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儿科学的特点
儿科概论
第二节 体格生长
2、坐高(顶臀长):至头顶到坐骨结节的长度。 代表头和脊柱长度。 <3岁儿童取仰卧位测量的值称顶臀长。 坐高占身高的百分数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3、指距:指两上肢水平伸展时两中指尖的距离。 代表上肢长骨生长。 正常人指距<身高。若指距大于身高, 39 则有长骨生长异常的可能。
第二节 体格生长
13
围产期
(孕 28 周 至生后 1 周)
2、新生儿期:出生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 包含在婴儿期内
14
新生儿期特点
生理特点 要适应环境改 变(独立生 活) 各种功能不 成熟 1. 2. 3. 4. 5. 6. 疾病特点 先天畸形 早产 肺炎 产伤 窒息 遗传及先 天性疾病 保健原则及重点 加强围产期保健, 提高助产水平 注意护理,喂养, 保暖,预防感染 建立新生儿家庭 访视制度 新生儿筛查 PKU, 克汀病,髋关节半 脱位
(三)、头围的增长 软尺固定于一侧眉弓上缘,绕经枕骨结节最 高点回至原点的读数。头围的增长与脑、颅骨的 生长有关。出生时约32-34cm 。出生后前三个月 头围的增长约等于后9个月头围的增长值约6cm。 1岁时约为46cm 2岁时约为48cm 40 15岁时约为54-56cm
第二节 体格生长
头围的测量在2岁以内最有意义。连续追踪测 量比单次测量更重要。 头围小<均值减2个标准差,常提示脑发育不 良的可能; 头围增长过速常提示脑积水。
19
意外(创伤、 加、断奶)
5、学龄前期:未满学龄的年龄。3-6岁
20
学龄前期特点
生理特点 体格稳步增长 智能发育更完 善 免疫功能改善 疾病特点 创伤 传染病 变态反应性 疾病开始出 现 保健原则及重点 注意教养 加强体格锻炼 定期体格检查 预防传染病,防止意外
儿科学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1、儿科学的范围特点儿科学: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卫生保健、疾病防治为主要任务的医学科学。
年龄:卫生部规定从出生到14周岁内容:分为基础儿科和临床儿科2、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1)胎儿期(受孕——分娩,约40周)①生长发育迅速,营养完全依赖母体。
②孕前3个月为各器官分化成形时期,如母体受不利因素影响,可引起胎儿畸形,死胎、流产、早产等,所以应重视孕期保健。
(2)新生儿期(出生时脐带节扎——足28天)①脱离母体,对外界适应能力差,尤其是围产期(胎龄满28周——产后7天)此期是从胎儿晚期到新生儿早期,是生命遭到最大危险的时期,死亡率高。
注意做好围产期保健。
②大脑皮质兴奋性低下,终日处于睡眠状态。
③易患新生儿疾病:生产性损伤、出血、溶血、先天畸形、各种感染。
④注意事项:加强护理、合理喂养、注意保暖、预防感染。
(3)婴儿期(28天——满1周岁)①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对营养物质需求大,而消化功能未健全,易引起腹泻、营养缺乏。
②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
③该时期运动功能发育快,条件反射逐渐形成,所以要注意培养。
④4、5、6个月后婴儿对传染病的免疫力下降,易患传染病,所以应按时进行预防接种。
(4)幼儿期(1周岁——3周岁)①生长发育相对减慢。
②乳牙先后出齐。
③饮食:改母乳为软食并逐渐过渡到成人饮食,若喂养不当易发生消化、营养性疾病。
④智能发育增快,语言、思维能力加强,但对危险识别能力差,易引起创伤或中毒。
⑤该期免疫力仍低下,传染病发病率仍很高。
⑥该期的教养对小儿以后的发展甚为重要,所以要进行良好的教养,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5)学龄前期(3周——6、7岁)①体格发育减慢,而智力发育增快,求知欲强,对各种事物易形成牢固的概念,所以应注意培养。
加强教育,如简单的文化知识、思想品德,养成良好的习惯。
②这时期传染病仍很多,创伤、中毒机会也很多。
(6)学龄期(6、7岁——13、14岁)①体格发育加快,肌肉发育加强,动作逐渐精细,这时期开始学习文化知识,家长应注意培养。
儿科基础知识
10、临床表现
主要集中在小年龄儿童,年幼体弱儿对疾病的 反应差,往往表现为体温不升,不哭,纳差,表情 淡漠,且无明显定位症状和体征。婴幼儿常患急性 感染性疾病,由于免疫功能差,感染容易扩散甚至 发展成败血症,病情发展快,来势强,凶险。
三、小儿年龄分期和保健原则
(一)儿期
从受精卵形成到小儿出生。共40周 或280天,前8周为胚胎期,是胎儿发育 十分重要的时期,如受到外界不利因素 影响,包括感染、创伤、滥用药物、接 触放射性物质、毒品,以及营养缺乏, 严重疾病和心理创伤等都可能影响胎儿 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流产,畸形或宫 内发育不良等。
(二)、围生理期
1、通过遗传质询、产前诊断、新生儿先天性代谢 病的筛查等手段和方法,降低早产、异常产、宫内 生长迟滞及感染的发生。 2、坚持胎儿定期监测,提高接生技术,加强出生 时新生处理,预防和及时处理产伤、窒息及感染等。 3、重视初生新生儿的护理,喂养以保证平安度过 出生后的第一周。
(二)新生儿期
2、生理
年龄越小,生长越快,因而所需营养物质和液体 总量,相对地都比成人高。小儿由于新陈代谢旺盛, 脉搏和呼吸次数也比成人快,婴儿时期尤其如此。
3、免疫
小儿皮肤、粘膜娇嫩,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也都不 如成人健全,防御能力差,所以小儿易受各种感染。 由于母体IgM不能通过胎盘,故新生儿时IgM量低,易 患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婴幼儿期IgA缺乏,易患呼吸 道及胃肠道感染。
研究宗旨是,保障儿童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随着医学研究的进展,儿科学也不断向更深专业的三级学科细化发 展,同时也不断派出新的专业。以系统划分如呼吸、消化、循环、神 经、血管、肾脏、内分泌等,此外还有小儿传染病、急救医学的特殊 专业。还有小儿外科则为外科学下的三级学科。上述学科虽然在分类 上与内科学相似,但是其研究内容及内在规律与成人差别很大应予以 注意,不能混淆或替代。 新生儿医学和儿童保健医学是儿科学中最具特色的学科,是其他 学科极少涉及的,新生儿期的死亡率仍然非常高,占婴儿死亡率的 60%--70%。新生儿疾病的种类和处理方法与其他时期有诸多不同,是 一个非常时期;而儿童保健医学则是研究儿童各时期正常体格生长, 智能和心理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学科,通过各种措施促进有利因 素,防止不利因素,及时处理各种偏离,异常,保证小儿健康成长。 近年来发展出了围生期医学。实际上围生期医学是介于儿科学和妇科 学之间的边缘学科,一般按胎龄28周至出生后不满一周的小儿,由于 此期受环境因素影响颇大,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而且与妇产科的工 作有密切联系,需要两个学科的积极合作来共同研究处理这一时期的 问题。
儿科学的特点范文
儿科学的特点范文儿科学(Pediatrics)是医学科学中专门研究儿童健康和疾病的领域。
儿科学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专门性和综合性:儿科学着重研究儿童的生长发育、健康问题和疾病,是医学中的一个专门且独立的学科。
与成人医学相比,儿科学需要综合运用儿童的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等因素,全方位地考虑儿童健康和疾病的问题。
2.生长发育的关注:儿科学注重研究儿童从胎儿期到青春期的生长发育过程,包括体格、智力、心理、性格等各个方面。
儿科医生需要掌握儿童正常生长发育的规律和异常情况,以及如何通过适当的干预手段来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3.疾病防治的重点:儿科学旨在预防、诊断和治疗儿童的疾病。
由于儿童具有与成人不同的生理特点,他们对一些疾病的易感性、感染方式和病理表现都有所不同。
儿科医生需要掌握儿童常见疾病的特点和处理方法,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和治疗策略,确保儿童的健康。
5.团队合作的协调性:儿科医生通常需要与其他专业人员,如儿科护士、营养师、心理医生等密切合作,共同照顾儿童的健康。
儿科医生还需要与其他科室的医生进行合作,如外科医生、神经科医生等,协调处理儿童复杂的疾病和手术治疗。
6.敏感性和温情性:儿科医生需要具备较高的敏感性和温情性,关心患儿的身心健康。
他们需要善于与儿童进行交流,使用适合儿童年龄的语言和方法,让儿童感到安全和舒适。
儿科医生还需要善于处理患儿的情绪和家长的焦虑,提供情感支持和安慰。
总之,儿科学作为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具有专门性、综合性和面向儿童的特点。
儿科医生不仅需要掌握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和疾病特点,也需要关注儿童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因素,与患儿及其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
通过团队合作和温情护理,促进儿童健康和幸福的成长。
儿科学(第九版)第一章-绪论
儿科学(第9版)
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 儿科学的三级学科分支类似内科学,主要以系统划分, 如呼吸、消化、循环、神经、血液、肾脏、内分泌等, 此外,还有传染病和急救医学等特殊专业。
➢ 儿外科学为外科学范畴内的三级学科。 上述学科虽然在分类上与内科学相似, 但是其研究内容及内在规律与成人差别颇大,不能混淆或替代。
儿科学(第9版)
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儿科学研究内容
➢ 研究儿童生长发育的主要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 研究儿童时期各种疾病的规律及其临床诊治 ➢ 研究儿童各种疾病的预防措施以及科学普及 ➢ 研究儿童疾病的康复方法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重点难点
掌握
儿童年龄分期
熟悉
儿童各年龄期的特点
了解
儿科学的范围及特点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第一节
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儿科学(第9版)
出生前后的造血特点比较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儿科学(第9版)
出 生 后 迅 速 改 变 的 血 循 环
胎儿循环
婴儿循环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儿科学(第9版)
adolescence period 11~12yr—17~18yr (female)
儿科学的特点培训课件
儿科学的特点
5
1/11/2021
第三节 小儿年龄分期
小儿处于连续不断的生长发育过程 中,各系统器官组织逐渐长大,功能也 逐渐成熟。在工作中人为的划分为七个 年龄期。
儿科学的特点
6
1/11/2021
1、胎儿期 (Fetal Period):
儿科学的特点
17
三、体格生长 Body Growth
• 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有体重、身高、 坐高、头围、胸围、上臂围和皮下 脂肪厚度。
1/11/2021
儿科学的特点
18
1、体重 Body Weight
• 器官、系统、体液 的综合重量
• 反映儿童生长与营
1/11/2021
养状况的灵敏指标
儿科学的特点
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 身 高 停 止 增 长 的 时 期 ; 女 孩 11~12 岁 至 17~18岁;男孩 13~14岁至19~21岁。
特点: (1)生长发育加快,体重身高增长迅速。 (2)生殖器官迅速发育趋向成熟。 (3)神经内分泌调节不够稳定。 (4)常可出现心理、行为、精神方面的变化, 有时可有甲状腺肿大和高血压 。
儿科学的特点
15
1/11/2021
一、生长发育的规律
1、连续、有阶段性的过程
2、各系统、器官生长发育不平衡
神经系统发育较早;脑在生后2年内发育较快; 淋巴系统在儿童期生长迅速;生殖系统发育较
晚 3、存在个体差异。
1/11/2021
4、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 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19
体重的增长
关键 年龄
儿科学-小儿生长发育
生长和发育两者紧密相关,生长是发育 的物质基础,生长的量的变化可在一定程 度上反映身体器官、系统的成熟状况。
第一节 生长发育规律
生长发育是连续的、有阶段性的过程 各系统器官生长发育不平衡
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发育顺序遵循一定规律。 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遗传决定了生长发育的潜力,这种潜 力从受精卵开始就受到环境因素的作用与 调节,表现出个人的生长发育模式。
因此,生长发育水平是遗传与环境的 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三节 体 格 生 长
一、体格生长常用指标 体重、身高(长)、坐高(顶臀长)、 头围、胸围、上臂围、皮下脂肪
二、出生至青春前期体格生长规律
(一)体重的增长 体重为各器官、系统、体液的总重量。 反映儿童生长与营养状况的灵敏指标
可塑性强。
疾病种类(1)儿童与成人不同, (2)不同年龄儿童也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大差异。
临床表现:特殊性主要集中在小年龄儿童, 无明显定位症状和体征,进展快。
诊断:病情表述困难,不准确,详细了解病 史,准确体检。不同年龄儿童的检验 正常值常不相同。
治疗:综合治疗。药物剂量、液体量。 预后:来势凶猛,恢复也较快,且较少
儿科学
(Pediatrics)
绪论
儿科学:
是一门专门研究儿童生长发育、营 养卫生、保健和疾病的综合性临床医学 科学。
第一节 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 研究对象:自胎儿至青春期的儿童。
研究内容
1、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提高儿童体格、智能发育和社会适应性能力。
2、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诊断治疗的理论、技术; 降低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治愈率。
儿科护理学
第五节 我国儿科护理发展与展望
• 在卫生保健机构改革和重组的趋势下,护理人员应重新定位其在新的 卫生保健系统中的角色。在传统观念下,护理通过“提供照顾”促进、 维持、恢复小儿健康,而今已被“管理型的卫生保健”替代,它要求思 维方式和技能的更新,要求护理人员在卫生保健服 务过程中不断进 取,努力从任务型实践方式中转变过来,成为合作型实践方式,要广 泛地 和其他专业人员合作,并具有知识、理解力和自信心。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三节 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 (五)学龄前期 • 3周岁后(第4年)到入小学前(6~7岁)为学龄前期。生长速度减
慢,智能发育更趋 完善,求知欲强。此期小儿具有高度的可塑性, 应注意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 惯,为入学做好准备。因其 接触面广,仍可发生传染病和各种意外,并易患免疫性疾病如 急性 肾炎和风湿热等。
• 19世纪下半叶,西方医学传入我国并逐渐发展。由各国传教士成立了 妇孺医院及护士 学校,在医院设立了产科、儿科的病房及门诊,护 理工作重点放在对住院患儿的照顾和护 理上,逐渐形成了我国的护 理事业和儿科护理学的雏形。
下一页 返回
第五节 我国儿科护理发展与展望
•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需求的 增加,儿童护 理已逐渐发展成为有独特功能的专门学科,其研究内 容、范围及任务等已涉及影响儿童 健康的生理、心理、社会等各个 方面,儿童护理的重点已从疾病防治转向健康促进,护 理工作的场 所也从医院扩展到家庭、社区、学校及康复中心等。2001年我国国 务院颁布的 “2001—2010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提出了“改善儿童卫 生保健服务,提高儿童身心健康 水平”的总目标。社会政策的变化使 卫生保健领域得以扩展,儿童护理工作的重点已不再 是“我们为小儿 及其家庭做什么”,而是“我们应和小儿及其家长一起共同做什么”。 所 以,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和社区保健不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 必然。
儿科学特点.
17
儿科学的特点 临床方面
2、临床表现
年龄越小越容易表现为全身症状,而局部症状体 征不明显
起病急、来势猛,病情易反复、波动,变化多端 3、诊断 病史常由最亲近的人描述,全面的体格检查很重 要 不同年龄疾病的种类,表现不同
5
儿科学的特点 基础医学方面
1、解剖
外观上各部比例 骨骼发育
内脏器官
呼吸道
随年龄增加而变化
6
头与身长比例
7
佝偻病体征
8
5岁(学龄前) ﹤0.50
两个月(婴儿)﹥0.50
9
心胸比例
儿科学的特点
2、功能
基础医学方面
不同年龄的生理生化正常值各自不同,如心率 、呼吸频率、血压、血清和其他体液的生化检测 值在各年龄都不同,但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
基础医学方面
同一病因对小儿与成人引起的病理反应和疾病 过程不同。
维生素D缺乏时,婴儿易患病佝偻病(rickets
)而成人只患骨软化病(osteomalacia)。
肺炎球菌引起的肺炎,婴儿表现为支气管肺炎
,而成人和年长儿表现为大叶性肺炎。
14
儿科学的特点
4、免疫
基础医学方面
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均不成熟
儿科学特点
漯河医专:刘洋
学科分布
儿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小儿外科学 则为外科学下的三级学科)
儿科学的三级学科分支类似内科学,但其研 究内容及内在规律与成人差别颇大,不能混淆 或替代
儿科学的范围和特点
特点:①生长发育速度明显加快
②性发育加快
③心理、行为、精神方面不稳定
第二章 儿科学基础
第一节 小儿生长发育
一 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1.生长发育的连续性、阶段性
2.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
药物剂量(每日或每次)=药量/kg/次(或日)体重(kg)
如只知成人剂量而不知每公斤体重用量时,可将该剂量除以成人体重(按60kg计),即得出每公斤体重的药量。
⑵根据体表面积计算:此法科学性强,比较合理,既适用小儿又适用于成人,但较繁琐。
小儿体表面积(m2)=体重(kg) 0.035(m2/kg)+0.1(m2)
3.生长发育的顺序性 一般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及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4.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差异性)
二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1.遗传
2.性别
3.营养
4.疾病
5.孕母情况
6.生活环境
三 体格生长及评价
(一)体格生长常用指标
1.体重
意义 :①了解小儿发育营养情况;②计算临床用药量和输液量。
(三)牙龄发育
乳牙 出生后6-8个月开始萌出,于2-2.5岁出齐,共20个。乳牙数可按月龄减4-6推出。6岁出第一颗恒牙,长在第二前磨牙之后。7-8岁乳牙逐渐脱落,约于14岁全部换为恒牙,约为32个。
四 神经精神发育
(一)脑和脊髓的发育
(二)感知发育:视、味、听、嗅、触、温度觉及痛觉
(三)运动发育:由上到下,由近及远,由不协调到协调,由简单到复杂,由粗糙到精细
儿科学专业特点和发展趋势
儿科学专业特点和发展趋势儿科学是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学科,主要研究儿童生长发育、疾病防治以及儿童健康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儿科学专业具有以下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特点:1. 专业性强:儿科学专业需要掌握儿童生长发育的各个方面知识,包括儿童医学、儿童心理学、儿童营养学、儿童传染病学等。
因此,专业性强是儿科学的一个显著特点。
2. 综合性强:儿科学专业需要综合运用医学、心理学、营养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全面了解儿童的身心发展,因此综合性强是儿科学的另一个特点。
3. 实践性强:儿科学专业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外,还需要通过实习和实际操作来掌握儿科诊断、治疗和护理等实践技能,因此实践性强是儿科学的重要特点。
二、发展趋势:1. 儿科专业的细分化: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儿科学也会越来越细分,涉及的领域将更加广泛。
例如,儿童心脏病学、儿童神经学等专业将逐渐成为独立的学科,进一步推动儿科学的发展。
2. 儿童健康管理的重要性:随着人们对儿童健康意识的提高,儿童健康管理将成为儿科学的重要方向。
儿科医生将更多地参与儿童健康管理和预防工作,通过早期的干预和健康指导,提高儿童的整体健康水平。
3. 个性化医疗的发展:随着基因科学和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个性化医疗将成为儿科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通过基因检测和个体化治疗,能够更好地满足儿童个体化的健康需求,提高疗效和治愈率。
4. 儿科科研的深入发展:目前,儿科科研还相对滞后,研究成果相对较少。
然而,随着对儿科学重视程度的提高,儿科科研将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关注,进一步推动儿科学的发展。
5. 远程医疗的普及应用: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远程医疗将在儿科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远程医疗平台,医生可以远程为儿童提供诊断和治疗服务,解决医疗资源不均衡的问题,提高儿童医疗服务的覆盖范围和质量。
儿科学专业具有专业性强、综合性强和实践性强的特点。
在未来的发展中,儿科专业将越来越细分,并注重儿童健康管理、个性化医疗、儿科科研和远程医疗等方面的发展。
儿科学习指导及习题集
第一节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目的与要求】熟悉儿科学研究的范围。
【内容要点】1.儿科学的宗旨保障儿童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2.儿科学的范围①研究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不断提高儿童体格、智力发育水平和社会适应性能力;②研究儿童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理论和技术,努力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疾病的治愈率;③研究各种疾病的预防措施,包括免疫接种、先天性遗传性疾病的筛查、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等;④研究儿童各种疾病康复的可能性以及具体方法,尽可能地帮助这些儿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乃至完全恢复健康。
第二节儿科学的特点【目的与要求】熟悉儿科学的特点。
【内容要点】儿童时期是机体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阶段,总体表现出以下基本特点:①个体差异、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都非常大,因此无论是对健康状态的评价,还是对疾病的临床诊断都不宜采用单一标准衡量。
②对疾病造成损伤的恢复能力较强,可以表现出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对较严重损伤的转归为自然改善或完全修复。
③自身防护能力较弱,容易发生意外,容易因各种不良因素影响导致疾病发生和性格行为的偏离,因此应该特别注重预防、保健及干预。
儿科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几童的解剖、生理生化、病理、免疫、疾病诊断、疾病治疗和预防等方面(详见教材)。
【内容难点和注意点】1.由于儿童时期是机体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阶段,因此其生理和临床特点都体现出了变化和个体差异,注意儿童不是成人的简单缩影。
2.同一种临床表现或体征,对于不同年龄的小儿常有着不一样的病因。
如:惊厥在新生儿首先考虑产伤、颅内出血、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6个月以内应考虑婴儿手足搐搦症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6个月~3岁多为高热惊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3岁以上的无热惊厥则以癫痫常见。
第三节小儿年龄分期及其特点【目的与要求】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其特点。
【内容要点】小儿的生长发育随着年龄增长而呈动态变化,是一个既连续又有一定阶段性的过程。
根据解剖、生理、病理等特点,可将小儿年龄划分为7个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儿科学的特点
与其他临床学科相比,儿科学有其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儿科学研究的对象是儿童。
儿童时期是机体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阶段,因此表现出的基本特点有三方面:①个体差异、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都非常大。
无论是对健康状态的评价,还是对疾病的临床诊断都不宜用单一标准衡量。
②对疾病造成损伤的恢复能力较强,常常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对比较严重损伤的转归可以为自然改善或完全修复。
因此,只要度过危重期,常可满意恢复,适宜的康复治疗常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③自身防护能力较弱,易受各种不良因素影响导致疾病发生和性格行为的偏离,如不能及时干预和康复治疗,往往影响一生,因此应该特别注重预防保健工作。
下面从基础和临床两个方面具体说明儿科学的主要特点。
一、基础医学方面
1.解剖随着体格生长发育的进展,身体各部位逐渐长大,头、躯干和四肢的比例发生改变,内脏的位置也随年龄增长而不同,如肝脏右下缘位置在3岁前可在右肋缘下2cm 内,3岁后逐渐抬高,6~7岁后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触及。
在体格检查时必须熟悉各年龄儿童的体格生长发育规律,才能正确判断和处理临床问题。
2.机能各系统器官的机能也随年龄增长逐渐发育成熟,
因此不同年龄儿童的生理、生化正常值各自不同,如心率、呼吸频率、血压、血清和其他体液的生化检验值等。
此外,某年龄阶段的机能不成熟常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如婴幼儿的代谢旺盛,营养的需求量相对较高,但是此时期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尚不完善,易发生消化不良。
因此,熟悉掌握各年龄儿童的机能变化特点是儿科临床工作的基本要求。
3.病理对同一致病因素,儿童与成人的病理反应和疾病过程会有相当大的差异,即或是不同年龄的儿童之间也会出现这种差异,如由肺炎球菌所致的肺炎,婴儿常表现为支气管肺炎,而成人和年长儿则引起大叶性肺炎病变。
4.免疫小年龄儿童的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都不成熟,因此抗感染的能力比成人和年长儿低下,如婴幼儿时期slgA和IsG水平均较低,容易发生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
因此适当的预防措施对小年龄儿童特别重要。
5.心理儿童时期是心理、行为形成的基础阶段,可塑性非常强。
及时发现小儿的天赋气质特点,通过训练因势利导促进发育;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点,提供合适的环境和条件,给予耐心的引导和正确的教养,可以培养儿童良好的个性和行为习惯。
二、临床方面
1.疾病种类儿童疾病发生的种类与成人有非常大的差别,如心血管疾病,儿童主要以先天性心脏病为主,而成人
则以冠心病为多;儿童白血病中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占多数,而成人则以粒细胞性白血病居多。
此外,不同年龄儿童的疾病种类也有很大差异,如新生儿疾病常与先天遗传和围生期因素有关,婴幼儿疾病中感染性疾病占多数等。
2.临床表现儿科患者在临床表现方面的特殊性主要集中在小年龄儿童,年幼体弱儿对疾病的反应差,往往表现为体温不升、不哭、纳呆、表情淡漠,且无明显定位症状和体征。
婴幼儿易患急性感染性疾病,由于免疫功能不完善,感染容易扩散甚至发展成败血症,病情发展快,来势凶险。
因此儿科医护人员必须密切观察病情,随时注意细微变化,不轻易放过任何可疑表现。
3.诊断儿童对病情的表述常有困难且不准确,但仍应认真听取和分析,同时必须详细倾听家长陈述病史。
全面准确的体格检查对于儿科的临床诊断非常重要,有时甚至是关键性的。
发病的年龄和季节,以及流行病学史往往非常有助于某些疾病的诊断。
不同年龄儿童的检验正常值常不相同,应该特别注意。
4.治疗儿科的治疗应该强调综合治疗,不仅要重视对主要疾病的治疗,也不可忽视对各类并发症的治疗,有时并发症可能是致死的原因;不仅要进行临床的药物治疗,还要重视护理和支持疗法,尤应注意对患儿及其家长进行心理支持。
小儿的药物剂量必须按体重和体表面积仔细计算,并且
要重视适当的输液出入量和液体疗法。
5.预后儿童疾病往往来势凶猛,但是如能及时处理,度过危重期后,恢复也较快,且较少转成慢性或留下后遗症。
因此,临床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显得特别重要,适时正确的处理不仅有助于患儿的转危为安,也有益于病情的转归预后。
6.预防已有不少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急性传染病可以通过预防接种得以避免,此项工作基本上是在儿童时期进行,是儿科工作的重要方面。
目前许多成人疾病或老年性疾病的儿童期预防已经受到重视,如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等都与儿童时期的饮食有关;成人后的心理问题也与儿童时期的环境条件和心理卫生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