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陈太丘与友期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8课《陈太丘与友期行》 课件(共43张PPT)

第8课《陈太丘与友期行》 课件(共43张PPT)
预设:友人不讲诚信,没有礼貌;但是有知错就改, 坦率真诚。
何为方正
同学们,本文出自《世说新语》的《方正》篇, 大家觉得“方”指什么?
预设:方方正正,大方。 那么“正”呢? 预设:正直,品性正直,合乎道义 。
何为方正
那么大家能否结合文中人物具体的言行展开说一 下?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何为方正
预设:友人骂人是不对的,元方并不因为他是大 人就不去指出:元方还很有原则,他觉得友人做错了就 “人门不顾”,连头都不回,不看他一眼。
何为方正
预设:我也认为友人是“方正”的,他前面发怒, 后来能够知错就改。
预设:陈元方的父亲应该也是“方正”的,他到 点就离开,没有因为考虑友人过后会怨恨或其他原因 而在那里傻傻等待。
教师小结
方正就是恪守自己的标准。文中魏晋时期的三位人物, 一位是元方的父亲陈太丘(“父”),一位是元方(“子”),还 有一位友人(“友”),这样的三位人物放在一起就构成了魏晋 社会的缩影。这其中有父与子之间家风的濡染和传承,有朋 友不同个性、不同做事原则的碰撞。当然,还有成人世界和 孩童世界的平等与率真。这样美好、潇洒、自由的氛围让我 们现代人也颇为向往。
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并阅读《世说新语》这本书。 2.试着续写一下文章的结尾。
谢谢观看
信:信用
译文: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 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 亲,就是失礼。”
整体感知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惭:惭愧 引:拉 顾:回头看
译文: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 手(表示友好),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 大门。
整体感知
观其言察其行
预设:符合元方的人物形象,因为元方当时只有七 岁,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孩,做起来事来肯定我行我素, 不会考虑太多的后果的。

第8课 陈太丘与友期行 课件(共31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8课 陈太丘与友期行 课件(共31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任务三:《世说新语》中记录了近百位魏晋风流人物的故事,他们 个性鲜明,独具魅力。请你从中再挑选一个人物,阅读和 他相关的故事,撰写你的魏晋风流人物短片脚本。
内容探讨,品读内涵
如何理解故事结局元方 “入门不顾” 的行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
两人一组,就这个问题展开研讨。基 于对故事、人物和背景的理解,撰写一段 关于此问题的内容解读。
内容探讨,品读内涵
如何理解故事结局元方 “入门不顾” 的行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
学生解读一 学生解读二
内容探讨,品读内涵
陈太丘与友期行
魏晋风流人物系列短片
第一集:《咏雪》 第二集:《陈太丘与友期行》
故事再现:撰写梗概,划分分镜头
请同学们根据原文故事,用自己的话 撰写故事梗概。
1.先大声朗读全文,初步感知故事大意。 2.结合课下注释完成故事梗概的撰写。 3.填写好人物、地点、事件,故事的起因、
经过、结果。
故事再现:撰写梗概,划分分镜头
故事梗概
• 结局: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进 门不回头看。
入门不顾
故事再现:撰写梗概,划分分镜头
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头划分:
分镜头一:期行未至 分镜头二:两次对话 分镜头三:入门不顾
故事再现:捕捉细节,构建人物形象
请同学们批注这三个分镜头中分别有 哪些细节需要重点呈现,它们对于呈现矛 盾冲突和塑造人物形象又有什么作用?根 据原文,我们还可以添加哪些必要的细节, 补白故事,丰富人物形象?
故事再现:捕捉细节,构建人物形象
分镜头一:期行未至
整个故事的 逻辑起点
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 丘舍去,去后乃至。
学生分析一
学生分析二
关键时间

《陈太丘与友期行》ppt课件

《陈太丘与友期行》ppt课件
回头看。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分。到了正午(还) 译 不到,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文 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来拉元方。元方走入家门,(根本)不回
头看。
任务三:研读赏析
1.这是一则小故事,让我们根据提示复述故事情节。
陈太丘与友期行—( 友人 )过中不至,( 太丘 )舍去—( 友人)去后 乃至,( 友人 )怒曰( 无信 ),( 元方 )据理反驳。
文言文翻译方法提示:
一增: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句中的省略成分。 二删: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 节的助词等虚词,可删去。 三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现代汉语句式。 四留: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人 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五扩:扩展,单音节词扩为同义的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 六替: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待君久不至 对别人的尊称(尊称) 尊君在不 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尊称) 君与家君期日中 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谦称)
千百年来,在人际交往中人们使用了许多敬辞和谦辞,体现 出个人的文化修养,也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特点。
课堂检测
1.解释加横线的字词。
⑴与友期行( 约定 ) ⑵太丘舍去( 离开 ) ⑶去后乃至( 才 ) ⑷尊君在不( 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 ⑸待君久不至( 您 ) ⑹相委而去( 丢下 ) ⑺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⑻下车引之(拉,牵拉) ⑼元方入门不顾( 回头看 )
大度宽容、胸襟开阔、率真
任务三:研读赏析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这样 做是否失礼?为什么?
失礼:元方批评客人无礼,自己更应做到有礼。客人已经认错,又

第8课《陈太丘与友期行》课件(共41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8课《陈太丘与友期行》课件(共41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用现代汉语翻译这篇文章: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一同出行,约定在中午碰头。过了中 午(朋友)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 才到。元方那年七岁,正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 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 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 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了。”元方说:“您与我 父亲约在正午。您中午却没到,这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 孩子骂他父亲,这是失礼。”朋友感到惭愧,下车去拉元方, 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方法点拨
文言文的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直译:即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的对应翻 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要求原文字字在译文 中有着落,译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据。
意译:即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 的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 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 ( )去,( )去后( )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 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 ) 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 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 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 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读准字音和节奏
陈太丘与友期行 shě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fǒu
“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
zāi
wěi
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

陈太丘与友期ppt课件PPT课件

陈太丘与友期ppt课件PPT课件
第6页/共25页
二、疏通文辞
• 友人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和别人约好一起出 行,却丢下别人自己离去了。”元方答道:“您 跟父亲约好正午见。正午您还不到,是不守信用; 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父亲,是没有礼貌。”友人 感到惭愧,下车想拉元方的手以示友好。但是元 方径直走向家门,没有再回头看那个无礼的人。
第7页/共25页
周密。
第21页/共25页
•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民间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也就是说诚信的重要。“一诺千金”流 传至今,作为我们学生,重信守诺,努力做到诚实守信,礼貌待人。
• 我在课外收集了一些古今中外的一些名人名言,有兴趣的同学记录一下,平时用来勉励自己。
第22页/共25页
•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
“无信”、“无礼”是全文的核心,从反面说明“信”和 “礼的重要。 第二点对一个七岁的孩子不应求全责备。 2、失礼 因为“友”毕竟是与父亲平辈,不应不尊重长辈,应该始 终 有礼貌,不能对客人置之不理,要给人以改错的机会,允 许人家道歉。
第17页/共25页
• 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哪些启发?(如果你是) 第18页/共25页
• 1君
2 尊君 3 家君
4敝人 5卑职
6 陛下
7令尊 8寡人
9足下
10令郎 11老朽 12犬子
第13页/共25页
断句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 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 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 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 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 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友人: 1、 先道歉,解释自己迟到的原因。 2 、求得别人的原谅,今后注意改正。 3、 不应该在孩子面前骂人,更不应该骂人家的父亲。 4、 找别的机会向陈太丘父子道歉。 5、今后一定要遵守时间,言而有信。

第8课 《世说新语》二则《 陈太丘与友期行》课件(共24张PPT)

第8课 《世说新语》二则《 陈太丘与友期行》课件(共24张PPT)

课堂小结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学习了本篇古文, 我们应当明白诚信的重要性,同时,在我们的日常交际中, 我们也要学会待人礼貌、真诚。
今天学习了《陈太丘与友期》让我们学会了,为人要懂礼 貌、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希望同学们
今后能牢固树立讲诚信的观念。努力践行。
1.你认为在“友人惭,下车引之” 时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1)失礼: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友人虽无信无 礼,却已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也是长辈,即使有错,也应该以礼 相待。 (2)不失礼:友人失信又失礼,行事不端,态度恶劣,元方用“入门 不顾”的态度维护自己和父亲的尊严是坚持原则的表现,至于有人说 友人既已知错,元方不该如此对待父亲的朋友,可以考虑元方年仅七 岁,只是个小孩子,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
合作探究
2.思考:作者写此文,意图是什么?
①赞扬元方的聪敏,懂礼识义、正直不阿。 ②批判友人的无信无礼的行为,同时肯定他的知错能改。 ③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做人应当诚信、有礼。
拓展延伸
谈谈你从故事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①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诚实守信,做言而有信的人。 ②我们要懂礼仪,语言文明,学会尊重他人。 ③要知错能改,善于反思自已的缺点错误。 ④我们要学会宽容,得饶人处且饶人。 ⑤为人要方正,办事光明磊落,敢于坚持原则。
拓展延伸
范式守信
范式,字巨卿,山阳郡金乡县(今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人。别名汜。范式年轻的 时候在太学游学,成为儒生,和汝南郡人张劭是好朋友。张劭,字元伯。后来两人 一起告假回乡,范式对元伯说:"两年后我要回京城,我会去拜见您的父母,看看您 的孩子。"然后就共同约定了日期。后来约定的日期快到了,元伯把事情全都告诉了 母亲,让她布置好酒食恭候范式。母亲说:"都分别两年了,千里之外约定的事情, 你怎么就这么相信他呢?"元伯回答说:"巨卿是讲信用的人,一定不会违背诺言。"母 亲说:"如果真是这样就该为你们酿酒。"到了那天,巨卿果然来了,二人升堂互拜对 饮,喝得十分畅快后才相互告别。

8 《世说新语》二则之《陈太丘与友期行》课件(共29张PPT)

8 《世说新语》二则之《陈太丘与友期行》课件(共29张PPT)
失礼: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既然客人已经认错,又 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使有错,也应该以礼待之。
不失礼:元方年仅7岁,不应该对其求全责备, 况且客人失信于人,不知自责还对子骂父,对 这样无信无礼的人可以拒之门外。
深入探究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本文通过记叙陈元方与来客的对话,表现了陈元方的聪慧 明理,落落大方,告诉我们做人要方正,做事要诚信。
译:客人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 等待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句子翻译
不是
舍弃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和别人相约同行,却 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句子翻译
您 我父亲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 骂父,则是无礼。”
①敝人 ②卑职 ③陛下 ④令尊 ⑤寡人 ⑥足下 ⑦令郎 ⑧老朽 ⑨麾下 敬词有③④⑥⑦⑨ 谦词有①②⑤⑧
词句整理
特殊句式
省略句
1、去后乃至 2、待君久不至
(“乃”前省略“友”) (“待”前省略“家君”)

深入探究
内容梳理
起因:与友期行,期行不至


开端 父友问:尊君在否?

元方答:待君久不至,已去
cán
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
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人物介绍
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因为担任 过太丘这个地方的长官,所以被称为陈太丘。 陈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长子。

全文翻译
句子翻译
约定 正午时分
省略句
舍弃

初中语文《陈太丘与友期》(共32张)ppt103(6份)

初中语文《陈太丘与友期》(共32张)ppt103(6份)

抢答下列红体字的意思:
7.待君久不至 8.相委而去 9.则是无信 10.下车引之 11.元方入门不顾 等待 丢下,舍弃 信用 拉 回头看
离开
你翻我译:
对照注释,结合已讲解的重点 字词,适当地参考工具书翻译课 文。
全文翻译对照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和朋友约定正中午时见面,一同外出。 过了约定的时间,朋友仍然不来,陈太丘便径自走 了。他走后朋友才来。他的儿子陈元方当时才七岁, 正在大门外玩耍,朋友便问元方:“你父亲在家 吗?”元方回答说:“等您很长时间不见您来,已 经走了。”这位朋友便发火骂道:“真不是人!和 朋友约好一同外出,却扔下朋友自己走了。”元方 便说道:“您和家父约定正中午见面,到了时间您 却不来,这是不守信用;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这 是没有礼貌。”朋友听后感到惭愧,便从车上下来 向陈元方引咎道歉,元方进入大门不再理他。
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离开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
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 拉 入
门不顾。 回头看
你争我抢:
抢答下列红体字的意思:
1.陈太丘与友期行 2.期日中 3.太丘舍去 4.去后乃至 5.元方时年七岁 6.尊君在不?” 约定 中午时分 不再等候就走了 才 当时 年龄 通“否”
通假字: 尊君在不 “不”通”否”
古今异义: 1.陈太丘与友期 古: 约定 今: 日期 古: 去,离开 今: 前去,前往 古: 拉 今: 引用 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回头看 今: 照顾或顾客
2.太丘舍去
3.下车引之 4.元方入门不顾
词类活用:
陈太丘与友期 日期(名词) 约定(动词)
名词活用作动词
课文中“君” “尊君”“家君”的 称谓有什么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 ——莎士比亚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1
《世说新语》 我国南朝宋时期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
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全书原八卷,分为 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 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 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 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陈太丘与友期》 选自“方正”一门。“方正”即正直不阿,为 人正派,是一种好品格。
您的父亲
(对别人父亲的 一种尊称)

我的父亲
(有礼貌地 (谦词,对别人称
称呼对方) 自己的父亲)
10
下列词语哪些属于尊称,哪些属于谦称?
①敝人 ④寡人 ⑦足下 ⑩陛下
②卑职 ⑤令尊 ⑧令嫒
③老朽 ⑥令堂 ⑨犬子
11
思考并讨论:怎么理解元方“入门不顾”?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1、元方“入门不顾”的原因是什么? 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为什么? 3、如果你是友人或者元方你会怎么做?
离开
谦称,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
信用
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


门不顾。回头看
8
时间: 午后
起因: 与友期行
地点: 门外
发展: 相委而去
人物: 友人、元方 高潮: 失约遭斥
事情:
结局: 入门不顾 9
有意思的称呼
称谓“尊君” “君”“家君”有什么不同?
尊君在不
君与家君
应该始 终有礼貌,不能对客人置之不理, 要给人以改错的机会,允许人家道歉。
14
3、如果你是元方或友人,你怎么做?
元方: (1)和元方一样有理有据,指出友人的错
误。 (2)应该始终有礼貌,不能对客人置之不
理。 (3)要给人以改错的机会,允许人家道歉。
15
友人: (1) 先道歉,解释自己迟到的原因。 (2 )求得别人的原谅,今后注意改正。 (3) 不应该在孩子面前骂人,更不应该骂人
刘义庆
南朝宋彭城人,曾任荆州刺史,好文学。 《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2
太丘:县名 陈太丘:陈寔(shí),曾任太丘县令。
3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 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 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 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 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 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6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
约定
正午时分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
放弃 离开

当时 年龄
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
嬉戏
尊称,您的父亲 通“否”
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等待 尊称,“您”
7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
语气词,“啊”
丢下,舍弃
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4
文言文翻译方法
留:人名,地名,物名,职称等,可
照录不翻译。例:陈太丘与友期。
补: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补出省略成分。 换:用现代汉语去替换文言词语。 加:把单音节词语变成双音节词语。 调:调整倒装句语序。例:沛公安在?
5
省略的主语要补上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人) 过中不至,太丘舍( 友人)去, (太丘)去后(友人)乃至。元方 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元方)答曰: “(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
12
1、元方“入门不顾”的原因是什么?
(1)友人无信:过中不至 (2)友人无礼:对子骂父
13
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为什么?
(1)不失礼 ①全文从整体的角度来看元方不失礼,懂
得为人之理 “无信”、“无礼”是全文的 核心,从反面说明“信”和“礼“的重要。
②对一个七岁的孩子不应求全责备。
(2)失礼 “友”毕竟是与父亲平辈,不应不尊重长辈,
家的父亲。 (4) 找别的机会向陈太丘父子道歉。 (5)今后一定要遵守时间,言而有信。
16
曾经
道旁苦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
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

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争着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