术研究等方式完成。
第六条学分的认定标准学分的认定应符合下列标准:1. 学生完成指定的学习任务,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
2. 学生经过合理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工作量,完成学习任务。
3. 学生的学习成果能够得到专业教师认可。
第七条外语学分的认定外语学分的认定应符合下列标准:1. 学生通过外语水平测试,达到规定的能力要求。
2. 学生完成外语学习课程,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
第四章学分互认与转换第八条学分互认学分互认是指不同高等教育机构之间对学分的认可和接纳。
第九条学分转换学分转换是指将某个高等教育机构的学分转化为另一个高等教育机构学分的过程。
第五章学分管理与监控第十条学分管理的主体学分管理的主体包括学校、教师和学生。
第十一条学分管理的内容学分管理的内容包括学生学分的统计、记录、查询和考核。
第十二条学分监控学分监控是指对学生学分获取情况进行实时跟踪和管理。
第六章学分制度评估与改进第十三条学分制度的评估学分制度的评估是指对学分制度的有效性和适用性进行定期评估。
第十四条学分制度的改进学分制度的改进是指根据评估结果,对学分制度进行相应的改进和优化。
第七章附则第十五条本细则的解释权归教育主管部门和相关高等教育机构共同承担。
学分实施细则
学分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学分实施细则是指在高等教育领域中,为了规范学分的获取和管理,制定的一系列具体规定和要求。
学分是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单位,通过学分的获取和积累,学生可以达到毕业和获得学位的要求。
二、学分获取要求1. 课程学分要求:学生需要完成一定数量的学分才能毕业。
例如,本科生需要完成总学分达到120学分,研究生需要完成总学分达到30学分。
2. 必修课学分要求:学生需要完成一定数量的必修课学分才能毕业。
例如,本科生需要完成必修课学分达到80学分,研究生需要完成必修课学分达到20学分。
3. 选修课学分要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需求选择一定数量的选修课学分。
例如,本科生需要完成选修课学分达到40学分,研究生需要完成选修课学分达到10学分。
三、学分管理要求1. 学分计算方法:学分是根据课程的学时和学习成果来计算的。
一般来说,每个学时对应1学分。
学生需要通过考试或者其他评估方式来获得学分。
2. 学分积累要求:学生需要在规定的学期内完成一定数量的学分,否则可能会影响毕业和学位的获得。
例如,本科生每学期需要完成至少15学分,研究生每学期需要完成至少6学分。
3. 学分转换要求:学生可以通过课程的学分转换来满足学分要求。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或者实习来获得学分,并将其转换为相应的课程学分。
四、学分管理流程1. 选课阶段: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要求和兴趣选择相应的课程,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选课。
2. 学习阶段:学生按照教学计划和课程要求参加课堂学习,并完成作业、实验和考试等评估活动。
3. 学分认定阶段:学生在每学期结束后,学校将根据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学分认定。
学生可以通过学分认定系统查询自己的学分情况。
4. 学分补充阶段:如果学生在某个学期没有完成规定的学分要求,可以通过暑期学校、选修课程等方式来补充学分。
5. 毕业审核阶段:学生在即将毕业时,需要提交毕业申请并进行学分审核。
学校将根据学生的学分情况来确定是否符合毕业要求。
学分实施细则
学分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学分制度是现代高等教育中的一种重要评价体系,旨在客观衡量学生在学业上的成绩和能力。
学分实施细则是为了规范学分制度的具体操作而制定的文件,旨在明确学分的获取和使用规则,确保学分制度的公平性和科学性。
二、学分获取规则1. 课程学分:根据课程的学时和难度确定学分,一般每学时对应1个学分。
2. 实践学分:实践活动包括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根据实践活动的内容和时长确定学分。
3. 科研学分:参与科研项目、发表论文等科研活动可以获得学分,根据项目难度和成果质量确定学分。
4. 创新学分:参与创新创业项目、获得专利等创新活动可以获得学分,根据项目难度和成果质量确定学分。
5. 其他学分:根据学校制定的规定,还可以获得其他类型的学分,如学术竞赛获奖、社会工作等。
三、学分使用规则1. 学分累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课程考核、实践活动、科研创新等获得的学分将累计到个人学分账户中。
2. 学分分配: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学习计划和兴趣选择使用学分,将学分分配到不同的课程或活动中。
3. 学分转换:学生可以根据学校规定,将获得的学分转换为绩点或学位要求中的必修学分。
4. 学分认定:学生需要按照学校规定的流程,将获得的学分进行认定,由相关部门审核并确认学分的有效性。
5. 学分认证:学生在毕业前需要通过学分认证,确保所获得的学分符合学位要求,方可毕业。
四、学分管理机制1. 学分管理部门:学校设立学分管理部门,负责学分制度的规划、实施和监督。
2. 学分指导老师:每位学生配备一名学分指导老师,负责指导学生学分的获取和使用,帮助学生规划学习路线。
3. 学分档案:学校建立学生学分档案,记录学生的学分获取情况和使用情况,以便于管理和查询。
4. 学分评估:学校定期对学分制度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五、学分制度的意义1.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分制度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实践、科研和创新活动,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学分实施细则
学分实施细则标题:学分实施细则引言概述:学分实施细则是指学校或者教育机构为了规范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评估和认证工作而制定的具体规定。
学分实施细则的制定可以匡助学生明确学业目标、合理安排学习计划,同时也有利于学校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
本文将从学分计算、学分获取、学分转换、学分认定和学分管理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学分实施细则的内容。
一、学分计算1.1 学分计算的基本原则学分计算应遵循学分的定义和计算规则,即按照学习工作量和学习成果来确定学分的数量。
1.2 学分计算的具体方法学分计算普通采用学时或者学期为单位,根据教学计划中的课程安排和学习任务来确定每门课程的学分。
1.3 学分计算的调整和修正学分计算中可能会浮现误差或者特殊情况,学校需要建立学分调整和修正机制,确保学生的学分计算准确无误。
二、学分获取2.1 学分获取的途径学生可以通过课程学习、实习实践、科研项目等多种途径获取学分,不同途径对应不同学分获取规则。
2.2 学分获取的条件学生需要按照学校规定的学分获取条件完成相应学习任务和考核要求,才干获得相应学分。
2.3 学分获取的监督和评估学校应建立学分获取的监督和评估机制,确保学生通过合法途径获取学分,防止做弊和舞弊行为。
三、学分转换3.1 学分转换的原则学分转换应遵循国家教育部门相关规定和学校制定的学分转换政策,确保学分的转换合法有效。
3.2 学分转换的方式学分转换可以采用学分互认、学分折算等方式,根据学生的学习经历和学分需求进行相应转换。
3.3 学分转换的流程学分转换需要学生和学校教务部门共同努力,按照规定的流程和程序完成学分转换的申请和审批工作。
四、学分认定4.1 学分认定的标准学分认定应基于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业表现,按照学校规定的学分认定标准进行评价和认定。
4.2 学分认定的程序学分认定包括学生自评、教师评价、考试成绩等环节,学校需要建立完善的学分认定程序,确保评价公正客观。
4.3 学分认定的结果学分认定结果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发展和毕业资格,学校需要及时通知学生学分认定结果,确保学生对学分认定结果有清晰的认识。
学分实施细则
学分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学分实施细则是为了规范学分管理,确保学分的准确计算和有效实施而制定的一套规定。
本细则适合于所有学分制度下的教育机构,旨在提高学分管理的透明度和公正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学分计算规则1. 学分计算的基本单位为学时,一学时等于一周的课时数。
2. 课程学分的计算按照教学周数和课程难度进行评估,难度越高的课程,所对应的学分越多。
3. 实践类课程的学分计算需考虑实践时间和实践成果的质量,实践时间越长、成果质量越高的课程,所对应的学分越多。
三、学分分类与要求1. 必修学分:指学生在学业过程中必须完成的课程,包括专业核心课程和通识教育课程。
必修学分的完成是学生毕业的基本要求。
- 专业核心课程必修学分要求:根据不同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确定相应的学分要求。
- 通识教育课程必修学分要求:学生需修读一定数量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艺术类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2. 选修学分:指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发展需要选择修读的课程,选修学分的完成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 选修学分要求:学生需在规定的学年内修读一定数量的选修课程,以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
四、学分认定与转换1. 学分认定:学分认定是指教育机构对学生所修课程的学分进行确认和记录。
学生需按照教学计划要求修读课程,并通过相应的考核方可获得学分。
2. 学分转换:学分转换是指将学生在其他教育机构所获得的学分转换为本教育机构的学分。
学生需提供相关的成绩单和课程介绍,由教育机构进行评估并确定转换的学分。
五、学分管理与监督1. 学分管理机构:教育机构应设立学分管理机构,负责学分的统计、认定和转换工作。
学分管理机构应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确保学分管理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2. 学分监督机构:教育机构应设立学分监督机构,负责对学分的管理和实施进行监督。
学分监督机构应定期进行学分审核和抽查,确保学分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六、学分实施细则的修订与调整学分实施细则的修订与调整应根据教育机构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进行,需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和公示。
学分实施细则
学分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学分实施细则是为了规范学分制度的实施,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得公平、公正的学分评估和认可。
学分实施细则的制定旨在明确学分获取的标准和程序,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学分管理指南,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学业成就。
二、学分获取标准1. 课程学分:每门课程的学分由课程设置单位根据课程的学时、难度、实践性等因素确定。
普通的标准是每学时对应1个学分,但根据具体情况也可以调整。
2. 实践学分:学生参预实践活动可获得实践学分。
实践学分的获取标准根据实践活动的类型和难度而定,例如社会实践、科研实践、创新实践等。
3. 学术成果学分:学生在科研、论文、竞赛等方面取得的学术成果可以获得学术成果学分。
学术成果学分的获取标准根据成果的质量和难度而定。
三、学分获取程序1. 课程学分获取程序:a. 学生在选课时,根据学校规定的课程学分要求选择课程。
b. 学生参加课程的学习和考核,根据学校制定的课程评估方式进行评分。
c. 学生根据课程评估结果,获得相应的学分。
2. 实践学分获取程序:a. 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专业要求选择参预实践活动。
b.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极参预,完成实践任务。
c. 学生提交实践报告或者其他相关材料,由指导教师或者评审委员会进行评估。
d. 学生根据实践评估结果,获得相应的实践学分。
3. 学术成果学分获取程序:a. 学生在科研、论文、竞赛等方面积极参预并取得成果。
b. 学生提交相关材料,如论文、竞赛证书等。
c. 学校的学术委员会或者评审委员会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估。
d. 学生根据学术成果评估结果,获得相应的学术成果学分。
四、学分管理与认证1. 学分管理:学校设立学分管理部门,负责学分的统计、管理和认证工作。
学生可以通过学分管理系统查询自己的学分情况。
2. 学分认证:学生在完成学业后,学校对其所获得的学分进行认证。
认证的标准是学生是否满足学分要求,并通过学校的学位评定委员会进行最终审核。
五、学分互认与转换1. 学分互认:学生在跨学科、跨院系、跨校等情况下,可以申请学分互认。
学分制实施细则
学分制实施细则引言概述:学分制是一种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量化和评价的教育管理制度,旨在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学分制实施细则是指具体规定学分制度的相关规定和要求,以确保学分制的有效实施。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学分制实施细则。
一、学分计算1.1 学分定义:明确学分的定义,一般指学生完成一门课程所需的学习时间和学术成果。
1.2 学分计算方法:介绍学分计算的具体方法,一般采用学时和学习成果两个方面进行计算。
1.3 学分转换规则:规定不同类型的学习成果如何转换为学分,如课程学习、实习实践、科研成果等。
二、学分要求2.1 学分总量要求:规定学生在学习期间需要完成的学分总量,以确保学生全面发展。
2.2 学分分类要求:将学分按照不同的课程性质进行分类,如专业课、通识教育课、选修课等,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2.3 学分修读要求:规定学生在每个学期需要修读的学分数量和比例,以保证学生学业的平衡发展。
三、学分认定3.1 学分认定标准:明确学分认定的具体标准和要求,如考试成绩、课程作业、实践报告等。
3.2 学分认定程序:介绍学分认定的具体流程和步骤,包括教师评定、学生申请、学院审核等。
3.3 学分认定结果公示:规定学分认定结果的公示方式和时间,以保证公平公正。
四、学分管理4.1 学分积累管理:建立学生学分积累的档案,记录学生每学期的学分情况,以便于学生和学校进行学业规划和管理。
4.2 学分转换管理:制定学分转换的具体规定,包括学分转换的条件和程序,以便学生进行跨专业或跨学校的学习。
4.3 学分互认管理:规定学分互认的具体要求和程序,以便学生在不同学校之间进行学分的转换和认定。
五、学分监控与评估5.1 学分监控机制:建立学分监控的机制和流程,及时发现学生学分情况的异常和问题,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和辅导。
5.2 学分评估体系:建立学分评估的体系和标准,对学生学分的积累和使用进行评估,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效果。
5.3 学分制度改进:根据学分监控和评估的结果,及时对学分制度进行改进和完善,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
学分制实施细则
学分制实施细则引言概述:学分制是一种通过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量化和评估的教育管理制度,它在高等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学分制实施细则是指为了规范学分制的具体操作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要求。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学分制实施细则的内容。
正文内容:1. 学分计算与积累1.1 学分计算方法:学分的计算通常基于学习时间和学习成果。
学习时间可以根据课程的学时来计算,学习成果可以通过考试、论文、项目等方式进行评估。
1.2 学分积累规定:学分积累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数量的学分,以便获得学位。
通常规定了每学期或者每年应获得的最低学分要求,以及学位所需的总学分要求。
2. 课程设置与学分分配2.1 课程设置原则:学分制实施细则要求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需求,合理设置课程。
课程设置应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课等,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2.2 学分分配原则:学分制实施细则要求根据课程的学时、难度和重要性等因素,合理分配学分。
必修课通常分配较高的学分,选修课和实践课分配较低的学分。
3. 学分转换与认定3.1 学分转换规定:学分制实施细则要求在学生转学、跨专业、留学等情况下,对已获得的学分进行转换。
转换规定通常根据学校间的学分转换协议或者学分转换标准来执行。
3.2 学分认定程序:学分制实施细则要求学校建立学分认定程序,确保学生所获得的学分得到合理认定。
学分认定程序通常包括学生提交学习成果的材料,由教师或者教务部门进行审核和认定。
4. 学分修读与进度管理4.1 学分修读规定:学分制实施细则要求学生按照规定的学分修读计划进行学习。
学分修读规定通常包括每学期应修读的学分数量、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要求等。
4.2 进度管理措施:学分制实施细则要求学校建立进度管理措施,确保学生按时完成学分修读计划。
进度管理措施通常包括学生学分修读进度的监控、预警和辅导等。
5. 学分制改革与评估5.1 学分制改革目标:学分制实施细则要求学校制定学分制改革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效果。
学分制实施细则范文(3篇)
学分制实施细则范文第一条:为了推动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能力培养,制定本细则,明确学分制的具体实施办法。
第二条: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为核心的教学管理体系,通过学分评价学生的学业完成情况,根据学分的积累和学业指标,确定学生的毕业要求。
第三条:学分制实行学分计算、学分认定、学分转移和学分累积四个环节。
第四条:学分计算是根据课程的学时和难度进行量化,确定每门课程的学分值。
学分认定是通过考试、论文或其他考核方式评价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成果,确定学生所得学分。
学分转移是指学生在不同学校之间或不同专业之间转学时,能够将已获得的学分在新的学校或专业中予以承认。
学分累积是学生通过学习一定数量学分,达到毕业要求。
第五条:学分计算应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结合实际情况,考虑课程的难度和学时,确定课程的学分。
学分认定应根据教师的评价和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学生所得学分。
学分转移应由学生提供相关学习材料和学分认定证明,学校根据情况予以审核和转移。
学分累积应以学生在学期内完成的学分为基础,考虑课程的学分值,对学生的学分进行累积。
第六条:学分制的具体实施办法由学校根据教育部制定的相关政策和指导意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
第七条:学校应加强对学分制实施的宣传和培训,提高教师和学生对学分制的认识和理解。
第八条:学校应建立健全学分制的管理机制,建立学分课程库和学分认定库,规范学生的学分管理和毕业要求。
第九条:学校应加强学分制的监督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学分制的实施办法,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十条: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学校应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学分制的全面实施,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学分制实施细则范文(2)学分制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贯彻落实学分制教育政策,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规范学分的获取与认定,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所有实施学分制教育的学校。
第三条学分制是指学生在学校进行学习和实践活动时,根据一定的制度和标准,根据学习成果和学业完成情况,获得相应学分,累计达到规定要求方可毕业。
学分实施细则
学分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学分制度是高等教育中的一种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方式,其核心是通过积累学分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业水平。
学分实施细则是制定和执行学分制度的具体规定,旨在确保学分的合理分配和有效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学习。
二、学分计算方法1. 学分计算基本原则学分计算基于学生在各门课程中所取得的学习成果,主要包括课程考核成绩、实践实习经历、科研项目等。
学分计算应遵循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原则。
2. 课程学分计算每门课程的学分数应根据该课程的学时安排、教学内容和学习难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确定。
通常,一门课程的学分数在1-6之间,以0.5为单位递增。
3. 实践实习学分计算实践实习是学生在校外进行的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其学分计算应根据实践活动的时长、任务难度和实践成果等因素进行评估。
一般情况下,每周实践活动时间达到8小时以上的可以获得1个学分。
4. 科研项目学分计算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学分计算应根据项目的难度、研究成果和学生的贡献等因素进行评估。
一般情况下,学生参与的科研项目可以获得1-3个学分。
三、学分要求和分布1. 学分要求学分要求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业时必须达到的学分总数。
学分要求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学科特点等因素确定。
一般来说,本科学生的学分要求在120-150个学分之间。
2. 学分分布学分分布是指学分在各个学科领域和课程类型之间的分配比例。
学分分布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学科特点和社会需求等因素确定,以保证学生获得全面的知识和能力培养。
一般来说,学分分布包括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和实践实习等。
四、学分认定和管理1. 学分认定学分认定是指对学生所获得的学分进行审核和确认。
学分认定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业表现进行评估,确保学分的准确和公正。
2. 学分管理学分管理是指对学生学分的统计、记录和管理工作。
学分管理应建立完善的学分档案系统,确保学分数据的安全和可靠。
同时,学分管理部门应及时提供学分查询和认定服务,方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分情况。
学分制实施细则
学分制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为单位来评价学生学业完成情况的教育管理制度。
为了更好地推动学分制的实施,制定学分制实施细则是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学分制实施细则的相关内容。
二、学分制概述1. 学分的定义:学分是衡量学生完成学业任务的基本单位,通常以学时为基础计算。
2. 学分的分类:学分分为必修学分和选修学分。
必修学分是指学生必须完成的课程,选修学分是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的课程。
3. 学分的获取:学生通过参加课程学习、完成作业、通过考试等方式来获取学分。
三、学分制实施细则1. 学分计算规则a. 必修学分计算:必修课程的学分按照课程学时和课程难度来确定,学时越多、难度越大的课程,所占学分越高。
b. 选修学分计算:选修课程的学分由学生自主选择,根据课程学时来确定。
c. 实践学分计算:实践活动的学分由学生参与的实践项目和实践时间来决定。
2. 学分积累要求a. 必修学分积累:学生在规定的学期内必须完成规定的必修课程,并获得相应的学分。
b. 选修学分积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选修课程,但必须达到规定的选修学分要求。
c. 实践学分积累:学生需要参与一定数量的实践活动,并获得相应的实践学分。
3. 学分认定与转换a. 课程学分认定:学校根据课程设置和教学质量评估,对每门课程的学分进行认定。
b. 学分转换:学生在转学、转专业或跨学科选修课程时,学分可以进行转换。
4. 学分管理与监督a. 学分管理:学校设立学分管理部门或学分委员会,负责学分制的管理和监督。
b. 学分审核:学生申请毕业或获得学位时,需要经过学分审核,确保学分达到要求。
5. 学分制评价与改进a. 评价指标:学校可以根据学分制的实施情况,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分积累情况。
b. 改进措施:学校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学分制的实施细则,以提高学分制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动力。
四、学分制的优势1. 个性化学习:学分制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自主选择课程,实现个性化学习。
学分制实施细则(三篇)
学分制实施细则(____版)____学院学分制学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____学院教〔____〕____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____学位条例》、《____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经____学位委员会批准的我校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实行学分制的全日制本科专业。
第二章学位评定委员会第三条学校成立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由校长担任。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履行以下职责:制(修)订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审定通过学士学位获得者____;做出撤销授予学位____决定;研究处理授予学位的争议问题和其它事项。
第四条二级教学院(系)成立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任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兼任。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履行以下职责:逐个审核本院(系)本科毕业生的成绩和毕业鉴定等材料;据实统计填报学位申请人基本情况;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提交本院(系)拟授予学士学位和不授予学士学位者____,并附相关证明材料。
第五条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下设办公室(____在教务处),教务处处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办公室履行以下职责:处理学位评定工作的日常事务;汇总、复核、____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上报的学位材料;整理学位材料,统计相关数据,提交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根据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学士学位获得者____,____发放学士学位证书;开展学位工作研究,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工作。
第三章学士学位的授予第六条凡具备下列条件,可授予学士学位:(一)____,____制度,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二)在修业年限内,完成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学分要求,经审核准予毕业,其课程学习和毕业设计(论文)(或其他实践教学环节)的成绩表明确已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任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三)身心健康。
第七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授予学士学位:(一)修业期满时,未获得毕业证书者;(二)受过留校察看处分者;(三)平均学分绩点低于1.8者;(四)大学英语和计算机应用基础水平未达到学校规定要求者(见第五章)。
学分实施细则
学分实施细则引言概述:学分实施细则是指在教育体系中对于学分的具体规定和实施方式。
学分实施细则的制定对于学生的学习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阐述学分实施细则的五个部份,包括学分定义、学分获取方式、学分分配规则、学分转换规则以及学分管理制度。
一、学分定义:1.1 学分的概念:学分是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单位。
它代表了学生在特定学科或者课程中所取得的学习成果和能力。
1.2 学分的计算方式:学分通常是按照学时来计算的,普通情况下,每学时对应一个学分。
不同的学科和课程可能有不同的学时要求和学分分配。
1.3 学分的分类:学分可以根据学科、课程性质和学习层次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包括必修学分、选修学分、实践学分等。
二、学分获取方式:2.1 课堂学习:学生通过参加正式的课堂学习活动来获取学分。
这包括听讲、参预讨论、完成作业和考试等。
2.2 实践实习: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实践实习活动来获取学分。
这可以是在实验室、工作场所或者社会实践中进行的实际操作和实践。
2.3 自主学习: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来获取学分。
这包括独立阅读、科研项目、学术研究和参预学术竞赛等。
三、学分分配规则:3.1 必修学分分配:必修学分是指学生在学业计划中必须完成的学分。
学校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和学科的重要性,制定相应的必修学分分配规则。
3.2 选修学分分配:选修学分是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在学业计划中选择的学分。
学校提供一定的选修学分范围和课程选择,供学生自主决定。
3.3 实践学分分配:实践学分是指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所获取的学分。
学校根据实践活动的性质和学生的参预情况,制定相应的实践学分分配规则。
四、学分转换规则:4.1 学分转换原则:学分转换是指将一个学科或者课程的学分转换成另一个学科或者课程的学分。
学校根据学科之间的相关性和学习难度,制定相应的学分转换规则。
4.2 学分转换方式:学分转换可以通过考试、评估或者认证等方式进行。
学校会根据转换方式的不同,制定相应的学分转换规则和标准。
学分制实施细则
学分制实施细则引言概述: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为单位来评价学生学业成绩、学习进度和学习负担的教育管理制度。
学分制实施细则是指明学分制具体实施过程中的规定和要求的文件,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管理者都有指导和规范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学分制实施细则的内容。
一、学分获取规定:1.1 学分获取方式:学生可以通过课程学习、实习、科研、社会实践等方式获取学分。
1.2 学分计算方法:学分的计算一般以学时为单位,根据不同学科的难易程度和学分要求进行权重分配。
1.3 学分获取标准:学生需达到一定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要求才能获取相应的学分,如及格线、出勤率等。
二、学分使用规定:2.1 学分累积和转移:学生所获取的学分可以累积并在不同学期、不同学年之间转移,方便学生进行学业规划和灵活学习。
2.2 学分认定和确认:学校需要对学生所获取的学分进行认定和确认,确保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有效记录和体现。
2.3 学分使用限制:学生在使用学分时需按照学校规定的课程设置和学业要求进行选择和使用,不能随意挥霍学分。
三、学分管理规定:3.1 学分管理机构:学校需要设立专门的学分管理机构或委员会负责学分的统一管理和监督。
3.2 学分管理流程:学分的获取、使用和管理需按照规定的流程和程序进行,确保学分制的公平和透明。
3.3 学分管理责任: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都有学分管理的责任和义务,需共同维护学分制度的正常运行。
四、学分评价规定:4.1 学分评价标准:学校需要制定明确的学分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学习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4.2 学分评价方式:学分的评价方式可以包括考试、论文、实验报告、作业等多种形式,以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
4.3 学分评价结果:学生所获取的学分评价结果将直接影响其学业成绩和学位授予,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学分制度调整规定:5.1 学分制度变更:学校需要根据教育教学改革和学科发展的需要对学分制度进行调整和改进。
5.2 学分制度公告:学校需要及时向师生公布学分制度的调整内容和原因,确保师生对学分制度的了解和接受。
2024年学分制实施细则(三篇)
2024年学分制实施细则一、绪论学分制是以学分为核心,以学分为单位度量和积累学习成果的教育制度。
学分制旨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适应现代化人才培养的需求。
为了进一步完善学分制,推动高等教育改革,特制定本细则,规范学分制的实施。
二、学分计划1. 学分计划是指学生在一个学年内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成果。
学分计划应明确规定学分总数、各学科、课程类别、选修课程、实践环节等要求。
2. 学分计划的制定应充分考虑学科要求、学生个体差异和学习能力,确保学生具备相应的学科素养和实践能力。
3. 学分计划的设计应科学合理,合理安排各类课程和实践环节的学分比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学分获取与认定1. 学分的获取应以学生实际完成的学习任务为基础,学生需通过考试、作业、报告、实验、实习等形式去完成。
2. 学分的认定管理员工需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评价标准进行,确保公平、公正地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
3. 学生在完成一门课程的学习任务后,根据教学大纲和评价标准,学分管理员工对其学习成绩进行评定,学生达到及格标准即可获得相应学分。
4. 学生也可以通过课外学术活动、志愿服务、科研实践等方式获取学分,需经过学校相关部门认定和评价。
四、学分转换与转移1. 学分转换是指将某门课程的学分在不同学校或教育机构之间互相转移的过程。
学分转换应遵循相应的政策和程序,确保学分的科学合理转移。
2. 学生在不同学校之间转学时,可以申请将已获取的学分转移。
原学校应提供相关成绩和学分认定材料,并按照要求出具学生的学分证明。
3. 学生转学时,目标学校应核实申请学生已获取学分的真实性,并按照转学协议或协商确定的规定接纳学分。
4. 学分转移应注重课程内容的对接,确保学生转学后可以顺利进行学习,避免重复学习和浪费学时。
五、学分积累与累积1. 学分积累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各门课程的学分逐步积聚的过程,学分积累是学生学业发展的基础。
学分制实施细则
学分制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为单位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管理的教育制度。
它通过将课程划分为若干学分,学生根据学习的难度和工作量获得相应的学分,从而实现学生学业发展的量化和个性化管理。
本文旨在制定学分制实施细则,明确学分的获取和管理规定,确保学分制的顺利实施。
二、学分获取规定1. 课程学分规定1.1 每门课程都应有固定的学分,学分应与课程的学习难度和工作量相匹配。
1.2 课程学分应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时间等因素进行合理划分。
1.3 学分应采用整数形式表示,不得设立半学分或者其他非整数学分。
2. 学分获取方式2.1 课程学分获取学生通过参加课程的学习活动,完成课程的考核和评价,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方可获得相应的学分。
2.2 实践学分获取学生通过参预实践活动,如实习、社会实践、科研等,完成相应任务并通过评价,方可获得实践学分。
2.3 学术活动学分获取学生通过参预学术活动,如学术论文发表、学术竞赛获奖等,完成相应任务并通过评价,方可获得学术活动学分。
三、学分管理规定1. 学分记录与统计1.1 学校应建立学生学分档案,记录学生的学分获取情况。
1.2 学生每学期结束后,学校应向学生提供学分记录单,明确学生获得的学分和学分来源。
1.3 学校应定期对学生学分进行统计和分析,及时发现学分管理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2. 学分转换与认定2.1 学分转换学生在不同学校或者不同专业之间转学时,学校应按照像关规定对学生已获得的学分进行转换,确保学生的学分得到合理认定。
2.2 学分认定学生在完成学业或者申请学位时,学校应对学生的学分情况进行认定,确保学生达到毕业或者获得学位的学分要求。
3. 学分管理责任3.1 学校应设立学分管理部门或者委员会,负责学分制的实施和管理工作。
3.2 学校应明确学分管理的责任人和工作职责,并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确保学分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3 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学分管理培训,提高教师对学分制的认识和理解,确保教师正确评价学生学习成果,准确赋予学生学分。
学分制实施细则
学分制实施细则引言概述: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为单位进行学业评价和管理的教育制度,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灵活和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选课方式。
学分制实施细则是指具体规定学分制实施过程中的各项细节和要求的文件,它对学生和教师在学分制下的学习、教学和评价等方面提供了指导和规范。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介绍学分制实施细则的内容。
一、学分获取方式1.1 课程学分获取:学生可以通过选修课程来获取学分,每门课程都有相应的学分,学生修完课程并通过考核后,即可获得相应的学分。
1.2 实践活动学分获取:学分制实施细则还规定了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实践活动来获取学分,比如实习、社会实践、学术科研等。
这些实践活动需要在指导老师的监督下完成,并经过评价和考核,学生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
1.3 学习成果学分获取:学分制实施细则还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研究来获取学分,学生可以通过完成学术论文、发表科研成果、参与学术竞赛等方式来获得学分。
二、学分要求和分配2.1 学分要求:学分制实施细则规定了学生需要获得一定数量的学分才能毕业。
一般来说,学士学位需要获得一定的学分,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需要获得更多的学分。
学分要求可以根据不同专业和学位的要求进行调整。
2.2 学分分配:学分制实施细则规定了学分的分配方式。
一门课程的学分通常由课程的学时和难度决定,学时越长、难度越高的课程获得的学分也越多。
实践活动和学习成果的学分分配通常由指导老师和学校相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和决定。
三、学分转换和认定3.1 学分转换:学分制实施细则规定了学分的转换规则。
对于已经修读过的课程和参加过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申请将其学分转换为当前学校的学分。
学分转换需要学生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并经过学校相关部门的审核和认定。
3.2 学分认定:学分制实施细则规定了学分的认定标准。
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并通过考核和评价才能获得学分。
学分认定由教师和学校相关部门进行,他们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来评估学分的获得情况。
学分制实施细则范本(四篇)
学分制实施细则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学分制实施的各项工作,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学分制是一种基于学生所学课程的学分数量和质量来评价学生学业水平的教育评价制度。
本细则适用于所有学分制的实施高等教育机构。
第三条学分制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高素质人才,使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需求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第四条学分制的原则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和需求的培养,兼顾学科知识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实现全面发展。
第二章:学分制的管理与实施第五条学分制的管理与实施主要由教务处负责,成立学分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分制的规划、组织、指导和监督工作。
第六条学分制的核心是学分,学分是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基本单位。
学分制按照学生所学课程的难度、学时和学习负荷等因素来确定学分。
第七条学分制的学习过程包括选课阶段、学习阶段、考核阶段和评价阶段。
选课阶段学生按照个人兴趣和需求选择课程,学习阶段学生按照教学计划学习课程,考核阶段学生按照学分要求完成课程学习并参加考试,评价阶段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成果给予评价。
第三章:学分制的课程管理第八条学分制的课程设置根据学科门类和专业设置相应的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和实践课程。
第九条学分制的课程设置应兼顾学科前沿、社会需求和学生兴趣,结合学科交叉和实践能力培养。
第十条学分制的课程安排应合理利用课程资源,保证学生学习的连贯性和选课的灵活性。
第四章:学分制的考核评价第十一条学分制的考核评价采用定期考试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定期考试主要评价学生对课程知识和理论的掌握,综合评价主要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第十二条学分制的综合评价包括学术成果展示、课程设计、实践报告和评价问卷等形式。
第十三条学分制的评价结果由教师按照学分要求给出,并形成学生学业档案,供学生和学校参考。
第五章:学分制的质量保障第十四条学分制的质量保障主要包括课程质量保证、教师培训和学生支持服务等方面。
学分实施细则
学分实施细则引言概述:学分实施细则是高校教育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规定了学分的获取、计算和使用等方面的具体规定。
学分实施细则的制定对于高校教育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学分获取、学分计算、学分使用、学分管理和学分评价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学分实施细则的相关内容。
一、学分获取:1.1 课程学分获取:学生通过参加各门课程的学习,根据学习成果获得相应的学分。
不同课程的学分设置根据其学习难度和学时安排而定。
1.2 实践学分获取:学生通过参加实践教学活动,如实习、社会实践等,积累实践经验并获得相应的学分。
实践学分的获取需要学生提交实践报告或实践成果,经相关指导教师审核后方可获得。
1.3 科研学分获取:学生通过参与科研项目、科研竞赛等活动,进行科学研究并获得相应的学分。
科研学分的获取需要学生提交科研报告或科研成果,经相关指导教师审核后方可获得。
二、学分计算:2.1 学分计算方法:学分计算采用加权平均法,即根据每门课程的学分和成绩进行计算,得出加权平均学分。
不同类型的学分(如课程学分、实践学分、科研学分)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加权计算。
2.2 重修学分计算:学生如未通过某门课程,可以选择重修该门课程,重修成绩将覆盖原成绩。
重修学分计算时,只计算重修后的成绩所对应的学分。
2.3 转换学分计算:学生在其他高校或国外高校获得的学分,可以通过学分转换的方式计入本校学分。
转换学分计算时,需要学生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并经过学校认可。
三、学分使用:3.1 学分认定:学生在完成一定学分要求后,可以申请学分认定。
学分认定需要学生提交相关申请材料,并经过学校相关部门审核后方可认定。
3.2 学分抵免:学生在完成一定学分要求后,可以申请学分抵免。
学分抵免是指学生的某些学分可以被免除,不再需要重新学习。
学分抵免需要学生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并经过学校相关部门审核后方可抵免。
3.3 学分转换:学生可以将某些学分转换为其他类型的学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级6班“打造优秀班风学风”学分实施细则
【一流班级从敬畏并自觉遵守纪律开始】
1.每天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到班自觉交作业、学习,服从管理;所有同学早晨7:
20前到班、下午13:50前到班。
迟到一分钟,扣2分。
在家因生病需请假必须由家长在7:30致电班主任请假。
无故旷课一节,学分归0;在校内因生病请假,需有校医证明。
2.上学带齐学习用品,禁止携带与学习无关用品入校。
原则上禁止携带电子产品入校,携带了手机入
校的同学只允许在班主任批准下与家长联系时使用,违者暂代保管、学分归0、家校共同批评教育。
3.每天早晨检查各项仪容仪表,未穿完整校服扣2分;不允许改短校服裤,不允许穿小脚裤、拖鞋、
凉鞋(除暴雨天)、佩戴首饰;男生留长发、女生不扎头发扣2分;男生剃光头或留怪发,需整改到合格再返校,学分归0。
4.当日需交作业未在规定时间交,但下午放学前已补交,不扣分;否则学分归0、家校共同批评教育。
5.升旗、奏国歌时要面向国旗肃立行注目礼。
升旗仪式、集会讲小话聊天、不守秩序,扣5分。
6.课间跑操集队要快、静、齐;结束时有序退场。
跑操时要做到精神饱满、队列整齐、姿势正确、动
作到位。
跑操迟到一分钟,扣2分;无故缺勤,扣20分;跑操被表扬,每人加5分。
7.课前要准备好学习用品,并整齐地放在桌上。
早中晚检查课桌面、课桌内、桌椅下时,不整洁,扣
2分;每日放学评选最整洁、干净三名同学,各加2分;课前值日生要擦净黑板,科代表要协助教师准备好上课的教具。
值日生认真负责、完成任务,加5分,否则第二天重新值日;预备铃响后,立即有秩序地进入教室坐好,安静地等待老师上课。
8.迟到要向老师报告,经允许后进入教室,并轻步入座听课。
上课打哈欠、吃零食、上甲课做乙事,
扣5分;上课睡觉扣10分;屡教不改、态度散漫者,学分归0、家校共同批评教育。
9.课上坐姿端正、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认真笔记、勇于提问。
回答问题时,站姿端正、声音洪亮。
回答问题后经教师允许方可就坐。
如遇与教师有不同看法时,课后可与老师诚恳地交换意见。
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到黑板做题),回答正确(做题正确)加5分。
10.课堂上要服从教师的教导和管理,不得对教师无理顶撞,不得扰乱课堂纪律。
未经老师允许不得走
出教室。
未经允许上厕所、在室外游荡,扣10分;违反课堂纪律被任课教师批评,第一次提醒扣1分,第二次警告扣5分、第三次严肃批评扣10分;无理顶撞教师,学分归0、家校共同批评教育。
11.下课后将用后的书本收集放回书包并找出下节课所需的用品,按要求摆放;放学离开座位时自觉将
椅子移入课桌底下;负责卫生的同学要整理教室,把黑板擦干净、清理好讲台、摆好物品。
下课期间,学生可在室内休息、走廊远望、放松心情,科代表协助老师送还教具及收缴、发放作业本。
课间活动要文明,提倡积极的休息和活动,不靠在走廊的护栏墙上,严禁追逐打闹、大声喧哗、聚众起哄。
开玩笑注意分寸,同学间要互相谦让。
大声喧哗、起哄,扣5分;讲粗话、室内外追逐打闹,扣10分,讲脏话、打架,学分归0。
打架交学校给予“记过”处分。
12.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环境整洁。
不乱扔杂物、纸屑,见到垃圾主动捡起来并丢进垃圾箱内,不随
地吐痰,不留长指甲,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自备环保袋,放学后放入垃圾桶内;乱丢垃圾,扣5分;留长指甲,扣5分(每周一检查)。
校内外吸烟,学分归0,并交学校给予“记过”处分。
13.积极参加学校文体、劳动和各种学科竞赛、活动,每参加一次竞赛、活动加20分,获一等奖加40
分、二等奖30分、三等奖20分、优胜奖10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每人加10分,活动中表现较好者再加5分;参加军训每天加10分,军训中表现较好者再加5分。
被表扬为助人为乐、甘于奉献、拾金不昧、勇于担当等,加5-10分不等。
14.打扫教室卫生做到教室干净整洁、桌椅整齐、没有垃圾。
集体离班、离校前关好电灯、电扇、门窗。
要净化、美化、绿化校园。
打扫卫生干净彻底,加2分;打扫卫生不到位,扣5分、并返工。
15.要有集体荣誉感,爱护公物,节约水电。
不在桌椅、黑板、墙壁、学校的图书上乱涂乱画;不在走
廊、教室里拍球。
要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和设备设施。
不慎损坏公物,照价赔偿;故意损坏、主动承认错误,照价赔偿,扣2分;故意损坏、未主动承认错误、后被学校发现,照价赔偿,扣10分。
16.生活节俭,不比阔、不炫富,不乱花钱,不赌博,不吸烟。
关心体贴父母、听从父母教导。
对长辈
有意见时要心平气和、不闹脾气、不顶撞。
家长向学校反映学生顶撞长辈,扣20分。
家长向学校
反映学生不按时回家,扣20分。
17.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步行与骑自行车同学要各行其道,不冲红灯。
不拨弄各种电器设备,发现
故障及时向老师报告,不得自行处理。
做清洁工作时,必须做好安全保护措施。
不到没有安全保障设施的场所活动,不在楼梯栏杆上滑行。
上体育课必须遵守各项运行规则,不懂的地方应请教老师,不可自作主张,以免自伤或伤及他人。
外出活动要听从指挥,不擅自单独活动。
坚决杜绝打架斗殴的野蛮行为。
学会自我保护,防打架斗殴、敲诈勒索、恐吓、绑架事件发生。
18.注意个人饮食卫生,不买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物。
将零食(含饮料)带入教室,扣2分。
19.作业得100分或A+,加5分;听写默写100分加10分,90分段加5分;提前完成背书加10分;
每次考试(单元、月考、期中、期末)100分加30分,90分段加20分,80分段加10分,70分段加5分,60分段加1分;
20.每周评选守时守纪标兵(考勤合格、表现优良),加10分;每周评选作业标兵(未缺交作业),加
10分;每月当选为优秀班干部、优秀科代表者,加20分;每月当选为本月之星者,加20分。
时刻牢记“四大纪律”、恪守“八条底线”
【生活纪律、学习纪律、安全纪律、公共纪律】
①决不允许跟长辈顶撞;不接受老师正确教育、谩骂侮辱教师;打破有序、严重破坏正常教学秩序;
②决不允许旷课(无故旷课连续超一天者按自动退学处理);迟到或早退提前要有交代;
③决不允许中学生早恋,男女生间在校内外不允许有任何亲密行为,一切以学业为重;
④决不允许放学后在外逗留、不按时回家,或无监护人允许下夜不归宿,不允许与社会不良人士接触;
⑤决不允许在校内外抽烟、饮酒、打牌赌博、打架斗殴、偷窃、支持坏人坏事同流合污等违法行为;
⑥决不允许当众说粗痞话、脏话,或散播不利团结的不良信息,不允许故意损坏公物并造成财产损失;
⑦决不允许在校内外穿不合格的校服或奇装异服(含鞋帽),不允许学生留长发、留怪发;
⑧决不允许拖欠任何科目作业,当日需交作业必须当天完成并上交。
期末校级、班级“优秀学生”评选条件与方法
【评选程序与原则:自我推荐、民主评议、教师审查、张榜公布】荣誉称号名额学分要求共同要求具体要求
品学兼优三好学生
不
限1600分
遵纪守
学,思想
积极进
步;有正
能量,明
辨是非,
集体荣誉
感强;踊
跃参加意
活动;无
违反“四
大纪律、
八条底
线。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期末总成绩平均分在85以
上(且各科必须及格)。
优秀学生干部1000分能够担当班主任的得力助手,热心为同学和集体服务,勇挑重担、大胆负责,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在同学中有较高的有威信。
期末总成绩平均分在70以上。
优秀科代表1000分能够担当任课教师的得力助手,热心为同学和集体服务,勇挑重担、大胆负责。
所担任科代表科目分数在80分以上或班级排名前五。
各学科学习标兵800分各科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同时满足年级前20名)。
优秀道德模范800分孝顺长辈、听从教导;关心帮助同学,学习雷锋榜样、发扬雷锋精神、做好人好事方面表现突出,在道德上起到榜样带头作用。
优秀学习模范800分期末总成绩平均分在75以上。
学习态度端正、作业认真细致,课堂能积极举手发言,在学习上能起到榜样带头作用。
优秀文明模范800分待人热情真诚友好,尊敬师长,能主动向老师问好;团结友善,讲文明懂礼貌,在文明礼仪上能起到榜样带头作用。
守时守纪标兵800分本学期内无请假、无旷课、无迟到、无早退;遵守校纪班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