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管理思想的心得体会
精--中国式管理学习心得.doc
精--中国式管理学习心得.doc中国式管理学习心得中国管理模式——对称管理模式是中国特殊管理模式与人类一般管理模式的统一。
以下就是我给你做的中国式管理学习心得整理,希望对你有用。
中国式管理学习心得篇一中国式管理学习心得人的开始:有口无言人的最后:不了了之(死不明目、心安理得)中、美、日思维特征:中国式思维:太极思维(三分法;阴阳互通);美国式思维:二分法(对、错;一分为二;正确、错误);日本式思维:一分法(一切按上级指示办理、遵重权威、年资制);管理=做人(伦理)+做事(科学)管理=管事+理人理即敬敬人者人恒敬之看得起(中国人特别看中人的面子)长处、短处理与法、法与理盖世英雄=四面楚歌能力=X=本事(中国人讲本事,不太讲能力)案例:《鱼头》、《鸡屁股》讲话不能太直(不是虚伪而是太直容易折)中国式管理六字真秘:两难(慎始)、兼顾、合理(参考法律、合理解决)衡情论理内方外圆案例:《仅供参考》一切都有定数。
西方定就是定、中国定是不一定二分法:是非分明三分法:是非不明情、理、法与仁、义、礼(情与面子、理与脸、法是基础) 站在法的立场来衡情论理例子:敬酒与罚酒例子:给足了面子就讲理、翻脸无情例子:派车不可不变、不可乱变变:占20%、不变:占80%开始就做对,不允许道歉的民族(在中国道歉也没有用)投石问路可以单刀直入的情况:论关系、套交情、看情况攻心为上、抓心至关心、交浅不言深推、拖、拉的妙用不做回答、不负责任、付最大的责任"先说先死"---下级想好了才能问(人员、时间、经费)制度不可能完美("制"他人于死地、"度"本人上天堂)中庸之道即合理之道企业合理才能安1、安股东;2、安员工(好人都走了、坏人留下来了);3、安客户;4、安社会大众;应该管的你去管、不应该管的你不用管,应该不应该是看立场立场不同才吵驾(定位与团队)合理的不公平(资源不足、机会有限)伦理即合理的不公平老总境界至"无为"凡是都是自作自受共同的认识五千年的文化能传承至现在是有他的道理彼此包容、彼此尊重(有缘才能相聚)管理与当地的风土人情相接合得罪人道歉都没有用风气老板点头企业文化(人事权、财务权)老板企业文化与心腹知已(三国中魏、蜀、吴核心人物)企业是由老板和核心团队组成,员工认可共识:1、先把自已管好、自律、自觉管得太严,风气不会好----与法家没有变成中国主流思想有很大关系给他面子、自作自受、不打自招中国人的个性:不一定中国人外圆内方2、要改变一个中国人非常不容易,让他自已改变老板做经营、干部做管理、基层做作业3、把自已定位好:高层:管理、配合中层:务实加应变、抓住差异性基层:务实基层----重"有"中层----重"能"老总----重"无"企业分工如同象棋(帅、将、士、相、车、马、炮、兵、卒)各自分工协作;怎样使基层热心、有激情企业文化深入到脑海里面使干部称心如意员工生活在过去、干部生活在现在、老板生活在未来(将心比心) 要随机应变不要投机取巧----干部、要圆通不要圆滑----干部要形成马屁氛围决不要拍马屁----干部要有原则会应变不要没有原则的变,也不要完全讲原则不会应变----干部培养敏锐的领导力----第六感领----方向感;导----引导大家跟上来组织变化象一棵树,根----领导----不动生色;顾客----云(万商云集);上上下下一条心,好好与周过相处,落地生根组织结构:人、树、金字塔之比较高层:光彩给枝叶、风景才会美丽;老总要有树根的修养;三招:1招:把眼睛蒙起来;2招:把你的耳掩起来;3招:把你的左右手坎掉,最后坎头。
总结中国管理思想的要点
总结中国管理思想的要点中国管理思想的要点是背靠文化遗产、坚持人本主义、注重团队合作和强调长期发展。
首先,中国管理思想背靠丰富的文化遗产。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这对于中国管理思想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仁爱”、“和谐”和“孝顺”,这些价值观念渗透到了中国管理思想中。
中国管理者注重与员工之间的互动和凝聚力的培养,强调与员工的情感联系和人际关系。
文化遗产为中国管理思想提供了独特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其次,中国管理思想坚持人本主义。
中国管理理念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尊重个体的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中,人的尊严和自由是重要的价值观。
中国管理者注重员工的个体尊严和权益保护,倡导人与人之间相互关怀和关注。
中国管理者更加注重员工的参与决策和自主管理,鼓励员工展现个人才华和创造力,从而推动组织的创新和发展。
第三,中国管理思想注重团队合作。
中国强调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将团队视为一个整体,而不仅是一群个体的聚集。
中国管理者强调协作和共同努力的重要性,通过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提高组织的绩效和效益。
中国管理者鼓励员工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通过团队的智慧和力量来解决问题和开展工作。
团队的凝聚力和合作能力是中国管理思想的核心。
最后,中国管理思想强调长期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持之以恒”的精神和追求长久发展的目标。
中国管理者注重组织的长期战略和目标,追求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
中国管理思想中的长期发展观念体现了对于组织的发展和员工的成长都具有长期性和可持续性的关注。
中国管理者注重组织和员工之间的长期关系,通过持续的培养和发展来推动组织和员工的共同成长。
综上所述,中国管理思想的要点是背靠文化遗产、坚持人本主义、注重团队合作和强调长期发展。
这些要点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同时也反映了中国管理者在实践中面对的特殊环境和需求。
中国管理思想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独特性和价值,为管理学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观点。
中国式管理读后感
中国式管理读后感《中国式管理》一书是由著名管理学者张维迎所著,书中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以及中国式管理的独特特点和优势。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解读,张维迎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观点,引发了我对中国式管理的深思和反思。
首先,书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让我对中国式管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作者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管理有着深远的影响,如“仁爱”、“忠诚”、“和谐”等价值观念贯穿于中国式管理的方方面面。
这种价值观念与西方管理理念有着明显的不同,使得中国式管理在处理员工关系、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通过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我对中国式管理的内涵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了中国式管理的独特之处。
其次,书中对中国式管理的特点和优势的分析让我对中国企业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作者指出,中国式管理在人际关系、沟通方式、决策模式等方面与西方管理有着显著的不同,这种不同之处正是中国企业在全球竞争中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中国式管理注重人情关系、注重团队合作,这种管理模式更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通过对中国式管理的特点和优势的深入了解,我对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前景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更加自信地看待了中国企业的发展前景。
最后,书中对中国式管理的发展趋势和挑战的分析让我对中国企业的未来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作者指出,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人才流失、管理体系不完善等。
如何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保持中国式管理的优势,成为了中国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通过对中国式管理的发展趋势和挑战的深入思考,我意识到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竞争中需要不断创新,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通过阅读《中国式管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中国式管理的独特之处和优势。
同时,我也意识到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竞争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对中国企业的未来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中国式管理读后感_2
中国式管理读后感中国式管理以安人为目的,但不是只重人而不重事。
虽然中国是一个圈子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固然重要,但如果只把心思放在人身上,而不重视实际事物,这样的管理是虚的,没有起到管理的作用。
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对人的把握来促进事情的进展。
管理的基础是修己,只有把自己的整体素质能力提升了才有可能做到好的管理。
当你的某一方面的能力比其他人要突出的时候,你才有资格作为管理者,你才具有说服力,中国人不喜欢被连自己都管不好的人管,也只有你对自己管理好的时候你才能做到对其他人良好的管理。
中国式的管理经常没有一个标准,赏罚不分明,这样就容易导致人会比较懒散,付出的努力不一定会得到回报,做错了事也不一定会得到惩罚,那就这样混日子也还不错,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要把管理中奖惩这方面制定得明确并且执行的时候也要实事求是,这样才会让人有更大的动力去追求进步。
就是因为管理上存在着非常大的漏洞,再加之中国人会比较喜欢投机取巧,以至于应该得到的人并没有得到,没有资格拥有的人却拥有了,久而久之努力的信心便被消磨光了,这对于管理来说是非常致命的。
管理的时机把握也是一门艺术,或许我们可以在事情发生后的一段时间内再进行奖惩,既给得到奖励的人一个沉淀,不要使他太骄傲,也给犯错误的人一个心理准备的时间,让他更好地接受这个惩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同生共荣这个问题会比较难以解决,但我认为必要的集体意识还是要有的,如果一个集体没有同生共荣的意识,很难做成大事,因为一个人的力量往往是弱小的,只有集合大家的智慧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但是一旦把这个观念过于强调了,又会发生个性难以施展的问题,因为集体而损失的个人利益会增加,整个创新力会下降。
我认为西方国家建立企业文化的方法是可行的,既不是把集体荣誉感强加在个人身上,让个性得到发挥,又能够让大家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奋斗。
管理者的修己应该是持久的,需要不断地改进自身。
学会察言观色是非常重要的,中国人不喜欢直接表达自己的意思,需要我们自觉地去揣摩别人的真实想法,不要得寸进尺,把别人的客气当成是随和。
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管理思想的几点感悟
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管理思想的几点感悟邵大理聆听了一个学期的人文精神和管理的课程,学习和了解了很多有关人文类学科的知识。
这其中有关中国传统文化和管理思想的论题特别引起了我的兴趣,同时也引起了我的长久思考。
以下是我结合所学习的管理方面的知识,及我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问题的思考所写下的几点感悟。
主要涉及到儒家学说中的“儒”、“仁”、“信”、“中”、“和”、“道”这几个基本思想。
1关于“儒”的思想《说文解字》中对“儒”的解释是:“儒,柔也,术士之称。
从人,需声。
”中国人历来重视死的观念与丧葬礼仪,这种广泛的社会需求促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儒”。
在中国古代社会,最晚到殷代有了专门负责办理丧葬事务的神职人员。
这些人就是早期的儒,或者称为术士。
他们精通当地的丧葬礼仪习惯,时间一长,便形成了一种相对独立的职业。
但是,由于这种职业地位低微,收入也少,既没有固定的财产和收入,做事时还要仰人鼻息,所以形成比较柔弱的性格,这就是儒的本意,即柔,还有他们职业的原初性质,即术士。
到了春秋时期,孔子首办私学,除了传授弟子五经、六艺之外,同时也传授弟子们丧葬礼仪。
后世多有记载,孔子一生非常推崇周礼,也熟悉当时的丧葬礼仪习惯,曾经亲自带领众弟子们为死者操办丧葬礼仪。
后人甚至推测孔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以此为生,苦苦支撑着他对恢复周礼,教化众生的理想。
久而久之,后世就把孔子及其众多弟子、再传弟子所传播的学说称为“儒家”学说,孔子则成为“儒家”学说的创立者。
“儒”字在《论语》中最早出现在《论语·雍也》篇中,孔子告诫自己的弟子子夏说:“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可以看出,“儒”这个名称的起源早于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并且“儒”的名称本身并没有褒贬之分。
而自孔子给“儒”分成了“君子儒”和“小人儒”之后,后世将更多的“君子”的内涵赋予了“儒”,而使“儒”具有了更多的褒义色彩。
我想说一下我对“儒”的理解。
“儒”字拆开后是“人”和“需”,儒家学说的中心是人,本质是关于人的学说,讲述的是如何满足人的需求的学说,按现代的说法就是“以人为本”。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总结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总结中国传统管理思想,是中国古代智慧的集结和积累,它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实践经验。
这些传统管理思想继承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政治制度和社会伦理,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法家思想等。
这些思想体系对中国古代社会和管理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对当代中国管理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首先,中国传统管理思想注重以人为本。
儒家思想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和个体尊严。
儒家注重道德教化和个人修养,管理者应以德育为先,以身作则,要善于引导和教育员工,使员工能够在职业和道德上得到提高。
此外,道家思想更注重个人修炼,提倡无为而治,管理者应尽量减少干预和约束,给予员工更大的自由度和发挥空间,以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主动性。
其次,中国传统管理思想重视和谐发展。
中国古代理念中,强调和谐的思维模式,即天人合一、阴阳调和。
儒家强调“天人合一”,认为人应该以天地之道为依据,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
法家则更注重社会秩序和法律规则,强调权威和效率,但也强调“对治”即以德治人,不仅要依法办事,更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这些思想引导人们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和组织关系,通过和谐协同的方式推动组织的发展。
第三,中国传统管理思想注重规范与治理。
法家思想强调法治和分权,追求管理的规范性和效率性,提出明确的权责和职能划分。
另外,儒家则更注重准则和规范,通过伦理教化来达到管理的目的。
儒家追求以仁德为基础的人际关系和组织文化,注重管理者的德才兼备,要求管理者以身作则,做到以德服人,通过人际关系的和谐性来实现组织内部的治理。
第四,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兼顾效率和社会责任。
儒家和法家思想都强调管理者的责任和义务,管理者应承担起对员工、对组织和对社会的责任。
儒家提倡以仁爱关怀员工,注重家庭道德和人情关系,强调管理者为员工谋求福祉。
法家则更注重规范和效率,在强调利己的同时,也关注组织和社会的利益。
这一理念为管理者提供了一个平衡的指导,既要关注组织效率,也要尊重员工的权益,并体现社会责任。
中国式管理观后感
中国式管理观后感观看完中国式管理大师曾仕强教授的《中国式管理》之后,我从中收益到许多对我所学专业以及今后踏入社会从事工作的许多良言。
同时也感受到了什么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合璧,将西学合理的转化为中用的“锦囊妙药”。
中国式管理是指以中国管理哲学来妥善运用西方现代管理科学,并充分考虑中国人的文化传统以心理行为特性,以达成更为良好的管理效果。
中国式管理其实就是合理化管理,它强调管理就是修己安人的历程。
中国式管理以“安人”为最终目的,因而更具有包容性;以易经为理论基础,合理地因应“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人事现象;主张从个人的修身做起,然后才有资格来从事管理,而事业只是修身、齐家、治国的实际演练。
下面我来谈谈对《中国式管理》里的一些语录的看法与感想。
(一)美国式管理的哲学基础是个人主义,日本式管理的哲学基础是集体主义,中国式管理则是我们常用的交互主义在观看《中国式管理》之后,我终于知道,世界上任何地区根据当地的地理人文的迥异会产生不同的管理方式。
虽然管理学上有很多的非常有价值的理论,但是应用到实践中,还要考虑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等。
这就体现出了管理具有艺术性。
当然管理学的理论作为管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借鉴与辅助,也提出了管理的科学性。
所以任何地方管理都不是一层不变的。
而上述三地的管理方式,都表现出了当地人的价值观与社会观。
美国式管理,体现了美国人以个人中心主义为核心的追求民主自由,讲求理性和实用,追求个人利益的最终实现的精神。
日本是一个集体观念特别强的国家,在某些方面与中国文化有些类似,例如注重人际交往与礼仪等。
同时日本人也是自负的,因此在日本是管理的过程中,个人的利益往往会被集体的利益所埋没。
中国式管理则更多的采用了儒家思想的人际礼仪交往观念,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修身,齐家,治国”等。
(二)维持合理的不公平真正的公平是很难做到的,即使父母对自己的亲生子女,爱也是不一样的。
因此需要做的是取长补短,不是公平。
关于中国管理思想的总结
关于中国管理思想的总结中国管理思想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特点,追溯至古代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以及现代的社会主义思想,都对中国管理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中国管理思想的总结,探讨其核心观念和特色。
首先,中国管理思想的核心观念是“以人为本”。
古代中国的儒家思想强调人的仁爱之心、礼治之道,提出君子之道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管理者要注重道德修养、以身作则,与员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此外,中国古代的道家思想强调无为而治,强调顺应天道,倡导管理者要以柔软的方式管理人,尽可能减少干预和控制。
这些思想理念都贯穿于中国管理思想的发展中,使得中国的管理风格更加注重人的价值和发展,关注人的情感需求和人格尊严。
其次,中国管理思想注重家庭和社群的概念。
中国历史上,家庭和社群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影响着人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
这种“家庭观和社群观”的影响在中国管理思想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中国管理者更注重员工之间的亲情关系和人情味,强调团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
他们更倾向于与员工建立亲密的关系,在处理工作问题时更倾向于以家庭和社群为背景,注重员工的感受和人际关系的管理。
这种特点在现代中国的企业管理中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第三,中国管理思想还强调以德治企。
传统中国的儒家思想中,强调从道德的高度规范自己的行为,即“行有道而不变,随时适应并积极回应变化,并通过激浊扬清的方式提升管理者的道德品质和修养。
现代社会主义思想也强调道德的重要性,倡导管理者以自身的道德高度来影响和带动员工。
在中国企业中,诚信、信任、责任等价值观念被视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最后,中国管理思想注重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天人合一、宇宙观念,注重整体观念。
管理思想中也强调要从整体的角度看问题,注重综合分析和整合资源,以达到优化结果的目的。
此外,长远发展观念也是中国管理思想的一个重要特色。
中国式管理读后感
中国式管理读后感《中国式管理》观后感自从观看了《中国式管理》有了以下感想。
中国式管理,是指以中国管理哲学来妥善运用西方现代管理科学,并充分考虑中国人的文化传统以及心理行为特性,以达成更为良好的管理效果。
中国式管理强调管理就是修己安人的历程。
中国式管理以“安人”为最终目的,主张从个人的修身做起,然后才有资格来从事管理,而事业只是修身、齐家、治国的实际演练。
通读此书,不免困惑。
管理是什么?管理是以最低的成本达到最高的效率。
然而本书倡导的“先修身,后管理”却严重违背了这一点。
首先,如何进行“修身”,“修身”的标准是什么,修身到何时才能从事管理,本书中没有明确的答案,从而使得在实际操作中让领导者无从把握。
其次,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通过高等教育的成年人因其自己的生活经历的不同,其人生观、价值观各不相同。
其人生观、价值观非一朝一夕而成的,而是通过其对自身生活经历的感悟形成的,要通过所谓的“修身”来改造员工的人生观、价值观,操作上相当困难,且成本高昂。
再次,要通过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先后修身后才能进行管理,时间太长,效率低下。
中国式管理是以中国哲学来指导管理,修身即要研习中国哲学、中国历史等学问。
浩如烟海的中国哲学、历史也非经短期培训就能学完的,且个人对哲学的领悟能力有高有低,对哲学的领悟有多有少。
可见照此书要求操作,效率太低了。
最后,对“修身”的管理无约束力。
书中说“管理者先求修已,感应被管理者也自动修已。
双方面都修已,互动起来,自然更加合理。
人人自求合理,才是最有效的管理”。
可见被管理者的修已是用管理者的修已去感应的,而不是用制度、规定等进行约束或用奖励等激励方式去鼓励,要真正做到这点,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本书在“圆满的沟通艺术”中谈到沟通要以“不明言为基础”,即通过一种‘含含糊糊’的猜测、揣摩过程,寻找出‘清清楚楚’的结果,然后自动建立共识的精神,说白了就是要让下属揣摩明白领导的意思,然后就变成下属自己的意思,从而达成上下一心,共同一项任务。
【中国式管理】中国式管理读后感
【中国式管理】中国式管理读后感第一讲究竟有没有中国式管理一、到底有没有中国式管理有三种说法1、有人认为没有--管理就是管理,没有中国式、美国式、日本式的区别,只有有效和无效的区别。
所以说没有中国式管理。
2、有人认为有--管理离不开文化,各国的文化背景不同,管理当然就不同。
所以说有中国式管理。
3、有人认为:有也对,没有也对--管理的工具是一样的,只因使用的人不一样,所以有的有效,有的无效罢了。
二、不必过分强调中国式管理1、如果为了面子,这没有什么必要。
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跟随面子没有多大关系。
2、如果为了爱国,这也不是办法。
因为爱国之心人人都应该有。
但是,也不可心盲目强调,说人家有的,我们也一定要有。
3、如果为了信心,也不该如此。
因为,如果真有中国式管理的话,也要行之有效才行,才能使我们更有信心。
4、谈中国式管理,不是为了标新立异。
因为标新立异是为了表示不一样,这没有什么价值。
谈中国式管理,对人来讲应该是最高的智慧,这样才有收获。
三、认为有中国式管理和没有中国式管理,都有相应的道理1、原因之一:人都是大同小异的。
2、原因之二:全世界的管理目标都一样,都是要把工作做好,赚取利润,达到目标。
但是各国的气氛又是不一样的。
3、原因之三:管理的工具是通用的。
例如:电脑和报表,全世纪都在用,而且学就会,但是成效却大不相同。
4、站在使用起来巧妙各有不同的观点来看,我们认为--管理是各有一套,特别是中国人。
中国人善于创新,对于一种原则,会因为各自的实际环境而有不同的变化。
四、从硬件看,没有中国式管理1、硬件是指管理科学。
管理科学看得见、摸得着、具体明确。
管理科学全世界都一样。
2、从管理的层面来看,没有中国式、美国式、日本式的区别。
五、从软件看,事实不容怀疑中国式管理的存在1、软件是指管理哲学,它是指人的思想。
管理哲学看不见、摸不首。
各国人的想法不一样,民族性不一样,管理哲学就不同,因此表现的的管理行为也就不同。
管理思想心得体会
管理思想心得体会管理思想心得体会管理是一门复杂而又重要的学问,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作为一个学习管理的人,我在学习和实践中深有体会,下面将结合自身经历,从目标管理、团队管理和创新管理三个方面谈一谈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目标管理是管理的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一个好的管理需要明确的目标,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就像一只盲目的船只在大海中漂荡。
在我的工作中,我经常会设定明确的目标,并且不断追求它们。
通过设定目标,我能够更好地规划我的工作,并且明确自己的方向。
同时,目标管理也需要合理的制定和调整。
有时候,随着环境的变化,原先的目标可能需要调整或者变更,这就需要管理者有清晰的判断力和调整能力。
在实践中,我时常反思自己的目标是否合理,并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通过目标管理,我能更好地激发自己的工作激情和动力,同时也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其次,团队管理是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个好的团队能够发挥出协同效应,提高工作的效率和成果,而一个差的团队则会导致工作的混乱和低效。
在我的团队管理中,我注重培养团队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我善于倾听团队成员的建议和意见,并且尊重每一个成员的价值和贡献。
在团队中,我鼓励成员之间的互相合作和帮助,通过团队建设和培训,我激发了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我发现,当一个团队充满了凝聚力和归属感时,成员之间的合作意愿和工作效率都会大大提高,从而推动整个团队向前发展。
最后,创新管理是管理中的重要一环。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创新已成为企业立足之本。
作为一个管理者,我特别重视创新管理。
创新管理需要开放的思维和敢于突破常规的勇气。
在我的工作中,我鼓励团队成员提出新的想法和创新的方法,并且给予支持和奖励。
同时,我自己也积极参与创新工作,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通过创新管理,我发现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提升,同时也提高了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总之,管理思想是一个广阔而又深奥的学问,需要结合实践进行不断的学习和探索。
中国管理思想的总结
中国管理思想的总结中国管理思想是长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独特的特点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种思想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对世界管理理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中国管理思想强调人本管理。
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是核心价值观之一。
因此,在中国管理思想中,关注员工的合理需求、提高员工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被视为重要任务。
这与西方管理思想中忽视人的因素的倾向形成了鲜明对比。
其次,中国管理思想注重稳定性和长期发展。
中国有悠久的文化传统,注重传承和延续。
在管理层面,中国管理者更倾向于长期发展和可持续性,而不是短期利益追求。
这种思想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使得许多企业能够保持稳定的增长和繁荣。
第三,中国管理思想注重协调和和谐。
中国文化中,强调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中国管理思想中,团队合作和协调是至关重要的。
与西方管理思想中竞争至上和个人主义的倾向相比,中国管理思想更注重的是共赢和共同进步。
这种思想在中国的企业管理中普遍存在,促使组织成员之间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凝聚力。
第四,中国管理思想强调家族观念和儒家思想。
中国是家族型企业的发源地,家族观念在中国管理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家族企业注重传承和家族荣誉,在管理层面强调忠诚、信任和恩义。
这种思想与儒家思想紧密相关,儒家思想中提倡的道德和伦理价值观影响了中国管理者的决策和行为。
第五,中国管理思想强调中庸之道。
中庸在中国哲学中是重要的思想理念,意味着找到适中的平衡点,避免过分偏向任何一方。
在管理领域,中庸之道的应用体现在管理者要平衡各种利益,避免极端行为和错误决策。
这种思想有助于提高管理者的智慧和决策水平,使组织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稳定和适应性。
综上所述,中国管理思想是长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独特的特点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强调人本管理、稳定性和长期发展、协调和和谐、家族观念和儒家思想、以及中庸之道等方面,中国管理思想与西方管理思想形成了鲜明对比。
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总结
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总结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
这些思想对中国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在管理领域有着独特的价值和智慧。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总结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即人本管理、和谐共治和无为而治。
首先,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强调人本管理。
儒家思想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关注个体的发展和幸福。
在管理实践中,儒家思想倡导以德治人,注重领导者的品格和道德修养。
与其依靠权威和规则来管理员工,儒家思想强调以身作则和感化教育,通过启发、引导和激励员工,实现他们的自我实现和发展。
此外,儒家思想还强调社会关系和亲情关系的重要性,在管理中倡导建立和谐、互助的人际关系网络。
其次,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追求和谐共治。
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强调了组织内外的和谐。
道家思想倡导顺应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并以和谐为目标。
在管理上,道家思想强调领导者和员工之间的和谐关系,主张领导者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员工,尊重他们的思想和需求,以及善于为员工解决冲突和困扰。
此外,道家思想还强调组织与外界环境的和谐共存,倡导与利益相关方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实现共赢的局面。
最后,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主张无为而治。
这一思想表达了尊重自然规律、不操之过急的管理理念。
无为而治并不是不做事,而是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善于借势应变,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
在管理中,这一思想强调领导者应充分了解组织的现状和内外环境,审时度势,避免不必要的干预和操劳,而是通过自然的演变,引导组织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
这种无为而治的管理方式体现了对人和事物的尊重,强调谦逊和沉稳作为成功管理者的品质。
总之,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在人本管理、和谐共治和无为而治等方面有着独特的智慧。
虽然在现代社会中,许多新的管理理论和实践方法正在兴起,但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们可以借鉴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以更人性化、和谐和理性的方式来管理组织,从而取得更好的管理效果。
中国式管理工作感悟体会
中国式管理工作感悟体会
作为一名在中国工作的外籍员工,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式管理的独特之处。
虽然这种管理方式可能与西方传统的方式不同,但在我的经验中,它确实对于激发员工的潜力和推进公司业务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中国,管理者们更注重对员工的关怀和激励。
他们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与员工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并尽力为他们提供支持和帮助。
这种关怀的心态一定程度上来自于中国文化中对关系的重视。
中国人普遍喜欢和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并将这种关系视为促进人与人之间信任和合作的重要基础。
除了关怀之外,中国式管理还强调激励与奖励。
在许多中国公司中,员工可以通过完成任务和达成目标来获得奖金,这为员工提供了一种很好的动力。
中国公司也会经常组织一些团队活动和社交活动,以促进员工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并加强公司的团队精神。
然而,在我的经验中,中国式管理也存在一些挑战。
例如,在决策方面,中层管理者的权力常常受到限制,因为领导层的决策往往会直接影响到公司的所有方面。
在这种情况下,中层管理者
可能会感到不自主,而这可能会阻碍他们对员工的激励和推动公
司业务发展的能力。
另外一个挑战是,在某些情况下,中国式管理会强调忠诚和服从,而这可能会压制员工的创造力和自由思考的能力。
在这种情
况下,员工可能会避免提出意见或建议,因为他们不想冒犯上级。
尽管有这些挑战,我仍然认为中国式管理在许多方面都非常成功,特别是在激发员工的动力和推动公司业务发展方面。
作为一
名外籍员工,我很幸运能够与中国式管理的经验学习并互相交流,我相信这可以帮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领导者。
管理思想心得体会
管理思想心得体会管理思想是指人们在管理实践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理论和方法,是管理实践的理论基础。
在我的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管理思想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在此,我想分享一些我的管理思想心得体会。
管理思想的重要性管理思想是管理实践的理论基础,它是管理者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智慧。
管理思想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指导管理实践管理思想是管理实践的理论基础,它能够指导管理者在实践中进行决策和行动。
管理思想能够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管理实践中的各种问题,提高管理效率和效果。
2. 促进管理创新管理思想是管理创新的源泉,它能够激发管理者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管理思想能够帮助管理者发现和解决管理实践中的问题,推动管理实践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3. 提高管理水平管理思想是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它能够帮助管理者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和素质。
管理思想能够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管理实践中的各种问题,提高管理效率和效果。
我的管理思想心得体会在我的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管理思想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以下是我在管理实践中的一些心得体会:1. 以人为本管理实践中,最重要的是以人为本。
管理者要关注员工的需求和感受,尊重员工的人格和权利,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只有以人为本,才能够建立和谐的工作氛围,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2. 精细化管理管理实践中,精细化管理是提高管理效率和效果的重要手段。
管理者要注重细节,精心组织和安排工作,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得到妥善处理。
只有精细化管理,才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3. 创新管理管理实践中,创新管理是推动管理实践不断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手段。
管理者要不断创新思维和方法,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推动管理实践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只有创新管理,才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总结管理思想是管理实践的理论基础,它是管理者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智慧。
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管理思想的几点感悟
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管理思想的几点感悟
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管理思想的几点感悟包括:
1. 廉洁奉公: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廉洁奉公的价值观念,管理者应当廉洁自律,以公正、公平的态度管理组织,注重公众利益,并且能够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
2. 和谐共生:中国传统文化追求和谐共生的理念,管理者应当注重员工之间的合作与团结,倡导员工互助互利,促进组织内部的和谐关系。
3. 以德治人:中国传统文化重视道德修养和人的品质,管理者应当注重培养员工的道德观念和品德修养,通过以德治人的方式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4. 以人为本: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管理者应当以人为本,关注员工的合理需求,注重员工的发展和个人成长,努力创造一个人性化、关怀员工的工作环境。
5. 依法治理: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依法治理的原则,管理者应当依法管理和运营组织,遵守法律法规,处理管理与人际关系时要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偏袒个人或特定群体。
这些感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管理思想的深刻思考和积极倡导,可以为现代管理者提供有益启示和指导。
学习国学管理心得
学习国学管理心得
学习国学管理可以帮助提升个人管理能力和领导力,以下是我总结的一些心得体会:
1.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国学管理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意味着管理者首先要注
重个人修养和道德素质的培养,只有自己成为一个道德高尚、谦虚谨慎的人,才能在
管理中以身作则,影响他人。
2. 文治武功并重:传统国学强调儒家的文治,即在管理中注重文化、教育和仁爱,追
求和谐和平;但也要注意到,现代管理也需要一定的武功,即决策能力、执行力和应
对危机的能力。
管理者应该注重两者的平衡,既要文武兼备,也要注重以和为贵。
3. 尊重人才,注重团队合作:国学管理更加强调人的价值和尊重,管理者应该运用仁
爱之道,善待下属,尊重他们的人格和能力,并从他们身上发掘潜力和创新力。
同时,管理者要注重团队合作,搭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推动整个团队一起向目标努力。
4. 治理原则:传统国学中有很多治理原则可以应用于管理中,如“治国有常,而利民
为本”、“君子务本”,都是助于管理者制定和实施治理策略的原则。
这些原则帮助
管理者思考问题和作出决策,使管理更加科学和有效。
5. 学习智慧和谦逊:国学管理注重学习智慧和谦逊。
管理者应该虚心向前辈学习,积
累智慧,使自己在管理中更加有见地和有决策力。
同时,要保持谦逊的心态,不断学
习和改进,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
总而言之,学习国学管理可以帮助管理者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塑造良好的管理形象,同时也能引导管理者遵循传统的管理原则,并以人为本,注重团队合作,从而提高管
理效能。
中国式管理读后感
《中国式管理》读后感中国式管理,是指以中国管理哲学来妥善运用西方现代管理科学,并充分考虑中国人的文化传统以及心理行为特性,以达成更为良好的管理效果。
中国式管理强调管理就是修己安人的历程。
中国式管理以“安人”为最终目的,主张从个人的修身做起,然后才有资格来从事管理,而事业只是修身、齐家、治国的实际演练。
世界经济的发展以西方国家为主导,而他们似乎都在说中国人没信仰,甚至质疑中国企业能否长期、健康地发展。
其实,他们并不了解中国人,中国人不是没有信仰,而是早已渗入血液,留下了几千年的烙印。
一些西方学者认为,只有西方基督教伦理文化背景下的理性契约精神,才是商品经济的文化根基。
然而,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腾飞,80年代亚洲四小龙的崛起和今日中国的振兴,似乎都已经无声地向他们的观点提出了质疑和挑战,并向世界证明成功的管理并不是专属于西方,成功的理念更不是只有一种。
日本的迅速腾飞让世人知道了日式管理,而中国现在正处于振兴期,中国式管理将如何自处?我们一直强调“见贤思齐”,而“贤”似乎必然地指向了西方,于是我们引进了西方的资金、技术,同时也吸收了他们的管理思想、理论和方法。
而这些是否符合中国国情,能否有效地推进中国的发展?现实似乎给出了一个不是很满意的答案,国外屡试不爽的管理方法,当移植到中国时,却产生不了预期的效果,竟是方法错了还是中国人已经病入膏肓?而《中国式管理》恰是给我们点亮了一个火把,让我们看清身边懵懂的表象,它将植于中国人血液的民族性剖析给世人,让我们懂得从另一个角度去解读中国文化。
一、中国人的小团体日本人的小团体让人们会自然联想到集团主义,而中国的小团体则可能让人们联想到本位主义、朋党之争和内耗。
那究竟是小团体错了,还是中国人错了,或者说它们本身就是一对矛盾体?在我看来谁都没错,我不赞成将人和小团体隔离开,用严格的制度进行约束。
中国人的小团体象征着我们美好的友谊代表着彼此之间的交流,少年时的玩伴、青年时的知心朋友,这些都是我们难以割舍的,这就是我们的生活,从小的生活环境,没必要舍弃。
中国管理思想精髓总结
中国管理思想精髓总结中国管理思想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文化和哲学思想,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和实践探索,形成了独特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这些思想包括孔子的仁义道德、法家的法治思想、儒家的家庭伦理、道家的自然哲学等等。
总结来说,中国管理思想的精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国管理思想的精髓在于强调以人为本。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被视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应与自然和谐相处。
因此,中国管理思想注重个体的尊重和发展,鼓励员工参与决策、积极创新,提倡管理者以身作则、关心员工的生活和成长。
这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在当前的企业管理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其次,中国管理思想的精髓在于平衡利益关系。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强调“中庸”、“和谐”,推崇“兼爱”、“兼顾”等理念。
这种思想认为,管理者应该平衡各方的利益,在处理冲突和矛盾时寻求最大公约数,实现各方面的共赢。
这种平衡的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处理员工和企业、企业和社会、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等之间的关系。
第三,中国管理思想的精髓在于专注细节和注重实践。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句古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强调实践和行动的重要性。
中国管理思想注重细节和实践,认为行动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管理者应该注重细节,关注细微之处,把握好每一个细节,从而保证整个组织的顺利运转。
同时,中国管理思想还注重实践,认为理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到检验和证明,实践是获取知识和经验的最佳途径。
最后,中国管理思想的精髓在于追求和谐。
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强调和谐、平衡的价值观念。
在管理方面,和谐的思想体现在对内在员工之间的和谐关系的重视,以及对外部企业与环境之间和谐关系的追求。
和谐的管理能够使组织内外部的关系更加和睦,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综上所述,中国管理思想的精髓可以归纳为注重以人为本、平衡利益关系、专注细节和注重实践、追求和谐等几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中国管理思想的心得体会
陈佩
中国的文化思想博大精深,从古到今有不少名人智者对管理提出过自己独特的看法。
以史为鉴,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人的管理方法是否得当,从这么多年的文化历史中,我们都有所收获与心得。
纵观历史长河,从中国的管理文化中,我们需要去粗取精,以现代人的观点看待古人的管理方法,获取我们的所需。
摘要:主要通过分析多个时期的管理方式来说明自己对中国古代管理方法的体会。
关键词:因时施法,更新,与时俱进,因人而异。
一、中国古代初期的管理方法
1、夏代的管理思想
夏是中国历史上有据可考的第一个奴隶制度国家。
禹是夏代开国之君,并开创了父传子的“家天下”制度。
这是从氏族社会的民主管理向国家行政管理过渡的历史转折。
郡主是国家权利的主宰者,在王之下,设有政治和军事机构。
政治机构包括辅助王的官吏和为王服务的家臣,总称为“官”、“百僚”或“百工”,其中官吏有“四邻”:“大理”掌刑法,“太史”掌历法和典籍,“啬夫”掌农事赋役,“牧正”掌畜牧。
军事机构的将领称“卿”。
此外,地方机构有属国和州之分。
夏王朝是尧、瞬时代的继续和发展,因此管理思想具有较多的氏族民主精神,在信奉“天命”的同时,强调“德治”。
君主主要做到“慎厥身,修思永”,而臣子要具备“九德”,即“宽而栗,柔而立,惠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疆而义”。
“九德咸事,俊义为官”,则“百僚师师,百工惟时,抚于五辰,庶绩其凝”。
能否“知人”、“安民”是君主“德”的重要表现。
知人则明,能任用人;
安民则见爱,公民思之。
正因为禹的“德治思想”,“天下于是太平治”。
可惜,自禹之后,夏王朝一代不如一代,日益腐朽,末代君主“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于是为商汤所灭。
夏代是奴隶制宗法制的逐渐形成时期。
王是一国之尊,又是家属之长,国家政权组织是家族的扩大和延伸。
以“亲亲”、“子子”为中心的政权和族权相结合,成为宗法制的重要特征。
2、商代的管理思想
商王朝统治时期,是中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
商王是商王朝奴隶主贵
族统治的总代表,在其之下,由许多新旧贵族,包括附庸于商王朝的方国诸侯,组成比夏代更为庞大和完备的行政通知机构。
权利机构有师、保、傅即后世的“三公”,在其之下是两僚(卿史僚、太史僚)机构。
权利机构中各种职官分别掌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宗教大权。
统治阶级借助于鬼神的意志来通知和麻痹被统治阶级,神(鬼)治思想是商代意识形态的最大特点。
商代已经具有相当发达的文明,甲骨文、青铜器和城市,构成了商代文明最突出的特征。
作为奴隶制度的主要形式,商代的经济制度已经基本完备,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
主要可分为土地制度、财政制度、商业与货币制度等。
这些经济制度与政治、军事制度相辅相成,为商代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3、西周的管理思想
西周王朝为了巩固奴隶制的统治秩序,利用从氏族制度演化而来的血缘关系和祖先崇拜观念,建立了宗法制度和世袭制度。
周王朝拥有庞大的官僚机构,即在周王之下设有六官和和三公或三保。
虽然自天子和诸侯一下各官都是实行世卿制,但西周已经有个别贤明的统治者开始从平民或奴隶中通过考试和推荐把有才能的人提拔起来,授以重要官职。
为了不重蹈商代的覆辙,西周采取了一系列的行政管理措施,并辅之于相应的治理思想和方针,以此巩固其统治地位。
周王朝打着天命和鬼神的旗号,以“天命”为护身符,采取攻心战术,对百姓进行精神奴役。
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从现实出发,以“敬德”来弥补“天命”德虚幻和不足。
西周统治者意识到“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进而提出“用康保民”思想来缓和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西周统治者在刑法德具体执行过程中,比较注意量刑适中,慎用刑法,提倡“明德慎罚”。
4、春秋战国时期的管理思想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发生重大社会历史变革的时代。
是我国历史上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
在这个相对独立的一段特殊时代里,包括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在内的社会各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诸子蜂起,诸侯异政,百家异说,特别是出现了儒、道、墨、法百家争鸣,思想文化相互荡漾、融和,显示着中华民族学术思想和管理思想空前的生机和活力。
体会:从不同朝代的管理方式来看,不同的时期其社会性质与经济状况等情况
都有所差异,统治者都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刚开始这些方法都是适应社会适应群众。
但当这些方法使用到一定时候都会没有用处,这即是说在不同时期我们要根据社会的现状来制定管理方法,一种方式不能使用于各个时期,这也是一种改朝换代,并且,管理方式上我们需要时时关注其漏洞,不断更新,这样管理方式才会逐渐完整,与时俱进的管理方式是受大家所推从的,在管理方式上切忌老套,而且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创新方式。
从古至今,由古鉴今,今天这个社会是个日益更新的社会,人们思想与心理的变化让我们来不及反应,这更说明了社会在变、人在变,我们的思维更要变,古老的方法已不适用与现在的人,各种人各种性格,我们应该根据不同人的性格来对他们实行不同的管理方法。
这样便于更好的管理
一个公司,一个企业,一个机构……因此,我们的管理方法要因人而异。
二、三大主流学派
1、儒家——王者之道,仁政德治。
儒家提出人性善的人性假设,依此相应提出施仁政,德治礼制的管理方式,用礼制规范和道德感化的手段,实现治国的目的。
2、法家——霸者之道,法制刑治。
法家与儒家相反,提出人性恶的人性假设,因而力主推行法制,并以刑治为手段,通过严刑重罚推法护法,实现治国的目的。
3、道家——王霸杂合之道,无为而治。
道家提出人性自然的假设,认为“道法自然”,“无为而万物化”,主张以弱小胜刚强,以反求正,以实现至德之世的理想境界。
体会:对于这三大主流学,他们所谓的管理是对于王者统治群众来说的,
当然,对于现代人,也适用于公司或企业的高层管理。
老子曰:“无为而治”,“顺其自然”,“道法自然”,“有所为有所不为”。
即是说管理应该少干涉或是不干涉个人活动,并且分级管理,即是阶层制,这是顺道。
二孔子则是重人,即一个管理者应该修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孟子则是“仁义”为先,人之初性本善,对国家的百姓仁义才是关键。
对于现在的社会,我们要学会调整自己的人际关系,做一个守信重承诺的人,要有属于自己的一门社交技术,万事要实事求是,虚伪的人太多,人们反而更看重那些踏实稳重的人,那种人更容易得人心,这样也方便自己管理。
俗话说最难得到的是人的心。
作为一个管理者,我们必须学会“抓住别人的心”,让别人服服帖帖的接受自己管理,认认真真心甘情愿替自己办事,这样管理起来事半功倍。
按照现代管理学的观点,领导乃是“影响别人,使之心甘情愿地为实现群体目标而努力的艺术或过程”,在组织关系的协调上所特别重视的是人际间的感情交流。
再者是客观公正,一切管理工作都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一切管理目标的实现,又都依赖于存在于所管理的组织之中的人们的共同努力,故只有使管理目标尽可能地反映和符合所管理的组织及组织成员的共同利益,它才能成为该组织的整体目标而又是该组织中的成员所普遍接受或集体认可的群体目标,这样的目标才是可实现的,围绕可实现的目标来进行的管理,才能是合理的并且是有效的管理。
可见,确保管理目标的客观公正性,乃是实行合理而有效的管理的先决条件。
当然,有效的管理来自于正确的决策,而正确的决策来自于全面而准确的掌握有关信息,从管理学角度来看,这也就是,把所管理的组织之中的人们的普遍要求和共同意愿,视为决策的首要依据。
此乃要求一个组织的管理者在进行决策时,应首先求得其组织上下思想的统一。
这意味着,
必须将其决策的目标、意义、内容等等作广泛宣传,使组织上下都了知其实情,更必须广泛征求和听取众人的意见,务求组织上下达成共识,形成统一的思想。
另外中国有句古话:“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其实,做企业也是这样。
在自己面前树立一面镜子,明得失,找差距,而后才能进步。
陈佩,10091190.经济学院,经济学类,指导老师:盛丽。
i
i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中国科技大学].ppt,管理学_第二章_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