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目前城乡统筹发展的实现形式
城乡统筹发展
城乡统筹发展一.什么是城乡统筹发展二.为什么要统筹城乡发展三.怎样统筹城乡发展四.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意义一.什么是城乡统筹发展?1、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思路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战略目标,就是要通过积极促进城乡产业结构调整、人力资源配置和金融资源配置的优化、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既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又充分发挥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逐步形成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城乡之间全方位自主自由交流与平等互利合作、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和机制,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发展良性互动,通过文化、人员、信息交流,经济、教育与科技合作,把城市现代文明输入农村,从而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三农”问题的解决,推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
2、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内容统筹城乡发展的内涵不仅仅指经济范畴,它包括城乡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三个方面都要实现城乡统筹。
在经济上应把农民致富与转移农民、减少农民结合起来,长富于民,藏富于民,实现农民“有其利”;在政治上应把善待农民与尊重农民、组织农民结合起来,给农民国民待遇,让农民当家作主,实现农民“有其权”;在思想文化上应把教育农民与转变农民观念、提高农民素质结合起来,弘扬勤劳、善良、讲修养的传统美德,增强民主、科学、讲公德的现代文明意识,实现农民“有其教”。
具体说来,统筹城乡发展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统筹城乡规划建设。
二是统筹城乡产业发展。
三是统筹城乡管理制度。
四是统筹城乡收入分配。
一是统筹城乡规划建设。
即改变目前城乡规划分割、建设分治的状况,把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统一纳入政府宏观规划,协调城乡发展,促进城乡联动,实现共同繁荣。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统一编制城乡规划,促进城镇有序发展,农民梯度转移。
二是统筹城乡产业发展。
以工业化支撑城市化,以城市化提升工业化,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
关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方式和途径
关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方式和途径[摘要] 城乡协调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城市辐射、反哺农村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形式,城市和乡村只有形成一个发展整体,才能实现社会的真正和谐。
为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使理论更好的指导实践,加快实现我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目标,本文根据江西县域经济社会特点,在规划、交通、社保、经济、户籍、管理等方面就城乡关系的协调、健全、完善,谈谈笔者浅薄的认识,籍此为城市、农村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方式途径城乡二元结构及发展失衡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典型特征,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落后的局面仍未从根本上改变,城乡之间的结构性失衡不仅依然存在,而且近年来有扩大之势。
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治国方略。
笔者认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应该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要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城市辐射、反哺农村是目前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形式。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城市经济陷入困难时期,开展的上山下乡运动,大约有2000万的城镇“知青”来到农村,热情朴实的广大农民群众张开臂膀,象欢迎亲人一样欢迎他们,帮助他们度过那段艰难的日子,那时是农村对城市的支持,虽然后来这些“知青”大多返城了,但农民的无私付出决不是一句“谢谢你给我的爱,伴我度过那个年代”所能回报的。
如今,城市有能力有义务反哺农村,我们应该尽早实现由过去农村支持城市向城市反哺农村转变,在规划、交通、社保、经济、户籍、就业等方面打造城乡平等对接、良性互动的平台。
一、用“五个统筹”的指导思想,构建城乡“大规划”体系我国现行的城乡地域是以城市建成区为标准进行分界的,城市建成区覆盖的范围是城市,其它区域为乡村。
《城市规划法》基本上保证了城市的合理有序发展,村镇建设活动,则由乡镇依据村镇规划及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管理。
城市规划和村镇规划比较,两者的规范性、执行力度等差距大,加上乡镇的规划管理粗放,资金、人员明显不足,使城乡出现明显的落差,造成了如基础设施落后、建设布局不合理、资源的协调利用难等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对城乡协调发展极为不利。
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现状、问题和政策建议
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现状、问题和政策建议近年来,我国城乡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许多问题。
本文将从城乡统筹发展的现状、问题和政策建议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城乡统筹发展的现状我国城乡发展的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
城市经济发达,人均收入高,而农村经济相对滞后,人均收入低。
2.城乡基础设施不平衡。
城市基础设施相对完善,而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3.城乡社会保障不平衡。
城市居民享有较高的社会保障待遇,而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待遇相对较低。
二、城乡统筹发展存在的问题1.城市化进程过快。
城市化进程过快,导致城市化负担过重,城市资源环境受到极大压力。
2.城乡收入差距过大。
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导致贫富差距扩大,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
3.农民工问题。
农民工在城市中面临的问题较多,包括社会保障、医疗保障、工资保障等问题。
4.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
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市中找工作难度较大,导致他们的生活质量下降。
三、政策建议1.加强城乡规划。
应制定科学的城乡规划,做好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工作。
2.加强农民工保障。
应完善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提高其工作和生活条件。
3.加强农村人才培养。
应加强农村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提高农村人才的素质和能力。
4.加强城乡协调发展。
应加强城乡协调发展的政策支持和管理,优化城乡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布局,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总之,加强城乡统筹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只有通过合理的政策和有效的措施,才能实现城乡共同发展和繁荣。
【乡镇如何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怎样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乡镇如何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怎样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乡镇如何统筹城乡发展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已正式批准XX市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区委政府提出了“一二三四五六七”的总体思路,而作为最基层的乡镇,在现阶段该如何推进城乡统筹呢?笔者结合本乡实际提出如下“xxxx”的工作思路:一、“三大规划”引领城乡统筹发展规划,主要是要解决发展上的盲目无序问题。
当前,要立足实际,突出特色,统一编制区域内的三大规划。
一是做好乡村发展总体规划。
包括产业发展、用地、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二是搞好骨干产业发展规划。
乡镇要围绕自身优势、突出特色,立足一乡一品,确定自己的骨干产业;三是搞好村镇建设规划。
从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调整优化农村居民点和一、二、三产业用地布局,统筹安排教育、文化、娱乐、办公等服务设施和交通、供水、排污等基础设施,使村镇也能够协调发展。
二、“三大骨干”强化产业支撑统筹城乡发展,基础是产业。
一园乡镇要结合实际着力构建效益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农产品加工及流通业等三大产业体系。
一是抓好效益农业。
要按照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尽快做大基地、做强龙头、做响品牌;二是抓好休闲观光农业。
利用乡村自然环境,通过科学规划、开发设计,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娱乐、健身设备;三是抓好农产品加工及流通业。
积极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引导和鼓励其与农户之间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
三、“四大工程”改善基础设施一是认真搞好乡村道路建;二是认真搞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三是认真搞好村庄建设;四是认真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重点是完善农田排灌体系,加大对中低产田的改造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四、“四大提升”推进社会事业农村人口素质相对偏低,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重要原因。
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必须着力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一是抓好农民文化素质的提升。
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合理配置乡村教育资源,逐步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差距;二是抓好农民就业技能的提升。
统筹城乡发展发展策略及典型案例
基本脉络
背景及 客观现实 实现方式与 思路
基本定义
案例 分析
统筹城乡发展
定义: 定义 充分发挥工业对农
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城市 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 长效机制,促进城乡协调发 展
背景
1.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家,近几十年正飞速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家, 发展实现工业化; 发展实现工业化; ® 2.我国是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 2.我国是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 我国是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 ® 3. 工业化初期,农业、农村为城市和工业的 工业化初期,农业、 发展做出来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 发展做出来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 ® 4.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 4.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 我国经济迅速发展,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的条件已经成熟。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的条件已经成熟。
农民工在城市受到不平等待遇农民工在城市受到不平等待遇生存状况讨薪被打2010年10月11日30多名农民工聚集在郑州北郊花园口景区门口河神将军塑像前他们杀鸡祭拜河神希望借此让河神显灵帮他们讨薪成功回家种秋
统筹城乡发展发展策略 及典型案例
本小组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观点: 1.驱动方式: 价值驱动和利益驱动 ® 2.鉴于资本的逐利性和人才的从低向高流动规 律,乡村应形成核心竞争力和优势以吸引资本 和人才。 ® 3.借鉴中国革命的经验,统筹城乡发展同样可 以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
®
3. 推进农民的市民化。一方面打破各种束缚 和限制,鼓励劳动力资源的自由流动; 另一方 面推进农村城镇化,实现充分就业和收入提高。 像华西村那样,通过自身发展和收入提高来创 造就业实现城市化。
典型案例
吴仁宝
论城乡统筹的中国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
于某种经 济活动 中,那么从事这种 经济活
府 同样具 有不可忽视的力量和手段来干预
经济和社会 的发展 。可见 ,在市场经济条 件下 ,这种 自然 与人 为的关系就表现为市
场与政府的关 系。
◆
内容擒要 l 随着社会 的进步 , 界上的 _ 世
国 家朝 着 城 市 化 方 向发 展 我 蓐作 为 发 展 中的 大 国也 必 然 要 向 这 _ 标 而 努 力 。我 国在 0 的城 ‘ 年 市化建设 中取 得
了 巨大 的成 就 ’但 也 出 现 了诸 如 “ 市 城
动的经济主体 为了获得规模经济就必 须在 某地进行 大规 模生产 。城市 的工业发展需 要大量 的劳动 力 ,而城市 工业的高收入 又 吸引 乡村 剩余 劳动 力大量 的 向城 市聚 集 , 所 以就形成 了人 口向城市聚 集的现象。但 又 有一个 问题 出现 了 ,大 量的人 口聚集 , 作 为城 市是否 能够承载 ,是否超 载? 农 民 大量 涌人 ,相对应 的城 市设施 、环境 、教
迁移是指通过 兴建大量 的小城镇 ,使
农 民 进 城 ,使 大 、中 、小 城 市 的 规 模 扩 大 。 迁 移 的 实质 只 是 实 现城 市 化 量 的扩 张过 程 ,
而不是质 的提高过程 。从根本上说 ,真正 实现城市 化必 须实 现量 与质 的共同提 高 , 即制度法律体 系建 立与人思想观念 的现代 化 。迁移作为城市化 的第一层次 ,实现 了 城 市化量的提高 问题 ,也为城市化质 的提 高提 供了首要条件 ,但 应该注意 的是 ,对 城市 居民的思想改造 ,这其 中包括原有 的 城市 居民和农村进城 的就业 人员 ,这就是 人 员思 想、素质的转换 问题 。所 以,实现
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现状、问题和政策建议
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现状、问题和政策建议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逐渐扩大,城乡二元结构仍然存在。
为了促进城乡均衡发展并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我们需要对现状、问题和政策建议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现状1.城乡发展不平衡。
城市经济发展迅速,人口、资金、技术等资源聚集,而农村经济相对滞后,贫困、落后地区仍然存在。
2.城乡公共服务不均衡。
城市基础设施比农村完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也有差距,城市居民享受更高水平的公共服务,而农村居民则面临服务不足的局面。
3.城乡就业不平衡。
城市就业机会多,工资水平高,而农村就业相对单一,收入水平低,农民工问题仍然存在。
二、问题1.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
城市化进程中,应注重农村经济的发展,提升农村居民的生产力和生活质量,缩小城乡差距。
2.城乡公共服务不均衡问题。
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加强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让农村居民享受同等的公共服务。
3.城乡就业不平衡问题。
应加强农村产业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吸引和鼓励农村居民参与城市建设和发展,拓宽农民工的就业渠道。
三、政策建议1.优化城乡发展格局。
加强城乡协调发展规划,注重农村经济发展,扩大农村产业规模,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财力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产力。
3.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加强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提高农村居民享受公共服务的水平,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
4.拓宽农民工就业渠道。
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支持,提高农民工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推行农民工就业与城市社会保险等政策衔接。
总之,城乡统筹发展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要注重农村经济发展,加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怎样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怎样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今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贯彻十六大精神,按照城乡统筹的思路对“三农”工作做出了战略部署。
深入领会城乡统筹思想,切实按照城乡统筹要求开展工作,是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的迫切需要。
为什么要实行城乡统筹?从一般的道理上讲,乃是因为农村和城市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农村发展、高不开城市的辐射和带动,城市发展也离不开农村的促进和支持。
因此,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才能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但是,中央强调要城乡统筹,还有更为具体的,或者说更加直接的原因,这就是,长期以来,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严重的二元结构,城乡分割,城乡差距不断扩大,“三农”问题日益突出,局限于“三农”内部,“三农”问题无法解决,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实行城乡统筹。
城乡统筹,思想深刻,内容广泛,但简单讲,就是要改变和摈弃过去那种重城市、轻农村,“城乡分治”的观念和做法,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削弱并逐步清除城乡之间的樊篱,在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确定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研究重大经济政策的时候,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放在优先位置,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
可以说,城乡统筹,关键是城市带乡村。
城市带乡村是世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共同规律。
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都经历过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第二、三产业,大量农村居民变成城市居民,城乡发展差距变小的发展阶段。
我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城市先发优势越来越明显,发展能量越来越大,城市有义务也有能力加大对农村带动的力度,城市带农村完全能带出“双赢”的结果。
城市怎么带农村?简言之,就是要让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农村居民进入城市,让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流向农村。
具体讲,必须抓好几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城市和工商企业要吸纳更多农民就业。
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现代化、工业化的必然趋势,农民进城务工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实施方案
统筹城乡发展实施方案一、加强政府规划引领,优化城乡空间布局。
政府应加强城乡规划的统筹,优化城市发展空间布局,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推动城市建设向绿色、智慧、可持续方向发展。
同时,加强农村土地规划管理,推动农村土地利用的集约化和高效化,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缩小城乡差距。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完善农村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缩小城乡基础设施差距,提高农村居民生活品质。
三、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城乡经济互补。
加强城乡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城市企业向农村转移,支持农村企业发展,推动农村产业升级,促进城乡经济互补,实现产业链的有机衔接。
四、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提升城乡公共服务水平。
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的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实现城乡居民享有公平的公共服务。
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城乡绿色发展。
加强城市和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施农村环境整治和农村生态保护工程,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城乡绿色发展。
六、加强城乡治理体系建设,促进城乡社会治理一体化。
加强城乡治理体系建设,促进城乡社会治理一体化,完善城乡社会管理服务体系,促进城乡社会治理体系的融合,实现城乡社会治理的有机衔接。
七、加强政策支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加大对统筹城乡发展实施方案的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激发城乡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总之,统筹城乡发展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共同推动城乡发展,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目标。
希望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够高度重视,全力支持统筹城乡发展实施方案的落实,为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贡献力量。
浅析城乡规划与城乡统筹发展论文
浅析城乡规划与城乡统筹发展论文浅析城乡规划与城乡统筹发展论文[摘要]城乡规划作为一种空间战略规划,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一种综合调控手段。
城乡规划在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城乡规划不仅仅需要坚持全面统筹发展,从注重城市发展转到协调城乡发展,推动城乡区域共同发展和共同进步,从而实现城乡区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得到全面的提升。
[关键词]城乡规划法、城乡规划、城乡统筹发展1、概述城乡规划与城乡统筹发展的关系在《城乡规划法》中,已经很明确的提出了要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的原则,将一些密切关联的城乡镇统一规划,并且对这些城乡镇进行统一管理,城乡镇的基础设施要不断地向各个农村地区延伸,确保在一定范围内的城乡镇能够合理的调配资源和共享设施,减少城乡镇的资源浪费,避免重新建设。
城乡规划应该坚持城乡全面统筹发展的观念,从刚开始只注重城市的发展转变到協调城乡统一发展,推动城乡区域共同发展和共同进步;从刚开始只以经济效益为主转变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共同提升。
城乡的规划不仅要从民众的实际利益出发,以人为本,做到社会公平公正,还要不断地完善城乡设施建设,营造适宜人们居住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
2、完善城乡规划体系2.1完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城乡规划应该以城市的规划为重,在城市规划的基础上做到乡镇、农村的统一规划,使得城市规划和乡镇规划形成一个科学有效的编制体系,加强城乡规划对乡镇发展的统筹作用。
2.2完善城乡规划管理体系以“三规融合”的原则为中心来管理城乡规划,把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进行统一规划,建立相应的城乡管理体系,把信息共享平台作为基础,再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城乡布局规划。
在规划时要具有全局意识,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来规划其发展方向,依据这个发展方向来推动城市的建设,完善一些和城乡规划有关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措施,使得各建设项目要符合城乡规划管理体系的某些要求。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近年来,我国的城乡发展呈现出了一种二元性的态势:城市繁荣发展,农村却逐渐萎缩。
为了促进全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速,中央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农村发展战略,积极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其中,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一、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是指在对城市与农村的发展进行规划、布局和资源的配置上,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尽量将双方的发展纳入一个相对完整的视野,不断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
而新农村建设,则是一项为了推动农村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战略性举措,它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保障。
为了加强新农村建设的力度,我们必须要将其与城乡发展紧密结合,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同发展。
我们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工作:第一是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第二是加大农村土地整合力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并且为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第三是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注重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村产业的发展;第四是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村文化教育水平,增强农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推进新农村建设对城乡发展的意义1.有利于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重要的基本战略,其旨在推动农民进一步富裕,改善农村生活状况,提高农民文化程度和健康水平。
这也有利于在城乡之间建立起健康、可持续的互动机制,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并增进城市和乡村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互补。
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人口的转移和农业劳动力的转化,也为城市提供了一个稳定、可靠的人力来源。
2.促进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利用城乡一体化发展可以实现资源的协调利用,同时也能够消除由于城市和农村发展不平衡而导致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新农村建设就是为了改善农村环境和生态环境,促进资源的节约和利用,促进生态和城乡的相互融合。
经济发展中的城乡发展与区域协调发展策略
经济发展中的城乡发展与区域协调发展策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发展与区域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推进经济现代化的道路上,城乡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是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两个重要方面。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城乡发展与区域协调发展的策略和措施,旨在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一、优化城乡发展格局城乡发展失衡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短板之一。
为了实现城乡之间的平衡发展,政府需要制定并贯彻一系列政策策略,以促进城乡要素流动、资源投入和产业升级。
首先,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原则,扩大农民收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高农村发展的可持续性。
其次,要加强城乡一体化规划,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居民就业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实现农村与城市的互补发展。
二、促进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城乡之间产业发展的协调性对于城乡发展的平衡至关重要。
要通过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和发展现代服务业来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发展。
在农村,可以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和农村旅游等产业,提高农民收入和就业机会。
同时,在城市可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和服务业,吸引更多优质资源向城市集聚,推动城市经济的升级和创新发展。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和提升产业水平,实现城乡产业互补和优化配置。
三、构建统一的公共服务体系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是实现城乡发展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的投入,确保农民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居民相当的教育和医疗水平。
此外,还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交通、水电气等基础设施的覆盖率,消除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
同时,要推进信息技术在农村的普及应用,提高农民信息获取和交流的能力,促进城乡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互通。
四、加强城乡人才培养和流动城乡人才的培养和流动对于城乡发展与区域协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要加强农村教育体制改革,提高农村学生的教育质量,并鼓励高校和研究机构在农村设立分支机构,推动农村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发展。
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模式、障碍和应对措施
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模式、障碍和应对措施内容摘要:科学地理解城乡一体化的内涵,从理论上分析研究中国城乡一体化的实践模式和制约因素,并且提出在目前形势下发展城乡一体化的政策建议,其意义重大和深远。
关键词:中国城乡融合城乡一体化现阶段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实践模式城乡一体化是针对城市与乡村之间本来存在的内在联系被人为地割裂,从而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所提出的,它主要体现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其基本涵义大致可以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城乡经济、社会实行统一规划,协调发展,克服城乡分割、工农分离的格局;二是城乡关系上,既强调乡村服务城市,也强调城市服务农村,使之互相依存、优势互补、互相促进;三是促进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的全方位融合;四是城乡一体化的建设与一定的行政区域相联系,其战略思想和行动方案通常是针对一座城市和它的郊区。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部分经济发达地区根据各自不同的具体情况,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道路,较具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模式:以乡镇企业发展带动城乡一体化的苏南模式。
苏南是指长江三角洲的苏州、无锡、常州。
苏南模式是以乡镇企业为突破点的城乡产业协调互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这里是全国经济发展最快、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尤其是苏南的乡镇企业,已成为苏南经济的支柱。
乡镇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使苏南可以采取以工补农、以工建农的措施,来协调工农关系,稳定农业生产。
他们在全区建立了优质、高效的农业生产基地,推动了农业机械化、良种化、水利化和服务社会化,保证了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
农村经济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的二元结构,引起了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
一大批小城镇脱颖而出,成为联结城乡的枢纽,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质量,加快了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城市化进程。
珠江三角洲“以城带乡”的城乡一体化模式。
珠江三角洲城乡一体化,至今大致经过三个阶段:商品农业阶段。
重点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农村工业化阶段。
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
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是中国在走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的重要部署。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一、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通过支持乡村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实现乡村的发展一体化。
政府需要大力支持乡村产业的发展,为农民提供创业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同时,应当发挥乡村文化引领作用,推动乡村文化传承发展,让全社会树立良好的乡村发展理念,增强乡村发展的正能量。
二、形成城乡一体的投融资格制度。
政府需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出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政策,以及发展乡村旅游业等政策。
同时,扩大城乡间的资金交流渠道,实行投融资质制度,更好地支持城乡一体化发展。
三、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政府要大力实施改革,改善政府领导、管理、服务及资源配置等体制机制,加强乡村综合治理,以及推动城乡一体化的经济建设。
此外,政府还要注重农民的受教育机会,扩大城乡居民的交流合作,加强城乡社会文化建设,促进城乡共同发展。
综上所述,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各方努力,政府要按照改革开放步伐,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形成城乡一体的投融资格制度,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以实现乡村发展的可持续增长。
本文主要解读了有关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主要内容。
首先,政府需要大力支持乡村产业发展,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以改善农民的就业机会和获得收入情况;其次,政府要推出引进资金和实施投融资质制度,以支持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最后,政府要加强城乡间的交流与协作,扩大城乡居民的受教育机会,促进城乡社会文化建设。
综上所述,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资金投融资,加强城乡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步骤。
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空间载体、实现路径与模式选择
丰 富 的 资 本 、 术 和 现 代 文 明 无 法 向 乡村 蔓 延 , 农 技 而 村 丰 富 的劳 动力 资 源 和土 地 资 源 也难 以整 合 利用 。
发 展 的空 间载体 、 现路 径和模 式 选择 问题 。 实
一
乡村 , 应 采 取 特 殊 的 方 式 。 乡 融 合 区 大 体 上有 两 而 城
种形 式 : 种 是 与大城 市邻 近 的农 业地 区 , 于受城 一 由 市 化 的 影 响 而 在 城 市 外 边 缘 形 成 一 个 准 城 市 化 地
( ) 小 城 镇 是 我 国 统 筹 城 乡 发 展 的 主 要 空 间 一 中
载 体
我 国 城 镇 化 滞 后 于 工 业 化 ,大 城 市 特 别 是 特 大 城 市 过 于 拥 挤 、 础 设 施 不 足 、 业 问 题 严 重 、 安 基 失 治
问 题 突 出 , 而 中小 城 镇 基 础 设 施 落 后 ,缺 少 产 业 支
带 ; 一 种 是 在 多 个 城 市 集 聚 发 展 的 过 程 中 展 的 空 间 载 体
人 类 社 会 的 一 切 活 动 都 必 须 落 实 到 一 定 的 空 间 范 围 , 筹 城 乡 发 展 也 不 例 外 。 筹 城 乡 发 展 的 关 键 统 统
缓 慢 、 民 增 收 困 难 的 问 题 也 相 当 突 出 。 成 这 一 局 农 造 面 的 关 键 是 中 小 城 镇 建 设 滞 后 , 大 城 市 或 特 大 城 市
统筹城乡发展的理论与路径
统筹城乡发展的理论与路径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和农村现代化的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从理论和路径两个方面来探讨如何统筹城乡发展。
在理论方面,主要涉及城乡统筹发展的概念、意义和原则。
在路径方面,将从改革创新、政府引导和社会参与等角度来探讨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路径。
通过深入探讨和研究,本文旨在为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1. 引言统筹城乡发展是指在城镇化进程中,建立一种统一的、协调的城乡发展模式,解决城乡差距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全面持续发展。
随着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逐渐瓦解和农民工返乡创业潮的兴起,统筹城乡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关键的议题。
2. 统筹城乡发展的意义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统筹城乡发展可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在城乡统筹发展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产业转移、创业就业和技术创新等方式,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其次,统筹城乡发展可以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贫困地区的脱贫。
通过发展农村产业和提高农民收入,可以有效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进而推动农村贫困地区的脱贫工作。
再次,统筹城乡发展可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在城乡统筹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
最后,统筹城乡发展可以促进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
在城乡统筹发展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加强城乡合作和交流来促进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
3. 统筹城乡发展的原则在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首先,要坚持政府引导。
政府在城乡统筹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需要通过政策制定和资源调配等手段来引导和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其次,要注重社会参与。
城乡统筹发展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各方面共同参与的格局。
再次,要坚持科学规划。
城乡统筹发展需要有科学的规划,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好城乡统筹发展的长远规划,确保城乡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我国城乡统筹发展模式探讨
乡之 间资 源 的 “ 向配 置 ”的 暗 流 :继 续 打 破城 乡制 度 壁 垒 , 并 防 止新 的城 乡制 度 壁 垒 的 出现 。 逆
展 水平相 差 巨大 。在 倡导 科学 发展观 、落 实 “ 五个 统筹 ”( 统筹城 乡发 展 、统筹 区域 发展 、统筹经 济社 即
会 发展 、统筹人 与 自然和谐 发展 、统 筹 国内发展 和对 外开放 ) 、构建 和谐社 会 的大背 景下 ,城 乡之 间的发 展差距 越来越 引起各 方面 的关注 ,并且 城 乡统筹是 五个统 筹 的关 键 。中央和各级 政府 已经采取 了一些切 实
一
16 — 5
的最 大差 别就 是 :虽 然我 国 的二元 结 构 的形 成 有其 历史 的客观 原 因 ,但 是主 要原 因还 是人 为制度 安排 造成 的 。从而 ,解 铃 还 需系铃 人 ,要 真 正逐 步 实现 “ 元 化 ” 一 ,就 必须 从制 度破 除 和制 度创 新 上 开始 ,并且 正 是 由于我 国的二元 结构 主要 是制 度安 排造 成 的 ,所 以,从 制度 上解 决这 个难 题 ,应 当比其他 许 多发展 中国 家解 决得 更快 、更 好 。
Vo. 2 No 1 13 .
Jn 2 0 a .01
21 0 0年 1月
我 国城 乡统筹 发 展模 式 探 讨
王 洪 春
( 安徽财 经大 学 财政 与公 共管理 学院 ,安徽 蚌 埠 2 3 4 ) 3 0 1
摘 要 :城 乡发 展 关 系应 当经 历 四个 阶段 的 演 变 :一是 劳动 力 无 限供 给模 式下 的城 乡发展 ,我 国二 元 结 构 与其 他 国家 最 大的 差 别 , 同时 也 是 与 西 方 学者 所 探 讨 的 二 元结 构 的 最 大差 别是 ,我 国的 二 元 结构 主 要 是 人 为 制 度安 排 造 成 的 。 二 是 帕 累托 改进 模 式 下 的城 乡 发展 , 该模 式 只有 在 理 想 竞 争 的市 场 经 济 下 才 可 以达 到 ,而 我 国现 实 的市 场 经 济 无 法 满 足 。三 是 “ 哺 ”模 式下 的城 乡发 展 ,该 模 式 具 有 可操 作 性 ,但 是 难 以担 当 全 面协 调 城 乡关 系 的重 任 。 四是 城 乡 反
论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现状及趋势
门扩张为主 , 现代部 门和传统部门互联互动并且循
环 往复 , 不仅 能推 动和 促进 二元 经济转 变 为一元 经 济, 而且 能 推 动 和 促 进 不 发 达 经 济 转 变 为 发 达 经
济。 二 、 国城 乡统 筹发展 的 意义 我 城 乡统 筹发 展 , 中央提 出的科 学发 展观 的重 是
是一 种注 重城 乡协调 发展和均 衡 发展 、 注重城 乡之
间 和人际之 间公 平与 和谐 的一 种发 展理念 、 发展 观 和政 策导 向。
城 乡统筹 是 一 种注 重 城 乡协 调发 展 和均 衡 发 展、 注重城 乡之间 和人 际之间公 平与 和谐 的一种 发
部分可以用于积累和扩大再生产, 而传统部 门生
No 3 .
Jn 20 u 。0 9
论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现状及趋势
●赵 欢
( 重庆 . 商大学 , Y - 重庆 406 ) 007
摘
要 : 乡统筹发展 是党的十六届 三 中全会提 出来的战略决策 , 城 解决好 “ 三农 ” 问题是全党. 作 的重中之 重。 Y - 但是 改变我 国典型的城 乡分割、 市 乡村二元社会 结构 , 成城 乡统筹发展 的新 格局 , 有很 多问题 城 形 还
3 城 乡不 平等 的就 业政 策 .
由于不平等的就业政策, 民工进城待遇明显 农 低 于任 职 的城 市 人 , 们 劳动 风 险 高 , 他 流动 性 强 , 往
往不 能按 时足 额领 到 劳动报 酬 , 享受 不到 与城镇 工 人一 样 的就业 政 策 , 同工 不 同酬 的 现象极 为普 遍 。 4 城 乡不平 等 的社会 保 障体 系 .
一
策 , 由中 国的特点决 定 的。 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我国目前城乡统筹发展的实现形式——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城乡统筹的具体实现形式分为三种:城市偏向的低级形式、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的过渡形式、城乡一体化的高级形式。
对于我国目前城乡统筹的具体实现形式选择,亦即对于目前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时序选择,存在以下几个观点:第一种观点:城镇化优先论。
认为新农村建设造成城镇化已用和可用资源的被“侵占”或“旁落”。
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这不仅使新农村建设捉襟见肘,而且延缓了城镇化的进程。
持有这种观念的人大多对中央工作重心逐渐向农村转移的做法提出了异议。
该观点的实质是否定新农村建设。
第二种观点:新农村建设优先论。
认为城镇化占用了农村发展资金和农民廉价土地,只注重改善城市人民的生活水平,忽视农民生存的诸多利益,城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新农村建设的障碍。
该观点的实质是否定城镇化。
面对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谁先谁后的“两难选择”,我们到底应作何取舍?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能不能协调发展?我国目前应不应该、能否坚持二者的协调发展?作为城乡统筹的一种具体实现形式,我国的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在现实中尚存哪些问题?应构建什么样的机制促进二者的协调发展?本文拟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1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是我国目前城乡统筹发展的实现形式我们认为,“城镇化优先论”和“新农村建设优先论”这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应坚持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两条腿走路,二者不可偏废。
城市偏向的低级形式已造成了城乡差距的持续扩大,影响了区域的均衡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运行,故我国应放弃城市偏向的发展战略。
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应为我国目前城乡统筹的具体实现形式。
1.1城镇化是我国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1)扩大内需的需要。
发端于美国次贷危机的世界金融危机使我国的外需严重受阻,经济增长失去强劲的外需支持,不得不转而依赖内需的扩大。
寻求有效的内需扩大渠道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大课题。
城镇化是目前扩大内需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其扩大内需的途径主要有:①城镇化的投资需求途径。
城镇化必将伴随大量的城镇基础设施投资和住宅投资。
投资需求的增加将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强大催生力量。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高增长主要靠旺盛的投资需求来支撑。
虽然目前的投资率有所偏高,但要实现今后一段时期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必须确保足够的投资需求的持续增长,从而须确保城镇化的不断推进。
②城镇化的消费需求途径。
我国目前的消费需求,尤其是农民的消费需求严重不足,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进而提高其消费需求是目前不容回避的重大经济问题。
城镇化的推进将使许多农民转为市民、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提升农产品价格,最终使农民收入跃上一个台阶,扩大农民的消费需求。
(2)缩小城乡差距和弱化“二元结构”的需要。
我国目前的城乡差距巨大,“二元结构”特征明显。
其根本原因是城镇化大大滞后于工业化,限制了城市辐射作用的发挥,从而制约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农民收入的增长,扩大了城乡差距,最终形成“二元结构”。
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城镇化进程的推进。
这是因为,根据“倒U假说”和城镇化发展的“三阶段”理论,我国目前已经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城乡差距会不断缩小的发展阶段。
因此,我们一定要抓住有利时机,加快城镇化进程,扩大城镇对农村的辐射作用。
城镇化是弱化“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的有效突破口。
(3)加快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需要。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第三产业明显滞后。
加速第三产业的发展必须依靠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这是由第三产业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
第三产业的生产和消费具有高度的同一性,这种同一性要求有最高的人口集中。
只有人口集聚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分工分业,形成对商业、餐饮、旅店、教育等服务业的巨大需求,从而降低供给成本和交易费用,最终实现规模经济效应。
但我国目前城镇化规模比较小,80%以上的城市在20万人以下,不具备城市对人口的聚集效应,缺乏第三产业发展所需要的“门槛人口”,使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4l。
要加速第三产业的发展,必须加快城镇化进程。
1.2新农村建设同样是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1)发展经济学家为我国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
刘易斯和舒尔茨将发展中国家农业落后的根本原因归结为农业部门使用传统生产要素,改造传统农业的基本途径是在农业部门引入新的生产要素,配置产业发展的新优势。
托达罗模型强调了在二元经济结构转变和工业化进程中农业发展的重要性,认为消除二元经济结构不是仅仅依靠农村人口流入城市,而更要同时依靠提高农业的生产能力,改善农村的生产条件,使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不断缩小,最终使二元结构消失。
培植产业发展优势、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缩小工农和城乡差距都是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重要内容。
发展经济学家的经典论述为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2)“三农”问题的严峻形势为我国新农村建设提出了客观要求。
我国目前的“三农”问题形势异常严峻。
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差,抗御旱涝灾害能力弱,科技贡献率低,严重制约了农业竞争力的提高和现代农业建设的进程;农民素质低下,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收入增长缓慢;农村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落后,混乱、落后的局面没有总体改观,繁荣发展举步维艰。
只有新农村的生产发展了,农业竞争力才能提升,才能建设好现代农业。
“新型农民”的培养,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民收入的增长本身就是新农村建设“生活宽裕”和“乡风文明”的重要内容。
只有依靠科学的“管理民主”制度,将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建设成一个“村容整洁”的新农村。
总之,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是“一着妙棋”。
1.3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辨证关系为二者的协调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1)新农村建设是实现城镇化的现实基础。
①新农村建设中的“生产发展”是城镇化健康发展的经济要素基础。
在城镇化进程中,如果忽视农村在经济发展中的支撑地位,那么城镇化必将因受到资源、要素供应的约束而裹足不前。
新农村的“生产发展”为城镇化提供了足量的农业剩余,确保城镇化进程中的粮食安全。
②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活宽裕”是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市场基础。
农民“生活宽裕”表示农民人均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持续提升,这为城镇化进程中城市工业产品市场容量的扩大提供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③新农村建设中的“乡风文明”是城镇化健康发展的社会基础。
新农村“乡风文明”不断改善的过程就是农民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
高素质的农村劳动力流入到城市以后,将最大程度上缓解城镇化进程中因低素质劳动力大量流入而给城市造成的失业、暴力犯罪等社会压力,避免重蹈“拉美”国家的覆辙。
④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是城镇化健康发展的空间和环境基础。
村容整洁,是指村庄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外显状态和有效载体。
“村容整洁”的新农村将使城镇在城镇化进程中更加注重产业布局、基础设施规划和生态环境治理。
⑤新农村建设中的“管理民主”是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政治基础。
“管理民主”就是农民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事务中话语权的提升。
民主的农村事务管理模式可以为城镇化奠定坚实的群众政治基础,化解各种风险和阻力。
(2)城镇化是新农村建设的原动力。
这是因为:①城镇化通过产业发展和产业推移,促进新农村的“生产发展”。
伴随城镇化进程的城市产业发展将扩大对农村“腹地”的要素需求,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将使某些产业不断向周边农村地区“下移”。
二者都将加速农村工业化的进程,促进新农村的“生产发展”。
②城镇化扩大了农民收入的提升空间,实现新农村的“生活宽裕”。
城镇化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扩大了对农产品的需求,提高就农产品价格。
这将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实现新农村的“生活宽裕”。
③城镇化破除了农村陋习,实现新农村的“乡风文明”。
城镇通过空间的扩展、人员的流动和信息的传播等多种手段将先进文化、思想不断传播到乡村,填补镶嵌在城镇和乡村之间的文化和思想“断层”,实现新农村的“乡风文明”。
④城镇化规范了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实现新农村的“村容整洁”。
城镇化通过土地的规划征用,营造较多的“新村”,修建大量的公路,实施大量的环境工程,最终改善农村面貌,实现新农村的“村容整洁”。
⑤城镇化加速了农村的民主进程,城镇化通过政治观念和政治文明向农村的不断渗透以及民主模式的示范将农民政治生活并入到先进、公平和民主的运行轨道,实现新农村的“管理民主”。
由此可见,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并不冲突,而是有机协调的。
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决不能忽视新农村建设,后者是前者的继续和升华;新农村建设应以城镇化为前提和背景,后者为前者提供了动力和源泉。
二者是城市与乡村在经济、文化、人口、生态等要素上的交融、偕同发展的过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实践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二者的协调发展。
我国现已具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各种条件,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的时机已经成熟。
二者的协调发展是我国目前城乡统筹的具体实现形式。
但从长远来看,我国城乡统筹的最高形式应为城乡一体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只是我国城乡统筹的过渡形式。
这是因为:①我国农村人口转移的时间跨度相当长。
2008年我国城镇化水平为46%,如果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的话,要达到欧美国家城乡一体化80%的城镇化水平,大约需要50年。
②我国农村人口需要转移的数量相当多。
我国目前农村人口基数大,要达到80%的城镇化水平需要转移的农村人口约为7.6亿,平均每年转移1767万人。
人口压力异常巨大,城乡一体化道路非常漫长,这就决定了我国目前城乡统筹的具体实现形式只能是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要坚持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两条腿走路。
经过一段时间的协调发展之后,城乡一体化的条件具备了,我国城乡统筹的具体实现形式再从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的过渡形态向城乡一体化的高级形态推进。
2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的现实考察虽然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是我国目前城乡统筹的实现形式,但两者并没有在协调发展的良性轨道上运行。
表现在:2.1城乡统筹的基础没有平等构建:城乡公共产品供给不平衡具体表现在:①社保制度不平衡。
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建立,并逐步得到完善,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依然在家庭保障、土地保障及国家救济的低水平上徘徊。
②教育投入不平衡。
我国长期存在城市教育国家办,农村教育自己办的怪现象。
现虽推行了农村义务教育,但目前县乡财政普遍困难,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明显不足,且城乡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明显失衡。
③基础设施不平衡。
城市基础设施在国家财政强大投入支持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却不尽如人意。
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道路破旧不堪,绝大多数村庄无排水系统,无专门的垃圾收集和处理渠道。
④医疗卫生不平衡。
城乡医疗人员配备和卫生经费分配不平衡,2008年,农村每万人拥有18名卫生技术人员,而城镇为89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