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孤残儿童心理健康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孤残儿童心理健康问题

发表时间:2016-05-10T15:16:02.800Z 来源:《心理医生》2015年15期供稿作者:邓榆怀1 崔伟2 [导读] 新疆乌鲁木齐市儿童福利院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蒙医院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重视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90年代受到普遍关注。

邓榆怀1 崔伟2 (1新疆乌鲁木齐市儿童福利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26)(2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蒙医院新疆和静 841300)【摘要】目的:分析孤残儿童目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以期人们能对孤残儿童心理问题有更加深入的关注及了解,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方法:选取本院接收的100例儿童患者,统计并分析其心理问题的原因,并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在100例儿童中,既往史、个人史及家庭史不详的情况下。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有着不同心理问题,对于6岁以下的儿童,主要是存在没有安全感;对于6~12岁的儿

童,则主要是存在自卑感。结论:儿童福利医疗工作者需要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将服务范围扩大,加大健康宜教工作的力度,来保证儿童的心理健康。【关键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成长【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5-0252-01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重视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90年代受到普遍关注,1999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到目前已在教育界形成一股热潮,并且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这股热潮还在不断持续。虽然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我国目前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1]。本文主要分析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特别是孤残儿童的心理健康,以期能引起人们对儿童心理问题的关注及了解,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于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首次就诊的儿童,包括一些幼儿园体检时进行的心理健康咨询等。其中男60例,女40例,年龄3~15岁,平均8.5岁。

1.2 方法

采用本院自制表格详细登记所有儿童的信息,如儿童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疾病类型及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等,对登记表中的各个项目进行分析总结,以CCM仆2-R标准为参考来对疾病进行诊断,根据临床情况和医生诊断对原因进行归类。采用儿童行为量表、丹佛发育筛查试验、Peabody图片词汇测验、韦氏儿童智力量表、韦氏学龄前儿童智力量表等来配合疾病诊断和就诊原因分类[2]。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并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2.1本组研究中儿童的一般情况分布在100例的儿童中,男童60例,占60%,女童40例,占40%。其中年龄在6岁以下的为21例,占全部儿童的21%,年龄在6~12岁之间的为55例,占全部儿童的55%,年龄在13岁以上的为24例,占全部儿童的24%。儿童年龄集中在6~12岁。其中集中养育儿童为59例,占59%;寄养儿童为41例,占41%。

2.2 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问题原因分布在100例就诊的儿童中,6岁以下儿童占全部就诊人数的21%,主要是因为缺失正常儿童的家庭环境,换了一个新的环境,对周围的事物感到陌生,对身边的人感到生疏,从而心生畏惧感,不去主动玩耍和适应性触摸,缺乏安全感。在6~12岁之间的儿童则主要是因为难以从之前的生活环境适应过来,缺乏父母的教育和家人的爱护,不去主动的和其他人交流,虽然经过一段时间能适应,但安静下来时会觉得自己有所不同,存在自卑感。在全部儿童中,明显不适应的人数为32例,占32%,其所占的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由6岁以下组的47.62%下降到6~12岁组的29.09%,再到13岁以上组的25%,6岁以下组儿童心理问题率明显较大年龄组高(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 根据WHO估计,儿童在成年之前产生情绪及行为问题的几率大概占20%,若不给予及时的重视及干预,则有发展为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可能性。目前,本市的孤残儿童心理就诊率还比较低,本人认为,这主要是受乡镇儿童保健机构还没有将心理咨询工作进行开展以及本院正处于开展此项工作的起步阶段的影响,此外,对于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宣教力度不够,工作人员缺乏对儿童心理问题的认识也能影响到儿童的就诊率[3]。

3.2 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需要将健康教育的覆盖面加以扩大。各个年龄段的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不一样,适应能力也不一样,但随着年龄的增高而呈下降趋势[4],这大概和儿童福利工作人员的不同服务对象有关。由于儿童福利机构管理的对象为孤残儿童,他们的年龄、健康状况、经历、教育都存在差异,很少能在生活过程中受到和心理健康问题相关知识的宣教[5],和工作人员有较多的交流。这提示儿童存在心理问题。总之,想要促进孤残儿童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和早期就诊,就必须首先将儿童福利机构的工作人员的认识问题进行解决[6]。儿童医疗工作者必须加强学习,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加强对心理健康工作的健康宣教,将健康教育的服务面进行扩大,可以将生活学习作为宣教延伸的阵地。通过书刊、电视、广播、讲座以及儿科临床和保健门诊将儿童心理健康知识向儿童福利机构工作人员进行宣传,使儿童福利机构工作人员、老师以及社会更加关注和了解孤残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以促进孤残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参考文献】

[1]曾凡林.孤残儿童发展的特殊需要·教育对策[J].社会福利,2013(01):273-274.

[2]朱孔芳.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探析——以上海市儿童福利院为例[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83.

[3]胡时慧.小组工作模式对孤残儿童养育的影响[J].社会福利,2012(08):1069-1070.

[4]杨风梅,白婷婷.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对湖南C市社会福利院弃婴养育的调查分析[J].青年探索,2014(02):73-75.

[5]习红兵.试论福利院孤残儿童心理问题及其疏导[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2):82-83.

[6]李玲.福利院集中养育的封闭性对孤残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2(09):784-78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