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族平等
第五章民族平等团结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
3、我国民族平等的特点
权利的广泛性 权利的真实性 权利的彻底性 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权利的完整性
4、民族团结的概念
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是和睦、 友好和互助、联合的关系。
中央赠予新疆的 民族团结宝鼎
乌鲁木齐铁路局-------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
5、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的关系
的一部分,具有同等的地位,在国家和社会生活
的一切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 义务,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
2、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平等的基本观点
第二,各民族在一切权利方面一律 第一,所有民族在政治地位和法律 第三,只有消灭阶级剥削和 第四,在不同社会制度下,民族平等 平等 ,国家应当无条件地保护和保障 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以及 压迫,才能实现真正 地位上的 —律平等。 理论根据和实际情况都有着很大的不 一切少数民族的权利。 彻底的民族平等。 同,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生相 应的变化。
民族成分多、人口比例 较小;地域分布广;杂 处相依;民族意识强; 联系广泛。
三、坚持民族平等维护 和增强各民族大团结
1、要与高度重视扩展各民族经济上的平等权 利相结合。 2、要与坚持和完善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村民自 治制度相结合。 3、要与高度重视民族法制建设相结合。
第 二 节
坚持“三个离不开”的思想
第二、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平等核心的理论。 第三、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平等实现途径的理论。
2、“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坚持和发展了 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的理论
第一、坚持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 第二、坚持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 第三、坚持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 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的理论 第四、坚持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 民族团结的前提条件的理论 民族团结内容的理论 民族团结目的和核心的理论
什么是民族平等_具体内容有哪些
什么是民族平等_具体内容有哪些 民族平等是指⼀切民族的平等,各民族在⼀切权利上的平等,各民族在事实上的平等。
那么你对民族平等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民族平等的内容,希望⼤家喜欢! 什么是民族平等 所谓民族平等是指⼀切民族的平等,各民族在⼀切权利上的平等,各民族在事实上的平等。
指民族不分⼤⼩⼀律平等,任何民族不能享有特权。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之⼀。
中国共产党在对待民族的问题上,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制定了⼀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针和政策,概括起来主要就是民族平等政策,民族团结政策,民族区域⾃治政策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政策 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不论⼈⼝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是中华民族的⼀部分,具有同等的地位,在国家和社会⽣活的⼀切⽅⾯,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相同的义务,反对⼀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
民族平等的提出 民族平等是⼀般民主要求的⼀个重要内容。
但在私有制社会⾥,民族之间通常是统治与被统治、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论是国内的或国际的民族关系,⼀般说来是不平等的。
因为建⽴在⽣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阶级剥削制度,是造成⼀般的社会不平等和民族不平等的根源。
16世纪和17世纪欧洲的⼩资产阶级思想家,如英国的T.莫尔和意⼤利的T.康帕内拉早就指出私有制是⼀切社会贫苦的根源,并提出空想社会主义的主张。
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家J.-J.卢梭⼜进⼀步对国家和⼈权问题作过论述。
他们的学说虽然是唯⼼主义的,但却具有明显的⾰命性和民主性,从⽽为当时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特权,争取民主⾃由,建⽴民主共和国的民主⾰命提供了思想武器,也为民族平等要求创造了思想前提。
在西⽅资产阶级民主⾰命中,美国的⾰命具有浓厚的反对英国民族压迫的性质。
1765年“反印花税法”⼤会的议决案就反映出北美殖民地居民(即美利坚⼈)要求与英国本⼟的居民(即英吉利⼈)在政治上和经济上享有平等权利的⽃争。
《民族平等政策》课件
民族平等政策的未来挑战
01
经济发展不平衡
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影响民族平等政策实施的重要因素之一。未来,如何
缩小地区间、民族间的经济发展差距,提高各民族的经济发展水平,是
民族平等政策面临的重要挑战。
02
文化差异与冲突
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和冲突,可能导致民族关系的紧张和不稳
定。如何妥善处理文化差异和冲突,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是民族平等
促进经济发展
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投入,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提高各民族的经济发展水平。同时,加强地 区间的经济合作与交流,缩小经济发展差距。
加强文化交流与教育
加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同时,提高民族地区的教 育水平,培养各民族的优秀人才,为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THANKS
后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提供借鉴和参考。
05
民族平等政策的实践与案例
民族平等政策的实践情况
政策实施背景
介绍民族平等政策提出的背景,包括历史、文化 和社会因素等。
政策目标与原则
阐述民族平等政策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如反对民 族歧视、促进民族团结等。
政策实施情况
概述民族平等政策的实施情况,包括政策宣传、 教育培训、监督检查等方面。
民族平等政策的发展趋势
多元化发展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民族文化的交融,民族平等政策将更 加注重多元化发展,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促进文化 交流与融合。
法治化进程
民族平等政策将进一步纳入法治轨道,通过立法保障各民 族的平等权益,确保政策的实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社会参与
民族平等政策将更加注重社会各界的参与,鼓励不同民族 共同参与国家建设和社会治理,提高民族团结和凝聚力。
民族平等
民族平等教学目的:1、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平等理论的主要内容2、了解和掌握我国民族平等的政策主要参考书:1、《中国的少数民族政策及其实践》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吴仕民主编《中国民族政策读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 1998年3、周勇《少数人权利的法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年一、民族政策概述(一)什么是民族政策?政策研究被作为思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成为目前世界范围内最为引人注目的领域之一,民族政策属于社会的公共政策范畴。
民族政策,顾名思义,是党和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协调民族关系、实施对少数民族的管理而制定的行动准则。
在任何一个多民族国家内部,民族政策历来是党和政府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反映了特定的统治集团的民族观和他们的利益要求。
(二)世界范围内有各种不同类型的民族政策。
(三)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体系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是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
该体系的建立是与党和政府在解决国内民族问题、协调民族关系上的政策目标联系在一起的。
一般说来,可以将其分为政策原则和政策措施两大类别。
政策原则体现党和国家关于处理民族问题的大政方针和基本思路。
政策措施则是党和国家关于处理民族问题的一些具体的规定,具有较强的可操着性。
该体系还可以从宏观、微观等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
二、民族平等的含义和基本内容(一)民族平等的理论渊源民族平等来源于提一般的平等原则。
平等作为一种法律的、政治的和社会关系的概念,作为一种政治口号,是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提出来的。
但是作为一种思想观念的出现最早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
(希腊城邦制度的特点;奴隶制的等级划分;平等最初是针对公民的特权而言的,“人是理性的动物”,作为人都应该拥有相同的权利是平等思想的基本出发点。
)从人类平等思想的连续性看,它经历了一个将奴隶排除于人之外到承认同一社会等级内部的平等再到由理性所决定的人都应该是平等的这样一个认识上的深化过程;从平等思想的传播看,它由最初个别思想家的一种思想观念逐渐成为公众舆论,再成为一项司法原则。
各民族一律平等
32
第三,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要 保证诉讼当事人享有平等的诉讼权利, 不能偏袒任何一方当事人。在刑事诉 讼中要保证诉讼参加人依法享有的诉 讼权利。
第四,对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 必须同样地追究法律责任,依法给予 相应的法律制裁。
30
在他们之间存在着三种权益关系: 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平等权益、作为 民族成员的公民个体之间的平等权 益、民族的集体权益与作为民族成 员的公民个体之间的平等权益。
31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基本涵义
第一,在我国,法律对于全体公民都是统 一适用的,所有公民依法享有同等的权利 并且承担同等的义务。
11
(一)马克思主义民族 平等思想的基本内容
主张各民族不分大小、强弱、先进 或者后进,都应该一律拥有平等的权 利和地位、履行相同的义务。
12
主张对于各民族之间发展上的客观差 距和文化上的差异应该持科学的态度, 认为民族之间没有优劣、贵贱之分, 只有发展上的先进和后进之别,而这 些发展上的差距不是天生的。
1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民族平等的含义 第二节 国家保障各民族的合法权益 第三节 维护法律尊严
2
第一节 民族平等的含义
一、民族平等的理论来源 民族平等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它引
申于一般的平等原则。
3
从西方平等思 想发展的连续性看, 平等经历了一个将 奴隶排除于人之外 到承认同一社会等 级内部的平等再到 “天赋人权”“人 人生而平等”这样 一个认识上的逐渐 深化过程。
25
通过立法程序确认民族平等的权利 和义务,是维护和保障少数民族平等 权利和合法权益的第一步。其内容主 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权利的授予, 二是防止权利的被侵害。 这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保 物质保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证
民族团结
【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该做什么】
对青少年的要求:
A.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B.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责任付诸行动
怎样才能做到各民族共同繁荣:
1.少数民族要艰苦奋斗【根本动力】
2.国家政策扶持【外部条件】
3.东部发达地区的援助【外部条件】
【三个原则之间的关系】
民族平等
|政
【公民和国家应该怎么做】
【国家】
1.坚持完善处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原则
2.制定相关法律,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法律保障
3.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政治保障
【公民】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2.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责任付诸行动
-------------------------END------------------------
2.是社会和谐的前提
3.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
4.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注意:坚决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性民族主义
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根本原则)
原因:由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②平等不等于相等 ③仍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
民族团结原则:(重要原则)
内容: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我国民族间形成了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
重要性:
1.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大小的标志之一
我国的民族关系: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5、
在我国要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使中西部不发达地区
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其根本出路在于(
A.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 B.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C.加大扶贫力度,加大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
地区的支援 D.依靠本地区干部群众的自身努力,与国家扶贫相结合
D
3、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祖国辽阔的疆域; 各族人民共同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和文化; 各族人民共同捍卫了祖国的独立和尊严; 各族人民共同参加了推翻“三座大山”的革 命,建立了新中国。
二、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我们该做什么
• 1.十分珍惜、不断巩固和发展社会 主义民族关系。 • 2.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 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 3.以实际行动共同维护和发展社会 主义民族关系。
说明了我国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 表的比重较大,每个少数民族在全国
人大都要有自己的代表说明了什么?
单项 1 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每个少数民族都有本
民族的代表。西藏珞巴族人口不足3000人,也拥有1名全
国人大代表。这体现出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 A.民族团结原则 B.民族互助原则 C.民族平等原则
D.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本框小结
我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办
课堂练习:
1、 在我国,讲力量和成绩,是56个民族共同的力量和成绩; 讲困难和挫折,是56个民族共同的困难和挫折;讲前途和未来, 是56个民族共同的前途和未来。这段话表明了我国各民族 ( C ) ①有着共同的历史命运 ② 不存在利益差别 ③ 相互联系、相 互依存 ④ 加强团结是实现共同繁荣的前提 A.① ② ③ B.① ② ④ C.① ③ ④ D.② ③ ④
民族平等、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1)对少数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作为汉族学生,你的态度 是:
应坚持尊重的态度。因为它是涉及民族关系的敏感问题。
(2)如果有人片面强调民族特点,忽视国家整体利益,甚至 制造民族纠纷,作为少数民族学生,你会:
这是一种民族主义思想,是错误的。我们应 当同故意制造民族纠纷和民族分裂主义行为作斗争, 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作贡献。
提要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自主预习:
1、我国形成了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民族平等的内涵? 3、民族团结的意义? 4、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必要性? 5、三项原则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一、民族平等
1、民族平等原则的内涵 2、思考探究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 一律平等。”但国家在某些政策上向少数民族倾 斜,例如,现在的高考制度中,少数民族考生可 以在高考成绩中有5—20分的优惠。 这是否违背了民族平等的原则?试说明理由。
C
• 3、近年来,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发生大规模流 血冲突,造成几百人死亡,给中东和平进程蒙 上了一层阴影。而我国总体来说却民族团 结、社会安定,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 这说明 A.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符合我国国情 B.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 C.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 D.我们党和国家制定了正确的民族政策和 宗教政策
平等还客观存在。
• 材料一
• 材料二
我国民族已经形成了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 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 面。社会主义现代化是56个民族的现代化,中 华民族的伟大振兴是56个民族的伟大振兴。 2011年4月10日,新疆喀什疏勒县迎来了山东 钢铁集团喀什钢铁产业升级项目,及香妃湖花 卉庄园项等47个项目的同时开工。据悉,新一 轮的山东援疆项目共有117个,总投资258亿 元,将拉动当地1.5万人就业。
《民族平等》教案
民族平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平等一员,具有同等的地位。
在国家社会生活一切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对事实材料的分析,培养学生辨证思维的能力;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并且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分析有关的政治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事实依据体会民族平等的重要性,认同拥护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应坚持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能珍惜和自觉维护我国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教学重点民族平等政策的含义及具体表现教学难点让学生懂得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也是我们党和国家处理国内民族问题的根本政策,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基石。
民族平等是我国建立和谐社会、促进各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
导入新课:新疆各民族图片导入。
教师: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平等一员,具有同等的地位。
在国家社会生活一切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什么是民族平等?民族平等表现在哪些方面?讲授新课:一、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观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观点,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制定民族纲领和民族政策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不论大小,发展程度高低,一律平等。
民族平等是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解决民族问题、处理好民族关系的一个总原则。
二、党和国家的民族平等政策民族平等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历史长短,居住地域大小,经济发展程度如何,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是否相同,政治地位一律平等;二是各民族不仅在政治、法律上平等,而且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所有领域平等;三是各民族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享有相同的权利,承担相同的义务。
第五章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第五章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也是我们党和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政策。
所以,这一章是承上启下,这一章之前,我们主要学习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这一章之后,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党和国家的各项民族政策。
而这一章,既是理论,又是政策。
第一节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原则一、“民族平等”口号的来源平等、民族平等的思想,要我国古代和古代西方早就存在。
我国古代的农民起义的领袖们,早就提出过诸如“平均”、“平等”、“均田免粮”的口号。
古希腊的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就提出过朴素的平等观,他认为公民应一律平等,认为“平等一切皆好,我不愿过多和不足”。
后来,有人发挥了他的平等思想,提出种族、民族应该平等,认为无论是文明人、野蛮人,都应该是平等的。
当然,“平等”和“民族平等”,作为一个掀起民族运动、掀起民主革命的口号,则是在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中提出来的。
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平等思想家约翰。
利尔本就认为: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天赋人权。
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美国思想家杰佛逊起草的《独立宣言》,就明确地提出了民族平等和民族自决权的口号。
由此可见,平等的思想早就存在,而民族平等作为一个政治口号,它是在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提出来的。
由于这个口号当时是针对封建主阶级的封建压迫和民族压迫的,因此,它具有反封建的性质,曾经起过历史的进步作用。
但是,当资产阶级完成了民主革命以后,他们又背叛了民主主义,主张和实行民族压迫政策,这样,“民族平等”的口号,就成了他们掩盖阶级矛盾、欺骗人民的工具,从而使这一口号,具有极大的虚伪性和欺骗性。
因此,只有到了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只有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民族平等才被赋予真实的、彻底革命的内容,才被赋予科学的含义,成为无产阶级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
那么,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的含义是什么呢?二、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的含义,主要有下面几点:1、主张一切民族的平等一切民族的平等,就是说,从一个国家来说,是指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从世界范围来说,是指全世界所有民族的完全平等。
民族平等
民族平等
中国民族平等政策的基本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
从一国范围来讲,要求国内民族一律平等;从世界范围来讲,全世界所有的民族完全平等。
民族虽然有大有小,有的先进,有的落后,但决不能以此来划分优劣、贵贱。
大民族与小民族、先进民族与落后民族,在权利和地位上都应该是平等的。
各民族在一切权利上的完全平等。
就是说,各民族不仅在法律上、在国家政治生活领域实行平等,而且在经济、文化、教育、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一切社会生活领域也要完全平等。
实现各民族权利的平等,一方面要禁止任何民族享有任何特权,另一方面要保护少数民族的平等权益,禁止对少数民族的任何压迫和歧视行为。
正如列宁所说:“我们要求国内各民族绝对平等,并无条件地保护一切少数民族的权利”,“绝对不容许一个民族享有任何特权”。
帮助一切民族实现民族平等权利,对弱小民族的利益和平等权利给予特殊照顾。
不仅要遵守宪法和法律上的民族平等,而且要采取措施,尽最大的努力,来帮助相对后进的民族实现平等权利。
真诚地、无私地和长期地帮助原来受压迫的民族发展经济文化,帮助他们赶上先进民族的发展水平,消灭因历史等原因造成的民族之间发展差距,实现各民族的共同进步繁荣。
各民族都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
无权利的义务和无义务的权利都是不存在的,二者是统一的。
各民族在充分行使平等权利的同时,也要承担维护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义务。
民族平等
民族政策常识
第十五课
民族平等
学习目标:
1、学习我国的民族政策。 2、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如节 日、服饰、艺术等
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取 得了世大成就,民族间的团结得到了进 一步加强,那么,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 族关系问题上,党和国家制定了哪些政 策?民族团结是怎样得到进一步加强的?
一、民族平等,是中国民族政策的基石。
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具有同等的政治地位、 各民族在国家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所有领域平 等、各民族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小资料:
我国的民族识别
民族识别是指对一个民族成份的辨认。 是多 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落实民族政策的一项基本工 作。在旧中国,由于存在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 许多少数民族的民族成份不能确定。新中国建立 以后,为改变旧中国民族成份和族称混乱的状况, 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自1950年起, 由中央及地方民族事务机关组织科研队伍,对全 国提出的400多个民族名称进行识别。加上原来已 经公认的民族.1983年共确认了55个少数民族成份。
返回
在我国.各少数民族与汉族不仅都以 平等的地位参与国家大事和各级地方事务 的管理.而 且少数民族参与国家管理的权 利还会受到国家法律和政府政策的特殊保 障。
返回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 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 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 被选举权。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名额, 自治区、聚居的少数民族多的省,经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代表名额可以另加百分 之五。聚居的少数民族多或者人口居住分散的县、 自治县、乡、民族乡,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的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代表名额可以另 加百分之五。人口特少的民族,至少应有代表一 人。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课件
文化交流
和谐的民族关系能够促进各民 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增进相互
了解和尊重。
国家形象
和谐的民族关系有助于树立良 好的国家形象,提高国际声誉
。
如何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
坚持平等原则
尊重各民族的平等地位和权利,消除民 族歧视和偏见,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推动文化交流
鼓励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增进相互了解和尊重,促进文化多样
民族关系的和谐有助于保护和 传承各民族的文化特色,促进 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增强国家凝聚力
和谐的民族关系能够增强各民 族的国家认同感和归属感,提
高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和谐的民族关系对社会的积极影响
01
02
03
04
社会稳定
和谐的民族关系有助于减少民 族矛盾和冲突,维护社会稳定
和安全。
经济发展
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合作能够推 动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
教育传承方式
通过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等方式,将民族文化 传递给下一代。这种方式已经成为传承民族文化的主要方 式。
现代传媒传承方式
通过电影、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手段,将民族文化传递 给更广泛的人群。这种方式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的 优点,但也可能导致文化失真和同质化。
民族文化的发展与创新
01
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可以促进相互理解、尊 重和合作,有助于维护文化多样性和世界和平。
3
文化多样性的价值
文化多样性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 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民族文化的传承方式
传统传承方式
通过口传心授、家族传承等方式,将民族文化传递给下一 代。这种方式在某些文化中仍然存在,但已经逐渐减少。
九年级政治 民族平等的表现
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具有同等的地位,在国家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
具体表现如下:
1. 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民族平等,就不会实现民族团结。
我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
民族团结的原则要求各族人民必须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要认识到彼此的共同点,尊重彼此的差异,互相同情、帮助,建立起兄弟般的关系。
2.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作为中国政府解决民族问题的政策,在中国的宪法和有关法律中得到明确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
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
”
3. 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前提。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56个民族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一关系,团结一致,形成强大的合力,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综上所述,九年级政治所提到的民族平等表现为各个民族的平等地位、权利、义务等方面的享有和发展,其中包括了各个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环境等各个领域中平等的权利和义务的享有。
同时,这种平等不仅表现在对各个民族的平等对待上,也表现在对各个民族的平等尊重上。
总之,九年级政治所强调的民族平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石之一。
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第三章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1、民族平等的原则平等,是指人与人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各方面处于同等的社会地位,享有相同的权利。
民族平等,使之各民族之间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和相互交往中处于同等的社会地位,享有相同的权利。
平等,包括民族平等,作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一个口号,是17、18实际由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思想家和政治家提出来的。
这个口号作为当时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一面旗帜,在反对封建主阶级的专制统治和民族压迫的斗争中,在客观上曾经起过进步作用。
但是,资产阶级的“民族平等”口号,又具有极大的虚伪性和欺骗性,当资产阶级实现了自己的阶级统治以后,马上就去压迫其他民族了。
无产阶级的民族平等是在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是在对资产阶级平等口号加以本质改造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民族平等的口号注入了真实的、彻底革命的内容,成为无产阶级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所主张的民族平等的含义是:第一,主张和坚持一切民族的平等。
坚决反对任何民族享有任何特权。
从一个国家来说,要求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从世界范围而言,要求全世界所有民族的平等;民族无论先进与落后一律平等;聚居和散居一律平等。
第二、要求各民族在一切权利上完全平等。
即各民族在经挤、政治,文化、教育、语言文字等一切方面有平等权利;一方面,要求禁止任何民族享有特权:另一方面,要保护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并帮助其实现.·第三、民族平等的前提是消灭阶级,首先是消灭剥削阶级。
私有制的产生,阶级的出现,是一切不平等的根源,民族压迫源于阶级压迫,消灭剥削制度是实现民族平等的根本前提。
民族之间的真正的平等,只有在消灭剥削阶级以后才能实现。
正如列宁所说的“要求平等的真正意义只能是要求消灭阶级.”第四、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帮助落后民族得到发展,逐步达到各民族事实上的平等。
民族平等名词解释
民族平等名词解释
民族平等是指不论民族身份或背景,所有民族成员在法律、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它强调每个民族都应该受到公平对待,不受歧视或压迫。
民族平等的概念基于人权和社会正义的原则。
它要求社会和政府确保民族平等的原则得到实施,消除任何形式的种族歧视、偏见或不平等对待。
这意味着人们无论其民族背景如何,都应该享有相同的权利,包括受教育、就业、医疗保健、言论自由、参与政治和文化活动等方面的权利。
民族平等的实现需要制定和执行针对民族歧视的法律和政策,并采取措施来促进平等和包容的社会环境。
这可能包括推动多元文化教育,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鼓励跨民族交流和合作,以及加强民族团结和理解。
民族平等不仅是一种道德和伦理原则,也是社会稳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当所有民族成员都能够平等地参与社会和享受权益时,社会将更加公正和繁荣。
总而言之,民族平等是指所有民族成员在社会各个领域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不受歧视和不平等待遇。
它是推动社会公正、和谐和多元文化发展的重要原则。
民族平等的内容
民族平等1. 引言民族平等是指不同民族之间享有的法律权利、社会地位、机会和福利均等的原则。
它是现代社会对于民族群体间权益认同和社会公正的一种体现,也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石之一。
在中国,民族平等一直都是国家和社会高度重视的问题,旨在建立一个包容、和谐、繁荣的多民族国家。
2. 民族平等的法律保障中国政府将民族平等视为一项长期的、基本的国策,并通过法律与制度来保障民族平等的实现。
中国宪法第四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个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保护各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民族团结和民族地区的团结。
” 这一宪法规定为中国民族平等提供了法律基础。
此外,中国还制定了《民族区域自治法》,保障少数民族地区的自治权力,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和语言文字的使用,确保少数民族在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中享有和平等的权益。
3. 教育平等教育平等是实现民族平等的重要途径。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保障每个民族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
中国实行“民族教育优先”的政策,为各个少数民族地区提供特殊的教育支持,例如在这些地区建设特殊的学校和课程,保障少数民族学生能够接受符合自己文化背景的教育。
同时,中国也加强了民族语言文字的传承和保护,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学习和使用自己民族语言的机会。
这些措施有助于维护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促进民族平等与多元和谐发展。
4. 少数民族的政治参与中国政府鼓励和支持少数民族积极参与政治事务,保证少数民族在国家和地方层面的决策中有适当的代表。
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设有专门的席位,供少数民族代表担任。
此外,中国政府还鼓励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各少数民族代表可以通过相关的政府机构参与并影响国家和地方政策的制定。
政府还鼓励民族团结会、宗教界代表等各界人士积极参与政治咨询和决策。
5. 经济发展与民族平等中国政府深知经济的发展对于民族平等的重要性,通过积极的经济政策和措施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平等
民族平等体现在治国方略的每一个细节中.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就发布了《关于处理带有歧视或侮辱少数民族性质的称谓、地名、碑碣、匾联的指示》,将带有歧视或侮辱少数民族意思的称谓全部予以禁止、更改、封存或收管.
“旧中国,我们瑶族被称作‘猺’,被蔑称为‘动物’;解放了,我们被称作‘傜’,变成了‘人’;民族识别后,我们被称作‘瑶’,变成了‘玉’,是共产党让我们实现了从‘动物’到‘人’再到‘宝’的转变.”一位瑶族干部曾做过如此形象的比喻.
如果说民族解放、民主改革是实现民族平等的基础,那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则为少数民族平等权利提供了制度保障.
1947年5月,在新中国即将诞生的曙光里,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省级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宣告成立.从此,民族区域自治这个解决民族问题的“中国模式”,开始在中华大地普遍实施.如今,我国共建立了155个自治地方,55个少数民族中有44个建立了自治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75%,民族自治地方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4%.
56个民族是一家.自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来,少数民族代表所占代表总数的比例,均高于同期少数民族人口所占全国人口的比例.
虽然是全国人口最少的民族、总人口只有3000多人,但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晓红每年都来到人民大会堂,代表珞巴族在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上履行议政和建言的职责.
“宪法赋予了我们当家做主的权利,选举法也明确规定人口再少的民族也至少有一名代表,切实保障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晓红说.自当选人大代表9年来,她提出的20多份有关农村建设和民生发展的议案都得到了回应.
当家做主,干部是基础.现年85岁高龄的次仁拉姆6岁开始在领主家里当朗生,当了33年的农奴,西藏民主改革后,次仁拉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带着11户朗生在山南地区乃东县结巴乡组织了第一个朗生互助组,成为百万翻身农奴的榜样,并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和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像次仁拉姆一样,全国少数民族中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已超过500万人.
在党的培养下,无数像次仁拉姆一样的少数民族干部成长起来,承担起领导自治区人民发展进步的重任.以西藏为例,截至目前,西藏各级人大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94.4%;自治区现职省级领导干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占70.42%;县、乡两级主要领导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86%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