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的辨证分型

合集下载

中医腹泻的概念

中医腹泻的概念

中医腹泻的概念中医认为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病症,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稀溏或水样,伴有腹痛、腹胀等症状。

腹泻是一种以脾胃功能紊乱为主要病机的病症,可以发生于各个年龄段,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中医对腹泻的认识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腹泻的治疗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方法。

中医将腹泻分为虚实两种类型进行辨证施治。

虚证是指脾胃功能虚弱,气血亏虚,导致运化失常,大便稀溏量多,肚子胀痛,身体虚弱等症状。

虚证的治疗主要是调理脾胃,补充气血,增强体质的方法。

实证则是指肠胃功能亢进,湿热蕴结,导致大便次数增多,大便呈水样,伴有腹痛、腹胀等症状。

实证的治疗主要是清利湿热,解毒泻火的方法。

中医对于腹泻的治疗首先需要明确病因和病机。

常见的病因有饮食不洁、肠胃感染、情志不畅、劳累过度、饮食失节等。

根据病因的不同,中医会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例如,如果腹泻是由于饮食不洁导致的,中医会采用清利湿热的方法,如服用黄连解毒片等;如果是情志不畅导致的,中医会采用调理情志,舒缓情绪的方法,如服用柴胡疏肝散等。

在中医治疗腹泻时,还需要根据病情辨证施治。

根据腹泻的表现特点,中医将其分为脾胃虚弱型、湿热蕴结型、肝胆湿热型、痰湿滞阻型等不同的证型。

针对不同的证型,中医会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

例如,对于脾胃虚弱型的腹泻,中医会通过补益脾胃,调补气血的方法来治疗;对于湿热蕴结型的腹泻,中医会通过清利湿热,解毒泻火的方法来治疗。

在中医的治疗中,药膳和中药方剂是常用的治疗方法。

药膳是指通过食疗的方式,选择具有相应功效的食材,制作成菜肴来治疗腹泻。

例如,可以使用黄连、苦参等中药材煮汤或煮粥,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中药方剂则是将多种中药材配伍在一起,制成煎剂或丸剂等剂型,通过口服的方式治疗腹泻。

例如,葛根汤、四君子汤等经典方剂常用于治疗腹泻,具有健脾益气、固表止泻的作用。

除了药物治疗,中医还注重调节腹泻患者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中医认为饮食是人们保持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合理的饮食能够起到预防和治疗腹泻的作用。

食后即泻的中医辨证

食后即泻的中医辨证

食后即泻的中医辨证
食后即泻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问题,中医认为其病因复杂,常常涉及饮食、情志、寒热等因素。

辨证方面,常见的类型有:
1. 脾虚湿泻型:患者常伴有食欲不振、胃脘不适、口干、舌苔厚腻等症状,大便呈黏稠状,有时伴有腹胀、腹泻等。

治疗应该以健脾祛湿为主。

2. 胃热泻型:患者常伴有口渴、口干、咽干、口臭等症状,大便呈黄色或黑色且热臭,有时伴有腹痛、腹泻等。

治疗应以清胃泻热为主。

3. 肝气犯胃型:患者常伴有脘痞不适、胸闷、口苦、口干、情绪烦躁等症状,大便呈黄色或绿色,有时伴有腹痛、腹泻等。

治疗应以疏肝解郁、清胃泻热为主。

4. 肾阳虚泻型:患者常伴有腰膝酸软、畏寒、肢体乏力、精神疲乏等症状,大便呈清稀水样,有时伴有腹胀、腹泻等。

治疗应以温阳固涩为主。

综上所述,食后即泻的中医辨证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进行个体化治疗,从而达到改善消化系统功能、调节体质平衡的效果。

- 1 -。

腹泻急性分湿热、寒湿 慢性分脾、肾虚

腹泻急性分湿热、寒湿 慢性分脾、肾虚

腹泻急性分湿热、寒湿慢性分脾、肾虚拉肚子是常见毛病,有急、慢性两种。

中医师陈俊明表示,传统中医认为急性有湿热、寒湿之分,慢性有脾虚、肾虚之别;此外,五更泻、肝气横逆也会造成拉肚子。

陈俊明医师指出,以急性拉肚子来说,属於湿热者,常见拉肚子、大便黏稠、味道甚臭、肚子痛、心情烦燥、口乾等症状,治疗时适合用葛根黄芩黄连汤等中药方;属於寒湿者,常见大便稀或水样便、味道不臭、肚子隐痛、爱吃冰品导致拉肚子等症状,治疗时适合用藿香正气散等中药方。

陈医师进一步指出,以慢性拉肚子而言,脾虚者常见拉肚子、肚子胀、胃口差、精神倦怠、脸色苍白等症状,治疗时适合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方;肾虚者常见腰膝痛、耳鸣、目昏、拉肚子、四肢冷等症状,治疗时适合用桂附八味丸加减方。

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种类型称为五更泻,又名鸡鸣泻,病人常在黎明时拉肚子,像这种情况代表具有脾肾阳虚之象,治疗时适合用四神丸等中药方,同时还需要注意腹部保暖、忌食生冷食物。

另外,肝气横逆也会造成拉肚子,因为肝气横逆容易侵犯到脾胃,病患情绪波动时容易胸闷、拉肚子、肚子胀痛,治疗时适合用四逆散合痛泻要方。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以下无正文。

小儿腹泻病的临床表现与分期、分型

小儿腹泻病的临床表现与分期、分型

小儿腹泻病的临床表现与分期、分型1.根据临床表现分类(1)轻型腹泻:多为饮食因素或肠道外感染所致,或由肠道内病毒或非侵袭性细菌感染引起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主要是胃肠症状,食欲减退;大便次数增多,每天约10次以下,量不多,稀水或蛋花汤样;大便镜检可见大量脂肪球,无明显全身症状,无明显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症状。

(2)重型腹泻:多由肠道内感染引起,常急性起病,大便每日10余次或数十次,黄绿色水样或蛋花样;大便镜检可见脂肪球及少量白细胞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有明显全身中毒症状及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症状。

1)脱水①脱水性质:现存体液渗透压的改变。

脱水的同时亦伴有电解质的损失,根据水与电解质丢失比例的不同,可分为3种性质不同的脱水。

详见下表所示:②脱水程度:即累积的体液损失,可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综合估计。

一般将脱水分为3度。

详见下表所示:2)代谢性酸中毒。

由于腹泻丢失大量碱性物质;进食少和肠吸收不良,摄入热量不足,体内酮体形成增多;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良和缺氧,乳酸堆积;肾血流量不足,尿量减少,酸性代谢产物潴留。

脱水越重,酸中毒也越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临床表现轻度酸中毒的症状不明显,呼吸稍快,不易早期诊断。

中度酸中毒出现呼吸深快、心率加快、口唇樱红、厌食、恶心、呕吐、疲乏无力、精神萎靡,烦躁不安;重度酸中毒时心率变慢,呼吸深快其节律不齐,嗜睡,昏睡,昏迷,由于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和心输出量减少,可发生低血压和心衰。

3)低钾血症。

吐、泻丢失;摄入不足,肾脏保钾功能差;脱水、酸中毒纠正后,当血钾<3.5mmol/L时,临床出现低钾症状,称为低钾血症。

主要表现精神萎靡,四肢无力,心音低钝,腹胀,肠鸣音减弱,腱反射减弱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重者出现心律不齐,心脏扩大,心电图示T波增宽,低平或倒置,出现U波,以及肠麻痹,呼吸肌麻痹而危及生命。

4)低钙和低镁血症。

进食少,吸收不良;大便中丢失;脱水、酸中毒纠正后出现手足搐搦或惊厥。

中医将小儿腹泻分为五类型,不同类型还需辨证施治!

中医将小儿腹泻分为五类型,不同类型还需辨证施治!

中医将小儿腹泻分为五类型,不同类型还需辨证施治!中医把小儿腹泻分为寒湿型、湿热型、食滞型、脾虚型、脾肾阳虚型。

我国著名的老中医专家廖佐芹教授表示:中医讲究辨证治疗,对于不同的腹泻类型要采取不同的治疗。

其中小儿腹泻调整饮食非常重要,饮食调整得好,有利于缓解腹泻症状或止泻,促使脾胃肠道早日恢复正常生理状态,有利于机体较快康复。

1.寒湿型寒湿型腹泻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大便色淡,清浠有泡沫,臭气不重,或伴有形寒身热,鼻塞流涕等症状。

舌苔薄白或白腻,舌质淡,脉浮或濡。

此症多因腹部受寒或食后吹风、或过食生冷,或食物属性过寒引起。

饮食上应避免再进食属性寒凉的食品和难消化的食物。

廖佐芹教授说,治以疏风散寒、化湿止泻。

方选藿香正气散化裁:藿香、苏叶、茯苓、陈皮、半夏、厚朴、泽泻、苍术、补骨脂、生姜、大枣、甘草。

2.湿热型湿热型腹泻主要表现为大便稀薄呈水样蛋花状,酸臭,每天数次或达10 余次,肛门灼热,小便短赤,或伴发热、呕吐、口渴、烦燥等症状。

舌苔黄腻或薄黄,舌质红,脉滑数。

饮食应忌刺激性食品、乳食及助湿生热的食物。

廖佐芹教授说,治以清解热邪、化湿止泻,方选黄芩滑石汤、葛根芩连汤化裁:黄芩、滑石、茯苓、大腹皮、葛根、黄连、银花、陈皮、山楂、甘草、薏苡仁。

3.食滞型食滞型腹泻主要是因患儿喂养不当伤食后停滞不化,腐浊之物壅积胃肠,致使脘腹胀满疼痛,哭闹不安,厌食,痛则欲泻,泻后痛减,腹胀呕吐,或嗳气酸馊,纳差少食,腹痛拒按,舌苔厚腻或黄腻,脉滑或弦。

此类泄泻必须控制饮食,轻症可减少饮食的次数、数量、质量,以清淡有营养的为好;重症需禁食6~8小时。

患儿不想吃东西时,切忌勉强喂食,可以喂水。

廖佐芹教授说,治以消食化滞、去积止泻,方选木香槟榔丸、保和丸化裁:神曲、山楂、木香、槟榔、青皮、陈皮、莪术、黄连、莱菔子、连翘、半夏。

4.脾虚型脾虚型腹泻主要表现为大便稀薄色淡,臭味不甚,食后则泻,,伴有不消化食物残渣,呕吐腹胀,面色萎黄、神疲倦怠。

“泄泻”的辨证分型用药

“泄泻”的辨证分型用药

“泄泻”的辨证分型用药泄泻是指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溏薄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病证。

西医学中因消化器官功能和器质性病变而发生的腹泻如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肠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腹泻、急性肠炎、炎症性肠病、吸收不良综合征,内分泌及代谢障碍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尿毒症、肿瘤及药物相关性肠炎等病因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病后体虚、禀赋不足等是泄泻的主要病因。

六淫皆可致泄泻,但以湿邪为主,常夹寒、夹暑热之邪,影响脾胃升降功能,饮食过量、嗜食肥甘生冷或误食不洁而伤于脾胃,郁怒伤肝,忧思伤脾,病后体虚,劳倦年老,脾胃虚弱,肾阳不足,或先天禀赋不足等皆能使脾运失职而致泄泻。

病位肠为泄泻的病位之所在,脾为其主病之脏,与肝、肾密切相关。

脾主运化功能失常,则生湿生滞,脾为湿困,不得升清,肠道功能失司,而致泄泻。

肝气郁滞日久,肝疏泄功能失常,肝木横逆,克犯脾土,脾失健运而致泄泻。

若禀赋不足,或后天失调,饥饱失常,劳倦过度及久病正虚等,脾失健运,脾土反侮肝木,肝失疏泄而致泄泻。

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二者互促互助,共司水液代谢之平衡。

肾阳即命门之火,肾阳不升,脾失温煦,水湿下注而致泄泻。

脾阳不足,寒从中生,肾失温养,脾肾阳虚而致泄泻。

辨证分型及中成药治疗1、寒湿困脾证症状表现:主症有大便清稀或如水样,腹痛肠鸣。

次症有食欲不振,脘腹闷胀,胃寒。

舌脉: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缓。

治则:芳香化湿,解表散寒。

常用中成药:胃肠灵胶囊、藿香正气软胶囊、保济丸。

2、肠道湿热证症状表现:主症有腹痛即泻,泻下急迫,粪色黄褐臭秽。

次症有肛门灼热,腹痛,烦热口渴,小便短黄。

舌脉:舌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则:清热燥湿,分利止泻。

常用药物:肠舒止泻胶囊、葛根芩连片、枫蓼肠胃康颗粒、加味香连丸、芩连片、复方黄连素片3、食滞胃肠证症状表现:主症有泻下大便臭如败卵,或伴不消化食物,腹胀疼痛,泻后痛减。

次症有脘腹痞满,嗳腐吞酸,纳呆。

腹泻的分级标准

腹泻的分级标准

腹泻的分级标准
腹泻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其分级标准主要依据病情的严重程度,主要分为轻度腹泻、中度腹泻、重度腹泻和持续性腹泻。

1. 轻度腹泻
轻度腹泻是指每天大便次数增加不多于3次,大便形状轻度改变,水分增加不多,没有脓血。

患者
通常没有发热、腹痛等症状,仅仅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加。

这种腹泻通常很快就能自行恢复,不需要特殊治疗。

2. 中度腹泻
中度腹泻的症状比轻度腹泻更严重,每天大便次数较多,可能超过5次,大便呈水样或稀糊状,可
能伴有脓血。

患者可能会出现腹痛、发热等症状。

这种腹泻需要进行治疗,以防止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3. 重度腹泻
重度腹泻是最严重的腹泻级别,每天大便次数可能会超过10次,大便呈水样或稀糊状,可能伴有大
量脓血。

患者可能会出现高热、脱水、电解质紊乱等症状,甚至可能出现生命危险。

这种腹泻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可能需要住院治疗。

4. 持续性腹泻
持续性腹泻是指腹泻症状持续时间较长,超过2周没有缓解。

这种腹泻可能是因为某些慢性疾病或者肠道炎症引起的,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总之,腹泻的分级标准是依据病情的严重程度来分的,从轻度腹泻到重度腹泻症状逐渐加重。

对于不同级别的腹泻,治疗方法也不同,需要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卫生也是预防腹泻的重要措施。

中医关于“泄泻”的辨证要点

中医关于“泄泻”的辨证要点

中医关于“泄泻”的辨证要点
一、辨轻重缓急
泄泻而饮食如常,说明脾胃未败,多为轻证,预后较好;泻而不能食,形体消瘦,或暴泻无度,或久泻滑脱不禁,津液耗伤,阴阳衰竭,可转为厥脱,则为重症。

暴泻者起病较急,病程较短,泄泻次数每日3次以上;久泻者起病较缓,病程较长,持续时间多在两月以上甚至数年,泄泻呈间歇性发作。

二、辨虚实寒热
暴泻病势急骤,脘腹胀满,腹痛拒按,泻后痛减,小便不利者,多属实证;久泻病势较缓,病程较长,反复发作,腹痛不甚,喜暖喜按,神疲肢冷,多属虚证。

大便色黄褐而臭,泻下急迫,肛门灼热者,多属热证;大便清稀甚至水样,气味腥秽者,多属寒证。

三、辨证候特征
外感所致泄泻,多兼表证,可有寒湿、湿热、暑湿之分食滞肠胃泄泻,以腹痛肠鸣,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为特点;肝气乘脾泄泻,以胸胁胀闷,嗳气食少,每因情志郁怒而增剧为特点;脾胃虚弱泄泻,以大便时溏时泻,夹有水谷不化,稍进油腻之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面黄肢倦为特点;肾阳虚衰泄泻,多发于黎明之前,以腹痛肠鸣,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为特点。

泄泻的中医辨证分型

泄泻的中医辨证分型

泄泻的中医辨证分型泄泻的发病原因是比较多的,有可能是因为风寒或者体内湿气重的因素引起的,会导致肠胃的消化能力下降,从而引起腹泻的情况,而且泄泻的患者会出现身体发热以及腹痛肠鸣等,需要患者及时的进行治疗。

泄泻可以利用中医调理,中医主要是用药材调理肠胃,可以选择的药材有菊花茶或者荷叶茶等。

【辩证分型】1.寒湿(风寒)侵袭症状:泄泻清稀,甚则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或伴有恶寒发热,鼻塞头痛,肢体酸痛。

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缓。

证候分析:外感寒湿或风寒之邪,侵袭肠胃,或过食生冷,牌失健运,升降失司,清浊不分,饮食不化,传导失职,故大便清稀;寒湿内盛,肠胃气机受阻,则腹痛肠鸣;寒湿困脾,则脘闷食少;恶寒发热,鼻塞头痛,肢体酸痛,乃风寒外束之征;苔白腻,脉儒滑为寒湿内盛之象。

2.感受湿热(暑湿)症状: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而臭,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短黄。

舌苦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证候分析:湿热之邪或夏令暑湿之邪伤及脾胃,传化失常,故泄泻腹痛;肠中有热,故泻下急迫;湿热互结,故泻而不爽;湿热下注,而见肛门灼热,粪色黄褐而臭,小便短黄;烦热口渴,舌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均为湿热内盛之象。

3.食滞肠胃症状: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伴有不消化之物,院腹痞满,暧腐酸臭,不思饮食。

舌苦垢浊或厚腻,脉滑。

证候分析;饮食不节,宿食内停,阻滞肠胃,传化失常,故腹痛肠鸣,院腹痞满;宿食不化,则浊气上逆,故暧腐酸臭;宿食下注,则泻下臭如败卵;泻后腐浊外泄,故腹痛减轻;苔厚腻,脉滑是为宿食内停之象。

4.肝气乘脾症状: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之时,发生腹痛泄泻。

平时多有胸胁胀痛,暧气食少。

舌淡红,脉弦。

证候分析:七情所伤,情绪紧张之时,气机不利,肝失条达,横逆侮脾,牌失健运,故腹痛泄泻;肝失疏泄,气机不畅,故胸胁胀满,暧气食少;舌淡红,脉弦是为肝旺脾虚之象。

5.脾胃虚弱症状:大便时溏时泻,水谷不化,稍进油腻之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饮食减少,院腹胀问不舒,面色萎黄,肢倦乏力。

腹泻在中医的分类和辨证论治

腹泻在中医的分类和辨证论治

腹泻在中医的分类和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1、辨寒热虚实粪质清稀如水,或稀薄清冷,完谷不化,腹中冷痛,肠鸣,畏寒喜温,常因饮食生冷而诱发者,多属寒证;粪便黄褐,臭味较重,泻下急迫,肛门灼热,常因进食辛辣燥热食物而诱发者,多属热证;病程较长,腹痛不甚且喜按,小便利,口不渴,稍进油腻或饮食稍多即泻者,多属虚证;起病急,病程短,脘腹胀满,腹痛拒按,泻后痛减,泻下物臭秽者,多属实证。

2、辨泻下物大便清稀,或如水样,泻物腥秽者,多属寒湿之证;大便稀溏,其色黄褐,泻物臭秽者,多系湿热之证;大便溏垢,完谷不化,臭如败卵,多为伤食之证。

3、辨轻重缓急泄泻而饮食如常为轻证;泄泻而不能食,消瘦,或暴泻无度,或久泄滑脱不禁为重证;急性起病,病程短为急性泄泻;病程长,病势缓为慢性泄泻。

4、辨脾、肝、肾稍有饮食不慎或劳倦过度泄泻即作或复发,食后脘闷不舒,面色萎黄,倦怠乏力,多属病在脾;泄泻反复不愈,每因情志因素使泄泻发作或加重,腹痛肠鸣即泻,泻后痛减,矢气频作,胸胁胀闷者,多属病在肝;五更泄泻,完谷不化,小腹冷痛,腰酸肢冷者,多属病在肾。

二、治疗原则根据泄泻脾虚湿盛,脾失健运的病机特点,治疗应以运脾祛湿为原则。

急性泄泻以湿盛为主,重用祛湿,辅以健脾,再依寒湿、湿热的不同,分别采用温化寒湿与清化湿热之法。

兼夹表邪、暑邪、食滞者,又应分别佐以疏表、清暑、消导之剂。

慢性泄泻以脾虚为主,当予运脾补虚,辅以祛湿,并根据不同证候,分别施以益气健脾升提,温肾健脾,抑肝扶脾之法,久泻不止者,尚宜固涩。

同时还应注意急性泄泻不可骤用补涩,以免闭留邪气;慢性泄泻不可分利太过,以防耗其津气;清热不可过用苦寒·,以免损伤脾阳;补虚不可纯用甘温,以免助湿。

若病情处于寒热虚实兼夹或互相转化时,当随证而施治。

三、分证论治急性泄泻1、寒湿泄泻症状:泄泻清稀,甚则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苔白腻,脉濡缓。

若兼外感风寒,则恶寒发热头痛,肢体酸痛,苔薄白,脉浮。

中医解读腹泻的六大辨证分型及治则

中医解读腹泻的六大辨证分型及治则

中医解读腹泻的六大辨证分型及治则展开全文中医解读腹泻的六大辨证分型及治则说起腹泻,可能很多人觉得只是拉肚子,简单处理一下就好了。

其实不然……在中医的世界里,有风、寒、暑、湿、燥、火这六种邪气,影响人的五脏六腑。

同时人的身体里又有木、火、土、金、水五行生克。

所以腹泻这一症看似简单,实则错综复杂,唯有辨证论治,才能厘清其中分别。

该如何辨证论治呢?我们从腹泻的六大辨证分型及治则开始入手。

风寒泻风寒泻是生活中较为普遍的一种腹泻。

通常是由于不注意保暖,外感风寒,或是过食寒凉,寒气伤脾,脾失健运所造成的。

气虚、阳虚体质的人尤为容易感染风寒泻。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风寒腹泻的人往往腹中引痛,喜温喜按,大便清稀,重者如水样,同时腹痛食少,舌苔白腻。

甚则出现身体酸痛,发热头痛等类似于感冒的症状。

治疗风寒腹泻,要以疏风散寒,化湿和中为主要治则。

疏风散寒解决腹泻的主要症状,化湿避免寒湿错杂滞留脾胃,健脾和中来帮助脾胃功能恢复。

湿热泻湿热泻大部分是因为脾胃虚弱又缺乏运动,导致湿气聚集,同时又饮食不调,就造成了消化不良,邪气郁积而化热,湿热交杂而下泻。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湿热腹泻的人大多都腹中热痛,泻下急迫,同时大便黏腻不尽,泻后肛门灼热,小便黄,苔黄腻。

湿热泻通常会维持较长时间,如果患者本身就是痰湿体质,湿气重浊,就更加难以痊愈。

处理湿热腹泻,要清利湿热,利水祛湿来帮助脾胃功能恢复,清凉除热能够避免郁热在里,同时排出肠胃里的邪气和积滞,可谓一举两得。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脾虚泻脾虚泻是由于脾气虚所导致的。

脾气虚会让水谷运化不利,无法及时消化的食物和没有及时代谢掉的水液滞留在体内,就会形成湿邪,最终导致腹泻。

如果长期如此,很可能因为痰湿过度淤积而形成痰湿体质,影响正常生活。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脾虚腹泻的主要症状集中在大便稀溏,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倦怠,舌淡苔白等类似于营养不良的症状上。

这时候不了解情况的人如果盲目进补,就会造成“越补越虚”情况的发生。

婴幼儿腹泻的中医辨证分型[1]

婴幼儿腹泻的中医辨证分型[1]

婴幼儿腹泻的中医辨证分型引言腹泻是指婴幼儿排便次数增多,粪便量增加,性质稀烂或水样,伴有腹痛、腹胀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在中医中,腹泻被归为“泄泻”范畴,常见的病因包括寒湿、湿热、脾虚及脾湿等。

婴幼儿腹泻的中医辨证分型及治疗方法1. 寒湿型症状特点: - 大便稀水或黏稠,质地较稠厚 - 张口嗜睡,食欲不佳 - 腹胀腹痛较重 - 尿色浑浊辨证要点:体内寒湿不化,致使脾阳不足,水湿停留于脾胃。

治疗方法: - 温中散寒: 选用温中散寒的中药如生姜、苍术、附子等,服用以温中散寒为主的中药方剂,如理中汤、消滞导滞丸等。

- 排除湿邪: 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和寒湿环境,避免进食寒凉食物,如冷饮、生冷水果等。

2. 湿热型症状特点: - 大便稀水,色黄或呈黄色泡沫状 - 精神差,喜欢哭闹,易激动 - 口渴喜饮冷饮 - 尿量少,尿黄辨证要点:体内湿热病邪蕴结于脾胃。

治疗方法: - 清热利湿: 选用清热利湿的中药如黄连、黄柏、赤小豆等,服用以清热利湿为主的中药方剂,如黄连解毒片、痢疾解等。

- 饮食调理: 避免进食辛辣、腐败、油腻食物,多喝温开水,可以适量补充维生素C,提高机体免疫力。

3. 脾虚型症状特点: - 大便稀水或泥样,色黄或淡黄 - 精神不振,容易疲倦 - 食欲不振,舌质淡白,苔薄白 - 腹胀腹痛不明显辨证要点:体内脾胃气虚,运化失职。

治疗方法: - 补益脾胃: 选用补益脾胃的中药如黄芪、党参、白术等,服用以补益脾胃为主的中药方剂,如六君子汤、四君子汤等。

- 合理饮食: 给婴幼儿提供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适量添加蛋白质和维生素,避免油腻食物,避免过度饮食。

4. 脾湿型症状特点: - 大便稀水、黏稠,色黄或淡黄 - 畏食,舌苔厚腻- 肢体浮肿,尿短赤辨证要点:脾胃湿浊,运化失常,水湿停留于体内。

治疗方法: - 健脾化湿: 选用健脾化湿的中药如炙黄芪、茯苓、半夏等,服用以健脾化湿为主的中药方剂,如六神丸、茯苓杏仁汤等。

中医腹泻知识点

中医腹泻知识点

中医腹泻知识点
中医腹泻知识点包括以下内容:
1. 腹泻的定义:中医腹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多,大便稀溏,甚至于里急后重、腹痛等症状。

2. 发病机制:中医认为腹泻多为脾胃失调、湿热内蕴、气滞血瘀等引起的,也可能是感染、病毒侵袭、药物副作用等引起的。

3. 分类:中医将腹泻分为寒泻、湿泻、燥泻、热泻等类型,每种类型的治疗方法和药物选择有所不同。

4. 临床表现:腹泻的临床表现包括大便次数增多、大便稀溏、粪便带有乳糜、里急后重、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5. 诊断方法:中医腹泻的诊断主要依靠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包括观察舌苔、脉搏、询问病史等。

6. 中医治疗方法:中医治疗腹泻主要包括中药治疗和调整饮食。

- 中药治疗:根据病因和证候选择相应的中药,如健脾化湿、
清热泻火、理气舒肝等中药方剂。

- 调整饮食:根据不同类型的腹泻,适当调整饮食,如寒泻可
适量进食温热食物,湿泻避免食用生冷、油腻食物等。

7. 预防和调理:中医强调平衡脾胃功能,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
避免过食生冷油腻食物,注意饮食卫生等。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腹泻的治疗应该是因人而异,个体差异较大,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该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调整。

如果出现持续性或严重的腹泻症状,建议及时就诊医生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治。

中医辨证治疗5种类型腹泻

中医辨证治疗5种类型腹泻

中医辨证治疗5种类型腹泻1、伤食泻如何辨证与治疗伤食泻临床表现:腹胀腹痛,泻前哭闹,泻后痛减,大便酸臭,或如败卵,呈黄绿色稀薄液状,夹有食物残渣或奶瓣,可有少许粘液,嗳气酸馊,恶心呕吐,不思饮食,睡卧不安,舌苔薄黄或垢腻。

治以消食化滞,和中止泻。

方选保和丸加减,药用焦山楂、六神曲、法半夏、茯苓、陈皮、连翘、炒麦芽、莱菔子。

水煎,日1剂,分3次服。

若以伤乳为主者,重用炒麦芽、炒谷芽、砂仁(后下);伤于肉食积者,重用焦山楂;伤于面食积者,重用莱菔子;伤于谷食积者,重用神曲;病情较重者,加鸡内金、莪术。

大便多水者,加泽泻、车前子(包煎);兼有呕吐者,加藿香、生姜汁;脾胃本虚,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者,加白术、生谷芽、薏苡仁。

2、风寒泻如何辨证与治疗风寒泻临床表现:腹部胀痛,喜温喜按,泻下泡沫状稀便,色淡黄,无味,肠鸣漉漉,口渴但不喜饮,或有恶寒、发热,舌质淡苔薄白。

治以疏风散寒,化湿和中。

方选藿香正气散加减,药用藿香、苏叶、白芷、腹皮、厚朴、陈皮、半夏、生姜、茯苓、苍术。

水煎,日1剂,分3次服。

小便短少者,加泽泻、猪苓、车前子(包煎);腰腹部痛剧、肠鸣者,加煨姜、砂仁(后下)、草豆蔻。

3、湿热泻如何辨证与治疗湿热泻临床表现:腹泻急迫,便下稀薄,水分较多,或如水注,粪色深黄而臭,或夹有粘液,肛门灼红,腹痛阵作,烦闹不安,口渴喜饮,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肢体倦怠,发热或不发热,小便黄少,舌质红,苔黄腻。

治以清热利湿,和中止渴。

方选葛根芩连汤加减,药用葛根、黄芩、黄连、车前子(包煎)、苍术、木香。

水煎,日1剂,分3次服。

若高热烦渴者,加生石膏(先煎)、寒水石(先煎);小便色赤而短者,加六一散;腹痛甚者,加白芍、木香;呕吐频繁者,加藿香、半夏、竹茹。

若舌苔厚腻,渴不欲饮,泻下稀薄如蛋花汤样,淡黄不臭,发热不高,恶心欲呕者,宜芳香化浊,燥脾渗湿,忌用苦寒之品,以免湿蕴难化,用藿香正气散合五苓散加减。

4、脾胃虚弱泻如何辨证与治疗脾胃虚弱泻临床表现:病程较长,泄泻时轻时重或时发时止,大便稀溏,色淡无臭味,夹有不消化食物残渣,食后易泻,吃多后见腹胀、大便多,平素食欲不振,面色萎黄,神疲倦怠,形体瘦弱,舌质淡,苔薄白。

论慢性腹泻的辨证施治

论慢性腹泻的辨证施治

论慢性腹泻的辨证施治泄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多,质地稀薄。

或挟粘冻,或完谷不化。

甚则泻出如水样物之证。

因其反复发作,久泻不愈,不易治疗而成慢性泄泻。

包括现代医学的局限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菌痢等。

1.病因病机:在正常情况下。

胃主受纳为水谷之海,脾主运化而为胃行其津液。

如饮食不节,过食生冷不洁之食;或外感暑湿、寒湿之邪,均可损伤脾胃,导敛水谷津微不能过化输布,谷不能腐熟而为滞,水失运化而为湿,水谷停滞.升降失司,清浊混杂,并走大肠。

发为泄泻。

若急性泄泻青年人于及时治愈,余邪留恋.脾胃功能未复;或用药过于寒冷,损伤脾胃之气;或他病导致脾胃功能素虚,复因饮食不节(洁),或情志不遂,肝气横逆。

乘脾犯胃,以致泄泻反复发作,日久不愈,大便时溏时泻,即成慢性泄泻。

知泄泻日久脾胃阳虚,下劫肾阳而致命门火衰,阴寒内盛,故于每天黎明之际,阴气盛极之时,即作泄泻。

因其黎明即泻,泄有定时,故亦称“五更泄”,“鸡鸣泄”。

由此可见.泄泻之本在于脾胃虚弱,其病理机制在于湿,伤食和情志不遂常为诱发之因。

2.辨证分型:(1)脾胃虚弱:症见大便稀薄,时发时止,反复发作,愎胀食少,面黄肌瘦,神倦乏力,遇寒或稍进油腻之品则便次增多,舌质淡,苔白,脉细缓。

治宜健脾益气利湿.参苓自术散为主方。

若脾阳虚,症见面白肢冷,遇寒便次增多.则用理中汤加木香、砂仁。

若久泻脱肛,中气下陷,则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若因饮食不慎,症见脘腹胀满,暧腐吞酸,便挟来消化食物,则用香砂六君子汤加焦三仙、鸡内金。

(2)牌肾阳虚:症见黎明之前腹痛肠鸣即泻,泻后痛减。

小便清长。

形寒肢冷,腰膝酸痛,舌淡胖,苔白,脉沉细无力,治宜温补脾肾、固摄止泻,方用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

若腹中冷痛,形寒肢冷甚者,加附片、肉桂。

若滑泻不止者,加赤石脂、粟壳、乌梅。

(3)肝气犯脾:症见腹痛愎泻,每因情志变化而加重。

嗳气食少,胸肋胀闷、舌淡、苔白、脉弦。

治宜抑肝和胃健脾,方用四君子汤和四逆散加减。

若肝郁化火,症见口千苦,泻下粘滞不爽,舌红,脉弦数者,用左金丸加柴胡、木香、桅子、白术、云苓。

泄泻的辨证要点

泄泻的辨证要点

泄泻的辨证要点腹泻的证候分析,大多表达在病名方面.如前所说,有从病因分的,如寒泻、火泻、暑泻、湿泻、水泻、痰泻、食泻、虚泻,有从发病的内脏分的,如脾泄、胃泄、肾泄、大肠泄、小肠泄,又有从泻下物和泻下时的不同情况分的,如飧泄、溏泄、鹜泄、湍泄、洞泄、滑泄、痛泻、五更泻等。

这里尽管由于分析的角度不同,存在着片面性,但总的来看,前人对腹泻的认识是比较全面的,而且想从不同的临床表现来表达不同证候的特征,都是临床研究的重要资料。

应注意几个问题:一是发病的原因和内脏有密切关系,不能把它分割,二是发病的原因可能一个也可能两个,并在病程中又会引起另一种因素,三是发病有主脏,也能影响它脏。

这样,从腹泻的全部和本质来考虑分析证候,既要简明,又要细致,不宜笼统,也不宜琐碎,以期临床上易于掌握和运用。

一、实证腹泻的病因以湿为主,主脏在肠胃。

胃中积湿不化,挟糟粕并趋大肠,则为大便不实而泻下,故《内经》上说:“湿胜则濡泻”。

湿为阴邪,性偏于寒,主证为腹内隐痛,或作水声,泻下稀薄,或如鸭溏,小便短少不黄,舌苔白腻,脉象濡缓。

治宜温化渗利,用胃苓汤加减,处方如苍术、厚朴、陈皮、枳壳、茯苓、车前、泽泻、砂蔻仁。

湿重者肠鸣如雷,泻下多水,称为“水泻”,可加干姜。

又有所谓“痰泻”,泻下稀溏挟有痰沫,系湿聚成饮,仍属湿泻范围,可结合二陈汤以治之。

受寒腹泻为寒邪直中肠胃,致使传化失职,水谷不能停留,《内经》所谓:“寒气客于小肠,小肠不得成聚,故后泄腹痛矣。

”发病多急,主证为泻下清谷,肠鸣切痛,舌苔薄自,脉象沉迟或沉紧。

此证不同于伤寒的由表传里,故少外感证状。

治宜温散分利,用藿香正气散加减,处方如藿香、紫苏、厚朴、木香、半夏曲、陈皮、乌药、茯苓、大腹皮、煨姜。

严重的泄泻不止,四肢不温,宜暂用四逆汤逐寒回阳。

也有伴见寒热、头痛的,可于前方加入荆、防。

湿浊挟热致泻,属于湿热下利。

腹痛即泻,泻下粘秽呈黄褐色,小便短黄,舌苔黄腻,脉象濡数。

治宜清化淡渗,用芩芍汤合四苓汤加减,处方如黄芩、白芍、猪苓、赤苓、白术、枳壳.有从外感传变挟有身热表证的,称为“卧热利”,可加葛根、黄连。

中医分型辩证看腹泻!

中医分型辩证看腹泻!

中医分型辩证看腹泻!本来今晚回家探望母亲前就准备写⼀篇当务之急关于⼼梗的⽂章,没想到回吴庄得知朋友⼀家四⼝,三⼈均得了泄泻之症,⼤⼈两个发烧,⼥⼉年轻不烧,唯⼀⼉⼦⼀个因在外读书幸免。

说当务之急,泄泻更耽误不得了,索性缕⼀缕,先来个中医对泄泻的分型辩证。

常⼈⼀般每⽇排便⼀次或偶尔两次属于正常。

,个别⼈每⽇排便 2~3 次或每 2~3 ⽇⼀次,粪便的性状正常,每⽇排出粪便的平均重量为 150~ 200g,含⽔分为 60%~75%,也算可控范围,基本勉强正常。

但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分增加,每⽇排便量超过 200g,或含未消化⾷物或脓⾎、粘液。

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腹痛、肛门坠胀。

肛门灼热等症状,这就是腹泻了。

腹泻分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腹泻发病急剧,病程在 2~3 周之内。

慢性腹泻指病程在两个⽉以上或间歇期在 2~4 周内的复发性腹泻。

腹泻属中医“泄泻”、“下利”等范畴。

根据腹泻的病因病机及粪便特点可分为;湿泄、寒泄、⽕泄、暑泄、热泄、⾷泄、⽓泄、胃泄、⼩肠泄、⼤肠泄、肾泄、直肠泄、滑泻、⽔泻等。

中医⼀般将⼤便溏薄者称为“泄”,下如⽔样者称为“泻”。

临床上腹泻可分为以下⼏个证型:1、湿热蕴结:起病急,泻下如注,泻出黄⾊⽔便或带粘液,腥臭,肠鸣、肛门灼热疼痛,⼝⼲渴⽽不多饮,⼩便⾚涩,⾆红,苔黄腻,脉滑数。

2、寒湿中阻:⼤便清晰,腹痛,喜温喜按,⽔⾕不化,不思饮⾷,肢体沉重困倦,⼩便清长,⾆淡,苔⽩腻,脉濡或缓。

3、饮⾷积滞:腹痛即泻,泻下痛减,少顷复⼜痛泻,粪便粘稠,秽臭,脘腹胀满,嗳腐吞酸,腹满厌⾷,⾆淡,苔垢腻,脉弦滑。

4、肝郁脾虚:泻前腹痛,泻下有不消化⾷物,泻后痛不减或有所加重,每遇精神刺激诱发,⾷欲不振,嗳⽓,⾆淡,苔⽩,脉弦。

5、脾⽓亏虚:⼤便稀,每⾷⽣冷油腻或难消化⾷物加重,腹部隐痛,喜温喜按,⾷欲不振,⾯⾊萎黄,肢体困倦,⾆淡胖,苔⽩,脉沉弱。

如属中⽓下陷者可伴肛门坠胀,脱肛。

泄泻中医辩证分型,腹泻饮食注意什么

泄泻中医辩证分型,腹泻饮食注意什么

泄泻中医辩证分型,腹泻饮食注意什么泄泻,又称腹泻。

是指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的病证。

以大便溏薄、病势缓者为泄;大便清稀如水,直下者为泻。

泄泻可发生在一年四季,但感受外邪所引起的泄泻,则以夏秋季节多见。

小编整理了《泄泻的中医辩证分型,腹泻饮食注意什么》相关的资料:泄泻的中医辩证分型1.寒湿泄泻泻下清稀,甚则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或兼恶寒发热,头痛,肢体酸痛,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缓。

2.湿热泄泻腹痛即泻,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而臭,肛门灼热,或烦躁口渴,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3.食滞肠胃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大便伴有不消化之物,脘腹痞满,嗳腐酸臭,不思饮食,舌苔厚腻或垢浊,脉滑。

4.肝气乘脾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即发生腹痛泄泻,便后腹痛略减,再痛再泻,平时多有胸胁胀闷,嗳气食少,舌淡红,脉弦。

5.脾胃虚弱大便不实,时溏时泻,每因稍进油腻或劳累之后,则便次增多,甚则夹有不化之物,饮食减少,脘腹胀闷不舒,面色萎黄,肢倦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

6.肾阳虚衰泄泻多在黎明之前,脐腹隐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腰膝酸软,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

如何预防腹泻1.加强饮食卫生和水源管理,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防止“病从口入”。

夏季冰箱内食物不宜存放过久,再食时应煮透。

勿食馊腐、霉烂变质的食物。

消灭苍蝇、蟑螂,搞好环境卫生。

2.加强饮食调养,饮食有节制,定时定量,少食多餐,就餐不仓促,饭后勿受凉,“忍饥三分,饱食七分”,不可过食生冷食品。

进食瓜果蔬菜要充分清洗、消毒彻底,禁食一切不洁及腐败变质食物。

3.适当加强体育锻炼,如散步、做健身操、练气功、打太极拳等,动静结合,以陶冶情志,提高抗病能力,避免受凉,调理脾胃健运功能。

4.生活起居有节谨慎,有规律,顺应四时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被,防止外感风寒暑湿之邪。

特别是盛夏炎暑时,不要露卧湿地,以免暑湿外侵。

腹泻的辨证食疗

腹泻的辨证食疗

腹泻的辨证食疗中医以为,“泄泻之本,无不因为脾胃。

”病多因感觉外邪,如湿热、暑湿、寒湿之邪;情志所伤,忧思郁怒致使肝失疏泄,横逆犯脾而成泄泻;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或进食不洁腐败之物,致使损害脾胃而成泄泻。

腹泻的分型腹泻在临床主要可分为湿热证、寒湿证、脾胃衰弱证和伤食证。

湿热证:泄泻腹痛,泻下迫切,肛门灼热,泻下不爽,粪色黄褐而恶臭,甚至带粘液、脓血,烦热口渴,小便短亦,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寒湿证:大便清稀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或兼见恶寒发热、鼻塞身痛,舌质淡苔白,脉沉细。

脾胃衰弱证:大便时溏时泻,迁延频频,完谷不化,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品便次显然增加,面色萎黄,神疲备怠,舌淡红,脉纤弱。

伤食证:泻下粪便臭如败卵,伴有不用化食品,腹痛,泻后痛减,脘腹痞满,嗳腐酸臭,不思饮食,舌苔厚腻,脉滑。

腹泻经常选的食品炒薏仁、芡实子、莲子、百合、山药、大枣、菱、桂圆、石榴、柠檬、茴香、香菇、芫荽、生姜、熟藕、马铃薯、茭白、马齿苋、蒲公英、苦菜、紫菜、胡椒、肉桂、芥末、花椒、红茶、黄酒、红糖、醋。

腹泻食疗方湿热证1.马齿苋绿豆汤:马齿苋 200 克,绿豆50 克,大蒜 5 头,盐适当。

共煮 1 小时饮用。

2.苦瓜拌蒜泥:苦瓜 100 克,紫皮大蒜 1 头。

苦瓜切丝,大蒜加工成泥,再加米醋、酱油、香油拌匀。

3.马齿苋粥:鲜马齿苋 100 克,薏仁米 30 克,粳米 50 克,同煮成粥食之。

寒湿证1.莲子生姜粥:莲子 50 克,生姜 30 克,红糖 30 粳米先煮半小时,再放入姜、糖,煮克,粳米100 克。

莲子、10 分钟食用。

2.附子粥:炮附子(先煎 1 小时) 10 克,生姜30 克,粳米100 克。

共煮 1 小时后成粥食用。

3.杨梅酒:杨梅 20 枚,白酒500 毫升,密封 3 天后可饮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泻的辨证分型
腹泻的辨证分型
发表者:武明胜
(访问人次:67)
.
正常人一般每日排便一次,个别人每日排便2~3次或每2~3日一次,粪便的性状正常,每日排出粪便的平均重量为150~200g,含水分为60%~75%。

腹泻是一种常见症状,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粘液。

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腹痛、肛门坠胀。

肛门灼热等症状。

腹泻分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腹泻发病急剧,病程在2~3周之内。

慢性腹泻指病程在两个月以上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

腹泻属中医“泄泻”、“下利”等范畴。

根据腹泻的病因病机及粪便特点可分为;
湿泄、寒泄、火泄、暑泄、热泄、食泄、气泄、胃泄、小肠泄、大肠泄、肾泄、直肠泄、滑泻、水泻等。

中医一般将大便溏薄者称为“泄”,下如水样者称为“泻”。

临床上腹泻可分为以下几个证型:
1、湿热蕴结:起病急,泻下如注,泻出黄色水便或带粘液,腥臭,肠鸣、肛门灼热疼痛,口干渴而不多饮,小便赤涩,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寒湿中阻:大便清晰,腹痛,喜温喜按,水谷不化,不思饮食,肢体沉重困倦,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腻,脉濡或缓。

3、饮食积滞:腹痛即泻,泻下痛减,少顷复又痛泻,粪便粘稠,秽臭,脘腹胀满,嗳腐吞酸,腹满厌食,舌淡,苔垢腻,脉弦滑。

4、肝郁脾虚:泻前腹痛,泻下有不消化食物,泻后痛不减或有所加重,每遇精神刺激诱发,食欲不振,嗳气,舌淡,苔白,脉弦。

5、脾气亏虚:大便稀,每食生冷油腻或难消化食物加重,腹部隐痛,喜温喜按,食欲不振,面色萎黄,肢体困倦,舌淡胖,苔白,脉沉弱。

如属中气下陷者可伴肛门坠胀,脱肛。

6、肾阳亏虚:黎明之前腹痛腹泻,大便稀,四肢不温,腰膝酸软,小便清长,夜尿多,舌淡胖有齿痕,脉沉细无力。

7、水饮内停:大便稀薄如水样,伴腹中肠鸣,有振水声,
或口渴不欲饮,口中涎唾,呕恶,舌淡红,苔滑,脉弦滑。

8、热结旁流:大便泻下黄臭稀水或纯清稀水,脐周腹痛,腹部拒按,胃脘满闷,食欲不振,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沉滑。

9、阴虚泄
泻:大便稀溏不成形,口干咽燥,五心烦热,舌红,苔少或无苔,脉细或细数。

肺阴不足者见便泄急迫,胸闷微咳;脾阴不足者见便溏,粘滞不爽,便次不多,唇颊
淡红,手心灼热,口干不欲饮;
胃阴不足者见黎明即肠鸣泄泻,量多,纳呆,口唇干裂,口渴欲饮,心烦;
肾阴不足者见凌晨临厕为多,量少,质稀粘或稠,小腹隐痛,腰膝酸软,遗精。

10、痰湿泄泻:大便泄泻、或如稀涎状、或如痰涎状、或如泡沫状、或夹有粘液如涕,伴咳嗽、胸闷气喘,或见咳嗽痰涎多时腹泻减轻,或咳吐痰涎与腹泻并重,或肠鸣,多无脓血便舌苔厚腻、舌质淡胖,脉滑。

11、寒热错杂:大便泄泻,便下不爽,腹痛绵绵,喜温喜按,倦怠怯冷,口渴不喜饮或喜热饮,小便淡黄,舌质红或淡红,苔薄黄,脉细缓或濡软。

相关文章常见急性腹泻的自我诊治小儿腹泻的饮食腹泻的药物治疗腹泻的辨证分型大
便异常的辨证分型大便脓血中医辨证长期腹泻当心甲亢用中成药也需辨证腹泻相关回复腹泻不止怎么办小儿厌食腹泻大便不成形腹泻13个月婴儿,感染上轮状病毒腹泻戒烟后出现腹泻症状胃胀腹泻,只有吃东西就出现胃胀、腹泻婴儿腹泻咨询咳嗽有痰腹泻35天大双胎婴儿腹泻怎么办3个月宝宝腹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